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_吴则焰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_吴则焰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_吴则焰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_吴则焰

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8月第24卷第8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Aug.2013,24(8):2301-2309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吴则焰1,2林文雄2**陈志芳3方长旬2张志兴2吴林坤2周明明2沈荔花2(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州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

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论是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

(AWCD),青冈林和米槠林代表的天然林均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代表的人工林,荒地

最差.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AWCD值具有较大差

异.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

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

McIntosh指数也呈现天然林高于人工林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

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56.3%和30.2%,不同植被类型土

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

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武夷山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植被类型BIOLOG

文章编号1001-9332(2013)08-2301-09中图分类号S718.5;Q938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Reserve,East China.WU Ze-yan1,2,LIN Wen-xiong2,CHEN Zhi-fang3,

FANG Chang-xun2,ZHANG Zhi-xing2,WU Lin-kun2,ZHOU Ming-ming2,SHEN Li-hua2(1Col-

lege of Life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2Institute

of Agroecology,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3College of For-

estry,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Chin.J.Appl.Ecol.,

2013,24(8):2301-2309.

Abstract:By using Biolog Ecoplate system,this paper studi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Reserve,

aimed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 on the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soil enzyme activities,and average well color de-

velopment(AWCD)were higher in natural forest than in planted forest,and were the lowest in

abandoned field.The AWCD reflecting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cubation time,bu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The carbon sources mostly used by soil microbes were carbohydrates and carboxylic acids,

followed by amino acids,phenolic acids and polymers,and amines had the lowest utilization rate.

The Simpson index,Shannon index,Richness index and McIntosh index in natural forest were ho-

listic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lanted fores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identified2prin-

cipal component factors in relation to carbon sources,explaining56.3%and30.2%of the varia-

tion,respectively.The carbon sources used by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ffered with vegetation

*福建省教育厅省属高校项目(JA12118)资助.

**通讯作者.E-mail:wenxiong181@163.com

2012-11-19收稿,2013-05-17接受.

types.Amino acids and amides were the two main carbon sources separating the2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approach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diversity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Key words:Wuyi Mountains;soil microbe;community diversity;vegetation type;BIOLOG.

在植被-土壤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不仅参与养分循环和物质代谢过程,直接影响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对植物凋落物降解、土壤理化性质改善起重要作用,而且通过改善土壤有机质等非生物因子间接影响植被生长[1].土壤微生物既受到地上植被影响,又通过其自身性质的改变反作用于植被,与植被形成相互作用的反馈体系[2-3].群落多样性作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关键指标[4],近年来已成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环境变化与人为干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如环境胁迫[5-6]、作物连栽[7]、化感作用[8]、施肥方式[9]等,其研究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完善[10-13].其中,BIOLOG分析法通过测定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利用程度,来反映微生物群体水平的生理轮廓,以此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辨力强,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研究[14],如比较不同土壤类型[15]、同类土壤不同植物物种[16-17]、不同管理策略下的农业土壤[18]、不同植被根际与非根际[19]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多样性等.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地上植被显著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Bach等[21]认为,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不同树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各异.此外,森林植被类型还可以间接影响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和微气候等,进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22-23].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想场地.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研究甚少,仅见何容等[24]、金裕华等[25]分别开展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随海拔梯度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本研究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差异,解析地上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揭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进一步探讨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7?32'—27?55'N,117?24'—118?02'E)是全球同纬度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典型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该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hm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6?,年降雨量1864mm,年相对湿度78% 84%,无霜期253 272d.其地质地貌属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地层构造为中生代白垩纪,是第三纪系沉积的赤石群碎屑岩地层.区内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沿海拔植被带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主要优势树种为米槠(Cas-tanopisi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山松(P.taiwanensis)、肿节竹(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青茅(Calamagrostis brachytricha)等.

