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FBI戳穿谎言惯用九大秘笈

FBI戳穿谎言惯用九大秘笈

FBI戳穿谎言惯用九大秘笈.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FBI戳穿谎言惯用九大秘笈(转自人人)2009-10-30 00:11FBI戳穿谎言惯用九大秘笈(转自人人)
2009-02-19 23:50:31 来自: 让我想一想 (真没什么好说的,沉默吧还是)
Lie to Me / 千谎百计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招数1:不提及自身及姓名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说,“人们在说谎时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比如你问你的朋友他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订好的晚餐,他抱怨说他的汽车抛锚了,他不得不等着把它修好。说谎者会用‘车坏了’代替‘我的车坏了’。”

所以如果你向某人提问时,他们总是反复地省略“我”,他们就有被怀疑的理由了。反过来说,撒谎者也很少使用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几年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向全国讲话时,拒绝使用“莫妮卡”,而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

招数2:反复问说谎者同一个问题

问一个人问题,然后等他们回答。问第二次,回答会保持不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留一段空隙。在这期间,他们的身体会平静下来,他们会想,“我已经蒙混过关了。”

在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当你趁他们不注意再次问这个问题时,他们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们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如果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这多半是在欺骗。也可能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

招数3:说谎时眼睛会向右上方看

说谎者从不看你的眼睛——他们知道这句忠告,所以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瞳孔膨胀。每个人都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批评,‘你肯定又撒谎了 ——我知道,因为你不敢看我的眼睛。’这教会你从很小起就知道说谎者不敢看眼睛,所以人们学会了反其道而行之以避免被发觉。”实际上,欺骗者看你的时候,注意力太集中,他们的眼球开始干燥,这让他们更多地眨眼,这是个致命的信息泄露。

另外一个准确的测试是直接盯着某人眼睛的转动,人的眼球转动表明他们的大脑在工作。大部分人,当大脑正在“建筑”一个声音或图像时(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在撒谎),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如果人们在试图

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招数4:说谎者从不忘记

在你的朋友身上试试,问他们两天前的晚上从离开办公室到上床,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在叙述过程中难免会犯几个错误。

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人们很少能记住所有发生的事,他们通常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所以他们会说,‘我回家,然后坐在电视前 ——噢,不是,我先给我妈打了个电话,然后才坐在电视前面的。’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他们绝不会说,‘等一下,我说错了。’不过恰恰是在陈述时不愿承认自己有错暴露了他们。”

招数5:声量和声调突变说谎者的声音还会不自觉地拔高

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得警惕了。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因为说谎者为了掩饰虚弱的内心。

招数6:真假笑说明一切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杰夫里·考恩正在研究测量疑犯接受审问时面部肌肉变化的机器。

“我们可以说出每块肌肉动了多少次,它们停留多长时间才变化的,受试者的表现是真实还是伪装的。”他解释说。

不过你不需要考恩的机器就可以发现撒谎的男友或者心虚的小姑娘,因为说谎者虚伪的微笑在几秒钟就能戳穿他们的谎言。“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面部的两边是对称的,它来得快,但消失得慢,”考恩说,“它牵扯了从鼻子到嘴角的皱纹——以及你眼睛周围的笑纹。”

“从另一方面说,伪装的笑容来得比较慢,而且有些轻微的不均衡,当一侧不是太真实时,另一侧想做出积极的反应。眼部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的‘恶人’冰冷、恶毒的笑容永远到不了他的眼部。”

招数7:真实表情闪现时间极短

人维持一个正常的表情会有几秒钟,但是在“伪装的脸”上,真实的情感会在脸上停留极短的时间,所以你得小心观察。一个著名的轶事是,美国保密局提供的胶片中,比尔·克林顿说到莫尼卡·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迅即恢复了平静。

招数8:说谎时鼻子会变大

你知道说谎时你的鼻子会变大吗?你的身体在说谎时的反应是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一些人整个面部都变红了。这还

