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 I 卷(选择题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 .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芯片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 .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可用作胶片感光剂

2.设 N A 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5℃时,1 L pH=11 的氨水中 OH - 为 0.001 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SO 3的氧原子数为 0.3 N A

C .4.6 g 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7 N A

D .3.6 g D 2O 所含质子数为 2 N A

3.己知

A .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 .异丙苯的一氯代物共有 6 种

C .可用溴水鉴别异丙烯苯和异丙苯

D .异丙苯是苯的同系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某酸件废水可能含有Fe 2+、Fe 3+、Al 3+、Mg 2+、Na +、K +、CO 2-、SO 3

示①~④四个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4

2- 。取废水祥品分别进行如右图所

A .废水含有 Na + ,不含 K +

B .废水含 S O 4

2- 和 CO 3

2-

C .废水不含 Fe 3+ ,可能含 Fe 2+

D .废水一定含有 Na +、Al 3+、SO 4

2-

42SO

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的

实验操作

A(

NH)

4

将混合物装入半透膜袋,并放入流动的蒸馏水中B除去Mg粉中混有的A1粉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D.测定NaClO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滴在pH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6.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

A.Q位于第三周期IA族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简单离子半径:M->Q+>R2+

D.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7.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OH(烃基自由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

B.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

C.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 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D.处理含有草酸(H C O)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

224

(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是副反应产生的。为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 不含 CO ,将装置 A 和如下图所示

已知: Cu O ?????→[Cu (NH )(无色)???? [Cu (NH )] (蓝色)。

二、非选择题

8.甲醛( HCHO )与葡萄糖相似具有强还原性,40 %甲醛溶液沸点为 96℃,易挥发。为探究过量甲醛和

新制 Cu (OH ) 反应的产物,进行如下研究。

2

(1)在下图装置中进行实验,向a 中加入 0.5 mol L -1CuSO 溶液 50 mL 和 5 mol L -1NaOH 溶液 100 mL ,振

4

荡,再加入 40 %的甲醛溶液 50 mL ,缓慢加热 a ,在 65℃时回流 20 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 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色,并有气体产生。

①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

②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

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

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___→___→___→___G ,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

(3)已知:

。设计实验证明 a 中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 价。

__________。

(4)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

于 氨 + 气 2

3 4

3 4

①摇动锥形瓶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锥形瓶ⅱ中固体完全溶解得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将容量瓶ⅱ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ⅰ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

9.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O,其悬浊液可吸收烟气中SO,所得酸性浸出液又可用于制备高纯硫酸锰,

22

其一种工艺流程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软锰矿悬浊液吸收S O的过程中,S O体现了________性。

22

(2)“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已知:K

sp =1.0?10-34;K

rp

=2.6?10-30;K

rp

=1.6?10-15;K

rp

=4.0?10-14;

“水解沉淀“中:

①“中和剂“可以是________(填标号)

A.Al O

23B.H SO

24

C.MgO D.MnO

2

②溶液的pH应不低于________(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③不采用“水解沉淀“除Ni2+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置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结品分离”中的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

①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_____________。

②结晶与过滤过程中,体系温度均应维持在_______℃(填“27”、“60”或“70”)。 (6)高纯硫酸锰可用于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测定,步骤如下:

步骤 1:水中的氧气在碱性溶液中将 MnSO 4 氧化为 MnO (OH )2 。

步骤 2:在酸性条件下,加入 KI 将生成的 MnO (OH ) 再还原成 Mn 2+。

2

步骤 3:用 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步骤 2 中生成的 I ( 2S O

2 2

3

2

2

3

2-

+I =2I - +S O 2 4

2-

取某水样 100 mL ,按上述测定步骤滴定,消耗 a mol L -1NaS O 标准溶液 VmL ,该水样溶解氧含量为

2

3

_________mol·L -1.

10.一种通过铁基氧载体( Fe O /FeO )深度还原和再生来合成二甲醚( C H OCH )的原理如下图:

3

4

3

3

(1)二甲醚的合成反应: 3CO (g )+3H

2

(g ) CH OCH (g )+CO (g )ΔH

3 3 2 1

①已知 CO 、H 与 CH OCH 的燃烧热(ΔH )分别为 a kJ· m ol -1.b kJ·mol -1.c kJ· mol -1.(a 、b 、c 均小于 0),

2

3

则 ΔH 1=________kJ·mol -1.

