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首先,感染性休克顾名思义是由于严重的感染导致的,但是当体内广泛非损伤性组织破坏和体内毒性产物吸收时也易发生感染性休克。除了要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以外,感染性休克还有哪些抢救措施呢?与其他休克类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复苏标准

严重感染的患者一旦确定组织灌注不足即应开始复苏。在进行复苏的最初6 h 内早期复苏目标为:

中心静脉压(CVP)8~12 mm Hg;

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

尿量≥0.5 mL·kg-1·h-1;

中心静脉(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分别为70% 或65% ,并将此目标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高水平血压(MAP = 80~85 mmHg)并没有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容量复苏治疗目标血压仅需维持微循环有效灌注即可。补充血容量

感染性休克时由于缺氧及毒素的影响,致使病人血管床容量加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所以,补充血容量是治疗抢救休克最基本而重要的手段之一。晶体液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可提高功能性细胞外液量,保证一定容量的循环量。2012 年国际指南中更是指出早期复苏应首选晶体液。

不推荐使用胶体溶液- 羟乙基淀粉。当患者需要大量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时,可应用白蛋白维持有效的胶体渗透压。要做到尽可能快地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液体。

对于疑有低容量状态的严重感染患者,应行快速补液试验,即在30 min 内输入500~1000 mL 晶体液,同时根据患者反应性和耐受性来决定是否再次给予快速补液试验。初始液体冲击疗法应达到以最小30 mL/kg 的剂量输注晶体液。

血容量已补足的依据

组织灌注良好,神志清楚,口唇红润,肢端瘟暖,紫绀消失;

收缩压<11.97 kpa(90 mmHg),脉压>3.99 kpa(30 mmHg);脉率<100 次/min;

尿量>30 mL/h;血红蛋白回降,血液浓缩现象消失。

纠正酸中毒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酸中毒,合并高热时更严重。纠正酸中毒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但在纠酸的同时必须改善微循环的灌注,否则代谢产物不能被运走,无法改善酸中毒。对于灌注不足诱导乳酸血症且pH ≥7.15 的患者,反对应用碳酸氢钠来改善血流动力学或减少血管升压药使用。

用法:4~5% 碳酸氢钠,轻度休克400 mL/d,重症休克600~900 mL/d,需动脉血气分析来加以调整用量。

血管活性药物

感染性休克容量复苏治疗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后期微循环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并可能伴有心肌抑制、心功能不全,适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维持有效微循环灌注压,有利于恢复微循环稳态。2012 年指南推荐给予足够液体复苏治疗仍然存在组织低灌注的患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使血压达到65 mmHg 以上。

1.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于外周血管,而对心脏的作用轻微,能够有效改善组织灌注而引起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风险较低。

用法:开始1~2 ug/min 静注,常用剂量0.05~0.3 ug/kg/min

2. 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作为二线血管收缩药物,可以作为联合用药使用,也可以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药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NO 造成的cAMP 急剧减少,在心肌,可以增强收缩力,同时在血管,可以提高外周血管张力,提高灌注压。

用法:一次静注为2~10 μg,然后持续输注1~16 μg/min

3. 血管加压素

小剂量血管加压素(0.03 U/min)可以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效果不明显患者维持MAP,也可以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应用,从而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

4. 多巴胺

由于多巴胺对心脏的作用效果明显,易导致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增加心脏负荷。指南不推荐使用。仅对于一些心动过速风险极低或者存在心动过缓的特殊患者可以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用药。

5. 苯肾上腺素

苯肾上腺素由于其强烈的外周血管收缩作用,引起器官缺血风险高,不建议常规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建议仅适用于:

去甲肾上腺素相关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心输出量而持续低血压患者;

联合血管收缩药/ 强心药或者低剂量血管加压素仍然不能维持目标血压(65 mmHg)患者的急救治疗。

6. 多巴酚丁胺

若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心脏充盈压升高、心输出量降低,心肌功能不全;尽管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血压和CVP 已到达复苏指标,但仍然存在持续组织低灌注指征(ScvO2 ≤70% 或SvO2 ≤65%),可以使用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不超过20 ug/kg`min。

输血治疗

根据指南推荐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输注红细胞:

分的早期液体复苏6 h 后,患者MAP ≥65 mmHg,CVP ≥8 mmHg,但Scv02 持续低于70%,可选择输注红细胞使Hct 达到30%;

经早期液体复苏组织灌注恢复并且不存在缺血性心脏病、严重缺氧或急性出血的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 g/L,可考虑输注红细胞使血红蛋白维持在70~90 g/L。

