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共收编了诗歌311首,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上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了十二律。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上一个世纪左右。

十二律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rui二声)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八音——是指周代的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为准,分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钟、镈(bo二声)、铃、铙(nao)等

石类:磬(qing四声)

土类:埙(xun一声)、缶(fou三声)等

革类:鼓等

丝类:琴、瑟、筝、筑等

木类:柷(zhu四声)敔(yu)

匏类:笙、竽等

竹类:籥(yue四声)、篪(chi)、箫、笛等

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敦“曾侯乙墓”中出土由65枚钟组成的编钟,每一钟的隧部与鼓部都可发出相距三度的音。其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显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音乐的发达和乐器制度技术方面的成就。此外,“曾侯乙墓”还出土有笙、篪、排箫、建鼓、编磬等乐器,这些乐器构成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

曾侯乙,是楚国下属的曾国一个名叫“乙”的侯。生年不详,约死于楚惠王55年(公元前433年)

古琴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弹弦乐器,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以及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视

著名琴人:钟仪、师旷、师曹、伯牙、瓠(hu一声)巴、雍门周等

经典琴曲;除上述提到伯牙的《高山》《流水》及孔子弦歌三百的《诗经》之外,著名的琴曲还有《雉朝飞》、《阳春》、《白雪》等。

第四章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引起了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美学、哲学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发展。尤其以孔子的儒家学派和老子的道家学派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一、儒家的音乐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他赋予礼乐以新的内核——仁,由此构成新的礼乐文化精神。

他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感化人。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他认为礼给人以约束,用以分贵贱等级,乐可调和上下关系,两者配合,能充分发挥礼乐作用。

他从乐教实践的角度,将艺术活动同培养合乎其社会理想的人结合起来,他说:“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承认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首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

他认为音乐可以反应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但在感情上必须受到节制,不应该超出中庸的伦理规范。

对于“郑卫之音”持反对态度。他说:“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提出“方郑声”的主张。

他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提出学习的六门功课:“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第二位。

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

蒙自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他虽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但他提出“君与民同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

(三)荀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儒家另一代表,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

他不持守旧的礼乐制度,主张用“以古持今”、“以时修顺”的原则改造旧的礼乐。他认为,音乐可以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他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荀子维护儒家“倡乐”的主张,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但荀子仍把人分为两等,认为上等人可以受礼乐教育,“众百姓则必然以法数制之”。另外其音乐思想有崇雅贬俗的倾向。

儒家音乐思想后来在《乐记》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

墨家音乐思想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76),他是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学派。

墨子的观点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认为是用音乐会家中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和人力,还使国家面临衰亡的危险。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忽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有教育、认知、审美的功能,未免过于片面。

道家音乐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它的主要思想载于他的《道德经》(即《老子》)

一书中。他提出: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观点,其中既有很多辩证法的因素,又有消极、神秘的因素。

他主张大音希声,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的原初含义是对有声之“五音”的否定,最完美最完善的“道”之“大音”是无声的,需要借助我们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把握。

庄子著有《庄子》一书,他主张清静无为。

他没有绝对的否定音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类,崇尚天籁所具有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的音乐。

他发对包括音乐在内的部分科学文化艺术,认为会搅乱“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

道家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对音乐采取排斥的态度。

第三章两汉三国的音乐

乐府的建立

汉统一中国之后的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西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汉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设立了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

岳父的领导人是李延年,并由司马相如等文学家相配合,工作人员约八百多人,其大多是各地的民间艺人。

李延年(—约公元前90年)

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一带),父母、兄弟、姐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北方佳人》。其“性知音,善歌舞”。因受武帝器重,被封为乐府协律都尉。

李延年把乐府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和歌的概念

两种含义:1、这一名称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乐府古题要解》说这是“汉世街陌讴谣之词”。

2、“相和歌”是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后又

发展为“但歌”(即一种有伴唱而无伴奏的演唱形式),一直发展到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一种竹制的节拍乐器)、琴、瑟、琵琶、筝、筑等。

