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课程以当今主流微处理器80X86为结合点,分析它的结构特点、操作原理、指令系统以及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

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形成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应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汇编语言编程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教学难点

重点是8086CPU内部结构,引腿信号及功能,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的基本技术,接口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是CPU操作时序,各种接口芯片的控制字,模式字的设置及其含义,接口与外设子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程。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微型机算计概述 (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微型机的分类和发展概况;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机系统的差别;掌握CPU的功能和组成部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

一、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二节微型机的分类

一、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第三节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一、微处理器

二、微型计算机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

第四节微型机算机的应用

一、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有什么不同?

2.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

3.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二章 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 6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常用引腿信号的功能,8086的中断系统,总线操作及时序;

2、理解:80386的体系结构,三种工作方式,指令流水线和地址流水线,虚拟存储机制和片内两级存储管理;Pentium采用的先进技术,原理结构,技术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内部寄存器的功能,主要的引脚信号及功能,中断响应过程,存储器组织和I/O组织。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学时)

第一节 16位微处理器8086 (2学时 )

一、8086的编程结构

总线接口部件和执行部件的组成及各自功能,8086总线周期的概念。

二、8086的引腿信号和工作模式

1. 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的概念

为了适应各种应用场合,在设计8086/8088CPU芯片时,使它们可以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及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

2. 8086/8088的引腿信号和功能

8086/8088CPU有40条引腿,这里介绍在两种模式下公用的32条引腿和他们的传递方向及有效跳变。

3. 最小模式

讲述8086在最小模式下的典型配置及有关引腿信号。

4. 最大模式

讲述8086在最大模式下的典型配置及有关引腿信号。

三、8086的操作和时序

1. 系统复位和启动操作

8086/8088复位时各内部寄存器的值,复位时序,总线信号状态。

2. 总线操作

最小操作下的读写周期,最大操作下的读写周期。

3. 中断操作和中断系统

8086的中断分类,中断向量和中断向量表,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中断响应总线周期。

4. 最小模式下的总线保持

8086/8088提供了一对专用于最小模式下的总线控制联络信号HOLD和HLDA 总线保持请求响应时序。

5. 最大操作下的总线请求允许

在最大操作下8086/8088提供了总线主模块间传递总线控制权的手段。

四、储存器组织和I/O组织

1. 8086的储存器组织

8086的储存器分段结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物理地址的计算方法8086/8088系统中1M存储空间的几个固定部分。

2. 8086的I/O组织

在8086系统中I/O端口采用独立编址的方法用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访问。

复习思考题:

1. 8086总线接口部件有什么功能?执行部件有什么功能?

2. 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CPU

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

3. CPU启动时,有哪些特征?如何寻找系统的启动程序?

4. 8086是怎样解决地址线和数据线复用问题的?

5. BHE#信号和A0信号是通过怎样的组合解决存储器和外设端口的读写操作

的?

6. 非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可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分别用在什么场合?第二节 32位微处理器80386 (2学时)

一、80386的体系结构

80386的内部结构和功能部件。

二、80386的三种工作方式

80386的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

三、80386的寄存器

80386的7类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和标志寄存器、段寄存器和段描述符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系统地址寄存器、调试寄存器和测试寄存器。

四、指令流水线和地址流水线

指令流水线由总线接口部件、指令预取部件、指令译码部件和执行部件构成。

地址流水线由分段部件分页部件和总线接口部件组成。

五、80386的虚拟存储机制和片内两级存储管理

分段管理、分页管理,转换检测缓冲器TLB。

六、80386的中断

在实地址方式下,80386采用8086相同的方式处理中断;在保护方式下80386通过中断描述符表协助中断响应和处理。

七、80386的信号和总线状态

80386的信号,总线周期。

复习思考题:

1.虚拟存储器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储器?80386的虚拟存储器可以有多大容量?

2.80386有哪三种工作方式?为什么要这么多工作方式?

3.80386的指令流水线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TLB是一种什么样的功能部件?说明其中存放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

5.80386的数据线既可传送16位数据,也可传送32位数据,还可传送单字

节数据,具体是如何实现上述传送的?

