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外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1. 特技、特效和视觉效果

电影特技指的是为了满足电影画面的特殊视觉效果所采用的特殊拍摄与制作技巧。在各种不同题材的影片摄制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成本、场地、时间和表演等限制因素,出现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过多、危险度高的摄制任务,甚至根据剧本要求和导演意图完成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对象和现象的摄取,经常需要采取超出一般的摄制技术的方法来完成电影画面效果,这些特殊摄制方法就称之为特技。使用特技产生的电影效果被称为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或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特技产生的电影视觉效果是动态画面和影像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理性的技术展现为感性的艺术,神奇的梦想入化为完美的真实。电影特效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创作了许多的视觉奇观,这些创作贯穿了整个动态影像的历史,永远是为故事情节、导演的创意和摄影师的美感需要而存在。

特效是特殊效果的简称,常常称为现场效果。换言之,特效往往是通过搭建场景来完成拍摄获得的画面效果。典型的特效有:弹道、爆炸、战场硝烟、雨景、烈火、翻车、吊钢丝飞人、整个场景的抖动、道具或车的颤抖、模拟飞机轮船的运动、人工效果的海洋、海浪和喷水等。在现代方法论的词汇中,特殊效果与视觉效果有时互为替代,往往很难区分,这种混同在数字技术时代尤为显著。例如早期对画面的数字除脏技术,可以给特效艺术家们更大的自由度,因此在空中吊飞等场景中,不妨使用更多的拉索,以大大增强拍摄安全性。

视觉效果是指电影生产过程中,在不便用实拍的情况下,有任何画面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制作、修改或增进所获得的画面效果。换而言之,视觉效果一般发生在影像素材被采集之后,其艺术效果是在后期完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在实拍过程中加入;并要使用一些合成技术,例如遮罩接景技术、前幕和后幕的投影、透视场景的定制模仿、由电脑生成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的物体、角色、环境、场景;合成技术和非线性合成。最近的一些数字工具,使合成、数字场景、纯电脑角色等都成为可能,使电影无论在哪个层面的都能创造特效,他们是电影圈日常工作中普遍用到的一部分,也是电影人常用的工具。

电影特技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美工特技(景片绘画、玻璃绘画、手工画面分解等)、摄影特技(中途停拍、变速拍摄、回放、逐格拍摄、多次曝光、镜头透视、摄影运动和角度控制、航拍等)、合成特技(光学合成特技:各种遮片的制作和使用、前景和背景的投影技术、胶片合成技术等;数字合成特技:背景色差抠像技术、多画面合成技术。)、模型和布景特技(前景模型、背景模型、可活动模型、替代物模型和布景)、三维动画特技(虚拟影像生成技术、三维扫描技术、运动捕捉技术和智能动画技术等)。

特技在电影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五年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5部电影中,几乎所用影片的特技镜头都超过80%,其中包括使用数字特技的动画影片。从技术的角度上讲,所有数字动画都是在后期完成的,因此他们都属于特技制作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特技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特技变为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特技电影和动画影片共享数字技术。此外,类似的技术还运用到其他许多艺术创作形态中,比如电视、实景演出、游戏和互联网。

2. 传统电影特技的相关技术

一、遮片技术

遮片(mask)有正负两块,特技专用的摄影机在镜头和快门之间有一个专门安插遮片的插槽。遮片有固定遮片和活动遮片。固定遮片比较简单。活动遮片是一种高反差的胶片,在胶片上只有完全透明或完全不透明两个部分。在印片过程中,将作为活动遮片的胶片和普通胶片叠合在一起曝光。

二、特技印片

Cecil Love 和Dunn一起创造了一项非常复杂的光学拷贝机,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和拷贝,取名为“阿基米-杜南”特效光学印片机,在电影《公民凯恩》(1941)中,奥森?威尔斯和杜南一起完成了一大批合成创作来实现导演奥森?威尔斯的理念,该技术194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技术成就奖。该技术由复杂光学系统与精密机械装置,目前已基本被数字设备取代。

