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B)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B )

A 曹植 B孔子C 张良 D司马睿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B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 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 A )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 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D )

A 妙笔生花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 A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D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 A )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

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

2.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而后来只好逃走的原因是。

3.根据你对“滥竽充数”意思的理解,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T )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 知变通。()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A掩耳盗铃B狐假虎威 C 滥竽充数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A打草惊蛇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画龙点睛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10、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A画龙点睛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二、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11、滥竽充数()12、胸有成竹()13画龙点睛()14妙笔生花()15 请君入瓮()A 李白B南郭先生C张僧繇D周兴E文与可 三、判断题。 1、皮诺乔听狐狸和猫的话,真的种出了金币。() 2、在“玩儿国”皮诺乔长出了驴耳朵。() 3、皮诺乔的金币被偷之后,他自己反而坐牢了。() 4、皮诺乔和爸爸是在大鲨鱼的肚子里相见的。() 5、给匹诺曹看病的三个医生是乌鸦、啄木鸟和蟋蟀。()

成语故事测试题答案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B )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 ) A 曹植 B孔子C 张良 D司马睿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B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 )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 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D ) A 妙笔生花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D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 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C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A掩耳盗铃B狐假虎威C滥竽充数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A打草惊蛇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画龙点睛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10、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A画龙点睛B请君入瓮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二、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11、滥竽充数()12、胸有成竹()13画龙点睛()14妙笔生花()15请君入瓮()A李白B南郭先生C张僧繇D周兴E文与可

8成语故事练习题

8 成语故事 班级姓名学号 一、看拼音,写词语。 Kuā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yǎn zòu ( ) ( ) ( ) ( ) ( ) chuōchuān pèi fúshényùn qiáng bìbìzhēn ( ) ( ) ( ) ( ) ( ) 二、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惊叹不()乌云()布张牙()爪 点()之笔电闪雷()()不舍名()其实 四、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 (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男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鳃帮,()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俸禄”的意思。 俸禄—— 3、“滥竽充数”中的“滥”指什么?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七、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4、非四字成语:、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 案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B)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B ) A 曹植 B孔子C 张良 D司马睿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B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 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 A ) 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 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D ) A 妙笔生花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 A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D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 A )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 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

小学二年级成语故事测试题里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成语故事测试题里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以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 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周王室,为什么独 独晋国没有物品进贡呢?” 籍谈回答说:“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周王室的赠与,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 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周王室距离遥远,皇恩实在是没办法惠及,我们又 穷于应付戎狄的骚扰,哪还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 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与的种种赏赐,并 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 籍谈听了景王这番话后,张口结舌。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 “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 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 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古时候,北方边塞住着一个老头,人们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一匹马撒起野来,跑到塞外胡地去了。他的邻居们得知此事,跑到 他家里,劝慰他不必过于伤心。谁知塞翁听了众人的话,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丢了一 匹马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依我看,马儿跑走了,说不定会给我带来好处呢!”邻居们听得 目瞪口呆,谁都不相信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过了一段日子,塞翁家的那匹马由于过不惯胡地的生活,自己跑了回来,并且还带来 了一匹胡人的骏马。邻居们知道后,又都不约而同地赶来向塞翁祝贺。他们拍着那匹胡马,啧口称赞。可这塞翁并不为此感到高兴,皱着眉头叹息道:“这有什么值得庆幸的。没花 分文得了一匹胡马,弄不好会给我家引来灾祸啊!”邻居们听了不以为然,心想:塞翁肯 定是老糊涂了,不然,怎么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自从家里添了那匹胡马,就整天骑出去游玩。谁知那匹胡马 未经驯化,很不服人管教。一天,胡马把塞翁的儿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断了一条腿,落得 个终身伤残。 邻居们闻此不幸的消息,纷纷赶来向塞翁表示慰问。可塞翁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劝慰 大家:“各位不必为我的儿子忧伤,他的腿瘸了,虽然很不幸,但也可能因祸得福啊!” 果然,一年之后,胡人挥戈南下,大举入侵边塞。边塞上的所有青壮男人都应征入伍,与胡人展开激战,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战场上。塞翁的儿子因伤致残,是个瘸子,就没有 去当兵打仗,因而和年迈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成语故事》阅读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成语故事测试题 (1)

