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社会思潮多元化是社会思想涌动呈复杂性的体现,对社会受众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和思想观念以及道德素养的健康成长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的思想与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加强对其的正确引导与有力保护,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向与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分析并阐述了职业院校应对当前社会思想环境的策略,并对基于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以及对可行性实施办法的阐述。

关键词:社会思潮;多元化;民族院校;学生管理

引言

社会物质水平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以及新兴思想潮流的传播。一些优秀的社会思潮和消极的社会思潮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社会各领域的受众群体当中进行广泛的、影响深刻的传播活动。大学生群体以及青年群体处于思想尚未成熟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期,面多复杂的思想形势,由于其缺少一定的理论根基与社会实践经验,很容易被消极思想因素所误导,进而导致其生活与学习活动受到影响。民族院校教育领域应深刻的认识到当前的社会思想动态与教育环境的整体形势,从学生管理工作着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以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和素质培养为教育方向,积极开展科学化的、系统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是运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受众群体以及社会产生着深刻影响。社会思潮的形成与传播,需要在特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共同影响之下,在一定的心理人群中形成并主动进行传播的思想形态。一种社会思潮反映了一些特定人群的价值观念以及政治诉求,并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深刻的影响着其他受众群体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跟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和科技取得跨越式进步的背景下,社会思潮呈现出思想内涵多元化以及传播方式信息化的发展特征。对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

1.社会思潮传播话语大众化

社会思潮话语的形式与传统媒体下社会思潮话语的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语言风格转变。传统的社会思潮话语语言风格具有政治性、概念性、抽象性的特征。当前社会思潮话语语言通俗化、简单化、现实性的语言特点,使人们易于理解接受并为再传播提供了基础。社会思潮利用当前新媒体传播技术中的影音、图表、图像等优势,结合语言风格的大众化特点,使社会思潮传播更为迅速、广泛,也使社会思潮的影响效果加深。

2.社会思潮传播内容现实化

社会思潮内容具有现实化的特点。现实化是指社会思潮的内容与受众群体的实际生活需求相衔接,内容反映受众群体更加关心的热点时事、民生问题、社会和谐、贫富差距等,与人们利益攸关的现实性问题。

3.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立体化

社会思潮传播方式利用了当前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普遍化和信息化设备普及化的信息传播特点。以信息网络平台的媒介,与信息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建立起突破空间束缚和时间限制

的立体化信息互动模式。使社会思潮实现了全方位空间发挥影响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思潮多元化对民族院校学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在社会层面的涌动对社会各领域中的人们产生思想意识层面的直接影响,改变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意志品质,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个人生活行为。当前社会思潮在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下,将其思想内涵的影响力向着社会更领域、各层面深入延伸,对各阶层的受众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民族院校领域的学生群体中,由于思想理论和社会阅历尚浅,对多元化的复杂思想难以产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导致被社会思潮的负面性所影响。特别是一些含有民族分裂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潮,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具有煽动性的、情绪化的视频、文章等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利用当前院校盛行网络教学的时机,将社会思潮内涵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向校园渗透。对正处在思想成长和人格形成阶段的学生群体进行思想冲击。使学生群体严重倾向于西方物质文化和个人英雄主义,一定程度的弱化了学生群体的思想信念和意志品质。甚至部分学生意识多元化、思想混乱。同时对社会主流思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以及民族院校中的教育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社会思潮多元化影响下民族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院校思想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前行导向,在民族院校中发挥着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和思文化道德体系,并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重要人才培养途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实施教育的载体。在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民族院校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冲击下,民族院校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教育品格,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途径,对思想和舆论进行积极的正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院校的教育活动中,对社会思潮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价值批判能力,对社会思潮中具有优秀思想价值或文化价值的思想元素应积极进行融入。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和文化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和教育。拜托以往理论化的权威性形象,通过创新教育方法的途径拉近与大学生群体的距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实处。进而实现指引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群体思想与人格健康成长,保护民族院校思想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舆论环境的重要使命。

(二)加强民族院校舆论导向作用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教育载体,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教学核心思想,以民族院校大学生群体为教学目标,以树立民族院校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念和文化观念为教育目标。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当代大学生。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加强理论教学方法的革新,避免理论教育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树立在大学生群体中,紧密联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与文化形态特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使用中,应避免抽象化和理论化的语言,在保持思想严谨性的基础上对语言风格进行适应性调整,使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与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拉近情感距离和认知距离,让大学生能与正确思想导向保持紧密的连接。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向网络教育方向拓展,建立民族院校网络教育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院校校园文化,进而实现用立体式教育途径引导大学生群体思想与文化舆论的教育目的。在民族院校网络平台中应开设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阅读模式,方面少数民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来了解院校的管理与运行情况。同时,具有双语功能的院校网络平台能够帮助

