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日本韩国汉字史已逾千年

古老的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日本和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也已超过千年,汉字被视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

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他结识日本人宫崎滔天。两人虽然

语言不通,但竟能毫无障碍的“笔谈”,借助的就是彼此相熟的汉字。通过“笔谈”,宫崎滔天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孙中山也与其探

讨中国革命的战略。两人的“笔谈”书信被收录在《宫崎滔天家藏》一书中,于2011年在中国出版。

不仅如此,上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游客来到中国旅行,虽然

不会说汉语,但却能通过写纸条在中国的商店里顺利购物,到日本、韩国旅行的中国人,同样能够看懂当地招牌上的简单汉字,这都得

益于三国对汉字的熟悉。

2010年,时任人大校长的纪宝成在参加东北亚名人会时,提出

编制一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的建议,在他看来,汉字是三

国共同的财富,他希望梳理三国共用的汉字,增进三个国家的交流

与沟通。

过半汉字三国写法相同

人大文学院和外语学院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字表研制。据纪宝成介绍,相关研究表明,掌握了现代汉语中频率最高的前950个汉字,就可读懂一般文章的90%。课题组比较了我国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日本的《常用汉字表》和韩国的《教育用基础汉字》,最终

制作成三国共用字表。

字表原本的草案是800个汉字,最终调整成为808个字,增加了“飲”、“韓”、“氏”等字。人大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赵

彤解释,日语中,“飲”字仍保留古汉语的用意,有“喝”的意思,使用频率非常高。通晓韩语和日语的人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申淑子

介绍,因为供中日韩三国的学习者使用,在提及国名时,“韓国”

一词使用频率会比较高,因此添加了“韓”字。在日本正式的场合

或者填写表格时经常用到“氏名”这个词,相当于中国的“姓名”,因此增加了“氏”字。

最终字表中的808个汉字,在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中出现的有801个字,7个字属于次常用字;属于日本“教育汉字”

的有710个字,其余98个字均见于日本《常用汉字表》;属于韩国

初中汉字的有801个字,属于高中汉字的有7个字。

字表分为总表和对照表,总表以繁体汉字形式列出。对照表中,包括无繁简之分的汉字,大约有550多个,其中三国写法相同的汉

字占大多数,有540个字左右;还包括有繁简差异的文字,达200多

个汉字。

申淑子分析,虽然这些汉字在三国的读音并不相同,但字形和意义大多相似,因为它们都来源于中国的古汉语。她期待着,字表作

为跨语际交流的平台,带动更多的三国青年用汉字“笔谈”。

将为汉语学习和旅游提供方便

赵彤解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在特定的场合,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借助汉字实现简单的交流。据保守估计,掌握共用字表中的文

字后,路上80%的汉字招牌、简单汉字说明都能看懂,拿着一本汉

字表,观光旅游者在三国之间往来将更加便利。

初学日语的中国人小林也很期待看到汉字表,她说,虽然自学日语,但语法和发音还掌握的不牢靠,听说方面也有障碍,有了共用

字表,到日本旅游、学习时,就不担心语言不通了,写汉字也能与

日本人交流。

韩国的韩文只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以前,韩国历史主要用汉字书写。有韩国专家担忧,如果韩国年轻人不学习汉字,那以后能

熟练阅读古籍史料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希望通过推广这份汉字表,

带动更多人了解并学习汉字,同时为韩国青年出行至中国或日本提

供便利。一些韩国的跨国企业甚至在考虑将该汉字表的掌握程度列

入晋升考核的标准。

目前,汉字表总表已制作完成,分类表正在补充完善,明年有望正式发布。

三国部分形同义异字

太:现代汉语主要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则有“粗、胖”之义,在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

汉语主要是“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或者指“供奉鬼神、祖先”;但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比如“樱花祭”就是樱花节、“映畫祭”就是电影节。

