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1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

2011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

2011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
2011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

1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城市化指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人口比例指标、土地比例指标),综合指标法

城镇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含义:人口职业的转变,即农村人口转化成为城市人口; 产业结构的转变,即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即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精神层面上的变化,表现在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完善。 诺瑟姆曲线:起步阶段(30%)、加速阶段(60%)、稳定阶段

2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将其分为三类,三类用地的定义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因素—地基承载力、地形坡度、地下水位、洪水淹没深度、工程地质。

一类用地——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地下水位低,没有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危险,地质条件良好。

二类用地——采取工程措施后适于建设用地,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浅,洪水淹没深度不超过1-1.5m,地形坡度较大,地质条件需要采取工程准备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超过20%,洪水淹没深度超过1.5m,有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指向

1)霍华德“田园城市”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雅典宪章》1933年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3)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不同点: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4总体规划的报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5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形成的居民聚居点。

6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农村人口妆化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村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7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

卫星城市的概念,即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聚集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1)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概念,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成是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2)卧城:仅供居住之用,没有起码的生活服务设施,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此种卫星城虽然从表面上看来确是分散了大城市人口,实际增加了郊区和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3)半独立的卫星城:1918年沙里宁按照他的有机疏散理论制定了大赫尔辛基的规划,主张在其周围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城市进一步扩张。有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就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大城市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彻底。

(4)独立性较强的新城。二战后,1944年大伦敦规划方案(Greater London Plan)中,主要采取了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的方式,来疏散伦敦中心区人口。这些卫星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

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8城市规划区: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区分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经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城市市域:城市行政区规划范围内所有的国土面积

9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大中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比例

10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为哪两类,分别包含哪些城市类型。

11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

概念: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

依据和方法:宏观分析、城市自身发展因素分析、方法——定型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应注意的问题:不照搬现状,也不脱离现状;定位要有依据,不能人为拔高;既要避免空洞的共性,又要避免不分主次、将各种可能一一罗列。表述要准确,简明扼要

12详细规划阶段,用地分类应达到什么深度

用地面积、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

13人口性别比的计算

性别构成是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在规划中必须考虑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

性别比=(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14城市性质的定义

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15城镇人口

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16逆城市化

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

区发展

17城市规划区

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18城市热岛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19城市规模: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通常宜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20人口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1人口年龄构成、

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22诺瑟姆S形曲线所表征的意义,看图说明

诺瑟姆在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品尚低,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打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补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23唐长安与以往都城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唐长安与《周礼》的不同:

(1)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

(2)官民不相参:专设皇城,把中央衙制集中在宫城南的大街两侧。(3)规模尺度超前庞大,人口近百万,面积近84平方公里,宫殿、衙门占10%,每个坊面积25~70公顷。

24古希腊城市所具有的特点

(1) 道路系统方格网

(2) 街坊面积比较小最大30*52m

(3) 城市的中心一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宫殿

25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重点】

 (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

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26城市化(urbanization)的四个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各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27城乡规划的编制层次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 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8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方法,城市产业可以分为哪三类

城市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l)城市的第一产业是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特别是为城市供应副食品。

对城市第一产业更完整的定义除了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外还应包括采掘业,这一点对于一些以采掘业为主的城市非常重要。

(2)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的,城市的第二产业主要就是指制造业和加工业,是现代城市中最活跃的发展因素,对于大多数现代城市来说,第二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第三产业是在现代城市中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逐步上升,其服务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市自身的范围。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它在某些城市逐步上升到了主导地位。

29居住区道路交通的三种组织形式

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30绿地率及标准

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100

人口城

50万以

人口城

绿地率(%)秦岭淮河

以南

313335秦岭淮河

以北

293134

31居住区\居住组团及各自人口规模

居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2小学\中学服务半径

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的服务半径不易大于1000m

33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布置方式三种

1、沿街线状布置

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34居住区规划结构三级与两级布置的基本形式

一般分为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三级结构、居住区一组团和小区一组团两级结构及相对独立的组团等基本类型

1、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3、 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35行列式布置的几种形式

1、山墙错落

2、单元错开拼接

3、成组改变朝向

4、扇形,直线形

5、曲线形

6、折线形

36山墙错落的几种形式

前后交错,左右交错,前后左右交错

37组团的分隔方式

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

38千人指标

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用来确定配建公共建筑数量的定额指标。

39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0人口毛密度

指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人口毛密度 =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 与人口净密度的区别在于用地面积的划分。

41容积率的计算

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42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43居住区绿地与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