第三节 32位微处理器Pentium (2学时)

一、 Pentium采用的先进技术

Pentium采用多项先进技术,最重要的是CISC和RISC相结合的技术、超标量流水线技术、分支预测技术。

二、 Pentium的技术特点

论述了Pentium的4项特点。

三、 Pentium的原理结构

Pentium的主要部件,原理结构。

四、 Pentium的寄存器

基本寄存器组、系统寄存器、浮点寄存器。

五、 Pentium的主要信号

地址线及控制信号、数据线及控制信号、总线周期控制信号、Cache控制信号、系统控制信号等。

六、Pentium的总线状态和总线周期

Pentium的6种总线状态,非流水线式读写周期,流水线式读写周期。

七、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

复习思考题:

1.Pentium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先进技术?

2.分之预测技术的优点是什么?此技术基于怎样的程序设计规律?

3.阐述Pentium中,U流水线和V流水线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突发式数据传输?

第三章 16位和32位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编写简单程序。理解803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及Pentium增加的指令。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数据传送指令,算数运算指令,逻辑指令,输入输出指和控制转移指令,设计出三种结构的汇编语言源程序。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6学时)

第一节 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 8学时 )

一、 8086的寻址方式

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二、 8086指令系统的概况

指令格式,指令执行时间。

三、 8086指令系统

1. 传送指令:通用传送指令,累加器专用传送指令,地址传送指令,标志传

送指令。

2. 算术运算指令: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指令和BCD码操作指令。

3. 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

逻辑运算指令:与、或、非、异或操作指令,循环指令和非循环指令。

4. 串操作指令

5. 控制转移指令

无条件和有条件转移指令,循环控制指令,子程序调用和返回指令,中断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

四、8086汇编语言的标志、表达式和伪指令

汇编语言概况,标识符,保留字,表达式,语句,伪指令。程序举例。

复习思考题:

1.在寄存器间接寻址中,如果指令中没有具体指明段地址,那么,段地址如何

确定?

2.使用堆栈操作指令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传送指令和交换指令在涉及内存操

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指令和移位指令完成AX乘以20的功能。

4.写简单的条件转移程序。

5.用串指令编写程序完成字符串的比较。

第二节803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4学时)

一、 80386的寻址方式

讲述80386的九种寻址方式。

二、 80386的指令系统

讲述80386新增加的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串操作指令、转移指令、循环和调用指令、条件设置指令、中断指令、标志指令、位处理指令、总线封锁指令、处理器控制和特权指令、支持高级语言的指令、系统设置和测试指令。

复习思考题:

1.80386的有效地址由哪几个分量计算得到?

2.80386的推入堆栈指令比8086有哪些改进?

3.设计两个32位数相乘的程序,将乘积送到ABC指示的内存区。

第三节 80486新增加的指令 (2学时)

一、论述6条新增加的指令

第四节Pentium新增加的指令 (2学时)

一、论述8条新增加的指令

第四章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 ( 2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微型机中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Cache技术的基本思想和出发点,Cache系统的主要部件,Cache控制器完成的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在系统中的连接,Cache的组织方式和各自的特点,Cache的命中率和数据的一致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存储器和存储器件 ( 1学时 )

一、存储器的分类

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

二、微型计算机内存的行列结构

微型计算机以字节为单位存储信息,在硬件上通过行选择线和列选择线确定内存单元。

三、选择存储器件的考虑因素

选择存储器应考虑的因素:易失性、只读性、存储容量、速度功耗。

四、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按工作原理分静态RAM和动态RAM。论述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五、只读存储器ROM

分别论述掩膜型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及可编程ROM(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ROM(EEPROM)、闪烁存储器Flash。

六、存储器在系统中的连接考虑和应用举例

存储器和CPU的连接考虑,SRAM的使用举例,DRAM和DRAM控制器的使用。

七、存储器的数据宽度扩充和字节扩充

讲述数据宽度的扩充连线图,字节数的扩充连线图。

第二节微型机系统中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 1学时 )

