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第17卷第4期2009年10月

系统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Vo1.17No.4

oct ,2009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刘建香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从两方面进行综述:一是对国外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介绍,包括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进展的总体概括、复杂网络动力学行为以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介绍;二是国内根植于本土的复杂网络的研究,包括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复杂网络拓扑性质、动力学行为,以及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等。并结合复杂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复杂网络;演化;拓扑;动力学行为中图分类号:N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09)04-0031-07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刘建香(1974—),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E-mail :jxliu@https://www.sodocs.net/doc/0d10498321.html,

0引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而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如果用节点表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系统的元素,两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网络就为研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

的描述方式[2、3]

。复杂网络作为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4、5],近年来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

点,随着复杂网络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已有学者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学者对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给出了有价值的文献综述,而方锦清[6]也从局域小世界模型、含权网络与交通流驱动的机制、混合择优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同步与控制、广义的同步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括,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介绍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的综述文献。本文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1.复杂网络模型的发展演化

网络的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就是规则网络

[7]

,它

是指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来表示,也就是说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遵循既定的规则。但是对于大规模网络而言由于其复杂性并不能完全用规则网络来表示。20世纪50年代末,Erdos 和Renyi 提出了一种完全随机的网络模型———随机网络(ER 随机网络),它指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以概率p 随机连接任意两个节点而成的网络,即两个节点之间连边与否不再是确定的事,而是由概率p 决定。或简单地说,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可以存在条边,从中随机连接M 条边所构成的网络就叫随机网络。如果选择M =p ,这两种构造随机网络模型的方法就可以联系起来。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对于大量真实的网络系统而言,它们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1998年,Watts 和Strogatz [8]提出了WS 网络模型,通过以概率p 切断规则网络中原始的边并选择新的端点重新连接

31--

构造出一种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网络——

—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networks)。显然,当p=0时,相当于各边未动,还是规则网络;当p=1时就成了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其节点的度分布(degree distribution)服从指数分布,而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大规模真实网络的节点度用幂律(power-law)分布来描述更加精确。1999年,Barabasi和Albert[9]提出了BA网络模型,在网络的构造中引入了增长性和择优连接性:增长性指网络中不断有新的节点加入进来;择优连接性则指新的节点进来后优先选择网络中度数大的节点进行连接。BA网络是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s)模型,其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除了经典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和无标度网络模型之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的网络模型来描述真实的网络系统。如Barabasi, A.建立的确定性无标度网络模型[10],Francesc Comellas和Michael Sampels建立的确定性小世界网络模型[11]以及Fan等考虑某些现实网络具有局域特性而建立的多局域世界演化网络模型[12]等等。

2.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

2.1平均路径长度L

在网络中,两点之间的距离为连接两点的最短路径上所包含的边的数目。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指网络中所有节点对的平均距离,它表明网络中节点间的分离程度,反映了网络的全局特性。不同的网络结构可赋予L不同的含义。如在疾病传播模型中L可定义为疾病传播时间,交通网络模型中L可定义为站点之间的距离[13]等。

2.2聚集系数C

在网络中,节点的聚集系数是指与该节点相邻的所有节点之间连边的数目占这些相邻节点之间最大可能连边数目的比例。而网络的聚集系数则是指网络中所有节点聚集系数的平均值,它表明网络中节点的聚集情况即网络的聚集性,也就是说同一个节点的两个相邻节点仍然是相邻节点的概率有多大,它反映了网络的局部特性。

2.3度及度分布

在网络中,节点的度是指与该节点相邻的节点的数目,即连接该节点的边的数目。而网络的度指网络中所有节点度的平均值。度分布P(k)指网络中一个任意选择的节点,它的度恰好为k的概率。

2.4介数

包括节点介数和边介数。节点介数指网络中所有

最短路径中经过该节点的数量比例,边介数则指网络中所有最短路径中经过该边的数量比例。介数反映了相应的节点或边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2.5小世界效应

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效应是指尽管网络的规模很大(网络节点数目N很大),但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也就是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随网络的规模呈对数增长,即L~lnN。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真实网络几乎都具有小世界效应。

2.6无标度特性

对于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度分布区间非常狭窄,大多数节点都集中在节点度均值的附近,说明节点具有同质性,因此可以被看作是节点度的一个特征标度。而在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的网络中,大多数节点的度都很小,而少数节点的度很大,说明节点具有异质性,这时特征标度消失。这种节点度的幂律分布为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3.国内对复杂网络理论