②该反应选用 CuO/ZnO/Al O 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能_______(填标号)。

2

3

A .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B .提高反应速率

C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 .改变反应的焓变

(2) CH 氧化器中发生的主反应:

4

ⅰ.CH ⅱ.CH 4

4

(g)+Fe O(s)

34

(g)+4Fe O(s)

34

CO(g)+2H(g)+3Fe(s)

2

CO(g)+2H O(g)+12FeO(s)

22

850℃时,压强和部分气体体积分数、固相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右下图。

①随着压强的增大,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结合图像,分析H O的体积分数变化的原因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3)将一定量的FeO和CO置于CO还原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主反应:

22

CO(g)+3FeO(s)Fe O(s)+CO(g)ΔH

2342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不同温度下最终反应体系中CO、CO体积分数如下表:

2

温度I/℃100170200300400500

CO体积分

20.670.670.750.820.90.92

CO体积分数0.330.330.250.180.10.08

①ΔH2_______0(填“>”或“<”)。

②若在150℃时进行上述转化,理论转化率ɑ(FeO)=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反应体系中,一定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

A.体系的压强不变

B.CO的物质的量不变

2

C.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

D.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④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CO还原器温度设置在170℃的原因___________。

2

11.文艺复兴时期,群青颜料曾用在许多著名的油画上,当时群青颜料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并制成的。

青金石是指碱性铝硅酸盐矿物,其中含钠、铝、硅、硫、氯、氧等元素。(1)硅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

(2)第四周期中,与铝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种。

(3)Na+和Ne互为等电子体,电离能I

2(Na)________I(Ne)(填“>”或“<”)。

1

(4)①已知氯有多种含氧酸,其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HClO

4HClO

3

HClO

2

HClO

Ka1×10101×1011×10-24×10-8

HClO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HClO中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HClO中含有的共价432

键类型为__________。以上几种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不同,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

②氢卤酸(HX)的电离过程如图。ΔH1和ΔH2的递变规律都是HF>HCl>HBr>HI,其中ΔH1(HF)特别

大的原因为_________,影响ΔH

2

递变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

(5)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晶胞参数a=q nm,铝的摩尔质量为Mg·m ol-1,原子半径为r pm,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铝单质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式即可,下同),铝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

12.甲苯在医药、农药,特别是香料合成中应用广泛,可合成以下物质:

苯佐卡因乙基香草醛邻茴香醛

(1)苯佐卡因中含有的碱性官能团为____________(填名称)。

(2)乙基香草醛和邻茴香醛具有相同的亲水基团,该基团可用________(填物理方法)检测。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任写两种)。

A.苯环上连接两个互为对位的基团

B.有一个-CH

3

C.与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

D.能发生水解反应

。有机物M为含有两个互为邻位基团的(4)已知:

芳香族化合物,且与本佐卡因互为同分异构,其合成路线如下:

①生成A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

②以上合成路线涉及的7个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个;

③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④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的合成路线(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___________。

福建省厦门市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

答 案

一、选择题

1~5.BABDD 6~7.CC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①球形冷静管;冷凝回流;②A 中出现红色物质(或 A 中出现棕色物质); (2)E 、F 、D 、C ;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

(3)取少量 a 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的浓盐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 价(其 他答案参照评分);

(4)①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② 2Cu+8NH ?H O+O =22+ +4OH - +6H O ;

3

2 2 2

③ n (Cu O ):n (Cu )=1:200 。

2

9.【答案】

(1)还原性;

(2) MnO +2Fe 2+ +4H +=Mn 2+ +2Fe 3+ +2H O ;

2

2

(3)①C ;②4.3;③ Ni 2+ 完全沉淀的 pH 与 Mn 2+比较相近,不利于两者分离;

(4) Mn + Ni 2+=Mn 2+ + Ni ;

(5)①增大 S O

4 2- 的浓度,使 MnSO 和 MgSO 的溶解度下降,便于结晶析出;②70℃;

4 4

(6)av/400。

10.

【答案】

(1)①(3a+3b -c );②BC ;

(2)①不变;② Fe O +H2 高温

3

4

3FeO+H O ;

2

(3)①<;②100 %;③C ;

(4)温度过高, CO 的转化率低;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比较慢。

2

11.【答案】

(1)

(2)4;

(3)>;

4M 4M

4 πr 3

N ? q 3 ?10-21

N ?(2 2)2 ?10-21

(4)①

;sp3 ;σ键和 键;氯的含氧酸中非烃基氧原子数目越多,中心氯原子价态越高,正电

性越高,导致 Cl-O-H 中的电子更向 Cl 偏移,越易电离出 H +; ② HF 的水溶液中存在氢键作用;原子半径(或键长或键能);

(5)

12.【答案】

(1)氨基; (2)红外光谱;

(3)

(4)①光照(或高温);②4;③

;④ ;

(5)

- 10 - / 19

4 6 , D D

福建省厦门市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

解 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A .25℃时,1LpH =11 的氨水中 OH -的浓度为 0.001mol/L ,则含有的 OH -数目 0.001 N A ,故 A 正 确;B .标准状况下, SO 3 为固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 错误;C .已知每个乙醇 分子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8 个,. g 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则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8N A ,故 C 错误; . 2O 的摩尔质量为 20g/mol ,3.6gD 2O 的物质的量为 0.18mol ,所含质子数为 1.8N A ,故 D 错误;答案为 A .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 “陷阱”;另一方面

