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到底有哪些?它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来准备带你了解当中的细节!

健康行为知识

一、个体健康行为

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做到一人一刷。

3、早晚洗脸,一人一巾;睡前洗脚,一人一条脚布、一只脚盆。

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杂物、垃圾。

6、不吸烟、不酗酒。

7、每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

8、根据计划免疫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9、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等学习卫生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0、有病及早就医,定期参加体检;尊重科学,不相信迷信。

二、群体保健行为

1、居室整洁,无蜘蛛网、灰尘、油污,窗明几净,用品放置整齐。

2、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蚊、蝇、老鼠、蟑螂等。

3、厨房有良好的排烟、排气和通风设施。

4、厨房内灶具、碗筷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地面保持清洁,生

熟食品分开。

5、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垢,地面、门窗、墙壁、灯具、

洗手盆池整洁。

6、办公室内有禁止吸烟标志或劝阻吸烟的宣传品。

7、阳台整洁,封闭规范。

8、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卫生防病知识。

9、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10、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

三、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要求

1、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有保健书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注意营养搭配,生熟食品分开,至少有两个菜板、两把菜刀。

3、社区居民家庭备有常用消毒剂,餐具定期消毒。

4、家庭环境清洁,物品整齐,居室经常通风。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酗酒。

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大全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大全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 于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 1、人类健康有哪四个层次? 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 2、健康新概念是什么?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日益增长。21世纪的健康应是大健康时代,即健、寿、智、东、美、德六大人生最佳境界。 3、健康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 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4、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知、信、行”。“知”就是普及健康的科学知识。“信”就是使人们相信科学有益健康,并建立起获得健康的信念。“行”就是把信念变为实际行为,落实健康行为。 5、衡量健康的三项指标及城市居民死因顺位是什么? 衡量社会健康的三项指标:人中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的顺位排列: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意外

伤害和中毒。 6、影响健康的十大恶习有哪些? (1)紧张。情绪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病、头痛、失眠。 (2)滥用药物。产生药物成瘾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 病的原因。 (4)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6)任意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疾病复发。 (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 (8)吸烟。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害他人健康。 (9)酗酒。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 的机能有毒害作用。 (10)进食致癌物质。如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烟熏的食物等。 7、世界无烟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于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宣传吸烟有害,呼吁吸烟者在这一天主动停止或放弃吸烟,香烟推销单位和个人在这一天停止经营活动。 8、大量饮酒有什么危害? 大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损伤大脑神经和肝细胞,诱发胃炎、肝炎、肝硬化等;重者造成昏迷或死亡;酒后受孕出生的后代易出现智力迟钝,肢体畸形。 9、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培训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人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了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3、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及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4、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5、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7、体重指数:即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

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8、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和集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9、医院健康教育(广义、狭义):1、广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2、狭义的医院健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的健康教育。又称为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 10、患者教育程序:是护理程序组成部分,是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实施患者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它是遵循健康教育计划实际、实施和评价的原则实施患者教育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患者教育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一个标志。 二、选择题 1.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B A.环境保护 B.社会动员 C.健康教育 D.疾病控制 E.学校卫生