及应用研究现状的概括性介绍

3.1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进展的介绍

国内学者对国外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介绍最早始于汪小帆(2002)发表在国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14],文中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复杂网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包括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度分布等网络度量,Internet、WWW和科学合作网络等现实系统,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等网络模型,以及复杂网络上的同步等。而在国内刊物上对国外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介绍可追溯到朱涵(2003)[15]在《物理》杂志上发表的“网络‘建筑学’”,文章以小世界、集团化和无标度等概念为中心,介绍了复杂网络的研究进展。之后,吴金闪等[16]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复杂网络的主要研究结果,对无向网络、有向网络和加权网络等三种不同网络统计性质研究的现状分别作了综述,对规则网络、完全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等网络机制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对网络演化的统计规律、网络上的动力学性质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周涛等(2005)围绕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及复杂网络上的物理过程等问题,概述了复杂网络的研究进展。刘涛等[17]从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度分布等复杂网络的统计性质,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等网络模型等层面简述了复杂网络领域的相关研究。史定华[18]从对

32 --

网络节点度和度分布的理解入手,对网络分类、网络的演化机理和模型及结构涌现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总的来说,这些介绍都突出了对复杂网络上的统计性质、复杂网络经典模型的阐释和描述,对复杂网络理论在国外研究进展的介绍试图全面但却较为笼统。

3.2复杂网络动力学行为研究的介绍

一般将建立在网络上的系统动态性质称为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也是为了理解和解释发生在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或过程。赵明等[19]总结了近年来复杂网络上动力学系统同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复杂网络同步的稳定性分析,复杂网络上动力学系统同步的特点,网络的几何特征量对同步稳定性的影响等。另外,由于复杂网络中的社区发现成为近几年复杂网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王林(2005)等全面综述了社区结构的性质以及社区发现的若干算法等。鲁棒性作为复杂系统的一种属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接婧[20]对鲁棒性在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包括鲁棒性的定义、鲁棒性的特点、鲁棒性的研究方向及鲁棒性的应用等。在对复杂网络展开的研究中,有一类应用性很强的网络行为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网络的传播、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信息或谣言在社会中的扩散等等,实际上它们都表现为一种网络上的传播。周涛等[21]对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传播特性以及相应的网络免疫技术。

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涉及面非常广泛,如渗流、传播、网络搜索、相变等等,而与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相比,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因此国内关于这些领域研究的介绍也就相对较少。

3.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应用研究的介绍

近几年由于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迅速发展,其理论方法在真实网络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功能都是由许多细胞分子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因此,对多种分子的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分析,理解细胞内复杂的网络结构和动力学,对研究生物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王冰等[22]介绍了国外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代谢网络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代谢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以及网络的子集团和功能。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由于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其安全性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而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于病毒的传播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中传播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许丹等[23]围绕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包括流行病学模型、电子邮件病毒传播模型、随机常数传播模型和间隔模型等在内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计算机病毒在不同网络中的传播所表现出的不同性质,以及病毒传播机制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等。

复杂网络理论在现实系统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生物、技术、经济等许多领域,如演员合作网、科研合作网、代谢网、电话网、Internet、WWW、商业网络[7、24-26]等等,而在国内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介绍还相对较少。

4.国内复杂网络研究的进展

4.4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

Barabasi和Albert给出的构造无标度网络的演化模型(BA网络模型),把真实系统通过自组织生成无标度的网络归功于两个主要因素:增长性和择优连接性。李翔等[27]认为择优连接机制不会在整个网络上都起作用,而只会在某个局域世界里发挥作用,作者通过引入局域世界的概念对BA网络模型进行了推广,提出了局域世界演化网络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保持了无标度网络的鲁棒性,同时改善了无标度网络固有的面对恶意攻击的脆弱性。陈庆华等[28]为了进一步研究无标度网络的增长性和择优连接性,通过对网络节点进行重新连接建立了BA网络模型的两个拓展模型。章忠志等[29]提出了BA网络的一个等价的演化模型,在系统增长的过程中,新节点总是与网络中随机选择的边所关联的节点进行连接。并利用平均场方法,解析计算了网络节点度分布和聚集系数,并对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其演化成的结构特性与BA网络相同。陈禹等[30]认为BA模型虽然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现实世界中网络最基本的特点,较好地解释了无标度网络的形成机制,但是它对于现实的情况过于简化,为了对现实的复杂网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作者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择优连接时的搜索成本和建立新连接的成本;发展过程中有些连接会发生变化;网络初始状态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BA网络的三种扩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考虑了这些因素后,BA模型的基本结论没有变化。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提出了

33

--

其他一些网络模型,如权重演化网络模型[31]、领域演化网络模型[32]、确定性小世界网络模型[33]等。

总结起来,这些复杂网络模型大多是在BA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断点重连而建立的,通过这些模型的建立试图更确切地反映真实的网络世界。

4.5复杂网络特性、行为及演化研究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网络,如信息网、交通网、电力网等等,这些网络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动力学行为和演化机制等,以便我们更好地设计这些复杂网络和控制他们的行为。大多数大规模真实网络都具有无标度特性。在无标度网络中,存在极少数具有大量连接的“核心节点”和大量具有少量连接的“末梢节点”,这样的网络是非同质的,这是网络涌现出的一种“序”。谭跃进等[34]提出了网络结构熵的概念,并用它来定量地度量这种“序”。李旲等[35]就具有幂律度分布的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因特网给出了计算平均路径长度的公式。