三、动画台、合成台、运动匹配

手绘图稿、摄影作品、电影片段等已经准备好的素材,可以在动画台上被翻拍。视觉效果和特效艺术家们采用数字化的控制马达,来精确地控制摄影机的运动和多轴向的微缩景物的运动,即运动匹配。实拍的运动控制,要求系统可靠性强、速度快、安静无噪音、能够快速组装和编排操作,该技术持续显示电影制作工具的威力。

四、接景

接景是合成的重要方式,对于那些现实中不存在或已经消失的事物,往往不能重新全部搭建,一些技巧可以重新再现这些景物,节省拍摄成本。

1、玻璃接景。玻璃接景是在摄影机前摆放一块玻璃,玻璃上绘制被摄景物缺少的部分,画面中的景物就会是“完整”的。

2、模型接景。用模型替代玻璃接景中绘制的景物。

3、镜子合成。镜子合成可以分为双路镜合成和全反射镜合成。镜子合成与玻璃或模型接景相比,灵活性大大提高,用于合成的素材可以是真正的演员,也可以是小模型或者绘画。

双路镜合成利用一面特殊的镜子,这面镜子具有反射和透射双重功能。

全反射镜子合成常常用来扩大摄影的场面,增加演员人数。比如,一支500人的队伍,加上镜子中的影像就会变成1000人。

4、背景放映接景。在演员背后放置一块背景屏幕,需要合成的影像通过放映机从背面放映到屏幕上,摄影机同时拍摄下演员的表演和背景的影像。这种技术常用来拍摄在公路或街道上驾驶车辆的镜头。

五、逐格拍摄

逐格拍摄在拍摄时需要精确地定位,比如模型在模型台上每个画格所转动的角度,或者摄影机在轨道上移动的距离有多远等。逐格拍摄与合成相结合,则可以得到各种人与机器、人与怪兽的互动效果。

逐格拍摄是一项细致费时的工艺,但它还是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是运动速度难以掌握,尤其是在复杂、不均匀的运动中。其次是画面不够真实,正常的摄影机每秒拍摄24格,每个画格曝光时间约为1/48秒,运动物体的影像是虚的,但是逐格拍摄的物体,曝光时是静止不动的,不会产生运动模糊的现象,从而造成视觉上的不真实。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影特技制作之前,即使现在看来非常简单的特技也要精心安排,才能达到以假乱真。比如武打用的维亚必须涂成黑色,摄影师在摄影时,必须仔细观看钢丝是否有反光,一旦有反光在后期是没有办法涂改掉的。

从胶片合成到数字合成,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技术进步:第一是视频和计算机技术,使得制作过程所见即所得;第二是数字技术,使得影像可以反复复制而无损失;第三是人工智能使各种调整变得灵活方便,更加人性化。

传统特技还有一些用过的方法,如:特殊摄影(高速、低速、微缩、电子模拟、蓝幕等),特殊化妆,爆破特技等。

3. 国外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在电影诞生的早期,电影特技就已经出现了。1896年乔治·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技术制作了电影《贵妇人的失踪》,成为世界上特技制作的第一人。从此电影特技就一直伴随在电影左右。经过110多年的发展,电影特技已经越来越成熟,成为电影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早期的电影特技

在早期,视觉效果只局限于在摄像机操作技巧上,第一个广泛认同的特殊效果是在1895年的影片《处死玛丽》当中,玛丽被处死的戏剧化镜头,是在新泽西爱迪生工作室拍摄完成的。该时期有很多电影工作者为电影特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梅里爱还有鲍特、诺曼·唐、欧根尼·舒夫坦等人。

鲍特著名的电影是《火车大劫案》(1903年上映),在这部电影中,他首次使用了“遮片二次曝光技术”。诺曼·唐经常被人们冠以电影“喷绘接景”的发明者,是因为他在1907年电影《加州使命》中首次使用了玻璃喷绘术。他于1911年将玻璃接景技术(glass shot)带入好莱坞,这种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工作量和金钱,深受电影制作者的欢迎。玻璃接景技术在好莱坞流行了20年之久。

1923年德国人欧根尼·舒夫坦发明了镜子接景技术(mirror shot)。与此同时,模型接景、绘画接景等技术也相继出现。

1933年版的《金刚》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最经典的特技影片,使用了模型、背景合成等技术手段,在此之后的17年,很少出现在特技上能与《金刚》相媲美的影片。