居住区绿地: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公共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区公园、游园、林荫道、住宅组团的小块绿地(为满足日照间距设的绿地不算住宅组团内的绿地)。

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指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机构、医院、门诊所、锅炉房等用地内的绿化。宅旁和庭院绿地:指住宅四旁绿地。街道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的行道树等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小块公共绿地。

44居住区四类用地及含义

1)住宅用地:居住建筑基地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杂务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区各类公共用地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及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种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3)道路用地: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住宅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的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等。

4)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指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

45小区路两侧高层住宅建筑控制线间距, 高层住宅山墙距小区路.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高层住宅山墙距小区路最小距离2米。

46老年公寓日照标准.底层商业建筑人行通道的设置.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47高层住宅建筑间距. 小区道路路面宽度.

高层与各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条式住宅,多层住宅之间不宜小于6米。

小区路:路面宽6m-9m。

48宅前路宽度. 回车场地尺寸.高层日照间距。

宅前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高层日照间距=建筑高度(南向遮挡房屋檐高)*日照间距系数

补充 :

01美国郊区化的特点及带来的问题。

特点:郊区人口密度低;拥有私人住房,人均居住面积高;郊区居民的社会地位高于市中心;大量通勤交通,成本高。问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贫富差距大:能源消耗大。

02我国城市化特点

城市强势发展;中小城市数量进一步增长;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

03唐长安的规划特点:中轴线对称、东西两市、方格路网、居民住宅里制。

与以往都城比较:打破“前朝后市”,超市易位;“官民不相参”;规模尺度超前

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城内划分五十个坊

明清北京城: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突出8km中轴线;左祖右社,在城外设天地日月四坛;居民坊制布局,皇城南形成商肆。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A.综合性 B. 战略性 C.政策性 D.实践性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您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与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与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5)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①索里亚·玛塔(SofiaYmata);②西谛(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l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业城市;⑥城市形态研究;⑦线形城市; ⑧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C.容积率 D.建筑密度 4.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结合的程度,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看其是否最大程度()。 A.减少居民出行次数 B.减少货物的周转周期 C.减少交通 D.减少道路长度 5.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D.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国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6.索里亚·码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7.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城市运输系统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8.我国公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 A.国道、省道、县道 B.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C.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D.国道、省道、市道 9.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可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A.港口 B.轻工业 C.疗养 D.海洋科学研究 10.机场的选址应()。 A.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田园城市的理论 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201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九

201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九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二至四选项符合题意。少选、错选都不得分) 81.关于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B.城市的发展更加受到国际资本的影响 C.城市之间水平性的地域分工体系成为主导 https://www.sodocs.net/doc/178130314.html,/forum-63-1.html D.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将不断加剧 E.中小城市与周边大城市的联系有可能会削弱 82、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有( )。 A、在城市发展中,坚决限制城市用地的进一步扩展 B、保护城市的支脉和自然生态环境 C、优先使用城市中的弃置地 D、鼓励建设低密度的居住区

E、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 8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成本就会上升 B、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C、增长极核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受限集中在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城市 D、集聚经济理论认为,城市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城市的集聚效应得以发挥 E、梯度发展理论认为,产业的梯度扩散将产生累进效应 84、下列规划类型中,属于法律规定的有( )。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B、乡域村庄体系规划 C、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D、村庄规划 E、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 85、关于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和允许建设的范围

B、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体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C、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D、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 E、建设单位申请变更规划条件,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86、关于居住区规划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https://www.sodocs.net/doc/178130314.html,/forum-63-1.html B、公共绿地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C、宽度小于8米,面积小于400平方米的绿地不计入公共绿地 D、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符合机动车道的要求 E、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80米 87、调查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 )。 https://www.sodocs.net/doc/178130314.html,/forum-63-1.html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①.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2.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 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 A:人类生态学 B:城市社区的划分 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

D:城镇化 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 8.下面关于城市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乃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 B.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用地组织规划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设计 C.城市设计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D.城市设计自从城市形成就存在,但作为一个学科的确立,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9.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2019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共7页word资料