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网络平台中构建双语交流互动模块,使因为语言问题而在现实环境下难以产生良性互动效果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加强情感联络,并通过互动模块展开民族文化宣传、思想教育宣传等管理内容,强化少数民族学生与在校其他师生之间的凝聚力。

(三)构建民族院校学生管理的人本模式

人本思想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思潮,东西方文化中均有人本思想的概念,在我国的人本思想起源于周朝,其思想精髓在数千年的文化与社会制度洗礼中,以其优秀的人文价值传承至今,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人本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兴”的思想精髓,指导者我国从古至今的治国安邦之策和立业创学之则。以现代的逻辑来理解人本思想的实践意义就是:在组织构建与管理中应以人的利益实现、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价值实现为构建的理论内涵。在当代社会思潮多元化发展、良莠不齐的社会环境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指导,建设具有卓越思想性的民族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来实现民族院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成才需求。

3.1民族院校学生管理人本模式的构建理论

民族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工程,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各项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民族院校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地位,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秀思想品质的管理活动。立足于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解,并从个性特征上尊重少数民族学生。运用学生管理模式中各环节和各层次发挥人本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保护学生思想环境。

3.2民族院校学生管理人本模式的必要性

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是学校实现教育事业发展和少数民族学生对更合理的学习环境的客观需求。管理方式的科学性、管理理论的系统性、管理态度的正确性是民族院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而管理工作是民族院校发展的重点,所以构建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是民族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人本管理模式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院校的发展需求形成了高度融合的有机体,使两个独立的发展方向能够相辅相成,形成高度统一的、和谐的教育目标。民族学校的自身发展,从校园的物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务管理等方面得到整体性的加强,学生的教育质量、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民族学校长远发展的根基。

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大潮中发挥价值的体现。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问题是不仅是校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构建不同民族间的共通的和谐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环境、和谐学习环境是民族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民族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体现和谐工作的重要途径,人本管理是发展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效方式。建设并完善科学化、系统化的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是当前民族院校核心发展方向也是必然性的发展需求。

3.3.民族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基本模型

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是复杂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人才管理与教育系统。需要建立在民族院校的客观实际情况以及客观环境规律特点之上,并需要与人本管理理念的构建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其基本模型是:目标协调、制度建设、文化整合、培训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角色的转变。这些关键因素在人本理念与民族特性两个高阶理念的环绕下进行整合与发挥。个因素之间在保持和谐共存的前提下能够相互产生促进的影响,共同在民族特性和人本理念的要求下、指导下、规范下进行对学生主体的培养作用。进而实现民族院校人本管理模式的实践落实,为民族和谐、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优秀的校园人文环境。按照环节发

展步骤,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的运行实践为:①人本理念与教育理念、民族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糅合②个体发展的需求③管理机制④教学实践。

①理念糅合

民族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首先应展开一定程度的社会调查分析,对本地区的社会环境及少数民族特点进行充分分析与把握。进而针对性的构建院校管理制度以及各学科教学体系并细微至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院校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学科教学负责人应展开培训与学习,进而掌握创新教育理念的精髓与要义,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实践当中。各学科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来进行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并以人本思想为原则建立人才素养提升机制。

②个体需求

民族院校的教学理念进行科学的、创新的糅合与设计后,用教学理念指导民族院校的管理与教学活动,而民族院校的管理与教学活动贯彻并落实的是民族院校实现个人发展需求教学理念。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是人本管理的精髓,也是民族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把握重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包含着学生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文明需求。物质需求包括基本的人身安全、生活与学习条件等。精神文明需求包含正确的思想指导、先进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科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生个性的基本尊重以及学生潜能价值的挖掘与培养等。在这些重要建设内容的贯彻实施过程当中,民族院校管理工作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注重校园内外环境的少数民族特性因素,尊重少数民族特性中的特殊需求,在管理与教育中关注民族性的重要意义。

民族院校学生管理人本模式中对学生的物质需进行关注并满足的方面包含:

我国民族院校一般分布在山区或者较偏远的地区,交通情况及地理情况存在着一定困难,院校应对学生的住校条件进行关注与关心。并开设一定的配套交通设施,保证后勤工作的完善性与服务性,为学生学习解决后顾之忧。另外,很多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院校应适当减免学生学习费用的同时,与社会单位积极进行交流,为学生创建勤工俭学的机会与环境。进而在帮助学生解决物质条件因素难题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使学生增加的社会阅历,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民族院校学生管理人本模式中对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进行关注并满足的内容包含:

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对其本民族文化习惯(如服装、语言等)、鼓励其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如民族节日等)。民族院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分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促进。其一,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复杂的、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向校园渗透的情况下,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群体思想与舆论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健康成长,并保护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思想环境免受消极思想的侵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导的作用,对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思潮和偏激政治宣传进行分辨与抵制。构建积极、向上的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满足学生群体对正确思想导向的需求,为学生群体搭建思想成长的云梯。其二,加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很少获得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传统的民族院校校园管理工作的重大失误。校园文化是文化在校园的体现形式,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精神品质的培养发挥着核心的教育作用。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实现目标,而文化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素质培养。校园文化在民族院校就成为了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其重点是融入了民族性。将民族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传承与弘扬,运用文化育人的模式发挥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底蕴。

③管理机制的建设

民族院校的管理措施是管理理念得到践行的保障机制,构建科学而合理的管理机制是提

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所以,应配置专门的民族事务管理人员参与到所有的具体管理工作之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等的特征展开具体而切实的管理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开设相应的宗教活动场所、食堂等。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现代教学思想,一切管理制度的规划与制定必须以围绕学生成长需求为建设中心。在院校安全管理中,加强对民族敏感问题的重视与解决,调和具有潜在威胁的矛盾因素。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不仅能够得到人身安全,也要使其得到精神上的尊重与认可。进而使少数民族学生处于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当中。

④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是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的重要改革方面,同时也是学生的核心需求。将人本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当中,就是要求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各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应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全面的素质。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避免单向的灌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发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以及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勇于表达意见。人本思想影响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具有科学性,在以发挥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前提下,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这种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潜能与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的挖掘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进步与成长的需求。

在民族院校各学科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语言沟通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各学科汉族教师应在努力提升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具有双语甚至三语功能的教学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的有效解决语言沟通问题。院校也应在此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对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在民族院校各学科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教学话语中增加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使少数民族学生提升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利用好语言迁徙原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贯彻落实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就是要给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成长针对而具体的帮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教学方法再到沟通方式,都要以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成长规律为中心。

结语

民族院校的学生管理活动,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教育工程,应以全局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学生的成长需要,针对民族性这一重要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科学教育策略。传承少数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不可以起到对消极思想的抵制作用,更可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民族院校应积极组织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活动以及体育项目的开展,利用民族节日和民族体育节等活动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并强调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民族信仰自信、未来成长自信。民族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是民族院校的教育本质的体现,应清醒的对当前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判断、着眼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以文化育人为途径,科学的创新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包红霞.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信仰危机现象及干预措施[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5, (05): 55-58

[2]蓝丽萍;, 满爽;, 修艺轩;, 马晓京;, 王海龙. 民族类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 管理观察, 2015, (32): 40-43

[3]吕露. 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影响问题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 商, 2014, (26): 19-23

[4]刘云娜;, 董蓉;, 秦国华. 民族院校学生学业管理创新与实践——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J]. 高教学刊, 2016, (12): 39-42

[5]朱有良.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必须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5, (02): 35-37

作者简介:余敬斌(1965-),男,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编号:16B28)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附件2 编号 2009 年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教改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负 责 人: 张国廷 联系电话: 138******** E - mail: hpi-zgt@https://www.sodocs.net/doc/ff8785913.html, 项目完成时间: 2010.6 推荐单位: 电子工程系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九年三月

填表说明 一、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 达明确、严谨,一律要求用打印稿件。 二、申请书一律用 A4 复印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式二份,由所在单位审查和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教学科。