会使你的鼻子膨胀几毫米。当然,这通过肉眼是观察不到的,但是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这是说谎的体现。

招数9: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

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心理学家奥惠亚等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指示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的提问,并分别记录刚刚下达指示后、撒谎前、撒谎时、撒谎以后等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型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

刚刚接受指示后,被实验者撒谎的时候,回答变得更加简短,而且还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身体某一部位等细微的动作。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无遗。
美剧《别对我撒谎》揭秘人类谎言




记者 刘铮 发布时间: 2009-03-01 10:32 来源:新京报





休·格兰特、玛丽莲·梦露和克林顿感到“羞愧”时做出了同样的手势和表情(电视剧截图)。



有人认为,辛普森和萨达姆在试图掩饰真相时感到鼻子痒,所以做出搔痒的动作(电视剧截图)。



春天来了,新的美剧纷纷登场,其中有一部非常引人注目,更成为科学迷们的必看剧目,它的名字叫《别对我撒谎》。

新剧灵魂是行为科学

《别对我撒谎》的英文名叫“Lie To Me”,中文直译是“对我说谎”。片中的主人公莱特曼是一个人类行为科学家,他曾经为美国国防部设计了一个谎言识别程序,之后他成立了一个私人公司,专门为政府部门工作,任务就是通过人的细微动作判断他是否说谎。在剧中,莱特曼为了研究跨文化的人类普遍行为模式,曾经深入过非洲和大洋洲的原始部落,掌握了人类隐秘的情绪表达的秘密。因为人们很难在莱特曼面前掩盖自己的谎言,所以片名以挑衅的语气说“对我说谎”,中文翻译成《别对我撒谎》或者《谎言无用》。

《别对我撒谎》的主演蒂姆·罗斯(Tim Roth)曾经主演过《海上钢琴师》,并且在新版《人猿星球》扮演过一个“黑猩猩大将军”,是典型的“演技派”,但因为长相不是很好而很难在电影里担大梁,正好主演一部美剧。罗斯塑造的莱特曼是一个头脑锐利,甚至有点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能看透别人谎言的本领也让他人倍感压力,甚至影响了他和女儿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莱特曼和他的小组对于人类的说谎行为有什么高见。

普通人10分钟说3次谎

莱特曼告诉我们,谎言绝非人类“异常”的行为。数据显示,一般人在10分钟内要说3次谎。

而说谎对人的生活非常重要。数据显示,在一所学校里,越受欢迎的学生,说谎越多,因为谎言能掩饰人的真实想法,从而博得别人的好感。

虽然谎言无处不在,但并非没有办法知道人们在说话时的真实感情。莱特曼说,人脸有43块肌肉,能够形成10000种不同的表情,只要熟悉这些表情,就能知道人们在说话时的真实内心感受。

比如说,当人觉得自己撒谎成功的时候,嘴角会微微上翘。这个表情只持续了不到五分之一秒,被称为“微表情”。这种“微表情”有很多种。比如说瞳孔放大,除了恐惧和愤怒,性欲也可以使人的瞳孔放大。如果提到一个人的时候被讯问者的瞳孔放大,可能说明他对这个人报有性欲。当一个人的眉心上耸,说明他感到“悲伤”;而当一个人的上嘴唇向上耸,在鼻子上形成皱纹时,就说明他感到“轻蔑”,如果这种表情出现在一对夫妻的脸上,那么他们的婚姻多半要玩完。

虽然人们会处心积虑地说谎,但在危急的时刻会表现出最真实的想法。在破一次案子的时候,莱特曼在一个韩裔议员和他的“保镖”面前朝天开了两枪,议员下意识地挡在保镖身前,于是证明了保镖其实是他儿子的猜想。

不同的社会文化之间,人们的表情是一样的吗?莱特曼说,人类的表情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只要是人类就基本一致。有人在莱特曼讲课的时候问如何知道被讯问的人是真的惊讶,还是做出的姿态。莱特曼把一个杯子砸向听众。进而解释说,真的惊讶只持续不到一秒钟,而装出的惊讶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所以,如果一个“微表情”持续太长时间,就肯定是装出来的!

