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金融市场高度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作用,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既受到空前的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放松银行业管制是一个既促进银行业竞争又为银行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放松管制举措主要有:1.《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对存款机构资产与负债业务放松管制,放弃对不同类型存款机构的差别待遇,标志着美国银行业的管理目标从以往的注重安全性和稳健性,转向注重竞争性和公平性。2.《1994年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案》,废除了银行跨州扩张的壁垒,允许银行控股公司收购任何一个州的银行,使商业银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和设立分支行。3.《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在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经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业务,从立法上为商业银行扩展金融服务范围、实现综合化经营提供了保证。

其次,金融市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构成空前的挑战。1985年到2005年期间,美国股市市值相当于与GDP的比率由54%猛增到146%;债务证券余额相当于GDP的比率由102%提高到183%。!"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长足发展。美国金融业的深刻变革,使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资产业务方面,由于企业的融资来源日益广泛,银行贷款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在非金融企业负债中的比例由22%下降到14%;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个人家户存款的能力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存款性资产在美国个人金融资产持有中的比例由34%下降到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王志军

内容提要:美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困难时期后,从90年代初至今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性,是历史上盈利性最好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银行业的变革进入高潮再逐步稳定的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考察美国商业银行整体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十几年来的盈利性发展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类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性美国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志军,金融学博士,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作者根据美联储FlowofFundsAccountsoftheUnitedStates:AnnualFlowsandOutstandings,1985 ̄1994,1995 ̄2005的数据计算而得。另,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除另有标注外,均来自“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数据来源同!"。

23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最后,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既推动银行业市场可竞争性(contestability)提高,又为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技术基础。

战略管理的环境适应理论认为,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要不断调整其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面对严峻的挑战与重大的机遇,美国的商业银行应时而变。其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扩张经营的地域范围与业务范围,提高资产与收入来源的分散性,改善与加强竞争地位。1980 ̄2003年,美国银行业共发生了9000多宗银行并购案,被收购资产高达4万多亿美元,单宗并购的规模也时常创出美国银行业并购历史的新高,形成汹涌的并购重组浪潮。!"

根据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并购重组具有根本性重构一个行业的潜势,使得行业中的厂商减少,行业的产出愈益集中于少数的大厂商。经过20多年持续的大规模并购重组,美国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大幅度减少,由1985年末的14772家减少到2005年的7569家,几乎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由25930亿美元大幅度提高到85920亿美元,而10大银行在其中的份额则迅速由24%提高到49%,市场结构的集中化趋势日益显著。

二、美国商业银行整体的

盈利性发展

美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低谷之后,迅速提高,至今持续保持相当高的水平,1991 ̄2005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达到1.17%。这种长期稳定的盈利水平不仅高于历史水平(1950 ̄1985年期间平均仅为0.72%),环视全球银行业,也是最高的,例如,欧盟15个发达国家银行业的资产回报率长期低于1%,即使在经营形势最好的1999 ̄2001年期间,也仅为0.76%。#"

表1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与资本收益率(%)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资产回报率0.511.201.181.251.311.171.391.31资本收益率7.7115.3414.7114.8315.3913.4015.3313.01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美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性是其在美国经济长期繁荣的基础上,在持续的并购重组进程中,增收节支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其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利差逐步收窄,利息收入的相对重要性不断降低

考察期内,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以2.5%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是该收入相当于资产的比例持续下降,好在利息支出的增长速度略慢一些,相当于资产的比例下降的幅度更大一些,使净利息收入以年均近6%的速度持续增长,相当于资产的比例仅小幅下降(见表2)。

利息收入的发展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形态,主要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净利差持续降低的作用。80年代后期由于银行间竞争贷款和存款资金,净利差持续走低。到90年代初,商业银行要通过增加收入控制资产增长来改善资本充足率,即使贷款在资产中的占比下降也在所不惜,净利差有所提高。1993年以后,由于各商业银行实行更积极的贷款定价策略以及对有管理负债的依赖程度提高,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存贷款的竞争更趋激烈,净利差逐步收窄,使贷款利息收入的增长落后于贷款资产的增长。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显著变化也对利息收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负债中的核心存款是低成本资金,而有

!"Rhoades,StephenA.(2000),“BankMergersandBankingStructureintheUnitedStates,1980 ̄1998”,StaffStudies174.Pilloff,StevenJ.,(2004),“BankMergerActivityintheUnitedStates,1994 ̄2003”,StaffStudies176.WashingtonD.C.:BoardofGovernors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

#"IMF,GlobalFinancialStabilityReport,June,2003,2006,StatisticalAppendix.

