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测试及答案

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测试及答案

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测试及答案
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测试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本卷包括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白色垃圾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咸潮⑨水华

A.①②⑥⑦⑨B.⑥⑦C.②⑤⑥⑦⑧⑨D.⑥⑦⑧1.B(解析:由于水体中营养物质蓄积过多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时叫做“赤潮”,在淡水中出现时叫做“水华”。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时,易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这种现象称为光化学污染。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咸潮是海水倒流入淡水江河,致使淡水咸化,人们不能饮用。)

高考链接:化学知识常常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环境等紧密结合,体现社会效用。如2010年高考江苏化学第1题、重庆理综第6题等。

2.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

①我国将在已有核电站的基础上,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④⑤

D. ③④⑤

2.A(解析:垃圾的处理不能进行填埋处理,而应进行分类处理,故⑤错。

高考链接:本题主要考察如何保护环境及采取哪些措施。有毒气体包括: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设计这方面内容的如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第7题、四川理综第6题。

3.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

D.除①②外

3.B (解析:天然气和煤是不可再生的,且对环境有污染;核能作为今后的新能源也存在着易造成污染的缺陷;水电不是新能源。)

高考链接:要明确什么是传统能源、什么是新能源?在高考中,这类题目通常是多种能源组合在一起或组合中涉及一部分关于能源的问题,如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第8题、天津理综化学部分第1题,2010年高考江苏化学第1题。因此抓住题目所给的信息和要求来回答是做题的关键。如本题的②③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涉及②③的选项就可以否定,这常常就是解答这类组合选择题的方法。

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

是()

A.电解水制氢:2H2O 2H2↑+O2↑

B.天然气制氢:CH4+H2O CO+3H2

C.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 2H2↑+O2↑

D.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 2H2↑+O2↑

4.D(解析: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利用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最节能的)

高考链接:让学生密切关注化学与生活,运用化学来改造自然,达到学以致用。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6题、重庆卷第6题。

5. 下列有关能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乙醇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D.石油产品既可民用,又可用于工业。

5.D(解析:煤和石油是化石燃料;汽油中主要含有C5-C11的烷烃的混合物;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高考链接:石油、煤炭、乙醇、氢气、天然气,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能源物质。高考题中常常涉及到这类物质,如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2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B(解析: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反应的

性质,而加热是反应发生的条件;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高考链接:要准确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和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关于原电池、电解池以及电解电镀的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27大题,全部是考查有关电解的内容。还有山东理综第31题,江苏化学第5题,安徽理综第12题,北京理综第6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北京卷第26题、安徽卷第8题、全国大纲卷I第10题、广东卷第23题、福建卷第11题等。

7.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Fe3+、NO3-、、Cl-

B.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32—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H4+、Cu2+、SO42-、Cl-

D.水电离产生的c(OH—) =10—12mol?L—1的溶液中:Na+、Fe2+、SO42—、NO3-

7.C(解析:在A中是黄色溶液;在B中ClO—与溶液中的H+、I-、SO32—皆反应;在D中可能是碱溶液,Fe2+会与氢氧根离子产生沉淀,也可能是酸溶液,Fe2+会与H+、NO3-反应。)

高考链接:本题要求学生对不同的介质判断准确,对常见离子的性质要准确理解会应用。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几乎每年都涉及,是高考热点之一。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I第7题、江苏化学第7题、四川理综第8题、安徽理综第10题;2010年江苏卷第6题、广东卷第7题、安徽卷第9题等很多。

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 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8.C(解析:A项,pH=13也就是意味着C(H+)=1×10-13mol?L-1,则C(OH-)=1×10-1mol?L-1,所以n(OH-)= C(OH-)×V(OH-)=1×10-1mol?L-1×1.0L=0.1mol,所以N(OH-)=0.1NA;B项,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l2=

NaCl+NaClO+H2O(该反应为歧化反应),n(Cl2) =0.1mol,那么转移电子的数目应该为0.1 NA;C项,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则n(CH2)=1.5mol,所以N(C)=1.5NA;D项,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是1mol,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也不为NA。)