一、层次化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按图讲述存储器的层次化总体结构。

二、16位和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

讲述16位机8086的存储器构成:奇存储体和偶存储体.论述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地址的对准操作。

第三节高档微机系统中的高速缓存技术

一、Cache的概述

Cache技术的出发点,论述Cache系统的三个部分.时间区域性和空间区域性。

二、Cache的组织方式

Cache的三种组织方式:全相联方式、直接映像方式、组相联方式。

三、Cache的数据更新方法

通写式、缓冲通写式、回写式。

四、Cache控制器82385

Cache控制器82385的功能:Cache和主存的映像关系,未命中Cache的处理,Cache的数据更新。

复习思考题:

1.DRAM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刷新?

2.存储器在系统中连接时要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3.微型机系统中存储器的层次化总体结构是如何体现的?

4.Cache技术的基本思想和出发点是什么? 一个Cache系统由哪几个主要部

分组成?

5.Cache的数据一致性指什么? Cache通写式和回写式的含义是什么?

第五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 4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必须要有接口电路,理解接口的功能,掌握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传输数据的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接口部件的I/O端口,三种数据传输方式的原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 1学时 )

一、论述什么叫接口?接口的功能及接口技术。

第二节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 1学时 )

一、数据信息

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

二、状态信息

状态信息反映了当前外设所处的工作状态。

三、控制信息

CPU通过发送控制信息控制外设的工作。

第三节接口部件的I/O端口 ( 1学时 )

一、论述接口中的寄存器组、端口及端口地址

第四节 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式 ( 1学时 )

一、程序方式

论述无条件传递方式和条件传递方式。

二、中断方式

论述中断传递方式的原理,中断优先级问题的解决。

三、 DMA方式

论述DMA传送方式的提出,DMA传送的原理。

四、输入输出过程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复习思考题:

1.接口电路的作用是什么?按功能可分为几类?

2.为什么有时候可以使2个端口对应1个地址?

3.查询方式传送数据有什么优缺点?中断方式为什么能弥补查询方式的缺点?

4.叙述可屏蔽中断的响应和执行过程。

第六章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 6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并行通信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5A的工作原理及初始化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的原理及编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接口功能以及在系统中的连接 ( 1学时 )

一、接口功能

寻址功能、输入/输出功能、数据转换功能、联络功能、中断管理功能、复

位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

二、接口与系统的连接

按图论述典型的I/O接口和外设连接。

第二节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 ( 1学时 )

一、串行接口

可编程串行接口的典型结构。

二、串行通信涉及的几个问题

全双工方式和半双工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串行通信的传输率。

第三节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 ( 2学时)

一、 8251A的基本性能

通过编程可以工作于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及两种方式下的不同波特率。

二、 8251A的基本工作原理

论述8251A的编程结构,功能结构,发送和接收方式。

三、 8251A的对外信号

8251A和CPU之间的连接信号,8251A与外设之间的连信号。

四、 8251A的编程

8251A的模式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及初始化编程。

五、8251A编程举例

异步方式下的初始化程序举例,同步方式下的初始化程序举例,利用状态字进行编程举例。

六、 8251A的使用事例

讲述8251作为CRT接口的实际例子。

第四节并行通信和并行接口

并行通信的方式及应用场合.并行接口与外设的连接。

第五节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 ( 2学时 )

一、 8255A的内部结构

论述A,B,C三个端口读写控制电路,数据总线控制器。

二、8255的芯片引腿信号

8255A与外设的连接,8255A与CPU的连接。

三、8255A的控制字

论述方式选择控制字,端口C置I/置O控制字。

四 8255A的工作方式

介绍三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的工作特点。

五、 8255A的应用举例

用两个具体例子讲述8255A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

六、实验教学重点能力培养

本课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动手能力,在充分理解8255A芯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练习熟练编程控制芯片。通过设计交通灯实验,来全面理解掌握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的具体使用,让学生能够从接受知识型到综合能力型逐级提高的实验。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同步通信方式?什么是异步通信方式?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2.什么叫波特率?什么叫波特率因子?设波特率因子为64,波特率为1200,

那么时钟频率是多少?