1.2研究方法

1.2.1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012年4月,分别选取海拔、坡度、光照等生态因子相近的米槠林、青冈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等4种典型植被类型(其中米槠林和青冈林为天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为人工林,以荒地为对照),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在每种植被类型下设置4个20m?20m样地,每个样地相距大于200m.在每个样地内用直径为3.5cm的土钻以S型分别采集5钻0 20cm深度土壤,混合为1个土样,装入封口袋并放入装有冰块的保温箱.土样带回实验室后充分混匀并分为2份,一份过2mm 筛后放在4?冰箱保存,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酶活性测定;另一份自然风干后过筛,用于土壤理

2032应用生态学报24卷

表1样地基本情况

Table1Basic condition of plots

调查植被Vegetation

类型与年限

Vegetation type

and years

群落组成

Community component

海拔

Altitude

(m)

坡度

Slope

(?)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荒地

Abandoned field(CK)长期荒置极少量芒萁

A very small amount of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35821-

米槠林

Castanopisi carlesii forest 天然林米槠+紫金牛+黑莎草

C.carlesii+Ardisia japonica+Gahnia tristis

387210.9

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天然林青冈+青茅+肿节竹

C.glauca+Calamagrostis brachytricha+Oli-

gostachyum oedogonatum

373230.9

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人工林,19年马尾松+檵木+芒萁

P.massoniana+Loropetalum chinense+D.

dichotoma

365190.8

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人工林,19年杉木+淡竹+芒萁

C.lanceolata+Phyllostachys glauca+D.di-

chotoma

330250.8

化性质测定.

1.2.2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测定土样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采用林大仪[26]的方法.其中,土壤总有机碳(TOC)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全氮(TN)用半微量凯式法,全磷(TP)用硫酸-高氯酸消煮法,全钾(TK)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土壤pH值用水浸提电位法(土水比为1?2.5),土壤含水率用质量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关松荫[27]的方法测定.其中,脲酶活性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以24h后1g土壤中NH3的毫克数表示;蔗糖酶活性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24h生成葡萄糖的毫克数表示;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以2h后1g土壤中释放出酚的毫克数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用KMnO4滴定法测定,酶活性以每克土相当于0.1 mol·L-1KMnO

4

的毫升数表示.每个处理均设无基质对照,且每个处理3次重复,整个试验设无样品无基质对照.

1.2.3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测定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28].称取5g鲜土于经高压灭菌的三角瓶中,加入100mL含0.85%的NaCl无菌水,封口,120 r·min-1振荡30min,冰浴静置2min,取上清液5 mL于灭菌过的100mL三角瓶中,加入45mL无菌水,重复稀释3次,制得1?1000的提取液,立即用于ELSIA反应.将BIOLOG-ECO平板预热到25?,用移液器取150μL提取液于各个孔中,28?恒温培养168h,每24h用Elx800TM酶标仪读取590nm 的吸光值.

1.3数据处理

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整体能力,用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示:AWCD=[∑(C i-R)]/n.其中:C i为所测定的31个碳源孔吸光值;R为对照孔吸光值;n为碳源数目.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采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 指数[29].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表2).土壤pH在(4.37?0.01) (5.02?0.02),表明该地区植被土壤为典型的南方酸性土壤.土壤平均含水率在(25.1?0.5)% (39.3?0.3)%,表明该地区土壤含水率普遍较好,排序为青冈林>米槠林>马尾松林>杉木林>荒地,即天然林含水率高于人工林,荒地含水率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TOC和TP含量均为米槠林>青冈林>马尾松林>杉木林>荒地,TN和TK含量均为青冈林>米槠林>杉木林>马尾松林>荒地,表明天然林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大于人工林,荒地土壤养分含量最低.总体而言,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人工林,荒地土壤最差.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表3).荒地各种土壤酶活性均低于其他样地.4种植被中,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的是米槠林(2.42?0.05mg·g-1·24h-1),最低的是杉木林(1.58?0.06mg·g-1·24 h-1),大小排序为米槠林>青冈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磷酸酶活性最高的是米槠林(0.69?0.04 mg·g-1·2h-1),最低的是马尾松林(0.37?0.02

3032

8期吴则焰等: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表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部分理化性质

Table2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 pH含水率

Water content

(%)

总有机碳

TOC

(g·kg-1)

全N

TN

(g·kg-1)

全P

TP

(g·kg-1)

全K

TK

(g·kg-1)

荒地

Abandoned field(CK)

4.82?0.01c25.1?0.5e52.39?0.88e0.30?0.01e0.07?0.01d11.18?0.08e

米槠林

Castanopisi carlesii forest

4.73?0.03d38.2?0.2b149.17?2.36a0.76?0.02a0.28?0.02a17.87?0.09b

青冈林

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4.37?0.01e39.3?0.3a133.76?1.14b0.69?0.04b0.19?0.01b20.63?0.05a

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4.90?0.01b31.9?0.5d93.43?1.10c0.42?0.02d0.17?0.01b14.19?0.04d

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5.02?0.02a33.6?0.7c78.28?1.03d0.47?0.02c0.11?0.01c15.96?0.09c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0.05level.下同The same blow.