高考链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③正确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某种微粒

的个数;④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如2009年高考

浙江理综第8题、江苏化学第4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9题、福建卷第7题、江苏卷

第5题、广东卷第8题、四川卷第7题等很多。

9. 将KNO3不饱和溶液wg,恒温蒸发直到有晶体析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可用下图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随蒸发时间(t)而变化的

是()

9.C(解析:KNO3不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过程中,浓度一直变大,到有晶体析出后为饱和溶液。)

高考链接:图像题在高考题中一般每年都会涉及图像题的。如2009年全国卷I 理综第13

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第27题;还有山东理综第15题,天津化学部分第6题,江

苏化学第18题,安徽理综第11题,广东化学第15、18、20、22题;2010年高考大纲卷II

第9题、安徽卷第8题、重庆卷第7题等也都涉及图像。解答图像题要注意:明确纵、横坐

标的含义,抓住图像的原点、拐点、端点及走向。在中学阶段图像包括:溶解度图像,化学

平衡图像,酸碱中和滴定图像,电离平衡图像,物质的“量”(包括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

与沉淀、气体体积、质量分数等的图像。涉及面非常广,考生要注意这方面题目的训练。

10.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是()

A.C(s)+ 12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12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

10.D(解析:A中碳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该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A不正确;B中氢气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H的不可能是一个正数,B不正确;热化学方程式C中的反应热是甲烷的燃烧热,但是生成的水是气态,所以C也不正确。)

高考链接:本题主要考查对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和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和液态水时的反应热。而判断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通常要检查它的物质聚集状态、化学计量数、反应热的数值符号等。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如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8题第(4)问、全国大纲卷II第7题、浙江卷第12题。

11.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与水反应能生成两种碱

11.A(解析:水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高考链接: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对概念要从整个知识体系方面,从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方面去深刻认识。如对“水解”这一概念若从“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理论高度来认识,就很容易准确把握了。盐类的水解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必考内容之一。如2009年高考江苏化学第5题、天津理综第2题、山东理综第13题。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第10题、福建理综第23题、广东卷第12题等。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2OH—+2H+=2H2O

B.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C.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ClO—+H2O=SO42—+Cl—+2H+ D.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2AlO2—+CO2+2H2O=2Al(OH)3↓

+CO32—

12.C(解析: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Mg(OH) 2+2H+=2H2O+Mg2+;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AlO2—+CO2+2H2O=Al(OH)3↓+HCO3—。

高考链接: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题型之一。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第13题、广东化学第12题;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I第8题、全国新课标卷I第12题、江苏卷第3题、海南卷第10题、四川卷第9题等。要注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对错判断的方法与技巧。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写-拆-删-查;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要六看:一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是否正确;三看电荷守恒和

质量守恒;四看是否漏写反应;五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六看“长等号”、“可逆号”、“气体号”、“沉淀号”是否正确。

13.为了更合理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酸度”(用AG表示)概念,AG=l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任何温度下,水的AG等于0 ②溶液的AG越小,酸性越强

③常温下,0.1mol?盐酸的AG=12 ④25℃时,某溶液的AG=-10,其pH=

10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3.A(解析:在水中[H+]=[OH-],水的AG等于0;从酸度的定义来看应该是酸性越强,AG越大;常温下,0.1mol?盐酸中[H+]=0.1 mol?,[OH-]= 1.0×

10-13mol?,则[H+]/ [OH-]=1.0×10-12,所以AG=12;某溶液的AG=-10,计算得pH=12 。)

高考链接:本题是对溶液的酸碱性表示方法的完善,是对概念的拓宽、活化和深化。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1)pH值法:1.0×10-14 mol?L-1≤[H+]≤1.0 mol ?L-1时一般用pH值表示。(2)[H+]法:[H+]>1.0 mol?L-1 即[OH-]<1.0×10-14 mol ?L-1时,一般用[H+]表示。(3)[OH-]法:[OH-]>1.0 mol?L-1 即[H+]<1.0×10-14 mol ?L-1时,一般用[OH-]表示。