另外,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抗凝血酶。以下情况指南推荐预防性使用血小板治疗:

没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血小板计数≤10xl09/L;

有潜在活动性出血高风险的患者血小板计数≤20xl09/L

存在活动性出血、需要外科手术或者侵袭性操作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xl09/L。

预防深静脉血栓

严重脓毒症患者可以每日使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建议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LMWH)

预防应激性溃疡

对于有出血危险因素的严重脓毒症和(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H2 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就应激性溃疡的预防而言,建议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而非H2 受体拮抗剂(H2RA)。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应用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 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E-mail: 实习单位: 导师:

内容 1、前言 (3) 2、病例 (3) 3、发病及其处理 (5) 4、从头到脚的评估方式 (6) 5、本个案应用从头到脚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7) 6、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诊断出其问题 (7) 7、建立护理计划(目标、措施、评价) (9) 8、评价在ICU中实施从头到脚评估法的优缺点 (11) 9、总结 (12) 10、参考资料 (13) 11、附录 附录一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14) 附录二肺癌 (19) 附录三重症肺炎 (24)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el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评估的内容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评估,即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既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评估阶段为实施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完整的评估来推进人类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从头到脚评估法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确保一名护士,能全面有逻辑的彻底的评估患者,以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有效实践对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据报道美国(包括成人和小儿)住院病人中休克发生率为2%,病死率为20%~50%,在以下的个案护理中,我将应用头到脚评估法对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将对病人疾病及此评估法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评估病人的刺激及行为,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选择和实施护理措施、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在最后,将对选择此评估法的积极面及消极面进行讨论。 二、病例摘要 1、病史 患者罗XX,男,64岁 9月16 日因“肺癌化疗后6天,伴腹泻、血小板低下3天”于入住我院呼吸科,入院诊断:①左肺非小细胞癌非特殊型;②急性胃肠炎;③血小板低下;④心律失常;⑤脑梗塞;⑥前列腺增生

休克的治疗原则

无论哪种休克,都有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液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休克时应按如下原则处理。一、扩容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保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路则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2.常用扩容液体电解质溶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输全血、血浆等。右旋糖酐:能提高渗透压,常用中、低分子两种。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仅能扩容,也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二、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地处理原发疾病,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如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疾病。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抢救和治疗。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其中一类为升压药物。这类药物为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另一类为血管扩张药,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具体何时应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而定。一般扩容后,血压仍低于8.0kPa(60mmHg),可应用血管收缩药,但扩容后血压能维持在12kPa(90mmHg)以上时可适应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诊断标准 1.继发于严重感染的脓毒症或败血症逐渐加重引起组织低灌流和器官功能障碍时即成为感染性休克;常见的病因有腹腔内感染(如胆道感染,弥漫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多发性创伤后感染或继发于手术的感染。 2.感染性休克除具有休克的一般临床特点以外,还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 3.感染性休克可以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即冷休克(或称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和暖休克(或称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休克),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4.冷休克的临床特点神志淡漠或嗜睡,皮肤苍白发绀,可伴有花斑,四肢湿冷,脉搏细速或触不清,脉压小于30mmHg,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小于30ml/h。 5.暖休克的临床特点神志基本清楚,肤色粉红,脉无力,脉压大于30mmHg,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小于2秒,平均每小时尿量超过30ml,右心导管检查示心排出量增多而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6.应用B超、CT、X线摄片等方法有利于体内感染灶的定位。 治疗原则 1.扩充血容量 (1)输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以适量的胶体液、血浆或全血。 (2)根据病因和休克程度决定扩容总量。 (3)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及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监测结果调整失液的量和速度。 2.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争取尽早控制感染。 (1)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2)及早处理原发感染病灶,彻底清除病变坏死的组织,充分引流。 (3)必要时可以应用免疫制剂以帮助恢复和维持免疫功能。 3.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 4.纠正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冷休克常选用扩血管药物,暖休克常选用缩血管药物;但应努力将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 6.保持冠状血管的灌流,维护心功能。 7.早期、大剂量、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 8.全身治疗和营养支持。 9.预防和治疗可能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五章感染性休克