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 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

CCl 4.HF 等为液体,SO 3 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 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根据已知废水为酸性,故和 H +反应的离子不能与之共存,即 CO 32-不存在,根据溶液是电中性的, 则 SO 42-一定存在,由实验①可得,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 +,可能含有 K +;实验②,加盐 酸后再加 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也再一次说明含有 SO 42-;实验③加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 Fe 3+;实验④,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一开始无沉淀,后有沉淀,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Al 3+,不含有

Fe 2+和 Mg 2+,所以废水中肯定含有 Na +、SO 42-、Al 3+,肯定不含 CO 32-、Fe 2+、Mg 2+、Fe 3+,可能有 K +,故 选 D .

5.【答案】D

6.【答案】C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 <K,Li+<Na+<K+。(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Fe2+<Fe,H+<H<H-。(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

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7.【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①球形冷静管;冷凝回流;②A中出现红色物质(或A中出现棕色物质);

(2)E、F、D、C;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

(3)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的浓盐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其

他答案参照评分);

(4)①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②2Cu+8NH?H O+O=22++4OH-+6H O;

3222

③n(Cu O):n(Cu)=1:200。

2

【解析】(1)①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作用为冷凝和回流。

②甲醛和新制Cu(OH)2混合加热,甲醛被氧化为甲酸,而Cu(OH)2被还原为Cu2O,则A中会有红色固体生成;

(2)检验混合气体中含H2不含CO,需要先将气体干燥,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将两者转化为H2O和CO2,再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检验,注意必须先检验水,另外甲醛有挥发性,混杂在气体产物中,因其有还原性,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影响产物的检验,需要先除去,所以顺序是

A→B→E→F→D→C→G;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

(3)由所给信息可知,甲醛中C为0价,甲酸中碳为+2价,碳酸中碳为+4价,要证明没有+4价,即证明没有碳酸生成,在碱性条件下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具体操作方法是: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的浓盐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

9.【答案】

(1)还原性;

(2) MnO +2Fe 2+ +4H +=Mn 2+ +2Fe 3+ +2H O ;

2

2

(3)①C ;②4.3;③ Ni 2+ 完全沉淀的 pH 与 Mn 2+比较相近,不利于两者分离;

(4) Mn + Ni 2+=Mn 2+ + Ni ;

(5)①增大 S O 4 2- 的浓度,使 MnSO 和 MgSO 的溶解度下降,便于结晶析出;②70℃; 4 4

(6)av/400。

(3)根据已知的四组 K sp 数据可知,溶液四种金属阳离子的 pH 是:Fe 3+<Al 3+<Ni 2+<Mn 2+,而中和剂调 节 pH 沉淀的离子是 Fe 3+和 Al 3+,所以只需要计算的沉淀 PH 只有 Al 3+;

①“中和剂“的作用是调节溶液 pH ,即只需要消耗 H +,沉淀的离子是 Fe 3+和 Al 3+,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只能选择 MgO ,因为 MnO 2 是酸性氧化物不与 H +反应,故答案为 C ;

②已知离子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 1×10-5mol·L -1,K sp =c(Al 3+)×c 3(OH -)=1.0×10-34;c(OH -)=10-29/3,则 c(H +)=Kw/c(OH -)=10-13/3,pH=-lgc(H +)=4.3;

③因 K rp =1.6×10-15 与 K rp =4.0×10-14 相差不大,则 Ni 2+完全沉淀的 pH 与 Mn 2+比较相近,不利于两者分离, 故不采用“水解沉淀”除 Ni 2+;

(4)加入锰单质置换 Ni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 + Ni 2+=Mn 2++ Ni ;

(4)温度过高, CO 的转化率低;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比较慢。

10.【答案】

(1)①(3a+3b -c );②BC ;

(2)①不变;② Fe O +H2 高温 3

4

3FeO+H O ;

2

(3)①<;②100 %;③C ;

2

【解析】(1)二甲醚的合成反应:3CO(g)+3H 2(g)

CH 3OCH 3(g)+CO 2(g) ΔH 1

① 已 知 : ② CO(g)+

O 2(g)=CO 2(g) ΔH 2=a kJ· mol -1 , ③ H 2(g)+

O 2(g)=H 2O(l) ΔH 3=b kJ·mol -1 , ④

CH 3OCH 3(g)+3O 2(g)=3H 2O(l) +2CO 2(g)

ΔH 4=c kJ·mol -1 , 根 据 盖 斯 定 律 可 知 , ② ×3+ ③ ×3- ④ 可 得

3CO(g)+3H 2(g)

