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00教育理论

100教育理论

100教育理论
100教育理论

1. 在创造性思维中( )起着核心作用。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集中思维

D. 发散思维

2.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 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按优中差教学

C.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 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 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

4.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

5.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 发展智力

B. 培养思想道德

C. 传授知识

D. 发展个性

6. 道德教育最终应落实于:(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 感觉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8. 教育法规的要素有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 )三个要素。

A. 法律要件

B. 法律法律

C. 法律后果

D. 法律行为

9. 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觉和独立作业的教学是:( )。

A. 复式教育

B. 分组教学

C. 道尔顿教育

D. 个别教学

10.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 )。

A. 描述

B. 鉴测

C. 解释

D. 预测

11.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 教师、学生、教学策略

B. 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C. 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D. 教师、学生、纪律

12. 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

A. 愉快教学法

B. 尝试教学法

C. 情境教学法

D. 成功教学法

13. 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主,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是:( )。

A. 罗杰斯

B. 布鲁纳

C. 班杜拉

D. 斯金纳

14.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 教育法律

B. 教育行政法规

C. 教育政府规章

D. 教育单行条例

15.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6. 学校教育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中世纪

17. 检验教师教学技能是否达标的测评属于:( )。

A. 选拔测评

B. 水平测评

C. 诊断测评

D. 终结测评

18. 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

A. 有正确的学生观

B. 要树立育人意识

C. 应具备管理能力

D. 应具备专业化素质

19.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 巩固与保持知识

D.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0. 认为只有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可能称得上是课程,这是主张课程的本质的是( )的观点。

A. 知识

B. 经验

C. 活动

D. 学科

21.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 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 一周之后复习

C. 考试前复习

D. 当天复习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制定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教育部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3. 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为:( )。

A. 系统脱敏法

B. 精神分析法

C. 全身松弛法

D. 肯定性训练

24. 下列选项中( )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 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 情绪人格及规律

C. 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5.《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法》的通过时间是:( )。

A. 1993年10月31日

B. 1995年3月18日

C. 1996年5月15日

D. 1998年8月29日

26.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 态度一致

B. 行动一致

C. 观点趋同

D. 相互理解与扶持

27. 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 )。

A. 反思

B. 合作

C. 尊重、赞赏

D. 帮助、引导

28. 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 教学计划

B. 教学过程

C. 教学评价

D. 教学设计

29.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有( )。

A. 实用化

B. 网络化

C. 整体化

D. 方便化

30.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校外活动

B. 课外活动

C. 教学活动

D. 团队活动

31.“六艺”教育是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其中心是:

A. 孝的教育

B. 礼乐的教育

C. 书数的教育

D. 御的教育

32. 孔子的弟子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另一个学生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孔子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在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一位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举了个例子:古代有个人,他的妻子得了重病,但又一种药能救她的命。而这种药却很贵,这个人根本无法筹足买药的钱。于是他想法把药偷了出来,救了妻子的命。这位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回答这个人该不该偷药。一部分学生回答“该偷”,另一部分回答“不该偷”。老师在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点评。据此回答33-34题。

33. 根据这个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回答“该偷”者道德水平低

B. 回答“不该偷”者道德水平高

C. 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其道德水平

D. 学生回答的结果与其道德水平没一点联系

34. 在这个案例中,该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为:( )。

A. 传递——接受式

B. 引导——发现式

C. 示范——模仿式

D. 情境——陶冶式

35.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诊断测验”,根据结果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学生自学补充教材,乙组学生由教师上附加课,丙、丁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上基础复习课。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

A. 学科能力分组

B. 跨学科能力分组

C. 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

D. 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36. 心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

A. 心理正常的学生

B. 存在心理问题但无力自我解决的学生

C.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D. 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

37. 下列哪项符合学生记忆力发展趋势的表现?( )。

A. 女生侧重机械记忆,男生侧重意义记忆

B. 女生侧重有意记忆,男生侧重无意记忆

C. 无意记忆发展缓慢,有意记忆发展迅速

D. 机械记忆随年龄增高而提升

38.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属于心理健康考察范畴指标中的:

