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一般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方法

一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

(一)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二)注意问题:

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

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

一切社会:贫穷或富裕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一)选择:有限的资源满足什么欲望

(二)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

注意: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支出。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也称生产转换线。

2、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3、图形分析: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

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内的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

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

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的同时有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资源配置的没有技术效率的。

从没有效率的点到有效率的点的演进被称作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帕累托改进不存在,便实现了效率,如果帕累托改进有可能,便没有实现效率。

顺便指出,如果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些假设发生变化,比如,资源的数量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会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方移动,这便代表着经济增长。

(四)资源配置(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资源配置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①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②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③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

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

2、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由谁来生产;②用什么资源生产;③用什么技术生产;④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3、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一)定义:指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二)三个相关问题;

1、充分就业

2、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

3、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四、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一)、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亦称“指令性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中央计划是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企业归政府所有,并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即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市场经济

在西方学者看来,市场经济)有很多别名,包括自由放任型经济,自由企业经济等,甚至一度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1、市场经济的定义

诺贝尔经济学的奖得主、美国麻省里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第16版)教材中对市场经济作了如下简明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

2、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

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

(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

(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

(三)混合经济

一方面是市场机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一)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二)注意问题: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

(一)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

(二)注意问题:

1、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一)定义:

1、实证方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规范分析: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政府应该紧缩银根以利于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该紧缩银根以利于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该对大学教授予以补贴以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便是一种规范性表述。(二)二者区别: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2、解决的问题不同。

3、结论是否具有客观性。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一个理论由以下五个要素所组成:(1)一组定义,明确界定所要使用的变量;(2)一组假设,它们表明这一理论可被应用的条件;(3)关于这些变量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假说;(4)从这一理论的假设之中所演绎出的预测;(5)检验。

1、变量

变量是指可以取一些不同数值的量。它是理论的基础。对变量可做多种分类。在经济学中

常用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或模型)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而外生变量是由这一理论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

(2)流量是在一假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而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借助统计学的术语,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而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在银行存款的数量。

2、假设

假设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简化,它们是理论推导的前提。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经济学中的假设分成三类:方法论上的假设、技术假设和行为假设。

(1)方法论上的假设

(2)技术假设:技术假设试图说明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所处的制度背景。

3、假说

理论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形成假说。它是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如何相关的一种表述。假说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图像描述,还可以用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刻画。4、预测

预测是从理论的假设和假说中逻辑推导出来的一种表述。一个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条件表述,通常采用以下列形式,如果你做这个,那么便会有什么、什么随之而来。

5、检验

上述四个步骤就是“建立理论”的过程,或者说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论是否为真,还需经过检验。方法之一便是借助“直觉”,即它们是否合理。这种检验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被称为“直接法”。

还有一种间接法,这是一种检验模型的结果和预言是否为真的方法。弗里德曼以及其他

经济学家认为:模型应该用其预测是否准确来判断,而不应该其假设是否可信来判断。如果不能通过检验,则说明该结论是有问题的,其“理论”也是不正确的,应予修正。办法之一便是重新建立假设,重新建立模型。

二、均衡分析

从经济学诞生以来,均衡的概念一直是经济学家思维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经济学家使用均衡时内含有所不同,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法论意上的均衡

它被称作一种静止的状态。一个给定参数的经济系统被说成处于均衡状态,如果内生变量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话。通俗地说,当一个经济系统内所有不同方向的力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它便为一种均衡。当系统内的力量发生变动,原均衡便被打破、便向新的均衡方向移动。

(二)理论意义的均衡

这一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大量出现。比如,某一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且仅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时候。这一均衡概念较狭窄。现在,西方学者偏好于使用一个新的概念——市场洗清——代替这一狭义的均衡。因此,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亦被称为“市场洗清价格”和“市场洗清产量”。本书这两套概念等价使用。

(三)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

微观经济不中的“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便是“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的例子。

(四)规范意义上的均衡

一种状态为均衡,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理想的话。例如,充分就业为政府的目标之一,因此,就有“充分就业均衡”一说。

三、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又一常用的分析方法。

实质上,“边际”就是一阶导数,边际分析实质上就是将微分学引进了经济学。它导致了西方经济学一次时代的革命,史称“边际革命”。

四、归纳法和演绎法

西方学者在进行经济研究时,间或使用归纳法和演泽法。

归纳法,亦称经验分析,它是从事实过滤到理论的一种方法。归纳法要求掌握大量的资料,对之进行观察、筛选,推导出一般化结论。因此,归纳就是从事实到理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演绎法,又称假说法,它是从理论到事实、从一般到特殊的一种研究法。这从现代的理论(或假说)开始,然后用事实去证实了这一理论。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方法。静态分析的特征就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不考虑时间因素。

