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

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挟.持()②圯.上受书()

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

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

⑦鲜腆..

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

2.通假字

①卒.

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

3.一词多义

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⑤而???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

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

.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

人:

②臣妾

..于吴者:

③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④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⑤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答案①名词用作动词,谦逊对待。②名词用作动词,称臣称妾。③名词用作动词,称王。④使……受惊,使……发怒。这两个都是使动用法。⑤使……受摧折。

5.古今异义

①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

古义:

今义:

②千金

..之子

古义:

今义:

③其身之可爱

..

古义:

今义:

④其君能下人

..

古义:

今义:

答案①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②古义:富贵人家;女儿。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③古义:值得爱惜。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④古义: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今义:仆人。

6.文言句式

①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②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③勾践之困于会稽:

④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⑤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⑥而命以仆妾之役:

答案①②判断句。③④被动句。⑤⑥倒装句。

一、词句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必有过人之节.:

②匹夫见.辱:

③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④肉袒牵羊以逆.:

⑤其君能下.人:

⑥非有平生之素.:

⑦养.其全锋:

⑧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答案①操守。②被。③使……受摧折。④迎。⑤谦逊对待。⑥交情。⑦保持。⑧“……的原因”。

二、疑难突破

2.文中蕴含着关于张良成功原因的不同观点,你能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来谈谈吗?

答案作者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能“忍”,而前人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得到了一本神奇的书。

3.文章在评论张良时写到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秦皇、高祖等历史人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这些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张良。第二段写荆轲、聂政是反衬,写出张良当初的鲁莽不忍。第三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写秦皇、项籍是反衬张良的能忍。第四段写高祖是正面衬托张良的能忍。

4.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答案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指出“圯上老人”即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而苏轼则认为是张良教会了刘邦“能忍”才取得了天下。

一、文白对读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 情有 所古代被称为豪杰的人,必定有超过一般人的操守。一般人有时在

不能 忍 者, 匹夫见 辱,拔剑而起,生活中会碰上看来不能忍受的事情,一个普通人被侮辱,一定会奋

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起反击,这不能算是勇敢。??????过人之节:超过一般人的操守。人情:指人之常情。天下有天下有

大勇 者, 卒然临 之 而不惊,一种大勇的人,(危难侮辱)突然降临到他面前而不慌乱,(危难侮辱)

无故 加之 而不 怒 。此

无缘无故地加于其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

其所挟持者甚 大,而其志甚远也。他所怀有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错误! ?

??加之:(危难侮辱)无缘无故地加于其身。所挟持者:指所怀有的抱负。 夫子 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 其有一老者在桥上与子房相遇并赠他一册兵书,说起来这是一

事 甚 怪 ;然 亦安 知其非 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又怎么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高人有意考

而试之?观其所以微 见 其 意者,皆圣 贤相与验他呢?想想老人隐约神秘地表现出来的意思,是圣人贤人共同

警 戒 之 义, 而世 不 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告诫人们的道义,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认为鬼怪,那就错了。

且 其 意不 在书。 当 韩况且老人用意不在于授书,而在于磨炼张良坚忍的意志。在韩国

之 亡,秦 之方盛也,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已经灭亡,秦国正强大的时候,用酷刑对待天下士人,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 贲、 育,无辜被诛杀的人数不胜数,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武之士,

无 所 复 施。再也没有什么办法。???

微见其意:指老人隐约神秘地表现出来的意思。夷灭:诛杀,消灭。无所复施:再 ???也没有什么办法。 夫 持 法 太急 者,其锋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其锋芒

不可犯, 而 其 势 未 可乘。子房的确势不可当,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张子房

不 忍 忿忿之心, 以匹 夫之力,而逞于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快心于

一击之间。一次袭击中。??????忿忿:愤怒不平的样子。当此之时,子房之 不死者,那时候,张良虽然侥幸没死,

其 间 不 能 容 发,盖 亦已危矣。千金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

之子 ,不 死于盗贼 ,何 者? 其 身之可爱,而盗贼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体宝贵,犯不上 之不足以死也。因盗贼而死。??????可爱:值得爱惜。子房以盖 世 之 才,不 为伊尹、张良有超越世人的才能,不采用伊尹、

太公 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 之 计, 以太公安邦定国的谋划,却采用荆轲、聂政行刺的办法,企图

侥幸 于 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桥上老人深为他惋惜的。所以老

倨傲 鲜 腆 而 深折 之。彼其能有所忍也,人傲慢不恭而又厚颜无礼深深地屈辱张良。他如果能经受得住,

然后 可以 就大事, 故曰:“ 孺子 可 教也。”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说:“这个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

错误!

