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操作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实验安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室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应的教学理念。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3)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知道防液体倒吸的方法。

2.解析

本节课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并能正确的实验操作,在此基础上,对于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化学实验安全和基本操作应注意: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对于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和防液体倒吸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来帮助记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将以一些不注意实验安全而导致的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比较顺利的建立安全意识,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实物和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克服由于概念比较抽象而理解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1.实验室规则

[讲解]实验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我们的探究实验要想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应注意的问题1、2、3、

[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

[思考]根据初中你做的化学实验,想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写在卡片上互相交流。

[交流]讨论情况及归纳总结。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设计意图]

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投影]展示实验室爆炸、暴沸视屏以介绍安全常识——“六防”

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和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当未说明用量时,固体、液体的取用量是多少?

[学生回答]固体盖住试管底、液体1~2mL。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仓库、实验室、研究所……等,它们都是安全标志。

[简介]各图标的意义。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重点剖析]两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微热法、液差法

[设计意图]结合已给装置,重点剖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并讲解清楚其原理

5.防液体倒吸的方法

[讲解]缓冲法和阻断法两种防倒吸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下八个防液体倒吸装置来理解两种原理的防倒吸方法

6.目标检测

1.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外壁有水珠不一定要擦干,加热时会自然挥发

B.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C.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上下移动,后集中加热

2.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

3.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B.坩埚C.蒸发皿D.烧杯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5.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是滴瓶。滴瓶用于盛放各种溶液,关于滴瓶中滴管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要伸入试管口内,以防溶液滴到试管外

B.不能将滴管水平拿持

C.加完药品后应将滴管洗净后再放回原瓶

D .滴管除了原滴瓶外,不能放别的地方

6.玻璃仪器洗涤时,下列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 .灼热的玻璃仪器应冷却至室温后再洗涤以防炸裂

B .洗涤时一般是先用水冲洗,若达不到要求再用别的方法洗涤

C .凡是已洗净的仪器,要用干布或纸擦干

D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下列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

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8.20XX 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险情不断,核辐射在日本扩

散,并可能蔓延至全球。下列图标中警示放射性物品的是

9.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果使用不当,试管会破裂,你

能说出实验中有哪些不恰当的操作会导致试管破裂吗?(至少说出四种)

(1) ,

(2) ,

(3) ,

(4) 。

10.现有一套简易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活塞已打开)。甲、

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以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甲:把导气管插入一盛水的水槽中,双手捂住试管外壁,过一会儿,

若看到试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又看到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

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乙: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直到浸没长径漏斗下端。然后关闭活

塞K ,用手捂住试管中上部(气体部分),一会儿若看到漏斗液面上

升到一定高度,再重新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并迅速关闭活塞K ,松开手,又看到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甲、乙的设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甲”、“乙”或“甲和乙”),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是可行的。则他的方案是: 。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改善学生认知结构。

7.小结

[讲解]本节课中主要讲了以下几个内容:

1.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

4.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A

B

C

D

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重难点):液差法、微热法

6.防液体倒吸的方法(重难点):缓冲法、.阻断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和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师生活动]在学生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六、板书

一、实验室规则

二、了解安全措施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

四、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五、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重难点):

1.液差法

2.微热法

六、防液体倒吸的方法(重难点):

1.缓冲法

2.阻断法

配餐作业

1.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2.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D.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

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用大量的水冲洗

②取用少量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③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④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时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检查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B.不慎将浓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浓碱溶液冲洗

C.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的方法一般是将其点燃,转化成无毒的CO2

D.在盛O2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铺上一层沙子

7.已知白色的Fe(OH)2极易被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9.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浓H2SO4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10.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

后停止通H2

⑥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全部

11.遇到下列情况,采用的措施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不慎滴在手上,立即用大量的碱溶液冲洗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12.实验室有如下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蒸发皿⑤锥形瓶⑥温度计⑦蒸馏烧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____________;

(3)可作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______。

13.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

(1)写出①~④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制取并收集氢气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