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8-30T11:04:27.0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文涛[导读] 生活中,因司机睡眠不足造成车毁人亡的案件不胜枚举[2]。 张文涛【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4-0106-02 预防医学中,把人类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统称为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按其对健康的影响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 behavior),包括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适度运动锻炼,预防意外事故(如驾车系安全带、遇险后自救等),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如定期体检),积极应对紧张生活环境,戒除不良嗜好等;一类是危害健康的行为(risky behavior),包括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疾病行为(如疑病、瞒病、讳疾忌医),以及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与C型行为)等[1]。下面就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作如下阐述。 1 积极的休息和睡眠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是机体恢复其必需生理功能的一种极其重要韵健康行为,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可全面消除疲劳,调整生理功能,恢复精力和体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合理睡眠必须做到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的质量、正确的睡眠姿势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相反,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健康。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一般职业人群早死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死亡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仅为52.23岁。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睡眠不足,脑力疲劳得不到恢复,以致积劳成疾。此外,用脑时间过长,大脑皮层休息不够,会出现皮层功能障碍,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引起许多社会问题。生活中,因司机睡眠不足造成车毁人亡的案件不胜枚举[2]。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工作和娱乐的热情日益高涨,导致现代都市人体力透支的现象日趋流行,尤其是城市中白领青年和中学生的睡眠不足已经非常常见,使工作和在校学习常常感到困难。研究表明:如果第一天睡眠时间较平常少4小时,第二天反应能力下降45%。但睡眠过长也有害健康。中枢神经处于长时间的抑制状态,人体各器官功能就会减退,即所谓“久卧伤气”之说。有资料证明,成年人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的死亡率比只睡7~8小时的高80%。而睡眠不足4小时比睡眠7~8小时也高80%,因此适度的睡眠才有益于健康长寿。 2 平衡膳食 要达到平衡膳食,则必须杜绝不良的饮食行为,我国居民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有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劝酒劝食,偏食,奶制品及蔬菜水果类食品摄入不足,喜食烟熏、腌制、煎炸食品,食品过热、油腻等,这些饮食习惯对健康都是不利的,并可诱发各种急慢性疾病。 与饮食密切有关的常见疾病主要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痛风、高血压、中风、肿瘤等。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促进健康。 3 体重控制 超重与肥胖是由于机体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组织异常增多而致体重增加。一般以超过理想体重的l0%或BMI大于24者称为超重,超过理想体重20%,或男性BMI大于或等于27.8,女性BMI大于或等于27.3者,可诊断为肥胖症。美国约有3200万成年人患有肥胖症。欧美国家儿童肥胖症波动于6%~15%,我国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学生的肥胖发生率平均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已开始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肥胖可引起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如胰岛素依赖综合征、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消化系统(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等),呼吸系统疾病(如肥胖性肺、心综合征),肿瘤及其他(如脊柱、下肢关节退行性变,性格改变等)病变。 积极控制体重有益于健康:①建立综合的健康饮食方式,膳食供能量必须低于人体的耗能量。限制碳水化合物供给,严格控制脂肪摄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定时、定量,养成定时吃早餐的习惯;③积极运动。积极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更能成功地控制他的体重,且对肥胖者减肥后体重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4 体力活动 当今社会,随着生产与生活日益现代化,许多繁重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所代替,人们劳动强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人们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选择坐在家中看电视,加之汽车的普及,出行时多以车代步。这种缺乏运动的静坐方式,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无法产生维持正常功能所需要的良性刺激,削弱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长此以往,还会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经研究证实,不锻炼的人从30岁起,身体功能开始下降,至55岁时,身体功能只相当于其本人最健康时期的2/3。要纠正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必须进行适度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 积极的心理应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速度的加快,社会变革加剧,社会的各种竞争激化,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适应问题,导致了人们的社会心理障碍。焦虑,恐惧,抑郁,妄想,幻觉,以及睡眠、记忆、智能、行为障碍等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引起心身疾病、精神疾病、自杀、意外伤害等社会问题。 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利的。各种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挫折和应激都会产生心理失衡和负性情绪反应。在长期进化中,人类形成了许多潜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包括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形式。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是成熟、理智的,有助于适应心理应激,真正达到平衡心理,不但起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也被社会所接受。所以必须有意识地训练,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应对,使其成为习惯性行为反应,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胡锦华.实用健康教育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7.

健康知识和行为66条

健康知识和行为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衡量自我健康有10个具体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脸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把“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1)合理膳食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不暴饮暴食,少吃油脂高,过甜、过咸的食物。每日最少要喝1200毫升水(约6杯)。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2)适量运动 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3)戒烟限酒 酒精量(克)=饮酒量(ml) ×酒精度(%)×0.8 如:500ml白酒×38% ×0.8=152克 (4)心理平衡 适当地评价自己、应对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有乐观、开朗、豁达、良好的人际关系。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吃饭、学习、工作、锻炼、娱乐、睡眠等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每天睡眠7-8小时。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炎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烟草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 1)吸烟和被动吸烟可导致多种癌症:60多种化学物是致癌物,可以导致肺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肾癌、膀胱癌、白血病、宫颈癌等。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升高了6-13倍,死于膀胱癌的风险升高了1倍,而死于食道癌的风险升高了3倍。 2)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被动吸烟可使患冠心病的风险上升30%。吸烟者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为非吸烟者的2倍,而死于中风的风险为不吸烟者的2-4倍。 3)吸烟和被动吸烟可引起多种吸烟系统疾病: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2-13