A. 智力正常指标

B. 非智力指标

C. 协调与控制情绪指标

D. 智力与体力综合指标

39. 把自己所具有的和所不能容忍的性格、特征、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批评别人的恶劣的防御机制是:( )。

A. 投射

B. 幻想

C. 转移

D. 抵消

40. 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并且经常用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方式来进行,这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属于:( )。

A. 发现问题阶段

B. 理解问题阶段

C. 提出假设阶段

D. 检验假设阶段

41. 个体将已有知识经验用于解决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 )。

A. 知识应用

B. 知识综合

C. 知识概括

D. 知识迁移

42.《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 教育的本质、目的

B. 教育的任务、原理

C. 教育的内容、方法

D. 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43.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规律中的:( )。

A. 练习律

B. 准备律

C. 近因律

D. 效果律

44. 在《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具体指的是:( )。

A. 记忆的策略

B. 学习的迁移

C. 技能的形成

D. 概念的掌握

45. 在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中,信息的存贮过程,又被称之为工作记忆的是:( )。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46. 用建立学习时间表的方式在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___策略。

A. 认知

B. 资源管理

C.精细加工

D. 元认知

47. 对教师来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就要做到:( )。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以身作则,起好示范榜样作用

48.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敬业爱业

D. 团结协作

49. 学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是一种( )。

A. 认知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生理内驱力

50.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 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51.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分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

A. 制度保障

B. 安全保障

C. 经费保障

D. 人员保障

52. 实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一种高级活动形式是:( )。

A. 插入式

B. 整合式

C. 结果式

D. 分离式

53. 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巴班斯基

54. 以下属于学科中心课程的是:( )。

A. 分科课程

B. 方案课程

C. 综合课程

D. 生成课程

55. 新课程改革的焦点是:( )。

A. 协调国家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B. 协调社会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C. 协调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

D. 协调社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56. 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加里宁

C. 杜威

D. 洛克

57. 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

A. 美国杜威

B. 德国赫尔巴特

C. 中国蔡元培

D. 法国保罗·朗格朗

58.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

B. 杨贤江

C. 徐特立

D. 蔡元培

59. 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 )等方面的特征。

A. 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理论性

B. 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规律性

C. 普遍性、实践性、历史性、多样性与借鉴性

D. 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多样性与借鉴性

60. 教育理论是( )的系统表达。

A. 教育思想

B. 教育观念

C. 教育指导思想

D. 教育实践

6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

A. 智力活动

B. 社会活动

C. 教学活动

D. 科学活动

62.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遵循( )原则;自我遵循( )原则;超我遵循( )原则。

A. 快乐、社会、现实

B. 快乐、社会、道德

C. 快乐、现实、道德

D. 道德、现实、快乐

63. 《劝学》中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现代教学原则中强调的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64.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是( )的结果。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麻木

D. 感觉迟钝

65. ( )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即一个测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岁学生进行多次,而所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即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是相对稳定的人群。

A. 效度

B. 信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66. “矮个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67. 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

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

A. 总括学习

B. 上位学习

C. 下位学习

D. 组合学习

68.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 陶冶教育法

C. 实际锻炼法

D. 榜样示范法

6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

A. 情感教育

B. 实际锻炼

C. 榜样示范

D. 陶冶教育

70. 可以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的是:( )

A. 选择性学习

B. 参与性学习

C. 自主性学习

D. 合作学习

71.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 )

A. 比纳-西蒙量表

B. 斯坦福-比纳量表

C. 韦氏智力量表

D. 加德纳多元智力量表

72. 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 )

A. 感知

B. 记忆

C. 思维

D. 情感

73.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属于:( )

A. 无律期

B. 他律期

C. 自律期

D. 前律期

74. 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

A. 比特

B. 字节

C. 组块

D. 词

75.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率为( ):

A. 25%

B. 50%

C. 75%

D. 100%

76.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77.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 自我预期

B. 成败经验

C. 自我归因

D. 期待

78.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

A. 利他主义

B. 以国家为重

C. 大公无私

D. 无私奉献

79. 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A. 情感

B. 意志

C. 性格

D. 气质

80. 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 )

A. 自制性

B. 果断性

C. 自觉性

D. 独立性

8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82.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A. 认知