“测谎”技术包罗万象

事实上,人类使用测谎技术由来已久,“测谎仪”在当代已经成了最常使用的测谎技术。在《别对我撒谎》中,当然也提到了“测谎仪”。剧中不但出现了最先进的笔记本式测谎仪,而且出现了最原始的“测谎仪”。在西非,有人受审的时候会被要求拿着一个鸵鸟蛋,如果他把这个蛋捏碎了,说明他很焦虑。莱特曼说,这是人类发明的“第一个便携式测谎仪”。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心理测试工程中心副主任宋立波说,我们所说的“测谎仪”大多指“皮电式测谎仪”,它通过测试人皮肤的电阻变化来检测人是否说谎。当人说谎时会感到紧张,从而皮肤分泌汗液,引起皮肤电阻减小。

出于剧情的需要,《别对我撒谎》中列举了测谎仪的局限性。当一个辣妹坐在受讯问者的对面时,即使受讯问者说的是实话,测谎仪也会显示“说谎”,因为他会产生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同样,如果受

讯问者感到恐惧、愤怒或者产生性欲的时候,就会被误断为“说谎”。宋立波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所以测谎时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和舒适,尽量避免受试者受到刺激。

同时,科技人员们也在研究各种其他“测谎”的方法。宋立波说,现在测谎的方法已经包括测试人体呼吸、血压、血容量、脑电波、红外图像等等。《别对我撒谎》中的“察言观色法”也并不新鲜,有经验的讯问者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但这种方法对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掌握,所以还要运用高科技的方法。其中一个高科技的研究方向正是通过人脸的图形图像识别技术甄别谎言,另外瞳孔大小、语音语调也早已列入测谎的范畴,《别对我撒谎》里的观点并不新鲜。

最后说一句,《别对我撒谎》中的莱特曼也承认,表情有时也会说谎。在第三集中,有一个女法官在说起自己被谋杀的女儿时额头没有表情,莱特曼怀疑她和女儿的死有关。但后来莱特曼设法弄炸了一个灯泡,女法官在恐慌中额头上仍然没有表情,原来她做过拉皮手术。

《别对我撒谎》告诉我们


在电视剧《别对我撒谎》中,主人公莱特曼有一双“看穿人心”的眼睛。



■ 揭谎秘笈

《别对我撒谎》里出现了很多辨别谎言的方式,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这些关于说谎的理论都有着严格的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些方法,或许你在生活中能够发现例证呢。

手脚透心思

★当一个人在说话时握拳,说明他在掩饰自己的愤怒。

★一个人紧张时,他会把手插在裤袋里,使劲顶着大腿。

★当一个人害怕时,他的手臂体温会下降,握手时对方会感到他手心冰凉。这是因为人害怕时血液会自然流向下肢,以准备好逃跑,这时身体其他部位的体温就会下降。

★说话时摩擦自己的手,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安慰的动作,表明不相信自己说的话,想要使自己安心。

★如果一个人站着说话时后退半步,说明他在说谎。

目光有玄机

★当一个人说话时多次眨眼,说明他在思考如何说谎。

★当一个人试图唤起自己的记忆回答问题时,他会把目光暂时移开;如果他撒谎,他不用唤起记忆所以目光不会移开。一般的说法是说谎的时候人会不看提问者,其实这只是个传说,相反人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往往会看着提问者的眼睛。

话语藏真伪

★问话:“你去过她家吗?”回答:“我没有去过她家。”“重述”是典型的说谎,如果没有说谎,回答会是简单的“没有。”

