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大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从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几十载奋勇开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代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利于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等社会全面发展体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所以,正确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是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也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学习的必修课。

二、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人民为本,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从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逐渐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在这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怀疑和阵痛,现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二五”即将结束,这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有目共睹。“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极不

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积极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

中国正在迅速的现代化,随着对内改革扩大内需,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中国现已大规模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随着中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飞跃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经济的变化时刻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命运,中国变得日益重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惊人增长,国际社会开始重视中国声音,开始在意中国在说什么、想什么。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会有所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时期一国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会不同。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主要集中在:政治改革滞后、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法制不健全、失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能妥善解决,矛盾可以成为其新的发展机遇和内在增长动力,反之,则可能将整个社会拖入恶性循环的境地,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优先发展经济的策略根深蒂固,导致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无论规模上还是难度上,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三、研究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对八大路线继续发展。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重大挫折。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从根本上讲,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要

想真正统一全党的认识,以便理直气壮地把改革开放向前推进,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以及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两个方面来清楚的认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在实践上,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1、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必须提高人的素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决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从而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2、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本方针。

3、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

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

4、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5、提出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个务必”。

6、最重大的成果是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五)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四、现存的问题

首先要提的是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注重鼓励先富而忽视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项政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现在,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据调查,目前中国百分之二十的富人掌握着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甚至更多。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现象也日益普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47,远远超出了国际基尼系数的警戒线,这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第二是劳资矛盾日益严峻和劳动关系严重失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越来越占据强势的地位,因为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流动到一些劳动成本低的地方去。但是劳动者却不能自由流动。如此一来,资本就占据了主动地位,而劳动者占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的

政府也越来越注重招商引资而轻劳工权益的保护。于是,资本的势利在逐渐膨胀,而劳工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在我国,我们不仅看到了劳资之间的利益分歧,而且发现劳资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已经处于失衡甚至是严重失衡状态。劳资矛盾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最普遍的社会矛盾之一。

第三就是流动人口和固定居住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个矛盾是由我们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导致的冲突引起的。我们传统的户籍制度相当于画地为牢,没有一个地方的户籍,在那个地方就很难生存,不能享受当地的很多优惠政策。一个地方的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本地市民的利益,而不是那些流动的外来人口,更不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很多地方的政府解决市民失业问题的政策就是限制外来流动人口限制农民工进城。流动人口与固定居住人口这两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纠纷越来越明显,这些矛盾不仅表现在经济利益上,在社会权益、政治权利方面也有所表现。长期以往,只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的健康长久发展。

第四是城乡发展与地区发展的严重失衡,这是由公共资源配置长期失衡导致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小,那时候城市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而农村由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样,一个停滞一个发展,差距就逐渐缩小了。然后一直到现在,国家的政策取向就是长期向着城市,甚至是乡村支持城市,结果就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城市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牺牲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而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不断向城市倾斜也使得“三农”问题更加突出。还有就是长期的经济区域倾斜政策所导致的中国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东部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西部地区越来越落后。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家政策都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在当时计划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比较明显的时候,国家政策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城乡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但改革开放以来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是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失衡。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商品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道德的重建,企业与公民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看到了我们现在处在了一个道德或者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惟利是图的倾向,这是不利于我们国家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在,道德滑坡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之一,网络上,随处可见各种匪夷所思的由个人道德低下价值观扭曲而引发的事件,从普通人到大

明星,从私营企业主到知名大企业,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仅影响了公民的价值取向,也严重危害了每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全,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迫在眉睫。

当然以上问题只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存在矛盾,而合理地解决矛盾也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共同努力,携手共建,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得到缓解和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协调,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五、总结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上面就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而未来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会通往何方,能否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达到新的高度,中国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研究学习,我能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

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当代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知识的接收者,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担当当代青年的先锋,与全社会一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应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从政治上保证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三者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