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5.1土地资源承载力

根据本次郭坑园区总体规划可知,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72.11 hm2,其中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97.07 hm2,新增建设用地152.67 hm2。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漳州市龙文区提供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作为保障。

本次郭坑园区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见表5.1-1及图5.1-1。

表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情况表

图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类型构成图

本次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明显的改变,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将逐步被建设用地所取代,工业用地将大规模的引入郭坑。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及下表。

表5.1-2 规划实施前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

图5.1-2 郭坑园区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图

根据《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2010~2020年,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1151 h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1289hm2,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528 hm2,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73 hm2。

表5.1-1 龙文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从郭坑园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量和《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给出的区域土地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到2020(规划中期),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52.52 hm2,约占龙文区建设用地总量的3.25%,占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量的3.65%;规划中期(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8.12 hm2,占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41%。郭坑园区建设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靠占用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来满足供给需要,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农用地规模为龙文区所给调控指标的5.44%,所占比例较小,并且被占用的耕地中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因此,环评认为本次郭坑园区到规划中期(2020年),即《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年限时,龙文区的土地资源存量可以承载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规划是实施不会影响《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的耕地、园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等保有量指标的实现。但是,郭坑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占用有条件建设区的,应按规定进行报批和调整,杜绝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在龙文区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调整的过程中,在龙文区土地资源可以承载的前提下,也应适当考虑郭坑园区园区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以满足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5.2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区域水资源能够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随着时间和空间转换,水资源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资源开发配置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

依据供水量分析和需水量预测结果,分析可利用水资源量与水资源需求总量的关系,评价水资源供给的安全性及用水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建议。

5.2.1区域现状供水及给水规划

5.2.1.1区域现状供水

目前郭坑园区内企业通过铁路自来水厂供水,水厂日供水能力为2000吨/日。区内的后宅村的村民饮用井水,芦宅村部分饮用井水,部分由铁路自来水厂供水。铁路自来水源取自九龙江北溪。

5.2.1.2《郭坑园区总体规划》中的给水规划

郭坑园区规划远期最大日用水量0.56万m3/d。

近期用水选择从207省道接入,相应供水管道选用一条DN250给水管,远期考虑从圣王南路再接入一条DN250给水管。

规划区水源设计由长泰县自来水厂供给。

5.2.2长泰县水资源供给概况

郭坑园区紧临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官山工业区。目前官山工业园区的供水由长泰县兴泰自来水有限公司供给。

郭坑园区不在长泰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和长泰县兴泰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且兴泰自来水厂水源盘活水库的水量偏小而不能承载区域发展的用水需求。

5.2.3漳州区域现状供水及供水规划

(1)供水现状

目前漳州市现有三座自来水厂及漳州糖厂自来水厂,实现城区联网供水。

第一水厂水源九龙江西溪,现状供水能力为3.5万m3/d。

第二水厂水源九龙江北溪,现状供水能力15万m3/d,是目前漳州城区主供水厂。

桥南水厂水源九龙江西溪,规模0.5万m3/d。

漳州糖厂水源九龙江西溪,规模5.79万3/d。

企业自给供水:铝容器厂0.36 万3/d、啤酒厂0.27万3/d、毛纺织总厂0.54万3/d。

由于龙文区目前没有自来水厂,生活生产用水主要源自市第二水厂和漳糖水厂,现有水厂布点及原设计供水范围等原因,引水线路长,管道安全维护成本高,且须多次加压,浪费严重;龙文区处于城市供水末梢,水压不足。

(2)供水规划

随着城市用水发展,当规划区域需水量不断增加,需对城市供水能力进行扩大、提升。根据《漳州市中心城区(九龙江西溪北区)给水专项规划(调整)》(2009年7月),本规划区用水由第三水厂提供。漳州市第三水厂规划厂址位于规划的朝阳园区内。

漳州市政府决定提前启动第三水厂的建设,以满足蓝田开发区、朝阳镇和郭坑小城镇用水需要。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采用BOT投资模式,日供水能力50万吨,其中一期设计日供水能力20万吨。取水口设置在北溪江东桥上游350 m左右西岸。5.2.4区域可利用水资源

根据《漳州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调整)》,漳州第三水厂的水源地为北溪。漳州市浦南镇光坪村的浦南水文站1950年至1988年共39年的实测流量,北溪流域基本情况见表5.3-2。

表5.3-2 北溪流域基本基本情况一览表

5.2.5水资源需求量

(1)郭坑园区水资源需求量

根据《漳州龙文区郭坑园区总体规划》中依据《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预测采用用地指标法计算,确定开发区的工业和生活日用水量为0.56万m3/d。