第五章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 一、学习要点 (一)掌握感染性休克的定义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 产生细胞因子或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 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 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 (二)掌握感染性休克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有革兰阴性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脑膜炎球菌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肺炎链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病毒如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等也易引起休克发生。 (三)掌握容易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腔感染和幼儿细菌性痢疾等。(四)掌握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治疗原则在病原菌未明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 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待病原菌确定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剂量宜较大,首次可用加倍量,应于静脉内给药,以联合应用两种药为 宜。 (五)掌握感染性休克抗休克治疗的五大治疗要点 1.补充血容量。 2.纠正酸中毒。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4?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六)掌握预示感染性休克发生的可能征象 体温过高(>40.5 C )或过低(<36 C);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如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呼吸加快伴低氧血症,和(或)代谢性酸中毒,而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血压偏低或体位性低血压;心率明显增快与体温升高不平行,或出现心律失常;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为中粒白细胞)减少、血清乳酸值增高、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感染性休克治疗总结 首先,感染性休克顾名思义是由于严重的感染导致的,但是当体内广泛非损伤性组织破坏和体内毒性产物吸收时也易发生感染性休克。除了要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以外,感染性休克还有哪些抢救措施呢?与其他休克类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复苏标准 严重感染的患者一旦确定组织灌注不足即应开始复苏。在进行复苏的最初6 h 内早期复苏目标为: 中心静脉压(CVP)8~12 mm Hg; 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 尿量≥0.5 mL·kg-1·h-1; 中心静脉(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分别为70% 或65% ,并将此目标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高水平血压(MAP = 80~85 mmHg)并没有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容量复苏治疗目标血压仅需维持微循环有效灌注即可。补充血容量 感染性休克时由于缺氧及毒素的影响,致使病人血管床容量加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所以,补充血容量是治疗抢救休克最基本而重要的手段之一。晶体液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可提高功能性细胞外液量,保证一定容量的循环量。2012 年国际指南中更是指出早期复苏应首选晶体液。 不推荐使用胶体溶液- 羟乙基淀粉。当患者需要大量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时,可应用白蛋白维持有效的胶体渗透压。要做到尽可能快地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液体。 对于疑有低容量状态的严重感染患者,应行快速补液试验,即在30 min 内输入500~1000 mL 晶体液,同时根据患者反应性和耐受性来决定是否再次给予快速补液试验。初始液体冲击疗法应达到以最小30 mL/kg 的剂量输注晶体液。 血容量已补足的依据 组织灌注良好,神志清楚,口唇红润,肢端瘟暖,紫绀消失; 收缩压<11.97 kpa(90 mmHg),脉压>3.99 kpa(30 mmHg);脉率<100 次/min; 尿量>30 mL/h;血红蛋白回降,血液浓缩现象消失。 纠正酸中毒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酸中毒,合并高热时更严重。纠正酸中毒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但在纠酸的同时必须改善微循环的灌注,否则代谢产物不能被运走,无法改善酸中毒。对于灌注不足诱导乳酸血症且pH ≥7.15 的患者,反对应用碳酸氢钠来改善血流动力学或减少血管升压药使用。 用法:4~5% 碳酸氢钠,轻度休克400 mL/d,重症休克600~900 mL/d,需动脉血气分析来加以调整用量。 血管活性药物 感染性休克容量复苏治疗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后期微循环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并可能伴有心肌抑制、心功能不全,适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维持有效微循环灌注压,有利于恢复微循环稳态。2012 年指南推荐给予足够液体复苏治疗仍然存在组织低灌注的患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使血压达到65 mmHg 以上。 1.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于外周血管,而对心脏的作用轻微,能够有效改善组织灌注而引起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风险较低。

休克复习题

1.休克的根本病因是 A.血压下降 B.中心静脉压下降 C.心排出量下降 D.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E.微循环障碍 2.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B.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C.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D.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E.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3.休克指数是指() A.脉率/收缩压 B.脉率/舒张压 C.脉率/脉压 D.收缩压/脉率 E.舒张压/脉率 4,下列哪项是各类休克所共有的() A.血压下降 B.前负荷下降 C.后负荷下降 D.心输出量下降 E.皮肤湿度下降 A无休克 B休克可疑 C已有休克 D休克抑制期 E休克晚期 5.中年男子,前胸部被重物击伤,来急诊时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出冷汗,心率80次/分,脉压缩小() 6.病人出现神智恍惚,面色苍白,肢端湿冷,血压70/60mmHg() 7.抗休克中,补充血容量,通常首先采用的液体是()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溶液 C.10%盐糖溶液 D.5%碳酸氢钠 E.平衡盐溶液 8.休克病人经扩容后,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为1.021,提示() A.急性肾衰竭 B.肾供血不足 C.肾血管舒张

