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报告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报告

两代人的对话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安德烈已不再是《孩子你慢慢来》中那个时时刻刻黏着妈妈的小男孩了,他18岁了。在龙应台出任台北文化局长的4年时间里,那个小男孩安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冷”地看着她的青年。作为母亲,龙应台难以接受这样的变化和反差,她决定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

两代人之间必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说安德烈不满妈妈过时的装扮、保守陈旧的思维,“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你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好好思考…打扮?这件事,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你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你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听你从来没听过的音乐?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东西?还是说,你已经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定型得不能动弹?”安德烈如是说。他们是两代人,有着三十岁的年龄差,他们又有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拉近距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八岁的安德烈又有着这个年纪特有的迷茫,他说”我真的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MM,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龙应台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小渔村,一个贫瘠、愚昧落后的地方,虽然没有给她什么养分,但是给了她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而安德烈这一代人完全就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中的热带鱼,享受着物质的充盈和精神的满足。同样的十八岁,不同的视角,也让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书信的话题大到知识分子的社会问题,小到如何打扮自己和交往什么样的女朋友。龙应台也与儿子分享情感问题的心得,她如是说“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为了融入年轻人的世界,她也尝试着听摇滚乐,但当她听到安德烈口中描述的“性、药、摇滚乐”时,作为母亲的她还是淡定不了了,“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尽速回信。”但安德烈的回答更是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所谓…药?,可以是酒精,可以是足球或者任何该你全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摇滚乐?不仅只是音乐,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的总体概念:一种自我解放,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不可知的敢于探索,对人与人关系的联系加深……”老一辈的人要想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代沟是真实而鲜活的存在,要想跨越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部由36封家书构成的书,不仅横跨了新与旧,左派与右派,流行文化与人文关怀,更横跨了母与子的世代价值观,集结成这一本精彩的散文集。龙应台是一名作家,但更是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亲,她以最朴实无华的言语打动儿子安德烈的内心深处,用温柔的口吻.坚定的语气,诉说中国籍的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不为说服,只是要诚实表达心中感受.于丹〈论语〉心得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母子二人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心灵和世界.这是一种很好的寻求母子沟通的方式,同时反映了当代青年与母亲之间的代沟,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经历反映出来了不同的理念.其实两代人的隔阂随处可见,身处青春期的我们也都遭遇过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有着叛逆、抗拒、冷淡、不屑的不良情绪,有着难以跨越的代沟。但冷处理永远会使问题更糟,使隔阂更大,要努力寻找一种合适的交流方式,彼此体验对方的世界,在交流与沟通中学会和谐地相处。父母嘘寒问暖的电话常常让我们感觉到厌烦和多余,每天的对话无非就是“吃了吗?”,“睡得好吗?”,“作业做了吗?”,我们无比希望摆脱父母的约束,抛开陈规旧俗,就像安德烈抗拒龙应台的“电话骚

扰”一样,但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是时间和空间都割舍不断的,只是两代人对于亲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父母要学会放手,而子女也要体谅父母的爱心,沟通会架起理解的桥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