B. 需要

C. 客观现实

D. 个性

83. 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

A. 抑郁症

B. 强迫症

C. 焦虑症

D. 恐惧症

84. 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划,是为了:( )

A. 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 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 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 让当事人做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8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

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

A.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 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86.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做到:( )

A. 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B.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C.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87.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非正式教育——( )——正规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A. 正式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D. 正规而非正式教育

88. 新课程提倡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 合作模式

B. 平等模式

C. 管理模式

D. 授受模式

89.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90.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心理素质,即为:( )

A. 教育回馈

B. 教育机智

C. 教育反响

D. 教育灵感

91.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92. 有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 五步探究教学法

B. 五段教学法

C. 教学四阶段论

D. 参观教学法

93.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 了解学生

B. 和谐的师生关系

C. 先进的教学设备

D. 备好课

94. 读书指导法属于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 引导探究

B. 直接感知

C. 实际训练

D. 语言传递信息

95. 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分组教学制

B. 特朗普制

C. 分班上课制

D. 道尔顿制

96. 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 能力高低

B. 人格力量

C. 知识水平

D. 权利

97. 教师职业化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 单一化

B. 专业化

C. 多样性

D. 复杂化

9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是:( )

A. 尊重家长

B. 爱岗敬业

C. 遵纪守法

D. 为人师表

99.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

A. 过错责任原则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 严格责任原则

D. 公平原则

100.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

A. 受教育权

B. 人身自由权

C. 隐私权

D. 名誉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多向思维、辐射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最集中的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特征,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故选D。

2. C 本题考查“关注个体差异”的含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故选C。

3. C 本题考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对个体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共同发展。故选C。

4. D 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的含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故选D。

5. C 本题考查实质教育论的观点。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

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故选C。

6. D 略。

7. B 本题考查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故选B。

8. C 本题考查教育法规的三个要素。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这三个要素是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要素,它们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起不到法律规范的作用。故选C。

9. C 本题考查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故选C。

10. B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故选B。

11. B 本题考查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故选B。

12. B 本题考查尝试教学法的含义。尝试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故选B。

13. A 本题考查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作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主,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故选A。

14. B 本题考查教育法规的制定。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 故选B。

15. B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其语录的著作,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故选B。

16. B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的产生。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故选B。

17. B 本题考查水平测评的概念。水平测评是检验教师教学技能是否达标的测评。故选B。

18. A 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工作。有正确的学生观是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故选A。

19. B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故选B。

20. B 本题考查课程的本质的观点。课程是经验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所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的上是课程。故选B。

21. A 本题考查及时复习的含义。及时复习是指在课堂内容结束之

后尽早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印象。故选A。

22. A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属于基本法律的范畴,其制定机关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A。

23. D 本题考查肯定性训练。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京佳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故选D。

24. D 本题考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故选D。

25. B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故选B。

26. B 本题考查人际吸引的特征。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故选B。

27. C 本题考查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故选C。

28. C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故选C。

29. B 本题考查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故选B。

30. C 本题考查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故选C。

31. B 本题教育的发展。六艺是起源于夏代,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的仪式(礼)和音乐舞蹈(乐)。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故选B。

32. D 本题考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措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选D。

33. C 略。

34. D 本题考查的情境-陶冶式的教学模式。情境-陶冶式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题目中教师进行德育时通过一个例子,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属于情境-陶冶式。故选D。

35. C 本题考查教学的组织形式。题目中不同能力段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和目标是不同的,这种分组属于不同学习内容忽然不同学习目标的

分组。故选C。

36. B 略。

37. C 本题考查学生记忆力发展趋势。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良好的识记方法,无意记忆发展缓慢,有意记忆发展迅速。故选C。

38. A 本题考查智力的组成部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故选A。

39. A 本题考查投射的含义。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故选A。

40. C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过程。题干描述的是提出假设阶段的含义和特点。故选C。

41. D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作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迁移可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故选D。

42. D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故选D。

43. D 本题考查效果律的概念。效果律是指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故选D。

44. B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故选B。

45. C 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概念。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故选C。

46. B 本题考查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学习时间管理是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之一。用建立学习时间表的方式在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属于资源理策略。故选B。