D.肾重吸收障碍 E.尿路损伤 9.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处理原则为() A.强心利尿 B.适当补液 C.纠正酸中毒 D.舒张血管 E.收缩血管 10.休克病人,皮肤湿冷,发绀,积极扩容后无改善,血压80/60mmHg,中心静脉压18cmH2O,此时选用哪项治疗最佳(),其次是() A.强心剂 B.较快输血 C.加快输液 D.血管扩张剂 E.血管收缩剂 F.利尿剂 11.休克时病人的体位应处于: A. 半卧位 B. 头低足高位 C. 头与下肢抬高10~30° D. 头高足低位 E. 侧卧位 休克经处理后,微循环改善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A. 神志恢复清楚 B. 皮肤颜色转红 C. 肢体温度上升 D. 血压回升 E. 尿量增加 抗休克首要而基本的措施是: A. 补充血容量 B. 改善心功能 C. 纠正酸中毒 D. 改善周围血管张力 E. 防治急性肾衰 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首选液是: A. 葡萄糖液 B. 血浆 C. 全血 D. 平衡液 E. 右旋糖酐 16. 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 A. 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 B. 脉细速、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 C. 脉细速、血压正常、脉压无变化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时,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同时伴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肺循环阻力通常略有升高。体循环阻力下降被认为是感染性休克的首要血流动力学改变,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高动力型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感染常导致左右心室的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可表现为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肌顺应性下降。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是外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血流分布异常。在感染性休克发生的早期,由于血管扩张和通透性的改变,可出现循环系统低容量状态。经过容量补充后,血流动力学则表现为高动力状态。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正常或升高,作为循环高流量和高氧输送的形成基础成为了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特点。感染性休克的这种氧输送正常或增高状态下的组织缺氧是分布性休克的主要特征,与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氧输送减少的特点明显不同。 严重感染时,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功能也发生改变。微循环的功能改变及组织代谢功能障碍可以存在于感染过程的始终。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系统受损、凝血功能异常、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内容量减少、组织水肿;组织内通血微血管密度下降,无血流和间断血流的微血管比例增加。这些改变直接导致微循环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障碍,在器官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使细胞对氧的利用也明显受到影响。这些改变的共同作用使组织缺氧及代谢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加速了休克的发展。 推荐意见1:感染性休克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应注意在整体氧输送不减少情况下的组织缺氧。(E级)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休克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如急性大面积心梗)、分布性休克(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体循环阻力降低、正常或增高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如肺栓塞所致的休克),老年人最常见的是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20次/min或PaCO2<32 mmHg; (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0.1。 (5)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和SIRS存在并出现: ①血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降低幅度超过40mmHg,尽管有足够体液或药物维持但仍有组织灌注不足; ②周围循环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 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有花斑,肝肾功能不全等,或急性神志障碍的表现 怀疑血源性感染时,至少留取2次血培养。适当增加采血量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应迅速采用诊断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和可疑感染源取样。诊断手段不能在床边完成时,当感染灶的确定具有决定性价值时,在充分的监护抢救条件(如携带便携

式呼吸机、监护仪和抢救药物)和人员条件准备下,冒一定的风险将患者转运到CT 室等地进行检查,仍然是必要的。 二、治疗 (一)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一般治疗:体位头胸部及双下肢均抬高30度利于膈肌运动及回心血量;吸氧流量2-4L/m in。 1.早期液体复苏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保持循环稳定的最好治疗是早期复苏,液体复苏的初期目标是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一旦临床诊断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6h内达到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或SvO2>70%。液体复苏并不等同于持续输入液体。在可疑低血容量的病人可以先快速补液: 30分钟内输入晶体500-1000ml或胶体300- 500ml,并判断病人对液体复苏的反应(血压增高及尿量增多)及耐受性(有无血管内容量过负荷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扩容。大多数病人在最初的24小时内都需要持续大量的液体复苏,入量明显多于出量,此时,不能再以入量/出量比例来判断对液体的需求。 目前关于感染性休克液体选择方面的多项研究显示,晶体胶体临床应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没有差异。 2.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初始治疗应为积极的早期目标指导性的液体复苏,既便在容量复苏的