14. 由重水D2O组成的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可用pH一样定义规定pD=-lg{c(D+)},下列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D2O呈中性,pD=7

B.1LD2O溶液中含0.01molNaOD,pD=12

C.用D2O溶解0.1molDCl成1L溶液,pD=2

D.在100mL0.25mol/L DCl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的D2O溶液,pD=1

14.D(解析:据D2O的离子积为1.6×10-15求得[D+]=[OD-]= 4.0×10-8 mol?L-1 ,pD>7;1LD2O溶液中含0.01molNaOD,则[OD-]=0.01mol?L-1 ,[D+]=1.6×10-13 mol?L-1

pD=13-lg1.6>12 ;0.1molDCl成1L溶液,pD=1 ;DCl与D2O的中和反应和一般的中和反应相同。)

高考链接:本题是对溶液pH计算的理解、深化和应用。一个酸度、一个pD值,是常引用的两个经典题目。若还有其他的创新,希望同学们自己总结、归纳。有关pH值的计算在高考中也是常涉及的,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第10题、山东理综第15题;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I第9题、海南卷第2题等。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久置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B.乙酸乙酯水解: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C.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D.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 H2(g)+O2(g)=2 H2O(g) ΔH=+571kJ/mol 15.A(解析:B项错在浓硫酸,应该是稀硫酸作催化剂;C项应为1mol氢氧化钙与2mol碳酸氢钠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D项应为放热反应,即ΔH=-571kJ/mol)

高考链接:化学用语的考查是高考必考内容,关键是如何出题,本题从四个不同方面进行考查,增加了考查的容量。因为试题量是一定的,既要尽可能地增大考查的面,又不超出总题量,这在理综考试中是常有的。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第9题;2009年高考江苏化学第2题等;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第10题。

16. 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信需要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又称“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191Ir,则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

为()

A.77 B.114 C.37 D.38

16.C(解析:铱星计划所需卫星数与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可知铱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77,中子数=191-77=114,核内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

=114-77=37)

高考链接:正确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高考中有时涉及到,如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广东化学第1题;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第8题。

17. 在一接近中性的含Na+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Br-、CO2-3、I-、SO2-3 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根据实验事实判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是()

A.NH+4,Br-,CO2-3

B.NH+4,I-,SO2-3

C.Fe2+I-,SO2-3

D.Fe2+CO2-3,I-

17.C(解析:加入氯水有气泡产生,呈橙黄色,说明存在溴离子,但加入BaCl2时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而不存在亚硫酸根离子,淀粉溶液不变蓝,不存在碘离子,碳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不能共存。)

高考链接:作为离子共存题,本题更具有巧妙性。既要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还要注意颜色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共存还是不共存,这在平时的考试中,常被个别同学忽视。

18. 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一种

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⑦两种不同阳离

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A.①③⑤⑥⑦⑧

B.①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⑦⑧

D.全部都是

18. C(解析: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的种类很多,如分子中有CH4、NH3、H2O和Ne原子等,阳离子中有Na+、NH 、H3O+等,阴离子中有OH-、NH 、F—、O2-等,原子中有12C、13C和H、D、T等。)

高考链接:此题给出了若干种微粒的不同说法,极易混淆。关键是紧紧把握已知条件,再借助于平时对10电子、18电子微粒的了解来解题。

19. 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植物油属于酯类,矿物油也属于酯类

B.CH4能发生取代反应,C2H6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也一定不含共价键

D.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也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19.B(解析:矿物油属于烃类;离子键中也可以含共价键,如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等;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的萃取作用。)

高考链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及模型和假说等。其中,观察法的四个步骤:明确观察目的→在实验中用感官或仪器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思考和综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占绝大多数,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中化学8个题中占了3个;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9个选择题占了6个。这类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增大了考查的面,这从2010年各地高考题中更清楚的看到,如山东卷化学除了第9题以外,其他所有选择题都如此。