24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管理负债的资金成本则普遍比较高。以2005年为例,有息负债所支付的利率为2.68%,而核心存款中有息存款所支付的利率则为2.05%,像“其他”支票存款为1.41%,储蓄存款为1.24%,而典型的有管理负债如购买的联邦基金和回购协议所支付的利率则为3.09%,大额定期存款为3.10%。1991 ̄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核心存款相当于资产的比例由59%下降到47%,而包括CDs、次级票据和信用债券等等在内的有管理负债相当于资产的比率则由30%提高到36%。负债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利息成本增加,净利息收入有所减少。

(二)非利息收入持续增长,相对重要性不断提高

在竞争压力下,随着资产规模的膨胀与经营范围的扩大,美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传统的银行服务和非传统的金融服务赚取非利息收入。1991 ̄2005年期间,非利息收入以年均9%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由17%提高到43%,对总资产的比率也相应地大幅度提高(见表3)。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弥补了利息收入对资产的比例下降,使总收入对资产的比率持续上升。这种发展态势,不仅反映了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向非传统业务的分散化,而且也是其盈利方式从传统银行业务向非传统金融业务的转变。

虽然非利息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其构成没有大的变化。在几大类非利息收入中,“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很快,另外几类的相对重要性则变化不大。在美国商业银行各种产生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值得重点提出的是其支付相关的业务。支付相关业务是存款账户关系之外执行的交易服务,包括传统的存款账户收费、信托和投资服务收入、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包括逾期还款、高于传统贷款成本的信用卡余额利息、现金预付的财务收费、代表商家和持卡人处理交易的手续费以及信用卡采购的内部手续费)以及ATM收入等。根据DeYoung&Rice(2004)对美国2622家银行进行的估算,在2003年,支付相关的收入构成其经营收入的21%。

Chakravorti&Kobor(2003)的研究显示,美国的商业银行运用支付业务增加利润主要有两种策略:独立产品策略和产品打包策略。独立产品策略是高度专业化的,如证券加工和处理、大批量个人和公司信托账户管理以及代理行服务等等。这些业务线都产生独立于银行其他业务的收入流,而且也采用专业化的(通常是大规模的)生产流程。而采用产品打包策略的银行,则将其

表2美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与支出(%)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利差3.033.603.353.253.243.223.433.03利息收入*8.586.877.297.156.736.394.554.98

利息支出*4.972.963.573.483.222.981.301.89净利息收入*3.613.903.733.683.513.403.253.09*相当于净合并资产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

Bulletin,variousissues.

表3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相当于净资产的百分比,%)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非利息收入1.792.132.022.232.662.532.532.33

存款收费0.380.420.390.390.400.420.440.39

代理业务0.280.310.310.350.380.350.310.31

交易收入0.180.260.150.170.190.200.160.17

其他0.961.141.171.321.691.561.631.47

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25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支付产品与其他零售或批发性产品组合在一起打包进行市场营销和定价。零售产品包括与个人存款账户连结在一起的服务,而批发性产品则包括公司交易。虽然,在这种策略中支付性产品可能并不对利润有直接贡献,但是将其包括在相关服务包里则能够提高存款客户的留存度。

(三)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损失拨备逐年减少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股市崩溃以及房地产贷款问题之后,美国的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工具的种类和规模大幅度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对此曾给予充分的肯定:“使用种类日益丰富的衍生品以及运用更为复杂的风险度量与管理方法是大型金融中介体抗冲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风险管理具有提高经济稳定性的潜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可以改善基于风险的定价,这反过来又导致更有效的风险分担与资本配置。美国商业银行长期良好的盈利性,部分地是由于它们在90年代以来能够更加熟练地将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整合到其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的缘故。例如,一般认为银团贷款中风险的定价不如公司债券市场中的风险定价精确,但是,TilSchuermann(2004)对1990 ̄2001年银团贷款与公司债券的利差差异进行比较,发现银团贷款定价曲线的风险敏感性提高了约1/3,表明基于风险的定价已经更为系统地渗透到银团贷款市场中。同时,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也改变了1995年以前只有单一“内部利率”(houserate)的情况,依信用等级确定利率,定价中的差异性与风险敏感性更强,商业银行在所承受风险得到补偿的同时扩张信贷发放(Edelberg,2003)。

由于9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贷款损失逐年降低。如表4所示,1991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与核销率都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贷款损失拨备相当于总资产的比例大幅度减小,间接地促进盈利性的提高。

表4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质量与损失拨备(%)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违约率*5.823.362.452.232.042.752.161.56核销率*1.590.740.530.630.591.170.780.50损失拨备**1.030.470.300.410.390.680.450.30*相当于贷款的百分比;**相当于净合并资产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四)经营效率不断提高,非利息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支出的规模也在扩大,但其增长速度低于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幅度与增长速度,非利息支出对总资产的比例在持续地下降。由此,综合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指标成本/收入比率(costincomeratio),1991年以来持续走低。

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美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显著提高,即银行管理其资产的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更加积极地采用当前的最佳银行管理做法。Berger&Mester(1999)的研究表明,无能力采纳最佳做法(bestprac-tice)的银行的比率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下降。Berger&Humphrey(1992)的研究还表明,由于80年代银行业最佳做法边界内的离散度很高,即最佳做法的采用率低,因而是一个无效率上升的时期。这种采用最佳做法能力的提高突出表现为90年代是银行业重复创新(repeat-edinnovation)的时期,如信用评分、广泛的ATM网络以及大量其他创新的普及。这些创新80年代已经出现,其早期采用者在该技术被竞争者广泛采用之前赚取了超常利润,而重复创新则可以全面提高银行业的经营效率。

