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管理)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环境管理)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环境管理)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环境管理)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0 目的

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对其进行管理。

2.0 范围

公司活动、服务和产品中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0 定义:无

4.0 职责:

4.1本文件由人力资源部制订、修改并实施教育训练;

4.2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识别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4.3责任部门负责制订整改计划并有效实施;

4.4管理者代表对责任部门的实施活动进行监督,跟踪验证。

5.0 参考文件:

5.1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3 《运行控制程序》

7.0 作业内容

7.1初始化环境评审内容

公司进行初始环境影响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境及环境管理现状。

7.1.1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环境要求。

7.1.2评价环境管理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固体废弃

物的处理处置、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

7.1.3 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和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7.1.4 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7.1.5 对以往不符合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

7.1.6 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评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初始

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人力资源部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

7.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7.2.1 以公司的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

7.2.2 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

7.2.3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修改的活动或服务、以及相关

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7.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

7.3.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涉及对公司所有关于产品的开发、生产活动、服务过程进行分析,

尽可能将各方面环境问题全部识别出来,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之内可以控制以及预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7.3.2环境因素的分类

a)水、气、声、土、渣、化学品、废液、固废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b)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c)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d)潜在的意外紧急情况及其他。

7.3.3环境因素可仿照以下范例的方法进行描述

7.3.4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a)客观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b)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的;

c)相关方有要求的;

d)其他。

7.3.5环境因素识别的步骤

a)划分和确定公司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b)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c)确定每一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

7.3.6环境因素识别方法根据情况选用或联合使用以下方法(但不限于)

a)工序分析法(先根据本单位所涉及的活动、服务,画出工艺流程图,标出每步工序的输入和输出,填写《环境因素调查登记表》);

b)问卷调查法;

c)现场调查法(包括查看、面谈、文件资料收集方式)。

7.3.7环境因素识别范围包括

a)向大气的排放;

b)向水体的排放;

c)废弃物的管理;

d)土壤的污染;

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如水、电、油等的消耗;

f)地域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如噪声、振动、景观、生态等;

g)生产过程中油料跑、冒、漏的控制。

7.3.8识别环境因素时,须考虑

a)过去、现在及将来三种时态;

b)正常、异常及紧急三种状态;

c)公司本身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供方)的业务活动。

7.4环境因素的审定、登记

7.4.1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方法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调查登记表》,

交人力资源部审定、汇总。

7.4.2对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各对口相关部门应予以识别,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对相关方的重要环境因素予以识别登记。

7.4.3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部门已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审定、并分类汇总、登记为公

司的《环境因素清单》作为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基础资料。

7.4.4在对各部门识别的环境因素汇总登记过程中,如某些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极小,则可

以省略,如有多个类似的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一样,则可以合并为一个环境因素。7.5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7.5.1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根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分为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和资

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7.5.2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污染类评价综合得分=A+B+C+D

A、频次——资源消耗、利用频率;

B、规模——产生污染物的数量或指标程度;

C、状况——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状况或符合法规标准状况;

D、危害度——造成的危害程度或影响范围或持续时间。

7.5.3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标准:资源类评价综合得分=A+B+C

A、频次——资源消耗、利用频率;

B、规模——资源消耗的规模、范围;

C、状况——资源的管理控制状况。

7.6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7.6.1本公司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采取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相结合的原则。

7.6.2环境因素评价结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被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规定要求;

b)发生紧急事故时,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如火灾及压力容器的损坏;

c)当地政府关注或需监测的环境因素;

d)其他环境因素根据其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得分,在排名前5位并经环境因素评价讨论会讨论决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7.6.3人力资源部根据环境因素清单,组织各部门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打分,得出

初步结果,评定重要环境因素。

7.6.4人力资源部将重要环境因素评定结果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报管理者代表

确认。

7.7 环境因素的更新

在法律、法规变更时,公司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以及有相关方要求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

7.8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

对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应尽量体现在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环境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定程序、作业指导书或应急响应和准备控制程序的方式来加以控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