表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

Table3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

脲酶

Urease

(mg·g-1·24h-1)

磷酸酶

Phosphatase

(mg·g-1·2h-1)

蔗糖酶

Sucrase

(mg·g-1·24h-1)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mL·g-1·20min-1)

荒地

Abandoned field(CK)

1.12?0.06e0.13?0.02e12.19?0.15e1.09?0.05d

米槠林

Castanopisi carlesii forest

2.42?0.05a0.69?0.04a43.94?1.31a1.94?0.03b

青冈林

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2.28?0.06b0.56?0.03b31.46?0.62b2.81?0.07a

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1.76?0.03c0.37?0.02d25.23?0.47c1.57?0.04c

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1.58?0.06d0.48?0.01c19.05?0.41d1.65?0.03c

mg·g-1·2h-1),大小排序为米槠林>青冈林>杉木林>马尾松林;蔗糖酶活性最高的是米槠林(43.94?1.31mg·g-1·24h-1),最低的是杉木林(19.05?0.41mg·g-1·24h-1),大小排序为米槠林>青冈林>马尾松林>杉木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的是青冈林(2.81?0.07mL·g-1·20min-1),最低的是马尾松林(1.57?0.04mL·g-1·20min-1),大小排序为青冈林>米槠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总体而言,4种土壤酶活性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即天然林土壤酶活性高于人工林,荒地土壤最低.

2.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动力学特征

2.2.1土壤微生物利用全部碳源变化特征BI-OLOG微平板板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重要指标[30].计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AWCD值的3次重复平均值,绘制AWCD 随时间动态变化曲线(图1).由图1可知,土壤微生物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利用碳源量逐渐增加,AWCD值呈S型曲线变化,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存在较大差异.24h以内AWCD值最低,表明土壤微生物活性较低,碳源基本未被利用;24h以后AWCD值随时间增加而逐步增大,碳源开始被明显利用,其中青冈林和米槠林土壤的AWCD升高较快,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土壤的AWCD上升较为缓慢.在72 96h内各植被类型土壤AWCD增长速率均达到最高,96h

后逐渐趋于缓

图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随时间变化Fig.1Changes of soil AWCD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with time.

CK:荒地Abandoned field;Ca:米槠林Castanopisi carlesii forest;Cy: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Pi: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Cu: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下同The same below.

4032应用生态学报24卷

慢增长.培养168h后,各植被类型土壤的AWCD值均达到最大,大小顺序依次为青冈林>米槠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其中青冈林最高(1.307),表明青冈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在4种植被中最高;马尾松林土壤AWCD值最低(0.750),表明马尾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低.

2.2.2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强度分析按化学基团的性质将ECO板上的31种碳源分成6类,分别是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胺类、酚酸类.6类碳源均呈现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利用碳源量逐渐增加的趋势.表4为每类碳源的AWCD平均值,由表4可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差异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和酚酸类利用率呈现一致的规律,即青冈林>米槠林>杉木林>马尾松林>荒地;羧酸类利用率大小排序为米槠林>青冈林>杉木林>马尾松林>荒地;胺类利用率大小排序为米槠林>杉木林>青冈林>马尾松林>荒地.总体而言,在4种植被中,青冈林和米槠林代表的天然林土壤微生物对主要碳源利用率较高,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代表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主要碳源利用率较低,青冈林对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胺类、酚酸类碳源利用率分别为马尾松林的167.4%、149.4%、117.0%、187.9%、133.3%和130.2%.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4种植被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

2.3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

群落多样性指数可用来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程度.根据培养96h的AWCD值计算得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表5).结果表明,武夷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用不同指数表示时存在较大差异.Simpson 指数可反映土壤群落中最常见物种,该值大小顺序是青冈林>米槠林>杉木林>马尾松林,表明青冈林土壤中某些优势菌生长旺盛.Shannon指数反映了微生物群落物种变化度和差异度,Shannon指数较高代表微生物种类多且分布均匀,该值米槠林最高(4.69?0.25),马尾松林最低(3.70?0.20),表明米槠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类最多且较均匀.丰富度指数表示被利用的碳源数目多少,该值米槠林最高(17.35?1.28),马尾松林最低(11.99?0.87),表明

表4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6类碳源利用率的影响

Table4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ubstrate utilization by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 氨基酸类