?

??在“彼”之后。 楚庄王 伐郑 ,郑伯肉袒 牵 羊 以 逆,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裸露上身,牵着羊出来迎接,以示降服顺从。

庄王曰:“其 君能 下人 , 必能信用其庄王说:“郑国的国君能够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一定能得到

民 矣。”遂 舍 之。人民的信任。”于是舍弃了郑国。

错误! ???指停止进攻而与郑国媾和。勾践之 困于会稽而归, 臣妾于吴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被迫带着臣妾到吴国

者,三年 而 不 倦 。且 夫有报人之 志,去做人质,三年当中没表现出厌倦不满之意。心中埋藏着复仇之心,

而不能下人者 ,是 匹夫 之刚也。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

错误! ???奴仆的意思。报人之志:即复仇之心。夫 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 馀,而忧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担心

其度量之不足,故深 折 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他那种年轻人的锐气,使他忍住

小 忿 而 就大谋。何 则? 非有平生之素,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为什么呢?老人和张良从来不相识,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 以仆妾 之役,只是偶遇在荒郊野外,却指使他做奴仆做的事,张良却自然

油然 而不 怪者 , 此 固 秦皇而然地去做了,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这本是秦始皇

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错误! ?

??有的交情。草野:乡野,荒郊野外。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 忍与反观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

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 不能忍,是 以 百 战百不忍之间的差别。正因为项羽不能忍,逢仗必打,虽然所向

胜 而轻 用 其 锋 。 高祖 忍之,养无敌,却轻率地消耗了他的精锐兵力。汉高祖却能忍耐,保

其 全 锋 而 待 其弊 。此子房教之也。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来等待对方疲敝。这是张良的计策。

当淮阴破 齐 而欲自 王,高祖发怒,见于 词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

色 。由此观之, 犹有刚强不 忍 之 气,非和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

子房其谁 全之 ?张良谁能保全他呢?????

??养其全锋: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待其弊:等待对方疲敝。弊,通“敝”。 太史公 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而 其 状貌司马迁以为张良是魁梧高大的男子,但看了他的画像,形貌

乃如妇人女子, 不称其志气。呜呼,此 其 所以却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不相称。啊,外柔内刚,正是张良所以

为 子房 欤!为张良的原因吧!????

??称(chèn ):相称。 二、文本深读

本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

对比,是互相比较,通过比较,各自的特点就会显得更鲜明。衬托,是一方衬托另一方,效果是使被衬托一方的特征更加突出。一般来说,衬托的一方是陪衬,是次要的,被衬托的一方是主要的。常言道“烘云托月”“好花还要绿叶衬”,说的就是衬托。苏轼的散文,是善于使用这种方法的。本文第一段,不能忍的豪杰之士和能忍的豪杰之士并比而出,是对比,而且也带有“反衬”的性质。

第三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以隐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这是正衬。第四段首句“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这是反衬。第五段以子房状貌乃如妇人女子,反衬子房能忍而大勇以及志气非凡的大丈夫气概,表明不能以貌取人,这是反衬手法的作用。

1.结构图解

2.中心主旨

本文论述了张良的忍。通过击秦帝、受兵书、教高祖三件事来论证张良“忍”的作用和意义。

3.写作特色

(1)从小角度写大人物。

(2)抓住一点论述,不及其余,深刻有力。

(3)运用了例证、引证、比较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鲜明生动,中心突出。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D.以待子不时之须

答案 C

解析A项“见”通“现”。B项“卒”通“猝”。D项“须”通“需”。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

B.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

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

答案 D

解析特:只。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

B.郑伯肉袒

..牵羊以逆

C.千金

..之子

D.其身之可爱

..