四(1)班《成语故事》测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解释加点字15 半途而废()东施效颦()郑人买履() 狐假虎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破釜沉舟() 歧路亡羊()黔驴技穷()孺子可教() 三顾茅庐()上行下效()守株待兔() 赴汤蹈火()闻鸡起舞()揠苗助长() 二、完成成语62 杯弓蛇()()入膏肓()草惊蛇大义灭()对牛弹()高枕无()邯郸学()画龙点()惊弓之()井底之()刻舟求()买椟还()名()孙山莫()有南辕()辙杞人()天三人成()熟能生()投()从戎()羊补牢望梅止()卧薪尝()掩耳盗()叶公()龙 一鼓()气愚公()山()三暮四指鹿为() 置之()外自()矛盾毛遂()荐 三、活用成语28 1、有的同学只知道“”去答题,如果出卷老师一拐弯,就把他给难住了。 2、学校艺术节,同学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真是 ,各显神通啊!

3、为了不打扰老师工作,小名在办公室外边等了半小时才进门请教,真是“”的典范! 4、小杰看书走马观花,爸爸批评道:“你这样看书,简直是!” 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说话、写文章要抓住要点,切忌。” 6、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却认为是他们的,他们的痴心妄想终成为。 7、妈妈买了一箱苹果,仔细一看,竟然有几个的坏苹果。 8、家乡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回家时要不是我,一定会发费周折的。 9、他的著作广为流传,人民啧啧赞叹,竞相传抄,那情形真是啊! 10、这部文学作品把贪官刻画得惟妙惟肖,。 11、雷锋做了一火车的好事不留名,可仍然家喻户晓,真是“,下自成蹊”呀! 12、我们要提高警惕,否则,当骗术的时候,就只剩下后悔。 13、“你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现在还来得及。”老师说。 14、你们两人闹矛盾,不肯合作,结果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这不是鹬蚌相争,吗? 四、连线搭配8 花篮铁拐李毛驴吕洞宾 荷花蓝采和玉朝笏张果老 箫何仙姑鼓曹国舅 拐杖韩湘子剑汉钟离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仗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⑴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提醒其比喻义。 ⑵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醒课习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教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⑹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规定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义。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阅读试卷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10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三、连线题(10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

8. 成语故事 智慧小木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心一练 一、我会写得又美观又正确。 kuā 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 yǎn zòu ( ) ( ) ( ) ( ) ( ) chuō chuān pèi fú shén yùn qiáng bì bī zhēn ( ) ( ) ( ) ( ) ( ) 二、我会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三、还其原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惊叹不()乌云()布张牙()爪 点()之笔电闪雷()()不舍名()其实 四、我能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五、我会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 2.出自历史故事:、、、。 3.出自神话故事:、、、。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 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开心阅读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 轻松探究 八、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成语多数是四个字的,那么多字的成语你见过 吗?照样子写几吧。 例:桃李满天下有志者事竟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新阅读试卷格林童话成语故事