Amino acid

碳水化合物类

Carbohydrate

羧酸类

Carboxylic acid

聚合物类

Polymer

胺类

Amine

酚酸类

Phenolic acids

荒地

Abandoned field(CK)

0.12?0.01d0.34?0.02d0.64?0.02d0.20?0.01e0.07?0.01d0.24?0.03d

米槠林

Castanopisi carlesii forest

0.69?0.03a1.05?0.06b1.32?0.03a0.54?0.04b0.25?0.03a0.79?0.07a

青冈林

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0.72?0.05a1.24?0.09a1.24?0.05b0.62?0.02a0.16?0.03bc0.69?0.01b

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0.43?0.01c0.83?0.04c1.06?0.06c0.33?0.01d0.12?0.02c0.53?0.06c

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0.58?0.02b0.91?0.03c1.12?0.03c0.41?0.01c0.19?0.02b0.51?0.03c

表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

Table5Diversity indices fo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 Simpson指数

Simpson index

Shannon指数

Shannon index

丰富度指数

Richness

McIntosh指数

McIntosh index

荒地

Abandoned field(CK)

0.59?0.01e2.27?0.16d7.83?0.65d0.68?0.05c

米槠林

Castanopisi carlesii forest

0.96?0.01b4.69?0.25a17.35?1.28a1.20?0.09a

青冈林

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1.02?0.01a4.37?0.25ab16.32?1.10a1.20?0.13a

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0.81?0.01d3.70?0.20c11.99?0.87c0.97?0.10b

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0.89?0.01c4.05?0.18bc14.20?1.03b0.89?0.02b

5032

8期吴则焰等: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米槠林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数目最多.McIntosh 指数反映了碳源利用种类数的不同,并能区分不同利用程度.米槠林和青冈林的McIntosh 指数都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表明米槠林和青冈林土壤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多样性指数分析

结果表明,

武夷山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同多样性指

数均反映出相同的规律,即天然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明显高于人工林.

2.4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主成分分析

利用培养96h 的AWCD 值,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特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提取原则

[12]

,提取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功

能多样性相关的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5%.其中,第1主成分(PC1)和第2主成分(PC2)依次可解释变量方差的56.3%和30.2%.因其他主成分贡献率较小,故只分析PC1和PC2(图2).从图2可以看出,培养96h 时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位于主成分1的负端;米槠林和青冈林位于主成分2的负端.可见,

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上能够区分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进一步将主成分得分系数与单一碳源AWCD 值作相关分析,在31种碳源中与PC1相关的有16个,其中12个呈正相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类和羧酸类;4个呈负相关,主要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而与PC2相关的碳源有4个,其中3个氨基酸类碳源呈负相关.可见,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2.5

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

土壤养分含量,

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图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主成分分析

Fig.2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carbon utilizat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表6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相关系数

Table 6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Simpson 指数Simpson index Shannon 指数Shannon index 丰富度指数Richness McIntosh 指数McIntosh index

pH

-0.394-0.512-0.476-0.579含水率Water content

0.729*0.784*0.795*0.744*总有机碳TOC 0.914**0.892**0.903**0.923**全氮TN 0.834**0.829**0.807**0.886**全磷TP

0.502

0.6060.6310.497全钾TK

0.3940.417

0.401

0.375

*P <0.05;**P <0.01.

物重要的碳源和氮源,为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

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表6).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各指标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植被类型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研究运用BI-OLOG 微平板法分析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不论

是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功能多样

性指数,

均表现为天然林优于人工林,荒地最差.可见,在立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同植被类型导致土

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具体而言,AWCD 表现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利用碳源量逐渐增

加,

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AWCD 值具有较大差异,天然林土壤AWCD 值明显大于人工林,与毕江涛等

[31]

、张文婷等[32]

的研究结果相似.青冈林和米

槠林代表的天然林土壤微生物对主要碳源利用率高

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代表的人工林,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

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Simpson 指数、

Shannon 指数、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 指数也呈现天然林高于人

工林的趋势.PCA 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能够明显区分.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56.3%和30.2%,不同植被类型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