一、简表 项目名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项目类别 A、综合研究B、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 C、教育教学管理 D、其它 项 目简况 起止年月 2009 年 6 月至 2010 年 6 月 姓名 张国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4. 专业技术 职务 /行政职务 讲师 最终学位 学士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担任全院高职学生《大学音乐欣赏》《影视鉴赏》课 时 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06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结项 2008 主编《音乐欣赏》《音乐鉴赏》教材 通过成果鉴定 项目主持人 主要教学 改 革 和 研究成果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李楠 1984.2 助教 电子工程系 学生自助 王柠 1983.10 助教 电子工程系 毕业管理 姜燕 1982.5 助教 电子工程系 学籍管理 杨雯静 1985.3 助教 电子工程系 日常管理 项 目组 主要成员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改 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 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目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每学期发表两篇论文。 2)、在学生管理中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管理理念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相脱节,针对以上 问题,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学生管理经验,及时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学习。 3)、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针对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建立电子工程系大学生论坛。 5)、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中层领导联系班级制度,积极配合联系班级的领导干部,及时沟通,共 同搞好班级建设。 6)、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系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生自觉签订了安全 承诺书,这是我系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之一。 7) 、我系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辅导员--心理部--心理委员--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排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8)、建立一套紧急事件应急预案,能够及时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 9)、针对学费收缴率低的问题,系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立项。 10)、为提高就业率,我系完善毕业生数据库,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就 业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就业多样化;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首先谈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 “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知识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人眼中的高校辅导员,不外乎就是一名“班主任”,工作也就是一些传达学校文件、管理学生生活、抓抓学生学习,以“不出事”为第一目标,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这其实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异化。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作一番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学校的全部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和后勤三大部分,无论哪一部分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都需要我们辅导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等琐碎事务。总之,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来看,辅导员工作无疑是这个有机体重要的环节和枢纽,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效率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效。 2.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毕竟年轻,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否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一、自习 1、自习课学生应自觉学习,不得随便出入教室和下座位,要保持教室安静。 2、在老师进行辅导时,发问要先举手,经老师许可后再轻声发言。 二、课间操 1、学生一定要坚持上操(因病不能做操者,站在本班队伍后面),教室要关灯、锁门。 2、学生出操时,走出楼门后要跑步到操场,集合做到快、静、齐。 3、做操要用力,合节拍,姿势正确。 4、做眼保健操时要在原座位上认真做,各班体育委员和上课教师负责督促。 三、课外 1、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行注目礼。 2、衣着、发式要符合中学生身份。举止要端庄大方,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能梳披肩发,不化妆,不佩戴饰物。 3、不打架骂人,不说污言秽语。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零食。不看坏书,不听不健康音乐。 4、不在教室和楼梯内喧哗、追逐、游戏、打扑克及进行体育活动,不准带MP3、MP4和手机等进校园。 5、不准在楼内起哄、打闹、放鞭炮。除上课老师允许外,不能在教室追逐游戏。 6、不准在校内骑自行车,按指定的地点进行存放,不得随意骑走别人的自行车。 7、在楼里一律靠右侧行道并要主动向师长和贵宾让路。 8、球类活动只限在运动场上进行, 房屋周围及道路上不得进行各种球类活动及飞盘等体育活动,不准在篮球场踢足球。 9、住校生要自觉遵守宿舍规则,保持宿舍卫生。买饭要排队,不得加塞,不得为别人代买饭菜,不浪费粮食。不随便倒剩饭菜。

10、讲究社会公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及一切公共场所的秩序。 11、爱护公共财物(不在桌倚、门窗、墙壁等公物上刻写、乱画。不爬门窗,不扔粉笔头,节约水电,爱护教学实验仪器,用具和药品。不攀折花草树木) 12、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宵。保持厕所和下水道的卫生。 13、未经允许不许带外人进入校园。课内不准出校门。 14、晚上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巩固和预习。 四、放学 1、放学后不要在学校逗留,要尽快离校,及时回家。 2、值日生认真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工作,离校时关好门窗。 二、升国旗制度 一、每周一或重大节日、纪念日间操时间举行升国旗仪式。 二、升国旗仪式由校团委指定干部轮流主持,体育教师轮流负责整队。 三、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在校的全体师生必须参加,队伍整齐,保持安静。 四、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行注目礼,或有感情的唱国歌。 五、每日早晨由各班推选出的旗手、护旗手负责升旗,周末降旗,升降旗由班级轮流负责。 三、学生尊师守则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学生文明行为的重要体现。发扬尊师优良传统,要从我做起,从基本的规矩做起,要长期实践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使尊师之风吹遍校园。 1、总则 每个学生都要把尊敬老师作为日常规范的重要内容,严格做到“两不三一样”即:不尊敬老师的事不做;不尊敬老师的话不说;尊敬本班任课老师和尊敬其他老师一样,尊敬现任课老师和尊敬原任课老师—样,尊敬老师和尊敬学校职工—样。 2、尊重