同步是一种非常普遍而重要的非线性现象。网络拓扑和单个节点的动力学性质决定整个网络的动力行为——

—网络同步。吕金虎等[36、37]基于时不变复杂动力网络模型,给出了时不变网络的周期轨道同步、时变网络的非混沌同步和混沌同步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证明了:一个时不变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完全由该网络的内部耦合矩阵和网络的耦合框架矩阵的特征根决定,而一个时变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完全由该网络的内部耦合矩阵和网络的耦合框架矩阵的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所决定。抗毁性是指网络拓扑结构的可靠性。复杂网络通常面临随机性打击和选择性打击,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对这两种损伤的抗毁性有很大差异。吴俊等[38]针对复杂网络的特点,给出了复杂网络连通性的一个新测度——

—连通系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抗毁性测度的新定义,针对复杂网络面临的两种不同损伤,给出了复杂网络抗毁性的两个新测度——

—容错度和抗攻击度。高亮等[39]对食物链网络在节点攻击和边攻击下的鲁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对于大多数食物链网络节点介数攻击的效果优于节点度攻击,且以相同的边移除率为标准,边介数攻击的效果明显优于节点攻击。复杂系统由于受到内、外干扰因素的作用,使得某一部分崩溃,由此带来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部分,从而引发连锁的崩溃,最终导致整个复杂系统的崩溃。复杂系统所具有的这一性质称为脆弱性。韦琦[40]指出脆弱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并以子系统之间的脆弱性联系为出发点,建立了研究复杂系统脆弱性的理论基础框架。而林德明等[41]则应用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社会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仿真。

杨波等[42]从个体选择的角度,以网络中个体价值优化作为网络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用节点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作为网络结构演化判据,研究小世界网络的结构演化问题。结果表明,小世界网络结构演化过程是一个鲁棒过程,即与初始状态相比,网络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

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网络特征、行为及演化等逐渐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从网络测度、网络同步、网络鲁棒性和脆弱性、网络结构演化等角度对复杂网络加以研究,但与网络拓扑的研究相比,这部分的研究还很薄弱。

4.6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信息网络、社会、经济管理等领域。王旻等[43]在论述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Internet的复杂网络模型,对病毒的传播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网络模型真实地反映了Internet的特性,通过对某些参数的调整,病毒传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成千上万个路由器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数百万条通信线路组成的边所构成的复杂网络。实际通信网络经常承受超负荷的流量,导致拥塞的产生。陈振毅等[44]利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来模拟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用节点的容量指标反映实际路由器的缓冲区大小,用节点的处理速度指标来反映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能力;同时为了反映现实通信网络中路由器的重要程度不同,用无标度网络中的度指标把节点分为两类,用度较大的中心节点模拟现实网络中重要的路由器,而用其它普通节点模拟一般的路由器。研究结果表明,中心节点的容量和处理速度是导致网络发生拥塞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指标来缓解网络的拥塞。而为了达到给定的控制效果,只需要对中心节点中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改善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形态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动态企业联盟应运而生。动态企

34 --

业联盟是基于利益优先的原则,在最大化利益的前提下与一切可能的合作企业结成联盟,因此联盟网络结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存在随机性,无法用规则网络或随机网络来表示,而小世界网络模型能恰当地反映联盟结构特征。江可申等[45]通过构建基于小世界网络的企业动态联盟模型,研究如何在提高网络全局功能的条件下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一个充满动态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组织以立体连接的方式来处理各种交换关系并协同完成各类组织任务,使组织逐渐呈现出复杂的网络形态,并表现出与社会现实中普遍的复杂网络所共同具有的行为模式及其特征。马骏等[46]将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组织网络的研究中来,分别从组织网络的表示方法与分析手段之间有效结合、局部互动关系与组织网络的有效性、以及局部与全局演化的动力学特征三个方面,给出了应用复杂网络理论解决组织网络中的相关问题的一些方向。

新产品开发团队是一个组织创新活动的核心。邓丹[47]通过将团队成员表示为网络节点,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连线表示将新产品开发团队抽象成网络,并用小世界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统来表征交流网络的交流频率和交流集中度这两个特征参数,对新产品开发团队交流网络进行了分析。

在实证研究方面,周辉[48]通过对我国广东地区关于SARS的流言传播的研究表明,现实社会中流言传播具有小世界网络的典型特性,利用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合理地解释流言传播实际过程中各类流言爆发、迅速传播的潜在原因。陈洁、许田等[49、50]通过分析搜集到的中国电力网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电力网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刘杰等[51]对某个时间段内发表于我国物理学科具代表性的两份权威刊物上的有关混沌科学理论方面的论文作者相互合作研究所形成的复杂网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网络具有比较明显的无标度特性。何阅等[52]通过对1536道中药方剂和681种药材的统计,对中药方剂网络的包括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统、度分布等在内的统计性质进行了研究。

