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规模。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公认的事实,但对这个缺口规模的大小,却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结论。下面介绍几种研究成果的缺口测算规模,从缺口的量化认识来看划拨国有股解决这一缺口的可行性和必

要性。

1、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

缺口。世界银行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是不断变化的。根据世界银行基于1995年中国第一次试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

度方案的测算,认为养老金隐性债务为1994年GDP的46%~49%,即21468亿~22868亿。如果提高费率,缺口还可以下降,在缴费率为18%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为万亿元。但根据世界银行一项新的测算结果,中国的隐性养老金债务约为1998年GDP的94%,即72349亿元。

2、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课题组的测算结果。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和美国安泰国际保险公司合作,详细测算了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在该课题组200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对隐性债务分5种方案和3种投资回报率测算,得到的债务规模在27627亿元至119354亿元之间。

3、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的测算结果。他们在2001年完成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报告中,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行详细的数学测算,按照现行退休年龄,社会统筹基金在未来28年中平均每年将出现1030亿元的缺口,总缺口万亿元。

在上述测算结果中,大体可以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规模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型。可以把测算结果不足3万亿元的称为低估算类型;把测算结果在3万亿元至7万亿元的称为中估算类型;把测算结果超过7万亿元的称为高估算类型。其中低估算类型是比较容易算出来的,是一种比较短期和现

实的测算。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等问题,其债务规模可能向中估算类型或高估算类

型发展。当然,这个缺口是针对全国数据测算出来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养老保险金的收支情况差异很大,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离退休人员多的省份,养老金缺口可能会更大。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成的原因。造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应把它视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带来的成本。从20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逐步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初步明确并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

分积累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这种新制度的前提是“社会统筹”部分的基金能够满足

已经退休人员和不断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需求,这样才能使没有缴纳退休金的职工得到退休金。所以,只有在退休人员数量少、收缴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新制度才可以正常运行。问题是1997年开始实施的统账结合的

养老保险制度没有严格控制住退休金的迅

速增长,导致“社会统筹”部分的基金在新制度建立初期就无法满足已经退休和不断

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需求。这样,很快使“社会统筹”基金入不敷出,导致社会统筹基金出现越来越大的缺口,“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不得不被挪作社会统筹基金使用。

总之,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退休金债务,新制度安排对这些债务估计不足,没有建立单独的债务补偿基金,当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大量职工退休和提前退休时,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大规模缺口。值得注意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越趋严重,将使社会保障制度和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妥善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二、划拨国有股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合理性。从国有资产总量看,建国初期的国有资产只有200亿元,1993年上升到

34950亿元,增加175倍。这是在几十年的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率的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是国有企业中的老年人、中年人过去的劳动贡献的积累。所以,在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上,实际包含着相当一部分国家对国有企业职工的负债,现在盘活部分国有资产存量转化为社保基金,实际是国家对职工的一种返还,因而是合理的。

可行性。开通筹资渠道是否可行,关键看是否有“货”,是否能操作。

1、这条“河”里大有“鱼”在。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国有净资产值为万亿元,如果考虑资产的质量变化,企业所占土地价值和通胀因素,则会达到3万亿元左右,而每年需支付的社会保险费占国有净资产的

比例不大,从中盘活,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存量,基金的缺口度有所缩小。

2、有初步的盘活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采取不同的盘活方式:如对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破产、拍卖,对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对国有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等,通过这些方

式既可以促进经济改革,又可盘活一定量的国有资产弥补基金缺口。

3、有灵活多样的划转办法:一次性和多次性。一次性是将国有资产转让、拍卖所得的资金合理过渡为社会基金,以救近火之急。另一种办法是结合国有企业改制,将部分国有资产存量以股权的形式折算人社保金。即在改制企业里,将与老年人和中年人的社保金相对应部分从现在的企业资产中

剥离出来,以股权的形式由保险机构持有,然后将部分股权所得收益根据职工的工作

年龄和原工资水平倒算出他们应得份额。

三、划拨国有股的方式选择

对于国内首次上市的上市公司,如果有国有股,在上市时统一划拨其国有股股权的20~30%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或省级统

筹基金,这部分股权在上市之初就明确属于中央和省级社保基金所有,性质是非流通的一般法人股。中央和省级社保基金虽然没有以现金出资,但和其他一般法人股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在将来非流通股转流通股的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考虑优先转化为流通

