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验题目:实验四

SQL Server 数据查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Transact-SQL的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的方法。

(2)掌握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条件查询的方法。

(3)掌握SELECT语句的GROUP BY、ORDER BY以及UNION子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4)掌握嵌套查询的方法。

(5)掌握连接查询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启动 SQL Server 管理平台,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tudentsdb数据库文件夹。2.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

(1)在student_info表中,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日期信息。

(2)查询学号为0002 的学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3)找出所有男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3.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条件查询

(1)在grade表中查找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学生的学号和分数。

(2)在grade表中查询课程编号为0003的学生的平均分。

(3)在grade表中查询学习各门课程的人数。

(4)将学生按出生日期由大到小排序。

(5)查询所有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4.对student_info表,按性别顺序列出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家庭住址,性别相同的按学号由小到大排序。

5.使用GROUP BY查询子句列出各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6.使用UNION运算符将student_info表中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姓名与curriculum 表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返回在一个表中,且列名为u_编号、u_名称,如图8所示。

图联合查询结果集

7.嵌套查询

(1)在student_info表中查找与“刘卫平”性别相同的所有学生的姓名、出生日期。

(2)使用IN子查询查找所修课程编号为0002、0005的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3)列出学号为0001的学生的分数比0002号的学生的最低分数高的课程编号和分数。

(4)列出学号为0001的学生的分数比学号为0002的学生的最高成绩还要高的课程编号和分数。8.连接查询

(1)查询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数。

(2)查询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数。

(3)查询所有男同学的选课情况,要求列出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分数。

(4)查询每个学生的所选课程的最高成绩,要求列出学号、姓名、课程编号、分数。

(5)查询所有学生的总成绩,要求列出学号、姓名、总成绩,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总成绩为空。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提示:使用左外连接。

(6)为grade表添加数据行:学号0004、课程编号为0006、分数为76。查询所有课程的选修情况,要求列出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选修人数,curriculum表中没有的课程列值为空。

提示:使用右外连接。

三、实验结果

1.启动 SQL Server 管理平台,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tudentsdb数据库文件夹

2.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使用SELECT语句进行基本查询。

(1)在student_info表中,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日期信息。

(2)查询学号为0002 的学生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3)找出所有男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3.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条件查询

(1)在grade表中查找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学生的学号和分数。

(2)在grade表中查询课程编号为0003的学生的平均分。

(3)在grade表中查询学习各门课程的人数。

(4)将学生按出生日期由大到小排序。

(5)查询所有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4.对student_info表,按性别顺序列出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家庭住址,性别相同的按学号由小到大排序。

5.使用GROUP BY查询子句列出各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6.使用UNION运算符将student_info表中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姓名与curriculum 表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返回在一个表中,且列名为u_编号、u_名称,如图8所示。7.嵌套查询

(1)在student_info表中查找与“刘卫平”性别相同的所有学生的姓名、出生日期。

Select 姓名,出生日期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性别=’男’

(select 性别from student_info

Where 姓名=’刘卫平’)

(2)使用IN子查询查找所修课程编号为0002、0005的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3)列出学号为0001的学生的分数比0002号的学生的最低分数高的课程编号和分数。

(4)列出学号为0001的学生的分数比学号为0002的学生的最高成绩还要高的课程编号和分数。8.连接查询

(1)查询分数在80~90范围内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数。

(2)查询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数。

(3)查询所有男同学的选课情况,要求列出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分数。

(4)查询每个学生的所选课程的最高成绩,要求列出学号、姓名、课程编号、分数。

实验报告初稿

实验一输入/输出函数(简单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 2.熟悉一种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以Microsoft Visual C++ 6.0为例)。 3.了解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4.了解几种算术类型所允许的操作种类和运算规则。 5.掌握scanf、printf、getchar、putchar等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函数中几种数据的输出格式控制。 6.了解变量的命名规则。 7.了解赋值运算符的意义和正确用法。 8.了解变量的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9.掌握格式数据类型和之间转换,自增和自减运算。 二、实验要求 1.提前复习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及教材相关内容。 2. 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写出程序清单,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严禁一边上机一边编写。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结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之目的。 三实验:1)编程测试下列语句的输出: printf("%d\n",1/3*10000);输出:0析:1/3的结果为0,舍去小数部分,0*10000为0 printf("%d\n",10000*1/3);输出:3333析:运算符结合方向从左至右,10000*1为10000,10000/3为3333,舍去小数部分 printf ("%d\n",1./3*10000); 输出:-1431655766析:类型转换错误,若输出浮点型应为3333.333333 printf ("%d\n",1/3.*10000); 输出:-1431655766析:类型转换错误,若输出浮点型应为3333.333333 printf ("%f\n",1./3*10000); 输出:3333.333333 析:将1转化为浮点型,1/3.为

