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知识点总结新版 人教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知识点总结新版 人教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知识点总结新版 人教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知识点总结新版 人教版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安装顺序是,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闸刀开关)—>熔断器,开关,插座,用电器。保险丝(2)试电笔由笔尖金属体、大阻值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构成,它主要用于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如果氖管发光,则是火线,否则就是零线。

2.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1)三线插头(三孔插座):主要用于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体损坏时,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至于对人造成伤害。连接方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2)漏电保护器: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它安装在总开关上。

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根据公式P=UI,可以得到I=P/U,而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一定的,U=220V,所以用电功率P越大,电路中的电流I就越大。

(2)短路。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将会很大。

2.保险丝的作用

(1)保险丝一般是用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不用铁丝或铜丝等导线替代保险丝,因为它们的熔点较高。

(2)保险丝的作用:当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3)使用方法是串联在电路中。

(4)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者稍大于电路中最大的正常工作电流。

三、安全用电

1.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电压越高越危险。

3.常见的触电事故:

(1)家庭电路中,双线触电,单线触电。

(2)高压触电。

(3)急救: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急救。

4.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防雷装置:避雷针。

第二十章电与磁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磁现象磁场

1.磁现象

(1)能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

(2)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北极(N),南极(S)。同极相斥,异极相吸。(4)磁化: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2.磁体与带电体的异同:

(1)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有正、负电荷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能单独存在。

(2)磁体:吸引磁性物质,有南、北极之分,但磁极不能单独存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叫做磁场。对放入其中的铁、钴、镍等物体有力的作用。方向:放在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2)磁感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磁感线不是磁场。

(3)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a.在磁体外部,从N极出发,回到S极;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分布都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c.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两极处磁场最强,中间弱;

d.空间中的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

4.地磁场:

(1)概念: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

(2)地磁场的分布特点: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稍有偏离),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稍有偏离),但是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

(3)指南针工作原理: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总是指向南方(地磁北极),北极总是指向北方(地磁南极)。

二、电生磁

1.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则磁场方向改变。

(3)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安培定则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过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在螺线管外部是从N极到S极,在螺线管内部是从S极到N极,构成闭合曲线。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的方向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应用:a.由安培定则可知,知道了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可以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

b.由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用安培定则可以判断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c.根据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以及电源的正负极,画出螺线管的绕线方向。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异同点:

条形磁体通电螺线管

不同点磁性长期保持,是永久磁体通电时才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N、S极是固定不变的N、S极与电流方向有关,能够改变

磁性强弱是不变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相同点①它们都具有吸铁性;②它们都具有指向性;③它们的磁场分布相同;

④它们都有两个磁极,且都具有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的特点。

(4)磁场中的“三向一致”:在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三个方向一致。

三、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1.电磁铁:

(1)构造: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2)工作原理:铁芯被磁化,使磁性增强;

(3)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外形相同)、有无铁芯;

(4)优点:

a.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断电流来控制;

b.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或线圈匝数来控制;

c.磁极的转换可以由改变电流方向来控制。

2.电磁继电器:

(1)概念: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通断的装置。

(2)构造:

(3)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闭合,开始工作。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4)电磁继电器的应用:a.通过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b.进行远距离操纵;c.实现自动控制。

四、电动机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1)由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时的导体就相当于一个磁体),所以把通电导体放在磁场中,就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实际上,是磁体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

(2)如果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同时改变,则通电导线受力方向不变。

【重点】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左手定则:将左手摊平,放入磁场中,使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

延伸:用左手定则,只要知道“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导体的受力方向(运动方向)”中的两个方向,就能判断出第三个方向。

2.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1)组成:能够转动的转子,固定不动的定子。

(2)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转动。

(3)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换向器

五、磁生电

1.电磁感应:

(1)概念: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该现象最早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是闭合的;b.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能量转化情况:电磁感应现象中,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

(4)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若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中有一个改变,则感应电流方向也随之改变。若上述方向同时改变,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2.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区别

3.发电机:

(1)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

(2)交流电:方向和大小周期性改变的电流。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物理量,是指发电机中每秒钟内线圈转动的圈数,单位是“赫兹”,周期是频率的倒数。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即发电机内线圈转一周需要0.02秒,或者说1秒钟内线圈改变方向100次。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电话