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土壤养分、水热状况、

6032应用生态学报24卷

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土壤肥力状况与植物营养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类型紧密相连,不同植被类型通过改变凋落物数量和组成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和分布差异[33-35].在本研究中,青冈林和米槠林代表的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代表的人工林,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影响了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各指标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相关.可见,不同植被类型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该结论与钟文辉和蔡祖聪[36]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相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供维持土壤各种功能所必需的能量、底物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且受有机质转化的影响,士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林分凋落物数量和质量不同,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野外调查中发现,青冈林和米槠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林分凋落物数量也多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使其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均显著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青冈林和米槠林土壤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都较高,说明其凋落物更易分解,在土壤中形成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要高,从而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其次,土壤含水量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Gordon等[37]和Xiang等[38]研究发现,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人工林的水土流失较天然林严重[39],加剧了作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的土壤有机质流失,使得土壤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受到影响,因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应减低.再者,天然林和人工林植物根系分泌物与脱落物不同.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结构更为复杂,具有较高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分泌物,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其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也相应增强.可见,在立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植被类型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人工林和荒地相比,天然林不仅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理化性质,且在增加利用某类或多类碳源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提高微生物群落利用单一碳源的整体能力(AWCD)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对于改进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经营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互竞争、协调、驱动养分循环等作用影响着植物多样性,所以仅研究地上植物显然难以解释生态系统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于揭示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40].目前,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Science》2004年304卷同时刊登了7篇关于土壤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文章,特别强调了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41].本研究利用BIOLOG法分析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BIOLOG法只能表征土壤中快速生长或富营养微生物活性,不能反映土壤中生长缓慢的微生物活性,且只能对环境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和识别以及群落活性与功能分析,无法直接获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详细信息.尽管BI-OLOG分析法存在一定缺陷,但它仍然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土壤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不可培养性,必须结合其他群落结构分析方法开展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类群研究.随着研究深入和技术改进,结合其他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如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磷脂脂肪酸(PLFA)、土壤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地上植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Zhang Y-Y(张燕燕),Qu L-Y(曲来叶),Chen L-D (陈利顶),et al.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

ent vegetation types in Loess hilly region.Chinese Jour-

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10,21

(1):165-173(in Chinese)

[2]Jia GM,Cao J,Wang C,et al.Microbial biomass and nutrients in soil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econdary forest

succession in Ziwuling,northwest China.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5,217:117-125

[3]Sinha S,MastoRE,Ram LC,et al.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index of tree species in a coal mining ecosys-

tem.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41:1824-

1832

[4]Jin Z-Z(靳正忠),Lei J-Q(雷加强),Xu X-W(徐新文),et al.Microbial diversities of shelter forest soils

in the extremely arid area.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

学报),2009,29(8):4548-4559(in Chinese)

[5]Zhou L-L(周玲莉),Yao B(姚斌),Xiang Y-Z

7032

8期吴则焰等: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向仰州),et al.Growth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hizosphere of poplar in respond to

pentachlorophenol stress.Scientia Silvae Sinicae(林业

科学),2010,46(10):62-68(in Chinese)

[6]Ruan W-B(阮维斌),Wang J-G(王敬国),Zhang F-S(张福锁).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cropping factors

on soybean seedling growth and nitrogen fixation.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03,23(1):22-29

(in Chinese)

[7]Li C-G(李春格),Li X-M(李晓鸣),Wang J-G(王敬国).Effect of soybean continuous cropping on bulk

and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06,26(4):1144-

1150(in Chinese)

[8]Lin W-X(林文雄),Xiong J(熊君),Zhou J-J(周军建),et al.Research status and its perspective on the

properties of rhizosphere biology mediated by allelopathic

plants.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中国生态农

业学报),2007,15(4):1-8(in Chinese)

[9]Luo X-Q(罗希茜),Hao X-H(郝晓晖),Chen T(陈涛),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paddy soil.

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09,29(2):

740-748(in Chinese)

[10]Macdonald CA,Thomas N,Robinson L,et al.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responses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fter afforestation of pastures with

Pinus radiata.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

41:1642-1651

[11]Xu ZH,Ward S,Chen CR,et al.Soil carbon and nu-trient pools,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gross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adjacent natural forest and hoop pine

plantations of subtropical Australia.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08,8:99-105

[12]Lu S-B(鲁顺保),Guo X-M(郭晓敏),Rui Y-C(芮亦超),et al.Utilization of carbon sources by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in sub-

tropical Australia.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

2012,32(9):2819-2826(in Chinese)

[13]Xia Z-C(夏志超),Kong C-H(孔垂华),Wang P (王朋),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com-

munity structure in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

2012,23(8):2693-2700(in Chinese)