CH 3OCH 3(g)+CO 2(g) ,则 ΔH 1=(3a+3b-c )kJ·mol -1;

②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不影响焓变,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 BC ;

(2)①反应方程式的系数确定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改变压强,K 值 不变;

②结合图像可以看出 H 2O 的体积分数变大的同时 H 2 的体积分数在减小,所以发生的反应是 Fe 3O 4+H 2

3FeO+H 2O ;

4M

4M

4 πr 3

N ? q 3 ?10-21

N ?(2 2)2 ?10-21

11.【答案】

(1)

(2)4;

(3)>;

(4)①

;sp3 ;σ键和 键;氯的含氧酸中非烃基氧原子数目越多,中心氯原子价态越高,正电

性越高,导致 Cl-O-H 中的电子更向 Cl 偏移,越易电离出 H +; ② HF 的水溶液中存在氢键作用;原子半径(或键长或键能);

(5)

- 16 - / 19

(4)①根据含氧酸的结构特点,HClO 4 的结构简式为

,ClO 3-中 Cl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

=4,没有孤电子对,故其杂化轨道形成为 sp 3,HClO 2 的结构式为 H —O —Cl=O ,共价键类型为极

性共价键(或 σ 键和 键);氯的含氧酸中非烃基氧原子数目越多,中心氯原子价态越高,正电性越高,导

致 Cl —O —H 中的电子更向 Cl 偏移,越易电离出 H +,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 <HClO 2<HClO 3<HClO 4. ②ΔH 1 表示液态卤化氢气化:HX(aq)→HX(g),吸收的能量;气化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由于氟化氢分子 间有氢键,所以分子间作用力大熔沸点高,气化所吸收的能量高 ΔH 1 特别大,ΔH 2 表示卤化氢分解成原子, HX(g)→H(g)+X(g)是破坏共价键的过程,因此影响 ΔH 2 递变的因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小, 越容易分解,ΔH 2 越小;

(5)Al 是面心立方晶胞,平均占有的 Al 原子数为 4 个,根据密度公式:ρ=

g/cm 3,因此

原子体积为 4 个球体的体积,占体积百分比=

×100%= 。

【点睛】了解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无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 RO n ,如果成酸元素 R 相同, 则 n 值越大,R 的正电性越高,使 R —O —H 中 O 的电子向 R 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 H +,酸

性越强;或者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酸性不同,从结构上来说非羟基氧的个数越多,羟基这一侧的氢 越容易电离,酸性越强。

12.【答案】

(1)氨基; (2)红外光谱;

(3)

(4)①光照(或高温);②4;③

;④ ;

(5)

(4)有机物 M 为含有两个互为邻位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且与米佐卡因互为同分异构,根据米佐卡因的

结构可知,M 中必有—NH 2,根据流程图中最后一步,C 与乙醛反应生成 M ,结合题目中所给信息推知,M 中含有醛基及羟基,—NH 2 可由 B→C 的过程获得,—NH 2 单独存在,故 M 为

,A 为

B 为 ,

C 为 ;

①生成 A 的反应条件为光照或高温;

②以上合成路线涉及的 7 个反应中,共 4 步为取代反应;

③M 的结构简式为

④A→B 为卤代烃的水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制备

,甲醇为最后的步骤中制取酯基所用,故制备过程中必有羧基,

羧基可通过甲基的气化而得到,再根据原题中邻位取代发生的条件及使用原料,推测合成路线为

【点睛】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1)在 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

代烃的水解反应。(2)在 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3)在浓 H 2SO 4 存在的条 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4)能与溴水或溴的 CCl 4 溶液反 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5)能与 H 2 在 Ni 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6)在 O 2.Cu(或 Ag)、加热(或 CuO 、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7)与 O 2 或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 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

O 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8)在稀 H 2SO 4 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9) 在光照、X 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 Fe 粉、X 2 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2020年高三理综化学全真试题模拟(3) 解析带答案

2020年高三理综化学全真试题模拟 化 学 试 题(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4 Na-23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 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制餐具可以长期使用 B .因废弃物易污染环境,腈纶不宜大量取代棉、麻等天然材料 C .SiO 2用途广泛,因其高熔点的特性成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D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解析: A 项,Al 对人体是有害的,不能长期使用,故错误; B 项,棉麻成分是纤维素,容易降解,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故正确; C 项,SiO 2成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不是利用其熔点高的特性,故错误; D 项,根据有机玻璃的名称,应是发生加聚反应,故错误。 答案 B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0.1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2N A C .6.2 g 白磷分子中含P —P 键为0.2N A D .7.8 g Na 2O 2和Na 2S 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 A 解析: A 项,丙烯酸中含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故1 mol 丙烯酸中含2 mol 双键,即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 A ,故A 错误; B 项,标况下水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 错误; C 项,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每个磷原子与其他3个P 原子形成3个P -P 共价键,每 个P 原子形成的P -P 共价键数目为12 ×3,6.2 g 白磷含有0.2 mol P ,则0.2 mol P 原子形成0.3 mol P -P 键,含P -P 键为0.3N A ,故C 错误; D 项,Na 2O 2和Na 2S 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摩尔质量均为78 g/mol,7.8 g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则0.1 mol 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 A ,故D 正确。