由此看来,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应用研究也在国内蓬勃开展起来。

5.总结与展望

自Watts和Strogatz(1998)提出小世界网络模型以及Barabasi和Albert(1999)提出无标度网络模型以来,国际学术界掀起了对复杂网络研究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陆续问世。Newman在429篇参考文献的支撑下,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总结。而在国内,自2002年以来陆续有学者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并有相关文章发表,其中很大一部份包括复杂网络模型[27、28、31-33、53、54]、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55-61]、复杂网络的应用[62-66]等内容在内的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发表在国外刊物上。总的来说,不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实证分析方面,国内对复杂网络的研究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还停留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上,这也就意味着许多问题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针对这种现状,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跟踪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趋势和动向,特别是对具体研究内容(如混沌、同步、社区发现等等)最新的研究动向予以较为深入的关注。

(2)进一步展开对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网络度、聚集性、社区结构等网络特性及其这些特性对网络行为的影响,探索新的网络参量和新的统计规律以期对网络结构和网络特性进行更深入的认识。

(3)在无向网络的基础上,探索有向、加权网络的网络特征和网络行为,并将相应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网络系统当中。

(4)针对本国实践,展开真实网络的实证研究。尽管不同的网络都存在共同的小世界效应,但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等网络参量,不同的网络拓扑有不同的网络动力学行为。因此应结合真实网络,赋予这些参数实际意义,利用实证分析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变化以及网络的拓扑结构、动力学行为对网络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真实网络的演化机制,以设计出更优越的网络。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8:7-22.

[2]Albert,R.,&Barabasi,A.L: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networks[J].R eview of Modern Physics,2002,74:47-97. [3]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

works[J].SIAM R eview,2003,45:167-256.

[4]周涛,柏文洁,汪秉宏等:复杂网络研究概述[J].物理,2005,

34(1):31-36.

35

--

[5]王林,戴冠中:复杂网络中的社区发现——

—理论与应用[J].

科技导报,2005,23(8):62-66.

[6]方锦清.迅速发展的复杂网络研究与面临的挑战[J].自然

杂志,2005,27(5):269-274.

[7]R eka Zsuzsanna Albert: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net-

works[D].Department of Physics Notre Dame2001.

[8]Watts D J&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

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440-442.

[9]Ba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1999,286:509-512.

[10]Barabasi A L,R avasz E,Vicsek T:Deterministic scale-free

networks[J].Physica A,2001,299:559-564.

[11]Francesc Comellas,Michael Sampels:Deterministic small-

world networks[J].Physica A,2002,309:231-235. [12]Fan Z P,Chen,G R:Evolving networks:from topology to

dynamics[J].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04,2:60-64.

[13]田颖杰,李南,江可申:小世界网络(SWN)及其在经济管

理领域的应用[J].世界经济研究,2001,(6):83-87. [14]Wang Xiaofan:Complex networks:topology,dynamics and

synchro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02,12(5):885-916.

[15]朱涵,王欣然,朱建阳:网络“建筑学”[J].物理,2003,32(6):

364-369.

[16]吴金闪,狄增如:从统计物理学看复杂网络研究[J].物理学

进展,2004,24(1):18-45.

[17]刘涛,陈忠,陈晓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概述[J].

系统工程,2005,23(6):1-7.

[18]史定华:网络——

—探索复杂性的新途径[J].系统工程学报, 2005,20(2):115-119.

[19]赵明,汪秉宏,蒋品群等:复杂网络上动力系统同步的研

究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5,25(3):273-295.

[20]接婧:国际学术界对鲁棒性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2005,20(2):153-159.

[21]周涛,傅忠谦,牛永伟等: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研究综

述[J].自然科学进展,2005,15(5):513-518.

[22]王冰,修志龙,唐焕文:基于复杂网络结构理论的代谢网

络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6):10-14.

[23]许丹,李翔,汪小帆:复杂网络理论在互联网病毒传播研

究中的应用[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3):10-26.

[24]D.de Linma e Silva:The complex network of Brazilian

popular music[J].Physica A,2004,332:559-565.

[25]Luis Lopez,Juan A Almendral,Miguel A F Sanjuan:Com-

plex networks and WWW market[J].Physica A,2003,324: 754-758.

[26]Wataru Souma,Yoshi Fuiwara,Hideaki Aoyama:Complex

networks and economics[J].Physica A,2003,324:396-401.

[27]Li X,Chen G R:A local-world evolving network model

[J].Physica A,2003,328:274-286.[28]Chen Q H,Shi D H:The modeling of scale-free networks

[J].Physica A,2004,335:240-248.