(2)北溪流域水资源需求量

北溪是漳、厦地区主要的工业及民用给水水源,又是农业灌溉主要水源,据有关部门前几年的预测,北溪目前灌溉面积约14.9万亩,枯水季农业用水约3.6 m3/s。北溪取水的情况见表5.3-3。从表中可见,在北溪取水的总量约为17.6 m3/s。

表5.3-3 九龙江北溪规划取水情况

5.2.6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按照北溪浦南水文站处实测数据分析,97%枯水保证率(以南站连续最小10天平均枯流量统计)下,九龙江北溪水量30.88 m3/s。因实施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北溪成为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区域性水源地;根据福建省2000年对九龙江水量分配的有关规定,漳州地区和厦门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比例为62%:38%,即在97%枯水保障率下,漳州地区可取用北溪水量为19.15 m3/s。

由表5.3-3可知,漳州市考虑规划的第三水厂后,整个漳州市需水量为:17.61 m3/s。因此在97%保证率下,北溪的水资源能够承载规划第三水厂5.79 m3/s的取水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漳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可满足漳州市龙文区郭坑园区的供水需要。从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分析,可以承载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3)小结

郭坑园区规划远期最大日用水量0.56万m3/d。规划区水源设计由长泰县自来水厂供给。由于郭坑园区紧临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官山工业园区,总规中的供水规划从工程上分析是可行的;但郭坑园区不在长泰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和长泰县兴泰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且兴泰自来水厂水源盘活水库的水量偏小而不能承载区域发展的用水需求。

因此,根据漳州市政府决定提前启动第三水厂的建设,以满足蓝田开发区、朝阳镇和郭坑小城镇用水需要。本环评认为,通过漳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可满足漳州市龙文区郭坑园区开发建设的供水需要。从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分析,可以承载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5.3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5.3.1水环境承载力

根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拟建的东墩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后,拟将东区污水处理厂收集水量转输至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近期处理规模13万t/d,中期26万t/d,远期40万t/d。届时蓝田开发区产生的污水全部进入东墩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一中的一级A标准。

西溪的流量多年平均流量128 m3/s和98%保证率下的最枯流量15 m3/s。

表4.6-3 98%保证率下的最枯月流量情况下预测参数

西溪水质的本底值选取东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断面的监测值,COD Mn

=3.19mg/l,氨氮现状值为1.25mg/l。将目标浓度值减去水质现状值,因此在西溪排污区的污染物允许浓度增量为:△COD Mn≤2.81mg/l,氨氮无环境容量,需要进行区域削减。

预测时以保守估计,不考虑污染物的稀释降解,采用河流二维稳态混合岸边排放模式进行预测。

计算时以两个方面的限制条件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一是以排污口附近的混合排污区的长度作为限制条件;二是根据地表水使用功能所要求的水质目标建立限制条件。

采用试算和的方式计算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最终以插入法估算COD的最大可能排放量。

对于混合区的长度,可结合对于不同水体应结合敏感目标的不同来选取,从西溪的水文资料考虑,混合区长度不宜长于800m。

具体计算步骤为:

a. 设定初始的排放总量,进行模型计算;

b. 计算最大可能影响长度;

c. 如影响长度>800 m,则降低排放总量,返回到步骤a;

d. 在影响范围≤800m情况下,比较其影响范围与西溪的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e. 若影响范围与敏感区出现重合,则降低排放总量,返回到步骤a;

f. 若影响范围与敏感区未出现重合且长度≤500m,即满足要求。

朝阳园区污水纳入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尾水经过九十九湾排入西溪桥闸下游350m的感潮河段。根据总量控制指标,选取氨氮和COD来计算水环境承载力。

在满足两个限制条件的前提下,西溪COD Mn的水环境容量为7214.4t/d,即263.3万t/a;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目前西溪氨氮已无水环境容量来承载区域的开发建设。

园区污水经过各企业处理达到相应的间接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进入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入九龙江西溪。整个蓝田经济开发区、朝阳片区、郭坑园区的近、中、远期COD 排放量970.9t/a、1518.4t/a、和1992.9t/a;其中郭坑园区COD排放总量分为58.4t/a。整个蓝田开发区近、中期、远期COD占了环境容量的0.037%、0.058%和0.076%,其中郭坑园区占了环境容量的0.002%。

根据以上分析,COD的水环境容量较有余量。但由于西溪下游现状监测的氨氮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已无水环境容量。因此漳州市区应进行流域综合整治,通过大

力削减养殖污水的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推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低水耗工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废水处理率等措施来削减西溪上游的污染物产生量,减缓对水环境的压力,腾出更大容量供区域发展,提高水环境承载力。