[14]Hu K(胡可),Wang L-B(王利宾).Application of BIOLOG microplate technique to the study of soil micro-

bial ecology.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土壤通

报),2007,38(4):819-821(in Chinese)

[15]Yang X-T(杨喜田),Ning G-H(宁国华),Dong H-Y (董惠英),et al.Soil microbial characters under differ-

en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9):1761-1764(in Chinese)

[16]Zheng H(郑华),Ouyang Z-Y(欧阳志云),Wang X-K(王效科),et al.Effects of forest restoration pat-

tern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

2019-2024(in Chinese)

[17]Huang Y-Y(黄元元),Qu L-Y(曲来叶),Qu X-C (曲秀春),et al.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

tic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t the Holocene-

basalt Platform,Jingpo Lake area,Northeast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12,32(9):

2827-2836(in Chinese)

[18]Ye F(叶飞),Song C-J(宋存江),Tao J(陶剑),et al.Effects of planting transgenic cotton on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ommu-

nity.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

报),2010,21(2):386-390(in Chinese)

[19]Zheng X-F(郑雪芳),Su Y-K(苏远科),Liu B(刘波),et al.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ea root

zone soil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riculture(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

866-871(in Chinese)

[20]Jangid K,Williams MA,Franzluebbers AJ,et al.Land use history has a stronger impact on soil microbial com-

munity composition than aboveground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1,43:

2184-2193

[21]Bach LH,Grytnes JA,HalvorsenR,et al.Tree influ-ence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0,42:1934-1943

[22]Grayston SJ,Wang S,Campbell CD,et al.Selective influence of plant species on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rhizosphere.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8,30:

369-378

[23]Wang Y(王莹),Wang Y-M(王彦梅),Chen L-C (陈龙池).Effects of forest vegetation change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Huitong,Hunan Province.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志),2010,29(5):905-909(in Chinese)[24]HeR(何容),Wang J-S(汪家社),Shi Z(施政),et al.Variation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cross

four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

ent in Wuyi Mountains,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2009,29(9):5138-5144(in Chinese)[25]Jin Y-H(金裕华),Wang J-S(汪家社),Li L-G(李黎光),et al.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typical vegetation

zones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in Wuyi Mountains.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2011,30

(9):1955-1961(in Chinese)

[26]Lin D-Y(林大仪).Pedology Experimental Guidance.Beijing:China Forestry Press,2004(in Chinese)[27]Guan S-Y(关松荫).Soil Enzyme and ItsResearch Methods.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1986(in

Chinese)

[28]LinR-Y(林瑞余),Rong H(戎红),Zhou J-J(周军建),et al.Impact of rice seedling allelopathy on

rhizospheric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their functional

diversities.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07,

27(9):3644-3654(in Chinese)

[29]Ma K-P(马克平),Liu Y-M(刘玉明).Measurement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diversity.Ⅰ.αdiversity.Chi-

nese 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1994,2(4):231-

8032应用生态学报24卷

239

[30]Shao Y-Y(邵元元),Wang Z-Y(王志英),Zou L (邹莉),et al.Effect of chlorothalonil on soil micro-

bial communities of Larix artificial shelter-forest.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11,31(3):819-829

(in Chinese)

[31]Bi J-T(毕江涛),He D-H(贺达汉),Sha Y-X(沙月霞).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desert grass-

land.Agricultural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干旱地区

农业研究),2009,27(5):149-155(in Chinese)[32]Zhang W-T(张文婷),Lai H-X(来航线),Wang Y-P (王延平),et al.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veg-

etations in sloping field on the Loess Plateau.Acta Eco-

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08,28(9):4221-4234

(in Chinese)

[33]Zhou J(周桔),Lei T(雷霆).Review and pros-pects on methodology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soil micro-

bial diversity.Biodiversity Science(生物多样性),

2007,15(3):306-311(in Chinese)

[34]Zou XM,Ruan HH,Fu Y,et al.Estimating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potential turnover rates using a se-

quential fumigation-incubation procedure.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5,37:1923-1928

[35]Zhang Y-Y(赵艳云),Hu X-M(胡相明),Liu J-T (刘京涛).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or-

ganism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vegetation in shell

bars.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水土保

持通报),2012,32(2):267-270(in Chinese)[36]Zhong W-H(钟文辉),Cai Z-C(蔡祖聪).Effect of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A review.Biodiversity Science