[29]章忠志,荣莉莉:BA网络的一个等价演化模型[J].系统工

程,2005,23(2):1-5.

[30]陈禹,宗骁,郝杰等:BA模型的三种扩展[J].系统工程学报,

2005,20(2):120-127.

[31]Li Ch G,Chen G R:A comprehensive weighted evolving

networks[J].Physica A,2004,343:288-294.

[32]Cao Y J,Wang G Z,Jiang Q Y,etc:A neighborhood evo-

lving network model[J].Physics Letters A,2006,349:462 -466.

[33]Zhang Zh Zh,R ong L L,Guo Ch H:A deterministic small-

world network created by edge iterations[J].Physica A, 2006,363:567-572.

[34]谭跃进,吴俊:网络结构熵及其在非标度网络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6):1-3.

[35]李旲,山秀明,任勇:具有幂率度分布的因特网平均最短

路径长度估计[J].物理学报,2004,53(11):3695-3670. [36]吕金虎.复杂动力网络的数学模型与同步准则[J].系统工

程理论与实践,2004,(4):17-22.

[37]Lv J H,Yu X H,Chen,G R:Choas synchronization of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J].Physica A,2004, 334:281-302.

[38]吴俊,谭跃进:复杂网络抗毁性测度研究[J].系统工程学

报,2005,20(2):128-131.

[39]高亮,李梦辉,吴金闪等.食物链网络在顶点攻击与边攻击

下的鲁棒性[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7):1-8. [40]韦琦,金鸿章,郭健等:基于脆性的复杂系统研究[J].系统

工程学报,2004,19(3):326-328

[41]林德明,金鸿章,靳相伟.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复杂系统脆性

仿真[J].系统工程学报,2005,20(2):167-171.

[42]杨波,陈忠,段文奇:基于个体选择的小世界网络结构演

化[J].系统工程,2004,22(12):1-5.

[43]王旻,郑应平:病毒在复杂Internet网上的传播研究[J].计

算机应用,2005,25(11):2524-2526.

[44]陈振毅,汪小帆:无尺度网络中的拥塞及其控制[J].系统工

程学报,2005,20(2):132-138.

[45]江可申,田颖杰.动态企业联盟的小世界网络模型[J].世界

经济研究,2002(5):84-89.

[46]马骏,唐方成,郭菊娥等:复杂网络理论在组织网络研究

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5,23(2):173-178.

[47]邓丹,李南,田惠敏:基于小世界网络的NPD团队交流网

络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83-87.

[48]周辉:流言传播的小世界网络特性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

学报,2005,18(1):108-111.

[49]陈洁,许田,何大韧:中国电力网的复杂网络共性[J].科技

导报,2004,(4):11-14.

[50]Xu T,Chen J,He DY:Complex network properties of

Chinese power gri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36 --

Physics B,2004,18:2599-2603.

[51]刘杰,陆君安:一个小型科研合作复杂网络及其分析[J].复

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3):56-61.

[52]何阅,张培培,唐继英等:中药方剂的合作网络描述[J].科技

导报,2005,23(11):36-39.

[53]Geng X M,Li Q:R andom models of scale-free networks

[J].Physica A,2005,356:554-562.

[54]Hu H B,Wang L:The Gini Coefficient’s application to

general complex networks[J].Advances in complex systems, 2005,8:159-167.

[55]Li X:Uniform synchronous criticality of diversely random

complex networks[J].Physica A,2006,359:827-834. [56]Li X,Chen G R,King-Tim Ko:Transition to chaos in com-

plex dynamical networks[J].Physica A,2004,338:367-378.

[57]Wang X F,Chen,G R:Synchronization in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J].Physica A,2004,343:263-278. [58]Fan J,Wang X F:On synchronization in scale-free dynami-

cal networks[J].Physica A,2005,349:443-451.

[59]Zhang H F,Wu R X,Fu X Ch:The emergence of chaos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J].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6,28:472-479.

[60]Wang X F,Chen,G R:Pinning control of scale-free dy-

namical networks[J].Physica A,2002,310:521-531. [61]Li Ch G,Chen G R:Phase synchronization in small-world

networks of chaotic oscillators[J].Physica A,2004,341:73-79.

[62]Li X,Jin Y Y,Chen G R:Complexity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web[J].Physica A,2003,328:287-296.

[63]Yang H J,Zhao F C,Li Zh N etc:Modeling SAR S spread-

ing on complex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2004,18:2734-2739.

[64]Liu J Zh,Wu J Sh,Yang Z R: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

ease on complex networks with household-structure[J].Ph-ysica A,2004,341:273-280.

[65]Li X,Chen G R,Li Ch G: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of disea-

se spreading in complex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2004,35:527-536.