47. D 略。

48. A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故选A。

49. B 本题考查附属内驱力的含义。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故选B。

50. A 本题考查德育的途径。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实用的形式。故选A。

51. B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分依法维护学校周边

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故选B。

52. B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插入式、整合式、分离式,其中整合式是实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一种高级活动形式。故选B。

53. B 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只是教给一切人。故选B。

54. A 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学科中心课程是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故选A。

55. A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故选A。

56. B 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苏联的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

57. D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首次正式提出。故选D。

58. D 蔡元培先生去世时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故选D。

59. D 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多样性和借鉴性等方面的。故选D。

60. A 略。

61. B 本题考查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故选B

62. C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道德原则。故选C。

63. C 本题考查现代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意中的内容即学习要一步

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与循序渐进性原则内容一致,故选C。

64. B 此题考查的是感觉适应的知识。感觉适应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描述的是感觉适应现象。故选B。

65. B 略。

66. A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在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是否达到标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故选A。

67. B 此题考查的是下位学习的概念。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先学习“电脑”的概念,再学习“笔记本电脑”的概念,属于下位学习。故选B。

68. A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中说理教育法的含义。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故选A。

69. D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中的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特征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题干中“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体现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的特点。故选D。

70. D 本题考查的是合作学习。题目所述是合作学习的特点。故选D。

71. A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故选A。

72. D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审美活动中必然有心理因素的参与。情感作为一种高级的主观体验,它包括美感,是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故选D。

73. A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

段(2-5岁);权威阶段(6-7、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以及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74. C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单位不是物理单位,而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刺激组合,在心理学上称为组块。故选C。

75. B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而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故选B。

76. C 埃里克森将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因此,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故选C。

77. B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故选B。

78. A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故选A。

79. C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的核心。故选C。

80. A 此题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今日事,今日毕”体现了意志的自制性。故选A。

81. C 此题所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是指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体现的是知觉的理解性。故选C。

82. C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故选C。

83. D 恐惧症是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并无危险的情境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题干描述的现象属于恐惧症。故选D。

84. A 危机干预是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 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贯穿于整个危机干预过程的六步过程包括:①确定问题;②保证求助者安全;③倾听,给予心理支持;④提出并验证有效的应对方式;⑤制定计划;⑥得到承诺。其中

制定计划指的是:为了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划。让当事人放弃自杀的承诺是对有自杀倾向的人进行的心理干预,而题目没有显示当事人有自杀倾向。D选项排除。让当事人制定计划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属于情绪治疗方法,故排除。选项B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这是危机干预最忌讳的方法,故排除。

85. C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故选C。

86. B 1985年5月27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调整教育结构”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内容,成为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故选B。

87. C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故选C。

88. A 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故选A。

89. C 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故选C。

90. B 本题考查教育机智的内涵。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选B。

91. B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故选B。

92. A 本题考查杜威著名的教学理论。杜威教学理论是五步探究教学法。具体内容是: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故选A。

93. D 本题考查教学的工作程序。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故选D。

94. D 本题考查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直接感知为主、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故选D。

95. A 本题考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制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特朗普制即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即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故选A。

96. B 精神需要精神感染,道德需要道德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的终身教育产生影响。故选B。

97. C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化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故选C。

98. A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选项A中“尊重家长”不属于其中的内容。故选A。

99. A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有三类:过错推定、过错责任、补充责任原则,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100.A 略。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教育学部分得分评分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得分 评分人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_ 。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_________直观,二是_________直观,三是_________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 。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 活动。 得分 评分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教育: 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 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4. 教育目的 教育的预期结果。 是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其在课程和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 5. 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间的关系。 6. 教师 广义的教师,是把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传递、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只能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7. 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秤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即使、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制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教育机制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8. 教师专业发展 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经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教育教学人生观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

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教育的德育观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开发语言,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四、工作中应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教育理论全理解