*******公司 ****年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出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现就有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报告以下,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 一、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策划和评价要求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进行策划,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过程记录、评价报告编制、控制措施和时间进度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评价范围、重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做了安排,明确环境因素识别时态、状态和情况状况,推荐评价方法。各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用适宜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保证了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评价方法适宜、评价标准准确、评价结果有效。 二、各单位环境因素评审情况及结果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从去年1月上旬开始,各单位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的过程记录,从涉及产品、活动、服务三方面的基层单元做起,进行调查,对识别情况进行了归类、汇总、分析,评审。 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确定的识别评价方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所辖区域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平衡、排序和汇总,评价、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了完整的识别评价结果记录。 1、识别原则 各单位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评价充分性和方法适宜性,确定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控制重点,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识别原则,评价方法以保证识别的符合性: (1)环境因素识别时是否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该程序,识别与评价公司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同时根据公司情况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术语与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工程管理与安保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本程序,并负责对本程序指导,监督本程序的执行。具体负责审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机关办公区域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项目管理处负责其驻地办公区域内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进行统计分级,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4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审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上报、审核、审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工作程序 5.1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时机 5.1.1 识别的方法: 公司主要通过环境因素现场调查的方法来识别环境因素。 5.2.2 识别的时机: 公司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初期,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 环境管理体系正式运行后,行政办公室于每年年初对所负责控制的环境因素予以识别和评价,以后每年识别一次;项目管理处在项目开工前对所负责控制的环境因素予以识别和评价,以后每年识别一次。

5.2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及“八个方面”。 5.2.1 三种状态 a)正常状态; b)异常状态:指非正常但可预见; 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的且对环境有较大影响。 5.2.2 三种时态 a)过去:以往出现的; b)现在:正在发生并可能持续到未来的; c)将来:不可预见的,如服务、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2.3 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的八个方面 a)向大气的排放:主要是粉尘、污染气体的排放等; b)向水体的排放:生活废水与建筑污水的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与破坏等;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及表格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企业生产、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本企业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3、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调查、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 质安部负责对调查公司的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并编制成清单下发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地理环境、活动/服务范围、能源/资源种类等,再调查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经确认汇总、登记后再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企业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的审核。 3.4 质安部负责发放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4、环境因素识别 4.1 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各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部门工作范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因素为凡对大气、水、资源、土地等产生污染的因素 4.1.1 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4.1.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覆盖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个方面,既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排水、粉尘排放、废物管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对社区的影响(噪音、火灾、爆炸等)、当地其他环境和社区问题、土地污染等。 4.1.3 识别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①调查法 ②现场观察法 ③排查法 ④过程分析法 ⑤物料测算法; ⑥专家咨询法;

⑦测量法; ⑧查阅文件记录法; 4.1.4 实施识别环境因素工作时,应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各方面环境问题尽量全面的识别出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车辆噪声等; 2)废水:包括建筑生产废水、生活废水; 3)废气:汽车、机械、化学物品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包括有毒有害、无毒无害、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5)扬尘:施工扬尘、施工场地自然扬尘; 6)资源能源浪费:包括水、电、油、原材料等; 7)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泄漏、气体泄漏; 8)潜在火灾、爆炸:乙炔、炸药、油漆、木材等的; 4.1.5 各部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质安部,质安部对各部门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核定和汇总,为环境因素评价提供依据。 4.2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2.1 重要环境因素是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加以考虑,以将重要环境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对象;并指出管理要求。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重点和改进要求的过程。 4.2.2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考虑以下方面; ①有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②发生的频率; ③环境影响的规模; ④环境影响的时间; ⑤相关方关注的程度,包括对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影响程度; 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⑦环境因素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4.2.3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管理者代表和质安部一起研究,拟出相关人员组成的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小组,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①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出重大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了全面、充分、有效地识不、评价与更新公司在建筑施工生产活动和相关服务中能够操纵和可能对其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必要的重视和有效操纵,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阻碍,公司制定《环境因素识不与评价操纵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建筑施工生产活动及相关服务中能够操纵和可能对其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的识不与评价,及对相关方须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的识不与评价工作;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治理体系。 3. 相关文件 公司《治理手册》 4.术语和定义 5. 职责 5.1公司生产副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审批。 5.2施工治理部负责制定和贯彻实施本程序,即负责公司环境因素识不与评价的组织工作;负责公司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汇总、登记、更新工作。

