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欣赏引入,感受联系。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等方面,以启发诱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为之后的授课奠定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比的应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热身练习,铺垫基础

所以我设计了两组问题:第一是“金山小学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8”,让学生说说对这一信息的理解,同时完成填空题。目的在于复习旧知,做好新授铺垫。

第二是“3 月12 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88 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旨在理解平均分配)第三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课件出示“有一筐橘子,要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怎么分合理?”这个活动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平均分”的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只有按大班与小班人数的比分配才合理。自然引入活动二,让学生动手利用手中的文具分一分,从而体会分的过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此种问题其实就是“按一定的比分配”。活动四,将问题进一步明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又应该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师生共同探寻方法。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第四个环节:智力闯关,拓展延伸。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

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第五个环节: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

简介明了的板书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体现板书的实用性。计算过程让学生板演,节省时间,让学生找到成功的体验。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欣赏引入,感受联系。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等方面,以启发诱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与生活的密

说课稿_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说课稿 华严小学李少红 一、说教材: 我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层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特别注意

北师大版六年级比的应用练习题(难点部分)

比的应用练习题(难点部分) 1、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 2、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4、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5、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总和是60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 :4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4 :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

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水重多少千克? 9、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10、王老师用100元去买了20支圆珠笔和10支钢笔,每支钢笔的价钱和每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比是3 :1。问买圆珠笔和钢笔各花了多少元? 11、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那么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是多少? 12、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

(精心整理)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2、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 3、3:8=()÷24=24÷()=()%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度。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7、两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4,这两个偶数的最简比是()。 二、求比值(12分) 24∶32 = 56∶1.4 = 0.15∶2.5 = 三、化简比(12分) 128︰34 = 0.54︰2.7 = 0.4米︰60厘米= 四、判断(10分) 1、50米:5米=10米…() 2、4:3的后项加上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6…()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25() 五、解决问题(35分) 1、沙、石共36吨,沙与石的比是1︰8,沙、石各是多少吨?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4、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比男多4人,男、 女各多少人? 5、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是个什么三角形? 6、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大巴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5小时,两车相遇后又相距120千米.这是甲乙两辆车所经过的路程比正好是8:7.甲.乙两辆车已经各行了多少千米? 7、果园里苹果和梨的棵树比是7:8,丰收后的 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2倍,那么平均每棵苹果树和梨树的产量比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一条苹果牌牛仔裤128元,是一件茄克衫的4/5,一件茄克衫多少钱? 2、果园有梨树450棵,杏树的棵树是梨树的3/5,又是桃树的6/7,果园有桃树多少棵? 3、学校把350本图书按3∶2的比例分给甲乙两个班,甲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4、李明家养鸡35只,养的鸭比鸡少5只,鸭的只数占鸡的几分之几? 5.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0)小李读一本书,已读和未读页数比是1:5,若再读30页,则已读和未读页数比是3:5,求这本书共多少页?

《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看似新知,实际上是用比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只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继而形成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来解决。 教具准备:幻灯片电视 三、教学设想: 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这一理念,对比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需求,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热身练习,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体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力求达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知步步为营。在每个环节中也只是预设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而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使学生既对只是有较深的体验和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 专题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课前开心一刻】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对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您继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路程。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 1、学校足球队有35人,篮球队人数是足球队的54,又是排球队的87。排 球队有多少人? 2、妈妈今年40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 103,又是外婆年龄的6 1。外婆今年多少岁? 【授课内容】 知识要点: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 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除数不能为0。 例如15:10=15÷10=2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 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有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 2也可以写成,仍读作“3:2”。 7、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8、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9、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和比的应用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突破难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这都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且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应用,即化简比,对学生来说,如何将分数比和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可能是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猜想激趣,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类推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尝试、讨论等方法进行化简比,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程序分(五)大环节进行: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法泗桥头小学:王小珍)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课前调查,感受联系。(前置学习有问)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秀说课 稿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比的运用》《比例的应用》练习题 1.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2)如果a ÷b=1 3 ,b 就是a 的3倍。 ( ) (3)如a :b=3:5,那么a=3,b=5. (4)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4:5. ( ) 2.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请化简下列各比。 24:36 0.75:1 3/4:9/10 3.(1)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2 5 ,养了多少只鸭? (2)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3 5 ,养了多少只鸭? (3)张大爷养的鸭和鹅共有700只,鸭和鹅的只数之比是5:2,鸭和鹅分别有多少只? 你能用上面的数据编出其他的分数乘除法问题吗? 4.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5.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农民伯伯准备用2 5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 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6.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和丙数的