股。这样,新上市股票划拨国有股股权的办法是为了保证社保基金有比较固定和可以

预见的资产收人来源,否则可能会出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问题。对国外新上市的公司继续执行原来的现金减持办法,以保证社保基金的现金流动性要求。

国内已经上市的股权属于中央政府所

有的上市公司,对于那些国家认为在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统一划拨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的20%~30%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部分股权可以作为保持国有控股地位而“长期持有”,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得转让变现,而通过持有股份的分红来体现作为股东的权益。

对于国内已经上市的股权属于中央和

地方政府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国有股可以不控股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统一划拨其国有股股权的20%~30%,按照其股权权属分别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省级统筹基金。这部分股权可以在需要现金时率先通过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变现,弥补社保基金的资金缺口。

提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规模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有效方式——划拨国有股,并进一步分析当前形势下划拨国有股解决基金缺口问题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划拨方式。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为了应对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以及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我国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对策 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日益加快,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促使离退休费用不断加大,这极大的增加了我国的养老负担,并且也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致使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运行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大力加强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卫生保健及健康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的寿命在延长。根据联合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凡是平均收入高,健康投资比例较大的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就会较长。据统计,解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35岁,2010年已经提高

到72.5岁。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将极大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使得国家的保障负担更加严重。根据各地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情况,其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能够管理好日益提高的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实现社会保障的政策性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范围过窄,相关法规不健全 根据政府部门有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政策,可以看出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管制虽然非常严格但是又不切合实际。依据有关规定:基金“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债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假如严格按照该投资政策来运营养老保险基金,将会使得养老保险基金大部分都投资于国债以及银行存款,这将导致基金的收益率偏低。并且物价的上涨,也要求社会保障基金能够增值。然而,在实践中,养老保险基金有的投入到当地的基本建设项目,有的用来盖办公楼或者购置办公用具,有的甚至被有些地方挪用给当地领导装修住宅,购买轿车等,这都使得我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发生了许多违规操作的现象。 2、管理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费用过咼,投资收益率偏低 据统计,各地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从养老保险基金当中提取的管理费率在2%到6济等,平均大概是4%另外有些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不当,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房地产或者其他领域里,使其投资回报率平均在10%扣除运作成本4疝,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回投资回报率大概为6%甚至得到更低的回报率。假如把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与对策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与对策按照国际惯例, 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 78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社会正朝着深层次老龄化发展。但是,我国社会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适应,出现了明显的“未富先老”症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多省市出现了养老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成因,并寻找摆脱困扰的对策显得十分迫切。 一、当前我国养老金的缺口状况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和长期积累的个人账户构成,养老金缺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缺口,即隐性债务;二是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两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2011年,我国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出2010年88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空账规模从有权威记载的2006年开始,一直在快速增加,继2007年突破亿万元大关后,当年再次突破2万亿元,达22156亿元。而到201 2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增至19个,收支缺口扩大到1205亿元,个人账户缺口又扩大240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684亿元,与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3941亿元相比,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要超出5602亿元。个人账户空账额度在2011年时是2.21万亿,整个制度结余量近2.4万亿,如果把结余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在2011年底时旧账尚可偿清,但到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额已达到29543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23941亿元,这意味着,即使把所有基金积累全部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空账。因而,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收不抵支”情况将愈演愈烈,一些地方财政很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危机。 二、养老金缺口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一些现实的原因;既有制度设计层面的原因,又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原因;既有养老金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养老金需求方面的原因;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具体说来,有如下方面: (一)制度设计产生的隐形债务

浅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浅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摘要:中国在1999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行列,并且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到20XX年全国老龄人口达到亿,20年将达到亿。另据权威组织预测:到2037年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升至%。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将会给社会一系列问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首先被影响的,就是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中的核心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能否良性运转,已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养老基金运营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体制,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养老保险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运营 绪论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安全阀”,是一项与人民利益紧密的经济保障制度。所谓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劳动者在离开劳动岗位以后,能获得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更是成为了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自从德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养老金制度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养老制度的研究,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养老负担沉重,国家实在无力完全承担,于是不得不大力着手改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期间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进行了多次修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国务院1997年所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基本模式是将原来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以社会统筹与个人统筹相结合的为特征的部分积累制,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对其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该种模式的确定,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特征。”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武萍 2012-11-9 10:24:18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进而从宏观对策和微观对策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可行性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社会保障 一、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筹资风险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风险是指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的某些缺陷以及各参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等影响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这种不确定风险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额与预期目标不能达到持续、稳定的一致。筹资风险主要包括:1.缴费率风险。据测算,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的缴费率是逐年攀升的,而且在转制成本、覆盖率、遵缴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社会统筹账户的总体缴费率在2001年至2050年的平均费率达到28.31%。其中,在2035年可达35%以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比率一般不超过20%)。面对如此沉重的养老费用负担,不但企业会不堪重负,也显然超出了财政的负担能力,政府承担的风险