20.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溶液中各取出100 g做如下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20 g 水后冷却到室温,析出3.6 g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30 g水后冷却到室温,析出6.0 g晶体,若两同学实验都正确无误,则100 g该溶液蒸发掉10 g水并冷却到室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为()

A.0

B.1.2 g

C.2.4 g

D.9.6 g

20.B(解析:甲、乙实验相比,乙多蒸出10 g水对应溶质为6-3.6=2.4 g,故甲中蒸发出20 g水析出晶体3.6 g,可以看出一开始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为3.6-2.4=1.2 g。)

高考链接:有关初中化学的知识在高考中也常出现,特别是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关键在于学生掌握溶解度计算的方法,会使用溶解度计算公式。如2010年全国高考题大纲版第8题。

21.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中:c(OH-)-c(H+)=c(H2CO3)+c(CO32-)

B.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 (Na+) >c (CH3COO -)>c(H+)>c(OH-)

C.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NaOH形成的溶液中:c(Na+)=

c(SO42-)>c(NH4+)>c(H+)>c(OH-)

D.在浓度均为0.1 mol?L-1Na2CO3、NaHCO3、C6H5ONa、NH4Cl溶液中c(H+)分别为c1、c2、c3、c4,则c4>c3>c2>c1

21.C(解析:以HCO3-、H2O为基准,由质子守恒得:c(OH-)+ c(CO32-)=c(H+)+c(H2CO3),则c(OH-)-c(H+) ==c(H2CO3)—c(CO32-);将B项改为:c(CH3COO-)>c (Na+)>c(H+)>c(OH-);C中是硫酸钠与硫酸铵的混合溶液,铵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则有c(Na+)=c(SO42-)>c(NH4+)>c(H+)>c(OH-);D中酸性顺序为:HCl>H2CO3>C6H5OH>HCO3-,则浓度均为0.1 mol?L-1Na2CO3、NaHCO3、C6H5ONa、NH4Cl溶液中c(H+)分别为c1、c2、c3、c4,则c4>c2>c3>c1。)

高考链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理解。这样的题目比较难,常考常新,学生要多练习。如2009年高考天津理综第2题、第4题这两个题都是从不同角度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再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四川卷第10题、安徽卷第13题。

22. 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 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

是()

A.Z2X B.Z2Y C.W2X D.W2Y

22.A(解析:X、Y获得两个电子就达到稳定结构,故它们属于VIA族,由于X 得到电子放出的热量多,故X形成的离子更稳定,即X的非金属性比Y强;Z、W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属于IA族,W失去电子吸收的能量多,则W比Z难失电子,故金属性Z大于W。形成离子化合物最可能是金属性强的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化合,即Z2X 。)

高考链接:得到电子放出能量,失去电子吸收能量。并且,得到电子放出的能量越多,表明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失去电子吸收的能量越少,表明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此题作为多年的老题目我们仍然选它,意在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得失电子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3. 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23.D(解析:由题可知:

因为苯的能量比环己二烯能量低,故苯比环己二烯稳定,故C错;环己二烯加

氢是放热过程,A错;苯加氢到环己烷由上图可知是放热过程,B错。)

高考链接: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这是一般情况,而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却是放热反应,这主要是形成了很稳定的苯。即所谓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此题非常新颖,作为这方面的训练常被采用。正所谓高考题中常出现不同一般的题目,出新出彩在高考。

24. 有些电影、电视剧中的仙境美轮美奂,这些神话仙境中所需的烟幕是用

NH4NO3和Zn粉按质量比8∶6.5混合放于温热的石棉网上,使用时滴几滴水后,产生大量的白烟。已知反应为:NH4NO3+Zn——ZnO+N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H4NO3只作氧化剂

B.每还原1 mol NO-3,需氧化0.5 mol Zn和1 mol NH+4

C.生成的烟中含有ZnO和NH4NO3

D.生成的烟中是氮气溶于水形成的小液滴

24.C(解析:A项错,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高考链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物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这是做这类题目的关键。该类知识点在高考中主要是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或方程式的分析,来考查考生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理解,并常结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考查。从而使简单的问题稍加复杂化,考查的面就更广了。