在非利息支出方面,工资和福利在总非利息支出中的比例有明显的降低的趋势,这种降

!"www.federalreserve.gov/boarddocs/speeches/2003/20030508/default.htm.26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低与“其他”支出的比例上升几乎是完全对应的,而经营场所费用的比例基本没有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银行将人员密集型业务大量外包给外部服务机构,减少了总支出部分中工资与福利的比例。

三、不同资产规模商业银行的

盈利性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的商业银行相对同质,由于放松管制与技术革新,当今的商业银行不仅在规模上有差异,而且在地理范围、组织结构、产品组合、资金来源、服务质量和客户聚焦等方面也已经大为不同。因此,在相同的经营环境下,不同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在盈利性发展上呈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一)特大型商业银行面对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盈利性最低

经过大规模持续的并购重组浪潮,美国特大型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膨胀,2005年净合并

表5美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相当于净合并资产的百分比,%)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总收入5.406.035.755.916.175.935.785.42非利息支出3.733.943.653.613.763.573.363.19工资、福利1.591.641.541.531.581.491.501.44经营场所0.530.520.480.470.480.440.430.41其他1.611.781.621.321.691.571.631.47成本/收入比率69.0765.3463.4861.1360.9760.0258.0858.81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表6美国不同资产规模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资产回报率

10大银行0.211.130.880.981.050.991.291.1811-1000.471.261.311.421.541.391.591.50101-10000.601.221.281.371.471.251.401.451000以外0.771.191.211.301.151.061.141.22资本收益率

10大银行4.2316.7513.7813.2213.5812.5516.0112.9011-1007.7116.9116.8517.3618.4615.7417.0313.48101-10008.4514.9414.8614.8916.1112.9313.5413.341000以外8.9512.6612.1212.5311.2610.1710.9611.58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资产高达42320亿美元,资产规模排名第一的美洲银行达到10822亿美元。但是,规模大不等于获取收入的盈利能力也强。

特大型银行通过并购不断扩张规模、实行综合化经营,非利息成本确实得到有效控制,其相当于资产的比例持续下降,15年平均仅为3.41%,在各规模银行中是最低的。但是,其总收入相当于资产的比例不仅在考察期的多数年份里最低,时期平均值也是各规模银行中最低的,反映出特大银行的收入效率低下,表现在其获得非利息收入的能力比较强,获得利息收入的能力却处于绝对劣势。如表7所示,10家特大银行的利差在各年份都是最低的。其原因在于,这些特大型银行面对的是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市场力量弱。

对于银行业,所谓市场力量(marketpower)就是能够在市场上对贷款收取更高利率对存款支付更低利率的能力。按照许多国外学者的说

27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法,银行不断地进行并购扩大规模获得更强的市场力量,既是银行并购的动因之一也是并购的效应之一。但美国银行业市场中所呈现的情况则是净利差高低所表示的银行业市场力量与银行的规模呈反向变动。其原因可能在于:随规模、经营地域的扩大,银行所面对市场的可竞争性(contestability)是不断提高的。对于10家特大银行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值得考虑。其一,特大银行面对的主要是大型公司、机构客户,向其提供大宗金融产品,而这些客户的融资与服务需求的渠道已经非常多样化,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高度发达,投资银行与各种机构投资者的充分发展,使得特大银行在大客户间的竞争中压力日增,产品与服务定价中难以发挥其规模的优势。其二,虽然特大银行自9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零售金融业务,但在该市场中也面临激烈的竞争,难以取得定价优势。美国在90年代中期才全面放开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到2005年,分支机构最多的美洲银行在全美有6249个分支机构,仅覆盖美国31个州。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对这些特大银行的分支机构相对陌生,而与已经在当地长期经营的中小银行存在着更紧密的关系,即使自己的银行被大银行收购,许多人甚至会转移到其他当地银行也不成为大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客户。大银行的组织层次多,信贷审批的速度慢,信贷标准严格,也排斥许多当地客户,而当地银行往往是基于长期的关系发放信贷,具有效率优势。同时,在美国,涉足零售信贷业务的除了商业银行还有储贷机构(savinginstitu-tions)、信用社(creditunion)以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专业抵押贷款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多种机构,都对特大银行构成竞争威胁。

(二)小银行具有独特优势,盈利性较好

表7美国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收入的发展(%)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利差

10大银行2.212.562.312.162.982.743.152.4911-1002.883.613.373.543.463.383.503.37101-10003.454.113.803.873.643.753.723.641000以外3.464.083.923.893.773.543.813.80

净利息收入*

10大银行2.963.162.682.762.842.872.862.5811-1003.423.853.793.853.723.563.373.40101-10004.214.274.304.323.994.023.683.731000以外4.094.334.414.424.224.013.863.96

非利息收入*

10大银行2.402.992.162.122.552.232.312.37

11-1002.012.292.382.763.363.363.292.75101-10001.641.841.842.072.312.372.312.021000以外1.081.251.381.411.411.311.471.34*相当于净合并资产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美国银行业巨大的变革给数量众多的小银行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但是在数量急剧减少、大银行经营地域范围迅速扩张的形势下,仍然保持着比较好的整体业绩表现,关键在于小银行面对中小企业与个人客户,经营地域限于当地的狭小空间,主要提供基于关系的小规模信贷和存款服务,具有比较强的当地市场力量(localmarketpower),能获得较高的净利差,进而较高的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相当于资产的比率在各规模商业银行中最高)。