浅谈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指导学生就业工作; ?安全维稳教育工作等 ?特困生资助工作; ?负责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工作; ?学生评优、奖及惩处工作; ?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全球化时代的出现,各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不再是只拥有精湛的技能,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显得日趋重要。在校大学生的学业和人心发展是并驾齐驱,缺一不可的,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不仅要交给他们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人际交往,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工作的基本定位: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沟通技能;二要善于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三要具备组织和实施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当然,教师自身也应当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善于处理自我成长的问题。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更要懂得如何去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样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顺利开展。 1、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使用和网络等,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辅导员应熟悉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完善自我意识。应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再次,对于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青年学生,直接的沟通方法仍然不可缺少,特别是面对面的谈话方式。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诙谐幽默、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是对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一句语重心长的告诫可使学生猛然自醒、急起直追。而言辞粗暴、语言过激往往会伤害学生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2、做学生的“贴心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真心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孩子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会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发扬学生长处,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是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思想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3、工作要有创新精神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重在创新;因此,辅导员要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不拘泥于老经验、老做法、不墨守成规,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条与众不同、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

探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探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院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适应人才的需要。并且职业学院越来越多,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新的形势,对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具有显著地实践性、技能性以及职业性,若想搞好职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考虑、更要加强操作能力训练,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有较好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本文就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 1.新时期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职业院校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难题 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学生感觉就业前景渺茫,特别一些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一般,很容易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依据自己的高考成绩给自己定位,这样给学生管理面临很多难题。 另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认为名牌大学的学生就业形势更好,并且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没

有什么社会关系,一入校就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担心就业问题,如果这种压力不能正确的释放与解决,将会影响到学生健康的成长。 1.2职业院校现行管理墨守成规,缺乏个体灵活性、创新性 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通常一成不变,只强调统一,不注意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样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管理制度应该针对学生个体。而在现实中,规则制度制定以后长期不变,并且有些制度并不适合全部的学生,这样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难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1.3固定单一的管理主体,缺乏创新管理 在职业院校中,把学生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相分离,认为辅导员,班主任和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负责学生管理,其他部门的老师和学生管理无关。但是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之繁之杂,不是少部分人能做好的。最后导致他们工作量繁重但收效甚微。虽然有些学生干部会分担一些管理工作,但大多是老师指定分配的,这样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创新型的管理模式更难形成。 1.4管理过严或过松,没有把握好管理的度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在学生管理中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常会听到职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冯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采取观望等态度者有之;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者有之;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者有之,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

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学籍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省教育厅《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按照国家规定录取的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三年制专科(高职)及五年一贯制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于报到截止日期前向录取所在二级学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真实有效证明,办理请假手续。请假期限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请假时间超过两周的,可按照第十条的规定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第四条二级学院应当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二级学院将入学资格初审结果报学工处,并由学工处通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新生入学报到及入学资格初审情况注册学籍,并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完成学信网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 学校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书、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在报到截止日期前可以向学校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保留入学资格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因病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认为不宜在学校学习、但经短期治疗后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由新生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二)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新生及入伍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向学校提交保留入学资格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后,学校为其保留入学资格至退役后2年。 (三)因其它特殊困难无法入学的,由新生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

教职成[2016]3号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教职成[201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保监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保监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国保监会研究制定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 中国保监会 2016年4月11日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指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由职业学校安排或者经职业学校批准自行到企(事)业等单位(以下简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 认识实习是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 跟岗实习是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 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 第三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应当科学组织、依法实施,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切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沙德艳 [文章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 键 词]新形式;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正在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

浅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浅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广、杂、变、难的特点。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出发,详细的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教育工作。而且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多思考,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标签:高校学生管理思考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高校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除了结合高校发展趋势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必须要有明确的体系。有了体系就如有了指南,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更加规范。体系里面应包含了学生、辅导员、党团建设及各项事务性工作等众多内容。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保证基础工作的同时,抓重点、破难点、显亮点。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应具备队伍标准化,教育体系化,管理严格化,活动品牌化的特点。 一、队伍建设标准化 队伍管理上,以规范、严格、人文的原则,明确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辅导员业务工作水平、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辅导员队伍系列培训,让这支队伍有更多的机会到院外校企调研。此外鼓励辅导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历、加强工作研究,同时政策上给予支持。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系部领导要经常召开辅导员交流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为我系建设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提出不足,发表建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群策群力。会后,系领导和辅导员一一聊天,了解辅导员现状和需求,并对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每位辅导员都有自己的目标,做好继续深造,自我提升。扁平化管理下,我们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二、学生教育特色化 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应形成主题库,根据各年级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除了沿用传统模式,还应采用新模式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认同感。其次,建立新生家长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辅导员队伍中至少有1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专项负责人,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指导。第四,在学生教育中,让学生党员站上讲台,参与学生主题教育,既丰富教育形式又锻炼学生党员表达能力。 三、学生管理严格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附件: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实行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学校开办的中等职业教育班;适用于学年制和学分制学业水平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部门和相关制度,保障基本工作条件,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学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也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 第四条学校按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的书面申请.未经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对按省(市、县)有关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由学校在开学后到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办理注册手续。对按专业大类招收的新生,入学后按专