25. 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

过电子0.2N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A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⑤

25.C(解析:甲基是甲烷失去一个H原子后剩余的部分,所以一个甲基中的电子数是9,则1mol甲基(一CH3)所含的电子数应为9NA;铜锌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0.1molH2,需得到0.2mol电子,所以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也是0.2NA;NO 与O2在标况下反应生成NO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NO2为0.5mol,剩余的O2为0.25mol,即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75mol,但NO2还有一个平衡:2NO2 N2O4,而此平衡的存在就使气体的总的分子数小于0.75mol;O3是氧的单质,所以16gO3中所含只有氧原子,氧原子个数为NA;甲烷分子中的共价键数为4,乙烷为7,丙烷为10,以此类推,可知含有10个碳原子的烷烃其中所含的共价数为3 10+1=31;氯气只作氧化剂时,1 mol Cl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但在发生歧化反应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例如,氯气与水反应时,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mol;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故22.4L的水并不是1mol。)

高考链接:本题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多少来考查物质的量对反应热效应的影响。形式新颖,但比较简单。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题中,如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第6题;2010年高考

山东理综第9题。

高考化学题型复习提纲

一、高考化学题型归纳 1、 单项选择题1-6 2、 主观题(7-10) 元素无机综合、化学平衡综合、实验综合、有机综合 二、选择题考点归纳 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计算三、元素无机综合题考点归纳 1、 常出现的元素:H 、C 、N 、O 、F 、Na 、Mg 、Al 、Si 、S 、Cl 、Fe 、Cu 2、 常出现的气体:H 2、O 2、N 2、Cl 2、CO 2、NH 3、HCl 、SO 2、CH 4、NO 2、CO 、NO 3、 常出现的信息:物质状态、颜色、用途、来源、工业生产、物质类型、原子结构 4、 常出现的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电解、催化剂 5、 常出现的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2NaOH + Cl 2 = NaCl +NaClO + H 2O 2NaOH + Ca(HCO 3)2 = Na 2CO 3 + CaCO 3↓ + 2H 2O NaOH + Ca(HCO 3)2 = NaHCO 3 + CaCO 3↓+ H 2O 2NaHCO 3 +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 2H 2O NaHCO 3 + Ca(OH)2 =NaOH + CaCO 3↓ + H 2O 2Mg + CO 2 2MgO + C 3Mg + N 2 Mg 3N 2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H 2↑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 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e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 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 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 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 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

(完整)2018年天津市高考化学试卷.doc

2018 年天津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6 分)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酯,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2.(6 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溶解度: 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 HCl<PH3 C.沸点: C2H5SH<C2H5 OH D.碱性: LiOH<Be(OH)2 3.(6 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 的 K a越小,则 NaA 的 K b(水解常数)越小 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 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 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 和 CH3OCH3 4.(6 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3 6 产生蓝色沉原溶液中有 Fe2+,某溶液中滴加 K [ Fe(CN)] 溶 液淀 3+ 无 Fe B 向 C6H5ONa 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变浑浊酸性: H2 CO3> C H OH 6 5 C 向含有 ZnS和 Na2S 的悬浊液中生成黑色沉K sp( CuS)< K sp 滴加 CuSO4溶液淀( ZnS) D 3 2 溶①产生白色原溶液中有 SO42﹣ ①某溶液中加入 Ba( NO ) 液沉淀 ②再加足量盐酸②仍有白色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 a1 =×10?3 ,K a2 =×10?6)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

高考化学题型分析

高考化学题型分析 高考化学题型分析一解答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2) 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 )表示。 6.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