1940年电影《巴哈达盗贼》和1947年《黑色的水仙》中都使用了遮罩绘画技术。

二、电影特技的工业标准化

20世纪50年代是电影技术史上又一个重要时期,为了与电视抗衡,电影宽银幕和大屏幕在这一时期被标准化。电影制作人希望通过大银幕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影像。50年代电影技术的进步是全方位的。大画幅摄影机研制成功,采用胶

片为65mm、70mm、35mm横走式规格,这些胶片使画面的面积达到标准35mm底片面积的2到4倍,可以获得精彩锐利的影像。精锐的影像对电影特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0年代新式胶片研制成功,特技制作利用新胶片,出现了红外幕合成、纳光幕合成、蓝屏幕合成技术。

三、传统电影特技的顶峰期

1959年导演威廉·惠勒重拍《宾虚》,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宏大的罗马竞技场让人震撼,使得在之后的40年里好莱坞无人再触及罗马竞技场的题材。模型接景和绘画接景是该片使用的主要特技手段。

第一部用前景投影的电影是1966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太空漫游》达到了传统特技制作的顶峰。

20世纪70年代,Zoran Perisic引入了Zoptic前置投影系统。摄影机和投影仪的推拉同步。当初在理查德·托马斯的《超人》(1978)使用了这个系统。

四、计算机特技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电影制作领域。这一时期,从机械控制到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使用,一步步形成了今天特技制作的格局。

在70年代早期,约翰·怀特尼在信息国际公司(III),主要生产高分辨率扫描仪和图像处理设备,其后怀特尼和蒂姆斯组成了电影集团,开始了为电影人提供计算机生成影像,使用该工具进行叙事。从今往后,影视圈才真正出现了科研人员。III公司为电影特技做过许多尝试,例如《第三类接触》(1976)和《王朝回归》(1980),除此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商业CG动画。他们持续不断对计算机图像领域做出贡献,在1973年的《西方世界》和《未来世界》中都第一次将3D 的物体运用到电影中,比如一只3D的手或者皮特·方达的头。该公司也是电影工业中第一个完全用3D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为《洛克》(1980)提供全三维数字人物制作的特技公司。当然,该公司最出名的是Tron(1982),该片的制作汇集了在电影圈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最具有创意的天才们来生产画面效果。

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在电影特技方面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大量计算机视频技术引入电影制作,而且第一次使用了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使特技合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

五、虚拟和实拍合成

在20世纪80年代,使用紫外线对拍摄物进行部分或全面曝光来对一些老旧的技术进行改造。如今这些微缩物品是用红外线感光度光性较强的油漆(红外线感光)来喷涂。这些技术很成功的被用在电影中,比如《火狐狸》(1982)。划时代之作是由Petro Vlahos开发的色差技术。

20世纪80年代CG技术又有了不小的发展。1982年皮克斯(Pixar)作为工业光魔(ILM)的一个部门为星际迷航开创了原版效果。数字技术为电影《最后的太空战士》(1984)制作完成了成千上万个镜头,这也是一次在视效史上的破冰之举。因为这部电影中计算机图形图像生成的画质极高、层次复杂,超越了以往任

何一个时期,而且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在电影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搭建了一个宽广的舞台。1989年的《深渊》是特技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工业光魔为影片创作了第一个计算机生成人物。该片有两个突出的成就:一是3D计算机图形与真实场景的完美结合,二是3D计算机图形真实质感的实现。在《深渊》之前,3D计算机图形也曾参与创作了许多角色,这些角色像卡通一样没有真实感。

六、 CGI全面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CG技术在电影特技制作中全面应用和发展的年代。继《深渊》之后,计算机图形开始关注真实感问题,随后工业光魔又在《终结者2》(1991)中创造了液态人物T1000。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使用了传统的模型、机械装置、3D计算机动画,制作出了有皮肤肌肉的体态鲜活的恐龙形象。

1994年,《阿甘正传》的特技制作天衣无缝,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1998年美国SIGGRAPH的电子剧场首次放映了一个低分辨率的动画歌剧演员。它的成就在于实时渲染和展示,利用了在场运动捕捉和表演捕捉技术,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计算机游戏视频和动画电影未来发展方向。