健康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_B_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A.健康心理 B.健康相关行为 C.健康状况 D.健康知识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A_ A.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B.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 C.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健康促进 D.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 3.不属于“KAP”模式内容的是 B A.获取知识 B.需求需要 C.形成行为 D.产生信念 4.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仅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仅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D.只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5. TABP不包括_C_ 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C.情绪压抑 D.不耐烦和敌意 6. 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阶段模式_A A.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B.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C.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D.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 7.社会网络的特点不包括_D_ A.密度 B.互惠 C.强度 D.物质性支持 8.制定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下面那一方面不重要 C A.材料是否具有可读性 B.材料的形式、风格是否易于被目标人群接受 C.语言是否精美,富有哲理 D.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

E.目标人群是否能负担起有关费用 9.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与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_D_ A.传播者不同 B.传播模式中各要素不同 C.媒介不同 D.是否有反馈信息交流过程 10.同伴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D A.具有责任感 B.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流技巧 C.能在工作组织者和干预对象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 D.以上均是 11.下面关于问卷调查的哪一个说法不正确_B_ A.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B.开放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C.封闭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D.问卷调查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12.量表品质的测量指标包括_D_ A.信度 B.效度 C.难度与鉴别力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13.健康教育社会诊断的目的和任务是_D A.评估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生活质量并明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 B.了解目标人群或对象人群的社会环境 C.动员社区或对象人群参与健康教育项目 D.以上全是 14.健康教育项目的目标人群,即_B_ A.一切观察到的人群 B.项目的受益者 C.亚人群 D.具有特殊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C_ A.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前,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B.效应评价评估健康教育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也称后期效果评价 C.结局评价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也称远期效果评价 D.形成评价主要发生在项目计划实施阶段 二.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健康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1计划行为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的前身[1-3]。理性行动理论可追溯到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 attribute Attitude)[4]。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1, 5, 6]。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严重制约了理论的广泛应用,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初步提出计划行为理论。1991年Ajzen发表的《计划行为理论》,标志着计划行为理论的成熟。自理性行动理论提出后,计划行为理论到今天差不多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0年间,历经不断的修正、丰富、质疑和完善,计划行为理论逐步坚实地成长壮大起来,不仅为国际社会心理学界,也为整个心理学界的众多研究者所验证和接受。作为一种成功地预测和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今天,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证明,该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意图及

自我效能和控制感,并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具体态度对行为的解释力[7]。 2 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2.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数[8]。 2.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 2.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 2.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2.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测试题(第二版常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测试题 (第二版常春)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健康 2. 健康教育 3. 健康促进 4. 健康素养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是(C) A.遗传基因 B.生产/生活环境 C.经济条件 D.卫生服务 E.行为生活方式 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不包括(E) A.倡导 B.赋权 C.协调

D.社会动员 E.社区行动 3.在健康促进产出模式下,健康教育活动的直接产出是(A) A.健康素养 B.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C.健康环境 D.正成法规 E.社区参与 三、简答题 1.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是什么? 2.为什么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很好地体现了三级预防的思想?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 第二章健康传播策略与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健康传播 3.人际传播 4.预试验 5.把关人