走:现代汉语主要是指“行,移动”,在日语中有“跑”的意思,在韩语中也指“跑、逃跑”的字意。

汉语词汇的变化

汉语词汇的变化 2012级小学教育张姹姹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新事物、新工具的出现,作为人类交际的语言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扩充了许多词汇。同时,与国际的接轨,也使许多外来词汇不断地涌入中国,与汉语词汇不断融合。现在的汉语词汇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关键词] 汉语词汇旧词新用新词外来词 谈起古中国的文化,第一时刻想起的便是四大发明,什么还能代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除了史书典籍外,还有文字。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打倒孔家店破除新文化的口号下以及随后新中国成立进行文化建设,汉语也进行了改革,除了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加上拼音跟国际接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同时,词汇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新词,外来词也迅速融入了大众生活。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词汇发面有什么变化。 一、旧词新用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人类语言的工具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旧词也出现许多新的用法。 (一)“日益简化”的旧词新用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上“韩流”袭来,“日光”照来,“台风”刮来一夜之间,哈韩,哈日,哈台分子如雨后春笋出般的出现了。

这里的“哈”就是旧词新用的典型代表。 现代汉语词典里“哈”有4个意象:1)表示得意或惊喜2)模拟大笑的声音3)动词,人张开嘴巴4)弯腰,点头哈腰。,这里的“哈”不能完全和上面的4个意象划上等号。这里的“哈”,表示对事物的喜爱达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是十分,非常,无比,超级,狂以及无法形容的喜爱。“哈”的兴起体现了现代语言的简化,用一个小小的“哈”字就表达了十分,非常,无比,超级,疯狂以及无法形容的喜爱。(使用“哈”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表达了对那些哈韩,哈日,哈台分子的嘲笑讽刺意思,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现在的人们为啥竟会被日韩文化侵袭呢?这里的有4)弯腰,对日韩点头哈腰的意思。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的符号,总是向着方便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的。所以会有繁体字变成简体字,随之,口语也从繁变简。尤其今天网络泛滥的年代,许多网络用语也体现了语言简化的特点。谢谢叫3q(thank you)再见叫886(拜拜啦)哭叫555(呜呜呜)生气叫745(气死我了)“哈”的形成是语言文字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崇洋媚外”的旧词新用 如果要用一个形容一下周杰伦,许多人会用“酷”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酷有3个意象:1)酒香浓醇,2)行为暴力,苛毒3)表程度,极,甚。这3个意象好象都不适合周杰伦。周杰伦的酷是一种表示他很帅,特别时尚,有洒脱个性。 说起酷的旧词新用就不得不提起英文单词cool。酷是cool的音译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文化 ----一笔一画下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天天都在学汉字,写汉字,但是,你可曾知道,一笔一划都有它的故事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对于汉字,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什么是汉字?如果将之理解为简单的一笔一画,那就太肤浅了;如果将之复杂化,那就有失偏颇了;如果将汉字神秘化,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甚至我会怀疑,你并非中国人。那么,汉字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玛雅文字)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从汉字自身特征看,字形本身确实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一个字,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读音,但通过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语言中的意义。如:休——休息;采——用手采摘果实。 那么,什么又是文化?“文化”、“文明”都是直接借用的日语外来词。在我国古代,“文”和“化”是两个单音节词。与“武力”相对而言,是“文德教化”的意思。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出自刘向《说苑?指武》。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汉字的字义系统是对客观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划分和整理,其中有客观成分,也有特定文化的影响因素。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在第二方面。汉字是依据词义来构造字形、追求形义统一的文字。一个词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从中反映着古人的构想和设计,而古人的构想和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记录了造字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心理状态等。 中华文化因为有了汉字这一载体而得以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来说,其与汉字的关系则是微妙而复杂的。汉字记录着思想,而汉字本身又带有一种思想。所以说,汉字不仅仅充当着记录思想的角色,汉字本身也反映着某种思想。 从汉字造字法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身并没有表音的标志这说明汉字是纯粹表意的,没有部首语言制约,是记录人们的思维、意识、观念的符号。因此汉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汉字都能独立反应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汉字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思想。 汉字能反映出一个故事,一种思想。我们学习汉字与文化,也就是学习一个时代的文化,其中,包括了宗法制度、婚姻家庭、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以及自然等等。上面提到的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前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汉语热”的兴起,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汉语水平已经成为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和当地大学的一项重要凭证,也是企业人员录用、国家资格考试、公费留学、奖学金申请的重要依据,因此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学的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加之国家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大力推动,汉语逐渐升温;特别是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汉语学习的主课堂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全球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汉语热”:2009年,“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5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潮方兴未艾,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马箭飞,2009) 截