5.3行政保卫部负责对机关办公区、生活区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汇总、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4项目经理部(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辖区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排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将结果报送施工治理部。 6. 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图: 因素清单和重

6.1环境因素的识不 6.1.1识不的范围:公司所属范围内的施工生产、服务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有关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须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识不工作应覆盖以下全过程: 施工预备→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修施工→竣工交验 6.1.2识不环境因素时应覆盖如下的时态和状态 过去、现在、今后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识不的内容要考虑以下要紧方面: a)对水体的排放; b)对大气的排放; c)噪声的排放; d)固体废弃物的处置; e)能源、资源的使用和土地的污染; f)地点性的环境问题等。 6.1.3识不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a)调查法 b)问卷法 c)现场观看法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0 目的 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满足相关方要求。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的办公区、生活区及工程项目。 2 术语和定义 2.1 本程序中的术语采用GB/T19000-2000标准、GB/T24001-1996标准、 GB/T28001-2001标准中的术语。 2.2 产品生产环境:指与工程项目产品相关的物资供应过程、设备管理过程及 办公和日常生活。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2 工程部:负责完成 4.5、4.6; 3.3 事务处:负责对集团公司办公区及生活区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 3.4 相关部门 3.4.1 设物部:协助工程部完成4.5、4.6; 3.4.2 安质处:协助工程部完成4.5、4.6。 3.5 项目部:负责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 3.6 项目部工区:负责具体实施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监视、测量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个时态(过去、 现在、将来)。 4.1.2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包括 a)由于集团公司办公区、生活区和产品生产环境所排出的水、气、声、碴、废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周围居民、地区等造成的环境影响; b)集团公司必须的原材料以及各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c)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事故)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d)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实施、交付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1.3 环境因素的识别具体可采用过程分析法。 4.2 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评价时机 a)集团公司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价; b)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于开工前进行; c)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开发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等要求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2.2评价依据 a)环境影响的范围 b)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或可恢复性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 编制依据 3.1 《管理制度汇编》 3.2 《管理手册》 3.3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项目经理 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技术负责人 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项目部各管理人员 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更新、控制。 5. 管理要求 5.1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项目部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内容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 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 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 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 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 环境因素识别 5.2.1 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 汗水排放; b. 废气排放; c. 噪音排放; d. 固体废弃物排放; e. 资源、能源消耗; f. 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土地污染以及相关方。 5.2.2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项目部生活、办公、施工生产、产品实现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噪音、固体废弃物和为产品实现而使用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品、消耗资源能源给项目部活动区及周边区域范围造成的环境影响; b. 项目部产品实现所需的原材料、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c. 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所伴随的潜在的重要环境影响; d.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和现场现有的环境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2.3 识别形态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精心整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3. 3.1 3.2 3.3 4. 4.1 4.2 4.3 5. 5.1 a.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环境因素识别