[66]Shao Zh G,Sang J P,Zou X W etc:Blackmail propagation

on small-world networks[J].Physica A,2005,351:662-670

Complex Network and Review of Domestic Research

LIU Jian-xiang

(School of Busines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complex network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general review of academic research of complex networks,sum-up of research of dynamical behavior of complex networks,and introduction of applica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in the world;the research of evolving complex networks,topology and dyn amical processes on complex networks,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And finally, with the main research of complex network,the author analyses the stress of complex network.

Keywords:complex network;evolving,topology;dynamical processes

37

--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目录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 (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 (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 (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 (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 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 (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 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 (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 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 (一)政府信息公开 (10)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 (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 (四)完善网络立法 (11) (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 参考文献 (12)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d10498321.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第17卷第4期2009年10月 系统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Vo1.17No.4 oct ,2009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刘建香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从两方面进行综述:一是对国外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介绍,包括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进展的总体概括、复杂网络动力学行为以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介绍;二是国内根植于本土的复杂网络的研究,包括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复杂网络拓扑性质、动力学行为,以及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等。并结合复杂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复杂网络;演化;拓扑;动力学行为中图分类号:N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09)04-0031-07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刘建香(1974—),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E-mail :jxliu@https://www.sodocs.net/doc/0d10498321.html, 0引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而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如果用节点表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系统的元素,两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网络就为研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 的描述方式[2、3] 。复杂网络作为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4、5],近年来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 点,随着复杂网络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已有学者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学者对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给出了有价值的文献综述,而方锦清[6]也从局域小世界模型、含权网络与交通流驱动的机制、混合择优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同步与控制、广义的同步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括,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介绍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的综述文献。本文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1.复杂网络模型的发展演化 网络的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就是规则网络 [7] ,它 是指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来表示,也就是说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遵循既定的规则。但是对于大规模网络而言由于其复杂性并不能完全用规则网络来表示。20世纪50年代末,Erdos 和Renyi 提出了一种完全随机的网络模型———随机网络(ER 随机网络),它指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以概率p 随机连接任意两个节点而成的网络,即两个节点之间连边与否不再是确定的事,而是由概率p 决定。或简单地说,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可以存在条边,从中随机连接M 条边所构成的网络就叫随机网络。如果选择M =p ,这两种构造随机网络模型的方法就可以联系起来。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对于大量真实的网络系统而言,它们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1998年,Watts 和Strogatz [8]提出了WS 网络模型,通过以概率p 切断规则网络中原始的边并选择新的端点重新连接 31--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_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综 述?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朱 雷 (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78) 摘 要:本文将对网络影响因子(WIFs )这种基于链接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进行讨 论。从网络计量学诞生到现在,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仅有了很重要的发展,而且与之有关的网络数据搜索技术也不断提高。目前WIFs 也已经被认为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从本文分析中可以发现文献计量学通过对超链接的分析已经被应用到网络信息的研究。此外本文对未来的此项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Internet ;网络计量学;链接分析;网络影响因子;WIF 中图分类号:G 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634(2006)0821269206 Web Impact F actors :the I ndex of Q 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WEB Site ZHU Lei (Medical Library o f Centeral South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78,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how this linkbased metric has been developed ,enhanced and applied.N ot only has the metric itself underg one im provement but als o the relevant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en 2hanced.WIFs have als o been validated b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research measures.Biblio 2metric techniques have been further applied to the Web and patterns that might have otherwise been ignored have been found from hyperlinks.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s 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internet ;webometric studies ;hyperlinks ;web im pact factors ;WIF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朱 雷(1973-),男,湖北宜昌人,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馆员,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 事业管理博士生,从事网络数据库开发、应用,网络计量学研究. 1 网络影响因子的起源及其概念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Internet 网络技术飞 速发展,纸质印刷型等传统信息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使用原有的信息计量方法已不能够满足对电子和网络信息进行测度和计量的需要,这就促成了新的网络计量学的诞生。网络计量学是应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及信息技术,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 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111 网络影响因子的研究基础 11111 链接分析 链接分析法是网络计量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近年来对Internet 上网站之间相互链接分析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链接分析研究的意义在于: (1)通过分析站点被其他站点“引用”的情况,也就是对其它站点指向某站点的链接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核心站点。 (2)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可以通 第24卷第8期2006年8月 情 报 科 学 V ol.24,N o.8 August ,2006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入门介绍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 周涛柏文洁汪秉宏刘之景严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近年来,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物理学界对复杂网路的研究热潮。复杂网络区别于以前广泛研究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最重要的统计特征是什么?物理学家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问题是什么?物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现象对拓扑结构是否敏感?物理学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原因和意义何在?复杂网络研究领域将来可能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从整体上概述复杂网络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复杂网络小世界无标度拓扑性质 A short review of complex networks Zhou Tao Bai Wen-Jie Wang Bing-Hong? Liu Zhi-Jing Yan Gang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scoveries of small-world effect and scale-free property in real-life networks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interest of physicist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complex networks that known from regular networks and random networks? Wha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tudy of complex networks? Are physical processes sensitive to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networks? What are the reason and meaning that physicist come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n complex networks? What are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concentrate on those questions above and give a general review about complex networks. Keyword: complex networks, small-world, scale-free, topological characters 1 引言 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一个典型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与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一些边组成的,其中节点用来代表真实系统中不同的个体,而边则用来表示个体间的关系,往往是两个节点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则连一条边,反之则不连边,有边相连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被看作是相邻的。例如,神经系统可以看作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1];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是自主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2]。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1]、社会关系网络[1,3-4]、交通网络[5]等等。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考虑网络的时候,往往只关心节点之间有没有边相连,至于节点到底在什么位置,边是长还是短,是弯曲还是平直,有没有相交等等都是他们不在意的。在这里,我们把网络不依赖于节点的具体位置和边的具体形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网络的拓扑性质,相应的结构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那么,什么样的拓扑结构比较适合用来描述真实的系统呢?两百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它看起来像是格子体恤衫上的花纹;又或者最近邻环网,它总是会让你想到一群手牵着手围着篝火跳圆圈舞的姑娘。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数学家们想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网