5.3.2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

由于西溪流域水环境保护工程是个系统工程,要使西溪有环境容量接纳东墩污水处理厂中远期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的尾水的排放,则需从区域上削减排入西溪的污染物。

首先:东墩污水处理厂工程属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本身是个污染物减排工程,可对漳州市产生的大量水污染物进行大大的削减,本身不产生污染物。

东墩近中远期日处理量为13万t/d、26万t/d和40万t/d。一级(A)标准CODcr、NH3-N允许排放浓度为50mg/l、5mg/l。近期CODcr、NH3-N年排放量为:2375吨、237.3吨;中期年排放量为4745吨、474.5吨。投入运营后区域污染物得到有效的削减,近期CODcr、NH3-N年削减量分别为14235吨、1423.5吨;远期削减量为:-28470吨、-2847吨(进水水质按350mg/l、35mg/l)。

其次,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个系统工程,东墩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工程区域内其它水环境保护工程紧密相连。只有东墩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区域内的水环境保护工程协调好,才能改善纳污水域的水环境质量,西溪水质的本底浓度得到大大的削减后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类水标准。

根据《2012年度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九龙江漳州段,2012年计划实施43个项目,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养殖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漳州市区及下游段,涉及的项目有:

(1)漳州市朝阳镇养殖业污染整治:完成禁养区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完善禁建区养猪场沼气池、氧化塘建设,新建50口沼气池和400立方米氧化塘,铺设400米沼液收集管网和修整引流沟渠4km,收集漳滨村末端沼液至人工湿地深化处理;新建病死畜禽化尸池3口。

(2)漳州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动污水治理设施完善工程: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10家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建设。

(3)漳州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打通内河西面与九龙江西溪的渠道,建引水泵站,引九龙江水入环城河、泗洲河、脚桶港和葫芦潭,打通内河水循环,改善水质。市区内河政治包括葫芦潭、泗洲河、脚桶港、浦头港支流、环城河、塔后港等河道,整治全长11815.2m其中明渠7460.4m

(4)龙文区郭坑镇西片区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以洛滨村为重点的村内排污沟清淤,加盖;两个大塘清淤,石砌塘岸;绿化及生态修复2000m2。

龙文区九十九湾支流河道清淤工程:内林引水闸渠至孚美水闸渠及丁渠段总长3km 清淤整治,打通内河水循环,改善水质。

(5)九龙江市区重点河段水葫芦整治:完善市区重点河段水面保洁制度,及时打捞清理水葫芦等水面垃圾

在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下,可有效控制上游污染源、减少污染物入河量,保证西溪水质达III 类水质标准的前提下,西溪才有环境容量接纳东墩污水处理厂中远期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 )标准后的尾水。

5.4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5.4.1 大气环境承载力控制指标

SO 2、NO 2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理所当然作为本次大气环境承载控制指标之一。又根据本次区域常规大气现状监测表明PM 10现状占标率最大。因此本评价将SO 2、NO 2 、烟(粉)尘均列为大气环境承载力控制指标。

5.4.2 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思路

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特定的环境的容量。一般所指的环境容量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总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

本规划环评拟先采用A-P 值法,估算漳州龙文区郭坑园区的大气理想环境容量。再利用环境影响数值预测模式叠加现状值进行核算,保证评价区域内最大落地浓度符合相应的大气环境功能标准。

5.4.3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

5.4.3.1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11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对分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间要求如下: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园区规划年限为2012年~2030年,又分为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漳州作为地级城市,在2015年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划期跨越了新旧标准实施期,为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的延续衔接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标准执行,见表5.4-1所示。

表5.4-1 大气环境容量控制目标一览表

5.4.3.2 理想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拟用A-P 值法中的A 值计算控制区的大气环境容量,称为理想环境容量。A-P 值法计算由中国环境规划院提供的Apvalue 程序计算完成。

A-P 值法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式中:

Q ak - 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 ; Q aki - 第i 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 ; N - 功能区总数;

I - 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分区的编号; A - 总量下标; K - 某种污染物下标; S - 总量控制区面积,km 2; S i - 第i 功能区面积,km 2;

A ki - 第i 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104t/a.km ;

C ki - GB3095中与第i 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平均浓度限值,mg/Nm 3; A - 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 km 2/a ,本计算取4.0。 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的排放总量限值由下式计算:

ki

AC ki A n i i S

S S

i S ki A

aki Q n

i aki

Q ak Q =∑===∑==11

式中:

Q bk —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低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 4t ; Q bki —第i 功能区低架源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 4t ; α—低架源排放分担率。福建省取0.25。 b —低架源排放总量下标。

规划区内中架源(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30m ,小于100m 的排气筒)年允许排放的总量由下式计算:

Q mki = Q aki - Q bki Q mk =ΣQ mki

式中:Q mk —规划区内某种污染物中架源年允许排放总量;

Q mki —第i 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所有中架点源年允许排放总量(104t); 5.4.3.3 参数选取及计算

5.4.3.4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

用AP 值法计算的区域大气理想环境容量(低架源和中高架源排放量比例为25%:7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最大可排放总量(见表5.4-2取值)需代入环境影响数值预测模式(需结合具体区域污染气象、地形数据等实际条件、大气环境现状背景)进行大气污染物落地浓度核算,计算出最大落地增量浓度。

aki bki n

i bki

bk Q Q Q Q ?==∑=α1

区域大气现状背景,体现了规划园区现有已开发工业用地的大气污染贡献,因此评价区域内最大落地增量叠加现状值后,应保证时均、日均指标最大污染物落地浓度均不超相应大气环境功能区标准。

即:要求烟尘最大落地占标率不超过大气环境标准限值的100%;考虑到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现状占标率较低,相应从严要求,要求开发区建成后落地占标率不超过大气环境标准限值的80%。符合上述落地浓度条件所对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可视为本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经过反复试算,表5.4-3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可满足要求,可作为本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1)二氧化硫大气环境容量

用AP值法计算的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总量为122吨/年时,规划片区内周边(二类功能区),叠加现状值后二氧化硫的最大时均落地浓度和最大日均落地点占标率均不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80%,因此规划区域的二氧化硫大气环境容量为122吨/年。

(2)二氧化氮大气环境容量

用AP值法计算的二氧化氮排放总量为81吨/年时,规划片区内周边(二类功能区),叠加现状值后二氧化硫的最大时均落地浓度和最大日均落地点占标率均不超过二级标

准限值的80%。因此,规划区域的二氧化氮大气环境容量为81吨/年。

(3)烟(粉)尘大气环境容量

经过试算发现,AP值法计算的烟(粉)尘排放总量142吨/年,最大落地浓度超标。在调减至烟(粉)尘排放总量为75吨/年时,规划片区内周边最大日均落地浓度符合响应标准。

表5.4-3 开发区大气污染物容量分配值

5.4.4 大气环境容量结论

漳州龙文区郭坑园区在2011—2030年规划实施期间,大气环境容量为:SO2122t/a,NO281t/a,烟(粉)尘75 t/a。

5.5 能源供给能力分析

漳州龙文区郭坑园区规划四类产业:医药食品制造业、轻纺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园区内居民生活,涉及使用的能源类型见表5.5-1。

表5.5-1 各产业使用的能源类型

5.5.1 电力

(1)电力负荷及设施现状

规划区现状主要为村镇用地、园地以及林地,现状用电负荷较小。现有区域供电系来自规划区南侧110KV郭坑变电站,其现状装机容量为1×50MV A。

(2)电力负荷预测

规划区预测负荷约4.23万KW,同时考虑到规划区内以工业为主,因此取0.7的总同时系数,规划区实际用电负荷为2.96万kW,平均负荷密度为1.09万kW/km2。

(3)规划电力设施

区域内的郭坑变电站拟规划远期扩容至3×50MV A,规划建设110KV出线2回,分别由220KV总山变和220KV东区变引至郭坑变,增加10KV出线20回,及一定数量的10KV开闭所。

5.5.2 供热

5.5.2.1 供热现状

郭坑园区现有各企业采用分散供热,锅炉燃料主要是木材加工边角料和生物质燃料等,没有燃煤锅炉。

郭坑园区内现有芦宅村和后宅村两个自然村,总计160户,540人。居民生活能源,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居民生活用气量按热值标准2700兆焦/人* 年计,液化石油气(液态)低热值按45兆焦/公斤计,现有居民生活年用气量约为33吨/年。气源均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5.5.2.2 供热规划

郭坑园区总体规划中没有在规划实施近期建设园区集中供热厂,因此规划近期各企业热能需求需自行解决。

根据《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供热(冷)专项规划(2013年-2020年)》和《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热电(冷)联产专项规划(2013年-2020年)》,拟由华电(厦门)能源有限公司在朝阳园区投资建设天然气能源站(分布式),项目用地100-150亩,项目分二期建设,总投资20亿元,建设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装机容量200MW的分布式能源站,实施集中供热装、以热定电、热电联产的生产方式。

