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小木偶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断及反思

【情境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课堂预设所不一样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表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契机,并合理地加以利用,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想,这应该就是“课堂生成”吧?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片断一】

师:“小木偶无论遇到什么人和什么事,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我心里会想,这个人真是“神经病”!(说神经病的学生神采飞扬,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

生2:我会想,这个人是不是“不正常,脑子有毛病呢?”

生3:我觉得他是“白痴”

师:“你还想到什么词语能够形容这样的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始动脑思考)

生1:“傻瓜”

生2:“弱智”

生3:“一天到晚只会笑,真是个二百五”

生4:“脑残”

生5:“他一定是个疯子”

师:同学们的词汇还是挺丰富的。遇到“一天到晚总是笑嘻嘻没有其他表情的人,我们都会觉得他不正常,会用上‘傻瓜、白痴……’等类似的词语来形容他,课文中小木偶遇到的‘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会不会也这样看待小木偶呢?”

生(齐声):一定会的(课堂气氛越来越好,全班同学热情高涨)师:难怪大家都不相信小木偶,那你们觉得小木偶面对这样的眼光会怎么样呢?(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多,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生1:很伤心

生2:心里很难过

生3:真让人抓狂

生4:真郁闷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多!你能找到课文里用来描写小木偶难过的句子吗?(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生:我找到了,课文里是这样描写的:“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师:谁能比这位同学读得更动情呢?

生:……

【教学反思】

整堂课笑声持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出奇地好,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不再是“预设”的课堂,而是根据具体情境持续变化的,老师要学会随机应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把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对应的变动。”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契机,巧妙引导。这个教学片断中的问题,其实都是在课堂上我临时想起来的,当时我想:如果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人们都会觉得不正常,不如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小木偶想一想,是不是更能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片断,虽然这个灵感是临时生成的,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也体会到课堂生成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课堂上能有精彩的生成,源于课前认真备课,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有了准备充分的“课堂预设”,才会出现生动精彩的“课堂生成”。

【片断二】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课,同学们都认为陶罐是谦虚的,铁罐是骄傲的,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1:我是从2到9段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体会到的。

生2:我和他意见一样,但是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觉得从对话的标点也能看出陶罐很谦虚,铁罐很骄傲。

师:(惊喜中带着意外)真的?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2:(看到老师赞赏的眼神很受鼓舞)同学们,你们看,铁罐说的

话中有很多感叹号,一共有6个,不信你们数数?而陶罐的话中却只有一个感叹号。我想,感叹号越多越能体现铁罐说话的语气是傲慢的,不讲理的。陶罐的话里只有一个感叹号,语气很温和,就显得他很谦虚。(听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多同学都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老师也由衷地赞叹)

师:你还能发现标点符号有这么大的作用,真了不起!那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几句话吗?(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赢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生齐读后提问)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了吧?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

师:标点符号使用得好,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所以同学们平时一定要注重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写文章不喜欢加标点和标点老是使用错误的同学今后也要多加努力了。(同学们若有所悟,会心地笑了。)

师:除了标点以外,文中还有很多词语也能看出铁罐骄傲、陶罐谦虚,不知你们发现没有呢?(学生纷纷埋头看书,认真寻找,勾画,不一会儿,很多同学都举起手来。在学生找出词语的同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朗读、做动作、戴头饰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根据我原来的课堂预设,是想让学生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描写和重点词语如“傲慢、轻蔑、恼怒、谦虚、争辩”等来领悟课文内容的,学生对标点产生了独特的见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我顺手推舟,

不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还让学生对标点符号有了新的理解,这节课收到的教学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上很多,心中不免感到窃喜。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学习信息,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教师要利用教育机智巧妙的加以引导,让它们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赋予它们特有的价值,为教学所用。【理论总结】

《小木偶的故事》和《陶罐和铁罐》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和寓言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就比其它课文高,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意外情境”,合理地加以利用,巧妙地加以引导,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种成功的“课堂生成”源于充分的“课堂预设”,教师既要重视课堂预设,又要珍惜课堂生成,这样,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性也会更高。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所以,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才能处理好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