相和大曲

概念:“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色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游乐器伴奏的歌舞,并且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这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形式。

相和大曲就目前所见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结构一般是:“艳”、“解”、“趋”、“乱”四部分组成。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有,汉代有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玉龙蔓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

南北朝后称“散乐”。唐和北宋时百戏十分流行。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每朝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元代以后,百戏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后百戏这词逐渐少用。

鼓吹乐

汉代以来,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有一类以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形式和乐种——“鼓吹乐”。这是以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分奏的音乐,有时也伴有歌唱。

鼓吹乐被宫廷采用后,便用于军队,仪仗和宫廷的宴乐之中。由于乐队编制和运用的场合不同,所以使用的乐器和对其称呼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备食举乐,用以宴飨君臣。(2)横吹:军队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是鼓与角。(因用横笛作为主奏乐器而的名。横吹的乐器)一般由鼓角、横笛等组成,有时还加用筚礪和排箫。

稽康(223——262年),字叔夜谯郡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后娶曹操曾孙女(草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

时候,做过中撒大夫的官职,由于他与当权者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惨槽杀害。

《声无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

1、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认为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2、他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反映,具体地说是受政治影响的结果。

3、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抗。

4、康大胆的反对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与政治,而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的音乐观,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但他忽视和抹杀了音乐的社会性,更忽视了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具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5、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反复论证他的观点时相当乏泛触及了音乐艺术本身所包含的一些矛盾,即: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之间的关系,感情表达的多样性和音乐表达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没有触及过的,他在这方面的探讨已大大超越大了在此之前音乐美学重在阐述音乐与道德、政治的关系的界限,而向音乐艺术内部深入。

稽康的音乐实践和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不断上升时期无疑是有起进步积极意义。《声无哀乐论》也为后来的音乐家研究音乐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清商曲与清商三调:

1、清商曲又叫清商乐,简称清商、清乐,一般认为共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主要指“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共包括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江南一带的各种民歌、民间歌舞,以及根据这些歌曲填词或改编的乐歌,他是在汉、魏以来的相和歌,像和大曲以及江南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按产生地区分为“吴声歌”和“西曲歌”两大类。

2、吴声歌和西曲歌

吴声歌原是东晋以来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原以徒歌形式,乐府采集后配以管弦,常用乐器为:箎hu、琵琶、箜篌konghou、笙、筝等,其结构通常为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也有部分五言三句或长短句的,内容较多为家庭儿女风情,其音乐的特点是曲尾有一个虚字唱出的“送身”。

西曲歌产生于荆、郢(ying三声)、樊之间,约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民歌,西曲的句法结构较吴声为多样,除五言和长短句外,还有四言和七句的,分舞曲、倚歌两种形式,舞曲多为集体歌舞,倚歌形式不祥,西曲的特点是曲尾有个虚字或实词的“送和声”,有些且较长大。

〈〈石调.幽兰〉〉是由梁代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所见为唐人手抄本,它是目前唯一见到的用文字记述弹奏手法的琴曲,为古琴减字谱的前身,此曲借深山幽谷的兰花,抒发文人隐士的清高思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曲中已出现散音、按音和泛音在音高上相一致的旋律,尤其是它常用具有纯律特色的三、六、八、十一徽位上的按音和泛音,这说明至少在六世纪以前,古琴音乐已正式应用了纯律音阶。五、歌舞戏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乐器伴奏的戏由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百戏有直接的渊源。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等。它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五章隋唐五代的音乐

隋唐的音乐机构在规模空前,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礼乐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是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机构,教坊,梨园也是唐代重要的音乐机构。

大乐署是唐太常寺下属的音乐机构,既管雅乐,又管燕乐,由乐师教习“音声人”。

鼓吹署是唐代太常寺属的礼乐机构,主管鼓吹乐,参与祭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有时还兼管百戏。