答案 B

解析A项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C项古义:富贵人家;女儿。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项古义:值得爱惜。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发怒,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

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心中埋藏着复仇之心,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

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说:“这个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

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保全他呢?

答案 A

解析应为: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快心于一次袭击中。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9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

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见:通“现”,表现,显露

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

C.忍小忿而就.大谋

就:成就,完成

D.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成全

答案 D

解析全:保全。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B.臣妾

..于吴者

C.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D.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答案 A

解析A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答案 C

解析C项均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A项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B项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和“为”连用,认为/用。

8.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A.勾践之困于会稽

B.而命以仆妾之役

C.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答案 C

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A、B两项为被动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译文:

(2)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译文:

答案(1)那时候,张良虽然侥幸没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

(2)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他那种年轻人的锐气,使他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C.甲不能戢.士戢: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答案 B

解析根据原文第一段“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的语境可知,“易”理解为“更换”不当,应为“轻视”。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①④⑥

答案 D

解析②是说陈公弼破除迷信,③是说陈公弼训练民众,抵抗盗贼,取得很大成效。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 C

解析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可知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

答案(1)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3)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

参考译文

陈公弼名为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与几个显贵的人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干奸邪的事,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公弼收捕惩治他,依法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震惊。后来(陈公弼)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弼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弼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弼警告后,赦免了他。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做“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公弼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弼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弼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周围的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在山南大振。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弼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士兵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弼不答应,只处置了有凶暴行为的十几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使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能履行职责,王正民

因此罪免职。(皇帝)下诏让陈公弼前往取代他。转运使征调乡里的米粮而免除他们的杂役,共十三万石,并称之为抵扣杂役的米。米价飞涨,百姓饥荒更严重。陈公弼到任后就免除了,并且表奏了这件事,又说王正民没有罪,职权内的事情办理得很好。(皇帝)下诏又让王正民做鄂州太守。

(陈公弼)升迁至庐州知州。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几百名士兵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陈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因为喝醉酒了。”(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

陈公弼做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弼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去做劳役。(陈公弼)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四、随堂练笔

14.以“我对刘邦的看法”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

苏轼种树

单昌学

阅读苏轼,发现这个以诗文书画著称的一代文豪,竟然是一个钟爱种树的人。

苏轼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在家乡附近的山冈上种植松树,有他的“我昔少年时,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等诗句为证。

苏轼的仕途是从陕西凤翔开始的。当时他在那里任签书判官,因喜爱城东的饮凤池,便倡导对其进行修筑扩建,栽柳种莲。后来,“东湖柳”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当他遭遇“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为了解决家庭生计问题,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他在城门外的山坡上,开垦了50亩荒地,谓之“东坡”。在东坡之

上,他自筑陋室,种粮种菜。在被他称为“东坡雪堂”的陋室旁,他亲手种植了柳、桑、竹、枣、栗等树,宁静的田园生活使他找寻到了庙堂之外的乐趣。为此,他自豪地写下了“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在杭州任知州期间,苏轼又主持了疏浚西湖的工程。在他的带领下,西湖得到了有效治理。他还在西湖中间修起了一道被后人称为“苏堤”的堤坝,“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通过在苏堤上种树,西湖拥有了更加美丽的风景和无限的韵致。

被贬至岭南惠州后,为使自己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苏轼在水东山上的白鹤峰顶买下了几亩空地营建房屋,并为自己建起了一处新居。新居落成后,他写信给广州推官程全父,恳请他帮助提供柑、桔、柚、荔枝、杨梅、枇杷、松、柏、含笑等果木,种植在新居周围,借以美化环境,营造充满诗意的生活空间。

苏轼不仅亲自种树,还把种树的实践体会写成文章。他写的《种松法》等文章里,详细介绍了种树的经验,供有心人借鉴,堪称种树的行家里手。

种树,是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的体现。青枝绿叶,装点着他面前的世界,使他胸怀渐阔,直面挫折,逆境顺处,忘却尘世烦忧,在入世和出世之间从容自若。种树的过程,也是他安顿灵魂和历练心性的过程。“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种树者在栽下苗木的同时,也播下了自己美好品德的种子。