(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4.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仪器B应再使用一次,你认为有道理吗?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选择与教材水平相当或略高的题型和变式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安全和基本操作的知识,预计完成时间为30分钟。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全章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双键 醚键 醛基 羰基 羧基 酯基 【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演示教学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同课异构教案汇总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必修)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一、设计背景、思想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通过举例来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但考虑到是高中阶段第一节课,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在开篇就体会到乏味、枯燥的理论课,则采用以举实例、设置探究为主帮助学生学习信息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并理解信息的含义;深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并且能指出所给例子中所包含的信息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和归纳信息,通过信息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学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强烈兴趣,和学习愿望,养成自主学习、探讨、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观念。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新入学的学生,由于初中所在学校不同,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各自有差异,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充分的兴趣,就会产生自主学习,想要学习的态度。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多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各种基本特征以及其解析;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情景教学 (2)学生互动探讨的学习方法 (3)利用故事设问,历史典故,拓展学生视野,添加学习乐趣,获得知识。 (4)总结、归纳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八、课前准备 制作游戏《COPY不走样》需要使用的卡片若干张,制作课堂需要展示的幻灯片 九、教学过程

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3的一节会话课,询问并回答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去了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那儿做了 些什么。了解冬天里三亚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课型为新授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会询问和回答别人现在去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以及做什么。因此为本课一般过去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发现能力以及自我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听懂Let’s try 部分的对话并完成练习。 2.能理解Let’s talk内容并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几个问句及回答。 3.能听说认读单词beach。 二.技能目标 1.能熟练朗读对话并表演。 2.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来询问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去了哪里,

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那儿做了些什么,并回答。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冬天里三亚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 2.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内容,并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 难点:利用所学的三个句型描述自己的假期。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特殊疑问词卡片,Amy’s trip卡纸练习题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sing a song “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 2.Greetings 3.Present the title of this class”Unit 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 4.Present the teaching aims. 5.Let’s chant.师逐句教读,然后学生拍手吟唱歌谣。 Where did you go? 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 Xinjiang I went to Xinjiang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定远三中高一化学期末复习试卷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定远三中 高一化学组 一、选择题 1.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漏斗 D.试管 2. 提纯含有少量Ba(NO 3)2杂质的KNO 3溶液,可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K 2SO 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K 2CO 3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补加适量硝酸 3.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4.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 氢气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0.5moL/L 、2L 的AlCl 3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数为N A C.32g 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D.1moL/L 、500mL 的H 2SO 4溶液中 SO 42— 的数目为0. 5 N A 5. 两份质量相同的CH 4和NH 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分子个数比为17:16 B.原子个数比为17:16 C.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氢原子质量比为 17:12 6. 下列各溶液中,Na +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A.4L0.5mol/LNaCl 溶液 B.1L0.3mol/LNa 2SO 4溶液 C.5L0.4mol/LNaOH D.2L0.15mol/LNa 3PO 4 7. V mLAl 2(SO 4)3溶液中含有Al 3+ a g ,取 4 1 V mL 溶液稀释到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 S04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 (1)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并远离电源和火源。 (2)剧毒药品应单独专柜保存。 (3)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取用

(2)物质加热 (3)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试剂,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2)实验后的废液用废液缸收集,集中处理。 二、过滤和蒸发 三、粗盐的提纯 1.不溶性杂质的除去 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若所得液体如仍浑浊则需再过滤一次。

2.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3.加试剂的先后顺序 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Na2CO3 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的几种顺序为: ①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②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③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四、盐中2 SO-的检验方法 4 【答案】一、1.易燃品腐蚀品 2.湿布NaHCO3Na2CO3水 二、固体液体可溶性固体 三、1.溶解过滤蒸发 (1)加速 (3)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2.BaCl2BaSO4↓ +2NaCl NaOH Mg(OH)2↓+2NaCl Na2CO3CaCO3↓+2NaCl 四、稀盐酸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能够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有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有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实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知道对含有Ca2+、Mg2+、 2 SO杂质的物质提纯的方法 4 3.能够利用溶解性表格选取检验和提纯常见物质的试剂 4.能够合作设计提纯含有多种杂质的物质的实验方案,能够考滤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用量及试剂过量后的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等方式,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提纯含有多种杂质的物质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手段: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第一课时) 1.遵守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 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橱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长裤,戴防护眼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长发必须扎短或藏民于帽内,不准穿脱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 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大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及时处理。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验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化学必修一