较大。2.“费”软约束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拖欠、拒缴现象严重,使征缴率偏低,产生筹资风险。据测算,我国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累计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达439.9亿元。二是许多企业和个人往往通过降低社会保障税或费的基数来逃避社会保障的缴费义务。三是逆选择使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偏窄,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分散风险,产生筹资风险。四是由于现行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消化转制成本的规则融资渠道,使单纯依靠社会保险费难以解决所需基金,反过来又使费率太高,企业拖欠、拒缴现象以及逆选择行为更加严重,产生筹资风险。 (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1.内部欺诈风险。其手段是借用职权、内部流程和管理漏洞进行违规操作。其危害在于:一方面是侵占社保基金,包括通过直接贪污挪用引起的侵占,违规办理社保业务导致的基金流失,通过个人受贿间接引发的基金风险和基金损失等;另一方面是影响社会对基金管理部门的信任程度。2.流程管理失败风险。该风险是各基金管理机构或相关管理人员的主动行为引发;其目的是谋取单位或个人的权利,或减少业务操作的复杂性;手段是利用流程中的漏洞不报情况或虚报情况;危害程度是单个事件的损失较为严重,由于各基金管理部门所接触的已经是集合性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则涉及资金量庞大,造成社会公众对基金管理部门的信任度降低。3.信息系统失败风险。该风险是由于系统设计不良或操作失败的被动行为;损失程度是单个事件的损失巨大。社保业务已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一旦出现问题则影响巨大。危害是直接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泄露、篡改、错误,业务不能正确办理或业务中断;间接造成基金损失,管理失效,声誉受损。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9T09:26:01.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胡慧卿[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总量虽每年都在增长,但其支出规模同样也在增加,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幅为21.9%,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幅已达18.6%。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摘要: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总量虽每年都在增长,但其支出规模同样也在增加,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幅为21.9%,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幅已达18.6%。如今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内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基金总体支付压力仍未得到缓解,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也呈下降趋势。至此,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其 中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则是其关键所在。为此,本文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分别回顾了学者们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运营与监管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投资管理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不断完善与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成为大势所趋。遵循十九大精神,中央层面于2018年6月下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成为推进“全国统筹”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体看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一定规模,运营状况良好。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面临投资渠道少、投资收益率低、养老金缺口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尽快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水平,探索合理的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成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的相关研究入手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研究西方国家在养老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这一方面研究较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Black,1992;Davis,1995)。Robert Poezn(2002)则明确表示资本市场与养老基金投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养老基金投资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健全公司治理机构;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能够促进养老金计划的顺利执行,有效缓解政府负担。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研究外国学者Black(1992)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时也是围绕资本市场展开的,他提出应降低持有证券的比例和相应增加有固定回报率债券的比例来使得基金资产的投资组合达到最优。Booth与Yakonbou(2000)利用实证分析得出,因通货膨胀造成的养老基金贬值只能借助股票等高收益金融资产的手段来补救,因此主张养老基金应投放到股票市场;与其持相反观点的Deborah Lucas(2001)认为由于股票市场的高回报率随之会带来高风险,为此不提倡养老基金投资到资本市场当中。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研究国外学者Baldwin主要通过投资组合理论证实养老基金的多渠道投资可以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资风险。Douglas Wright(2011)认为以目标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对于那些采用固定缴费方式的养老保险基金计划的居民来说是一种最佳方式。 (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与监管研究 Nick(1998)特别提出在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方面实行基金经理人的竞争机制不仅可以适当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可以降低个人分散投资的成本。智利学者大卫?布拉沃(2018)指出目前智利仍有80%的养老基金交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运营管理,否定了竞标机制的作用,认为其并没有实现将管理费降低到一个理想效果的目的。 养老基金监管也是学术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E.Philip Davis(2001)提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可以采取“审慎人”和数量限制两种监管模式,根据投资形式和投资比例的不同适当采取适合的监管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在投资主体、投资工具及外部环境等方面都有过深入探讨。近几年,养老保险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径也逐渐明晰,当前,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研究 2015年,中央层面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之后,由于相关实施细则不足,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没有新进展。郑功成(2003)提出在我国基金运营管理机制尚未成熟的条件下,肯定了有偿运营额度限制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为日后养老保险基金的商业运营起到示范作用。罗微(2009)从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的角度提出可以适当放宽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范围,降低限制条件,采用集中管理的手段来运营。郑秉文(2012)认为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市场化投资政策,从而可以凭借该政策来提高社保基金的整体收益率。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研究阎秀明(2009)认为应考虑采取多样化、分散化的投资形式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带来的风险,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从而确保基金的有效运行。惠恩才(2015)已经开始提出明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路径是实现其投资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胡晓义(2018)指出为了加速养老储备资金的积累,应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进一步研究投资多元化问题,其中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迫在眉睫。唐霁松(2018)则从政府层面提出应通过税收优惠与投资政策调整等手段来扩大养老保险投资范围。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研究国内学者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开展研究时大多在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来进行的。部分学者在Markowitz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投资模型,在收益率既定的情况下,寻找使得投资组合方差最小的资产配置比例(孙永勇、李珍,2006;罗微,2008;)。唐霁松(2018)指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应当以打破局部利益格局为目标,共同努力为参保人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选择,使其获得长期较高的投资收益。