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分布在104个国家(地区)。由于“还没准备好就要出征”(许琳,2006),师资匮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前景是一片大好! 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国家汉办(也就是孔子学院总部)会通过各高校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招募对象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说是这个专业比较好的一个出路。一般在一个国家的任职期限不超过三年,任职期间国家汉办会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并给安家费等费用。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任职,通过考试确定之后都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汉办的培训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提高个人能力非常有好处。而且培训期间的花费都是公费,不需要自己支出费用。出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增加你的实践能力,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如果是在读研期间就作为志愿者出国任教,不但对写毕业论文非常有帮助,还不会耽误毕业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国际学校:不愿意出国的学生会选择到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里教汉语,国际学校里的学生一般都是华侨或者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这也是很好的机会,待遇也不错。 对外汉语培训机构:语言培训行业是比较挣钱的,培训机构里对外汉语教师的工资会更高一点,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招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你有一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历,进这些机构还是比较容易的。 其他方向:大部分学校里都会有专门的像国际文化学院这样的学院,各个学校基本都有与国外大学合作的项目,这些项目会招一些助教,会有专门的老师带

13十二社会的发展与汉语词汇的发展

十二上古社会的发展与词汇的发展(一)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词汇方面,这种情况特别明显。这里我们就上古各个时期,各种社会的词汇发展的情况加以概略的叙述。 第一部分原始社会的词汇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自从人类有了社会,也就有了语言。语言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前。我们在现存的史料中,很难窥见原始社会词汇的面貌。但是,依理推测,汉语的基本词汇,绝大部分应该在原始社会中已经存在了。 天文气象,应该是原始社会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甲骨文中的日月风云雨虹蜺(霓)雪等字,在原始社会中应该已经存在相应的概念了。甚至日夕晴雨的概念,也早已有了。 人称代词也属于原始社会的基本词汇。从甲骨文中可以看见,第一人称代词有“余、朕、我”三字,“余”字用于单数宾格,“朕”字用于领格,“我”字用于复数主宾格;第二人称有“女、乃”二字,“女”字用于主宾格,“乃”字用于领格;第三人称未见。原始社会应该基本上是这种情况。 一、渔猎时代的词汇 古人打鱼大约用两种手段:第一种是用钓,第二种是用网。甲骨文的“渔”字写作: 古人打猎的行为叫做“田”。例如: 庚申卜,狄贞王其田,[往]来亡(灾)。(殷契粹编932,下简称粹) 乙卯贞王往田。(粹776) 也叫做“兽”(狩)。例如: 贞王兽于乂。(殷虚书契前编一,四四,七,下简称前) 指明猎取某物时叫做“逐”。例如: 逐鹿,扮(奸)。(前三,三二,二) 贞我逐豕。(粹九四八) 也叫做“从”。例如: 西麋从。(粹九七六) 猎得叫做 ( )。例如: 吉,扮鹿十。(前二,一六) 贞其射鹿,扮。(前三,三二,四) 贞乎逐鹿,扮。(粹九四七) 也叫做“禽”。例如: 射又(有)豕,禽。(粹九五0) 狩猎的对象有鹿、麋、麑、狐、兕、豕、兔、雉、虎、象等。例如: 扮鹿一。(前二,二三,二) 扮麑一。(前二,二四,一) 二、农牧时代的词汇 农牧时代的农作物,大约有下列几种: ①禾,即谷子; ②黍,即黄米; ③稷,即高粱; ④秬,却黑黍; ⑤麦或来。 早期农牧社会的农具有耒耜和蜃。后期有铫。《淮南子·泛论训》:“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蜃是蚌制的农具,以木制的叫做“橙”。《说文》:“橙,薅器也。”以铁制的叫做囚。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基本介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详细介绍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但是在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

汉字的演变及其意义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专题论文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知识 论文题目:汉字的演变及其意义 学号: 2011700226 姓名:尹学威 学院: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班级: 1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班 日期: 2013年5月14日