二年级课外阅读测试题 《格林童话》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2.在《魔鬼的三根金发》的故事中,魔鬼的妻子把年轻人变成了,躲进自己的衣袖里。3.大拇指先进了的胃,侥幸逃脱,又被吞入肚中。 4.《青树枝》中的隐士非常希望自己将来能。 5.《格林童话》是国民间故事集。 6.《十二个猎人》中,未婚妻要求父亲变个和她面貌、姿态和体型完全一样的女孩。7.《石竹》中,上帝赐给王后一个具有“”本领的儿子。 8.《金鸟》中的狐狸让王子射死它,然后割下和。 9.《草驴》中,少年猎人给老巫婆和姑娘吃下,使她们变成了草驴。 10.《七只乌鸦》中,女孩在最后一个小杯子里放进她带来的父亲的。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害死白雪公主。A毒酒 B毒苹果 C毒梳子 2.故事《金鹅》中的小傻瓜是从()得到金鹅的。A最老的树中B石头中 C鹅窝里3.人们为什么叫灰姑娘为“灰姑娘”,因为()。 A她身上沾满了灰,又脏又难看B她皮肤是灰色的C她姓灰,所以人们叫她灰姑娘4.王子是拿着()找到灰姑娘的。A漂亮的衣服B帽子 C水晶鞋 5.在《猫和老鼠做朋友》的故事中,猫欺骗老鼠偷吃了() A面包B蜂蜜C肥油 6.在《青蛙王子》的故事中,小公主的()掉进了深水潭,是青蛙为她找到的,后来公主嫁给了青蛙王子。A钻石B金球C镜子 7.《一笔好交易》中()使公主开心大笑。A农夫B国王C士兵 8.睡美人沉睡了()年后被王子救出?A一年B十年C一百年9.《三根羽毛》中是谁帮助小王子“缺心眼”赢得了三次比赛,最后继承了王位?() A、牧羊人 B、大蟾蜍 C、老鼠 10.下列童话故事选自《格林童话》的是( ) A《海的女儿》B《丑小鸭》C《灰姑娘》D《小木偶奇遇记》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狼和七只小羊》中七只小羊全被狼吃掉了。() 2.驴子只请猎狗和猫去不来城当音乐家。() 3.《小精灵和老鞋匠》中老鞋匠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 4.《死神教父》中年轻人因一次违背死神命令而死了。() 5.《三根羽毛》中老三被大家称为“傻瓜”。() 6.《星星银币》中小女孩很爱帮助人。() 7.《渔夫和他的妻子》中,当渔夫的妻子要求对太阳和月亮发号施令时,比目鱼又让她回到了以前的那所破房子中。() 8.《十二兄弟》中,十二个王子为了就小公主被火烧死了。()

成语故事阅读理解题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 A.江边 B.江心 C.剑鞘 3.“宝剑”的“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音序。 A.J B.B C.b 4.短文有个自然段? 熟能生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陈尧咨。一次,他练习射箭,箭箭都命中了靶心,

幼儿园课题成语故事教学

幼儿园课题成语故事教学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 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 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 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 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 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 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 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 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 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

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普学网) 《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与阅读答案

《成语故事 365》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 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 ()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 一尺。()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普学网) 《成语故事 365》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10.B 三、判断题 1.√ 2.√ 3.×4.×5.× 6.×7.×8.× 9.√ 10.×

成语故事的教案

成语故事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教案,欢迎来参考!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 盾 楚 锐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盾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安排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安排作业。 誊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安排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夸口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得俸禄逃走了 画龙点睛点睛飞走了

二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检 测题

二年级《成语故事》过关阅读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 我会认,写出加点字的拼音。(共6分) 半途( )而废 如火如荼( ) 按图索骥( ) 买椟( )还珠 司空见惯( ) 亡( )羊补牢 二、我会填(共18分) 拔( )助( ) 叹为( )( ) ( )诚( )公 闭( )思( ) 杞人( )( ) ( )滴( )穿 大( )灭( ) 东山( )( ) ( )斧( )舟 三、寻经据典,人语相连(20分) 纸上谈兵 赵高 || 望梅止渴 勾践 精忠报国 蔺相如 || 三顾茅庐 曹植 指鹿为马 赵括 || 卧薪尝胆 刘备 完璧归赵 岳飞 || 七步成诗 韩信 入木三分 王羲之 || 背水一战 曹操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习不能( )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C、名落孙山 D、夜郎自大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 )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C、卧薪尝胆 3.只要我们发扬( )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4.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 )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5.“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6.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7.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8.“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而要……”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 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