一期投资10亿元,规划在2015年投产,装机容量4×3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机组,并配套建设供热、供冷管网,服务范围主要为朝阳园区和蓝田开发区。

二期规划装机容量80MW燃气,拟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供热服务范围扩展至郭坑园区。项目建成后促进郭坑园区的产业升级,实现清洁能源,淘汰以燃煤锅炉为主的供热方式。

5.5.2.3 天然气管网规划

根据省发改委编制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天气管网建设规划》,规划总体目标为2020年前建成“覆盖全省,对接两洲(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内陆、清洁安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天然气管网,全省管网基本形成。规划漳州市2012年供应量为5.1万吨/年,到2020年供应量为7.8万吨/年。

目前漳州安然公司已将LNG漳州门站入驻蓝田开发区,截止到2010年漳州城区居民生活用气率达到95%。蓝田开发区目前燃气管道主要分布在已建成的蓝田1、2期片区和龙文片区,规划在2020年在朝阳片区铺设沿路网铺设管径450—110mm燃气管道,2030年管网前延伸到郭坑园区,最终实现蓝田开发区全区管网覆盖。

5.5.2.4 规划实施后用气量预测

(1)规划区内居民生活供热预测

居民生活用气量按热值标准2700兆焦/人* 年计,天然气低热值按36兆焦/标立方计,液化石油气(液态)低热值按45兆焦/公斤计,规划园区2030年人口规模1.3万人,天然气用量占总人数的80%,液化石油气用气量占总人数的20%,则居民天然气用量约为78万标立方/年,液化石油气用气量为156吨/年。

表5.5-3 规划区内居民生活用气量计算表

规划片区内的公建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15%计,工业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10%计,公建、工业用气量均以用天然气计则天然气总用气量为24.4万标立方/年。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5.1土地资源承载力 根据本次郭坑园区总体规划可知,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72.11 hm2,其中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97.07 hm2,新增建设用地152.67 hm2。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漳州市龙文区提供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作为保障。 本次郭坑园区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见表5.1-1及图5.1-1。 表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情况表 图5.1-1 郭坑园区规划用地类型构成图

本次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明显的改变,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将逐步被建设用地所取代,工业用地将大规模的引入郭坑。规划实施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及下表。 表5.1-2 规划实施前后郭坑园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 图5.1-2 郭坑园区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图 根据《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2010~2020年,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1151 h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1289hm2,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528 hm2,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73 hm2。 表5.1-1 龙文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从郭坑园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量和《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给出的区域土地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到2020(规划中期),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52.52 hm2,约占龙文区建设用地总量的3.25%,占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量的3.65%;规划中期(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8.12 hm2,占龙文区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41%。郭坑园区建设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靠占用规划范围内现状的园地、耕地、林地等农林业生产用地来满足供给需要,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农用地规模为龙文区所给调控指标的5.44%,所占比例较小,并且被占用的耕地中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因此,环评认为本次郭坑园区到规划中期(2020年),即《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年限时,龙文区的土地资源存量可以承载郭坑园区的规划建设,规划是实施不会影响《漳州市龙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的耕地、园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等保有量指标的实现。但是,郭坑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占用有条件建设区的,应按规定进行报批和调整,杜绝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在龙文区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调整的过程中,在龙文区土地资源可以承载的前提下,也应适当考虑郭坑园区园区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以满足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5.2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区域水资源能够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随着时间和空间转换,水资源承载力与自然资源条件以及资源开发配置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 依据供水量分析和需水量预测结果,分析可利用水资源量与水资源需求总量的关系,评价水资源供给的安全性及用水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建议。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中国主体功能区的问题与走向 刘栋 (41406057,法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资源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的冲突,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这一全新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方案,但是主体功能区划却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中国主体功能区出现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加速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在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都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地域差异很大,对于不适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加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要付出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将受到极大威胁。樊杰、洪辉(2012)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宗旨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包括引领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化开发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点开发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限制开发区,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禁止开发区。 二、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现状 张玉娴、黄剑(2009)认为主体功能区最早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杨伟民提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06年10月1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07 年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由此,主体功能区筹划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体功能区划和建设将成为我国国土区划和国土开发整治的主要形式。目前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级单位都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号召,开始了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今,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已经完成了各省的主题功能区的规划。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能够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经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能够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进”、“基础情景”、“减弱”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核目标中确定了经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各县区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办资源(XX)57号),根据省水利厅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XX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建立水资源承截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探索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预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国家、省资源环境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在现有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二、严格水资源管控,制定和落实超载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各县区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成果,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节水减排,因地制宜地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利用当地地表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替代地下水,认真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对水功能