七、特技成为基本手段

进入新世纪,特技制作更加成熟,也越来越与影片的故事内容融合在一起。在电影制作中,特技已经不是特殊的技巧或效果,而是电影制作的基本手段。

2009年的电影《2012》和《阿凡达》明确的告诉我们,CG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自觉的表现方法,导演卡麦隆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实现了艺术的“数字表演”。电影特技从增进效果的工具阶段,跨越到视觉奇观的出神入化,最终上升到数字表演的主导地位。

过去100多年特效的进展,经历了从最原始的手工操纵摄像机到光学拷贝一直到数字的合成最后到电脑的图形图像生成。所有这些起到了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创意手法,特技的取舍直至电影投档的最后一刻也难以完结。

4. 中国电影特技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影特技萌芽期(50年代)

1949年新中国诞生,长春、北京和上海先后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并以这三大制片基地辐射全国。随后在各电影厂设立了特技部门,由东北电影制片厂负责对各厂选派的特技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专业培训和实习。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影片调动了较大的特技场面,如:《南征北战》(1952)、《渡江侦察记》(1952)、《淮上人家》(1952)等。

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了工种齐全的特技科。

1955年《天仙配》首次研制并运用了“分色合成”的特技工艺。

1956年《沙漠里的战斗》中首次应用了空间像逐格放映合成摄影工艺。

二、中国电影特技研发期(60年代)

1960年为拍摄《宝莲灯》开发出分裂遮光器的特技摄影术。

1960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进一步完善了分裂遮光器的摄影工艺。

1962年《停战以后》中利用节点中心云台做摇摄的透视接景,创造了质量极高的视觉效果

1963年上影投拍的战争影片《红日》和《水手长的故事》,大规模地使用了模型摄影、动态配景接景和各种形式的合成摄影,以假代真拍摄了大量有坦克和飞机的战争场面。

60年代初期,北影特技部门在张尔瓒的带领下,经多年努力,完成了我国第一套国产的红外线幕活动遮片合成摄影系统的研制工作,并首次在影片《游园惊梦》中成功应用。

三、中国电影特技停滞期(70年代)

1966年长达10年的政治运动开始了,中国的电影事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特技部门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情况直到7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

1974年重拍《渡江侦察记》中首次使用了玻璃珠幕正面放映工艺。

1977年影片《傲雷一兰》中首次使用了变焦距接景节点云台设备。

四、中国电影特技复兴期(80年代)

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蛇传》获得了首届金鸡奖最佳特技提名。第三届全国特技专业会议在上海举行。

1982年,《李慧娘》的特技设计戈永良、陈继章和特技摄影周浩斐,获得1982年度第二届金鸡奖的最佳特技奖。

1983年,北影的《孔雀公主》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特技奖。

1984年,长影的《火焰山》获得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特技奖。北影厂从好莱坞引进了一套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的“动作控制”摄影系统。上影厂引进了由计算机控制的特技动画摄影台,并开始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制一种可做精确重复动作的摄影机运动控制系统。

五、中国电影特技借鉴期(90年代)

90年代中期,数字化特效开始在电视广告和一些影视片中使用,受美国《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等影片广泛应用电脑特技所取得的惊人效果的影响,电脑影像制作技术在国内也开始备受影视创作人员的关注。

1999年,中国电影集团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影集团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

六、中国电影特技兴盛期(21世纪初)

2000年,上影率先在制片厂系统内成立了电脑特技制作中心,当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脑特技制作影片——《紧急迫降》。

2002年,影片《极地营救》大规模地使用了数字特效技术,60%的电脑特技及合成镜头,是当时国内电影史上运用特技镜头最多的一部电影。

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投入了近3000万元专项资金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中间片标准,这标志着数字制作已经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产数字特效电影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年产量达52部,占总产量263部的近20%,成为电影生产中潜力十足的新生力量。中国电影集团旗下的华龙数字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为《云水谣》、《天下无贼》、《超强台风》、《太行山上》等近百部影视剧提供特效制作。大量使用数字影视特效技术的电影如《太行山上》、《无极》、《情癫大圣》、《七剑》、《神话》以及《头文字D》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陈凯歌导演的《无极》执中国特技之牛耳,唐季礼导演的《神话》出现了近一千个特技镜头。周星驰的《功夫》成为当年中国特效大片最受认可的一部。