单选题: 1、城市的理解是最理想的聚居地? 人类创造理想生活的场所 2、大都市区功能地域概念: 法国都市国情调查区 加拿大的国情调查大都市区 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 瑞典的劳动—市场区。 3、城镇发展应避免那个阶段: 空间分异等阶段 城市更新与再城市化 4、40个车位停车场最合理布局:C A 55×14 B 45×14 C 55×18 D 45×18 5、错误:城市规划的组织和实施有各地人民政府承担 34城市规划实施错误的:B个人房地产开发对规划产生负面影响 6、不是城市实施内容: A拟定规划设计条件 B产业优惠政策 C行政许可 编制专项规划,以保证工程设计与具体建设行动开展 7、省域体系规划原则错误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方针与国民经济计划和计划 8、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错误的:生产力布局的依据 9、社会调查不包括:城市居民收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0、矿产城市不容易形成类型:星座型 11、城市职能定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职能 12、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形成原因错误的: 龙山农耕社会 赵国意识形态 汉长安地形原因 13、错误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居住区级配套设施

14、城市交通(规划?)作用:完善子系统等 15、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人均0.8-1.0平米 16、紫线定义: A保护范围线 B控制范围线 17、污水错误的: 18、不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小区内绿地林地等 19、下面错误的(B) A、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功能分区 B、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方格网路网 C、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采用有机疏散理论 D、1949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代表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20、城市“四线”不需要划定的:首末站(好象) 21、与全球化(?)正确的:担当管理/控制职能必须在大城市CBD 担当研究/开发职能,在……小城镇发展制造向第三国家转移,在(?)无法生存 22、不属于法律规划:村庄控规 23、预测城镇化水平关联最小的: 综合增长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24、交通战略方面的(忘了,请记的给回忆出来) 25、交通需求与关联最小的:城市人口结构 26、:防洪标准错误: A防洪标准与城市经济地位有关 B山洪比河洪标准高 C校核标准比设计标准高 D频率为0.5/百年,200年重现期 27、错误:地下空间各层次规划审批机关方面的内容 28、公共设施错误: 规模由城市人口决定 可以有政府,团体和私人投资开发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2 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3 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4 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注册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概念相对存在要素聚集发展的动态化和多样化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 大都市区:美国/反映大城市及其辐射区域在美国社会生活中 不断增长的事实。 大都市带:大都市带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 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 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 简·戈特曼(法国地理学家1957 年) 全球城市区域: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 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 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与联系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集聚规模生产效率生产力结构职能差异物质形态差异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物质联系、经济联系服务联系、技术联系人口迁移联系、社会作用联系组织关系 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主要动因 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与创新 全球化与新经济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 (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 (3)经济与技术因素(4)政策制度因素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有形城镇化无形城镇化 城镇化的水平的测度 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指标) 计算公式:PU=U/P 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U——城镇常住人口 P——区域总人口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 (1)农村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制度变迁促进(4)市场机制导向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2013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演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农业社会后期,市民社会在中外城市中显现雏形,为后来的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B.18 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性城镇化浪潮 C.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制造业地位逐步下降 D.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建设思想走向生态觉醒2.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不包括()。 A.从封闭的城市空间向开放的城市空间发展 B.从平面延展向立体利用发展 C.从生活性城市空间向生产性城市空间转化 D.从均质城市空间向多样城市空间转化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发生在城市里 B.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C.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关注经济问题之后,开始逐步关注城市社会问题 D.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城市各项社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4.下列关于古希腊时期城市布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雅典城的布局完整地体现了希波丹姆布局模式 B.米利都城是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方格网道路为骨架的布局模式 C.广场或市场周边建设有一系列的公共建筑,是城市生活的核心 D.雅典卫城具有非常典型的不规划布局的特征 5.下列哪项不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的内容?() A.每个田园城市的规模控制在 3.2万人,超过此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 B.每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 C.田园城市城区的最外围设有工厂、仓库等用地 D.田园城市应当是低密度的,保证每家每户有花园 6.下列关于英国第三代新城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城通常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 B. C. D. 7.下列关于功能分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功能分区最早是依据城市基本活动对城市用地进行分区组织 B.功能分区最早是由《雅典宪章》提出并予以确定的 C.功能分区对解决工业城市中的工业和居住混杂、卫生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D.《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布局中的功能分区绝对化倾向进行了批判 8.下列关于城市布局理论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规划方案提出应结合高层建筑建立地下、地面和高架路三层交通网络 B.邻里单位理论提出居住邻里应以城市交通干路为边界 C.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城市土地必须按照最有利的用途进行分配 D.“公交引导开发” (TOD)模式提出新城建设应围绕着公共交通站点建设中心商务区 9.在上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为疏解城市的拥挤,最早出现“卫星城”方案的是()。 A.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B.民国政府的《都市计划法》 C.南京的《首都计划》 D.《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10.中国古代筑城中的“形胜”思想,准确的意思是()。 A.等级分明的布局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