五、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研究“曲线移动”的效应,更确切地说,它始于原均衡点,同时引入某些随时间而变的变量,形成新的均衡点。比较静态分析就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方法,即“比较”起点和终点,但不研究过程本身。

动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相似之处于变量为不同时期的,差异在于,后者不考虑实现新均衡的途径、过程,而前者要研究调整的过程。

六、局部均衡和总体均衡分析

(一)局部均衡分析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它考查经济系统的一个(或数个)消费者、一个(或数个)生产者、一个(或数个)企业或行业、一个(或数个)商品或要素市场均衡状态。例如,在分析某一商品市场均衡时,必须排除该市场以外的其他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该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必须假定“其他因素不就业”,才能对该分市场进行

均衡分析。

(二)总体均衡是由瓦尔拉斯所提出的概念。它是观察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瓦尔拉斯认为,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某一市场的变动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总体均衡分析。

第二章需求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般掌握:供给理论;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一般了解:价格上限及其影响;价格下限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一)需求

1、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具有购买力的需要。*购买意愿+支付能力(举例)

2、需求的三个要点

第一,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

第二,需求量是一个意愿购买量。

第三,需求量总是和时间相关。

(二)需求表

我们已知,需求是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那么,需求表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表

明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

在每一个价格下,将市场中的每个人的需求量加总便可得到市场需求表。

(三)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亦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1、个人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是用曲线的形式表明某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该商品X的价格,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这里表现为需求量),曲线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某种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

不失一般性,(个人)需求曲线有二个特征。其一,因变量Q从数学上说本应在纵轴,但它放在横轴;而自变量价格P本应在横轴,但它又在纵轴。为什么如此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绘出,后人按照马歇尔惯例照抄不误;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行文上的方便,比如说“在相同价格上,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就是看在同一水平的价格上需求量的变化,这就需要把价格放在纵轴。其二,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它们的含义是:价格下降,你可能买得更多。

2、市场需求曲线

将市场需求表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另一种形式就是在给定市场中每一个人的个人需求曲线的前提下来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这就需要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加总并得到了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一点,与此类推,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市场需求曲线。

你在阅读其他版本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时,经常可以看见两种需求曲线,一条是线性的需求曲线D2,一条是凸向原点的需求曲线D1,而几乎没看见过凹向原点的曲线,为什么呢?

凹向原点的曲线隐含着这样一个结论——当商品价格愈低时,每降价一元钱带来的需求量的增量却愈来愈少。这一点不符合我们对现实生活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每降价一元钱所带来的需求增量应该愈来愈多。因此,需求曲线常常教科书采用。线性需求曲线易绘制,于是,不少教科书常用线性需求曲线来代替凸向原点的需求曲线。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及需求函数

(一)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M)

3、相关商品的价格(P R):相关商品可细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是指具有相似功能的商品,如鸡和鸭;互补品是指一起消费者才具有某种功能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

4、预期变量:预期变量主要包括对自身商品价格的预期(P E)和对收入的预期(M E)。

当你预期某咱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你会增加现行需求量,因此,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当M E上升时,对正常品的需求量上升,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

5、消费者的爱好(T):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需求量的变化。

6、人口(P O):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市场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7、气候(W):许多商品的需求量和天气变化相关。

此外,政府政策、社会时尚等等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在此,我们不讨论。(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函数,一般表示为:Q D=f(P)

其中;QD表示需求量,P代表价格,f表示函数关系。

逆需求函数记为:P=f-1(QD)

如果需求函数为线性的,则可写成:Q D =a —bp (a,b>0)

式中a 为一常数,是与价格P 平关的自发性需求,亦称外生变量;b 为一正数,(-b )则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负相关。

当然,需求函数也可分为个人需求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要注意,不能认为将个人需求函数相加便可回到市场需求函数。我们只能在一定价格条件厂,将市场需求量加总起来即:

∑=+++==n i i D h n D D D D Q Q Q Q Q 121Λ

式中,Q D 代表在某一价格条件下的市场需求量,Q Di 为各第i 个消费者在相同价格的个别需求量,符号∑h 代表着水平和。

三、需求定理

(一)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

需求定理亦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是反比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为什么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会呈反比关系呢?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商品降价后,会吸引新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第二,原先的购买者会因为商品价格下降而感到自己比过去稍微富裕一些,即实际收入增加,因而也会增加购买,这就是收入效应;同时,该商品价格下降使其他商品显得相对更贵了,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以替代其他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正因为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比关系,所以需求曲线一般为一条料率为负的曲线(或留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参见图2.2中的曲线D1和D2。斜率为负的需求曲线便是需求法则的图像表述。