区纳污控制指标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超截的水功能区和地区,要分析超载成因,制定和落实限制性措施,维护河湖健康,保障区域内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超载有关县区治理方案于2018 年5月底前上报市水利局。 三、积极研究和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工作。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目标与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的统一要求,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制定监测预警措施,力争2018年初步建立县级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监测预警报告,对水资源承载负荷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和空间开发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万艳芳 201302411101 【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 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

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优化对策建议

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优化对策建议 摘要:选取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个子系统的18个指标,构建 了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阳市水环境容量,进行水环境承载 力评价。通过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及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信阳市水 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2017年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值为0.5-0.6,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与濒临超载临界状态,接近危机状态,总体上处于不可 持续发展的轨迹上。同时采用综合指数法预测2020年信阳市各县(区)水环境 承载力处于濒临超载状态,2030年处于仍为濒临超载状态,但水环境综合评价值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后通过信阳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情况,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Optimization in Xinyang ZHOU Guo-hong1, BO Yi-sheng2 (1. Bureau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Guangshan, Guangshan, 465450, China ;2. Zhengzhou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Consulting Co.,Ltd.,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Eighteen indicators of socioeconomic, water resources, water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Xinyang. By determining the standard value and weight of the index a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Xinyang was establish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0.5-0.6 in Xinyang in 2017,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in the critical state of light overload and near overload, approaching the crisis state, and on the whole is on the track of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at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Xinyang counties (districts) will be on the verge of overloading in 2020 and on the verge of overloading in 2030, b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water environment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Finally,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Xinyang,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system 目前对水环境承载力定义的叙述,不同的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1-4]。总结 起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水环境承载力,狭义的水环境承载力就是指在一定的水域,其水环境能够被持续利用的条件下,通过自身调节净化并仍能够保持设定水质目 标条件下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量。广义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 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流域)水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保持良好 的状态时,所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综上,笔者认为水环境承载力是 指在一定的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约束下,区域水体可支撑一定结构、布局和技术 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模型等[5-8],主要方法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系统动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天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今天,蔡老师为我们分析评价了“天津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天津市的资源环境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 蔡老师通过对天津市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的分析,分别选取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限制较大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三个方面若干因素进行评价,得出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在环境容量达到一定的极限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建设用地空间、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规模,达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提供基础支撑的目的。 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是从评价指标的选取,并结合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在指标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矢量分析法,对天津市资源环境各因素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将部分因素承载力高低落实到空间分布。 天津市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平均在2-10米之间(大沽高程),最高峰为蓟县和河北省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土壤分布从山地、丘陵、平原到滨海,依次为棕壤、褐土、潮土、沼泽土和盐土五个主要土类。并且,天津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位于海河流域下游,历史素有“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水资源十分充足。 2013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472万人,居住在城镇的有12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2%,人口密度为1252人/平方公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7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9607元;2013年天津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6514亿元,主要产业为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 2013年,天津市耕地总面积438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05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城乡用地3192平方公里。但土地资源所能容纳的建设空间、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成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性因素。 考虑一般做法,结合天津市资源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对天津市资源环境影响显著的指标,又结合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3级指标因素和10个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水平。 1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对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综合衡量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 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目的是为建设用地供给的空间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区概况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东南部,粤西地区的东部,东经110°54′-111°29′、北纬21°22′-21°59′。东部以儒洞河与阳西县为界,东北部与阳春县相邻,西北至北部与高州市接壤,西至西南部与茂南区、茂港区毗连,东南濒临辽阔的南海。电白区海岸线长约2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茂名市电白区,原茂港区并入电白区成立新的电白区。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构成,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区域性等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效率五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合并为资源环境子系统,将社会、经济合并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效率单独为一个子系统。本次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并借鉴国际国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及其 主要问题剖析 齐亚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人们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是环境科学研究中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由承载体、承载对象、环境承载率三要素组成;衡量承载力的指标可分为自然资源支持力,环境生产支持力和社会经济技术支持水平三项指标。目前,各种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个环境生产力集合,如区域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资源环境要素承载力等。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承载力;要素承载力;承载力类型集合 中图分类号:F1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995(2005)0520007205 1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历史 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早期的承载力研究首先与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后来这一术语被 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便形成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国内较严格的“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北京大学完成的《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报告》中,即“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由于环境所承载的是人类的活动(主要指人类的经济活 家,更重要的是和大家共同研究问题,探索地勘工作和单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建议大家要积极去抓,要学会积极参与。也请全国不同行业的地勘单位,互相参观学习,共同研究这些试点单位的改革发展,共同促进全国地勘工作和单位的改革发展。 地勘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面临的困难又很多。但是,近几年,大家已经从思想上、工作上、物质基础上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虽然在地勘业、矿业的改革在某些方面与其他竞争性行业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但大家重视它、关心它、都想加快改革发展这个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当前大家主要是担心问题解决的程度,职工住房问题、老干部安置问题、发展的资金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不同系统地勘单位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改革发展的进程。大家都希望这些问题能够解决得好一点、快一点,从而使改革发展的步子也迈得大一点。我认为大家的这些想法符合当前的实际,应该共同努力来当好中央和部党组的参谋助手,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争取制定好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作者简介:齐亚彬(1961-),男,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工作。 Resource Econom y 资源经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N at ural Res ource E c onomics of China 2005Π05  7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杨梅,李如忠,钱家忠,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E-mail:qjz_mail@https://www.sodocs.net/doc/1c14457573.html, 摘要:研究和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从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环境承载力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指标性,采用模糊优选原理进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AHP—模糊优选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某一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的自然结合[1],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与水环境条件适配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九十年代初 WECC概念在我国得以提出, 随后WECC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领域独立发展逐渐完善[2-6],但对水环境承载系统各要素的内涵、特征、变化关系和定量化表征等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区域状况,提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AHP—模糊优选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包含多指标、多因素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5.1 土地资源 5.1.1 规划土地资源需求量 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总用地为67.17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0.279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60%。规划实施后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具体变化情况见表5.1-1。 从规划后的土地使用情况来看,规划实施后,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用地范围内工业建设用地面积将新增加33.2782hm2。评价区范围内的农用地的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其中农用地(包括基本农田)将完全消失。目前规划范围内的炉铺村上铺、下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规划实施后,加工区范围内的农用地将不再存在,将给这些居民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土地资源损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变得突出,多余