教坊是唐宋元明时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宫廷俗乐机构。唐高宗时署内教坊与宫中。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禁城外分别设左右教坊两处,并在东京洛阳另设外教坊两处,均由宫廷委派内监担任教坊使,自此教坊不再隶属太常,由宫廷高层直接管理。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由于唐玄宗常亲自教正,宫廷梨园艺人多被称为“黄帝梨园弟子”。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长安太常寺下属有“梨园别教院”,洛阳太常寺有“梨园新院”,人数都及千人,都是培养和选拔音乐人才的七层机构。

隋唐七、九、十部乐是隋与初唐的燕乐分类体制,它是按照地区或国名来划分的。

随初分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和文康伎七部;大业中,隋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为“西凉”、“礼毕”,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合为九部。

初唐时,去天竺、礼毕、增设燕乐和扶南二部,为初唐九部乐。太宗时又加入高昌伎为十部乐。

坐、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两者名有其表演特色、规模和人数。其中大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伎、西凉伎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坐部伎一般3—12人,堂上表演,用丝竹乐伴奏。有《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九部乐舞,以抒情,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通常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乐器伴奏。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

坐、立伎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

苏袛婆,北周到隋唐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公元568年,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的皇后,阿史那氏带来了龟兹乐及擅弹琵琶的龟兹乐工苏袛婆。苏袛婆其家世代为乐工,他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

苏袛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习了西域所有的“五旦”“七调”等宫调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袛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氏乐调体系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

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并得以更集中的发展,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专门在梨园中演出。法曲源于民间,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受到一些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衰。

“大曲”又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舞和舞蹈,含有多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大曲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

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

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这三部分分遍(段),各曲的各部分遍数多不一。大曲到宋代逐渐产生变化。

变文

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味相结合的形式说唱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僧讲”、“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也多称变文,多为佛教经义与佛教故事,如《法华经变文》、《目莲救母变文》后来变文的内容扩大了,包括与佛教无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楚灭汉兴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之类,讲说者也逐渐不限寺院和尚,而发展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之一。其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

《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理理论专著,成书于久视光年(700年)出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武则天之命编撰。该书10卷,已失,目前尚存3大卷。它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

《教坊记》唐开元年间,崔令所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铁闻的著作,全书一卷,共分78条目。卷末所载325首曲名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今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本与《古今说曲》本近人任半塘有《教坊记笺订》对比多有阐发。此书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记著集成》是研究唐代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羯jie鼓录》

唐代南单撰。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唐代传入中国,开元时盛行。此书前录首叙羯鼓源流、形状,次叙玄宗以后有关故事。后附录羯鼓诸宫曲名。调多用梵语,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版本主要有《宝颜堂秘笈》、《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诸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出版。

《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唐人段安节为补《教坊记》之不足所著。全书一卷,有40个条目,段安节善乐律,能自度曲,主要是对开元以后的音乐、歌舞、俳pai优、乐器等问题的考证,并录有歌舞艺人,可考知唐代音乐体制的变化,是研究唐代后期礼乐制度、音乐、舞蹈、戏曲发展轨迹的宝贵资料,可补《教坊记》之不足,该书被《唐书》、《文献通考》、《乐府诗集》所采纳。

第六章宋金元的音乐

瓦子又称“瓦肆”,“瓦舍”,是宋元时城市中的游乐处,其中有音乐、歌舞、曲艺、杂技等演出的场所。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

勾栏,又作勾篮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现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社会;音乐学上的社会,是指南宋是出现的一些艺人的行会组织,如绯绿社(演杂剧),遏云社(唱赚),绘革社(影戏),清音社(清音)等,这些组织对民间艺术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

唱赚是宋代说唱的一种,他是在北宋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缠令和缠达都是套曲形式的曲艺。单结构略有不同。前者是有引子和尾声的小型套曲;后者是没有尾声,且引子后只有两个曲牌交替演唱。

散曲是指流行于市井,勾栏的一种歌曲说唱音乐形式。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曲。所谓小令是指单只曲子,但也包括“带过曲”与“重曲小令”。套曲则由引子,数支小令,尾声联合而成。“套曲”之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合而成。套曲以其较长能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获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散曲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大约在北宋出现“南北合套”形式,即以同宫调的南曲与北曲相同,以获得音乐上的对比的表演形式。