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2.m a(s) + n b(g) pc(l) + q 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及题型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及题型 在理科综合里面,化学是考试比较容易掌握的科目,但是想在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知识的记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高考化学知识总结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化学信息题(7)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化学信息题 高考化学信息题的解题思路 化学高考将会增强对考生基本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化学思想与方法)和学生潜力的考查,从而对中学化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有良好的导向,高考化学信息题在信息方面将继续引入化学新成就;将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对于高校化学知识可能给予适当地控制,以避免为了应试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不适当地补充大量大学化学知识的情况蔓延。 解答高考化学信息题,关键在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其思维与方法可大致归纳如图模型: 下面举例分析化学信息题的解题思路: 1、回归 将信息题中的新知识或新问题纳入已知原理或方法进行解答,即新知??→ ?回归 已知。关键是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新知识或新问题在已有知识或方法中的“落脚点”。 例1 已知①ZnCl 2.xH 2O 含结晶水易溶于水,且其浓的水溶液呈强酸性;②SOCl 2极易和水发生反应:SOCl 2+H 2O=SO 2+2HCl ,实验室中制取无水氯化锌是采用将ZnCl 2.xH 2O 与SOCl 2混合加热的方法,试回答: (1)混合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SOCl 2的作用: 。 分析:(1)ZnCl 2.xH 2O 含结晶水(基础知识),SOCl 2极易和水发生反应(信息),二者混合时必发生对水的“争夺”。由②可知,SOCl 2与H 2O 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信息),故可立即确定SOCl 2与ZnCl 2.xH 2O 反应的系数;在加热情况下,SO 2和HCl 将呈气态逸出(基础知识)。 (2)由①可知ZnCl 2极易水解(隐含信息),用ZnCl 2.xH 2O 制无水氯化锌的关键是防止水解;由②可知SOCl 2水解的作用(隐含信息)。 答案:(1)ZnCl 2.xH 2O+xSOCl 2ZnCl 2+xSO 2↑+2xHCl↑ (2)SOCl 2既能夺取ZnCl 2.xH 2O 中的水,又能与水反应生成HCl (形成酸性气氛),从而抑制ZnCl 2水解。 该题回归到用盐类水解及其抑制水解的已知知识作答。 例2 (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 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化学实验篇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高考化学创新型考试题型解读(DOC)

高考化学创新型考试题型解读(DOC)

————————————————————————————————作者:————————————————————————————————日期: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 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 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高考化学题型复习提纲

高考化学题型复习提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一、高考化学题型归纳 1、 单项选择题1-6 2、 主观题(7-10) 元素无机综合、化学平衡综合、实验综合、有机综合 二、选择题考点归纳 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计算三、元素无机综合题考点归纳 1、 常出现的元素:H 、C 、N 、O 、F 、Na 、Mg 、Al 、Si 、S 、Cl 、Fe 、Cu 2、 常出现的气体:H 2、O 2、N 2、Cl 2、CO 2、NH 3、HCl 、SO 2、CH 4、NO 2、CO 、NO 3、 常出现的信息:物质状态、颜色、用途、来源、工业生产、物质类型、原子结构 4、 常出现的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电解、催化剂

5、常出现的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 2Na 2O 2 + 2H 2 O = 4NaOH + O 2 ↑ 2Na 2O 2 + 2CO 2 = 2Na 2 CO 3 + O 2 ↑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 2NaOH + Cl 2= NaCl +NaClO + H 2 O 2NaOH + Ca(HCO 3) 2 = Na 2 CO 3 + CaCO 3 ↓+ 2H 2 O NaOH + Ca(HCO 3) 2 = NaHCO 3 + CaCO 3 ↓+ H 2 O 2NaHCO 3+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H 2 O NaHCO 3+ Ca(OH) 2 =NaOH + CaCO 3 ↓+ H 2 O 2Mg + CO 2 2MgO + C 3Mg + N 2 Mg 3 N 2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H 2 ↑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 O Al(OH) 3+ NaOH = NaAlO 2 + 2H 2 O 2Al + Fe 2O 3 Al 2 O 3 + 2Fe 3Fe + 4H 2O Fe 3 O 4 + 4H 2 C + H 2O CO + H 2 2C + SiO 2 2CO + Si Si + 2NaOH + H 2O = Na 2 SiO 3 + 2H 2 ↑ SiO 2+ 2NaOH = Na 2 SiO 3 + H 2 O SiO 2+ Na 2 CO 3 Na 2 SiO 3 + CO 2 ↑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重点知识复习宝典(精华版)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重点知识复习宝典 (精华版)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分析报告 一、试卷综述 1.试卷结构 (1)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形式上采取文字、图像、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平衡移动、实验装备、电解 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AlO2-的相关反应等知识 点。 (2)填空题部分:共四大题,58分。25、26题各15分, 27、28题各14分。其中,25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等与 之相关知识,26题为有机推断题,27题为无机推断, 28题为实验题。 2.试题特点 试题以高考大纲为准,题目覆盖面较广,但大部分题目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基础题为主,从而能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表现 1.总体情况 答题得分情况(抽样20人)