★如果一个人话语重复,并且音调上扬,说明他在

说谎。

★当一个人对一天中自己做过的事撒谎,他将很难把这些事倒着说一遍。

表情最老实

★当被讯问者说“我怎么会知道”时,如果他的一边眉毛向上抬,表明他其实知道问题的答案。

★如果一个人说悲伤的话时脸上没有相应的表情,说明他在说谎。

★如果一个人的面目表情左右不对称,很可能他在说谎。

动作不说谎

★男人的鼻子里有海绵体,在说谎的时候会痒,所以男人说谎的时候往往会挠鼻子。

★当一个人在摇头之前先不由自主地轻点一下头,表示他的否定是在说谎。

★当一个人说话时耸肩,说明他在说谎。

★如果一个人突然提高音调,然后过了一小段时间才拍桌子,说明他不是真的生气,如果真的生气,这两个动作会同时发生。
别对我撒谎:破解八种说谎手势关键词:表情 撒谎 手势 ┊ 杂碎类 ┊ 推荐: ┊ 来源:左岸读书 ┊ 收藏

美剧《Lie To Me》(译作:别对我撒谎或千谎百计)不知有多少同学看过,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剧集。Lightman博士是鉴别谎言的能手,他能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一个耸肩、一个搓手、一个抿嘴都可能是说谎的标识,而通过解读人的面部表情,Lightman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想法,从愤怒到吸引到嫉妒,无所不知。在10分钟的日常交谈中,平均每个人会说3个谎言。我们能够辨认的面部表情有25万种之多,但这仅仅是身体语言中的一小部分。正是这些微妙的身体语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别人,还是为别人所掌控。




1、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有时候人们是用几个手指或紧握的拳头遮着嘴,但意思都一样。有的人会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


对于会议的发言人来说,如果在发言时看到有听众捂着嘴,那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势之一,那表示他们认为你可能隐瞒了某些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停止发言并询问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有的朋友不太赞同我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值得注意的是,听众们双臂在胸前交叉的动作,与遮住嘴巴的手势有着相同的含义。


2、触摸鼻子


触摸鼻子的手势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和遮住嘴巴一样,说话者触摸鼻子意味着他在掩饰自己的谎话,聆听者做这个手势则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话语表示怀疑。


美国芝加哥的嗅觉与

味觉治疗与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发现,当人们撒谎时,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科学家们还揭示出血压也会因撒谎而上升。血压增强导致鼻子膨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美国的神经学者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克林顿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不过,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触摸鼻子的手势需要结合其他的身体语言来进行解读,有时候人们做出这个动作只是因为花粉过敏或触摸鼻子的手势者感冒。


3、怎样才是正常的鼻子发痒


单纯的鼻子发痒往往只会引发人们反复摩擦鼻子这个单一的手势,而和人们整个对话的内容、频率和节奏没有任何联系。


4、摩擦眼睛


当一个小孩不想看见某样东西时,他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大脑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目睹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对那个正在遭受欺骗的人。电影演员们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势表现人物的伪善。


男人在做我不想看它这个手势时往往会使劲揉搓眼睛;如果他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则很可能把脸转向别处。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她们一般只是在眼睛下方温柔地轻轻一碰。这一方面是因为淑女风范限制她们做出粗鲁的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弄坏妆容。不过,和男人一样,女人们撒谎时也会把脸转向一边,以躲开听话人注视的目光。


5、抓挠耳朵


小孩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会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挠耳朵的手势则是这一肢体语言的成人版本。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多种变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廓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等。


当人们觉得自己听得够多了,或想要开口说话时,也可能会做出抓挠耳朵的动作。


抓挠耳朵也意味着当事人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中。查尔斯王子在步入宾客满堂的房间,或者经过熙攘的人群时,常常做出抓挠耳朵和摩擦鼻子的手势。这些动作显示出他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然而我们从未看到查尔斯王子在相对安全私密的车内做出这些手势。


但在意大利,抓挠耳朵的动作常被视为女人气的表现,甚至被当作同性恋的象征。


 