二、单选题 1.在提问技巧中,以“为什么”开始的提问属于(D) A.封闭式问题 B.开放型问题 C.试探性问题 D.索究型问题 E.复合型问题 2.从健康传播效果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D) A. 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B. 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C. 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D. 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E. 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3.从提高健康传播效果的对策看,以下表述属于传播者方面的策略是(C) A.在农村利用有线广播传播健康知识 B.根据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确定宣传内容 C.请群众信赖的医学专家讲课 D.采用漫画、图片的形式 E.利用卫生节日,配合政府行为进行相应内容的社会性宣传活动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拉斯韦尔3因素传播模式? 2. 简述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简述传播材料制作程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第一类:名词解释 1、健康:答案要点: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 状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 2、三维健康观:答案要点:三维健康观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 维健康观。 3、疾病:答案要点:疾病是个体表现出自己感知或者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4、亚健康:答案要点:亚健康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5、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6、健康促进: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7、行为:答案要点: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且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于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8、健康相关行为:答案要点:是指个体或者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9、促进健康行为: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者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0、危害健康行为:答案要点: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1、心理健康概念: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12、情绪:答案要点: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13、人际关系:答案要点: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14、气质的概念,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5个性:答案要点: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16性格:答案要点: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17、心理评估:答案要点: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18、心理咨询:答案要点: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19健康信息:答案要点: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20、健康传播:答案要点: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健康教育学要点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充发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采纳健康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健康教育不同与卫生宣教 1、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 2、健康教育不是作为一个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3、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 行为: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S(stimulus刺激)-O(organism有机体)-R(reaction行为反应)行为表示式 人的行为五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人类行为的分类 本能行为:由生物性决定,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 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决定,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通过不断学习、模仿、受教育、与人交往的过程,逐步得到社会的承认,符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价值,从而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人类行为的特性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资料(答案)

公共课复习题 1.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不仅是针对健康状况,而且要针对人群的 B.生活质量 2.关于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和内容上的拓展和深化 3.降低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损害程度,只能依靠 B.健康教育 4.世界上最早、实施最成功的健康促进策略在我国是 D.爱国卫生运动 5.健康教育的手段包括传播、干预和 C.教育 6.如果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仅仅是向慢性病患者发放一些媒体材料,是一种 B.卫生宣传模式 7.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之一是 C.健康教育 8.不是健康教育手段的是 E.预防 9.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和基础 10.《曼谷宣言》对 21 世纪全球健康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出了主要承诺,该承诺不包括 E.使健康促进成为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任务 11.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 12.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实施的基础是 D.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 C.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 14.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社会动员的手段中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 15.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B.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16.下列哪项不是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D.提供健康信息 17.健康促进的概念是 B.一种综合策略 18.健康教育的实质是 E.一种干预 19.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B.健康教育就是卫生宣传 20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是 D.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2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是 B.健康教育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促进涉及的主要领域 B.加快医疗机构的改革 23.20 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B.行为生活方式 24.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指 D.躯体无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5.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C.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 26.哪个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的表述不准确 A.健康教育本身已经包括了健康促进的目标 27.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不包括 D.开展卫生筹资 28.以下哪种关于健康教育的表述是错误的 E.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比较 29.健康教育是 B.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30.WHO 提出健康四大基石不包括 B.充足睡眠 31.哪个不是健康教育的作用 E.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32.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E.以上都是 33.健康教育的意义不包括 B.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 34.健康教育一级目标人群是指 E.希望实施所建议行为者 35.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B.社会动员 36.《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 条》(试行)是世界上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 B.政府文件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1.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1.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1.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1.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1.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1.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1.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2、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2.1、犯错误 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绪,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与同事打架,夫妻之间吵架,甚至动手打人,轻则犯错误,重则触犯刑法。 2.2、人生失败 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 2.3、人际关系糟糕 心理不健康者人际关系一般都非常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也讨厌。尤其是一些病态人格者,不但人际关系差,事业上也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3、哪种心理有益健康 3.1、认真 认真是长寿的一大标志。认真品格具体包括:做事井井有条,深谋远虑,持之以恒,责任心强。认真的人会设立目标并完成目标,因而生活满意度更高。但是专家同时告诫,认真固然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只对某一种行为过于痴迷专注,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3.2、擅交往 充满爱意的人际关系可促进积极情绪,孤僻性格则易导致消极情绪,增加压力、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专家建议,通过兴趣爱好交友,参加读书俱乐部等,有助于扩大社会交往,有益长寿。 3.3、乐观 百岁老人虽然生活不同,但都对人生有乐观或者积极的态度。