汉字的演变及其意义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后来有作改进。汉字的确切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然后是金文、六国古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到汉朝时才被取名为“汉字”,唐代时汉字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即楷书。它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一样,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形体的演变体现了汉字体系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文字资料中,同一个字的形体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变得面目全非。然而,汉字形体的演变一直受到两条规律的约制,一个是简易律,另一个是区别律。 简易律是对汉字形体进行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即由图绘变为线条、由象形变为不象形、由较繁复的符号变为较简单的符号。它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因为人们发明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使用。 在汉字形体的简化过程中,最重大的变革有两次: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命李斯等人作小篆,废弃六国异文,这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规范化运动,也是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文字简化运动。二是在汉字完成了隶变之后。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关键,同时也是汉字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简化过程。 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1、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符号化,降低了写实性,增强了抽象性,便于书写。这种简化方式常用在古文字里。一些描绘事物实体形状的字,本来就象那个客体对象的形状,如马、羊、鱼、雀等字,后来也都线条化了,成为纯粹的文字符号了。又如年字,甲骨文从禾人声,象人抱禾回家,正是丰收之象,因而有年成、成熟的意思。

汉字与文化论文

汉字与文化论文 理学院 工程力学0901 刘英芝 2011年5月14日 汉字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着述中有多处记载。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29T09:42:12.6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作者:王宇王一舒刘冰 [导读] 近半世纪以来,汉语教学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翼”发展模式。“对外汉语教学”之外的“汉语国际教育”便成了双重战略推广模式中的重头戏,其发展如日中天,但也面临诸多瓶颈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本文以我国汉语(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近半世纪以来,汉语教学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翼”发展模式。“对外汉语教学”之外的“汉语国际教育”便成了双重战略推广模式中的重头戏,其发展如日中天,但也面临诸多瓶颈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本文以我国汉语教学现状为例,管窥当前世界汉语推广的现状,并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改革;教育 1.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放到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联合国法定的一种工作语言,汉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了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国人来说,这正是一个让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世界上形成了一股“中国热”,得益于良好的时代背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 2.语国际教育推广之现状 2.1 国际教育成为汉语推广的核心 近半世纪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发展迅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都真正发展成了一项事业。如今的汉语教学已逐步形成“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并举的全方位推广战略,初步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轨推动模式。对外汉语教学肇始于汉代,是指在汉语环境中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而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指的是在非汉语环境中进行的二语习得教学。前者是整个汉语教学发展历史的基石,而后者则是汉语走向世界,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渠道。汉语教师走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家,和当地的汉语爱好者共同承担普及汉语的重任已成汉语国际推广的主打方式。 2.2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如今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发展非常好,国家成立了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7年国家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海外各地掀起了成立孔子学院的热潮,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建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分布在将近一百多个国家。以兰州大学为例,兰州大学不仅与格鲁吉亚联合承办了第比利斯孔子学院,每年通过国家汉办的选拔,从兰州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去教学,同时还与其他国家有合作关系,如韩国各地中小学,乌克兰孔子学院等,每年也有许多优秀的学生被派往这些国家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被派往世界各地教汉语期间,都进行着一系列与汉语相关的宣传教学活动,如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教材等等,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政府对于这些活动的全力支持,每年都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来进行关于国家汉办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现如今的对外汉语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了,而是变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3.汉语国际教育的面临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日益加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全球的汉语教学培训市场也备受瞩目。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世界学习汉语以及了解中国文化与国情的需求还将快速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放,国外各类学校纷纷携手中国,寻找新的商机,以各种方式吸引我国的学生就读。在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与中国的强势发展相呼应。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虽然全球“汉语热”一浪高过一浪,如果冷静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汉语推广之路存在重重障碍。国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有些教育理念还相对滞后,有些学校重视汉语推广,至今还只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学校专业特色、办学思路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材编写不足学科师资队伍不强,这样根本无法保证汉语教学的质量。 4.汉语国际教育未来畅想及建议 4.1统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汉语教学另一个相当关键和颇具指导性的要素。泰国正是由于长期缺乏一个标准化、权威性的汉语教学大纲,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制定等方面“各行其 道”,故而汉语教学难以取得统一性的高水平教学效果。这种无序状态究其根源“还在泰国当局对全面开放华文还有所顾忌,希望维持这种无序的状态来制约汉语教育在泰国的进一步发展”(吴建平, 2012)。所以,本土地区完全放开对中文教育的限制是解决教纲问题的根本举措。泰方自身应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积极集结泰国的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出统一的课程标准。当然,我们中方也需要尽力敦促,并且积极提供智力支持,汇集国内的专家学者,协助其尽快制定出各个学习阶段(大学、中学、大学)及衔接各个学习阶段的汉语教学大纲。当然,对于制定出的教纲,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切实将其当作指导性文件来使用。 4.2完善教材编订 对外汉语教材尚未完全完善。编写一门教材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精力,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也只有数十年的发展经历而已,相比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如英语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其教材早就已经进入了最成熟的阶段。国家一直在致力于编写出更好的更适合不同国家留学生学习的各种教材,目前已经很多教材受到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好评,然而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这需要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不断地发现及探索,才能编写出更好的对外汉语教材,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4.3教师队伍逐步专业化。国家与学校逐渐重视师资问题,未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水平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多样化复合型教师人才将会不断涌现。 国家汉办应该扩大汉语教师的培训规模,一方面更加注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吸纳更多已有汉语母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到这个队伍中来,培养很多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才。适度增加出国任教特别是在海外长期教学的汉语教师数量,给予他们更好的条件