 6、抓挠脖子


抓挠脖子的手势是:用食指(通常是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我们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每次做这个手势,食指通常会抓挠5次。食指运动的次数很少会少于5次或者多于5次。这个手势是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等同于当事人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的意见。”


当口头语言和这个手势不一致时,矛盾会格外明显。比如,某个人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时他却在抓挠脖子,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实际上他并没有理解。


7、拉拽衣领


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它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


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者遭遇挫败的时候,也会用力将衣领拽离自己的脖子,好让凉爽的空气传进衣服里,冷却心头的火气。当你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时,你不妨对他说,“麻烦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者“请你有话就直说吧,行吗?”这样的话会让这个企图撒谎的人露出他的马脚。


8、手指放在嘴唇之间


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与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潜意识里对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们常常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


幼儿会将自己的拇指或者食指含在嘴里,作为母亲乳头的替代品,而成年人则表现为把手指放在嘴唇之间,或者吸烟、叼着烟斗、衔着钢笔、咬眼镜架、嚼口香糖等。

《Lie to me》:别对我撒谎


cobblest 发表于 2009-03-28 14:57








原文载于《南方人物周刊》



最近风靡全球的剧集《千谎百计》(《Lie to me》)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测谎专家卡尔·莱特曼(Cal Leightman)是善于辨别谎言的高手:眉间的一皱或是嘴唇一瘪,在他眼中都是对方内心活动的流露。他比测谎仪更精确,任何人任何事在他面前都无法隐瞒……莱特曼的原形,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在加利福尼亚医学院研究人类的欺骗行为已逾40年。他每年都要向数以百计的机场警卫系统,反恐机构,外交官员和来自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的人员传授“辨谎”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艾克曼和他的同事们正穿梭在人群之中,甄辨那些真实或虚伪的面孔。


测谎仪是靠不住的


《千谎百计》里面,莱特曼的杀手锏是使用镇定剂,

让谎言在测谎仪眼皮底下通过。测谎仪的确越来越被发现是靠不住的。最近,德克萨斯州基督教大学的查尔斯·邦德(Charles Bod)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贝拉·德保罗(Bella DePaulo)完成了一项对253个测谎仪案例的元分析,结果这数百个样本的平均准确率仅有53%——和胡乱猜测的概率差不多。


测谎仪的失宠是意料当中的事情。传统的测谎仪(Polygraph test)基于人体的生理反应进行测量,但撒谎并不存在可证实的独特的生理反应。这样,用其他手段改变生理状况,就很容易像莱特曼一样躲过测谎仪的检验。因此,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已经提请撤销测谎仪在国防事务中的使用,这项议案的的负责人正是艾克曼。这也不是第一次对测谎仪的质疑了,早在10年前,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判定军事法庭不再接收由测谎仪提供的证据,需要出示更具有科学检测效力的测试结果。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的心


摒弃了测谎仪,人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实证的表情分析技术。弗吉尼亚大学的博士生温迪·莫里斯(Wendy Morris)和德保罗博士对法庭欺骗行为诊断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谎言的蛛丝马迹:当人们扯谎时,瞳孔通常放大,预示着紧张和高度集中的注意。此外,说谎者会因为紧张而提高说话的声调,并紧闭双唇。不过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说谎者不会表现出惴惴不安的样子,也没有眨眼或坐立不安的姿态。只有在巨大赌注的驱动下,他们才会不敢正视他人的的注视,以免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还记得《千谎百计》里最酷的微表情训练?艾克曼最傲人的成果就是他1978年发布的面孔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其中综合了声音和语言测量。小于1/5秒时间内出现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被看作是人们无意中泄露的表情讯号,特别是平时难以察觉的愤怒和羞愧,都可以通过“微表情”检测捕捉到。不过“微表情”并非总意味着谎言,有时无辜的人也可能表现出负罪的表情。这套系统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已达到90%,并且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