学习的分类 1、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水平的划分 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高级规则) (2)学习结果的划分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智慧技能(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学习、高级规则)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泛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刺激分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刺激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得不到强化, 刺激恢复:未经强化条件反射自动重现。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链接 学习的过程——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遵循三个重要的原则 准备率:联结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由于重复练习而加强,反之减弱效过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反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1)应答性行为: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反应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随意反应,(人)(2)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增加反应频率。 负强化:消除不愉快刺激,增加反应频率 惩罚:呈现不愉快刺激,降低反应频率。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了,逃避 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3)程序教学:小的步子及时反馈积极反应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直接强化:个体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对表现出的符合和超出标准而进行的自我奖励。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型—顿悟学 (1)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型 (2)学习的过程——顿悟的过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学生头脑的认知结构

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十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 B.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 D.团队活动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后辅导 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

十条经典教育理论

十条经典教育理论 1 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其它较长板子的优势作用常常因那块较短板子而被忽略;加长这块短板的长度所带来的效果成级数增长。 学生某一学科的能力缺陷将会影响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最弱项往往影响其整体形象,并可能影响其整个人生;个别学生的所作所为常常影响一个班集体的形象;一小部分老师的形象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对其所在教师群体的评价。因此,弥补弱势学科,改掉个体性格中的某些致命弱点,不让集体中的任何一员落伍掉队,意义重大。也正因如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2 破窗理论建筑物一个窗子或一块玻璃被人砸碎,如果不及时补上,其它的玻璃将碎得更快。在人看来,反正是破窗子,再多碎一块也无所谓。 个别学生未被教育好,受其影响者会更多更快;一个知识点的疑惑被认为无所谓,会有更多的疑惑被认为无所谓;忽略或原谅自己偶尔的一些小过错,也就会继续为新的过错找理由,最后悔之晚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受苦”。那么,在自我管理、班级教育中,应懂得防微杜渐。 3 磁化效应一般普通的铁都具有磁性,但通常情况下其磁性不能像磁石、磁铁那样显示出来,因为其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磁性互相抵消了,而用磁石加以引导后,铁分子井然有序,从而就具有了磁性,具有了吸引力。一个优秀集体的形成,同样也需要一种良性的外力作用加以引导。校长有人格魅力,才会有一个团结上进的教师集体;班主任有人格魅力,才会有一个和谐奋进的班级;老师有人格魅力,才会有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喜爱。“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亲其师,信其道”,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4 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所生。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在战斗无力时,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而继续作战,直至打败对手。敌人发现了他的秘密,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 学生失去了班集体,生活学习因孤立无助而事倍功半;老师失去了学生的拥护和支持,能力再强也会马上变的软弱无力;校长失去了老师集体的拥护和爱戴,只能是孤掌难鸣。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我为人人”才有可能“人人为我”。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能力再强,也终有失败的时候。 5 80/20法则公司80%的利润是20%的人创造的,对20%的人的管理却要花费80%的时间和精力。有些20%的付出可能给你带来80%的业绩,而付出80%的劳动可能只有20%的回报。 班级管理中,80%的学生可能只要花费20%的时间,而还有20%的学生却要投入80%的精力;学习上,有时候80%的知识只要花费20%的时间,而某些20%的知识点却需要80%的投入。80/20法则告诉我们,工作学习要善于抓重点,一些小的失误可能给你带来较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中,既要培优,又要转差,“一个都不能少”。 6 拍球效应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的越高。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网友版) 教育理论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担任过20年农村中学校长,代表性著作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美国鲍尔斯、金蒂斯代表的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和文化传统 4.“莲出于污泥而不染”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具有【】 A.差异性 B.社会适应性 C.自然性 D.主观能动性 5.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民族本位论 6.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7.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下列哪种师生关系的作用?【】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伦理关系

8.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长期的实践证明,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与研究并重 C.教学与实践并重 D.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10.《学记》中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启发性原则的是【】 A.“开而弗达” B.“学不躐等” C.“及时而教” D.“禁于未发”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小组学习 12.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D.指导班委会的工作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14.“专家未必名师。”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功能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16.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7.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最近几天,任课老师们总是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王晓晓的问题: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较差。 如何引导规劝他呢?我发现,他玩“悠悠球”很有两下子,技术不错,玩时非常专注投入,样子可爱极了。思忖良久,我有了主意:请他当老师们的教练!并安排周二和周四的课外活动上课,每次15分钟。 刚开始,面对自己的老师,他很不习惯,也放不开。渐渐地随着大家“教练、教练”的叫着,他开始有点自信了,像模像样地教起来……我们则尽量减少教师的角色身份,像学生一样有模有样地学。每当他做演示或是讲解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说话,安静、认真地听着;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举手示意,然后称呼“教练”,再说出不明白的地方;中途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计算机教育理论发展