宋词的创作方式,分为旧谱填词与自创新曲——“自度曲”两类。前者即利用隋唐以来民歌,曲子或歌舞大曲,法曲的片段——词牌填入新词。填词时还可以运用“减字”、“摊破”等手法加以变化,减字、即减少原词句子或字数,音乐也相应紧缩。摊破、即增加原词句子或字数,音乐也相应扩充。后者即利用民间流传各种乐曲的素材令创新的词牌。(姜夔“自度曲”中有一首《凄凉犯》,旋律进行与宋代民间曲子《愿成双令》相近,说明姜夔“自度曲”的音乐素材和形式可能来自民间。

宋词的体载形式主要有令、慢、近、犯等。令、又名小令或令曲是宋词中最简单的形式。它的名称来的唐代的酒令。唐人在宴会时即度填词,利用流行的小曲当作酒令,因而得名。慢,又叫“慢曲”或“慢曲子”,曲调较长,唱时用板打拍,其特点是“重起轻杀”富有抒情效果。慢曲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较长的有李存的《歌头》,一百三十六字,一般多在九十字左右,如姜夔的《扬州慢》。

犯,又称犯调曲。此名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北宋末年,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句法相犯,即把原来分属于几个不同曲牌的乐句联成一个新的曲牌。如采用三个曲牌称为“三犯”采用四个曲牌,称为“四犯”。

近,又叫近拍,或过曲。它可能原是大曲中慢曲以后,人破以前又慢转快的部分。近,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曲。最短的近是《好事近》,四十五字。最长的是《剑器近》,九十六字。一般的如姜夔的《淡黄柳》,六十五字。

姜夔的词乐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汇西鄱阳人南宋音乐家和词人。他不但工于诗词,并能作曲,在音乐上自成一家。作自度曲《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鬲西梅令》、《暗香》、《疏影》等曲词十七首,均有公尺字旁谱。他的自度曲技巧很高,无论在旋法,结构,调式转调等方面都做过精心的安排。《四库全书》提要载,姜夔诗格高秀,词乐亦精深华妙,尤善自新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他精通音律,宁宗(赵松)庆元三年,曾向朝廷里献《大乐议》一卷,《琴瑟考

古图》一卷。论到古今乐制的问题,提整理宫廷音乐的意见,但未被采纳。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211525372.html, 1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导师信息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01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邓钧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2戏曲音乐研究刘静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3戏曲音乐史论孔培培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4音乐考古学王清雷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5音乐学研究田青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6中国音乐史项阳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7中国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李玫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211525372.html, 20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李岩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09中国古代音乐史李宏锋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0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石一冰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11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弹拨乐演奏方向)吴玉霞一级演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 ④820音乐史论 【育明教育推荐】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内部资料一本通》包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全套考研历年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试抽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两门专业课全套考点笔记资料总结、独家内部必考试题库。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 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23篇现存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图文稿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 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中国音乐史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着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 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考研中国音乐史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