科技的发展与汉字字体的演变

科技的发展与汉字字体的演变 陈楠楠 200892610102 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系08级01班 每次网上聊天或者写作业用电脑打字时,我特别喜欢用各种电脑字体设计字体格式。板正的宋体、大气的黑体、工整秀丽的楷体、厚重的隶书,还有华文新魏、华文楷体、华文隶书、华文琥珀等,各种漂亮的电脑字体中,我最喜欢的是华文行楷。它兼具楷体的工整秀丽和行书的洒脱随性。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汉字字体的发展史。在汉字的6000多年的发展史中,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再到隶书、草书、楷书以及行书,再到后来的印刷体、现在的电脑字体,我们看到汉字字体的发展是与其书写材料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书写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说科技的发展进步对汉字字体的演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看汉字字体的发展过程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促成书写材料的进步对其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现在我们看到甲骨文的字体风格,明显带着刻画的痕迹。这跟它的载体—甲骨的材质密切相关。 殷代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同甲骨文一样,金文的特点同样局限于其载体青铜。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篆书之所以写成长体,则因为竹简是窄

汉字与文化的传承

坚守汉字文化血脉任重而道远 大河岸小学胡丽红 “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不容迟疑”、“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程迫在眉睫”……从2009年至今,书法家出身的苏士澍,在全国两会上的呼吁几乎都围绕“汉字”、“书法”、“文化”等关键词展开。欣慰的是,在苏士澍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全国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在2012年9月1日变成现实。今年年初,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可谓居功至伟。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古代中国文明得以不间断延续至今,作为文明承载主体的汉字无疑发挥了主要作用。一直以来,汉字手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崛起之后,汉字书写的方式逐渐多元化,键盘打字某种程度上逐渐代替了手写,因而“提笔忘字”正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不知不觉中,对汉字的忽视已开始损及其文化命脉。 忽视汉字文化而导致“伤及文化命脉”的说法看似危言耸听,但却真切反映当前漠视汉字及汉字文化艺术而导致的不利局面。汉字不仅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其本身就体现为一种文明。“六书”从不同侧面昭显古人对天地万物从认识到摹写的文化心迹,汉字形态变迁过程则蕴涵了华夏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等嬗变的历程。基于汉字的书法创作,则是对文明底蕴的艺术激扬。或飘逸俊朗,或厚重古拙,或端庄大方,或跳脱活泼,书法艺术已超越了汉字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基本特质,进而升华成为一种人文之美。 平心而论,当前对汉字的读、写、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就拿央视“汉字听写大赛”来讲,一些本来熟悉的汉字,却突然笔下卡壳,单单“癞蛤蟆”三个字就难倒不少“英雄好汉”,更遑论“沆瀣”“龃龉”“逶迤”等较为繁复的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将“掣肘”读作“制肘”,将“拾级而上”和“拾金不昧”中的“拾”读成同一个音。经常阅读港澳台地区媒体文章的人可能有印象,其文中经常出现诸如“在在”、“播迁”、“挽毂”等古意盎然的词汇,我们理解尚有障碍。更别说应用裕如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对于汉字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是所公认的最早的汉字见于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卜辞,但汉字的产生肯定远早于殷商时期。山东大汉口文化遗址的陶器上,有许多不同形体的图形符号和刻画符号。它们都能按照古文字的规律释读,因而被多数古文字学家定为文字。大泣口文化的陶器符号,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500到前2000年,依文献记载推算,大致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当。另外,近年来在山西襄汾陶寺附近,也出土一些4000年前的带文字的陶片。当然,这些文字与汉字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仓颉造字的传说可能曲折地反映了汉字草创的某些情况,但文字起源于结绳、契刻和图画,乃是后世学者公认的定论。《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些“书契”和图画,一旦有了比较固定的意义、读音和形体,并且能够被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所理解时,就具有了文字的性质,而成为最早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起源当然不会例外。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 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从网络词汇看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宁德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65期) 从网络词汇看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Ξ 谢新日英 (宁德师专职教部,福建宁德 352100) 摘 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生活变迁的轨迹,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中。网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由此产生的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在词汇发展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关键词:网络;网络词汇;词汇发展 互联网的诞生,促使人类生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又表现着社会文化的变革。社会生活变迁的轨迹,必定会反映在语言当中,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尤其会通过语言中词汇的变化表现出来。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其中词汇所体现的风貌最为突出。