3S实验报告

实验二GIS应用系统建立例 一、实验目的 1.使用GIS中图形输入功能,掌握图形数据输入、编辑的方法; 2.使用GIS中数据表功能,掌握建立、更新数据表的方法; 3.通过建立一个简单GIS应用系统, 初步了解GIS应用概念。 二、实验要求 1.了解GIS中图形输入编辑的概念; 2.建立一个最简单的GIS应用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就图形的输入与编辑进行简单练习,熟悉MapInfo提供的绘图工具条; 2.初步掌握图形的输入和编辑功能,熟悉GIS中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及维护功能,对建立的图, 作增加点状图层(如在每个地块中建立气象站)的操作练习,利用现有符号库对所建立图 作填充、注记操作练习。 四、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 1.开始画图的时候,每个区域的衔接操作不熟练,后面逐渐掌握技巧,运用节点移动工具和 增加节点工具,使得区域的衔接步骤得以实现。特别指出,按S键后的节点捕捉工具特别 好用,大大减免了复杂的操作。 2.当需要在图上标出各区域代号的时候,开始是采用的自己添加文字的方法,操作过于机械, 复杂;后面使用了自动标注的方法,使得步骤简化。 3.单独建立一个图层来标注监测站,比起在原图上标出,也能很方便的调出数据,便捷。

实验三屏幕跟踪矢量化作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投影选择和控制点配准,了解GIS中投影的概念,图形配准的概念; 2.将一个典型栅格图象在屏幕上实现投影选择、控制点配准和手工跟踪矢量化; 3.对矢量化的图作进一步操作处理,加深对数据获取中误差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投影选择和控制点配准概念; 2.利用扫描图象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 3.对矢量化的图作进一步操作处理。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正确设置地图的坐标系、投影、地图方向和单位, 设置控制点坐标; 2.利用扫描图象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 3.建立北京市图11个区的属性表,属性表最少有面积字段;对建立北京市图11个区的进行 自动注记,着色;分别求出北京市各区的面积及北京市总面积,并分析产生误差。 四、实验结果 图3-1 获得矢量结构的北京市图 图3-2 对建立北京市图11个区的进行自动注记和着色

中间代码生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加中间代码生成部分,使程序能够对实验二中的识别出的赋值语句,if语句和while语句进行语义分析,生成四元式中间代码。 二、实验方法 实验程序由c语言完成,在Turboc 2.0环境中调试通过。 语义分析程序的基本做法是对文法中的每个产生式分别编写一个语义分析子程序,当程序语法部分进行推倒或规约时,就分别调用各自的语义分析程序。当语法分析结束时,语义分析也就结束了。 在本实验程序中,当语法分析部分识别出语法正确的句子时,就进入content函数(当语法分析识别出不正确的句子时,不进入content函数,也就是不进行语义分析),然后根据句子的类型进行分类,进入不同的语义处理部分。 对于赋值语句,关键是产生正确的处理算术表达式E的四元式。 程序中的ec函数的功能就是产生算术表达式的四元式,在ec函数中使用了两个栈idshed,opshed,分别是算术表达式的数据栈和符号栈。每次提取一个数字和一个算符,然后将算符与与栈顶算符进行优先级比较,优先级高则将单前数字和算符进栈,低或者相等

的话则将当前栈顶元素进行合并,产生四元式。直至整个算术表达式结束。其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看程序。 对于实验给定的if语句的文法格式,条件判断式C只中可能是>或者<=两种关系,不可能是布尔表达式,这样程序就简单的多了。 通过ec函数可以产生条件判断式C中的E的四元式,然后只要加上转向四元式就可以了。本实验程序中只给出真出口的转向四元式,没有给出假出口的转向四元式,这在实际中是不可以的,但在本实验中,实际上是对每条独立的语句进行语法分析,给出假出口转向四元式实际上意义不大,而且假出口转向语句的转移目标必须要到整个语句分析结束以后才可以知道,这样就要建立栈,然后回填,这样会使程序复杂很多,所以没有加上假出口转向四元式。 对于while语句,具体的做法和if语句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当while语句结束时,要多出一条无条件转向四元式,重新转到条件判断式C的第一条四元式。当要产生无条件转向四元式时,它的转向目标C的第一条四元式已经产生了,所以具体的做起来是不太困难的。只要记下当前while中的C的第一条四元式的位置,填上就可以了。 整个程序的结束是当读入“ . ”时,程序就中止。 程序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具体的可以后面的附录:程序的完整代码。 三、测试程序 ff:=6+6*6-; if sl>89+56*67 then f:=7*7+4;