处理休克的一般紧急措施有哪些

十六。处理休克的一般紧急措施有哪些 初始症状可能有疲乏、嗜睡和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并且常常发绀和苍白;按压皮肤,皮色恢复较正常慢得多,皮下可见青蓝色的网状条纹;脉搏细弱而快速,除非休克由心跳过缓所致;呼吸急促,但临近死亡时呼吸和脉搏都可能减慢;血压下降明显,以至用袖带血压计不能测出。最终患者死亡。当休克是由血管的过度扩张引起时,症状可能有某些不同。例如,患者皮肤可以温暖和潮红,特别是在起病之初。在休克的最早阶段,尤其是在败血性休克时,许多症状常不出现或不易发现,除非特别仔细地观察。血压非常低;尿流也相当缓慢,血中代谢产物蓄积。 ①有发生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搏快超过100次/min,细或不能触及;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小于30ml/h或无尿;⑤收缩压小于10.64kPa(80mmHg);⑥脉压小于2.66kPa (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①,以及②、③、④中的二项,和⑤、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1一般处理:平卧位或采用上身及下肢均抬高20°,以利呼吸和静脉回流。常用鼻导管给氧,缺氧严重采用面罩给氧。及早建立静脉通路。注意保暖。 2补充血容量:应及早、大量、快速补液。采用晶体液,根据病情给予全血、血浆、血浆增量剂等胶体渗透压。 3处理原发病:是纠正休克的先决条件。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容量基本补足而循环仍未好转时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1)血管扩张剂:α受体阻滞剂、抗胆碱类药物(2)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肾上腺素(3)强心药:西地兰、洋地黄。 5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早期用肝素抗凝剂,继发纤维蛋白溶解选用氨甲苯酸。 7皮质类固酮的应用:常用于感染性休克一般主张大剂量冲击性给药1~2次,防止产生副作用。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word精品文档6页

1《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提出的必要性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率和病死 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大约1 000 人中就有3 人发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同时这一数字还呈现不断增长 的趋势, 在过去10 年中, 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9113% , 以每年115%~810% 的速度上升。近年来, 抗感 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在美国, 严重感染 是第10 位的致死原因, 每小时有25 人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其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 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心肌梗死是公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但实际上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 克与心肌梗死具有同样的发生率, 不同的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而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因此, 高度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严峻形势, 探索规范的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建立规范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2拯救运动的阶段和目的 为了面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挑战, 2019 年10 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 ICM )、美国危重病医学会 (SCCM ) 和国际感染论坛( ISF)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共同发起了拯救全身性感染的全球性行动倡议——拯救 全身性感染运动( su rviving sep sis campaign, SSC) , 同时发表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宣言。巴塞罗那宣言作为 SSC 第一阶段的标志, 呼吁全球的医务人员、卫生机构和政府组织高度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提出了 5 年内将全身性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降低25% 的行动目标。 为了实现巴塞罗那宣言所提出的目标, 代表11 个国际组织的各国危重病、呼吸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专家 组成委员会, 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 制订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治疗指南的 提出是SSC 就严重感染进行的第二阶段工作, 旨在提高全球对严重感染的认识并努力改善预后。这11 个国 际组织包括SCCM、ES ICM、ISF、澳大利亚新西兰危重病医学会(AN ZICS)、美国危重病护理学会 (AACCN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CEP)、美国胸腔学会(A TS)、欧洲呼吸学会 (ERS)、欧洲微生物与感染学会和外科感染学会(S IS)。危重病、呼吸、感染、外科和护理专家的共同参与, 充 分反映了指南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该指南将成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国际纲领性文件。指南的制订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首先从M edline 检索过去10 年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范围包 括感染( infect ion)、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和感染综合征等相关文献。对每一项

外科学休克复习题(精)

1. 休克的根本病因是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心排出量下降 D.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E. 微循环障碍 2. 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 .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B. 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C. 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D. 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E. 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3. 休克指数是指( A. 脉率 /收缩压 B. 脉率 /舒张压 C. 脉率 /脉压 D. 收缩压 /脉率 E. 舒张压 /脉率 4, 下列哪项是各类休克所共有的(

A. 血压下降 B. 前负荷下降 C. 后负荷下降 D. 心输出量下降 E. 皮肤湿度下降 A 无休克 B 休克可疑 C 已有休克 D 休克抑制期 E 休克晚期 5. 中年男子,前胸部被重物击伤,来急诊时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出冷汗,心率 80次 /分,脉压缩小( 6. 病人出现神智恍惚,面色苍白,肢端湿冷,血压 70/60mmHg( 7. 抗休克中, 补充血容量, 通常首先采用的液体是 (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溶液 C.10%盐糖溶液 D.5%碳酸氢钠

