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孟子去读书了,可时间长了又厌烦了,他开始逃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跑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孟子这么早就回来,知道儿子是逃学回来的,就很生气地用剪刀把他所织的布剪断了。然后命令孟子跪下,严肃地跟他说:“学习就像织布,织布要一针一针地织,学习要一天一天地学。月月学,年年学,日积月累,才会学业有成。你这样半路逃学,就像我中途断织一样,不仅会前功尽弃,将来还会一事无成。”孟子开始只是吃惊,并不理解母亲的用意,听到这一席话,豁然开朗,再也不逃学了。

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把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学”。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

孟母三迁的启示

一、关于人的发展问题。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通过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从生下来,带成长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社会化过程。孩子在现实社会里学习社会的行为方式,同时参加各种和会集体活动,接受行动准则和价值体系,进而发展其社会性。因此,人的成长总是受环境的影响,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从而形成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故事中,说明了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复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

现代社会,是一个教育社会化的时代,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死书,死读书。有些知识、规范是社会要求他们而学校无法学到的,就需要他们到校外学习,所以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不能只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能动的。

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三、教育要有选择性与主导性

从孟子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我们可知道择善而居,三迁而择邻,妙在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母亲教育子女的主导性。对于学校教育,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成长,取决于教师所把握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发展中的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要以发展的观念去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不能不说是《孟母三迁》给我们的教育与学生成长方面的又一启迪。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

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孟子去读书了,可时间长了又厌烦了,他开始逃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跑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孟子这么早就回来,知道儿子是逃学回来的,就很生气地用剪刀把他所织的布剪断了。然后命令孟子跪下,严肃地跟他说:“学习就像织布,织布要一针一针地织,学习要一天一天地学。月月学,年年学,日积月累,才会学业有成。你这样半路逃学,就像我中途断织一样,不仅会前功尽弃,将来还会一事无成。”孟子开始只是吃惊,并不理解母亲的用意,听到这一席话,豁然开朗,再也不逃学了。 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把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学”。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三字经》称赞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演讲稿范文

孟母三迁演讲稿范文 孟母三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一个小故事。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在孟子三岁时就外 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在一个小村庄,村外不 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 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 定搬家,给孟子换了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店,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有个集市,喧闹异常。孟子从集市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 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很担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 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一个学堂的隔壁,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 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孟子十分聪明,而且学习刻苦, 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他身边的朋友和环境。孟子之所以可 以好好学习,是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仍然在坟场和集市旁居住的话,他也许 一事无成。在学校,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书声朗朗中成长;班 上学习氛围很好,老师讲的课生动有趣,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 课后认真复习,互相比赛。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就是不想好好学习也不行。不要以为自己 会有很大压力,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嘛!因为这种动力,我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并且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在家里,爸爸妈妈给我们营造书香气氛,让我们享受到高质量的精神食粮。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让我在 选择朋友更决定你的成长,如果是坏朋友,那么你最终会被传染,被带坏;如果是一 个好朋友,那么你们会一起学习,也会让学习在友情的包围下轻松快乐。现在就让我们在 好的环境、好的朋友的陪伴中,努力学习,抓紧时间,为做未来的小主人奋斗吧!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孟母三迁》成语故事的出处

《孟母三迁》成语故事的出处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据《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当年孟母为了教育小时候的孟子搬过三次家,还剪断过织布机上的布。这终究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孟子名轲,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规定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脚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这四周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丁丁当当”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四周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

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教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教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淘气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快乐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震动了。他认真的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儿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迁》成语故事的出处]相关文章:

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三迁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数学小知识 1、<找千克和克>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我选择了我最喜欢闲趣饼干,我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我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我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我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 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 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一根香蕉大约140克,7根香蕉约有1千克; 一个香梨大约160克,6个香梨约有1千克。 今天,我收获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2、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辩认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孟母三迁读后感篇一

孟母三迁读后感 篇一:孟母三迁读后感 我和女儿读了“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孟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原本家住在坟地旁的小村庄,村中小孩看到哭丧也纷纷模仿,孟母看到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搬了家,第二次搬到了镇上,这里是交易区,很多人在交易,孟子久而久之也学会了讨价还价,孟母得知后,心里不安,便再次迁居,这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和小孩们常在树下练学堂中的礼仪,孟母看到后很高兴,从此,他们就在这儿安心定居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们都非常感动,孟母为了孩子有出息,搬了三次家。女儿听完后说:“我一定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不辜负爸妈的期望!”我没想到女儿会这样说!我望着女儿竟有些感叹:现在的父母为孩子们做得够吗?当然有的父母特别尽心尽责,而有的父母却从未想过环境造人,不是吵架就是打骂,而深受其害的却是孩子,他们在无形中被伤害。孟母做得特别好,为了孩子有出息三次搬家,而如今的父母只顾自己方便而不顾孩子的感受的人大有人在,孩子却无从选择!我也要向孟母学习,争取给孩子最有利的条件学习,让她在健康的光环下“茁壮”成长! 篇二:孟母三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孟母三迁》。 文中讲了孟母为了不让孟子的学习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先后搬了三次家。刚开始,他们住在坟地的旁边;孟子就学起了人们办丧事哭泣 的样子,孟母觉的这里的环境不能让孟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孟子没事就跑到集市上学起那些小贩喊着买东西,孟母觉的这里也不能让孟子用心学习,于是就再一次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玩的没意思,就跑到学堂看那些孩子和先生一起读书,回家后自己也拿起书装模作样的读。没多久,孟母发觉孟子的学习越来越好…… 我读完了《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明白了学习要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为了孟子学习好,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孟子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着名的思想家。父母现在给我们的学习环境要比孟子那时好的多。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长大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三:孟母三迁读后感 为了学而学,过程是痛苦的。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孩子不快乐,教育者也是痛苦的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