3S技术实习报告范本

3S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掌握GPS的定位现面积量测,并能进行野外考察采集样点 2掌握通过ERDAS,进行RS图像的监督分类 3掌握通过Arcview GIS寻监督分类图进行矢量化,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 实习材料:手持GPS、遥感影像、遥感软件ERDA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实习容: 1利用手持GPS进行考察野外土地利用状况,采集样点,提取不同土地利用在遥感图像上的纹理特征 2利用野外考察为基础,对2004CERBS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生成土地利用分布图 3对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行矢量化,并应用GPS进行野外校正分析,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 实习步骤: ㈠遥感影像野外判读 1根据国土资源局土地类型的划分类别: 一级类二级类 1 耕地11 灌溉水田1 2 望天田1 3 水浇地1 4 旱地1 5 菜地 2 园地21 果园22 桑园2 3 茶圆2 4 橡胶园2 5 其它园地 3 林地31有林地32 灌木林地33 疏林地3 4 未成林造林地3 5 迹地3 6 苗圃 4牧草地41 天然草地42 改良草地43 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51 城镇52 农村居民点53 独立工矿54 盐田 工矿用地55 特殊用地 6 交通用地61 铁路62 公路63 农村道路64 民用机场65 港口和码头 7 水域71 河流水面72 湖泊水面73 水库水面74 坑塘水面75 苇地 76 滩涂77 沟渠78 水工建筑物79 冰川及永久积雪 8未利用地81 荒草地82 盐碱地83 沼泽地84 沙地85 裸土地 86 裸岩石砾地87 田坎88 其它 本实习要求对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依国土资源局的一级类别进行划分,因而要对一级类别的土地类型进行野外考察,以建立土地利用类型与遥感影像图的对应关系。利用GPS定位功能进行野外实地地物考查,并建立相关记录表: 考查人:考查日期:

实验报告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实验目的: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与评定的方法 二.中文摘要 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功能都下降。下降的程度和疲劳程度有关。因此测定运动前后一些生理指标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及疲劳程度。准确判断运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对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判定疲劳的生理指标疲劳程度运动负荷过度疲劳 三、前言 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正确评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其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成绩和工作绩效,增进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实验方法 1.唾液 唾液PH值: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使唾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检测:让受试者将口腔中的唾液清除掉,然后使新产生的唾液沿口唇流出,用镊子把测试唾液 PH值的试纸贴在舌尖,待其充分吸湿后取出,立即与比色表对照。 评价:运动后唾液PH值降低,表示机体疲劳。 (二)生理测量 1.肌力 疲劳时参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会下降。因此,测定工作前后的肌肉力量,可判断参加工作的肌肉是否出现疲劳及其疲劳的深度。简易测试方法: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确定测试内容,以上肢工作为主的运动可用握力或屈臂力量测试;以腰背肌工作为主的运动可选择背力测试等;呼吸肌力量测定则一般

仿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5班 姓名:夏肇平 学号:306

第一次上机实验任务 2、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如下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数值解。 22 2 ()2n n n G s s s ωξωω=++,0.5,10n ξω== 3、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高阶系统阶单位跃响应曲线的数值解。 22 2()(2)(1) n n n G s s s Ts ωξωω= +++,0.5,10n ξω==,5T = 4、 自学OED45指令用法,并求解题2中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程序:y=RKT2(0.1,5,[0 1;-100 -10],[0;100],[0;0]); y=RKT3(0.1,20,[0,1,0;0,0,1;-20,-102,-10.2],[0;0;20],[0;0;0]); [t,y]=ode45('func',[0,1],[0,0]);plot(t,y); M 文件 function y=RKT2(h,T,A,B,Y) YY=Y; for t=0:h:T; if (t<=1) u=1; else u=0; end K1=A*YY+B*u; K2=A*[YY+h/2*K1]+B*u; K3=A*[YY+h/2*K2]+B*u; K4=A*[YY+h*K3]+B*u; YY=YY+h/6*(K1+2*K2+2*K3+K4); Y=[Y YY]; end y=Y(1,:); t=0:h:(T+h); function y=RKT3(h,T,A,B,Y)

YY=Y; for t=0:h:T; K1=A*YY+B; K2=A*[YY+h/2*K1]+B; K3=A*[YY+h/2*K2]+B; K4=A*[YY+h*K3]+B; YY=YY+h/6*(K1+2*K2+2*K3+K4); Y=[Y YY]; end y=Y(1,:); t=0:h:(T+h); plot(t,y) function yp=func(t,y) yp=[0;0]; yp(1)=y(2); yp(2)=100-10*y(2)-100*y(1); end 实验结果图像: 1 2 3 4 5 6 -0.2 0.2 0.4 0.6 0.8 1 1.2