(生物多样性),2004,12(4):456-465(in Chinese)[37]Gordon H,Haygarth PM,BardgettRD.Drying and rew-etting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aching.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8,40:302-311

[38]Xiang SR,Doyle A,Holden PA,et al.Drying and rew-etting effects on C and N mineralization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California grassland

soils.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40:2281-

2289

[39]Song H-Y(宋海燕),Li C-R(李传荣),Xu J-W(许景伟),et al.Correlations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microbes,nutrients in soil of jujube orchard in coastal

saline land.Scientia Silvae Sinicae(林业科学),2007,

43(1):28-43(in Chinese)

[40]Zhan X-Y(展小云),Wu D-X(吴冬秀),Zhang L (张琳),et al.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Caragana mi-

crophylla to environmental change.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2010,30(12):3087-3097(in Chi-

nese)

[41]Fu S-L(傅声雷).A review and perspective on soil biodiversity research.Biodiversity Science(生物多样

性),2007,15(2):109-115(in Chinese)

作者简介吴则焰,男,1983年生,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E-mail:wuzeyan0977@126.com

责任编辑肖红

9032

8期吴则焰等: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武夷山一日游

武夷山一日游 7:30到达一线天路口。 从武夷山旅游图上看,一线天路口0.7公里到一线天,然后0.3公里到石门岩,然后3公里到虎啸岩。如果正常从一线天路口进入一线天景区就需在景区售票处购票。武夷山实行通票制,有六个景点,好像分别是一线天、虎啸岩、天游峰、武夷宫(估计含有大王峰,也有说大王峰不要票的)、大红袍、水帘洞。另外有玉女峰景区,此景点听说只能远观不能攀爬。门票上只有景区游览线路图,标有这七个景点,另有六张各景点的小图像,到一个景点撕一下或者打个孔,对这6个小图像偶只能分辩出五个来,所以具体这六个景点是什么不是很明确。通票如果是一日游,就是110元,二日游120元,三日游130元,没有学生票。景点都是这几个,偶对此种票价划分感觉挺有意思的。如果是野导可能提出55元带你一日游,具体什么情形不得而知。从一线天路口沿来时的公路往回走大概200米,右侧的田间有一条小路。沿途遇到两次岔路,先是左边,后是右边,原则是直行,以两三峰之间的谷地为目标,在茶园间穿行。路有时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辨认。从两三峰之间穿过后,下行,直到遇到另一条两山之间谷地的小路,这里的谷地别之前穿过的谷地要宽阔的多。选择左行(估计右行也能进入景区,不妨一试),马上又遇到岔路,选择右行,很快就会进入景区的石板路。 9:00到达一线天景区 一线天简介:一线天位于武夷山群峰的西南端,又名灵岩,一线天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洞,灵岩巅顶斜覆而出,覆盖着灵岩、风洞、伏羲三洞。岩顶裂开一罅,长约一百余米,宽不及一米,从右边的伏羲洞探身入内,可见一线天光如跨空比虹,令人叹为观止。游人须手脚并用,侧身而过,洞内常可见到稀有的哺乳动物白蝙蝠,为游人平添一份奇趣。中间的风洞也通一线天,徐徐清风从洞中缓缓渗出,宛如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盛夏时节,游人在此稍坐片刻即暑热全消。左边的灵岩洞有一泓清泉,人称圣水井。相传古时有葛姓仙人曾再次降伏蛇妖,古灵岩洞又称葛仙洞。与一线天相对的是楼阁岩,巨大的岩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数百个洞穴,状如楼阁上的门窗,当地人称其为神仙楼阁。在一线天入口处有路标指示左侧是左一线天,正面对的洞口是右一线天。在入口左侧是个攀岩场,好像是35元,因攀岩场的遮挡,就没有去寻左一线天的入口,排队走右一线天。一般的旅行团都只走右一线天,因景区狭窄,行进十分缓慢,进入洞口后,看到游客都按照栏杆的导引往右侧走,而左侧洞口却没有人去,偶就脱离队伍往左行,原来这里就是左一线天。提示一定要带手电或者头灯,这里的一线天是最名副其实的一线天,也是偶去过的诸多一线天里最值得去的地方。将手电往石壁上方照射,会看到大大的白色蝙蝠飞舞,真是种很好的收获。还可看到挂在石壁上的蝙蝠,听到蝙蝠的鸣叫。沿左一线天上行到出口,左侧是一个大平台,有铁丝阻挡,估计是下面设了攀岩场怕上面的人将什么杂物弄下来伤人才封闭的吧,但是那铁丝形同虚设的,右侧是下山路,估计就是绕过攀岩场上来进左一线天的路。在大平台上,可以看到对面的楼阁岩,也就是神仙楼阁,岩壁上有许多的洞穴,很是奇特。从大平台继续向上还有路,估计能到山顶,其实山顶也不高的,向前走了走,看路不好走,也没什么风景,就原路返回,开始走右一线天,这时游客少些了,但还是行走缓慢。右一线天更为狭窄,偶必须用手提着背包,缩肩侧身方得通过。两壁和台阶路都是湿漉漉的,今天只是阴天尚且如此,如果下雨那更是了得,断不可来游玩的。武夷山很闷热,这里人多拥挤,一路还需提包上行,感觉很是憋闷和疲累。 9:40出一线天,一线天对面的楼阁岩的左边还有兰岩、求天门、天下谷、螺蛳洞诸景,可由楼阁岩附近的小路进去,偶只是远观了下,没有去,沿来时的路返回,准备去虎啸岩景