孟母三迁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 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 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寓意】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空间应该适应、助益人的生长。在人们脱离不了市,不能任意选择栖居的。 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重要作用。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这则故事又叫“孟母择邻”、“慈母择邻”。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论语·里仁》)这和“孟母三迁”故事一样,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故事为历代所称述。如,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风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宋代苏拭作《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元代关汉卿《蝴蝶梦》:“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等等。“孟母三迁”成为后世母亲重视子女教育的典型,影响至今。 【孟母断织】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孟母三迁的故事及孟子简介》

(一)孟母三迁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成语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三迁的意思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三迁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学商人磨刀,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成语故事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孟母三迁

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 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 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 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 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 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 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 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 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 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 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 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 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56?-106),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因为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cuì),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 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 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 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 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

三字经故事孟母三迁

三字经故事孟母三迁 理科综合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 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三字经是我国的传统经典读物,其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下面跟大家分享 一些孟母三迁的故事,以供参考!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只见照片中,快满3岁的小土豆侧脸出镜,眼睛直视前方,霸气露出胳膊上的纹身。 另外两张照片中,分别是手臂和脚背上的纹身。这么小就贴了这么多的纹身贴纸,难怪让 妈妈姚晨都不敢轻易靠近了呢!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 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 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 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培养孩子。 【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 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 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 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 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江苏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 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指导学校自主开展岗 位聘用工作。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继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技术 职务评审工作,创新评价机制,发挥正确导向。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导读: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首先得归功于孟母。 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在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

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1.「历史典故」 2.凤城历史典故 3.历史典故精选 4.历史典故大全 5.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6.历史典故:请君入瓮 7.历史典故故事 8.精选历史典故

传统故事孟母三迁

传统故事孟母三迁 你们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传统故事孟母三迁,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

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更多相关文章: 1.孟母三迁的励志成语故事 2.孟母三迁的故事图片 3.孟母三迁的故事视频 4.孟母三迁的故事内容 5.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 6.孟母三迁的故事简介

7.国学小故事孟母三迁 8.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9.孟母三迁的故事50字 10.关于孟母三迁的故事 11.孟母三迁的故事道理 12.传统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我要去上学。”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孟子去读书了,可时间长了又厌烦了,他开始逃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跑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孟子这么早就回来,知道儿子是逃学回来的,就很生气地用剪刀把他所织的布剪断了。然后命令孟子跪下,严肃地跟他说:“学习就像织布,织布要一针一针地织,学习要一天一天地学。月月学,年年学,日积月累,才会学业有成。你这样半路逃学,就像我中途断织一样,不仅会前功尽弃,将来还会一事无成。”孟子开始只是吃惊,并不理解母亲的用意,听到这一席话,豁然开朗,再也不逃学了。 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把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学”。孟子的母亲也

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三字经》称赞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名轲,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脚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丁丁当当”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震动了。他认真的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儿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温馨提示: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人才,只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才好。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历史故事:孟母三迁

历史故事:孟母三迁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历史典故【孟母三迁】

含义: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 出处: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

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 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 为“亚圣”。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 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于是,孟母 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 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 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本文是关于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首先得归功于孟母。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在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孟母三迁的故事(带拼音)