谎言的语言侦测器


《千谎百计》中,言语也常成为说谎者的罪证。德保罗和莫里斯认为的确如此:说谎者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不过当计划的时间充裕时,他们的回答也会迅速很多。此外,说谎者的言谈中包含了更多的负性信息,例如紧张和抱怨,态度也更加缺乏合作的诚意。谈话的内容也是出卖说谎者的理由。德保罗和莫里斯认为,说谎者会尽量减少细节的描述,出于愧疚之外,也是想编造一个更完美的故事。不过他们的故事往往充满难以自圆其说

,结构散乱。他们也不像其他人一样使用手势来进行表达,并喜欢使用重复的言语。


德州奥斯汀大学校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编制了语言获得和词汇计数(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 ,LIWC)程序来进行书写内容的测谎分析。这套软件遵循了书面语的辨谎准则:首先,说谎者会减少第一人称的使用,叙述过程与自我有关的内容大大减少,以便推卸掉事件的主要责任。说谎者的文章还会掺杂仇恨,哀伤等负性词汇,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和负罪感。最后,说谎者很少使用 “除非”、“但是”、“没有”这样司空见惯的排除性词汇,撒谎让他们丧失了使用更复杂语言的能力。这套LIWC测验方法的准确性大大超过了测谎仪,正确率可达67%的。


艾克曼的慧眼识谎


计算机并非唯一揭开谎言奥秘的利器。人们相信,训练有素的观察人员一样可以准确分辨谎言和真相的细微差别——就像《千谎百计》里面那些专家一样!


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为FBI组织的工作坊就负责教授在刑事案件中如何侦测谎言。学员们不仅要学习如何甄别谎言,也要学习认知偏差和记忆策略等基本的心理学内容。艾克曼指出,并非每个谎言都有可辨识的特征,但例如在可脱口而出的问题上要思忖半天,抑或情绪反应不符合言语内容的情况还是比比皆是。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学员找到谎言的“突破口”,并强调基于被观察者的人格特点等背景进行判断。艾克曼要求询问者能够和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人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才会讲出他们的故事。”


《千谎百计》里面的瑞·托雷斯(Ria Torres)是个天生懂得“察言观色”的好手,不经过训练就可以洞察说谎者细微的表情变化。现实生活中,艾克曼联手旧金山大学的莫琳·奥沙利文(Maureen O’Sullivan)博士也找到了一些在人群中凤毛麟角的天生辨谎高手进行培训。他们当中的可通过本文提到的策略辨别真伪,另一些则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对人们的言谈举止识别谎言。经过训练的人是否也能达到这些天赋“谎能”者的水平?奥沙利文的答案是,这和奥运会一样,有的人轻易可以跑进10s,有的人再怎么练也遥遥无望,“最终的能力还是个人素质和训练能力的综合作用。”


在艾克曼看来,好的辨谎专家应当是优秀的直觉心理学家。他们能准确判定人们在各种状况下的所知所想,并能寻觅到这些想法在行为上的蛛丝马迹。当然,辨谎的最终目的还是寻找真相,“发现真相比发现谎言要难得多。一个好的辨谎者应当更加擅长识别真相。”艾克曼如是说。第一集
人在每10分钟的谈话中要说3次


微表情 持续不到五分之一秒的表情
单肩耸动 表示他多所说的话极不自信
撒谎时人们更倾向于盯着你 想看你相不相信他们的谎言
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谎言
眉毛倾斜 悲伤
男人鼻子里有海绵体 当他们想要掩饰时鼻子就会痒
经典的摸棱两可 摇头之前先轻轻地点一下头
祝贺你 拆穿了一个谎言 还有无数个等着你
左手插在裤袋里顶着大腿 紧张
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撒谎时 很难把事情倒叙说出来 因为都是编的 撒谎者按顺序编故事 从没想过倒过来顺一遍
害怕 愤怒 性欲能使人的瞳孔放大
害怕时 人就会尽力保持现状
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五指向上紧贴在身体一侧 很紧张 有意识的手势 表示停下 住口
典型的生理逃跑反应 血液从四肢回流至腿部 做好逃跑准备 人的手部首先冰凉
眼眉向上抬 表示发问的人知道问题的答案