V

2

23 23 3O 2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14 O—16 23 P—31 S—3 2 —64 :35.5 一、选择题(3分×14=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 A.分液漏斗 B.普通漏斗 C.蒸馏烧瓶 D.容量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B、在常温常压下,1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 C、71 g 2所含原子数为2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均相同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时,将湿润的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B、容量瓶检漏的操作是: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塞上玻璃瓶塞,左手五指托住瓶底,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反复倒置,再旋转瓶塞180°后检测,观察是否漏水 C、在分液漏斗中分离两种液体时,要先从下端放出密度较大的液体,关闭活塞,取另一只烧杯后打开活塞再放出密度较小的液体 D.称量时,一般不潮解的物质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中进行称量 4.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液体应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C.为加快过滤,必须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5.O.25的质量是16g,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32g·1 B 64×10-3·1 C 32 D 64 6.给150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泥三角⑦坩埚 ⑧铁三角架 A.③⑥⑦⑧ B.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教学设计技能总结

教学设计技能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和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两个政策(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 ( 2 ) 本课难点:1.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本课主要讲述了古代主要三类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工商业的严格管理政策。课文从产生原因,不同时代表现及影响方面来讲述。其中,由于这些政策都对以后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影响,因此,最后集中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及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我所在学校为一所普通高中,我校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本课内容为人民版必修二高中一年级,本课所讲述学生为所教的理科班,一周一节历史课。由于是理科,学习历史相对缺乏兴趣,重视程度不够。实习高中所招收学生多为程度较差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好,我所讲课时注重传授基础知识,以生动的例子和图片来吸引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组织: 1.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

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于是老师设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这与古代社会的一项经济政策有关。 回答:引导学生从陆二身份分析得出重农抑商政策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个自然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 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中国古代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政策。 设问:那么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哪些抑商的措施?他们为什么要施行这样一种政策呢?接着讲述重点课文。 2.内容讲解 A.材料引入: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吸引了三晋之地的大量农业人口迁 至秦国,既增加了人口,又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商鞅通过强制性的抑商,一方面将流动性的,国家不易掌握的非农业生产人口,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固定户籍的,国家直接控制的农业人口,保证生产和兵源。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得出结论: 积极影响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指出消极影响。即,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学生全面记忆) (1)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2)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3)商人应入市籍 (4)严格的工商业管理(配合仔细讲解,作为第二个经济政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操作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实验安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室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应的教学理念。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3)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知道防液体倒吸的方法。 2.解析 本节课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并能正确的实验操作,在此基础上,对于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化学实验安全和基本操作应注意: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对于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和防液体倒吸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来帮助记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将以一些不注意实验安全而导致的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比较顺利的建立安全意识,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实物和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克服由于概念比较抽象而理解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 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⑤会编制电子教案,在课上演示和供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 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③ 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 ①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②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 ③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编辑本段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 ②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④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板书技能 ①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②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③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④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word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 新课标 化学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课标解读 1.了解实验化学的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了解实验化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3.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安全意识,并能安全地完成实验。 4.初步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并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5.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初步学习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教学地位 本课题从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蓝瓶子实验和Fe(OH)2的制备,让学生明确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及控制好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同时实验安全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也是高考热点之一。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在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我们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常识。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P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

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师生互动 完成探究1,教师通过例题1对探究1化学实验安全及常见事故处理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1、3、4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2、5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教师通过例题2对探究2蓝瓶子实验进行总结K ?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化学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安全意 识,增强注意安全的自觉性。 3.了解控制好实验条件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 键。 4.通过蓝瓶子实验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作用与 意义,并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1.实验化学的目标、特点。(重点) 2.实验的安全问题,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 (重点) 3.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控制实验条件的 方法。(难点) 实验化学的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4)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5)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化学的内容 (1)通过实验活动,获得一些化学事实,再经过思考、归纳、小结,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制备、合成物质的方法。 (3)认识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4)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蓝瓶子实验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

初一数学第一章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有理数全章教 案[1]】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 和负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交流、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 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实际需要产生正数与负数. 教学难点:正确了解负数,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二)、试一试 章前图中表示温度、净胜球、加工允许误差时,用到了-3,3,2,-2,0,+0.5,-0.5等等. 请同学们那些数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数,有–3,-2,-0.5.实际意义是 零下3度,净输2球,小于尺寸0.5mm. (三)、探索 新数–3,-2,-0.5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1正数:以前学过的大于0的数(像1、2.5、3 、48等的数叫正数)3 1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像-1、-2.5,-,-48的数叫 负数,3 1读作负1、负2.5、负、负48.) 3