5.2.1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汗水排放; b.废气排放; c.噪音排放; d.固体废弃物排放; e.资源、能源消耗; f.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a. b. c. d. a. b.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并报送项目部技术质量部。 c.技术质量部每年对机关办公区及附近可施加影响的相关区域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d.技术质量部每年在各项目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e.当项目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5.2.5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a.一人交谈(员工、相关方); b.查看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储存、保管、使用过程,车辆、机械、设备、库房、加工棚、电气割焊场地、办公、施工、生活区等); c.调阅资料(以往事故、事件处理的报告、记录、相关方投诉记录、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技术交底、施工记录、工艺实施、施工日志、噪声、污水排放检查记录、以往能源消耗情况等)。 5.3环境因素评价 a. b. c. d. e. f. a. b. c. a.专家直接判断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1)法规不允许的排放物的排放,如废电池、旧灯管等; 2)环境影响的规模较大,如建筑垃圾等; 3)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如打桩噪声等; 4)社区强烈关注的排放,如夜间施工噪声等;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 1 基本步骤 确定活动/产品/服务一识别环境因素一确定环境影响一评价环境因素一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2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环安部每年定期确定组织环境因素识别、更新。 各相关部门识别评价本部门的所有环境因素,对业务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 环境因素识别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艺流程、统计分析及问答调查等方法对公司涉及到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废物、放射性辐射、土地、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环境因素及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填写《环境因素及影响评价表》。 环安部将各部门环境因素登记表汇总后,填写公司《环境因素及影响评价表》(总表),从中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要环境因素) 1)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 2)潜在的化学品泄露,燃料隐患等; 3)有毒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 4)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或排放量大的。 具体评价方法 根据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下列方法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只采用是非判断法判断;对其他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法、多因子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1)下列情况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法或超标; b)紧急状态下环境因素; c)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d)节能降耗的重点环境因素。 2)综合打分法 a)评价准则:对《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评价表》中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的项数n,取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Σ≥15或单项评分≥7分则评价为重大环境因素,11≤Σ≤15一般环境因素,Σ≤10轻微环境因素。 b)评价因子及分值: 见以下表格 A 法律、法规符合的程度 B环境影响发生频率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1 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排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环境因素的汇总审核,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a)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批准。 4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调查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将《环境因素调查表》发放到公司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部 门。 4.1.2各部门依据部门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识别能够 控制和 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填写好《环境因素调查表》,并将结果报送到XX部。4.1.2.1 各部门根据如下文件和资料识别环境因素: a)厂区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 b)物料使用及废弃情况; c)能源、资源使用统计;化学品使用情况及化学品材料安全参数(MSDS)表; d)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物及排放频率; e)设备运行中的环境影响; f)产品和服务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环节;