因此,对网络词汇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通过对网络词汇的分析,从网络语言词汇发展的角度对汉语词汇发展进行综述,并从促进汉语词汇发展的角度,对网络词汇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网络词汇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快捷,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络用语逐渐形成特征鲜明、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词汇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新词也就层出不穷,网络词汇发展迅速,如:由“网”按汉语造词规律就衍生出诸如“网民、网址、网页空间、网络电话、网上视频、网上直播、网上证券交易”等大量新词。从当前网络词汇体系构成看,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术语。网络语言的传播手段是独特的,它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因而离不开技术专用语。如磁盘、宽带、网卡、局域网、主页、浏览、搜索等等。 2、外来词。在众多术语中,有些是英语的音译,如:比特(beta,数据)、猫(modem)、恰特(chat)等;有些是意译,如:冲浪(surf)、点击(click)、附件(attachment)、关键词(key word)、捆绑(dund)、历史记录(history)、昵称(nick2 name)等;有些是直接使用,没有中文形式,例如:.com,@,outlook等。 3、缩写词。一种是外语词缩写。例如: WWW(万维网)、CA(权威认证)、B IOS(基本输入系统)、3A(应用、接入、高可靠性)、3C(社会、内容、电子商务)等。另一种是汉语词汇缩写。如“控件”就是控制软件,“耗材”就是消耗性的材料,“电邮”就是电子邮件,“电玩”就是玩电子游戏,“私聊”就是私下的一对一的聊天。还有用汉语拼音仿照英文的缩略形式,如RMB(人 44 Ξ收稿日期:2002-12-11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二)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二) 汉字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如果把新石器时代仰韵文化早期定为汉字起源的上限,那么,汉字已经有六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岁月和汉字所经历的实际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发展的几个规律和趋势: ㈠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改造自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新局面。例如,当汉字所记录的词所指的事物发生变化后,汉字终是及时调整它的义符,使之适应事物的特点。“”本是“石”。火药发明后,形体演变为此“火”的“炮”。“快”本是“”而为“”,交通发达后,马不再代表最佳速度,形体便演变为从“心”的“快”等等。再如,当原初造字意因符形演变而淡化,汉字便采取添加意符的方式来增强其表音功能。象形字加义符的如“纹”、“”等等,会意或形声字累义符的如“”、“援”、“歌”等。这些都说明,汉字终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第二、由于书面语与口语互相转化(口语出,?书面语说出或出),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有些抽象意义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因此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产生了一批同音假借字,即,不再为某些词构形而借用同音字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作“悲戚”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舍”字,“介”的本意是“甲介”而借作“疆介”字等等。但是,表意的汉字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作用,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叫作“”、“”、“界”等,再度义化。正国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身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在形声字中是利用一部分声符作为别词手段的。 ㈡汉字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演化造型。 汉字职能的发挥,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合成的,这就是书写和认识。就书写而言,人们终是希望符号螽易写;而就认识而言,人们又希望符号出满易识。然而越简化,就越越易丢掉信息,给带来困难;追求信息量大、区别度大,又难免增加符形的繁度,给记录增加负担。二者的要求是的。汉字就在二者的矛盾中相互调节,以追求简繁适度的造型。从甲骨文演变到小篆,随时都可以看到这种矛盾与调节。例如,四双脚围绕一个域邑,形象满,表意度高,但书写则不便,改为雨脚作“”,意义又不很明确。最后加“□”作“”,不失本义而简繁适度。 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汉字终是不断省去多余的分符与笔画,来减少书写的困难和减轻记忆的负荷。例如,大篆里,很多从的字者从,小篆则一律减成,“集”曾写三个“”,到小篆里,将这些多余的重迭都减省了。可见,有限度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趋势。 ㈢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简化自己的构形体系。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内容摘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象形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结构有这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本文就从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汉字的特有的文化功能,从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汉字特点文化功能 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文化功能,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汉字的结构特点,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其独特的功能,其独特的结构在世界文字中为中国独有。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不过只是个想像的说法。其实汉字是出于许多先人的智慧,经过数千年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自殷商的甲古文(公元前两千多年)经金文、篆文、隶书,其间经过商、两周、战国,以至秦汉(西元前约100年),两千多年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汉字的演进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汉字在中国社会里的地位,与时俱进,所起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直至汉朝初期形成和发展出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來的。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正体字”。楷书把汉字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科学化的新层次,完全脱离了象形的拘束,成为多元化达意的结构。因为楷书的结构工整、清晰,由楷书的结构上可以更清楚的表达出形、声、意的多重达意的功能。譬如“忍”字是“刃”和“心”构成的,把一个抽象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