比是多少? 答案: 1.错 对 错 错 2.2:3 3:4 5:6 3.(1)200÷2 5 =500(只) (2)200÷(1-3 5 )=500(只) (3)700×5 7 =500(只) 700×2 7 =200(只) 4.1204=30(厘米) 3+2+1=6 30×36 =15(厘米) 30×2 6 =10 (厘米) 30×1 6 =5(厘米) 5.800×2 5 =320(平方米) 800-320=480(平方米) 2+1=3 480×2 3 =320 (平方米) 480×1 3 =160(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比》练习题 一、填空题: 1、5.4 :1.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比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单元第四第54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这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

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

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 2、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比值表示( ),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 ),比值是( ),比值表示( )。 3、3:8=( )÷24=24÷( )=( )%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7、两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4,这两个偶数的最简比是( )。 8、甲数是乙数的5 4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一本书,看了17 5 ,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10、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 11、甲、乙、丙三个人的速度的比为:甲∶乙=4∶5,乙∶丙=6∶7。从A 地到B 地,甲走了20分钟,丙要走( )分钟。 12、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小瓶里分别装油( )千克,( )千克。 二、求比值(12分) 24∶32 56∶1.4 0.15∶2.5 15∶25 0.8 ∶4 1 三、化简比(12分) 128∶34 0.54∶2.7 0.4米∶60厘米 83∶65 1.42∶71 25 四、判断(10分) 1、50米:5米=10米………………………………………………( ) 2、4:3的后项加上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6。…………( )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25( ) 4、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 ,那么乙数∶甲数=5∶2…………( ) 5、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9 1 ,盐和水的比是1∶9………………( ) 6、比的后项不能是0…………………………………………………( ) 五、解决问题 (35分) 1、沙、石共36吨,沙与石的比是1∶8,沙、石各是多少吨?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一线教师纯手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分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和性质做准备。比的 应用一课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 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思想,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

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1.只列式,不计算。 (1)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梨有多少箱?(2)男生人数是全班的,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2.创设情境,进行填空。 (我演示把20g糖加入80g水中。)学生思考:(1)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的比 是():()(2)糖的质量是糖水的(3)水的重量糖水的,在完成成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引入今天的新课《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将复习引入题目丰富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这杯糖水重350g,其中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比是1:4,糖和水的质量各 是多少g? 1.阅读与理解。 我设置这样的问题:(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350g是什么?1︰4表示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再同桌讨论,最后学生汇报交流。 2.分析与解答。 我继续问学生:(1)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的应用》说课稿

《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 题方法。 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 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 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3. 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5,梨树有多少棵? 4. 根据“糖和水的比是1∶9”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5. 揭示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师:1:1的稀释液是怎么配出的?(请看大屏。课件)演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 师:在1:1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和水各占多少?(各占稀释液总体积的一半或二分之一) 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师:那么,阿姨要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知识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 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

比和比的应用习题精选及答案

车站家教中心 比和比的应用 基本知识: 1、比的意义,2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 一、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求比值。 18:16 72:18 :::: 二、填空: 1.完成一项工程,甲8天完成,乙12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 是():()。 2.如果a:b=c,那么a是比的(),b是比的(),c是比的()。 3.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 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 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 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 4.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 钱数比为():()。 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度。 7.一个长方形长是9分米,宽是6分米,长和宽的比是():(),比值是()。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总和是60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 :4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9.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 13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克。 10.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 三、解决问题 1.大、小两瓶油共重千克,大瓶的油用去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2.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应用说课稿

《按比分配》说课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 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导入 1.课前调查,上课汇报。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以及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 例如:妈妈洗衣服时,30克洗涤剂要兑5千克水。(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洗涤剂与水的比是3∶500。 (2)把洗衣液的总量平均分成503份,洗涤剂占3份,水占500份。 2.揭示课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按比分配》。首先,是我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 一、说教材 《按比分配》是人教版6年级上册4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相关知识的应用。教材按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编排,旨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养成审题和反思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