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初三新开的学科,学生理解接受入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试卷要难易适中,注重基础考察能力。这次考试是阶段性考试,是针对前两个单元内容进行的学习检测,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比较基础,学生答得还不错,得分率较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双基的考察又采用了多样的考察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技能的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对于今后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也看出部分学生掌握得不扎实,在此次考试暴露出很多问题需今后加强培训。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填空题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空气的知识点,学生答卷语言不规范,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这个方法在回答时应该涉及到操作,现象,结论,三者缺一不可,学生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从整卷来看,稍有难度的题目得分率偏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和分析的能力,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使学生掌握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集中表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失分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原理不清晰,或者由于学生没有用心记忆等造成失分。 另外学生书写不规范:写很乱看不清扣分,应要求学生练好字,做到字体工整。 今后教师出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之外,还应加强进行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缩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知识重建→能力形成”,构筑一条从“现有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的通道。引导学生恰当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能够有效地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堂上多设置能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的情景,使学生尝到体验学习和学以致用的愉悦,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形成持久的优良学习品质和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高三上学期理综化学试卷

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38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12 S:32 Cl:35.5 Al:27 O:16 H:1 N:1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下列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 明代《天工开物》之《燔石·青矾》卷中“取入缸中浸三个小时,漉入釜中煎炼”, 运用了过滤的化学操作。 B.“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采用了重结晶的方法。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该过程应用了升华的 物理方法。 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Fe溶于过量稀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 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 D.1L 0.1mol/L的NaHCO3溶液中,HCO3﹣、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过量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Ca2++HCO3-+OH-=CaCO3↓+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 Fe(OH)3 + 3H+ =Fe3+ + 3H2O C.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2A13++3CO32-+3H2O=2Al(OH)3↓+3CO2↑ D.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并加热:Ba2++ 2OH-+NH+4+ HCO3-NH3 ↑+2H2O+BaCO3↓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Fe3+、Na+、NO3﹣、A13+ B.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K+、S2﹣、Cl﹣、HCO3﹣ C.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SO42﹣、Cl﹣ D.与金属铝反应只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H4+、Cl﹣、Na+、NO3﹣ 11、下列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17全国Ⅲ卷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信息量与难度适中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7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二、选择题——重要核心考点,反应原理及电化学易错 纵观近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选择题都是围绕着核心考点(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电化学、速率和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展开。Ⅲ卷7个选择题,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关于燃料燃烧和环境保护的常识;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此题需要掌握有机的常见反应和物质的鉴别;第9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第10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需要学生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计算;第11题是电化学,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是元素周期律,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于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能力;第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以图像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溶度积和平衡判断的能力。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适中,易出错的是化学反应原理题和电化学综合题。 三、非选择题——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9高三理综化学试题

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 A.陶瓷、水泥 B.水玻璃、玻璃钢 C.单晶硅、光导纤维 D.石膏、石英玻璃 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 赤色,故名绿矾矣。”“绿矾”指 A.硫酸铜晶体 B.硫化汞晶体 C.硫酸亚铁晶体 D.硫酸锌晶体 9、(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B.一氯代物只有4种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3种溶液 11、位于3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e、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d同主族,d元素最高 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c原子最外层电子比b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b、c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C.b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e的强 B.a、b、c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D.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12、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 S 224还原为Na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a极为负极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 3 --

【新课标I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 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配制浓度为0.010的 1 mol L- ? 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 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中,含有0.6N A个中子 11B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最新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王菊华 一、命题质量分析 1、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材丰富。 试题考查知识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从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选取试题素材。 2、试题情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试题素材情境涉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的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知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3、突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了化学概念(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等)和化学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简单设计应用等),这些内容约占试题的90%。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化学考试的总人数126人,学生单人独坐考试,考试情况正常,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全体考生平均分是41.9分。 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一班的优生和平均分都高于另外两个班,二三班中个别同学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 (1)老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对部分学困生帮扶不够 (2)学困生关注度不够,面批面改不到位 从学生答卷看,化学客观试题得分不高,某些题目作业中出现过,学生仍然出错,填空题回答不能切中要点,分析能力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 ①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校正错误,或老师对学生错误纠正不及时 ②学生审题分析能力较差

③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考试后,备好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厂,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景中,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3、进一步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平时教学中,突出化学用语教学,多检查、多应用、多落实,积极筹备化学用语竞赛,全面检查,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 4、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尽量做好面批面改工作,关注“优等生、学困生”,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成绩都有进步