首先,小银行都是社区性银行,面对的客户多是难以从大银行获得信贷的当地小客户,

28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而小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当地小客户提供信贷方面具有优势。因而小银行具有相当的市场力量,能够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同时,各种类型的小规模贷款也是小银行贷款和资产中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小银行一般将面对面服务作为其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对存款服务收取更低的手续费(如大银行对简单的存折账户所收取的平均年度手续费比最小的银行高72%),因而具有获得大量稳定的、低成本核心存款的能力。与其他规模的银行相比较,小银行的负债中,低成本核心存款的比例最高,虽然1991年以来核心存款相当于总资产的比例已经由78%下降到68%,但其他规模的银行都低于60%。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小银行所获得的利差在美国各规模商业银行中是最高的,保证小银行获得相当高的利息收入。

但是,小银行的小规模(2005年平均规模1.23亿美元)也使其盈利性受到一些限制。其一,小银行的服务范围一般比大银行窄,其手续费收入也相应地低于大银行。如果提高存款服务手续费则影响其吸收零售存款,影响其当地形象。同时,扩大手续费收入的来源往往要扩大服务的范围,但是许多种类的手续费收入来源如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化和备用信贷额度等需要以大量的交易为基础,对小银行并不是可行的。其二,由于规模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临界水平,使其成本/收入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规模的银行,而且有差距逐步加大的趋势。根据GrantThornton2003年对社区银行的调查,93%的被访问者认为留住关键员工是社区银行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小银行员工工资、福利支出在总非利息支出中的占比很大,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三)大中型银行处于合适的规模区间,盈

表8美国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支出与收入(%)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

非利息支出*

10大银行3.834.133.323.243.453.133.022.9911-1003.723.953.793.854.123.953.643.36101-10003.753.933.693.733.703.883.603.371000以外3.603.733.803.693.733.553.563.49总收入*

10大银行5.366.154.844.885.395.105.174.9511-1005.436.146.176.617.086.926.666.15101-10005.856.116.146.396.306.395.995.751000以外5.175.585.795.835.635.325.335.30

成本/收入比率

10大银行71.4667.1568.6066.3964.0161.3758.4160.4011-10068.5164.3361.4358.2558.1957.0854.6554.63101-100064.1064.3260.1058.3758.7360.8860.1058.611000以外69.6366.8465.6363.2966.2566.7266.7965.85*相当于净合并资产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利性最好

大中型银行的盈利性(ROA)明显高于特大银行与小银行群体,可能是由于它们融合了特大银行和小银行的优势,避免了它们的一些劣势,如其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发展所显示的。

大中型银行的盈利性好于社区银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与社区银行相比较,中型银行有更加分散化的手续费收入以及更广泛的产品线,一些中型银行甚至还有比较广泛的地理区域进行投资选择,赚取非利息收入的能力比较强,对净利差的依赖比社区银行小,相应地受利率风险的影响就更小一些。其次,

29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由于规模相对比较大,大中型银行经常能够更

好地分散信用风险,发放大额贷款,吸引好的员工,获得和维护比社区银行更加分散化的客户群体,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大、更复杂的客户。最后,多数大中型尤其是中型银行是合并小银行的结果,合并的各个银行能够用统一品牌提高其市场力量,而且与社区银行相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还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Berger&DeYoung(2000)研究了1993 ̄1998年期间美国7000家银行地域扩张的效应,发现管理控制力随着与附属机构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经济学家HeatherGratton(2004)的研究支持该结果,并提出,某些银行可能在单一区域内经营最有效率,而另一些银行则可能是以全国或国际为基础经营最有效率。Engler&Essinger(2002)得出类似的结论:银行要盈利必须有合适的规模,要足够大以使经营效率最优化,但又要足够小以便于管理。因此,与特大型银行相比,大中型银行的经营地域一般在一个州或一个大都市统计区(MSA),或两者兼有,既能够保持一定的当地性市场力量获取比较高的利差,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地域分散化。尤其是这种经营的地域范围还可能有助于降低管理的无效率。

四、商业银行相对专业化经营的

盈利性发展

在综合化经营的大潮下,美国的商业银行也不断根据自身优势、规模、所处地域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加强自身的战略定位,出现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有业务经营重点的相对专业化商业银行机构。这其中包括:信用卡贷款加证券化应收款超过总资产加证券化应收款50%的信用卡贷款银行;海外机构资产占总资产25%以上的国际银行;工商业贷款加商业房地产担保的房地产和建设与开发贷款超过总贷款25%的商业贷款银行;农业生产贷款加农场担保的房地产贷款超过总贷款25%的农业银行;住宅抵押贷款加抵押支持证券超过总资产50%的抵押贷款银行;住宅抵押贷款加信用卡贷款、加上针对个人的其他贷款超过总资产的50%消费者贷款银行。