第二集
撤退的手势 倒退一步 表示他对自己的话毫无信心
语速快 将篮球放在胸前 在彼此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 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那次强奸没有预谋 而且只有一次 没有其他暴力行为 这样的强奸犯一般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力量的男性主义崇尚者 纵火和强奸有非常高的相关性 他们都是为了自我证明而出现的犯罪行为
惊讶 眉毛上扬 下颚张开
撇嘴 经典的泄漏内心的表情 这表示他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
人们说谎的时候就会摸脖子
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的手掌以小拇指一侧为轴向上翻起
当女性听强奸受害者描述时他们会有某些固有的情绪 他们会脸红 移开眼睛 或者耸肩
向前伸出下巴 生气的表现
眉毛挑起 向中间靠近 害怕的表现

第三集
词语重复 声调升高 说谎的表现
肉毒杆菌会麻痹面部肌肉 致使前额和眼部无法正常活动
通常杀害女儿的母亲都会表现出内疚 除非她有反社会倾向
据调查 在学校的越受欢迎的孩子越会撒谎
当一个人的两侧面部表情不对称时 很可能他在伪装情感
激眩晕:有时在自杀者身上会出现该反应
据统计学的数据 15岁的女生正开始酗酒 尝试毒品 传染上疾病
说话缓慢而柔和 说明他处于极度悲伤和焦虑之中
MPH:用来治疗注意力不集中的药物 它能帮助你集中精神
下意识地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 在自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人真正发怒的时候 表现生气的言语和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基本上只有清白的人才会承认与被害人

争吵过 有罪的人不会承认任何让自己有嫌疑的事情
文拉法辛(译名):是治疗抑郁和焦虑的 这种药的副作用是失去时间和方向感 并致人头晕眼花
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孩子大多能说会道 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真实情感 因此他们很受欢迎
真正的凶手 如果面对他的受害者 会表现出厌恶 轻视 甚至害怕 但绝不会惊讶

第四集
眉毛朝下紧皱 上眼睑扬起 眼周绷紧 表示行为人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的表情 如果你看到这种表情 这个人很可能准备袭击别人
韩国人不喜欢表露情感 那是有损尊严的
在西方文化中 上述规律是谈话的时候要直视对方的眼睛 而在韩国 这被视作不礼貌
眉毛上扬 并挤在一起 是害怕 担忧和恐惧的表现
说话时2边嘴角下拉 眼睛向下看 表示尴尬
欺骗的快感:说谎者发现他的谎言被人相信所产生的满足感
过去40年里 亚洲大概发生了1000起自杀袭击事件 在越南 印度和韩国最为常见
90%的枪击案犯是男性 多数是在17到49岁之间
眨眼睛说明当事人隐瞒了什么
人说谎时会犹豫 说话也会重复 会没法组织好自己该说的话
说谎的典型症状 他的手指指向一边 而他的眼睛却看向另一边 这是因为他要绞尽脑汁捏造事实 而他的肢体则完全跟不上
说话时语速加快意味着他的感情加重了
说谎时人会下意识地耸肩膀

第五集
消防队是纪律部队 面对逆境时他们会更团结
紧张的表现:咬嘴唇 摸耳朵 这意味着当事人的控制欲在增长
反应潜伏期:回答之间的时间差
在谎言突然说出时 很多人以为撒谎要花更多时间来反应
但如果谎言已提前准备好 你会迫不及待说出来
鼻孔外翻 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眉毛往下 眼皮上扬说明当事人是个好斗的人
眉毛向上 拉紧是恐惧的表现
人在撒谎时会下意识地弓起身子




还有,中国五听作为西周时期就出现的裁判方法

《周礼·秋官·小司寇》载:“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感),五曰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

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成体系详细的审判制度,在那个时候确实是独步世界的.
当一项制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说是一个首创并不过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