对式(2.1.1)求价格的导数,一般者有:

DQD/dp<0

(二)需求定理就绝大多数商品而言是成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例外。

(1)吉芬商品。英国统计学家吉芬在研究爱尔兰土豆销售状况时发现:当土豆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得更少;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情形被后人称为“吉芬之谜”。

(2)炫耀性商品。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例如一些家庭为了显示其地位尊贵,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名画、古董等;而当这些商品价格下跌到不足以显示其身份时,就会减少购买。具有这种“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被称为“炫耀性商品”,它是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提出的。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

1、需求量:指特定价格水平上的购买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2、需求:指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指整条需求曲线。

(二)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一)供给

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因此,这一定义也体现了供给也具有三个要点:意愿生产量;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

与需求一样,供给也可以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二)供给表

供给表是关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一种表格形式。现假定,通过对个别供给在一些价格水平的加总,我们得到对某种商品x的市场供给表。

表2.2 (市场)供给表

我们发现:市场供给量Q与价格P呈正比。

(三)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用曲线表示的关于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一种关系。同理,它又是个人供给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之分。后者为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所有个别供给之和所得到的一条曲线。

将表2.2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使可得到一条供给曲线。它一般为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一)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

2、供给要素价格(P F):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业便会减少供给量;反之,企业会增加供给量。

3、技术水平(T):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会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加供给量。

4、相关商品的价格(P R):企业总是选择利润高的商品生产,当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

就会影响到企业增加或减少现有产品的供给量。

5、预期价格(P E):当企业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囤积商品,待高价出售,从而可能减少现期供给量;反之,将增加现期供给量。

6、自然条件(N):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供给量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此外,政治事件、历史传统等也影响到商品供的供给量。

(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明的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亦可分为个别供给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其形式一般如下:Qs=f(P)

其中,Qs代表市场供给量,p代表价格,f为函数关系。

逆供给函数可记为:P=f-1(Qs)

为了方便起见,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线性的供给函数:Qs=-c+d p(c,d>0)

三、供给定理

供给定量,亦称供给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比,即商品价格高,则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商品的供给量之所以与价格呈正比,一是因为价格上升后,现有的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二是价格上升后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进行生产。正因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所以供给曲线通常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供给法则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即:dQ s/d p>0

同需求一样,供给定理也会出现某些例外情况。像劳动力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一般都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但当工资上涨超过一定限度后,劳动力供给的而下降。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量与供给的区别

1、供给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是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2、供给: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供给量的总称;指整体供给曲线。

(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第三节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的定义

西方学者认为,所谓均衡,是指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市场供人量恰好等于市场需求量时,便实现了市场均衡。当市场需求量不等于供给量时,要么出现过度供给,要么出现过度需求,这便是市场非均衡。

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有下跌的趋势;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有上升趋势;只有当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在现有条件下,价格没有任何变动的压力,市场实现了均衡。因此,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需均衡时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前面在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时,我们实际上已经假定只有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其他条件不变。这种方法就是静态分析方法。如果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引起需求、供给的变动,会使原有的均衡遭到破坏,只有经过市场调节不能重新形成新的均衡。这种研究由一种均衡的变化经的方法则为比较静态法。

(一)、需求变动

1.需求增加

假定原需求曲线为D0,由于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从D0向右平移,新的均衡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2.需求减少

而其他因素不变,这会导致需求减少,这样需求曲线D0向左平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二)、供给变动

1.供给增加

现假定某一产品的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

2.供给减少

现假定某一年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从S0左科移,这便是西方经济学中所称作的“供给震荡”(supply shock)。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逢产量下了。

(三)、供给、需求同时变动

在许多情况下,供给、需求会同时发生变动,可分为两种情况:供给、需求同向变动和反向变动。

1.供给、需求同向变动:供求同向变动又分两种情况,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

(1)供需同时增加。从以上分析可知: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而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所以,供需同时增加肯定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则不能确定,它取决于两种情况下哪一个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大些。

(2)供需同时减少。供需同时减少会使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

2.供给需求反向变动:供求反向变动也分为两种情况。

(1)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由于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而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所以此时新的均衡价格肯定下降,但均锲产量变动方向则不一定,它取决于两种情况下哪一个数量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更大些。

(2)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根据讨论,我们可以推论:此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变动不定。

三、供求定理

1.仅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反之则上升;

2.仅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反之则上升;

3.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直至均衡为止;

4.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会下降,直至均衡为止;

5.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时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是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减少;