g)公司机构和职责划分,现行环境管理措施、设备及控制文件; h)环评报告及批文、“三同时”验收报告、“一控双达标”验收报告、近一年来环境监测报告等;排污管网图、排放口和排气筒位置;排污许可证等; I)相关方(供方、工程承包方、运输方、固废处置方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能 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的环节; J)相关方投诉及处理结果;近五年来的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全厂主要事故隐患; 4.1.2.2 生产部门采用过程分析法逐一对每一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输入、输出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环境因素; 4.1.2.3 非生产性部门根据职能所及的活动和现场,用现场调查法等识别出环境因素; 4.1.2.4 相关方的识别由职能归口部门进行; 4.1.2.5 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各部门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三种时态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状态为正常、异常和紧急;七种类型为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资源能源(或原材料)消耗、土地污染、其他环境问题(如振动、电磁辐射、光热辐射、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相关方影响等)。 4.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依据以下几方面: a、相关法律法规; b、环境影响的规摸及程度; c、发生的频率及持续时间; d、监控措施; e、相关方意见。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 批准: 审核: 编制:安全监察部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 为了更全面的识别和评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电能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对其加强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评价方法。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 1、识别范围: (一)生产经营活动、电能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二)本公司能够控制或能够对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三)为充分识别出环境因素,还应考虑: 1).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2).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包括当前和过去的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电能产品和服务,以及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项目、新的或修改的电能活动及电能产品和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无论是期望还是非期望的)中的环境因素。 3).造成环境影响的八个方面: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土地使用和污染;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大小、颜色等)。 4).还应考虑与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因素,包括管理与后勤活动、设计和开发、生产与辅助活动、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以及生态保护等。 2、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环境因素识别采用生产工艺流程分析法,并结合问卷、座谈和现场观察法。 (一)生产工艺流程分析法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对每个作业区内物流的投入、输出、流动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二)座谈法: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分析出作业活动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三)现场观察法:各单位组织有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到现场,根据现场发现确定存在的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一)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识别出本部门活动、电能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根据识别情况填写《环境因素排查表》,同时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 (二)公司安全监察部进行环境因素收集和汇总。 二、环境因素的评价 1.评价原则 (1)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社区范围、社区强烈关注、对公司形象有影响或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要把它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2)各单位在其他情况下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1)废气排放; 2)废水排放; 3)废弃物的产生; 4)噪声的产生;; 5)辐射的产生 6)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7)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 2.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对环境因素的评价采用打分法。 (1)对污染物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a) 污染物及噪声排放的评价按下表进行: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充分、有效地识别和评价公司各部门和车间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或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和本组织能够控制、有望施加影响(相关方)的环境因素的排查、识别,以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3.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3本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为实施本程序提供全力配合与支持。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4.1.1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 a)正常状态:本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日常的工艺活动或持续不断的行为,均属正常状态; b)异常状态:在设备开机、关机、维护和其他非经常性的工艺规定的状态以及非工艺规定状态,如油滴漏; 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时发生的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如火灾、油罐泄漏。 4.1.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a)过去:由于以往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遗留至今的环境因素; b)现在:现场现有的,现时发生着的环境因素; c)将来:潜在的或将来可能带来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1.3 八种类型: 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壤排放、对地方的或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的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弃物和副产品等环境问题。 4.2 环境因素分类 4.2.1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或管理; 4.2.2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4.3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4.3.1 过程分析法:运用工艺流程中各工位的投入和产出分析可追根溯源找到能源、资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源,从而进行控制;运用过程分析法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原材料采购记录、原材料库存清单、产品设计中的物料衡算、生产记录、废物产出记录。 4.3.2 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是快速直接地识别出现场环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它包括到各部门的现场进行实地观察、面谈、询问等。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1.0目的 规定本公司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0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公司在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0识别人员 a 熟悉现场工艺的各部门工艺技术人员 b 具有环境知识和背景的人员 c 了解ISO14000体系 4.0职责 4.1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按要求对本部门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依据8.2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在《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上判断或打分,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给安环节能部,由安环节能部进行汇总和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当某活动、过程、产品、服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改进时,所属单位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补充完整报安环节能部。 4.3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在试运行三个月内,由所属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报安环节能部。 5.0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 确定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与环境(空气、水、人等)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环境因素 例如:流化床锅炉岗位 活动、过程、产品、服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 烧锅炉 SO 2排放到大气中 SO 2 排放 6.0环境因素的类别

6.1公司在提供产品、服务或全部活动中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可能存在的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连续生产状态 异常:开车、停车、设备维修等状态 紧急:火灾、爆炸、泄露等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非现在发生而是原来遗留的 现在:目前正在发生的 将来:现在未发生,以后有可能发生的 六种类型 向大气的排放:如SO 2、NH 3 、氮氧化物、烟尘、H 2 S、甲胺、DMF、醋酸、尿 素粉尘、飘尘等 向水体的排放:NH 3-N、COD、BOD 5 、SS、氰化物、重金属(含汞、烷基汞、 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油、挥发酚等 废物管理:废触媒、炉渣、煤灰、废酸、废碱、有机残渣及重组分、有机树脂、废活性炭、含重金属废料、包装材料等 土地管理:油、丙碳液、醋酸铜氨液、醋酸、甲醇、醋酐、脱硫液、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洒在地面上 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煤、电、天然气、水、蒸汽等的消耗 其他当地环境因素和社区行问题:如噪声等 6.2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包括: 6.2.1为公司提供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的分承包方的环境因素; 6.2.2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设备、外协件的供应商的环境因素; 6.2.3公司的产品用户、废弃物的管理方等。 7.0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识别出直接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采用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现场观察及面谈和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查阅文件信息法等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方法: a 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分析重点产品或物料的生产过程,采购过程、运输过程、工艺过程的投入及产出,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