(完整版)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化学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答案选A。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2018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_全国卷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W X Y Z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

高三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

理综化学试卷 7.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侯德榜制碱法制备NaHCO3的原理是利用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制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NO ,此转化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B.“雷雨肥庄稼”含义是N2最终转化成 3 C.“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中“金”为铜,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各组分金属 D.我国科学家利用蜡虫肠道菌群将塑料降解的时间由500年缩减到24小时,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 问题 8.实验室用SO2还原MnO2制备MnS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试剂可为Na2SO3溶液,其作用是除去SO2中的HCl B.装置D中水浴温度应控制在80 ℃左右,温度过高时反应速率可能减慢 C.将装置D中所得MnSO4溶液蒸干可获得纯净的MnSO4·H2O D.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2-3+H2O 9.旋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碳氢化合物,其张力较大。如下给出了几种旋烷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旋烷①与三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B.旋烷②的二氯代物种类数小于其十四氯代物的种类数 C.1 mol旋烷③完全燃烧时消耗20 mol O2,生成10 mol H2O

D .旋烷系列分子中含碳量为0. 9 10.2019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W 、X 、Y 、Z 均 为短周期元素,Y 的氧化物易形成酸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W X Y Z A .X 的简单氢化物为强酸 B .Z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 .WY 2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X 单质能够从Z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Z 单质 11.下列实验方案与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与现象 A 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且颜色保持不变 B 证明酸性条件下,氧化 性:H 2O 2 > Fe 3 + 向Fe(NO 3)2溶液中滴加用硫酸酸化的H 2O 2溶液,溶液变黄色 C 证明同温下,溶度积常数:()sp sp 24AgCl Ag C O ()r K K > 向体积为100 mL 、浓度均为0.01 mol·L -1 的NaCl 和Na 2C r O 4混合溶液中滴加 0.01 mol·L -1AgNO 3溶液,先产 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砖红色沉淀24Ag CrO D 证明溶液X 中含有2-4 SO 向溶液X 中先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12.我国成功研发一种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这种新型电池采用石墨、铝锂合金作为电极材料,以常规 锂盐和碳酸酯溶剂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C x (PF 6) +LiAl 放电 充电 xC + PF - 6+Li + +Al 。该电池放电时 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最新初三化学质量分析

化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这次化学是我们学校出的,出题的范围是从绪 言考到第四单元第1课题。由于是联考,李主任要求精心 组题,具体要求是:1、不能出第一次月考的原题;2、绝 对不能超范围。我出题的意图是既要考出一个较好的成绩,也要有适当的区分度,能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找出教学中的 一些问题。体现低起点,缓坡度,有些题是用练习题改造 而来,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时讲的题就要考,体现试卷的导 向性。 二、基本情况: (1)、150校74人,三中49人,均分49.8,三中47.4(考前我们预测过50分的人是每班20人左右,最后的统计结果是115人。)我校1-6班的均分是46.2分,7-9班的均分是36.4分。 (2)选择题中第678小题出错率较高,推断题做得较好。实验探究题中第3小题、4小题出错率高。 三、成绩和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保持的较好。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 (二)存在的问题: 1、细节:字写错:如高锰酸钾的锰,水槽的槽字,答题卡填 写填反了。

2、设置的控制满分的题如32题第小题 四、改进措施 化学试题关注双基,重视实验,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区分度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试卷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试卷对我省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典型错误分析: ⒈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第6题,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混淆不清,所以大多数同学误选C项; ⒉物质分类概念理解不透:如第21题最后一空选④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的这两个基本概念,没有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如第22题第(3)小题,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要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去思考如何找出与众不同的物质,所以选项五花八门。 ⒊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不够:如第21题,反映出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化合价及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出现原子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混淆、原子团符号不能正确地书写、不能正确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一系列问题;再如第23题,由于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还没有完全掌握,物质的用途掌握也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训练,所以错误率较高。 ⒋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概况: 1、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2009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考试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其中“科学探究”的内容体现于其它四个方面之中即“科学探究”的内容依赖于其它方面内容而体现。考试内容具体为:“物质构成的奥秘”涉及化合价及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符号书写及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等;“身边的化学物质”考查了溶液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pH和酸碱性、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分类等;“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推断、气体除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科学探究”则以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气体制取及科学探究贯穿整张试卷。 (2 2 (1)试题特点:2009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试卷整体符合《2009年南昌市化学科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其考点能紧密围绕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体现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发展,突出化学能力与素质的检验,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品质,能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有利于向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输送合格、优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 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答案】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 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C 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 错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 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 正确;D.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 2,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 H 2O –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O 2生成 【答案】B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12.298K 时,在 1L -?氨水中滴入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重庆市两江中学2010至2011学年 中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年级化学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为客观题,有2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10个题,共计60分。 二、内容分布 三、试题特点 本套试卷从总体上来说结构严谨,考查全面,题量适中,难度较为合适,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化学思维能力。 1.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和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本套试题在22题考查了物质化学式的书写,23题考查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8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考查。本套试题考试范围较窄,因此对所学概念,公式、实验 操作等基础知识考查较为细致,多数属于记忆性知识,对于此类知识赋分较重,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下可以拿到多数得分。 3.注重从实验角度考查知识。如考察各种实验操作、分离提纯的知识时都是结合具体实验呈现出的,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思维 四、数据统计分析