由表9可见,美国80%以上的商业银行有各自的信贷经营重点领域。其中以发放工商业信贷为主的商业银行数量最多,也有大量的小银行相对侧重于农业贷款。由于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抵押贷款、消费者贷款和信用卡贷款银行的数量

表9美国相对专业化经营商业银行的若干发展指标

全部信用卡国际农业商业抵押消费者

结构指标(2005年)

数量75693041680418520296资产(10亿美元)8592.0344.41851.2141.93827.0402.159.5存款(10亿美元)6073.3100.41135.4115.72812.1247.935.4绩效指标(2002 ̄2005年平均值,%)

净利差3.698.772.874.093.963.274.72非利息收入/资产2.2111.452.810.691.561.232.46非利息成本/资产3.159.243.382.752.942.343.38成本/收入比率56.9846.7365.0261.4556.2555.9849.57净核销/总贷款0.664.660.880.260.440.161.14盈利性指标(2002 ̄2005年平均值,%)

资产回报率*1.243.220.881.211.261.111.35

资本收益率13.8121.2611.7211.4913.5213.2216.90不盈利机构比例6.015.7202.227.445.073.36

*为1997 ̄2005年平均值。

资料来源:FDIC,QuarterlyBankingProfile,variousissues。

30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比较少。而从事国际化经营需要有相当大的规模与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所以只有花旗银行(北美)、JP摩根大通、纽约银行(BankofNewYork)和北方信托(NorthernTC)可以被称作是国际银行,2005年末其海外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55%、38%、33%和30%。

从盈利性看,相对专业化经营的效果并不明晰。其中,主要向个人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即信用卡银行和消费者贷款银行,盈利性最好,关键在于这些机构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利差,尤其是信用卡银行,从而获得比较多的利息收入,同时又能获得相当高的非利息收入,足以消化较高的非利息成本和较高的贷款损失,而且是高度专业化经营,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率。商业贷款和抵押贷款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比较低,抑制其盈利性。农业银行虽然规模比较小,主要面向农业和农场主,但其盈利性也仅略低于全部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不盈利机构的比例很低,关键在于其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比较有效,而且具有前述小银行的独特优势。四大国际性银行的规模庞大,但盈利性最低,原因与特大型银行基本类似。

(责任编辑:李楠)

参考文献:

1.Berger,A.N.andLorettaJ.Mester.1999.WhatExplainstheDramaticChangesinCostandProfitPerformanceoftheU.S.BankingIndustry?TheWhartonFinancialInstitutionsCenterWorkingPaperNo.99-1.

2.Berger,A.N.,andHumphrey,D.B.1992.Measurementandefficiencyissuesincommercialbanking,in“Measure-mentIssuesintheServiceSectors”(Z.Griliches,Ed.),pp.245-279.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hicago.

3.Berger,AllenN.,andRobertDeYoung.2000.TheEffectsofGeographicExpansiononBankEfficiency.WorkingPa-per2000-14.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

4.Chakravorti,Sujit,andEmeryKobor.2003.Whyinvestinpaymentinnovations?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E-mergingPayments,occasionalpaperseries,No.2003-1B.

5.DeYoung,RobertandRice,Tara.2004.Howdobanksmakemoney?Thefallaciesoffeeincome.4Q/2004,EconomicPerspectives,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

6.Edelberg,Wendy.2003.Risk-BasedPricingofInterestRatesinHouseholdLoanMarkets”,BoardofGovernors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FinanceandEconomicsDiscussionSeries,no.03-62.

7.Engler,Henry,andJamesEssinger.2002.PartIanOverview.IntheFutureofBanking.3–71.PearsonEducationLimited.

8.HeatherGratton.2004.RegionalandOtherMidsizeBanks:RecentTrendsandShort-TermProspects.FutureofBankingStudy,FOB-2004-06.1.

9.TilSchuermann,WhyWereBanksBetterOffinthe2001Recession?CurrentIssuesinEconomicsandFinance,Volume10,Number1,January2004,FederalReserveBankofNewYork.

10.GrantThornton,2003.TenthAnnualSurveyofCommunityBankExecutives.GrantThornton.

Abstract:Havingexperienceddifficultiesinlate1980s,UScommercialbankskeptstrongprofitabilityfromearly1990s,andevensettingnewrecord.Duringthisperiod,transformationofUSbankingindustrycametothehighlightsandgraduallybacktostability.ThispaperexaminesthetrendofprofitabilityofUScommercialbanksasawholeandthebanksofvarioussizes,analyzesitsdrivingforcesbehindthetransformation..

Keywords:CommercialBanks;Profitability;theU.S.