关于中国养老保险缺口的思考

关于中国养老保险缺口的思考 提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对养老保险政策做出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导致了养老保险巨大的资金缺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借助其他国家的经验,从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商业养老保险三方面提出建议,三管齐下缓解养老保险的缺口问题。 关键词: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商业保险 一、引言 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劳动者退休后能否过上本该安逸的生活密切相关。1995年以前,中国的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度,但该制度只适合于稳定的人口结构。于是,1995年我国出于对未来的考虑,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该制度理论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养老金日益增大的缺口问题,比如有学者认为,如果做实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险转制成功,那么,到2033年,中国将出现养老金缺口的0拐点;而且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缺口将被逐步填平,甚至出现资金剩余。但从目前看来,其实际效果却远远没有设想的好。 由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同样面临养老金问题,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了解他们的养老政策后,对其中一些好的做法加以借鉴,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渠道。 二、中国国情下的养老保险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0%。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群占人口比例达到10%即意味着该社会开始进入老龄时代,这说明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但我国的老龄化和经济发展不适应,即人们所谓的“未富先老”。因此,我国的养老金支付面临巨大压力。 虽然我国早在1995年就对养老制度进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行动,但从2005年5月世界银行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预期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中可以看到,中国如果不对养老制度做进一步的改革,我们将面临非常大的养老缺口。如果对此问题置之不理的话,必将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从社会统筹的现收现付制度看,我国不可以通过大幅度增加下一代人的负担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这是因为这一代的年轻人缴费增多,就会导致下一代年轻人需要为这一代年轻人支付更多的养老费用。因此,对于我国当前的“衰退型”的人口增长结构而言,该做法相当于饮鸩止渴。

补充养老保险是什么意思

补充养老保险是什么意思 网友kano问: 请问辞职后,补充养老金怎么处理,个人交纳部分也不能拿回吗? 补充养老保险是什么意思 答复: 学术上,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政府以政策指导和政策优惠为导向,用工单位和员工共同出资,以资金积累和运 作增值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出资单位员工的养老待遇为主要特点的 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俗的说补充养老保险就是不强迫缴纳的,提高员工养老待遇的养老保险。我们平时说的养老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其强制缴纳 是与补充养老保险的显著的区别,包括缴纳比例、方式都有严格限制,具体可参看《社会保险费可以约定吗?》。 补充养老保险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必要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职工离退休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实行补充保险则可以 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明显地改善和提高职工离退休后的生活待遇。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构成了我 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一般,补充养老保险分配方案有以下三种:⑴个人帐户制;⑵单位帐户制;⑶单位帐户加个人帐户。 补充养老保险分配和记帐也比较灵活,可以按单位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的比例进行分配,或按照单位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个人缴 费全部记入帐户内,单位缴费可全部或部分记入。 补充保险账户是社会化管理的,并不是由单位自己管理或者自行委托其他机构管理,经办机构也须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 经办。一般来说,目前的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是各地社会保险管