E. 平衡盐溶液 8. 休克病人经扩容后,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为 1.021,提示( A. 急性肾衰竭 B. 肾供血不足 C. 肾血管舒张 D. 肾重吸收障碍 E. 尿路损伤 9. 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处理原则为( A. 强心利尿 B. 适当补液 C. 纠正酸中毒 D. 舒张血管 E. 收缩血管 10. 休克病人,皮肤湿冷,发绀,积极扩容后无改善, 血压 80/60mmHg, 中心静脉压18cmH2O , 此时选用哪项治疗最佳( ,其次是( A. 强心剂 B. 较快输血 C. 加快输液 D. 血管扩张剂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doc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 推荐意见1:感染性休克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应注意在整体氧输送不减少情况下的组织缺氧。(E级) 推荐意见2:应重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临床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E级) 推荐意见3: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应尽早收入ICU并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E级) 推荐意见4:早期合理地选择监测指标并正确解读有助于指导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E级) 推荐意见5:对于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密切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E级) 推荐意见6: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放置动脉导管。(E级) 推荐意见7: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尽早放置中心静脉导管。(E级) 推荐意见8:CVP8-12mmHg、PAWP12-15mmHg可作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目标,但应连续、动态观察。(E级) 推荐意见9:SvO2的变化趋势可反映组织灌注状态,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级) 推荐意见10: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应该监测动态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C级) 推荐意见11:对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病人,需动态观察与分析容量与心脏、血管的功能状态是否适应机体氧代谢的需要。(E级) 推荐意见12:对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积极实施早期液体复苏。(B级) 推荐意见13: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应达到: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0%。(B级) 推荐意见14:在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当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达标,而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仍低于70%,可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使红细胞压积≥30%和/或多巴酚丁胺。(B级) 推荐意见15:复苏液体包括天然胶体、人造胶体和晶体,没有证据支持哪一种液体复苏效果更好。(C级)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2017年肝胆外科5月份护理查房 时间:2017年5月25日 地点: 参加人员: 护士长:今天我们收治了一位腹痛原因待查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该患者是我们见过的比较少见的典型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 衰竭的病例。我们今天就这位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责任护士范修秀汇报病例: 魏志芬,患者中年女性,49岁,因7天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间歇性发热,查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门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我科。入院时体温36.8℃,血压测不到,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有弥漫性花斑,给予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120次/分。呼吸30次左右,血氧饱和100%。提示有感染性休克指证,迅速建立3条静脉通路,给予706代血浆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2.23×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9u/L(<40)转氨酶671u/L(<38),总胆红素(3.42~20.5)89.01mmol/L,间接胆红素62.7umol/L(<6.84)肌酐566umol/L,凝血PT20.4s,D-二聚体82820ug/L。通过化验指标提示感染重,肝功受损,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随即给予快速输液,纠正休克,3小时内连续输注3500ml 液体后尿管无尿液引出,提示肾衰竭可能。邀请肾内科急会诊,根据病史初步诊断为肾前性肾衰?先后给予80mg速尿iv共引出黄色尿液650ml,急查肾功肌酐450umol/L。该患者病情比较典型,我们也未遇到过急性肾衰患者,所以今天就一起来学一下肾衰中的肾前性肾衰的护理。 定义:肾前性肾衰竭:指各种原因所导致循环血容量真正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尿量缩减,肾功能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若能及时除去病因,肾功能可迅速恢复,否则将发展为肾性肾功能衰竭,预后不佳。主要的致病原因是: 1. 急性血容量不足, 2.心排量减少 3.周围血管扩张 4.肾血管阻力增加 针对该患者主要考虑致病因素为. 急性血容量不足:常见于细胞外液丢失,如腹泻、呕吐、烧伤、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过度利尿等;细胞外液转移,如急性胰腺炎、晚期肝病、挤压伤、营养不良等。这也是该患者诱发肾衰的最重要因素,因为7天内患者几乎不能进食进水,造成细胞外液大量丢失,血容量绝对不足造成肾脏血液循环障碍,从而诱发肾衰。 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疾病、急性肾衰引起代谢紊乱和并发症等三个方面 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该患者因病情发展比较急所以只出现了少尿期症状。我们重点看一下少尿期的临床表现1.尿量减少成人尿量<400ml/d或<17ml/h,该患者入院3小时内无尿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O。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吸氧 15 16.)等。 17 答:(1 (2 (3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8.简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 答:皮肤粘膜苍白,四肢发凉,神志清楚但精神紧张,口渴,收缩压正常或略有升高,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差缩小,尿量基本正常。 19.休克失代偿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皮肤粘膜显着苍白,四肢青紫、冰冷,神志尚未清楚但神志淡漠,非常口渴,收缩压降低,脉搏压差进一步缩小,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 20.简述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答:(1)给氧,流量一般4-6L/分 (2)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4)观察尿量与尿比重。 (5)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6)注意保暖。 四、选择题 (一)A1/A2型题 21.各型休克的共同特点是 A.血压下降B.中心静脉压下降C.脉压下降D.尿量减少E.微循环灌流不足 22 A 23 A C E 24 A.血压 25 A 26 A.全血 27 A D 28 A 29 A D 30 A D 31 A.血管收缩药B.血管扩张药C.静脉补液D.利尿剂E.强心药 32.男性,严重创伤后,血压降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治疗时重点注意 A.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B.快速扩充血容量C.及时使用甘露醇 D.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E.药物对各脏器的毒性 33.男性,外伤后出血、烦躁,肢端湿冷,脉搏105次/分,脉压小。应考虑为 A.无休克B.休克早期C.休克中期D.休克晚期E.DIC形成 O),BP10.7/8kPa(80 34.女性,因休克进行扩容疗法,快速输液时,中心静脉压1.47kPa(15cmH 2 /60mmHg).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输液加快速度B.控制速度,减慢输液C.减慢输液加用强心剂 D.暂停输液E.用升压药