6.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减少;

7.当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产量增加(或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8.当供求反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方向相同,而均衡产量不定。

第四节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

一、价格上限

所谓价格上限是指政府为了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平缓百姓怨言而对部分商品制定的最高允许的销售价格。它对该商品的市场运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现假定瘦猪肉的市场均衡价格为10元/斤,政府嫌这个价格太高,因此确定瘦肉的最高限价为8元/斤。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第一,这会导致过度需求。

第二,出现销售者偏好。

第三,政府偏好将替代销售者偏好。

第四,有可能出现黑市。如果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很有可能出现黑市。按照图2.11,黑

西方经济学06任务-0057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 A. 资源没有被利用 B. 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 国民收入减少 D. 国民收入增加 满分:2 分 2. 消费和投资的增加() A. 国民收入减少 B. 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 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满分:2 分 3.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工资

4.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分 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 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满分:2 分 6. 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 A. 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B. 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C. 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 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满分:2 分 7. 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A. 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其他支票存款

8.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A. 增加,利率下降 B. 增加,利率上升 C. 减少,利率上升 D. 减少,利率下降 满分:2 分 9. 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 A. 汇率升值 B. 增加进口 C. 增加出口 D. 外汇管制 满分:2 分 10.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 A.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 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 一条不规则曲线 满分:2 分 11.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西方经济学_形考任务03(案例分析题)

作业3计算题

作业6计算题 1,已知某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4.4亿元,政府预算赤字为0.9亿元,消费为22.8亿元,对外贸易赤字为0.5亿元。试求: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4)税收 解: (1)Y=C+S,S=Y-C 已知:Y=30,C=22.8带入公式 S=Y-C =30-22.8 =7.2亿元 (2)I=S 已知:S=7.2 故I=7.2亿元 (3)Y=C+I+G+X-M G=Y-C-I-X+M 已知:Y=30,C=22.8,X-M=0.5带入公式 G=Y-C-I-X+M =30-22.8-(-0.5) =7.7亿元 (4)B=T-G,T=B+G 已知:B=-0.9,G=7.7代入公式 T=B+G =-0.9+7.7 =6.8亿元

4.总供给函数为AS=2300+400P,总需求函数为AD=2000+4500/P。试求: (1)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2)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解:已知:AS=2300+400P,AD=2000+4500/P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2300+400P=2000+4500/P4P+3P-45=0

P=3 Y=2300+400×3=3500 Y=2000+4500/3=3500 又已知:总需求上升10% 则:AD=2200+4950/P 2300+400P=2200+4950/P 2300P+400P2=2200P+4950 400P2+100P–4950=0 8P2+2P–99=0 Y=2300+400×3.4=3660 Y=2000+4500/3.4=3324 (由于不能被整数除,所以结果有误差)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求理论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弹性理论 难点:市场均衡 教学过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取用物品”与“经济物品”。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而且在人类生活中后者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二、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

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指那些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06任务007

06任务_0007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概念连线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周期性失业是指()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2.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 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 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3. 21.如果投资乘数为5,投资额上升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100亿元 4.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5. 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A. 提高税率 B. 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 降低再贴现率 6. 奥肯定理说明了() A.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7. 美元贬值将会() A. 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 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 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 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8.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相关 9. 引致消费取决于() A. 自发消费

2019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递减规律。 20.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21.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22.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扩张线。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答 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 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西方经济学03任务013

03任务_001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概念连线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 C. 贡献利润 D. 亏损 2. 正常利润() A. 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B. 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 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 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3.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4. 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5元 B. 15元 C. 10元 D. 20元 5.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

B. 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 C. 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 D. 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6.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A.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B. 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 C. 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 D. 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7.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8.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9.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 AVC >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 > 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 SMC≥AC那部分SMC曲线 10. 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系各专业 规定学时:60学时

沙市大学经济管理系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以政府干预为核心,研究GDP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IS-LM-BP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通过研究和分析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考察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功能,近而说明

资源如何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这一问题的。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及分析和研究在现有既定的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的原因,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的途径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问题,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寻求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并且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运作用,提供一套的理论规范和行为规范。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构成。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及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大纲 5、教学方式 6、教学进程 7、思考题和习题 8、参考资料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西方经济学06任务0010100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得分:40 1. 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D.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满分:2 分 2.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满分:2 分 3.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 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满分:2 分 4.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满分:2 分 5.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减少100万元税收将使国民收入增加() A. 500万元 B. 80万元 C. 400万元