理部门。管理部门会对单位设单位帐户,单位帐户下再设个人帐户,经办机构每年打印收益对帐单以供查对。 补充保险养老金领取方法有以下几类: ⑴到达退休年龄一次性领取; ⑵员工在职期间死亡由其法定继承人领取; 这是由于其补充养老保险本身具有的社会保险性质决定的,所以员工无论何种原因辞职,除了上述情况一般不能领回保险金。所以,员工离开单位后其个人帐户仍由经办机构管理: 如果kano转到新单位,并且新单位仍然有补充养老金制度的, 可由经办机构根据原单位开出的转移证明,将其补充养老保险个人 帐号转移到kano新就业单位,原单位和新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合并进入个人补充养老保险帐户。 如果kano转到未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单位,或失业的,其 补充养老保险帐户暂时由原来经办的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代为管理。 相关阅读: 补充养老保险的存在问题 (一)全国统一的补充养老保险概念尚不明确。主要是对补充养老保险的外延未予明确,国家级文件采用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商业养老保险”等概念。部委间对补充养老保 险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劳动保障部门自2000年以来一直将“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唯一形式;保监会则一直强调企业年金、团体商业养老保险及新试点的个人补充养老保险产品均是补充养老 保险体系的有机组成;财政部认为只有企业为全员购买的保险属于补 充养老保险范畴,认识上的差异不利于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开展 业务。 (二)我国现行补充养老保险过多强调企业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投保补充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积极性。目前,我国补充养老保险主要 以企业为投保人,有限的扶持政策也仅限于对参保企业的支持,导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探讨 ——基于《社会保险法》的颁布 摘要:本文结合最近颁布的《社会保障法》,阐述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背景及意义,回顾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历程。结合近十年的养老保险的实 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进一步说明了在该法实 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会保障,解决途径 1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1.1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产生背景 1.1.1 经济体制改革 在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的概念开始淡化,职能开始变弱。医疗、养老等事物推向社会,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适应新的状况。 1.1.2 人口老龄化 一般说来,人口老龄化 ,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6 0岁以上或 6 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定数量后并继续增长的过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6 0岁以上(包括 6 0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 0 %以上 ,或 6 5 岁以上(包括65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7%以上。2009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以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1.1.3 家庭模式变化 家庭的4-2-1结构已经成型,4:2:1模式,即一个家庭,两位年轻夫妻,养活4位老人和一个小孩,也称为“倒金字塔”结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甚至是8-4-2-1结构,对于30-50岁之间的人,负担可想而知。