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据记载,《诗经》共收编了诗歌311首,编排是按照乐曲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类。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鬼神的乐歌基础上,为宫廷举行大规模的祀典而创作,并取古代乐歌之名,这部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大多是恋歌。不仅有歌有舞,其中还有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大型歌舞曲。它共有11首作品组成。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只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上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 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 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 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 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 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 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 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 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b(陈康士),c(郭沔) 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b(汤应曾),c(张雄) 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b(华秋萍),c(王猷定) 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b(徐大椿),c(燕南芝庵) 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b(曾孝谷),c(李叔同) 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b(赵元任),c(黄自) 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b(阿炳),c(徐炳麟) 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b(任光),c(青主) 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b(李一鸣),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b(费克),c(马可) 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 相和大曲 2 沈心工 3 黄自 4 《黄河大合唱》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中国音乐史重点知识 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 成立于 1927年, 这所学校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高等 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 ;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 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答:要点:第一个注意到中国语言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一个明确提出 “中国化”的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对于其“中国化”音乐发展观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 创作实践 (如《教我如何不想她》 , 中国化的和声探索等) 。此外, 他也是中国 第一个大型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 13、刘天华对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1在五四及以后西化之风甚嚣张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改进国乐” 的主张,明确提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应该“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神,一方面容纳外 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 2批评了音乐的贵族化 倾向,提倡音乐为民众服务; 3通过二胡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和教学,身体力行 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自己“改进国乐”的主张。 4此外,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中 最早和有意识地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搜索和整理的先驱人物之一。 14、 1920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与“学堂乐歌”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前者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城市小调进行重新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特征,如澎湃用海陆来民歌填词的《田崽骂田公》、《五一劳动节》等; /后者的曲调来源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歌曲,故而以西洋和东洋音乐为主。 15、瞿秋白对工农革命歌曲传播和创作的贡献。 答: 要点:《国际歌》传入中国的最早介绍者和译词者 (1923年 6《新青年季 刊》 ) ; 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创作歌曲之一《赤潮曲》的作者(1923年 6《新 青年季刊》 ) 。 16、 1920-30年代红色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主要音乐风格特征。 答:与工农革命歌曲相似,主要由民歌(城市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具有浓郁的中国 传统音乐风格(传统民族化音乐风格) ,如《红区干部好作风》就是用江西兴国山 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曲同填词而成。 17、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体裁歌曲的曲目,创作年代,创作者背景和作者。 答:略 18、聂尔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答:要点: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音乐家, 电影和 戏剧音乐的早期重要创作者之一;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 1932)的曲作者。 19、冼星海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重点) 答:要点:抗日救亡音乐的旗手;中国民族新音乐(中国传统 +西方风格的音乐)的 成功实践者;中国现代合唱套曲的最伟大创作者之一(《黄河大合唱》 1939年, 中国合唱套曲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

中外音乐史考研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题