3S技术实习报告

3S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掌握GNSS数据采集, 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信息提取, 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了解GNSS技术、RS技术、GI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学会用3S技术解决工程中的一些问题。 二、实习地点:(GNSS数据采集)。 三、实习内容 1.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GNSS数据采集及处理)。 (1)静态GPS的选择与设置; (2)数据导入; (3)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 (4)生成控制点文件。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1)RS影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增强、配准、裁剪等; (2)专题信息提取(即遥感影像分类)。 3.GIS信息分析与制图 (1)统计各类别的面积; (2)制作分类后的专题图。 四、主要步骤: 1.实验原理:依据GNSS、RS、GIS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开展3S综合 实习。 2.主要步骤: 流程图如下

(一)GNSS数据采集 1、基本步骤:GNSS的使用和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 主要包括: 1)控制点规划设计;(在遥感影像上设计12个控制点,架设基站,利用已知点坐标解算四参数)

2)设定GNSS 仪器的坐标系统; 3)依据方案采集控制点坐标; 4)在电脑上导入采集的数据; 5)保存数据文件,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和GIS 制图的控制点数据。 二、RS 影像处理、信息提取 1、图像的几何校正 1)将已有的备用map_proj 文件替换EXELIS\ENVI51\classic\ map_proj 文件 2)打开ENVI CLASSIC ,打开待校正图像 3)主菜单Map →Registration →Select GCPs:Image to Map 命令,对该图像定义坐标系,在Image to Map Registration 对话框中可选择N ew…自定义坐标系,选择坐标系信息CGCS_2000_3_Degree_GK_Zone_42N ,选择像元大小 图 1-1-1

实验报告相关参考资料

实验报告相关参考资料

金相试样的制备与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2、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及基本结构,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内部组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研究金属内部组织的步骤,首先是制备所取试样的表面,然后选用合适的浸蚀剂试样表面,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和研究试样表面组织。 试样表面比较粗糙时,由于对人射光产生漫反射,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组织,因此要对试样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磨光和抛光的方法(抛光和磨光仪器参见图1-2),从而得到光亮如镜的试样表面。这个表面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白亮的一片而看不到其组织细节,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浸蚀剂对试样的表面进行浸蚀,使试样表面有选择性地溶解掉某些部分(如晶界),从而呈现微小的凹凸不平(图1-1),这些凹凸不平在光学显微镜的景深范围内可以显示出式样的组织形貌、大小和分布。

1、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金相显微镜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有摄影装置,现以XJB-1型台式金相显微镜为型台式金相显微镜为例加以说明。 XJB-1型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1-2所示,由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透镜组及反光镜聚集到孔径光栏,再经过聚光镜聚集到物镜的后焦面,最后通过物镜平行照射到式样的表面。从式样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线经物镜组和辅助透镜,由半反射镜转向,经过辅助透镜及棱镜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象,该象再经过目镜放大,就成为在目镜视场中能看到的放大映象。 照明系统:在底座内装有一低压灯泡作为光源,聚光镜、孔径光栏及反光镜等均安置在圆形底座上,视场光栏及另一聚光镜则安在支架上,它们组成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使式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显微镜调焦装置:在显微镜的两侧有粗调焦手轮,粗调手轮的转动可使载物台的弯臂作上下微0.002mm。

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塞曼效应 一、实验简介 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由谱线的变化来确定离子的荷质比的大小、符号。根据洛仑兹(H.A.Lorentz)的电子论,测得光谱的波长,谱线的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的荷质比。由塞曼效应和洛仑兹的电子论计算得到的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 、J 汤姆逊(J 、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 、J 汤姆逊正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兹的理论算得的荷质比,与他自己所测得的阴极射线的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的证据,证明电子的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X 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02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磁场对光的效应所作的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三、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X射线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X射线系列实验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实验一:X射线在NaCl单晶中的衍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 (2)了解X射线管产生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谱的基本原理。 (3)研究X射线在NACL单晶体上的衍射,并通过测量X射线特征谱线的衍射角测定X射线的波长。 二、实验原理 1.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 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1)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发射的是连续光谱的辐射。这种辐射叫做轫致辐射。(2)当电子的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可以发射一种不连续的、只有几条特殊的谱线组成的线状光谱,这种发射线状光谱的辐射叫做特征辐射。连续光谱的性质和靶材料无关,而特征光谱和靶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光谱,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特征”的原因。 (1)连续光谱。连续光谱又称为“白色”X射线,包含了从短波限λm开始的全部波长,其强度随波长变化连续地改变。从短波限开始随着波长的增加强度迅速达到一个极大值,之后逐渐减弱,趋向于零(图1-1)。连续光谱的短波限λm只决定于X射线管的工作高压。 图1-1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的波长谱