31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2002年的51%上升至2003年的94.5%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89%上升至90.3%。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始于1995年,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名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0年,城商行数量持续增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大(147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计提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下面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历程。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计14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为9.9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负债

总额为9.32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0.6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图1、图2、图3)。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图1: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 图2: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中国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候,中国银行业也正进入开放竞争的阶段。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垄断下,在农村信用社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在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金融市场的浪潮下,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现在银行业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是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而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继四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股改的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因此盈利能力就是其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吸引资本,吸引客户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它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断的壮大和发展。据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99万亿元,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达6.1万亿元和3.6万亿元。虽然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如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高,单一的城市制经营和产品创新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如何突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使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强,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如何?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克服这些问题?就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角度解析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通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进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围绕被誉为“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银行”的宁波银行和被评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荣获中国第一的南京银行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这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前景,并对此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以调整,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能力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银行效率对银行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等绩效的影响。Smirlock(1985)认为市场占有率对于银行利润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影响。他以美国270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出利润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在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及理论体系和方法都教少且不够完善。大多数着重于市场机构的研究,特别是市场集中度对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速动资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 ) A.流动性B.收益性C.稳定性D.安全性 2.商业银行中被视为二级准备的资产是( C ) A.现金B.存放同业款项C.证券资产D.放款资产 3.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银行收益状况恶化?( B ) A.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上涨B.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下跌C.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小,利率下跌D.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小,利率上涨4.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A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C.金融债券的比重变大D.企业存款所占的比重变大 5.ROA是指( B ) A.股本收益率B.资产收益率 C.净利息收益率D.银行营业收益率 6.某商业银行资本5000万元,资产为10亿元,资产收益率为1%,则该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财务杠杆比率分别为( C ) A.20 %,20 B.20 %,200 C.5 %,20 D.200 %,200 7.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3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2.5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盈利会(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清楚 8.不良资产比例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哪种风险增加了?( C ) A.市场风险B.流动性风险C.信贷风险D.偿还风险 9.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则下述哪种变化会增加银行的收益?( A ) A.利率上升B.利率下降C.利率波动变大D.利率波动变小10.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分类,信用贷款的风险权数为( A ) A.100 B.50 C.20 D.10 11.在银行破产概率早期预警指标体系中,存款增长率上升,银行的风险将会( D )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清楚 12.银行平时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质量评定时采用的办法是( D ) A.对全部贷款分析 B.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C.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D.采用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13.《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与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率最低限额分别是( B ) A.5 %,10 % B.4 %,8 % C.5 %,8 % D.4 %,10 % 14.在测定银行整体风险敞口程度的方法中,压力测试法主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适用?( D ) A.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B.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比较平稳的时期 C.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D.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

山东城市商业银行情况简介

山东城市商业银行情况简介 一、齐鲁银行 济南市商业银行是山东省成立的首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年6月6日,在济南市16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信社联社的基础上组建济南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6月6日,更名为济南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济南市商业银行;2004年9月8日,成功与澳洲联邦银行(CBA)实现战略合作;2008年3月19日,首家异地分行——聊城分行开业;2008年11月30日,首家省外异地分行——天津分行开业。截至2008年12月31日,拥有69家分、支行(部),在岗员工1641人;全行总资产达到亿元,是成立时的15倍;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是成立时的倍;各项贷款余额为亿元,是成立时的倍;按照新会计准则口径统计,2008年累计实现经营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以上数字尚未审计)。成立以来累计实现经营利润4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5亿元,综合经营实力获得长足发展。 1996年6月6日,在济南市16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信社联社的基础上组建济南城市合作银行; 1998年6月6日,更名为济南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济南市商业银行; 2004年9月8日,成功与澳洲联邦银行(CBA)实现战略合作;

2008年3月19日,首家异地分行——聊城分行开业; 2008年11月30日,首家省外异地分行——天津分行开业。 2009年6月6日,更名为齐鲁银行。 2009年6月12日,聊城临清市支行开业。 2010年8月27日,青岛分行开业。 2010年9月20日,与济宁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注册成为济宁银行第二大股东。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齐鲁银行辖有72家分、支行(部),在岗员工1806人。全行总资产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9倍;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是成立时的20倍;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是成立时的20倍;2009年实现经营利润亿元;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成立以来累计实现经营利润亿元,累计上缴税金亿元(以上数据尚未审计)。 齐鲁银行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考核机制、用人机制等重大改革,经营绩效持续提升,主要业务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公司治理持续完善,各治理主体组织健全,职责明确,运作有效;中外合作健康发展,开创了“引资引智引技、合心合力合作”的成功模式;创新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银企家园”产品品牌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特色产品”奖,总行营业部荣获“2008年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的