通过种树,苏轼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营养。历经千年,他依然如一株高大的树木,令我们敬仰和感怀。走进苏轼的世界,你便走进了一片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天地。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案”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个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

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后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失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首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赏析苏轼优美的诗文,往往来自于对痛苦的深刻思索,对人生的不断反思。苏轼在人生困局中的“突围”超越自我的局限,获得了人格的成熟,而流于笔端,终成美文。

本文语言多用修辞。运用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运用排比句式,使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

【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荆轲刺秦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鸿门宴》 ★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离骚》 ★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孔雀东南飞》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xx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 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 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单元检测1有答案

单元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46722006】 ①“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绝不是我们自吹自擂 ....,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应该为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②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 ....,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③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协作,夙夜在公 ....,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④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 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 ....而已。 ⑤“低龄留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确实要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只把留学当出 路;也不能投鼠忌器 ....,甘心做井底之蛙。 ⑥昆曲集合了众多审美元素:儒雅的念白,悠长的唱腔,飘逸的舞蹈,唯美的服饰, 加之精美的舞台布景,真是美轮美奂 ....。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自吹自擂:自我吹嘘。前面能加否定词“不”修饰。此处使用正确。②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不合语境,应改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③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此处使用正确。④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此处使用正确。⑤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常用于打击坏人方面。此处应改为“畏首畏尾”。⑥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错用对象。 【答案】 A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

2020浙江高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内容精对版

2020浙江高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整理者:渡过你的河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劝学》(战国)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师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赤壁赋》(北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8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 声》(教学实录) 语文教案 金晓涛 【课题】高中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 【目标】学生方面,一回顾和总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任务,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教师方面,一表诚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务,五点方法,六激信心。 【设想】以师生共同探讨《回声》的启示贯课堂始终。 【步骤】 一、诠释名字,自我介绍

教师导入:李清照有词《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欢这首词,首先是因为这首词所展现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所表达的对理想的执著精神使我引为同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唤起我亲切的感受,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晓涛,是你们的语文科任老师。同学们,你能否用文学笔法来诠释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用诗句或格言对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诠释,或描述一个情景来说明自己的名字的内涵。 教师总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氛围中彼此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是美丽的。 [解说:语文教学课堂可以是充满诗意美的,通过诗句来进行自我介绍也就使这例行的一环节变得充满情趣;而学生通过有创意和颇具个性的介绍,不仅可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迅速地记住自己,给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去的半年,紧张、忙碌。冒着满面风霜,顶着一天星光,跨过一路泥泞,辛勤耕耘,默默而无闻。这半年,收获了一些成绩,也有几多感慨、些许慰藉。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催马扬鞭自奋蹄,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只要学校布置了的,都尽力去完成,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认真备课。 首先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每年更新的考试大纲,领会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然后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有机联系,理清教材内部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内容,找好教材在教学中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必修五”时,本人就注意对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进行适量的补充或拓展,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体系,使之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史记选读》时,则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点,设置有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全面推进阅读和深入探讨等。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 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

进行学法指导,形式不拘,内容广泛,点点滴滴,贯穿在每个细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新课标理念去研究教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探究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之顺应教学发展的新潮流。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汇聚教学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同行切磋,有创造地进行二次个体备课。精心编制教案,组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流程。上课时能多次、及时、有调整地实施教案,容量、质量两相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之成为学习主人和发展个体。坚持写教后记,寻找不足,去补救缺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良师益友是教师重要的角色。 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勤于跟学生交流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胜的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为此很苦恼,本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去询问,帮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学习,经过与之深入交谈和予以热情鼓励,后来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短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提升成绩的信心。对于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大学》节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大学》节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 案 通过《大学》的教学,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下面是由为你精心编辑的高二语文《大学》节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释什么叫修齐治平。精炼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

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佑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第一段:经文部分,提出三纲八目。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人教版选修)

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王心怡 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内容来看,今年所选的《新闻阅读与实践》和《中国小说欣赏》这两门课,实用性和趣味性都较强,有利于师生教学的进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为参考,我将作出以下的思索与安排。 最后,我再谈谈本学期语文教学的综合计划: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能在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月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个月,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

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 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 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 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

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doc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引导语: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反思才有进步,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一: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我安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