计算机教育理论发展 自电子计算机出现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今,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世界的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今社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收集、存储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甚至有人称,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就是“文盲”。因此,开展计算机专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计算机教育理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育成败的关键。―、计算机专业教宵理论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末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时代至今,计算机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计算机教育初期的理论基础。早期的CAI是从“程序教学”演变而来,它的创始人斯金纳就是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因此,计算机教育时代初期的理论基础就深深地打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烙印。多年来,基于小步骤的、框面的分支式的程序设计一直是CAI课件设计的主要模式,并沿用至今。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认知主义重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界的信息剌激被动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成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兴趣、意志和需要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对外部信息

剌激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三阶段是90年代初至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能一味地靠教师灌输而使学生被动得到,而是要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建构意义”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和其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的方式而获得,即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活动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四大要素。它要求学生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加工信息的主体,以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老师只是在其中做一些起到帮助作用的工作,主要有: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料;促使其“交流”、“合作”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在其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等。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4、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5、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6、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7、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8、教育的本质 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9、人的发展:是指贯穿在人一生中的身心诸方面的变化过程。 10、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1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2、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行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3、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1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5、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6、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内容。 1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18、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 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 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 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 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教育理论书籍书目

教育学理论书籍书目经典名著类: 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 《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08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卢梭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斯宾塞著,胡毅译: 《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年版.赫?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 《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伯兰特?罗素著,马元德译: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 罗素著,靳建国译: 《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 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赵祥磷等译: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 《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必读教材类:陈桂生著: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叶澜著: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袁振国主编: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王道俊、王汉澜著: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 月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 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戴本博、张法琨主编: 《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陆有铨著: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王枬主编: 《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石中英著: 《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 郑金洲、瞿葆奎著: 《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瞿葆奎主编: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瞿葆奎主编: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4学习动机5 学习迁移6 知识7、学习8、知识的学习9、教学策略10、教师职业理想11教师的职业义12教师的职业良心13教师的职业公正14教师的职业幸福15教学评价16修养17因材施教原则18教育规律19德育20教育方针21、教育规律22、教育23教育制度24、教师职业道德25、师生关系26、个体身心发展27、个体主观能动性28、校园文化29、教育目的30教学31、教学过程32、教学组织形式33、班级授课制34、教学原则35、教学方法36、教学评价37学校德育38、德育目标39、德育过程40、班级41、班级管理42学校课程43、课程目标44、课程评价45、课程设计46:学习策略47学习迁移48、态度49、道德品质50问题51、定势52、诱因53、遗传54慎独55、依法执教.56教师道德修养 1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 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 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 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展开。 3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 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4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 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 习的一种需要。 习动机,处理竞争合作,促 使学生努力。 5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 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 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 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6知识:主体与环境相互作 作而获得的信息与组织。 7、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 下由于练习或反复印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 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 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 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 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 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 知结构。 9、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 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 系统的行为。 10、教师职业理想:忠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 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 高职业理想。必须做到热爱 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 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 质。 11教师的职业义务:是指 依照法律规定教师从事教 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 任。 12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 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 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 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 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 自我评价能力。 13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指 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 来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合体 劳动者。 14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 导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 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 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 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5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 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 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 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 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 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 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 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 评价。 16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 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 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 方法。 1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 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 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 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 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 最好的发展。 18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 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 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 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 必然趋势。 19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 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 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 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 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 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20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 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 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 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 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 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 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21、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 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 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 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 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 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2、教育:广义的教育,指 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 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 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 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 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 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 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3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 定的总称。 24、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 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 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 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 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 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 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 质。 25、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 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加为完 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 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 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 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等。 26、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 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 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 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着有与张之洞同名着作( )。 A.《学记》 B.《为学》 C.《劝学篇》 D.《我的大学》 3. (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4. (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5.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6.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 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15.当前存在的学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1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年满_______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一般为_______年)的教育。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_______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_______和_______。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和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___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_______与_______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