(2)特征光谱。阴极射线的电子流轰击到靶面,如果能量足够高,靶内一些原子的内层电子会被轰出,使原子处于能级较高的激发态。图2-1-2b表示的是原子的基态和K,L,M,N等激发态的能级图,K层电子被轰出称为K激发态,L 层电子被轰出称为L激发态,依次类推。原子的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内层轨道上的空位将被离核更远的轨道上的电子所补充,从而使原子能级降低,多余的能量便以光量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图1-2(a)描述了上述激发机理。处于K激发态的原子,当不同外层(L,M,N,层)的电子向K层跃迁时放出的能量各不相同,产生的一系列辐射统称为K系辐射。同样,L层是电子被轰出后,原子处于L激发态,所产生的一系列辐射统称为L系辐射,依次类推。基于上述机制产生的X射线,其波长只与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发生电子跃迁的能级差有关,而原子的能级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图1-2元素特征X射线的激发机理 2.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光波经过狭缝将产生衍射现象。狭缝的大 小必须与光波的波长同数量级或更小。对X射 线,由于它的波长在0.2nm的数量级,要造出 相应大小的狭缝观察X射线的衍射,就相当困 难。冯·劳厄首先建议用晶体这个天然的光栅 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因为晶体的晶格正好与 X射线的波长属于同数量级。图1-3显示的是 NaCl晶体中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排列结构。下面 讨论X射线打在这样的晶格上所产生的结果。 由图1-4(a)可知,当入社X射线与晶面相交图1-3 NaCl晶体中氯原子与钠原子的排列结构

X光系列实验报告

X光系列实验报告 本次共做了调校测角器的零点,测定晶体的晶面间距,测定X光在铝中的衰减系数,并验证朗伯定律和普朗场常数h的测定。通过做一系列的实验,从而对X射线的产生、特点、原理和应用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并提高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本次分别写了X光在铝中的衰减系数,并验证朗伯定律和普朗克常数h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测定X光在铝中的衰减系数,并验证朗伯定律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实验了解X射线的基础知识,学习X射线仪的一般操作;掌握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材料和厚度的关系,训练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和设计思想 X射线穿过物质之后,强度会衰减,这是因为X射线同物质相互作用时经历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引起各种效应转化了入射线的部分能量。X射线穿过物质时要减弱,减弱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在同一介质里不同波长的射线减弱的程度不同。 满足:本实验研究X射线衰减于吸收体材料和厚度的关系。 假设入射线的强度为R0,通过厚度的吸收体后,由于在吸收体内受到“毁灭性”的相互作用,强度必然会减少,减少量显然正比于吸收体的厚度,也正比于束流的强度R,若定义μ为X 射线通过单位厚度时被吸收的比率,则有 μ考虑边界条件并进行积分,则得:

0e^(-μx)透射率0,则得: ^(-μx)或μx式中μ称为线衰减系数,x为试样厚度。 我们知道,衰减至少应被视为物质对入射线的散射和吸收的结果,系数μ应该是这两部分作用之和。但由于因散射而引起的衰减远小于因吸收而引起的衰减,故通常直接称μ为线吸收系数,而忽略散射的部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设置高压35, 设置电流0.02,设置步长Δβ=0.1o设置Δ3s,下限角为6o,上限角为70o。将铝板底板端部插入原来靶台的支架,置传感器于0位,按下键,然后再按。 四、数据处理和讨论 由于 改写为 所以只需验证与d成线性关系即可,由于本实验未测出是多少,所以先去除,验证与d成线性关系。