1.电话

(1)电话是由美国发明家贝尔于1876年发明。

(2)电话的构造:最简单的电话是由话筒和听筒串联在电路里组成的。

工作流程:声音—>话筒—>变化的电流—>听筒—>声音。

2.电话交换机

(1)两部电话要实现通话,就要架设一对电话线。如果有n部电话要实现相互通话,就必须假设n(n—1)/2对电话线。

(2)打电话时“占线”的主要原因:对方正在给他人打电话;他人正在给对方打电话;对方正在给自己打电话;对方电话未放好;电话交换机之间线路忙。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就好像“模仿”声信号。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二、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只有变化的电流才能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磁波,稳定电流则不能产生电磁波。在生活中,开关电器、雷电等所形成的电流变化也会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和真空中传播。

(2)传播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是s

,在其他物质中的传

3108

m/

播速度都要小于这个数值。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1)电磁波的波速公式: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是c=λ?f。由于电磁波波速c是一个定值,所以波长和频率成反比例关系。

(2)单位:频率f的单位为赫兹(Hz),还有千赫(kHz),波长λ的单位为m。

4.电磁波的分类:一般根据波长来划分,波长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λ射线等。它们的本质都是电磁波,不同的是波长的不同。

5.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广播、雷达、微波炉、紫外线消毒杀菌等。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三种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和射频电流。

3.移动通信:

(1)工作原理:将声音信号转变成交变的电信号,再把带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通信方式就是移动通信。

(2)工作过程: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限电接收台。当人们讲话时,一方面将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捕捉到空中的电磁波,使得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

(1)微波:是指波长在10m~1mm之间的电磁波,其频率在30MHz~300000MHz之间。(2)微波的特点

优点:微波的频率高,可加载的信息量大。

缺点: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它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而必须建设一些中转站来转发信号。信号要想传递得越远,需要的中转站越多。

2.卫星通信

(1)组成: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三部分组成。

(2)作用:通信卫星是一个空中微波中转站,它从一个地面站接收发射来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变频后,再发射到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3)用于通信的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又叫同步卫星,利用这些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转站,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覆盖几乎全部的地球表面,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

(1)光纤通信: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里传播进行通信的方式叫光纤通信。

(2)光纤通信的特点:光纤通信可长距离传输信息,容量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3)解读:

a.激光的特点: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

b.光缆:光缆是光信息的路径,是一种用玻璃做成的光导纤维,光从其一端射入,在里面经过多次反射(这决定了光信息可以在弯曲的光缆里传播),最终从光缆另一端射出。

4.网络通信

(1)网络通信: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大量的信息。把许多计算机通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连接起来,就成为网络。互联网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的信息高速共享。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人们之间相互联络和沟通,都十分依赖网络平台。

(2)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每个电子邮箱都有自己的“地

址”,这样才能把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正确的地方。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用户名+@+域名(即服务器名称)。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能源

1.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能源。

2.能源的分类:

(1)根据能源来源分,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和生物能源(各种食物);(2)根据转换过程分,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二次能源(必须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比如电能、煤油、汽油、沼气等)。

3.三次能源革命:

(1)第一次钻木取火柴薪;

(2)第二次蒸汽机的发明化石能源;

(3)第三次核反应核能。

二、核能

1.核能:

(1)定义:当原子核发生分裂或相互结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2)特点:a.核能十分巨大,能极大地补充人类能源的不足,使用核能大大地节约了常规能源;b.核能能够解决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3)缺点:a.不可再生;b.核燃料产生核辐射,使用不当会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伤害。2.核裂变和核聚变

(1)核裂变:一个重核(如铀235)裂变成两个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裂变。比如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就能发生琏式反应。

(2)核聚变:某些轻核(质量很小),如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一个新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即热核反应。

(3)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在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加以控制的,是在控制下缓慢释放核能的。而原子弹则是不加控制的核裂变。但是,核聚变目前还不能完全得到控制。

三、太阳能

1.太阳能的产生及特点

(1)太阳能的产生: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在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裂变,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优点:a.太阳能供应时间长;b.太阳能分布广,获取方便;c.太阳能安全清洁。(3)缺点: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尽管巨大,但是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却相对较小,而且不同地区的能量分布不均匀。

2.太阳能的利用

(1)光化转换: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转化成生物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到植物。

(2)光热转换:太阳能被大气和水吸收形成空气流动、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给物体加热。(3)光电转换:利用太阳能发电,如太阳能电池等。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

(1)方向性: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的。

(2)能量的利用:我们是在能量嗯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

(3)能量释放过度失控就会产生灾害。

注意:a.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b.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因此尽管能量是守恒的,但我们还必须节约能源。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1)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2)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比如化石能源、核能等,后者比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3)未来的理想能源:

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足够丰富、足够便宜、技术成熟、安全清洁。未来的理想能源要能够大规模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4)解决能源危机的出路:

a.节约使用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提高利用率。

b.大力开发新能源。未来可推广的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风能、可燃冰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专项测试(解析版)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专项测试(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在建楼房里安装漏电保护器 B. 组装家庭电路时将开关接在零线上 C. 洗衣机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 D. 使用测电笔时手指接触金属笔尾 【答案】B 【解析】【解答】A、在新建楼房里安装漏电保护器,可防止家庭电路发生漏电事故,A不符合题意; B、组装家庭电路时应将开关接在火线上,防止维修或更换电器时发生触电事故,B符合题意; C、洗衣机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金属笔尾,笔尖接触电线,可辨别火线与零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为了安全,家庭电路在连接时,开关要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2.如图所示情景中,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杠杆左端会下沉 B. 当地的大气压强为78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C. 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D. 电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左侧=G×3L=3GL;右侧=2G×2L=4GL,

右侧力和力臂的乘积大,右侧下沉,故A错误; B、由图知,玻璃管内水银面与玻璃管口的长度为78cm,当时的大气压强应等于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故当地的大气压强与78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不相等,故B错误; C、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应垂直于斜面,指向斜面,故C错误; D、为防止触电事故,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应接地,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的转动情况;(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据此读图可得出结论;(3)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4)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需与大地相连,防止外壳带电,发生触电事故. 3.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 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 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 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答案】C 【解析】【解答】火线上的保险丝如果改装到零线上,当保险丝熔断时,电路还有电不安全.如果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当开关断开时,用电器还带电,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由I=P/U,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当保险丝熔断后,如果用铜丝代替不能起到保险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连接家庭电路的掌握情况。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开关要接在火线上。两孔插座接法: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安装三孔插座的方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4.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了,以下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A. 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太大了 B. 用电器插头处的导线绝缘裸露而线芯相碰 C. 按键开关中两根导线的线头相碰 D. 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过小 【答案】 C 【解析】【解答】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通过的电流太大,超过承受的最大电流,电流大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知识点总结新版 人教版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安装顺序是,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闸刀开关)—>熔断器,开关,插座,用电器。保险丝(2)试电笔由笔尖金属体、大阻值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构成,它主要用于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如果氖管发光,则是火线,否则就是零线。 2.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1)三线插头(三孔插座):主要用于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体损坏时,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至于对人造成伤害。连接方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2)漏电保护器: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它安装在总开关上。 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根据公式P=UI,可以得到I=P/U,而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一定的,U=220V,所以用电功率P越大,电路中的电流I就越大。 (2)短路。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将会很大。 2.保险丝的作用 (1)保险丝一般是用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不用铁丝或铜丝等导线替代保险丝,因为它们的熔点较高。 (2)保险丝的作用:当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3)使用方法是串联在电路中。 (4)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者稍大于电路中最大的正常工作电流。