2007年,冯小刚导演利用韩国的技术力量完成《集结号》的特效,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2008年,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堪称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在北京怀柔区正式落成。冯小宁导演的《超强台风》中特技镜头多达50分钟,是国产电影在洪水特效方面的一次突破。2009年《惊天动地》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数字合成镜头多达520个。

2010年国内票房过亿的10部好莱坞影片,无一不是主打特效特技,票房加起来超过了32亿。国产票房过亿的12部影片,票房加起来也有25亿,主打特效特技的影片也占有一定比重。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特效特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建新导演的《建国大业》、丁晟导演的《大兵小将》,金铁木执导的中国首部IMAX影片《大明宫传奇》用电脑特效完美复制了大明宫古建筑群,叶大鹰的《天安门》用电脑特效让毛主席的影像在影片中活龙活现。

除了电影导演的创作观念有待与进一步提升之外,影片的投资方也需要对电影特技有深刻的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和特技制作基地还有待于增强。目前国内的特效公司屈指可数,除了华龙数字电影制作公司,还有水晶石数字科技公司,香港的先涛数码特技有限公司等都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

5. 结语

纵观中外电影特技的发展历程,特技始终伴随着电影的发展而成长。本世纪是电影特技发展的最辉煌的时代,观众的品味催生电影特技的数字手段,数字技术又不断刷新大众的视觉感观和审美体验。中国影视圈导演的集体自觉意识和特技队伍与技术自主创新的进步,是中国电影未来前行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障。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 导语:国学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我喜欢国学。因为他能告诉我们许多受益匪浅的知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文章,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助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700字范文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700字范文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读后感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

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2 《增广贤文》是一本好书,它不但读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也是教我“做人的准则”。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读不厌。特别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则《贤文》让我听后肃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 电影创作: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 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 《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 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郑正秋电影成就: 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电影创作: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 《玉梨观》 《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 《自由之花》 《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主要贡献: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张石川:中国电影的先驱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1篇: 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兴奋的同时,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的“光辉”史……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作文写的好吗?还不想和你们在一齐呢!从此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错了,上午两节课,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

矩,为人谦逊。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此刻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终又让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2篇: 爸爸在政府上班,妈妈是教师,家庭条件比较好,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自从经历以后,深深的懂得了。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语文教师高度评价,刊登在学校和教室宣传栏上,高兴地告诉了爸妈,让他们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知识点讲课稿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 知识点

电影叙事的发现 一、卢米埃尔兄弟 1、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 (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2、卢米埃尔兄弟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什么? (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活动镜”,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2)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 (3)训练和培养了电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4)创造了移动摄影。 二、梅丽爱的创新(1896-1912) 1、使电影成为被策划的充满特技的戏剧表演,让观众首次看到了电影制造奇幻世界的魔力。 2、“停机再拍”产生叙事效果 3、“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于歪曲现实的方法。” 4、局限:终未跳出舞台框架 三、卢米埃尔和梅丽爱的对比

布莱顿学派的叙事突破(1902-1908) 1、代表人物: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森出生并工作于布莱顿而得名 2、创新突破: A、系列镜头的使用 B、蒙太奇的时空转换镜头的雏形,为后来的埃德温、鲍特、格里菲斯等大师级人物引领了方向 自觉的叙事 一、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 1、剪辑组合解决电影叙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流畅” 2、在视觉上突破了日常视点 二、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电影特色? (1)电影的叙事方式:明显的受到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 (2)电影的时空: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叙事时间,也形成了冲破故事空间束缚的空间观念。 (3)电影的语言: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实际上是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 4、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在哪儿? (1)把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2)着力于探求电影特技,尤其是摄影构图和蒙太奇。 (3)他的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再是场面,而是镜头,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首创。 重要作品:《党同伐异》 剧情简介: 这第一个故事叫做“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州,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第二个故

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左右

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左右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