关于健康传播的相关知识

关于健康传播的相关知识 一、健康传播概述 (一)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概念 1.传播它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l988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新闻学字典》将传播定义为:“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制作、储存、传递和接受信息等一切传播活动,研究人们之间交流与分享信息的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2.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健康领域的具体化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二)传播要素 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过程性和系统性,传播是一个有结构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要素组成。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1.传播者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的一端的个人(如有关领导、专家、医师、讲演者、节目主持人、教师等)或团体(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就传播主客体而言,是传播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和媒介的控制者。 2.信息与讯息信息泛指情报、消息、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信息符号所构成的一则具体的信息,即将原始的数据、事实以文字、电讯号等具体符号表达以后的形式。 3.媒介渠道是讯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渠道。一般特指非自然的大众传播中的电子类、印刷类及通信类传播媒介。媒介也可视为人体感觉器官的延伸。电脑则是人类“脑”功能的延伸与放大。 4.受传者指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的个体或团体。大量的受传者又称为“受众”,是读者、听众、观众的总称。 5.效果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三)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五因素传播模式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家哈罗得·拉斯韦尔于l948年提出,被誉为传播学研究经典的传播过程的模式,是描述传播现象的简便方法,对下列5个问题的回答,就已经完整地呈现了传播过程: 谁(who)?——传播者 说了什么(says what)?——信息 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媒介 对谁说的(to whom)?——受传者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又称5 W模式)如下: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2.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l954年,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Wibur Schram)用双向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描述为一种有反馈的(指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和行为反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3.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5少饮酒,不酗酒。 6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7拒绝毒品。 8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9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10.经常开窗通风。 1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1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3.膳食要清淡少盐。 1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15.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16.不滥用抗生素。 17.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18.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19.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0.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21.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22.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23.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24.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25.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27.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28.在吸血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29.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症。 30.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31.系安全带(或带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32.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防止溺水。 33.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34.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7. 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28.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

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29.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被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二手烟雾会通过暖气、通风、空调系统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即使吸烟人数再少,房间面积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是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对不吸烟者权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烟者,当吸烟成瘾尚不能戒烟时,请不要当着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烟。吸烟请到室外。 30. 少饮酒,不酗酒。 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素。经常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该严禁酗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31. 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长时间或者不当服用镇静催眠和镇痛等药物可以上瘾。药物上瘾会损害健

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 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 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 E.遵医行为 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手段 D.行为结果 E.行为环境 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 A.R—S—O B.S—O—R C.O—S—R D.R—O—S E. S-R-O 15.讳疾忌医属于( D )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行为与相关理论辅导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 第三章健康行为与相关理论辅导 同学们: 在第一章里我们了解到,健康心理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强调除生物因素外,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健康与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的生活型态、生活方式和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疾病并非完全是人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自身的行为和心理也是健康和疾病的原因,这样人就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个人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型态来促进自身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健康行为?人为什么不能实行健康的行为?如何让大众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促进健康的健康行为,而不做有害健康的行为?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旨在介绍什么是健康行为及其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人们实行健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介绍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的策略和相关理论。 一、重点、难点问题 1.掌握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2.一般掌握重要死因的危险行为因子。 3.一般掌握教育诉求、恐惧诉求与行为改变的关系。 4.重点掌握健康信念模式的内容及应用。 5.重点掌握理性行动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6.一般掌握古典制约与操作制约的差别。 7.重点掌握行为改变的策略。 8.一般掌握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之内容。 9.一般掌握复发过程的认知行为模式之内容。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㈠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简介p61 ⒈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的《渥太华宪章》中,广义的将“健康促进”定义为:让人们能够强化其掌控并增进自身健康的过程。 所谓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们为增进或维持个人健康所采取的行为,可以分为健康促进行为以及健康危害行为,健康促进行为包括规律运动、预防注射、良好饮食与睡眠习惯等,而健康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