业大类注册,确定专业方向后再按专业方向注册。新生在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取得学籍. 新生注册获得学籍或从外省转入学籍后,江苏省教育厅为该学生编制全省唯一的学籍号①及电子注册号②.①学籍号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唯一身份标识码,不随学生学籍的变动而变化。学籍号为一组22位编码:1—8位为学校代码(学校代码为所属组织机构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2位的序号组成),9-12位为该学生的入学年份,13-18位为专业代码(采用教育部2010版专业代码,若修读教育部2000版专业,则前两位为0),19-20位为班级号,21-22位为班内学生序号。②电子注册号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唯一标识,随学生学籍的变动而变化。电子注册号为26位编码:1-4位为该学生的入学年份,5-12位为学校代码(学校代码为所属组织机构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 2位的序号组成),13—16位为该学生的毕业年份,17-22位为专业代码(采用教育部2010版专业代码,若修读教育部2000版专业,则前两位为0),23-24位为班级号,25—26位为班内学生序号。 第五条学校应当对取得学籍的学生及时建立学籍档案,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思想品德评价材料; 3.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成绩; 4.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的信息; 5.在校期间的奖惩材料; 6.毕业生信息登记表;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23T12:03:51.8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作者:柴亚琦 [导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搞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逐步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搞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逐步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现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第二,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网络一方面为高校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个别大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难以判别和抵御,进而上当受骗。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达不到知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从而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空前广泛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弱化”的手段、途径更加多样,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 第四,学生管理工作很难适应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一些高校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容易使二者产生矛盾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二、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二是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针对高校后勤工作逐步社会化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也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第二,正确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思想意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能明显增强。 第三,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明确指出学生在校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重视自己的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抓在实处,让学生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莹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系统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3,(4) . [2]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2,(4) . [3]李广才等.关于高校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作者简介:柴亚琦(1995-),山西临汾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酒店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意义,剖析了目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标签:酒店管理;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1 “2+1”顶岗实习的含义及意义 1.1 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毕业后学生可通过双向交流、双向选择的优质平台,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1.2 顶岗实习的意义 1.2.1 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就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 1.2.2 增强学生岗位意识 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克难奋进,不断努力,取得成功。 1.2.3 增强学生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长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顶岗实习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略弱的劣势,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 酒店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期待遇低,心理不平衡 同工不同酬,是大部分酒店实习生感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工作中,因为是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百科名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是为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学生的实习。 第三条实习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按照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市、区(市)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和对口管理的原则,分别负责管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工作。 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统筹管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负责制定实习工作的政策,研究解决实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的相关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制订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规划和有关组织管理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用人单位接纳实习学生的备案、劳动保护工作,依法对实习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市经贸委负责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和落实激励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政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接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的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应当根据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定期(原则上每二年一次)公布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确定接纳学生实习计划。 第五条校长是学生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做好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应当建立实习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实习工作机构应当设主任1人,并配备适当数量的工作人员。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模式守旧、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到位、学生后勤缺乏保障等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意见,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迅猛,但随着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妥善化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 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 .缺乏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性。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种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管理把学生只当作管理对象的缺陷, 尤其是没有真正把握高职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 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金字塔管理系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可以说, 基本上是进行外部控制, 而不是主动地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成才, 更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创新之魂。这种管理只是告诉学生“不准做什么”, 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 如何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成为人才”, 从而使学生产生茫然、抵触甚至逆反心理。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 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在这样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一个与过去中学、小学有重大不同的场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了解分析,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学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多个方面做细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校教师会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或者换句话说,一个合格的教师的做事方法,为人处事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学生工作队伍比喻成“救火队”、“消防员”,发生问题再去解决,没有一定的前膽性,规划性, 1、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 2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3、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这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抬头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像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意。“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家庭类型相对较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4、学生对民办院校的不认同,导致对自身的不认同和对学校管理的不认同,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5、民办高校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与被传统教育的教育关系平衡发生了变化。高昂的学费水平换来了学生强烈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学生摆上了消费者的位置,学生心态变化迫使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即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 因此,我们学生管理现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治乱、治懒、治学、乐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