中外电影史复习题

中外电影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一)视觉暂留原理 (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三)蒙太奇 (四)辨士 (五)“敖德萨阶梯” (六)库里肖夫效应 (七)强盗片 (八)样板戏电影 二、填空题: (一)电影发明的三大科学依据是、、。 (二)的“银幕戏剧”把一部影片看成一系列的舞台场面。他的摄影机始终静止地面对舞台空间。摄影机的视点实际上就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的视点”。 (三)1904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首开美国西部电影的先河。20年后,西部片大师横空出世,拍摄了《关山飞渡》等多部西部片,当之无愧地成为西部片第一人。 (四)1958年,克洛德?夏布罗尔导演的《表兄弟》揭开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序幕。次年,横空出世,拍摄了影响深远的《四百下》,接着戈达尔导演彻底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 (五)上一世纪20到30年代年代是德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德国电影先后诞生了、、、等多种风格类型的电影,可谓流派纷呈,大师云集。 (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中影响最大的四位电影大师当

属、、和。 (七)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著名导演以拍摄题材的写实电影而著称,他在三十年代导演了著名的影片《雾码头》和《日出》。。 (八)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是在年,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片名为。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九)在1941年拍摄的是美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现代主义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电影语言的成就上超过了同一时期的任何一部影片。 (十)类型电影一般具备着三大要素:、和。 (十一)1967年,随着阿瑟?佩恩导演的影片的出现,标志着“新好莱坞”的诞生,代表性电影还有迈克?尼科尔斯导演的《毕业生》,丹尼斯?霍柏导演的。 (十二)1962年,26名来自慕尼黑的短片新导演宣称“要制作一种新的电影”,签定了著名的,这是西德电影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的诞生。 (十三)1947年,被称为“新现实主义之父”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导演了一部在美学上极为有价值的新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是最全面和最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的一部影片。 (十四)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影片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征服了西方,打开了日本电影通往世界电影的大门。这一时期,走向世界的日本电影还有导演的《雨月物语》。 (十五)小津安二郎被认为是最具有日本风格的导演,擅长以平淡素朴的风格拍摄家庭剧,他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秋刀鱼的滋味》。 (十六)日本战后独立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新藤兼人,他在战后导演的杰作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而他导演的另一部名作直接影响了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 (十七)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大师以开创了单元段落镜头的场面调度风格而享誉于世,这种风格集中地体现在他三十年代的导演的两部经典杰作中,这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导读: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1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

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2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

中外电影史---考试重点整理精编版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序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尼赛富尔·涅普斯拍出一幅静物照片,此后照相术迅速发展。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 1882年,法国人马莱研制出“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阿倍尔·冈斯《车轮》、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

新颖的拍摄角度。 (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 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 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 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1、纯电影 纯电影的特点:摆脱故事情节和舞台剧的影响,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械舞蹈》 2、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3、超现实主义电影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 第二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一、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以富有感情的笔调描写法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普通人的生活遭遇,注重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影片多采用景深镜头。 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让·维果《操行零分》、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叙利恩·杜维威尔《同心协力》、让·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 第三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三、“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1、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

研究性学习 中外电影差异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中外电影差距小组成员:(高二20班) 人处在人的世界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陌生、冷漠、喧嚣又没有意思,再善良的人眼里也会透着冷漠。其实,行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所以,电影是个好东西,它经常把镜头锁定其中一个人,讲述关于他的故事,于是你的眼睛变得温柔起来,顺着他的感觉,一起喜怒哀乐,许多缺点、错误都被容忍,让你觉得顺理成章,情有可原,因为那是一个人,仿佛就是你自己。 电影就是这样,让人喜,亦让人悲。而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充足。电影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所以今天电影的发展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带着对电影热爱与关心,我们走进了这个课题。 回眸过去的电影发展史,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电影已发展到数字化时代。奥斯卡金像奖、金棕榈奖等已成为中外电影人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些奖项却大部分被外国影人拿走,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作品很难在国际上获奖?为什么中国影视不被世界所接受? FIRST:提出疑问:-----大片仅仅是娱乐吗? SECOND:分析问题: 1、《黄河绝恋》和《泰坦尼克号》对比:这两部影片均以一段历史题材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可是《泰坦尼克号》成为响誉全球的大片,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而《黄河绝恋》却在奥斯卡评选中早早出局。为什么会这样呢? 《泰坦尼克号》成功之核心----征服世界人民的“思想性”!“人性的考验!” ---- 江泽民总书记评价《泰坦尼克号》