感染性休克诊疗规范

感染性休克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有无感染性疾病病史,如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 【检查】 1. 一般检查: (1)生命体征:T、P、R、Bp; (2)神志改变:烦燥、淡漠或昏迷; (3)皮肤变化:苍白或湿冷; (4)尿量:单位时间尿量多少。 2.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于20X10/L,中性粒细胞显着增加,有中毒性颗粒; 感染严重时白细胞反而降低; (2)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测定。 【诊断】 1. 休克代偿期:常有寒战、高热,病人烦燥,皮肤苍白,湿热,血压正常或稍低,收缩压在?(80?100mmHg脉压低于(20mmH)脉搏快而弱(100?120次/ 分),白细胞增多,核左移,尿量正常。 2. 休克期:可分“暖休克”和“冷休克”二种。暖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四肢温暖,脉搏有力,尿量正常。冷休克表现为血压低,皮肤苍白,末梢紫绀,脉细速,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并有电解质失调及代谢性酸中毒。白细胞升高或低于正常,但有极明显核左移、血小板减少等。 3. 休克晚期:病人出现神志淡漠,谵妄或昏迷,血压下降明显,脉细速摸不清,体温持续上升,全身湿冷,皮肤紫绀,出现瘀点或瘀斑,或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治疗原则】 应迅速建立二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迅速控制感染,增强心肌收缩力,纠正酸中毒,力争在1?3小时内将血压升至接近正常,6?

12小时稳定于正常,体征改善,尿量大于20?30ml/小时,尽量在24小时内纠正休克。 1. 控制感染: (1)处理原发病灶:原发病灶的存在是发生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应近早及时处理,才能纠正休克和巩固疗效。因此,对必须用手术去除的原发病灶,经过短期的积极抗休克治疗后,即使休克未见好转,也应及时进行手术。 (2)应用抗菌药物:应大剂量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 (3)改善病人一般情况,增强病人抵抗力。 2. 补充血容量:先以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快速补液,改善组织细胞的灌注量。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白蛋白。 3. 纠正酸中毒:先用5%碳酸氢钠200ml,再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气分析结果予以补充。 4.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毒血症时心功能受到损害,必要时可慎用西地兰强心治疗;血容量补足和酸中毒纠正后,休克仍不好转,应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等,剂量视血压而定。以改善微循环。 5. 皮质激素的应用:感染性休克时,应早用大剂量短疗程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每天可用20?50mg/kg,甚至可达50?150mg/kg;地塞米松?kg也可高达3?6mg/kg。【疗效标准】 休克经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神志清楚,体征明显改善,尿量大于20? 30ml/小时,各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休克治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者为好转;临床症状继续恶化,进入休克晚期者为无效。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休克的定义: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和功能受损为主的病理过程,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共同特征: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治疗休克的关键: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有效循环血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不包括停滞于毛细血管床以及储存在肝脾等血窦中的血量。 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与三个要素的关系: 1. 充足的血容量 2. 足够的心排出量 3. 适宜的外周血管张力 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严重异常,都可能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发生休克。 从休克的发生→发展→组织缺氧→细胞损害→器官功能不全(MODS)或衰竭(MOF) 休克时组织缺氧