实验报告六

徐州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物流信息技术 实验地点:南主楼机房 2014 年 5 月至 2014 年 5月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 11物流1班 学生姓名吴燕 学号 20111514105 指导老师周渠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GIS,GPS 实验学时: 4 实验日期:2014年5月 实验要求:了解GIS组成,GPS技术、应用。 实验内容: 一、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GIS的发展,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近年来,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GIS与其他信息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 二、GIS组成 人员,是GIS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人员必须定义GIS中被执行的各种任务,开发处理程序。熟练的操作人员通常可以克服GIS软件功能的不足,但是相反的情况就不成立。最好的软件也无法弥补操作人员对GIS的一无所知所带来的负作用。[1] 数据,精确的可用的数据可以影响到查询和分析的结果。 硬件,硬件的性能影响到软件对数据的处理速度,使用是否方便及可能的输出方式。 软件,不仅包含GIS软件,还包括各种数据库,绘图、统计、影像处理及其它程序。 过程,GIS 要求明确定义,一致的方法来生成正确的可验证的结果。 GIS属于信息系统的一类,不同在于它能运作和处理地理参照数据。地理参照数据描述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和较浅的地表下空间)空间要素的位置和属性,在GIS中的两种地理数据成分:空间数据,与空间要素几何特性有关;属性数据,提供空间要素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合称3S系统。 三、特点 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时间知觉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9.25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时间知觉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小5,黑体,加粗,“摘”与“要”之间空一个字符)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 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采用复制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刺激时间长的估 计差值大于刺激时间短的情况,闪光频率慢的估计差值大于闪光频率快的情况以及空时距的 估计差值大于实时距的情况。得出闪光频率的快慢,光点的刺激方式即实时距与空时距,以 及光点呈现的时间长短都是影响估计时间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慢闪对于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要 低于快闪的准确性,空时距下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低于实时距的准确性,刺激时间越长时间 估计准确性越低的结论 关键词:时间知觉时距闪光频率 1引言时间知觉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主要包括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时序知觉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在时间知觉实验中有两种实验范式,分别为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

S7-300PLC实验报告

S7-300PLC实验报告

一PLC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1.1 PLC技术的概念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1.2 PLC技术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计算机控制和传统PLC控制一直是工业控制领域的两种主要控制方法,PLC自1969年问世以来,以其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迅速推广,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控制工具。但传统的PLC 体系结构是封闭的,各个PLC厂家的硬件体系互不兼容,编程语言及指令系统各异,用户选择了一种PLC产品后,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控制规程,不利于终端用户功能的扩展。近年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控制结构更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需要更多的用户接口。 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1.3 PLC的发展趋势 (1)、功能向增强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特点,开发出专业化的PLC产品。以此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专业化水平。 (2)、规模向小型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小型化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基础,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型化是应用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较大应用市场,应用的规模从几十点到上千点,应用功能从单一的逻辑运算扩展几乎能满足所有的用户要求。 二西门子S7-300 PLC 1 S7-300的系统结构 S7-300 PLC是模拟式中小型PLC,电源、CPU和其他模块都是独立的,可以通过U形总线把电源(PS)、CPU和其他模块紧密固定在西门子S7-300的标准轨道上。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总线连接器,后者插在各模块的背后。电源模块总是安装在机架的最左边,CPU模块紧靠电源模块。S7编程软件组态主架导轨硬件时,电源,CPU和IM分别放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报告

院系专业:信系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年级班级:2011级软件五班(1105) 姓名:涂明哲 学号:20112601524 本课程实验全部采用workbench 作为试验仿真工具。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

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 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i3 = i1 + i2; u1 + u2 + u7 + u6 = 0; u4 + u3 +u7 + u5 = 0; u1 + u2 + u3 + u4 + u5 + u6 = 0;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

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200Ω + 100 Ω=300Ω; (100Ω+200Ω)//600Ω = 200Ω; i1 = 15/(200+200+100) = 30mA i2 = i1*(600/900) = 10mA i3 = i1*(300/900) = 20mA u1 = u3*(200/300) = 4v u2 = u3*(100/300) = 2v 实验心得: 1.使用大电阻可以减小误差 2.工具不能熟练的使用而且有乱码。。。 实验二叠加定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实验报告

