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此文档禁止转载外校,仅限本校学生使用,

如发现,必追责任)彭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第一节经纬网(第二课时)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时

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三节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在任何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4、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5、学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类型:(1)线段比例尺: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大小:(1)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2)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三、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1)、0°~°S (°N )为热带;

(2)、°N~°N 为北温带;°S~°S 为南温带 (3)、°N~90°N 为北寒带;°S~90°S 为南寒带。

3、特点:

(1)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2)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图 的 要

2、相对高度:一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课标要求】

1、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2、知道并能指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知道六大板块及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成因。

4、能简略分析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原因。 【知识网络】

第一节 海陆的分布

1、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宽阔平坦。

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面起伏和缓。

3、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

1、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2、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地 形

二、地形

三、地形图

1、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由等高线构成的地图,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

线稀疏,坡度缓。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 3、 山体部位等高线特征:

(1)山峰:中间数值高,四周数值低。(2)陡崖:等高线重合。

(3)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平坦地。

一、分布不均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二、七大洲

1、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土耳其海峡 (2)亚非:苏伊士运河 (3)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海陆的分布

1、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分界线

三、四大洋 四、地理名词

1、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2、洋:海洋的中间部分。

3、海峡:间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 地中海为什么会消失

答: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边界。

2. 红海为什么会扩张

答: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3. 喜玛拉雅山脉形成原因

答: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边界。

4. 北美洲落基山脉形成原因

答: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边界。

5.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形成原因

答: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边界。

第一节 天气

天气: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性。 气候:一地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一、天气与气

二、天气:

1.卫星云图:绿色为陆地,蓝色为海洋,白色为云层白色深的

地方,云层厚,为阴雨区。 2.天气符号:见49页。

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根据气温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七月份气温高就是北半球;一月份气温高就是南半球。 北半球:全年气温在15℃以上,就是热带;一月份气温在0℃到15℃之间的,就是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一月份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就是温带。 全年气温在0℃以下,就是寒带。

第三节 降水量的变化与分布

1、等温线

一、气温的变化:

三、空气质量: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3、 气温变化曲线:见课本53页图。

二、气温的分布

(1)、定义:将气温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2)、特点:

1.同一条线上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密集的地方温差大。

3.等温线闭合,中心温度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2、分布:

⑴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⑵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1月;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1月,最低气温7月.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水量的变化与分布

一、变化:

1、 形式: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

主要形式。雾、霜、露不是降水。 2、 时间不同降水不同。

1、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五种降水柱状图;全年多雨型、全年湿润型、全年少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

第四节 气候的类型(1)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二、分布:

气候的类型

一、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不同。

二、类型:

1、热带:

(1)热带雨林:赤道到南北纬10°,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10°到20°大陆西岸,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北半球10°N 到20°N 大陆东岸,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温带:

⑴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⑵地中海气候:30°到40°,大陆西岸。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⑶温带季风气候:北半球30°N 到60°N 大陆东岸。 ⑷温带海洋气候:40°到60°大陆西岸。

3、寒带:

⑴、冰原气候:两极

4、高原山地气候:

⑴、青藏高原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2)

第四节 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

5、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纬度因素:

1、 原因: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也不同。

2、 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则气温高,降水量大;

越往两极(纬度越高)获得太阳的热量越少,则气温越

二、海陆因素:

1、 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三、地形因素:

1、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第四章 世界人口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 人种、语言与宗教

一、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每年净

1、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即:每平方千米所居住的人口数)

2、 人口分布密集区:欧洲、亚洲东部、南部、北美洲东部。(中低纬

度沿海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的增长

1、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人口增长率决定。

2、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 影响因素:⑴生活水平⑵医疗条件⑶文化素质

二、人口的分布

三、人口问题

1、 控制人口的必要性: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

环境相协调.

2、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劳动力短缺,人

种、语言与宗

一、人种:

1、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东部南

部、南美洲东南部,北美洲中部。

2、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二、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1、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2、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

3、 俄语

4、 法语

三、宗教:

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欧洲西部,经典为《圣经》,信徒最

多、流传最广,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活动场所在教堂。 2、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经典为《古兰经》,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活动场所在清真寺。

第三节 民居 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 国家与地区

第二节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

居聚落

一、聚落:

1、 定义:人类居住并从事生产生活的场所。

2、

类型:(1)、农村:农业 (2)、城市:工商业、服务业

二、聚落与环境:

1、 平原:分布密集,呈团状,规模大。

2、 山区:分布在河谷,呈条状,规模小。

3、 沙漠:分布在绿洲,呈点状,规模小。

三、保护聚落的原因:

1、 学术价值

2、 旅游资源

国家与地区

一、国家与地区: 1、 从面积上看:俄罗斯最大,加拿大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澳大利亚

第五,巴西第六,梵蒂冈最小,摩纳哥倒数第二。

2、 从人口看:中国最多,印度第二。

3、 从社会制度看:⑴社会主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⑵资本主义

二、发达国家: 1、 发达国家有20多个,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日本也算。 三、发展中

1、 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分布在亚、非、拉(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

2、 经济不发达,贫穷落后,国民无受教育机会,医疗卫生差,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总部纽约,宗旨:维护人类和平,逐进社会发展。

四、国际组织:

2、北约: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军事组织,为美国霸权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