的劳动力将不得不依托加工集中区的建设,转职成为进厂务工人员,以寻求新的经济收入来源。 5.1.2 区域土地资源供给量 本规划区在浦城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位置见图5.1-1和图5.1-2。根据《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30)》,浦城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计划见表5.1-2。 5.1.3 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 (1)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压力分析 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总用地为67.17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0.2798hm2,现状工业用地面积为7.0016hm2,规划期内需新增工业建设用地面积33.2782hm2。规划实施后,还导致农用地减少54.4097hm2、林木地减少0.471hm2。 根据浦城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计划,永平石材加工集中区规划实施所需的土地资源量中,农用地调整量在浦城县土地利用调整量范围内。但是,本次评价是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积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 积影响评价方法 1、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到()的原则要求。 A.集中供热 B.环境自净能力 C.污水集中处理排放 D.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2、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等因素有关。 A.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B.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 C.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D.区域内污染源以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 3、交通规划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资源开发、产业集聚、城镇布局与空间结构改变等影响属于()。 A.复合影响 B.诱发影响 C.间接影响 D.最低限度及饱和限度影响

4、常用的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和步骤中,应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其一般选取的指标与承载力的大小成()关系。 A.正比 B.反比 C.线性 D.非线性 5、《某新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适宜环境人口承载力的估算则采用()方法。 A.单目标决策 B.模拟估算 C.多目标动态决策 D.趋势分析 6、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按()方面计算水环境容量。 A.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估算其环境容量 B.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C.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界)面的水质标准要求;

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 D.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问的输入响应关系 7、环境承载力分析确定的约束条件不包括()。 A.自然资源条件 B.社会条件 C.生态建设要求 D.经济条件 8、常见的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的方法有()。 A.核查表 B.网络法 C.现场咨询法 D.环境数学模型法 9、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对评价一项规划的()类型的影响更为适用。 A.基础设施或公共设施 B.空气和水体质量 C.自然保护区域的休闲使用 D.野生生物数量