“人性的考验”确实是这部影片的最能牵动人心的地方。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在被超快感的忙碌渐渐冷淡下来的情绪中,人们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找到些许人心的温暖。在欣赏完这部电影之后,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的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而老人们却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 《泰坦尼克号》影片的大部分构思都是在炫耀财富的魅力。豪华的游船本身已是一种象征:它把财富的魅力表现得很有生气,并尽量显示西方在二十世纪初叶所具有的因敛财有成而无法掩饰的傲慢。Jack站在船头狂叫“我是世界之王!”后来导演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会上也如此狂嚣,充分说明了西方中产阶级在赢取财富方面倾尽心智的精神境界。 所谓浪漫爱情史诗尽管动人,但它可以视为这种西方财富观念的点缀。无非是说,追逐财富本身不妨碍爱情生活的纯洁,因此,也就不妨碍把财富当成爱情生活的点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贯串影片始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ose既珍视爱情,同样珍视“海洋之心”的财富象征。所以许多观众直观地认为,这一点已起码说明露丝的爱情不够纯洁。 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任何衬托的意义吗?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 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 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 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 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 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 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 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 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 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 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 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 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 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 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

中外电影史考题

单项选择 1.美国发明家B.汤姆斯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维太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2.以下选项哪一项不是形容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C.照相机 3.电影叙事的是从C.梅里埃的电影中开始。 4.格里菲斯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是A.一个国家的诞生。 5.电影史上表现主义的奠基人是A.梅里埃 6.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的电影美学的学派。D.苏联蒙太奇学派 7.电影B.《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自我辩解的作品。 8. D.路易德吕克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电影学家。 9.最重要的“室内剧”作品是茂瑙的A.最卑贱的人 10.最具有代表性的“达达主义”电影是弗兰西斯皮卡比亚编剧的B.《幕间休息》. 11.在电影领域,代表先锋运动中最成熟,最超现实,最弗洛伊德式的电影是路易布努埃 尔的C.《一条安达鲁狗》 12.路易德吕克的理论代表作D.《上镜头性》为电影成为独立的艺术奠基了理论基础。 13.以下哪项作品不属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阿尔培甘斯的?D.《贝克与僧侣》 14.德吕克的剧本《西班牙的节日》有第一位女导演A.谢尔曼杜拉克拍成的电影。 15.B.杰杜拉克对印象主义理论作了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指出电影B.杰杜拉克视觉的艺术。 16.A.达达主义是先锋派电影中产量最多的,最滥的电影流派。 17.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具体指20世纪B 30-40年代。 18.C.《爵士歌手》是有声片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一次 预演。 19.赛那特是美国喜剧片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20.在电影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西部影片是鲍特的《火车大劫案》 21.奥森威尔斯以B.《公民凯恩》使好莱坞完成了视听语言模式的现代化转换 22.真正的记录片之父是美国人《菲拉哈迪》, 23. 1929年,格涅尔逊摄制了A《漂网渔船》,这是他直接拍摄的唯一一部片子。 24. 1976年,伊文斯拍摄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生活的毁誉参片的影片。 25. 《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 26. 1940年卓别林拍摄了《大独裁者》这是美国第一部反纳粹法西斯的影片 27 雷内·克莱尔曾经拍摄过达达之父的代表作《幕间休息》 28 让·雷诺啊的作品《朗吉先生的罪名》表现了工人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被看做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影片 29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准则,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30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时期最具典型标志影片。是瓦西里耶夫兄弟摄制的影片《夏伯阳》 31在“电影荒年期”苏联电影创作遇到了严重破坏《1952》年全苏联的电影生产具有五部32苏联70—80年代最具典型的战争片是罗斯托茨基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3以下那部电影不是让·雷诺阿导演的《雾码头》 34以下那部影片为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大鼎之作《游戏规则》 35以下那部不是标志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37德西卡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偷自行车的人》 38《罗西里尼》拍摄了三部标志先现实主义进入全盛阶段的影片 39标志罗西里尼预新现实主义告别的影片是《德意志·零年》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3000字-读书笔记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