1.优势 由试卷的得分来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离子检验、常见的实验操作、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简单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已然较为熟悉并能掌握其要点,例如第9题,第11题正确率均较高,填空题25题的第1、2、4小题,第27题的1、2、3小题,第28题的实验操作正确率也较高。 2.不足 选择题部分的第8、10、12题错误率较高,其中第8题很多学生将此题误认为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认为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第10题很多学生误选D,没有考虑到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要大。12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问题以及溶液中微粒之间的浓度三大守恒问题,学生对其中的有些概念模糊

甚至弄混淆。填空题第26题为有机推断题,因为有机化学才开始复习,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忘记了有机反应,致使此题得分率很低,27题(4)(6)以及28题的(1)为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3.原因分析 针对此次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也是平常复习中反复提醒的知识点,也是用PPT复习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于我校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反复复习抑或运用新的手段复习,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得分率较低的也正是学生难以明白甚至不去了解的知识点,学生懒得问。 三、拟采取措施 1.重视“双基”,培养能力,能力的考查以基础为前提,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应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重要知识的全面掌握。 2.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能力的提高,在复习中,在重视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用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及问题,逐步做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 3.注重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复习中时刻培养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以及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实验操作,现象的能力。

★试卷5套汇总★邢台市2021年新高考化学考试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所得到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解释或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的浓度小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 BaSO3溶于稀盐酸 B 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 向10%NaOH溶液中滴加1mL某卤代烃,微热,然后向其中滴加几 C 该卤代烃中含有溴元素滴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 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黄色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 D 该溶液中含有Fe2+沉淀 A.A B.B C.C D.D 2.短周期元素m、n、p、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如图所示,其中n 的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3 周期,第ⅢA 族 B.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m<n C.简单离子半径:m>q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n 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B.S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HNO3和AgNO3的混和溶液中 D.SO2通入Na2S溶液中 4.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4.6g14CO2与N218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4N A B.将0.1 mol 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等于0.1N A C.1 mol HI被氧化为I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常温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溶液pH由7变为13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5.在NH3和NH4Cl 存在条件下,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H2O2氧化CoCl2溶液来制备化工产品

(完整版)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化学实验篇 化学实验: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2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化学性质篇 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O32-离子

实验中学高考化学测试题目

安阳市实验中学化学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5分) 注意事项: 1.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答题栏内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Cu 64 Fe 56 I 127 Cl 35.5 Br 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邓稼先 B 李四光 C 华罗庚 D 侯德榜 2.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 SO2 B NO2 C CO2 D 可吸入颗粒物 3.六氯苯是被联合国有关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毒物质之一。下式中能表示六氯苯的是 A B C D 4.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 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 R2+>X2+>Z2+>Y2+ B X2+>R2+>Y2+>Z2+ C Y2+>Z2+>R2+>X2+ D Z2+>X2+>R2+>Y2+ 5.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A Ca(OH)2 B Ca(ClO)2 C CaCl2 D CaCO3 6.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

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57 B 47 C 61 D 293 7.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 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 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8.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9.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碳酸钠溶液、溴水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0.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11.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石英 B 硫磺 C 干冰 D 食盐 12.标准状况下H2S和O2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 A H2S、SO2 B O2 C H2S D SO3 13.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②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1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