有时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上正号“+”,正号“+”可以省略,但负号“-”一 定不可以省略.一个数前面的“+” “-”叫它的符号(性质符号). 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中性数. 师:(以温度计为例)温度计中的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 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因此得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堂练习: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那 些是正数,那些是负数. -1,2.5,+42,0,-3.14,120,-1.732,-. 3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利用正数和 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 为0,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 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世界最高峰珠穆 朗玛高出海平面8844米,我们可以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珠穆朗玛峰 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 课堂练习:课本p3练习 (四)、归纳小结 1、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五)课内外作业 课本p5:1,2,4,5 1.1正数和负数(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了解正负数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灵活运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 反意义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 概括的思维能力.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归纳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 会交流教学重点:灵活掌握正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1.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化学实验安全知识(1)防中毒事故: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为防止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空气畅通。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和有烟雾的实验应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外加尾气吸收处理装置。②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存放食品,餐具不准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后要用水把手洗净。③皮肤上有伤口时,不能接触有毒物质,否则会经伤口进入人体而造成中毒。④不可品尝药品的味道。⑤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生蛋白或生牛奶。 (2) 防火灾事故: ①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②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③会用干粉及泡沫灭火器。④火警电话“ 119,急救电话“ 120”也可拨“ 110”助。 ⑤因电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救火。 (3) 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玻璃割伤等其他“机械类”创伤,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再用双氧水擦洗消毒,尔后敷药包扎。 ②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③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 拭去,再用水冲净;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 s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④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⑤液溴滴到手上,要立即擦去,再用酒精或苯擦洗。 ⑥汞洒落后,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部的排气扇。 ⑦磷灼伤,用CuSO4溶液涂抹伤处。⑧苯酚灼伤,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 (4) 常用急救方法: ①若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较轻时,可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温暖和安静,必要时可输氧,但不能随便进行人工呼吸;若中毒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②若误服毒物,常用的方法是引起呕吐。催吐剂有肥皂水、1%硫酸铜溶液。误服毒物的急救和治疗一般由医务人员进行。 ③若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 (5)实验应该安全操作:首先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其次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另外要注意废液的处理。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复习1(学案)

单元复习 【知识框架】 【专题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一一分开成为纯净物,并要求恢复物质的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二者要求不同,这也是两种题型在解题中的区别。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在用化学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减少。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 【注意】(1)在实际操作中,加入“适量”的试剂除去杂质是很难的。要彻底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过量。所以由所选择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也必须除去。 (2)对于分离与提纯的全过程,要求做到选择试剂合理,加入顺序正确,操作步骤简便,除去杂质彻底,并且尽可能地将杂质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2)蒸发法;(3)蒸馏法;(4)萃取和

分液法。 【例题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Zn2+、Hg2+、Fe2+、Ag+等四种离子。某学生利用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如反应速率、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设计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银的方案为: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锌粉、铜粉、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供的仪器:试管、烧杯、导管、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石棉网等)、酒精灯、U形管、启普发生器等。试填写下列空白: (1)第①、②步操作中需要的药品为:①;②。 (2)第③步操作的仪器必须连接装置,理由是。 (3)第④步操作必须的玻璃仪器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 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④步操作开始时应该,结束时应该。实验过程中对多余氢气的处理方法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知识,对于汞的易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要充分注意。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用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汞也不活泼,因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汞,虽然汞易挥发,但汞蒸汽有毒。所以在加热回收时必须加一个冷凝装置。因为加热时银将变成氧化银,所以需要用氢气还原。 【答案】:⑴①铁粉;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⑵冷却回收;回收金属汞,防止汞蒸气污染环境。 ⑶试管、导管、酒精灯;棕褐色固体变为银白色,试管口有水滴;H2+Ag2O △ 2Ag+H2O。 ⑷先通H2,待H2充满试管后,再加热;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2,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点燃。 【专题2】.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检验分为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三种情况。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将它们区分开来。物质的鉴定是指对未知物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进而确定它是什么物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东宁初级中学张志伟 一、学生状况分析本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整章内容是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形状图,能根据形状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5.掌握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种形状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获得一些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观察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难点】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图形与基本几何体的相互转换。在面与体的变化中如何抓住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