环境因素评价识别方法

1、因素识别、评价的依据 1.1.1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1.1.2 过去、现在和将来对环境有积极或负面影响。 1.1.3 在正常、异常及紧急情况下,可能对环境有积极或负面影响。 1.1.1 相关方的要求和对相关方的要求。 1.1.5 公司环境价值观。 2 环境因素识别 2.1 识别范围 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 a. 原辅材料的选择、采购、储存及输送; b. 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 c. 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养过程; d. 产品的储存、输送和销售环节; e. 新增产品和基建项目; f.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储运及使用过程; g. 相关方环境因素的调查。 2.2 识别时应考虑的内容 2.2.1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修改的活 动、产品、服务等因素)。 2.2.2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2.2.3 八种类型: a. 大气排放—污染因子的形式有粉尘、烟尘、气溶胶及其它对环境有害的气 体。 b. 水体排放—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各类污染因子的产生和排放。 c. 废物排放—固体危险、有害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生活办公废 物的产生与排出。 d. 土地污染—各种化学物质、有害物质等对土壤的污染。污染物质的进一步 积累、扩散、转移;土地的占用。 e. 噪声危害—对厂界以外环境的影响。

f. 对社区的影响。 g.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原材料的使用、消费和浪费;不可再生 的物质的耗竭。 h. 其他环境问题—其他当地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及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如全 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电磁辐射、光热辐射、恶臭等。 2.2.1 两种控制: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 2.2.5 相关方的要求和对相关方的要求。 2.3 识别方法 2.3.1 各部门由熟悉现场工程技术、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的人员 参与识别。 2.3.2 识别、评价过程要全面,完成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环境 因素清单》,并上报。 3 环境因素评价 3.1 评价方法 采用是非判断法和多因子打分法。 3.1.1 是非判断法 符合下列之一的,可确认为重要环境因素: a. 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如危险品泄露事故; b.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 c. 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源、资源消耗超过企业内规定的标准的环境因素; d. 危险固体废物排放的环境因素。 3.1.2 多因子打分法 对直接用是非判断法不能判定的环境因素,采用多因子打分法进行评价。多因子打分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基准进行评分,资源、能源消耗类环境因素采用定性描述法进行评价,然后根据综合分值将环境因素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直接列入重要环境因素,B类可经讨论后决定是否列入重要环境因素,C类暂不列入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实例样板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和评价本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管理。 3权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归口管理,负责组织确认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3.2 各部门负责识别和管理各自活动领域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工作流程图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包括公司所属部门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和相关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2.2 识别时应考虑 A 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有益或有害影响的要素为环境因素。

B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 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3)六种类型:大气、水体、噪声、固废物管理、资源能源、其它。 4.2.3 识别的主要内容有: A 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B 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 C 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 D 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资料,如环境报告等。 4.2.4 识别环境因素可选用的方法:问卷调查法、过程分析和评价法、现场观察法。 4.3 识别步骤 4.3.1 在初始评审时,生产部组织各部门根据管理领域内的现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并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现场检查、汇总、复核,确定各部门环境因素,列入《环境因素清单》。 4.3.2 生产部组织编制《环境因素综合评分标准》(见附1),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 4.3.4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A 法规符合性 B 发生频次 C 影响规模及范围 D 影响严重程度 E 社区关注度 F 可节约程度 最后综合得分是各项目所得分数相加,当综合分大于或等于24 分时则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当第1、2、4 或5 项等于5 分时也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4.3.5 生产部根据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编订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至相关单位。 4.4 环境因素的管理 4.4.1 运行控制 A 通过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要求的实施,对所有环境因素加以控制。 B 对重要环境因素,由生产部组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对其施加控制。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受控状态: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管理程序页码:7 -1 1目的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从事活动、产品、服务的所有相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本文件除了采用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之外,还采用以下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1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2重要环境因素 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3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5 权职 5.1 行政部职责 1)对整个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过程进行策划和管理; 2)对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对整个公司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进行总结。 5.2生产技术部、销售部其他部门职责 根据本程序负责排查、识别所属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6 管理内容和要求 6.1 环境因素的识别 确定环境因素时,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