中外音乐史考研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考研真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编钟是中国的()。[青岛大学2012年研] A.曾侯乙墓编钟 B.陶钟 C.侯马编钟 D.梵钟 【答案】A @@@ 【解析】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2“乐府”机构成熟于()。[青岛大学2012年研] A.西汉 B.宋朝 C.唐朝 D.秦朝 【答案】A @@@ 【解析】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的乐府较多地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西汉乐府规模达到1000余人。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3诸宫调是汴京瓦子勾栏中,一位来自泽州的民间艺人()所创。[西南大学2012年研] A.孔三传 B.张五牛 C.董解元 D.赵德璘 【答案】A @@@ 【解析】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孔三传创造的诸宫调,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魏长生是乾隆年间杰出的()花旦演员。[青岛大学2010年研] A.昆山腔 B.梆子腔 C.海盐腔 D.弋阳腔 【答案】B @@@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的六代之乐分别是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 2.《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3.《箫韶》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出现于舜时期,孔子曾给予其“尽善尽美”的高 度评价。 4.《弹歌》是描写黄帝时期狩猎生活的原始乐舞,“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5.“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对皇帝时期音乐家夔典乐的描述。 6.六代乐舞产生的时代即祭祀的对象: 《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 《大咸》尧祭地神 《九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妣 《大武》周祭先祖 7.西周时期按等级的不同,规定所实行的用乐规模。皇帝“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 士“特悬”。 8.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先秦时期称之为“乐”。 9.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是骨笛。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与西周时期。 11.西周时期音乐的等级化主要体现在“佾”和“乐悬”制度两个方面。 12.周朝的乐官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其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 13.《韩诗外传·卷五》中记载,孔子曾向卫国乐师师襄学习琴曲《文王操》。 14.“楚辞”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 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 15.《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共十一首歌曲。 16.《荀子·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 17.中国古代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 18.《吕氏春秋·古乐篇》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关于作律的传说。 19.“三分损益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 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20.伶州鸠是周景王时期的著名乐官,造诣精深的律学家,其言论中有倡导“平和”的音乐思想。 21.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是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它是我国 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2.据《列子·汤问》记载,歌手韩娥的歌声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十分难忘的印象。 23.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是曾侯乙编钟。 2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由西周初 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包括风,十五国风,共有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西周)、鲁颂(鲁国)、商颂(宋国),是当时三个文化中心的传统乐舞。 25.郑国乐师师文,琴瑟技艺出众,有丰富的音乐内心世界。提出了“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的 观点。 26.春秋时期鲁国乐师师乙,提出了著名的有关声乐技术的见解“上如抗,下如坠。” 27.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秦青,演唱技艺高超,“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8.韩娥是战国时期“声情并茂”的民间歌手典范,史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音乐考研音乐史复习笔记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中国音乐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99年版。 2.《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3.《先秦音乐史》,李纯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4.《溯流探源》,黄翔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5.《中国乐律学探微》,陈应时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7.《历代乐志乐律校释》,丘琼荪校释,中华书局,第一分册,1964年版;第二分册,1999年版。 8.《古乐书佚文辑注》,吉联抗辑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9.《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琴曲集成》(六朝、明、清琴谱),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中华书局,1981年始陆续出版。 11.《教坊记》,崔令钦著,中华书局,1962年任丰塘笺订本。 12.《羯鼓录》,南卓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点校本。 13.《乐府杂录》,段安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点校本。 14.《新校正梦溪笔谈》,沈括撰,胡道经校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 15.《乐书》,陈旸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东京梦华录》,孟元老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点校本。 17.《都城纪胜》,耐得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武林旧事》,周密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点校本。 19.《燕乐考源》,林廷堪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0.《宋元戏曲考》,王国维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1.《顾曲塵谈》,吴梅著,岳麓书社,1998年版。 22.《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杨荫浏、阴法鲁著,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