表1.1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预测(单位:%) (资料来源:刘贯平,养老保险的人口学研究[M],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36) 注:表中数据是指(各个年龄段人口数/总人Vl数)的比值。 由表1.1可见,每一百个劳动者赡养的老年人数量,由2010年的12个将增加到2050年的27个。需要明白的是,这里还不包括劳动者需要赡养的小孩、无劳动能力人口的数量。这意味着,中国目前面临着很重的养老负担。 1.2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意义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建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为基本框架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缓解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震荡,保持社会稳定,顺利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历程 2.1 以农民家庭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综述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综述 摘要:在基本养老保险金初步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背景下,文章通过查阅相关国外文献,首先分析了国外养老金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管理模式。进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梳理研究,最后做出简要评述。 关键词:最优投资组合;资本市场;社保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一、引言 由于国内外经济制度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在养老金融领域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就国外养老金发展而言,国外养老金大部分由投资公司代理投入资本市场,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而国内的基本养老金在2015开始放开管制,允许投资在银行和国债以外的其他金融市场。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对于养老金的性质、类型、运作方式以及养老金所面临的风险,,Zvibodie在这些方面做了详尽的研究与阐述。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养老金需要通过投资资本市场来抵消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具体来看包括购买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方式,并且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zvibodie1988,1990,ZviBodie,AlanJ.Marcus,and RobertC.Nerton1988,R.D.ArnottandP.L.Brenstein1988,zvibodieandL.E.Papke1990)。此外,通过对过去15年美国资本市场的观察,发展养老金在资本市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Bp-lan和DCplan都可以得到一个基础的保底收益,并且养老金投资也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利率的波动性(K.P.Ambacht-sheer1987,zvibodie1988)。在养老金的管理与投资方面,Merton.R.C提出了消费指数化养老金,将经济发展、通货膨胀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在根本上保证退休者的生活质量(Merton.R.C1971,Josa-FombellidaandRincón-Zapatero2001)。之后对于养老金的最优投资组合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从模型构建与假设条件的合理性等方面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DBplan的养老金动态模型中,将贡献率风险与偿付风险纳入模型之中,将两种风险达到最小化的控制目标,来确定一个最优的资产配置组合公式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国发〔2015〕48号(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国发〔2015〕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行为,保护基金委托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社会保险法、劳动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基金),包括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基金。 第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基金结余额,可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委托投资的资金额度、划出和划回等事项,要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报告。 第四条养老基金投资应当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原则,确保资产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第五条养老基金投资委托人(以下简称委托人)与养老基金投资受托机构(以下简称受托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受托机构与养老基金托管机构(以下简称托管机构)签订托管合同、与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投资管理机构)签订投资管理合同。 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依照本办法在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合同、托管合同和投资管理合同中约定。 第六条养老基金资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不得将养老基金资产归入其固有财产。 第七条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因养老基金资产的管理、运营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养老基金资产,权益归养老基金所有。 第八条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和其他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提供服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基金资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九条养老基金资产的债权,不得与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和其他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固有财产的债务相互抵销;养老基金不同投资组合基金资产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第十条养老基金资产的债务由基金资产本身承担。非因养老基金资产本身承担的债务,不得对基金资产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养老基金投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国家对养老基金投资实行严格监管。养老基金投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从事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严禁通过关联交易等损害养老基金及他人利益、获取不正当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贪污、侵占、挪用投资运营的养老基金。 第二章委托人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为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委托人,可指定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承办具体事务。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规模。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公认的事实,但对这个缺口规模的大小,却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结论。下面介绍几种研究成果的缺口测算规模,从缺口的量化认识来看划拨国有股解决这一缺口的可行性和必 要性。 1、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 缺口。世界银行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测算是不断变化的。根据世界银行基于1995年中国第一次试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 度方案的测算,认为养老金隐性债务为1994年GDP的46%~49%,即21468亿~22868亿。如果提高费率,缺口还可以下降,在缴费率为18%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为万亿元。但根据世界银行一项新的测算结果,中国的隐性养老金债务约为1998年GDP的94%,即72349亿元。

2、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课题组的测算结果。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和美国安泰国际保险公司合作,详细测算了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在该课题组200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对隐性债务分5种方案和3种投资回报率测算,得到的债务规模在27627亿元至119354亿元之间。 3、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的测算结果。他们在2001年完成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报告中,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行详细的数学测算,按照现行退休年龄,社会统筹基金在未来28年中平均每年将出现1030亿元的缺口,总缺口万亿元。 在上述测算结果中,大体可以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规模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型。可以把测算结果不足3万亿元的称为低估算类型;把测算结果在3万亿元至7万亿元的称为中估算类型;把测算结果超过7万亿元的称为高估算类型。其中低估算类型是比较容易算出来的,是一种比较短期和现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现状

三、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及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现状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体系 19 世纪80 年代,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养老金制度。从此,人类才开始真正享有退休和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金制度是国家为保障特定公民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行的一种退休养老的福利制度。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如美国的401K、加拿大的RRSP等,以保证老有所养。我国也存在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是自建国开始就已有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逐步趋于完善。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惠及全民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体系,包括覆盖全社会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公共养老基金、覆盖部分人群提供补充养老保障的企业年金、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储蓄计划,即所谓的“三支柱”体系。公共养老基金均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个人账户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养老基金的预先积累。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主要采用完全积累模式。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现状 我国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部分是现收现付制,这部分养老金基金由国家财政负担,没有保值增值的需求,因此不需要进行投资;而个人账户部分是缴费确定型积累制,有很强的保值增值的要求。企业年金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基金制模式(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基金制来说),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在设立的个人账户中积累,积累的资金的风险完全由参保人自己承担,因为要实现企业年金的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因此这部分养老金基金也有很强的保值增值需求。 1.我国基本养老基金累计金额庞大