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1:58.62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马戈赵琳林丽华 [导读] 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了我国同世界的广泛交往,特别是各国举办的孔子学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也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汉语课堂教学,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116034)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了我国同世界的广泛交往,特别是各国举办的孔子学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也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汉语课堂教学,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互联网汉语学习与推广平台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鉴于此,笔者主要研究了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同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现状;发展 1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信息时代促进教育改革,引领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期间,我国经历了以“应用驱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1.0阶段,信息化基础条件基本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实现广泛共享,教师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前身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国家教委于1985年批准,在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语学院四所高校率先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其目的是培养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专门人才,以适应国家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中国在各个领域与全世界都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全世界刮起“汉语热”。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当年开设这个本科专业的高校就有138所,而到2010年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285所”。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蓬勃地发展,2012年,教育部为了更好地“体现该专业外向型的特点,将‘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使其内涵更深、外延更广,涵盖面更宽阔”。到目前为止,已有342所高校设立了这一本科专业。由此可知,汉语国际教育是为适应国家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为解决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应运而生的专业,它从设立之初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应用性,它的专业定位应该是面向外国、面向世界的汉语教学,“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汉字,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其肩负的最终使命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倡议目标。 3教育信息化概念探析 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兴建,特别提出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措,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被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南国农先生提出:所谓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综合上述,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教育信息化不应单单是要求教师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综合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可以理解为在教育教学领域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4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傅其林撰写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是一部面向本科生的基础教材,由四川大学主导编写,作者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本书从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起步、全面发展和国际传播三个阶段,探究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应用成果,对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深入探究了信息化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传播中的作用。作为从事高校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意义进行研究。目前,信息化建设正对汉语国际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教学方式上从传统课堂走向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并重;在网络教学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打破了时间、地域与师生人数的限制。因此,积极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发展网络汉语教育;建设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供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使用;在开发资源时,应加强汉语语言学专家与技术专员的沟通,以培养跨学科人才;拓展汉语国际教育新信息技术载体研究等。在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采取政策导向、财政支持、资源共享和因地制宜等措施。此外,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5汉语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5.1增强汉语国际教育的能动性 要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主动性,首先要正视文化交流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重视中汉语国际教育,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和利益。其次,汉语国际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汉语本身的特点,而且要考虑汉语中包含的中国的优秀文化,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使人们自觉地促进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 5.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政府在选择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时候应当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强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传播更加优秀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世界各地对汉语和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