193-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影响因子研究——以纽约和香港为例

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影响因子研究——以纽约和香港为例* 崔 杨敏行 陈可石 翀 【摘要】近年来,TOD理念在减少汽车使用和提高运输能力的可持续性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经济社会特征相似的情况下,TOD社区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频率远高于其他社区。但现有的TOD模式研究往往关注近年来新开发地段和郊区的邻里社区等,而鲜有在城市层面通过站级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以轨道交通网络发达的纽约和香港作为范本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影响轨道交通客运量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以下几组相关变量对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较大:①土地利用;②车站特征;③社会经济和人口特征;④模式竞争。结果表明,车站特征为影响轨道交通载客量的首要因素,应该作为今后轨道交通模式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优化手段;高的汽车保有量会伴随更频繁的上落、停车和换乘等活动,从而提升远距离出行的公共交通比例;而地方特定因素对轨道交通载客量影响也很积极。 【关键词】TOD;轨道交通载客量;土地利用;纽约;香港 1 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内,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汽车使用以及对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学术关注的重点。常见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限制交通需求,比如道路收费、停车管理和交通静化;二、增加交通供给,包括公路建设、铁路投资和提供停车和慢行系统等。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交通措施解决问题的效果非常有限,人们的出行行为受到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TOD模式基本理念是:相对高密度、紧凑、混合的城市形态,高品质、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以及行人友好的环境。于是,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交通联合开发(Transit-Joint Development)、新传统开发(Neo-Traditional Development)以及交通集中发展(Transit-Focused Development)等一系列发展战略被陆续提出(Cervero et al,2002)。尽管这些理念涵义不尽相同,但结合交通混合开发等策略逐渐得到广泛接受,并被认为可以降低机动车使用率。 既有的大多数TOD模式研究更加关注未开发的新城和郊区等,而对交通系统已经高度发展的特大城市层面关注不足。这些城市往往已经拥有较高的轨道客流量,并且交通换乘多分布于中央商务区(CBDs)等高密度地区,而郊区和城市边缘逐渐兴起的大型居住、办公和产业集群,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城市结构和形态,单中心也逐渐向多中心转换(Loo和Chow,2008; Newman et al,1995)。这些土地利用和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促成了交通客流量的巨大变化。众所周知,纽约是世界的文化、商业和金融中心(Sassen,2001);而香港作为亚 *本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和深圳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究课题部分前期成果,内容 根据《Rail-base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New York City and Hong Kong》翻译整理,原文刊于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0(6),202-212; 作者Becky P.Y. Loo, Cynthia Chen, Eric T.H. Chan.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文献综述

1富营养化的概念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湖泊分类的一个指标。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把富营养化定义为水体营养盐增加所引起的一系列征兆变化,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生产力的增加,引起水质恶化,破坏了水的资源价值。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在近海中,夜光藻、无纹多藻等占优势,藻层呈红色,被称为“赤潮”;而在江河湖泊中,则被称为藻花,又为“水花”或“水华”。 富营养化是湖泊分类和演化的一种概念,是湖泊水体老化的自然现象。湖泊由贫营养湖演变成富营养湖,进而发展成沼泽地和旱地,在自然条件下,这一历程需几万年至几十万年。但如受氮、磷等植物营养性物质污染后,可以使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地加速。这种演变同样可发生在近海、水库甚至水流速较缓慢的江河。如1998年4月福建、广东、香港沿海,武汉市东湖,同年2月湖北省汉江段等,都由于水体受到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使夜光藻、蓝藻类铜锈囊藻及有毒裸甲藻疯长。呈胶质状藻类覆盖水面,色呈暗红,故称“赤潮”,隔绝水面与大气之间的复氧,加上藻类自身死亡与腐化,消耗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迅速降低。藻类堵塞鱼鳃与缺氧,造成鱼类窒息死亡。死亡的藻类与鱼类不断沉积于水体底部,逐渐淤积,最终导致水体演变成沼泽甚至旱地。 一般认为总磷与无机氮浓度分别达到0.02mg/L与0.3mg/L的水体,标志着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人认为,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达到临界负荷量:总磷为0.2—0.5mg/(L?a),标志着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2水体富营养化的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天然富营养化,水体从天然环境中获取氮、磷等营养物质,逐渐富集而发生水质变化的过程称为天然富营养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也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逐渐增加了湖