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MARKETING RESEARCH ◇袁雅楠秦海敏孔焕敏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摘要:本文运用杜邦分析法分析了2008年~2011年建设银行财务数据来探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分析结果表明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近年来在不断地上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竞争力仍然有待改善,这也是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对增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出建议。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一、引言中国的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以应对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保证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已成为各银行刻不容缓急需研究的课题,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本质上是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与重要任务。目前,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主要有两大类分析方法:一类是趋势分析法,即通过能够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各种指标,把各个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一类是通过杜邦财务分析法,把上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层层分解,找出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主要运用杜邦分析法,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杜邦财务分析法(DuPont Analysis )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析、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全面、直观、系统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其目标在于具体追踪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从而满足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机构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了解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发生变动原因的需要。杜邦分析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图1杜邦分析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51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月,第39卷第6期,Nov.,2009,Vol.39,No.6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22;修回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450021230274);吉林大学“985工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金晓彤,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研究。 【经济研究】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金晓彤,刘 宏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01—2008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对近几年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规模扩张积累实力,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9)0620048204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的意义 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首 先,由于银行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自在于社会公众 的存款,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 系有很大的影响,安全性也成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 最基本要求。其次,流动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在日常 经营中寻求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环节,一方面保证外部 监管对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生息资产 的占比获得更多盈利。而从根本上讲,要真正地实 现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归根结底是要 在盈利性上下工夫。盈利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银行的盈利为银行提供了内部资本积累 的途径,同时它们对于吸引新的投资者的进入更是 必不可少的;另外银行持续的盈利也会建立公众对 银行的信心,从而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 使它们赢得最好的借款人,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 安全和债权人的用款需求。因而如何提高银行的盈 利能力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不同的经济 发展阶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针对我国银行业发 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 产剥离、国家注资及股改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之后, 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近年来 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有了长 足的进步。面对入世以后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银 行的盈利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开展商业银 行盈利性研究具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银行盈利性分析的主要文献综述 王亚雄、李向明等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农业银 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 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200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 成分分析法,得出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强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强于未 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通过与国外银行的资本 收益率、银行利润率、资产收益率三个单项指标对比 得出新兴股份制银行具有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实力, 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1]。 范晓清、白娜在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国内外 各大商业银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杜邦和安尔 伯茨两种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展开分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金融市场高度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作用,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既受到空前的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放松银行业管制是一个既促进银行业竞争又为银行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放松管制举措主要有:1.《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对存款机构资产与负债业务放松管制,放弃对不同类型存款机构的差别待遇,标志着美国银行业的管理目标从以往的注重安全性和稳健性,转向注重竞争性和公平性。2.《1994年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案》,废除了银行跨州扩张的壁垒,允许银行控股公司收购任何一个州的银行,使商业银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和设立分支行。3.《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在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经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业务,从立法上为商业银行扩展金融服务范围、实现综合化经营提供了保证。 其次,金融市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构成空前的挑战。1985年到2005年期间,美国股市市值相当于与GDP的比率由54%猛增到146%;债务证券余额相当于GDP的比率由102%提高到183%。!"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长足发展。美国金融业的深刻变革,使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资产业务方面,由于企业的融资来源日益广泛,银行贷款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在非金融企业负债中的比例由22%下降到14%;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个人家户存款的能力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存款性资产在美国个人金融资产持有中的比例由34%下降到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王志军 内容提要:美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困难时期后,从90年代初至今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性,是历史上盈利性最好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银行业的变革进入高潮再逐步稳定的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考察美国商业银行整体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十几年来的盈利性发展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类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性美国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志军,金融学博士,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作者根据美联储FlowofFundsAccountsoftheUnitedStates:AnnualFlowsandOutstandings,1985 ̄1994,1995 ̄2005的数据计算而得。另,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除另有标注外,均来自“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数据来源同!"。 23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1.城商行发展历史 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城市信用社。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城市信用社,是以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建立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3000多家,但是城市信用社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在非公有制的控制之下发展得更好,相反,当时的城市信用社隐含了很大的风险。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改组城市信用社,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 1.1第一次变革—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 1995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在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并选择京、津、沪、深和石家庄五城市作为试点。199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在35个大中城市和60个地级城市中全面展开。1997年12月,根据95个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进程,国务院又批准在东莞等58个地级城市继续开展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 1.2第二次变革—由城市合作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 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城市商业银行。此后,城市信用社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2012年4月,象山县绿叶城市信用社成为最后一家被改制成功的城市信用社。 城商行通过深化改革,推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整体业务指标也保持了中高速发展势头,同时部分业绩指标高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相关业务板块呈现出独有的行业亮点。截至2015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展到133家。资产总额从不足5000亿元壮大到22.68万亿元,年度利润从10亿元攀升到1993.6亿元,不良贷款率从34%下降到1.4%,资本充足率从负数增加到12.59%。 2.城商行发展现状 2.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财务分析 财务状况是指一定时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体现在财务上的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状况,它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由于银监会和许多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官网上公布了一定的财务报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看出其发展现状。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以及盈利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2001 年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银行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国际化竞争。与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手段现代化、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外资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质量较差、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及学术界最迫切关心的重要议题。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做了尝试性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为了能更好的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结合以上指标选取原则,本文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1、银行资产收益率(ROA):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通用综合性指标,它是指银行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净收益的比率,与银行的获利能力成正比,该指标数值越大,则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但银行业作为金融企业有特殊性,其资产利润率都比较低,一般在2%以下。其计算公式为: ROA=净利润/总资产x100%=净利润/(年初资产总额+年资产总额)*2 x100%。 2、权益净利率(ROE):是指商业银行净收益与银行普通股票价值(银行资本)之商,它代表了银行每一单位的股票在分红前的收益。这一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资本的盈利水平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ROE=净利润/资本总额x100%=净利润/(年初实收资本+年末实收资本)*2 x100%。 银行主要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较少,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获利水平,对于银行资本的盈利能力反映采用资本净利率指标。总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是揭示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当期的盈利总规模,但它们并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能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既无法反映商业银行的潜在盈利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商业银行盈利的持久性和增长性。 3、人均利润率(PER):PER=净利润/员工总数,该指标是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人均利润率代表每位员工相对的创造利润的数量,是反映银行效率和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4、营业收入增长率(OPG):是指本年营业收入与上年营业收入之差和上年营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各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同各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美国几百年经济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美国投资银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目前公认的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826年由撒尼尔?普莱姆创立的普莱姆?伍德?金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业相比,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短、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相当迅速,可以说后来居上。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 在初期的发展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从汇票承兑、贸易融资发展到政府债券、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的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等。到1992年危机前,投资银行的控制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如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几家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等,控制着240亿美元的资产。20世纪20年代持续的经济繁荣使华尔街成了狂热投机的集中地,成为经济危机地始作俑者。 (2)金融管制下的投资银行 对投资银行的法律管制是从1929年大危机后开始的。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爆发,美国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管制。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暴利。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资本市场蒸蒸日上,美国的基金业务开始时兴,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基金业务,纷纷成为基金的发起人。但美国的联邦法银行制度和州法银行制度却没有有关公司的法律。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到1932年股市市值仅剩下危机前的10%。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和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这些法律将证券业务置于联邦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使原来法制法规一片空白的证券领域突然之间成为立法最为严厉的领域。 在这一系列立法中,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最大的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一法律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其中包括:《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券意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开来。 (3)放宽限制下的投资银行 1975年,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放弃了对股票交易手续费的限制,实行手续费的完全自由化,此举改革成为美国证券市场自由化的象征,对后来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交易手续费的自由化使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由化以前,股票交易手续费收入占美国投资银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十年后的1985年,手续费收入不及总收入的20%。佣金收入的减少促使美国投资银行不得不寻求新利润来源而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由此便产生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注重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围绕投资理财、投资咨询展开业务,美林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类,以二级市场自营业务和兼并收购中介业务为主,偏向高风险与高收益业务,雷曼兄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专业于经纪业务,利用信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以提供廉价交易服务为主,查尔斯?韦伯属于这一类“折价经纪商”的典型代表。折价经纪商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等