五、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第8题,考查学生对初中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给出含钙物质的转化图,部分学生不能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就无从判断反应类型,显示出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 第10题,考查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第12题,考查对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概念理解透彻,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更是分不清楚,难以在给出微粒数的情况下求出物质的质量。 第14题,考查用化学方法除杂,学生对给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熟悉,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也不清楚,造成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第20题,与第12题类似,题目给出了微粒数目和质量,求摩尔质量,学生对于两个公式的联合运用有困难,显示出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 第27题,考查对仪器作用和特点的认识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此题计算量稍大,成为多数学生未能有效的分的主要障碍,显示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从量筒俯视判断误差考查学生的画图理解能力,部分学生未能掌握。 第28题,实验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及制备,(1)和(2)得分率较高,(3)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属记忆性知识,也有部分学生未能答对,(4)考查碳酸的酸性和指示剂的选择,学生对指示剂不熟悉,造成得分率低。 第29题,计算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反复运用n=m/M及其变形式m=nM,部分学生题目空白,说明对这三个物理量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更谈

高三三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2012年高三三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一、试卷分析:试卷总体不错,突出了重点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起到了复习总结提高的作用。 1. 遵循2012年《考试说明》,内容范围与要求适当,无偏题、怪题。 2. 试题题量、试卷结构、题型结构,分值符合说明要求,与去年一样,考生容易适应。 3.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同时,侧重对接受、吸收、整合能力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 4. 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的联系;知识与能力并重,重视思维品质的考查;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化学思想方法的的考查。 5. 重视对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考试成绩分析及问题分析:.学生总体成绩不好,优秀率不高,及格率在54%.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知识不牢固,运用能力差: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还没有将所学知识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点从前面7道选择题的做题情况就可看到。如7、8、9、10、12分别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化学性质等知识,很多学生知识不牢,似是而非,选错答案。 (2)解题思维不够严谨,计算能力不强:读题审题时对题目设计的各种干扰因素不能作出清析准确的判断,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如第7题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法的判断;13题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28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查的计算(3)答题不规范,化学用语书写不准确:三模考试题中加大了对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和化学计算的考查力度,全卷要求规范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共有14个,卷面中严重存在着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不准确或不规范的现象。元素符号,化学式,学科术语写错写白的也很普遍。简答题中语言表述不简练,实验题中操作描述不规范。全卷共有5 道选择型计算题和1道大计算题,大多数学生面对化学计算在反应关系未理顺,解题方法没确定的情况下,朦朦胧胧开始算起,忙忙碌碌无果结束。胸无成题,心无常法。 (4)分析题审题能力较弱:读题不认真,析题不严密,审题不仔细,导致阴差阳错,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是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多数学生考场上缺乏良好的答题习惯和应试策略,如选择题答题时把选不正确的当成正确的,非选择题中误将电子式写成化学式,结构简式写成结构式,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写成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或不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等。 (5)做题方法不对头,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学生对理综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没经验,往往事倍功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交流沟通。 三、反思、教训 1.对基础知识适当补漏,知识结构的构建,重在培养三种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知识成串,知识成片;错题要周周练。 2. 加强模块内、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 突出重点,突出问题,分清主次,不能均衡用力。 3.找准问题,专题突破 (1) 加强研究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 (2)找准学生(有效学生群体),搞好学生学情研究,发现学生的“真”问题。 (3)对问题实施专项突破。有的放矢的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 2012.4.23 强