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生态环境 2004, 13(3): 354-357 https://www.sodocs.net/doc/1c14457573.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sodocs.net/doc/1c14457573.html,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KXCX3-SW-331);中国科学院领域前沿项目(S220017) 作者简介:姜加虎(1962-),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湖泊资源与环境研究。E-mail: jiangjh@https://www.sodocs.net/doc/1c14457573.html, 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姜加虎,黄 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摘要:洞庭湖湖内冬枯水季节,有芦苇面积530 km 2,草地面积800余km 2,泥滩地面积367 km 2,天然水域面积约993 km 2。湖洲之间隔水相望,河沟水系纵横交错,具“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地貌特征,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形态面貌和典型的自然湿地景观。文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压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承载力;生态;环境;洞庭湖 中图分类号:P941.78;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3-0354-04 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唯一与长江干流直接相通联的大湖,正担负着维系区域水沙平衡、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等的多重任务和压力。公元以来,洞庭湖区历经河网沼泽平原和沧海桑田的变迁,其生态功能既调蓄了长江干流巨额的超额洪量,也承担了长江干流巨额的泥沙淤积,同时支持了区域农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并且维系着江湖的水域生态平衡,繁衍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珍贵的物种基因[1] 。 1 承担着长江干流超额洪水的蓄滞洪压力 历史上,长江中游大水年份的超额洪水有云梦泽调洪,云梦泽演变为江汉平原后,超额洪水靠洞庭湖和洪湖等湖泊调洪,而洪湖等通江湖泊尽堵后,仅剩洞庭湖单独调节中游长江洪水。因此,若将荆江入洞庭湖的分流穴口全部堵闭,则一般洪水也将超过荆江两岸目前的堤防高程,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将更为频繁,也更加难保防洪安全。由此可见,洞庭湖承担着繁重的分蓄长江超额洪水的任务。据1933~1991年资料,洞庭湖四口分流多年平均洪峰流量22359 m 3/s ,约占宜昌多年平均洪峰流量(51374 m 3/s )的44%。洞庭湖区在历史上实际发生的洪水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1 四水发生大洪水,而同期四口分流流量不大 这类洪水,如1926年7月上旬,湘江的长沙段最大日平均流量达19800 m 3/s ,沅江的常德段日平均流量24200 m 3/s 米,澧水的乔家河段日平均流量6050 m 3/s ,资水的益阳段日平均流量9000 m 3 /s ,造成四水洪峰严重遭遇,但同期长江的洪水并不大,长江枝江站的最大洪峰流量仅40000 m 3/s ,而且洪峰流量出现在一个月之后的8月中旬。另外,1915、1924、1958、1964、1970和1974等年的洪水,也均属于这种类型。 1.2 长江洪水很大,但同期四水流量不大 该类型洪水最突出的例子是长江1870年特大洪水,是年洞庭湖区一片汪洋,而四水的洪水均不见历史记载。又如近期1981年的洪水,也具有这种类型的鲜明特点,该年7月中旬,长江上游发生了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水,7月19日洪峰传 播至宜昌,洪峰流量达72000 m 3/s ,比1954年的52000 m 3/s 洪峰流量还大20000 m 3/s ;而同期洞庭湖四水的洪水却很小,且洞庭湖底水不高,从7月17~22日,城陵矶水位由29.54 m 上涨至31.70 m ,洞庭湖共调蓄洪水水量约72.9×108m 3,正由于江湖两大水系未发生不利的洪水遭遇,加之洞庭湖调蓄才未出现大的灾害。另外,1958、1974和1987年洪水也属于这种类型。 1.3 四水和四口洪水遭遇 该类型洪水一般表现为洪水洪峰流量主峰与次峰的遭遇,峰头与峰尾的遭遇,这是洞庭湖区较为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洪水。这类洪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四水、四口入湖组合洪峰同期很大,四水主峰稍推迟,或四口主峰稍微提前出现的条件下,洪水过程往往是前峰未落后峰又至,形成连续性重叠复峰。这种组合情形,其破坏性极大,通常造成湖区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1996年特大洪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是年7月1日至8月10日,洞庭湖出现了四水、四口组合的连续性重叠复峰。7月1~4日,长江上游及洞庭湖区沅、澧两水上游普降大到暴雨,澧水流域平均降雨量达171 mm ,西洞庭湖区的津市站3日22时洪水位42.60 m ,超过警戒水位1.00 m ;七里湖的石龟山站洪水位42.50 m ,荆江分流洪道的松滋河安乡站洪水位38.10 m ,它们均超过警戒水位0.80 m 以上。7月8~11日,暴雨中心又移至湘、资两水的上游,至11~12日四口、四水出现第一次洪峰,入湖组合洪峰流量34000 m 3/s ,出湖洪峰流量28000 m 3/s ,洞庭湖调蓄洪峰流量约6000 m 3/s ;13日20时城陵矶出湖口的七里山站水位涨至32.41 m 。7月13~14日,长江和资、沅两水流域及洞庭湖区又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四口洪峰与资、沅两水的洪水遭遇,洞庭湖出现了第二次组合洪峰流量,17日8时七里山洪水位达33.74 m ;18日20时入、出湖洪峰流量分别为51000 m 3/s 和42000 m 3/s ,由于洞庭湖先期被第一次洪峰流量注满,因此仅调节削峰17.6%。7月19~20日,长江和资、沅、澧三水流域及洞庭湖区,再次发生了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交替反复降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