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第一章绪论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金融板块之一,在供应区域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中小金融体系乃至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今银行体系中,城市商业银行是指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的中小商业银行。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有的城市商业银行145家,营业网点近万个,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成熟。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一是扩大了银行业的竞争主体,促进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和效率的提高;二是推动了利率差异化;三是增强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推动了金融创新,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了渠道,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地区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表现为市场定位不清晰,人才和技术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政府干预较多等问题。银行没有以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缺少差异化发展理念和战略,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走上与其它类型商业银行相同的发展道路,并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银行未能根据自身特色,发掘不同于其他银行的优势,确定自身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是造成商业银行同业化竞争的原因。必须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后针对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建立特色组织构架,保持高效管理,选择差异化市场定位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开发差别性金融服务产品,占领市场等。只有在立足于自身机制、市场与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才能确立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在我国银行业的作用,巩固自身优势。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的启示

内容提要: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 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中小银行数量较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国家。在美国约8 000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还不足10%,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在全美共有5 000多家。在美国,由于银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每年都有一些中小银行被兼并重组,一些中小银行被关闭,但同时也会新增一些中小银行。目前,信贷业务依然是美国中小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因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美国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风险管理极为重视,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社区银行对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似,规模普遍较小(多数资产不足10亿美元),在所属的区域内通过低成本的分销工具为客户提供基本简单的金融服务。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以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将存款作为贷款资金;并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但是,它们又有着不同点。美国的社区银行既不是开发银行,也不是政府的福利机构。因此,它们不会提供有政府导向性的业务;不会在政府机构的影响下经营;不会优先运作基础设施的项目;不提供特许的利率;也不会把社会的目标置于银行的财务目标之上。一般来说,虽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然而一家银行的规模大小并不是银行赢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社区银行仍然可以是一种赢利性很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根据美国的情况,赢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国内杭州、南京以及大连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银行(相当于葫芦岛、焦作以及马鞍山等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令人惊讶的是,最稳定(亏损企业百分比最小)的银行仍然是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那些小型银行。 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征 2·1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 组织构架美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互独立的、立体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通过下设的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也建立另一套风险体制框架,实行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设立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的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这些部门对首席执行官负责。美国中小商业银行银行实行风险集中管理体制,风险控制在总行层面实现集中化管理,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即使像住房抵押贷款一类的零售贷款也实现了由总行集中审批。美国各中小商业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对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业务部门所需要的风险管理人员由风险管理部派驻,派驻人员可参与业务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负责审批贷款,只负责贷款风险监测。贷款的审批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进行,单人无法对贷款业务进行决策。对信贷审批的授权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职务高低、业务性质(如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就不同)和个人经验。风险管理派驻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这些人员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但对与风险有关的业务决策有发言权,可对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过程之中。 2·2美国中小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监测 技术科学的分析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分析工作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管理工具。普遍使用的信用分析系统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在线信贷文件系统,既支持对客户信贷文件的管理,又支持对贷款的在线审批。在线信贷文件系统包括最近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关系方案;客户经理的最新任务;客户详细信贷文件,其中包含客户信用的历史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