网络舆情及其预警研究综述

江苏科技信息June 2013 ■ 杨菁赵岩 摘要: 文章收集、整理了关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的不足及展望,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关键词: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危机管理 网络舆情及其预警研究综述 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研究是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新兴的学科,随着网民数量的大量增加,该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方面的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该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方面的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1.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的预警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对舆情的影响或网络舆情展开。Savigny和Heather认为,当代社会舆论总体上由大众媒体促成,并通过沟通系统创造出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与传统的媒介相比对公众舆论 有重要作用。Christen等通过实验比较了地方、国家和互联网新闻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Kobayashi和Tetsur通过调查互联网的应用对日本舆论的影响,认为互联网是公众获取和理解政府政策的有效工具。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言论、信息及一些商业行为进行管理规范,如美国在9.11后发布的《爱国者法案》和法国的《信息社会法》等。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虽然与网络舆情有关,但并没有专门以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作为研究对象,仅仅从管理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 还有一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偏重于危机事件的应对及决策,大多从群体决策理论框架和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从20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就将群体思维用于解决群体讨论、群体决策、群体成员人际关系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虚拟社群,其讨论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很像一个 小群体,所以出现了许多以群体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行为的论文。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以批评理论为工具,探讨网络传播群体中成员的社会背景及性别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其关注的重点多是不平等和压迫现象。还有一些文献集中于公众舆情对一任政府及政府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政策评论及影响上,如:对伊拉克和海湾战争的民意研究、对克林顿政府的民意研究等。 2.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和完善的转型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也迫在眉睫,受到各学者的广泛关注。 理论体系方面,当前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的过度控制导致舆情泛滥;应急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舆情监测分析手段落后;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引导缺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经济、资源、环境发展中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MS1008。内蒙古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经济、资源、环境非均衡发展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JSZ12047。 作者简介:杨菁,内蒙古工业大学,讲师,博士。赵岩,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战略研究 12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 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 =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02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还称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新华网https://www.sodocs.net/doc/0d10498321.html,/newscenter/2002-08/29/content)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从“不屑一顾”转向“研讨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潮,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外加他们拥有相应的网络应用知识和硬件支持。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同时,中国网民数突破4.5亿,达到4.57亿,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从我国网民的职 业构成看,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重为30.6%。从学历状况上看,大专及其 - 2 -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纵向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最早都出自语言学界。至今的网络语言研究也多以语言学为视角,对语言风格、语体变迁、新词语的建构、语义的转移与丰富等角度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99-03 “‘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以忽视它”,这是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的结尾给网络语言所下的定义。刚刚过去的2014年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周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普及,必然带动网络语言的活跃和相关研究的活跃。因此,在21世纪之交,国内外学界都迎来了网络语言研究的井喷,产生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下文将从语言学的视角回顾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概况。 1 网络语言的演变 19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美国洛杉矶,伦纳德?克兰罗克正在为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通讯试验做最后的准备。他计划向另一座城市的互联网设备发送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

词LOGIN,意思是“登录”。助手依次传输了字母“L”和“O”,正当敲下第三个字母“G”时,设备死机了,字母再也没能发送出去。于是,“L、O”成为历史上第一条网络信息。用今天的眼光看,LO也是“呦,您瞧”的网络英语缩写。连后世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克兰罗克本人也不禁感叹,“这真是注定要发生的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1]“有力而简洁”,再带点偶然性,都是今天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个层面上,LO也可以视作为网络语言的雏形。 英语中可表述“网络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如Chat room short hand(简称Chat shorthand)、network language、cyber language和internet slang等。其中,“Chat room short hand”因为进入网络聊天室(Chat room)必须快速打字(short hand)才能交流而得名,用来指代网络语言,可谓既形象又生动,带着早期网络社交的色彩。此外,英语中也有专门为指称网络语言而诞生的词汇:“Net-speak”,更有大型网站以此命名,获得大量点击和关注。 “网络语言”最初的词义是计算机之间的协议用语。后来西方学者们将网络语言的概念限定在“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CMC)”,直译为“以计算机为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