九年级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屏边县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学科质量分析(样本) [以(中心)校为单位分析] 单位: 学科: 化学年级: 九年级撰写人: 审核人 : 撰写时间:2012.1.14_ 一、学科基本情况 本年级班级数,学生人数,实考人数人,缺考人,最高分 , 最低分 , 及格人数及格率为: , 平均分为: 。 二、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与简答题 三、综合题 2、总体评价 (1)优点:本次化学试题,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 (2)缺点:试题题量大,有重复的知识点,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间隔再大点,试卷上没有写出学号或考号 (3)错误:1、选择题13,题目应该为: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2,、25题给出的仪器?、?的指向不明确。三、各大题学生答题错误分析 一、选择题 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细心,引起的错误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正确答案 C,学生由于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记忆不细心误选为D 二、填空与简答题 (一)、对化学式中出现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理解错误,例: 18、(2)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氢分子(2H),学生误填为2H; 52 个铁原子(5Fe),学生误填为 Fe5 (二)、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完整,缺少反应条件,未配平。例: 23、(3)?白磷燃烧的方程式,学生的答案:4P + 5O===2PO; 225 加热25、(2)KMnO=====KMnO + MnO + O? 42422 三、综合题 对实验探究题中给出的信息提取能力差,例: 28、采用了两种方案测量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学生对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没有很好的归纳,导致答案错误。四、改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强调知识点中可能出错的地方。 2、加强学生对化学式及元素符号意义的理解,注重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规范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题中信息的提取能力。 五、对命题的建议 1、试题量过大,可以压缩。 2,、16题和 18(3)知识点重复,可以删去其中一题。 3、有关利用化学式计算的知识点没有涉及到。

高三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内容结构和试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总体特点:非选择题超量供题限量做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根据山西省2011年新高考题的形式理综化学满分100分,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中7——13题为化学题各6分共42分,非选择题有必考题26、27、28共43分,选考题36、37、38任选一题共15分。 (二)试题特点及评价 1、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分别为:7题为关于阿佛家德罗常数知识的考查;8题为有机化学中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考查:9题有机化学中反应类型的考查;10题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考查;11题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考查;12题为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13题为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以上是常见高考中的热点和考点。 非选择题分别为: 26题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推断,涉及到了化学式的推断、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考点。 27题二硫化氯的制备为主线考查了化学实验的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实验方案的考查,各仪器的用途及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8题以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为载体分别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知识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原理的应用。 整卷涉及考点内容大,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选考题: 36题为化学与技术的考查。 37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分别考查了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晶体结构的考查。 38题为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以乙烯和对二甲苯为原料制取有机物为载体分别考查了化学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名称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能力与技能方面的考查。 本卷在能方面要求很高,知识点考查容量大,要求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同时在大题中对某些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化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26题、27题得到了充分的考查;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在26题(6)37题(5)28题(3)具体体现。 二、我校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我校高三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普遍较弱,尽管本学期进行了一轮基础复习,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从学生的答卷上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的得分意识不够,对于那些填空题,空着不做肯定意味着没

2019高三理综化学试题

2019高三理综化学试题

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 A.陶瓷、水泥 B.水玻璃、玻璃钢 C. 单晶硅、光导纤维 D.石膏、石英玻璃 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 窑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绿矾矣。”“绿矾”指 A.硫酸铜晶体 B.硫化汞晶体 C.硫酸 亚铁晶体 D.硫酸锌晶体 9、(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合成的桥连多 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一氯代物只有4 种 C.分子中含有4 个五元环 D.所有原子处于同 一平面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 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 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 淀粉3种溶液 11、位于3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e、d、e,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d同主族,d元素最高 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c原子最外层电子比 b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b、c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B.a、b、 c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 C.b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e的强 D.d的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12、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2 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 还原为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 能 B.放电时,a极为负极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 D.M是阴离子交换膜

九年级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2011-2012学年年九年级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2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题型与中考题型基本一致,主要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填空、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第一大题选择题25小题,共38分;第二大题填空题4小题,共18分;第三大题简答题3小题,共16分;第四大题实验题2小题,共18分;第五大题2小题,共10分。 二、1.考点及学生答卷分析

2.学生成绩分析 3.任教班级之间的分析 从整体来看,两个班的成绩都体现出了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成绩在40分以下的同学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灵活的命题使得双基掌握得不牢固的学

生得不到分;记牢了知识,理解不透或是不能联系实际的同学也得不到分;缺乏分析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同学得不到高分。九年级二班学生中好学生不突出,中等生不稳定,而且在本次考试中马春娟、祁玲等部分同学退步很明显,所以整体成绩要略低于九年级三班。九年级三班学生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成绩比较稳定,每次考试基本都能及格,但后进生还是很多,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所以整体成绩比起全年级其他班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4.具体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从学生答卷情况看,主要得分在选择题和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失分较多。 选择题失分较为严重的是5、10、20、25题。失分原因主要有:学生的知识面很窄,不会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和牵引;知识的识记不准确而选错;不能灵活应用化学知识。18、19题考察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学生不会运用原子守恒推知x的化学式。 填空题学生失分较多的是27、28、29题。27题学生不会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将学习和生活脱离开。28题本是送分题,根据所给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根本不去背记书上内容,故而得分率也不高,29题是生活与化学相结合考查有关水的净化的一道题,学生不能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故而得分率任然不高。 简答题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虽说是复习训练的重点,但学生也是错误不断,例如化学式写错、反应条件写错,未配平,未标出气体符号等。学生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