西方音乐史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最适合考研

我十年前考研时用的复习题,亲自整理的,要点突出,简洁易记。这几个概念不清楚,西音史就白学了。曾经推荐给好几个我的学生,反应很不错,用了都说好,贴上来,愿给考研的学子一点帮助,高级业余音乐爱好者也可以了解一下,进入更高层次,呵呵。 Gregory chant (Plainsong)(著名的“哥里高利圣咏”)——Chant指礼拜活动中唱颂经文。Gregory chant以著名教皇Gregory Ⅰ(590—604在位)命名,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作Plainsong,在西方音乐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方教会音乐的历史几乎是围绕Gregory chant建立、修饰、扩展而展开的。Gregory chant形成约8、9世纪,以罗马教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圣咏(Gallican)的因素,逐渐影响了西欧其它地区,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它的形成不完全是Gregory Ⅰ的贡献,它是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的结果,是政教联姻在音乐中的产物。 功能:服从宗教礼仪,排除世俗欲念。 特征:1、无伴奏的纯人声的单声部,2、拉丁文歌词(圣经与诗篇),3、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4、自然音阶,5、音调平缓,级进为主,音域狭窄。 演唱形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风格:音节式(Syllabic style)一音对一音节;纽姆式(Neumatic style)二、五或更多音对一音节;花唱式(Melismatic style)花唱片段对一音节。 音乐形式: 诗篇歌曲(Psalm tone)最古老,固定的歌唱程式——短小旋律引入,主体在一个静止的吟颂音上(Reciting tone),过渡后接Antiphon。 交替圣歌(Antiphon)咏唱诗篇时前后加的叠句,交替歌唱。后独立,用于弥撒、日课。 应答圣歌(Responsory)独唱,唱诗班重复。用于精细修饰的升阶经、哈里路亚。 赞美诗(Hymn)从拜占庭引进,音节式格律诗体歌词。只用于日课。 Daily offices日课——是修道院规定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内容为祈祷、颂经、唱赞美诗。6世纪本笃(Benedictus,480-543)创立修道院,设立严格的日课制度。罗马天主教严格的日课有8次:晨祈(matins)2-3点;早祈(lauds)拂晓;早课(prime)6点;第三课(terce)9点;第六课(sext)中午;第九课(none)15点;晚课(vespers)日落时;晚祷(compline)就寝前。音乐主要有Psalm tone 、Antiphon、Hymn。 Sequence(继叙咏)——用于Mass礼拜中,紧接在Alleluia之后,开始是在Alleluia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式。从手法上可被认为是Trope(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叫“Alleluia Trope”。 它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僧侣诺特克(Notker Balbulus,约840——912)受法国僧侣启发为帮助记忆花唱旋律而填上散文歌词, Sequence由此产生。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供参考)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骨笛: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发现了25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笛。距今约7800-9000年。这批骨笛形制统一,制作规范。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陶埙: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半坡陶埙2河姆渡陶埙山西万荣荆村陶埙4山西太原义井村陶埙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着牛尾巴唱歌说明了歌舞和音乐是相结合的,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和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从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大都反应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他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了明确的音高,音阶观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埙,陶钟,陶角等乐器,还创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乐舞。 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了什么? 这些历史传说经过分析,有的能看出他们真实的一面,如“葛天氏之乐”大都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伊耆氏”的“蜡辞”也是表达了对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作品在后世还有留存,这说明这些作品确实存在。如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动中还应用着,并教习给国子。可以推测《云门》是黄帝氏族部落歌颂图腾的乐舞,《咸池》为名的乐舞则可能是尧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乐舞。《大夏》是一部歌颂大禹治理洪水的功绩的乐舞。 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大约自孔子之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并一直沿用到清代。而这个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礼和乐作为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之一。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等级化的音乐制度在同一个活动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用的音乐有严格的区别,2繁复的音乐礼节,构成特殊的礼乐形式。本质上它是从内心教化出发,用以维护周代的等级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末。 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韶》、夏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瞽和巫:夏朝起瞽(盲人)担任的专职乐师,不仅要向天子进献乐曲,还要教诲天子,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人 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职能一是掌管宫廷的音乐活动和乐律学理论,二是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 四夷之乐:四夷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古书上称为四夷之乐,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体可以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考研中国音乐史指导