银行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 某银行是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又是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的要求,已经建立起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我行干部职工退休后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了解决干部职工退休后比其他金融机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低的过多的问题,以更好地调动全行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现根据国务院国发(1997)26 号和省政府冀政(1998)1 号文件的要求,征得全体员工的同意,决定建立我行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特施行本行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 一、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 早在 1992 年,xx省劳动厅就发过冀劳险(1992)100 号《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施意见》的文件,规定?凡参加我省离退休费用统筹的全民企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参加离退休费用地、市、县级统筹的集体企业单位,均可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1997 年,国发(1997)26 号《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1998 年,xx省人民政府冀政(1998)1 号文件下发了《xx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办法规定: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可以为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列支渠道,可以在企业工资储备金中列支。同时,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 本行各支行和总部本身在向市人社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之后,采取职工个人拿一点,本行按规定交一点的办法解决。 职工个人拿一点,不是按全部工资的比例缴纳,而是从职工效益工资中拿一点,也仅占效益工资的很小的比例。本行按规定交一点,一是按照冀政(1998)1 号文件的规定,可以在工资储备金中列支;二是按照冀劳险(1992)100 号文件的规定,可以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奖励基金、效益工资福利基金中列支;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约翰B·威廉姆森、弗雷德C·帕姆佩尔著、马胜杰、刘艳红、赵陵译:《养老保险比较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和春雷等著:《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3、(法)迪贝克·普列多著、蒋元译:《社会保障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10月 出版。 4、胡晓义、施明才主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5、刘雅,《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北方经贸,2001。 6、刘玉坷,张晨寒,《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河南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7、李洁明、许晓茵,《养老保险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8、唐雾松等著:《养老保险政策解读》,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9、王信,《养老保险营运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2期。 10、余昌森:《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和完善问题》,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2000年12期。 11、刘子兰:《如何看待智利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4期。 12、朱青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13、阎坤《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熊必俊《国外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及其理论依据、效益比较》,国研网,2000年11月。 15、邓大松、刘昌平《论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职责》,《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0期。 15

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2019年精选文档

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基础增幅与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养老金每年支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养老基金的运作与管理十分重要,只有对基金进行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才能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和科学使用, 为我国养老制度的完善提供助力。 、当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与运行中存在的几点 问题 (一)管理层次较低 当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金基本交由县级政府管理,参保人员也主要由县级政府归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县级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风险识别以及风险控制体系,管理以及投资人才匮乏, 只能通过风险较小的国债或者银行存款进行投资。 (二)缺乏有效监管 当前,我国养老基金的运作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管,也没有成立完善以及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基金投资没有做到动态管理。同时,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国家机关没有形成监督合力,监管无法体现准确性和公平性。 (三)法律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针对城乡养老保险的法律尚不完善,权益保障法 中有关城乡养老基金运作与管理的内容不多,同时,针对基金运行和管理也没有开展专门法律研究,在缺乏法律保障的背景下, 养老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不能稳定以及安全的发展。 (四)投资渠道单一 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保障,因此,实现其保值增值是投资的基础。但是当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十分单

,基本只是通过购买国债以及银行存款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可以获取固定收益,但是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较低,如果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基金很难实现保值; 第二,虽然存款和国债风险较小,但是通货膨胀和利率风险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优化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管理层次 当前,县级城乡养老保险机构承担了基金管理工作,但是由 于县级结构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以及识别体系,管理投资人才匮乏,难以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我国一定要提高基金管理层次,逐渐向省级管理层次发展,并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将基金管理工作向养老保险部门转移,建立独立的机构, 进而承担基金保值增值和投资管理的责任。 (二)建立以及完善监管体系 当前,虽然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尚未出现重大的贪污以及挪用情况,但是政府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基金出现贪污和

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费允许按5%进行税前扣除

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费允许按5%进行税前扣除 2009-06-17 09:09:16 | 来源:财税网| 作者: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明确,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据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相关链接:关于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叫企业年金。 与补充养老保险相区别,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强制企业和劳动者参加,资金由国家、企业与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不足部分国家承担最后支付责任。 补充医疗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一个概念。由于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满足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超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医疗需求可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予 以补充。 与基本医疗保险不同,补充医疗保险不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而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补充医疗保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某一行业组织按照保险的原则筹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自行管理的自保形式;另一种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操作管理的商保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