管理程序页码:7 -2 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6.1.1 识别原则 ⑴环境因素识别过程中要遵循三种状态、三种时态: ①三种状态指的是: a. 正常时------指的是业务、生产正常进行时对环境的影响; b. 异常时------指的是设备、机器的启动、停止、检修、保养等时候; c. 紧急时-----不可预见性事件发生对环境的影响,如泄漏、火灾等发生时。 ②三种时态指的是: a. 过去时------指的是发生在过去,但环境影响持续到现在; b. 现在时------指的是目前正在发生的; c. 将来时------指的是产品出厂后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将有新的规定的或公司新、改、扩建时将会产生的。 (2)组织不必单个考虑每个产品、组件或原材料以确定和评价其环境因素。多方位地考虑。当这些活动、产品和服务具有相同特性时,可对其进行分组或分类。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多方面识别,通常包括: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的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富副产品 ---空间的使用等 (3)识别环境因素时不仅要识别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还要识别相关方的环境因素: ①建筑施工时是否有环境因素产生; ②运输过程中是否有环境因素产生; ③相关方对废弃物的再处理过程中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④相关方对设备维护保养安装服务中产生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控制措施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控制措施清单单位/部门/项目部: 序号活动/产品 环境因素描述环境影响/服务 1办公区域活水的消耗资源耗损2动电的消耗资源耗损 3油的消耗资源耗损 4车辆使用 油料泄漏土地污染 5鸣喇叭噪音污染 6电子产品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7废墨盒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8废硒鼓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9废日光灯管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10办公区域活废电池(镍、锂、铅)固体废弃物污染 11动生活垃圾废 弃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2废药品废 弃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3生活废水排 放水体污染 14空气氟利昂泄露大气污染 15打印机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6电脑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7空调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 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9车辆使用尾气排放大气污染 20车辆维修机油泄漏土地污染 识别方法 作业流环境因素 程分析检查表 环境因素评价 目 标 L S R一般重要 指 标 3 1 3 3 1 3 4 1 4 2 1 2 2 1 2 2 1 2 3 1 3 2 1 2 1 1 1 2 2 4 3 1 3 1 1 1 4 1 4 1 1 1 2 1 2 2 1 2 2 1 2 4 1 4 2 1 2

确定控制措施完 成 增加的控制现有控制措施时间 措施 1.宣传节能意识 2.倡导全民节能行动 3.车辆执行定额油耗 4.检查监督 1.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1.在禁鸣喇叭处禁鸣 1.执行法律法规及固废 管理规定 2.设置回收箱 3.危废集中收集并移交 有资质单位 4.生活垃圾与环卫部 签约,由环卫部门清运 1.选用无毒无害无磷洗 涤用品 1.选用环保型空调 1.向维修方通报 1.向维修方通报 1.向维修方通报 1.定期保养和检测 1.向汽车维修方通报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其中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 (一)环境因素含义 像大楼、办公室地点、家具等这类环境因素也能传递信息。一间特殊的办公室、一幅名人字画、一套名牌服装、一枚昂贵的钻石、一块劳力士手表、一辆奔驰汽车可能提醒来访者:本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成功人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在沟通中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因素所传递的信息。 (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来自:ISO 14001初始环境评审培训教材 ①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 l 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l 确定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l 确定环境影响 ②环境因素的分类 l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l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l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l 其他 ③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l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l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 l 积极的或负面的

l 相关方有要求的 l 其他 ⑤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分类 l 物料衡算 l 产品生命周期 l 问卷调查 l 专家咨询 l 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 l 头脑风暴 l 查阅文件和记录 l 测量 l 水平对比——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比较 l 纵向对比——组织的现在和过去比较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实施识别时,有必要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下面将部分方法予以介绍: 1)问卷评审——因素识别 问卷评审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环境因素的信息。问卷的设计应本着全面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问卷包括的内容应尽量覆盖组织活动、产品、以及其上、下游相关环境问题中的所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内的不同部门可用同样的设计好的问卷,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但为一个部门设计一份调查卷是不实际的。 典型的调查卷中的问题可包括如下内容: l 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