孟mèn ɡ 母mǔ 三sān 迁qiān 孟mèn ɡ 子zǐ ,名mín ɡ 柯kē 。战zhàn 国ɡuó 时shí 期qī 鲁lǔ 国ɡuó 人rén (现xiàn 在zài 的de 山shān 东dōnɡ 省shěnɡ 境jìn ɡ 内nèi )。三sān 岁suì 时shí 父fù 亲qīn 去qù 世shì ,由yóu 母mǔ 亲qīn 一yì 手shǒu 抚fú 养yǎnɡ 长zhǎnɡ 大dà 。 孟mèn ɡ 子zǐ 小xiǎo 时shí 候hou 很hěn 贪tān 玩wán ,模mó 仿fǎnɡ 性xìn ɡ 很hěn 强qián ɡ 。他tā 家jiā 原yuán 来lái 住zhù 在zài 坟fén 地dì 附fù 近jìn ,他tā 常chán ɡ 常chán ɡ 玩wán 筑zhù 坟fén 墓mù 或huò 学xué 别bié 人rén 哭kū 拜bài 的de 游yóu 戏xì 。母mǔ 亲qīn 认rèn 为wéi 这zhè 样yàn ɡ 不bù 好hǎo ,就jiù 把bǎ 家jiā 搬bān 到dào 集jí 市shì 附fù 近jìn ,孟mèn ɡ 子zǐ 又yòu 模mó 仿fǎnɡ 别bié 人rén 做zuò 生shēnɡ 意yi 和hé 杀shā 猪zhū 的de 游yóu 戏xì 。孟mèn ɡ 母mǔ 认rèn 为wéi 这zhè 个ɡe 环huán 境jìn ɡ 也yě 不bù 好hǎo ,就jiù 把bǎ 家jiā 搬bān 到dào 学xué 堂tán ɡ 旁pán ɡ 边biān 。孟mèn ɡ 子zǐ 就jiù 跟ɡēn 着zhe 学xué 生shen ɡ 们men 学xué 习xí 礼lǐ 节jié 和hé 知zhī 识shí 。孟mèn ɡ 母mǔ 认rèn 为wéi 这zhè 才cái 是shì 孩hái 子zi 应yīnɡ 该ɡāi 学xué 习xí 的de ,心xīn 里lǐ 很hěn 高ɡāo 兴xìn ɡ ,就jiù 不bú 再zài 搬bān 家jiā 了le 。 这zhè 就jiù 是shì 历lì 史shǐ 上shàn ɡ 著zhù 名mín ɡ 的de “孟mèn ɡ 母mǔ 三sān 迁qiān ”的de 故ɡù 事shi 。 对duì 于yú 孟mèn ɡ 子zǐ 的de 教jiào 育yù ,孟mèn ɡ 母mǔ 更ɡènɡ 是shì 重zhòn ɡ 视shì 。除chú 了le 送sòn ɡ 他tā 上shàn ɡ 学xué 外wài ,还hái 督dū 促cù 他tā 学xué 习xí 。有yǒu 一yì 天tiān ,孟mèn ɡ 子zǐ 从cón ɡ 老lǎo 师shī 子zǐ 思sī 那nà 里lǐ 逃táo 学xué 回huí 家jiā ,孟mèn ɡ 母mǔ 正zhèn ɡ 在zài 织zhī 布bù ,看kàn 见jiàn 孟mèn ɡ 子zǐ 逃táo 学xué ,非fēi 常chán ɡ 生shēnɡ 气qì ,拿ná 起qǐ 一yì 把bǎ 剪jiǎn 刀dāo ,就jiù 把bǎ 织zhī 布bù 机jī 上shàn ɡ 的de 布bù 匹pǐ 割ɡē 断duàn 了le 。 孟mèn ɡ 子zǐ 看kàn 了le 很hěn 惶huán ɡ 恐kǒnɡ ,跪ɡuì 在zài 地dì 上shàn ɡ 请qǐnɡ 问wèn 原yuán 因yīn 。孟mèn ɡ 母mǔ 责zé 备bèi 他tā 说shuō :“你nǐ 读dú 书shū 就jiù 像xiàn ɡ 我wǒ 织zhī 布bù 一yí 样yàn ɡ 。

听妈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_读后感

听妈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天下每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对我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我都有,他们没有的我也有。慢慢的,只要他们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会很委屈。总觉得爸爸妈妈欠了我的一样,甚至还大哭大闹。时间久了,我有时候都可以听见妈妈无奈的叹息声……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书店,看到书架上好多的漫画书,小人书,我兴奋的不行,马上让妈妈给我买那些我喜欢的漫画,妈妈说:“你 现在都是小学生了!尽量少看这些,妈妈给你买些国学经典故事的书看吧”!我马上不高兴了!我说:“我现在又看不懂这些,不要”!和 她撒娇也不管用,妈妈匆匆买下了两本经典故事书拉着我离开了书店。 事后,我不高兴了好几天。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忘记了这件事。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妈妈看时间还早,就拿出了那本上次买的国学经典故事,走到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问我想不想听妈妈给你读读这些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啊?我笑着点点头……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有古代学子为了出人头地在茅草屋里悬梁刺骨的学习、有母亲为了让孩子度过饥荒,能够活着,把自己的肉偷偷割下来给孩子吃、等等。特别是读到孟母三迁的故事的时候,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从古到今,每个妈妈为孩子做的事情都是无私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幸福的生活,长大后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她们不辞辛苦,宁愿

自己受苦也不让孩子受苦的伟大的爱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变质,也不因地域的限制而有所不同。我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学习环境这么好,可是我却常常不满足,我知道是自己没有受过苦,以至于我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通过妈妈读的这些国学经典故事,我渐渐明白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唯有好好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才不辜负他们的爱。 想到这些,我躺在妈妈的怀里望着她慈祥的脸,甜甜的笑了。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的寓意-孟母三迁的意思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的寓意-孟母三 迁的意思 【成语】孟母三迁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简拼】mmsq 【近义词】三迁之教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成语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赵歧《孟子题词》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成语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

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产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