D. 100万元 满分:2 分 6.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 半日工 C.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满分:2 分 7. 总需求曲线表明()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满分:2 分 8.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满分:2 分 9.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A. 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 提高利息率水平 D. 降低利息率水平 满分:2 分 10.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A.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 以上说法都对 满分:2 分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 NDP 。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

是技术进步。 7.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产量比例。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相等。 18.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低。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5道,共20分) 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B)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1. 课程目标任务 ^ 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 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 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 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 ! 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 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 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 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 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 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 2. 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 3.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4. 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5. 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6. 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长期成本概念,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7.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围绕垄断的争论; 8. 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9.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任务6题型与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任务06 一、单选 1. 周期性失业是指()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满分:2 分 2. 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政府需求 D. 国外的需求 满分:2 分 3. 要实施扩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卖出国债 B. 提高准备金率 C. 降低再贴现率 D. 减少货币供应 满分:2 分 4.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满分:2 分 5. 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

A. 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B. 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C. 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 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满分:2 分 6.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 以上均不是 满分:2 分 7. 属于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满分:2 分 8.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 A. 财政政策效果差 B. 财政政策效果好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一样好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分 9.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西方经济学03任务016

03任务_0016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概念连线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A. 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 因供给曲线发生了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 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D. 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2.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没有关系 3.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 A. 洛伦兹曲线 B. 菲利普斯曲线 C. 契约线 D. 工资曲线 4. 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 A. 面粉 B. 大白菜 C. 手表 D. 化妆品 5. 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A. 销售收益增加 B. 销售收益不变 C. 销售收益下降 D. 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6.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7.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是一条垂线 D. 是一条水平线 8.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9.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 A. 边际产品价值 B. 边际收益 C. 边际产品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微观部分: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长期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部分: 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与循环流量图;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两部门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微观部分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标: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讲授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讲授重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Economy------“经济”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究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 经济:1、产出/投入的最优化,致富之路;2、经帮济世; 、生产关系3.

西方经济学03任务015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3. 平均收益是指() A. 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B.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 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D. 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4.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 A. 无差异曲线 B. 等成本曲线 C. 等产量曲线

D. 生产可能线 5.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A.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6. 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B.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 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 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7.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A. 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8. 需求的变动引起() A.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9. 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一般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方法 一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 (一)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二)注意问题: 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 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 一切社会:贫穷或富裕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一)选择:有限的资源满足什么欲望

(二)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 注意: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支出。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也称生产转换线。 2、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3、图形分析: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网上作业06任务004

06任务_000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 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 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 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2. 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D. 利率增加 3. 周期性失业是指()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4.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A. 增加,利率下降 B. 增加,利率上升 C. 减少,利率上升 D. 减少,利率下降 5.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6. 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 A. 紧缩缺口 B. 通胀缺口 C. 失业减少 D. 收入增加 7.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8.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I+G+X+N=S+T+M+F 9.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西方经济学03任务020

03任务_0020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概念连线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 A. 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 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 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 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2. 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 A. 与纵轴重合 B. 与横轴重合 C. 与450线重合 D. 无法判断其位置 3. 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A. 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 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 变的 4.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 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 一直趋于减少

C. 一直趋于增加 D. 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5. 形成垄断竞争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 A. 国家赋予特权 B. 只有几家厂商 C. 产品差异 D. 完全信息 6.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A. 公共产品 B. 外部不经济效果 C. 交易成本 D. 外部经济 7.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是一条垂线 D. 是一条水平线 8.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 P = MC B. P =MC = AC C. P =MR=MC D. P=MR=AC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6答案Word版

一、单选题(15道,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 选择一项: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从生产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殖的总和,这种计算方法是() 选择一项: 支出法 收入法

C. 生产法 无法确定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3 不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0.00分 题干 引致消费取决于() 选择一项: 自发消费 平均储蓄倾向 收入 D. 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选择一项:

C. 0.9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IS曲线是描述() 选择一项: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选择一项: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选择一项: C. I+G+X=S+T+M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西方经济学任务6题型及答案

06 西方经济学任务一、单选)周期性失业是指(1. A. 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B. 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C. 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D. 2 分满分: )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2.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 D. 国外的需求分满分:2 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3. 卖出国债A. B. 提高准备金率 C. 降低再贴现率 D. 减少货币供应满分: 2 分 )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 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4. (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B.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D. 分2 满分:)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 5. A. 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B. C. 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 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分满分:2 ) 6.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 动B.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以上均不是 D. 满分:2 分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7.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 分满分: 2 )曲线的弹性小,则(在8. 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 财政政策效果差A. B. 财政政策效果好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一样好 D. 无法确定分满分:2 ) 9.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 C.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满分:2 分 10. 下列因素中不 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A. 政府投资 B.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