3.对8251A进行编程时,必须遵守哪些约定?

4.设计一个采用异步通信方式输出字符的程序段。

5.编写一段程序对8255A设置工作方式。

第七章中断控制器( 6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中断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DMA数据传送的特点及DMAC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定时器的结构及功能。各种接口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断控制器8259A的编程结构及功能,初始化编程;DMA 控制器8237A的数据传送特点及功能;计算器/定时器8253的六种工作方式和初始化编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中断控制器8259A ( 6学时 )

一、 8259A的引腿信号,编程结构和工作原理

论述8259A的引腿信号,编程结构及中断响应过程。

二、 8259A的工作方式

8259A的优先级方式,屏蔽中断源的方式。结束中断的方式引入中断请求。

三、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

论述8259A内部七个寄存器的信号及作用,及8259A的初始化编程。

四、 8259A使用举例

关于中断全嵌套方式的例子,关于如何使用中断结束命令的例子,关于特殊屏蔽方式的例子。

五、多片8259A组成的主从式中断系统

按图讲述主从式中断系统。

六、实验教学重点能力培养

本课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动手能力,在充分理解8259芯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练习熟练编程控制芯片。通过中断设计键盘显示实验,

来全面理解掌握中断控制器的具体使用,让学生能够从接受知识型到综合

能力型逐级提高的实验。

第八章 DMA控制器( 4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DMA数据传送的特点及DMAC的基本功能及接口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DMA控制器8237A的数据传送特点及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 DMA控制器8237A ( 4学时 )

一、 DMA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和概要

按图讲述DMA控制器的编程结构和外部连线。

二、 DMA控制器8237A的原理

8237A的编程机构和外部连接,8237A的工作模式和寄存器的格式,8237A 各寄存器对应的端口地址。

三、 8237A的编程和使用

论述8237A初始化的7个步骤.编程举例。

第九章计数器/定时器( 6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计算器/定时器的结构及功能。各种接口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器/定时器8253的六种工作方式和初始化编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计数器/定时器 ( 6学时 )

一、概述

二、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论述计数器/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不论定时还是计数工作过程没有根本差别,都是基于计数器的减1工作。

三、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

8253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53控制寄存器的格式,8253的六种工作模式。

四、 8253应用举例

8253作为定时器的例子,为模/数转换器提供转换启动信号。

六、实验教学重点能力培养

本课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动手能力,在充分理解8253芯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练习熟练编程控制芯片。通过设计定时器/计数器实验,来全面理解掌握8253芯片的具体使用,让学生能够从接受知识型到综合

能力型逐级提高的实验。

复习思考题:

1.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有什么差别?它们分别对应于编程

结构中哪些寄存器?

2.8259A的全嵌套方式和特殊全嵌套方式有什么差别?各自用在什么场

合?

3.8259A的中断类型码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4.DMA控制器什么时候作为主模块工作?什么时候作为从模块工作?

5.计数器与定时器有什么异同?

6.设定条件对8253进行初始化编程。

第十章模/数和数/模转换( 4学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D/A转换的原理,D/A转换的分辨率和精度的含义;掌握两类D/A转换芯片的硬件连接和编程;掌握计数式A/D转换、双积分式A/D

转换和逐次逼近式A/D的原理;掌握利用软件实现A/D转换的方法;掌握A/D器和系统的连接;理解采样保持电路的功能;理解多路转换开关的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D/A转换;A/D转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数/模(D/A)转换器 (2学时)

一、数/模转换的原理

二、数/模转换器件和有关电路

第二节模/数(A/D)转换器 (2学时)

一、数模/数转换涉及的参数

二、数模/数转换的方法和原理

三、模/数转换器和系统连接时要考虑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计数式A/D转换、双积分式A/D转换和逐次逼近式A/D转换的优、缺点。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 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1:1.5-2;平均周学时:4

2 采取平时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80%。

3 针对本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发展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应采取精讲多练和启发式教学。

4 综合成绩排名在10%的同学推荐参加大学生电子大赛。

5 本课程涉及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所以配有一定数量的课外习题作业。

执笔人:审核人:批准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