微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要求: 应用VHDL或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在ISE5.2开发工具上选择Xinlix公司的FPGA芯片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工作,包括文件输入、编译、功能仿真、综合、时序仿真和下载实现等。3道题必须在实验箱上进行下载后验证。 二、设计报告内容要求 要有实验题目、设计思路、设计流程、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电路图、时序仿真图和结果分析等。用专用的报告纸手写报告,正文页必须在10页以上,仿真图打印出来粘贴在报告上,编程代码写在附页上。若有报告雷同,报告成绩为零分。 三、设计实验内容 1、某晚会用红绿黄3组彩灯采光,3组灯亮的顺序是:红灯亮—绿灯亮—黄灯亮—红绿灯亮—绿黄灯亮—黄红灯亮—全亮—全暗。重复以上过程,试设计这三组灯的控制电路。输入时钟频率为512Hz,灯亮的时间在1—4秒之间,可以自由控制。电路中以“1”代表灯亮,以“0”代表灯灭。 1、2、奇偶校验器系统的功能是对八位二进制数据及其奇偶校验位的输入进行 校验,输出正确的奇、偶校验位。ODD_IN与EVEN_IN是控制奇校验和偶校验功能输入,IN0到IN7是七位数据及一位校验位数据输入,IN_READY表示输入数据已经准备好,可以处理,当OUT_REQ输入表示要求输出数据,CLK 端口用于接收时钟信号,支持系统的时钟上升沿同步。当输出端口OUT_READY输出信号有效时,表示输出数据已经准备好,可以为下级电路使用,ODD_OUT与EVEN_OUT用来输出正确的奇偶校验位。上述控制端口均为高电平有效。 图奇偶校验器示意图 3. 设计一个交通灯管理系统。其功能如下:(1)公路上无车时,主干道绿灯亮,公路红灯亮(2)公路上有车时,传感器输出C=1,且主干道通车时间超过最短时间,主干道交通灯由绿→黄→红,公路交通灯由红→绿;(3)公路上无车,或有车,且公路通车时间超过最长时间,则主干道交通灯由红→绿,公路交通灯由绿→黄→红;(4)假设公路绿灯亮的最长时间等于主干道绿灯亮的最短时间,都为16秒,若计时到E=1;黄灯亮的时间设为4秒,若计时到F=1。当启动信号S=1时,下一时钟有效沿到,定时器清零,重新开始计时。 图十字路口交通灯和传感器示意图 4、设计一种4×4位高速乘法器。乘法结果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要求带有启动 和复位功能。

机电实验报告

机电控制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姓名:李洋 学号:20122170 班级:机械1206 2015年7月2日

机床电气控制虚拟实验 班级:机械1206班姓名:李洋学号:20122170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两地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模拟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转换成实际操作电路的知识。 2.熟悉用接触器联锁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器件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1台;负荷开关1个;熔断器:主回路3个,控制回路1个;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1个;控制按钮3个。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①在实验前先熟悉电路图。②根据实验要求,按图用鼠标接线。③合上负荷开关,分别按下正、反转控制按钮和停止按钮,观察电机运行情况和各个电器元件的动作。 四.电气控制原理图 五.实际接线图

实验二:能耗制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转换成实际操作电路的知识。 2.进一步熟悉能耗制动控制的原理、特点及功能实现。 二.实验器件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1台;负荷开关1个;熔断器:主回路3个,控制回路1个;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1个;时间继电器1个;常开按钮1个,复合按钮1个;电流表1个;26V整流电路一个。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①实验前先熟悉电路图。②根据实验要求,按图用鼠标接线。③合上负荷开关,启动电动机后再按下停止按钮,观察各个电器元件的动作并记下能耗制动时间。 四.电气控制原理图 五.实际接线图 实验三:Y-Δ降压启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转换成实际操作电路的知识。 2.进一步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的控制原理、特点及功能实现。 3. 掌握降压启动控制中时间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器件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1台;负荷开关1个;熔断器:主回路3个,控制回路1个;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1个;时间继电器1个;常开按钮1个,常闭按钮1个,复合按钮1个;电流表1个。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①实验前先熟悉电路图。②根据实验要求,按图用鼠标接线。③合上负荷开关,启动电动机后观察各个电器元件的动作、电动机运行情况,观察并记下启动阶段和正常运行阶段电流表的读数。 四.电气控制原理图 五.实际接线图

PLC实验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实验报告 题目:PLC实验报告 所属课程:《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综合实验》学号:SZ1105001 姓名:汤永俊 成绩: 二○一二年五月

PLC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2.熟悉PLC的应用领域 3.掌握PLC系统设计方法 4.基本掌握PLC常规编程 5.做出相应文档报告及评价 6.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组织及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 二、预备知识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步骤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主要特征是自动化操作。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其通用性、耐环境性、可靠性、经济性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使系统(或产品)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为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使系统(或产品)得到最佳性能,一方面要求设计机械系统时应选择与控制系统的电气参数相匹配的机械系统参数,同时也要求设计控制系统时,应根据机械系统的固有结构参数来选择和确定电气参数,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使二者密切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充分体现机电一体化的优越性。 2.PLC应用领域及使用方法 (1)PLC的应用领域 PLC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PLC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在社会各领域的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姓名:田正强学号:2010030331027 班级:大二 实验名称:收音机套件焊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台正规产品“收音机”的安装、焊接、调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学会元器件识别、测试和安装的方法,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掌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学会识别电路原理图与印刷图,学会利用工艺文件独立进行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调试方法,并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对电子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1.掌握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基本的焊接技术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学会识别不同的元器件及其的安装方法。 2.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学会识别电路原理图与印刷图、色环电阻的识别与测试和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容、电感、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并熟练焊接技术。 三、实验使用仪器 交流电源、电烙铁、锡丝、钳子、万用表、中夏牌DT07型电调谐双调频无线语言学习机实验套件 四、试验方法、步骤、现象、数据、总结归纳记录 (1)焊接是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每一个焊接点的质量都关系着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他要求每一个焊接点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器性能,所以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焊接时将加热熔化的液态锡铅焊料,在助焊剂的作用下,是被焊接物和印制板上的铜箔连接在一起,成为牢固的焊点。要完成一个良好的焊点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被焊的金属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铜的导电性能良好且容易焊接,所以常用铜制作元件的引脚、导线及印制板上的接点。 2. 被焊的金属表面要保证清洁 在被焊的金属表面上一旦形成氧化物或有污垢,都会阻碍焊点的形成。 3.使用合适的助焊剂