1. 缺氧由于血流灌注不足造成,如果能提供组织充分的氧供,常能获得显著疗效。 2. 缺氧是由于细胞器的直接受损(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以致组织无法摄取和利用氧气 休克的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病理生理学: 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微循环改变,代谢变化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等病理生理学过程。 1.微循环的改变:微循环是组织摄氧和排出代谢产物的场所,其变化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占总循环血量的20%。 (一)休克早期:微循环收缩期 有效循环血量↓,→循环容量↓动脉血压↓→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摘要:感染性体克是由于感染导致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由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尽管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病死率仍高达50%左右,在美国居死亡原因的第13位[1]。文章简要阐述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并着重从治疗的角度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内毒素;治疗 Therapy on Septic shock Chen Yanling SUN YAT-SEN Medical University Clinical class 6 08388074 Abstract:Septic shock is a symptom complex of acute circulatory function failure cause by inadequate circulating blood volume and sharp decrease of organization microcirculation perfusion. IT’s the hotspot of clinical study all the time for its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fatalityrate. Though significant process has been gained o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its fatalityrate is still as high as 50%, which ranks 13th on “cause of death among USA”. This essay expounds the mechanism,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linical therapy of septic shock, mainly describing from the angle of therapy and newly study. Key words:Septic shock; effective circulating blood volume;endotoxin;therapy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综合症群,是危重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人们对感染性休克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各种体液因子、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共同参与,激活炎症反应,引起细胞、组织损伤、循环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足,导致休克。细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结构成分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启动因子,其中内毒素是最重要的成分,因此感染性休克又被称为内毒素休克。 1感染性休克的疾病概述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周可幸[2]认为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三个始动环节有关。第一,感染灶中病原微生物及其释放的各种内毒素和外毒素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这此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导致血容量减少。第二,这些物质亦可引起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第三,细菌毒素及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造成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各种感染因素最终通过这三个始动环节,导致细胞损害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感染性体克的各种临床表现。在感染性体克的发病过程中,炎性介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 二、病情观察 1. 看神志、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通过 神志可以反映中枢神经血液灌注和缺氧情况;通过口唇、皮肤颜色、浅静脉、末梢循环充盈情况的 变化可以早期发现休克,当皮肤苍白范围扩大表明休克加重,当皮下瘀斑,针眼渗血,提示有DIC 可能;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反映患者有无酸中毒,有无休克肺的发生。 2. 听呼吸音、呼吸道通畅情况,反应患者的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痰堵,有无误吸。 3. 摸脉搏。皮肤温度、冰凉范围扩大、温度降低表明休克加重;休克代偿期,脉搏增快,但血压正常,因此脉搏是判断早起休克的可靠依据。 4. 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均为重要的监测项目,血压作为休克的标志,同心率和心跳强度结合可以判断失血量分级和休克程度,经皮氧饱和度、体温、尿量和肛指温差,对于患儿尿量的监测,应放置导尿管记录尿量。正常小儿尿量为2~3ml/(kg ? h),如<1ml/(kg ? h),即为少尿,提示有循环血量不足,肾脏低灌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扩容后休克仍未纠正,或者原已存在心功能不全难以掌握扩容液量时,应进行CVP监测。CVP正常值为5~12cmHO如动脉血压和CVP氐,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如血压低而CVP高于正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量。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 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根据病情每10?20min测1次脉搏和血压。每 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高热者降温。 2) 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此外,尚应了解不同年龄意识变化之特点,如婴儿中枢缺氧可迅速嗜睡或昏迷;幼儿常先呻吟不安或烦躁,渐至意识丧失,而儿童常呈间歇躁动等开始。医护人员应了解其特点,密切观察, 及早发现变化。 3) 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肢端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淤斑则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 详细记录尿量:尿量是作为休克演变及扩容治疗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输液过程的护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1)溶液选择及用量:轻型病例输1/2张液(2:3:1液)每小时8?10m1/kg,休克纠正后减慢速度,以后用1/3?1/5张维持液,直到病情稳定。重型病例采用三批输液:①用2:1等张 含钠液10?20m1/kg (总量不超过300m1,在30?60min内静脉推注。对疑有血液高凝状态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1/kg,滴速同上。②继续输液用1/2?2/3张含钠液30?50m1/kg,于6?8h内输入。③维持输液用1/5张含钠液50?80m1/kg,见尿后补钾,氯化钾剂量0.1g/kg.2 输液过程的护理:应注意输液速度与量,输液过速或过量可造成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输液速度过慢或量少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