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教学难点】

重庆谈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民心所向。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渝期间,遍访故旧。旧友柳亚子更作诗一首,赞其“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然而不久,这次为人称道的谈判结果便惨遭破坏。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最终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二、新课讲授

(一)重庆谈判

1.教师提问: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教师讲解: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前去重庆谈判。提出问题:毛泽东此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45年8月。地点:重庆。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意义:此次谈判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争取了主动。

4.教师讲解: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教师强调: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教师讲解: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凭借着强大优势,向中共控制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教师讲解: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又开始发动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提出问题:国民党重点进攻了哪两个解放区?

学生回答: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材料展示:《相关史事》(见教材第111页)。提出问题: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学生回答: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教师过渡: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3.教师讲解: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提出问题: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

学生回答: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4.教师讲解: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师生探究: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接连挫败?

师生总结:①中国共产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②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领导;③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人民面前赢得了主动,争取了和平。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

◇板书设计◇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过程的归纳、胜利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知道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那么,我军是什么时候转入反攻作战的?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文字。提出要求: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学生回答: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后又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各个解放区内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3.师生归纳:以表格形式归纳《中国土地法大纲》与土地改革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教师提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成果如何?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材料展示: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解: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解: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三大战役示意图》(见教材第116页),归纳三大战役的基本信息。

义大地区

3.教师讲解: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地点首选在东北战场。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基础相对发达,有利于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4.教师讲解: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提出问题:解放军为什么采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师生归纳: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教师讲解: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图片展示:出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教师讲解: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提出问题:解放军占领南京意味着什么?

师生归纳:反动势力方面: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了。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7.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师生归纳: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③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④掌握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并进行武装斗争;⑤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仅用三年多的时间打败国民党军队,以事实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板书设计◇

部编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三国的历史,错误的是() A.三国指魏、蜀、吴 B.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 C.蜀国的锦最有名 D.吴国曾派人航海到达夷洲 2.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A.商鞅 B.张骞 C.班超 D.北魏孝文帝 3.下列表格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的情况,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 C.八王之乱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迁都洛阳 B.采用汉制、律令 C.用汉姓、讲汉话 D.与汉族通婚 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A.匈奴、汉 B.鲜卑、燕 C.氐族、前秦 D.羯族、前秦 8.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北魏建立②迁都洛阳③统一黄河流域④北魏分裂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 9.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0.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种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 12.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②北民南迁 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4.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15.《齐民要术》中的“要术”指的是() A.蔬菜种植技术 B.农业技术和方法 C.果树嫁接技术 D.耕作技术和方法16.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1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8.顾恺之最擅长画的是()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宗教画 19.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20.《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答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四五千年时,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并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用火遗迹。 三、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的工具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zhēn)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2.半坡人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窑器的窑场。 3.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做柱子。 4.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还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4.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sì)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南昌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培养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 3.指导学生应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通过表格和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5.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油画《南昌起义》,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3.利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转移方向,了解秋收起义经过的地方,从而把握秋收起义的大致经过。 4.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使学生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此教育学生要不怕困难。 2.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docx

2019-2020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 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远古人类生活年代体质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情况生活情况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北京人距今约保留猿的某制造和使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 70 万 -20 万年些体质特征打制石器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和现代人懂得磨光和人工取火氏族 基本相同钻孔技术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粮食作物生产工具房屋制作陶器距今约七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种植水稻使用耒耜干栏式房屋简单的陶器河姆渡居民.. 千年河姆渡村 距今约五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半坡居民. 六千年半坡村制石器 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有财产,贫富分化。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黑陶、白陶,出现了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很早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 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建造宫室 . 制作衣裳 . 教人挖井 . 发明舟车 . 为后世衣食住行奠 定了基础 .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 仓颉发明了文字。 3、禅让制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 1600 年阳城禹桀 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 年盘庚迁都到殷汤纣 周西周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771 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21 年洛周平王 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45点总结 1.结束秦汉西晋以后的长期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政权和关键人物是【隋朝,589年隋文帝】 2.唐朝的鼎盛时期,是谁在位的什么局面【唐玄宗,开元盛世】 3.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开放和兼容并包】 4.遣唐使是哪个国家派来的【日本】 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6.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是发生在谁身上的典故【宋太祖赵匡胤】 7.契丹族首领是谁【耶律阿保机】 8.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的交子】 10.成吉思汗的功绩【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11.“省”这一行政机构来源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 12.宋代市民娱乐兼商业的场所是【瓦子】 13.指南针应用于什么领域【航海】,火药应用于什么领域【军事】 14.我国设立丞相和废除丞相的朝代【秦朝设立,明朝废除】 15.戚继光抗倭的实质是【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16.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 17.是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皇太极】 18.明清时侵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荷兰】,是谁在那一年收复的【郑成功1662年】

19.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促进了南北政治文化经济交流】 20.用一句话形容武则天统治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1.唐朝是什么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 22.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东渡和西行的分别是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3.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4.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现象,直接原因是什么【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5.澶渊之盟双方【辽和北宋】 26.它是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始终维持其优势地位,它是【金】 27.宋代的瓷都是哪里【江西景德镇】 28.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标志是【1276年,元攻灭南宋残部】 29.元朝管理台湾地区设置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元朝管理西藏地区设置的机构是【宣政院】 30.元曲最优秀的作家和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31.是什么改变了雕版印刷术只能印一种书的弊端【活字印刷术】 32.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哪里【四书五经】考试的文体必须是什么【八股文】 3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34.明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是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的口号【均田免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建立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 2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政治上措施)“推恩令”与刺史制度的实施与来源: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2(思想文化上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影响: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3(经济上措施)盐铁专卖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 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 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 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 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 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

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 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渔。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2.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主体。 因此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第5课 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代替了。 2.商部落的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了商朝,建都。后来,商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 3.周部落首领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建立。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镐京,杀死。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 第6课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2、问答:a.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 b.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4、统治手段:用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他任用为相,提出口号,并在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晋楚之争中,在泌之战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的是。 5.由晋分裂成、、,加上原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教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2019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9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增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升。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优质教案

第2课 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 战斗英雄黄继光 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