考研中国音乐史指导 对于一个考研学生来说,在考研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事情就是考研指导。在这里呢,我们凯程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2016 中国音乐史考研指导讲解。如果你想要轻松备考考研, 就希望你好好利用我们带来的知识。 报考提醒 在报考方面,艺术类院校、系招收美声和民族方向的比较多,通俗唱法方向并不是每所音乐学院都招收,也不是每年都有计划招收,所以在报考前一定要认真查询各校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需要钢琴基础,演奏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准,而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对此没有太高的要求。考生在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基础乐理知识和五线谱的视唱能力,这在声乐专业考研中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一般艺术类对考生英语的要求可以适当低些,但是,在实际的招生中,对外语的要求各有不同:如武汉音乐学院招收美声唱法研究生,外国歌曲要求歌词必须用原文演唱;天津音 乐学院在初试中要求演唱外国作品三首,其中包括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且要求用德、意、法、俄、英等原文演唱,且不少于三种语言!所以,外语对于艺术类的考生也很重要。 声乐专业各所学校招生人数都不是很多,一般每个方向只招5 人左右。如果考生只看重热门院校,往往会因为报考竞争激烈而造成该校录取成绩暴涨,过独木桥的危险也越大。所以应把眼光放开阔些。 院校推荐 声乐类:中国音乐学院 全国最好的声乐专业(特别是民族唱法)在中国音乐学院。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以及一大批声乐大师级人物汇集在中国音乐学院。从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彭丽媛算起,李谷一、宋祖英、阎维文、张也、李丹阳、吴碧霞等著名歌唱艺术家都毕业于此。毕业生中有些己成为我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管理干部,有些在教学、艺术团体起到骨干作用,许多人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成为全国知名的歌唱家。除此之外还有数百人次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声乐比赛中获奖,还一些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大奖。 通俗唱法:四川音乐学院等 谈到通俗唱法,有人马上会想到超女李宇春、何洁所在的四川音乐学院。近几年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国内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如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第三名、文化部首届流行音乐人才选拔大赛获第二名等,所以在通俗唱法方面实力不错。 推荐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谭晶,就是从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的。 沈阳音乐学院也招收流行音乐演唱方向研究生,导师为杨维忠教授等,实力也不错。 奏响永恒的旋律 器乐专业 “寂静的角落,微闭双眼轻拨琴弦。指尖流淌出翠竹幽径的雅致,林海涛声的迷离,曲径荒野的静谧,一地袭红的喜悦,落英缤纷的浪漫……曲刚罢,意犹未尽之时,远处未曾谋面之人抚掌相和,自此成为莫逆之交……”这便是古人认为的器乐的最高境界。 而报考器乐专业的研究生会让你倚“琴”仗“鼓”走天下! 音乐学院里,乐器演奏专业分支方向多,招生人数也多。乐器演奏专业分为西洋乐器演 奏和民族乐器演奏两大方向。 西洋乐器演奏主要分为管弦乐器和键盘乐器。管弦乐器演奏研究方向一般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司、小号、长号、大号、圆号、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竖琴、吉他、打击乐。受国外影响,近年来打击乐器演奏尤为火爆。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考研真题深度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考研真题深度解析 下面凯程老师为同学们分析一下,考研复习的时候凯程的老师会全面系统的对专业课进 行辅导,在这方面并不需要担心,下面是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以及对真题的分析,给今 年的考生提出的一些建议。首先,凯程的老师会给大家提供专业的复习书目,并带着大家一 起学习里面的考点与重点,这一步在考研之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老师还会给大 家提供专业课内部资料,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都在上面做了阐释,作为对专业知识考点 的不长,这一步对于取得考研专业课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音乐史结合本科学习的基础,凯 程的老师会为同学们制定个人专属复习计划,提供专业课信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完全 程,相信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综合考试这门课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可能相对陌生,凯程的老 师建议第一遍看书时可以放轻松,因为课程本身是满趣味性的,当然,也不可以不当回事,敷衍了事。在专业课的起步阶段,凯程的老师会以培养兴趣,全面了解为主。 在过了初始阶段,凯程的老师会为大家全面的讲解和做总结,这时要认真做笔记和练习。 在考试前凯程还会为同学们提供非常专业的模拟试题,目的不在押题,而是要通过良好的模 拟来帮助同学们在上考场前更好地把握考试节奏;可综合考试艺术学的最后两道大题几乎一 模一样。没有人知道明年的真题是怎样的风格,甚至连题型都无法确定,为了能实现目标,铤而走险的事情不能做。凯程老师会指导大家在全面击破的基础之上提炼重点,解决难点。最后,凯程的老师会帮助大家调整应试的心态,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必胜的信念,在加上智 慧的头脑,高效的学习方法,相信电脑前的你也难给出失败的理由。这两年专业课的考试题 型和13年之前比变化非常大,因此凯程的老师会对这两年的真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16 年的考生习惯这种出题思路与风格。由于13年前的艺术理论题目也比较重要,因此,凯程 的老师也会针对性的给大家讲解之前的真题,争取复习效率最大化。中国传媒大学的考试特 别重视知识面,而不会对问题进行特别深度的挖掘,因此在背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复习的 面铺开,不能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任何你放过的知识点都可能出现在考卷上。凯程的老师 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发现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所有的答题就非常重视举例子。比如谈到媒介伦理师范你就可以写21世纪经济报道沈灏案或者新快报穷骨头案的例子, 而且如果真的答不出来别的东西那就举例子吧。当然,高明的答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凯程辅导老师会教你如何熟练运用。所以必须在考前要有适当的模拟训练,就拿往年的真题, 按照考试的时间、考试的要求做。凯程每年考前都进行模拟实战演练,每次学生们都能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