三、安全用电 1.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电压越高越危险。 3.常见的触电事故: (1)家庭电路中,双线触电,单线触电。 (2)高压触电。 (3)急救: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急救。 4.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防雷装置:避雷针。 第二十章电与磁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磁现象磁场 1.磁现象 (1)能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 (2)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北极(N),南极(S)。同极相斥,异极相吸。(4)磁化: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2.磁体与带电体的异同: (1)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有正、负电荷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能单独存在。 (2)磁体:吸引磁性物质,有南、北极之分,但磁极不能单独存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叫做磁场。对放入其中的铁、钴、镍等物体有力的作用。方向:放在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2)磁感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磁感线不是磁场。 (3)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a.在磁体外部,从N极出发,回到S极;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分布都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c.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两极处磁场最强,中间弱; d.空间中的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 4.地磁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 三、密度符号: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 四、量筒使用方法、 1、以什么单位标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最大量程是多少 3、分度值是多少 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物理)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生活用电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生活用电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A. 光的反射 B. 力F的力臂l C. 电灯的安装 D.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入射角为90°﹣50°=40°,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40°,故A正确;B、力臂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图中表示的是力F作用线的一部分,不是力臂,故B错误; C、安全用电原则:开关接在火线上,零线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符合要求,故C正确; D、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方向为电流的绕行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螺线管N极方向,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力臂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C、安全用电原则:开关接在火线上; D、根据安培定则分析. 2.原来各用电器都在正常工作,当把手机充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所有的用电器都停止了工作,其原因可能是() A. 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过多,导致干路电流过大,保险开关跳闸 B. 这个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原来就相接触形成了短路 C. 插头与这个插座接触不良形成了断路 D. 插头插入这个插座时,导致火线和零线接触形成了短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手机充电器的功率很小,使用后不会导致干路中总电流过大、保险开关跳闸,故A错误. B、若是插座处原来有短路,则在没有插入手机充电器之前,电路就已经出现了短路,室内用电器不会正常工作,故B错误; C、若是用电器的插头与插座断路状态,则用电器不工作,不会影响室内其它用电器,故C 错误; D、若是插头插入这个插座时,导致火线和零线相接触形成了短路,室内所有的用电器全部停止了工作,若不及时断电会发生火灾,故D正确.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 1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练习题及解析 一、生活用电选择题 1.“元旦文艺会演”时,物理老师和电工师傅合作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不怕电”的节目(注意:因该节目有危险,同学们切勿模仿)。首先电工师傅将两根导线的接头A、B分别连接到一标有“PZ220100”的灯泡(如图甲所示)的接线柱C、D上,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随后,电工师傅断开开关,取下灯泡,物理老师站到干燥的木凳上,左、右两手分别抓住两导线接头A、B(如图乙所示),此时电工师傅闭合开关,用测电笔分别测试导线接头A、B及物理老师的皮肤,发现测电笔的氖管均发光,而在这一过程物理老师依然谈笑自如。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理老师有“特异功能”,确实不怕电 B. 物理老师的双手戴着绝缘手套 C. 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零线被断开了 D. 往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火线被断开了 【答案】C 【解析】【解答】由于电源在接C、D两端时,灯光能够发光,说明电源是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该电压大于安全电压,故如果直接接在人的射体上,人就会触电,而现在人却没有事,说明是在人、灯交替的过程中,将零线断开了,因为只有火线与人体相连时,且人与大地是用绝缘木凳隔开的,通过人体的电流为零,人当然就没有事了,C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触电有两种情况:单相触电、双相触电.单相触电是站在地上,直接接触火线发生的触电事故;双相触电是同时接触零线和火线,发生的触电事故. 2.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指南针的 N 极始终指向南方 B. 为了在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保险丝应串联在电路中 C.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D. 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认识物理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现象、规律及产生原因。 包括:声、光、热、电、力等。分别概括知识点、举例子,并说明中考的重点难点。 二、物理学的特点 1、有趣 2、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三、如何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 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汇成一片大合唱,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声音记录的分类:1、机械振动:唱片(唱针振动)2、磁记录:磁带 3、光记录:光盘、DVD 二、声音的传播 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又叫发声体。 ⑵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举例子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的例子。 ①介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固体传声效果好,能量损失少,举例子)②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生活用电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生活用电选择题 1.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C.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D. 用湿布擦洗正在工作的用电器 【答案】 B 【解析】【解答】A、铜丝的熔点较高,不能代替保险丝,A不符合题意; B、有人触电时,要立即切断电源,B符合题意;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时不高于36V,C不符合题意; D、水是导体,所以不能用湿布擦洗正在工作的用电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不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注意平时的积累. 2.小茜家新购住房刚装修完毕,家中部分照明电路如图所示。验收工程时,小茜闭合了开关S(家中其他用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白炽灯L亮了一段时间熄灭了,她用验电笔分别测试了图中插座的两个孔,发现验电笔都发光。她断开开关S,再次用验电笔测试插座的两个孔,她将观察到(假设故障只有一处)() A. 测试两孔时验电笔都发光 B. 测试两孔时验电笔都不发光 C. 只有测试左边的孔时验电笔才发光 D. 只有测试右边的孔时验电笔才发光 【答案】D 【解析】【解答】(1)闭合了开关S(家中其他用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白炽灯L亮了一段时间后熄灭了,说明灯泡、火线与零线不能构成通路.可能是火线断路,也可能是零线断路; (2)灯泡熄灭后,用测电笔分别测试了图中插座的两个孔,发现测电笔都发光,说明左孔和右孔都和火线相连,故是因为图中的零线断路; (2)当断开开关时,切断了左孔和火线的连接,所以测电笔接触左孔时,氖管不会再发光,接触右孔时,氖管照常发光.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电路的连接和故障判断.当开关闭合时,用测电笔分别测试了图中插座的两个孔,发现测电笔都发光,说明左孔和右孔都和火线相连.当开关断开时,左孔切断了火线,再接触左孔,氖管不发光. 3.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