PLC实验报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PLC实验报告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2012年6月3日

实验题目一抢答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编程软件及编程方法 2 、了解和熟悉FX2N三菱PLC系列的外部结构、和接线方法。 二、实验内容 参加智力竞赛的A、B、C三组人桌上有三组按钮,分别为PO1、PO2、PO3;用三盏灯分别显示他们的抢答信号TL1/TL2/TL3;当主持人按下自锁按钮时,抢答开始,最先按下抢答按钮的灯先亮,后面按下的两组灯应受到禁止点亮,当主持人断开自锁按钮PS1时灯熄灭。 三、I/O口分配表、控制梯形图(加注释) I/O口分配表: 输入输出 输入设备输入编号输出设备输出编号主持开关PS1 X000 抢答开关PO1 X001 TL1 Y001 抢答开关PO2 X002 TL2 Y002 抢答开关PO3X003TL3Y003

控制梯形图: 四、程序调试及观察结果 当PS1按下时,PS2、PS3、PS4那个先按下对应的灯就亮,后面按下的不亮,当PS1不按下时,抢答者按下开关,灯不亮。 实验结果和实验要求相符,试验程序正确。

实验题目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编程软件及编程方法 2、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 3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扩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按下PS1自锁按钮,PLC输出方波(周期为4秒,占空比为1:1),驱动TL3现实并计数;当灯亮8下时,PLC输出驱动TL1显示灯亮。 确定个外部输入、输出元件对应PLC输入输出端子号,列表。编写程序,输入PLC,观察结果。 三、I/O口分配表、控制梯形图(加注释) I/O口分配表: 输入输出 输入设备输入编号输出设备输出编号 开关PS1 X000 TL1 Y000 TL2 Y001

总实验报告

实验一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 作业题目一: 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哪几种?通常的模型都有哪些?在Simulink 中建立相应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 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和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 (2) 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单容对象、双容对象和多容对象。 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单容对象、双容对象和多容对象。 相应模型如下: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作业题目二: 某二阶系统的模型为2 () 22 2n G s s s n n ?ζ??= ++,二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ζ,n ?两个参数。试利用Simulink 仿真两个参数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加深对二阶 系统的理解。分别进行下列仿真:

(1)2n ?=不变时,ζ分别为0.1, 0.8, 1.0, 2.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0.8ζ=不变时,n ?分别为2, 5, 8, 1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二PID控制 建立如下所示Simulink仿真系统图。 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如下实验: 1.建立如图所示的实验Simulink原理图。 2.双击原理图中的PID模块,出现参数设定对话框,将PID控制器的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改为0,使其具有比例调节功能,对系统进行纯比例控制。如取比例增益Kp=1,得如下响应曲线: 其中黄色为阶跃输入的曲线,红色为输出响应的曲线。可知此时系统无超调,稳态误差大。 3.进行仿真,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系统性能;然后调整比例增益,观察响应曲

线的变化,分析系统性能的变化。依次取Kp=2、4、6,得曲线如下: Kp=2:,Kp=4: Kp=6: 可知:当Kp较小的时候,输出的超调量较小,振荡不明显,振荡频率较小,但余差较大,调节时间也较大;当Kp较大时,超调量也增大,振荡加剧,振荡频率增大,余差减小,调节时间也减小。但系统余差始终不为零。 结论:比例环节能降低余差并提高系统速度,且为有差调节。Kp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调节时间越小,提高了响应的速度,但超调量也越大,振荡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 4.重复(步骤2,3),将控制器的功能改为比例微分控制,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比例微分的作用。取Kp=6,并依次取Kd=0.5、1、2、3,得曲线如下: Kd=0.5:,Kd=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