武夷山可用植物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基调树种: 香樟、杜英、天竺桂、火力楠、喜树、银杏、秋枫、洋紫荆、银海枣。入口及一期植物:由于该区域活动空间较多,人、车活动频繁,所以选用树形优美、挺拔的银杏做为主干树种,搭配金叶女贞球、杜鹃球、海桐球等球类植物以及小叶栀子、金边黄杨、红继木、杜鹃、红叶石楠、八角等地被,重点区域点缀特选桂花、特选樟树、树桩红继木,配以时花、景石。 中轴景观带植物:这是本小区的景观重点,选择银杏、天竺桂、银海枣、加拿利海枣,做为中轴线主干树种并结合高差变化搭配秋枫、杜英、枫香、红叶李、桂花、乔玉兰、茶花等乔灌木,以及金叶女贞、红叶石楠、金边黄杨、海桐、十大功劳、龟甲冬青、杜鹃、红继木、洒金珊瑚、大叶栀子等地被植物。 挡墙植物:因为该项目的特殊情况,挡墙的数量众多,长度长,在植物配置上要求根据不同的挡墙形式采用不同的植物布置形式。对于可绿化面积较小的区域,可种植植物如红竹、紫竹、表皮竹等散生竹类配以麦冬、海芋、肾蕨、一叶兰等耐阴地被,部分区域邓可种植爬墙虎、长春藤等攀爬植物,并在挡墙顶部分段种植迎春花、藤本月季、金银花等下垂植物以与挡墙底部的植物形成相互呼应。对于绿化面积

较大的区域可点缀银杏、广玉兰、樟树、特选桂花、配以红叶李、乔玉兰、红叶石楠柱、茶花、金边黄杨球、杜鹃球、海桐球等灌木、球类以及金叶女贞、红继木、杜鹃、小叶栀子、银边山菅兰、洒金珊瑚、海芋、野牡丹等地被。 山谷地区域植物:成片种植红枫、福建山樱花、红叶李、碧桃、紫玉兰等色叶、开花乔、灌木,点缀银杏、樟树等树形高大的乔木,配以海芋、麦冬、银边山菅兰、一叶兰、春芋等耐荫植物。 宅间组团植物:根据不同的宅间分别选择杜英、秋枫、香樟、银杏、广玉兰、火力楠等做为主干树种,局部点缀大秋枫、大香樟、银杏,配以紫玉兰、红叶李、细叶紫葳、琴叶珊瑚、茶花、四季桂、南天竹、红枫、金叶女贞球、含笑球、海桐球、红继木球、杜鹃球、金边黄杨球等灌木、球植物,以及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茶梅、海芋、丰花月季、洒金珊瑚、十大功劳、海桐、金叶女贞、银边草、鸢尾、铺地蒲葵、八角金盘等地被。对于空间较大的区域结合地形处理,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景观空间得到延伸,营造出疏林草地的景观效果。 宅旁绿地植物:由于宅旁绿地空间有限,主要以香化、花化为主,种植四季桂、茶花、金叶女贞柱、红叶石楠柱、乔玉兰、鸡爪槭、红叶李、细叶紫葳、琴叶珊瑚、无刺构骨等小乔木、灌木类,配以金叶女贞球、含笑球、海桐球、红继木球、杜鹃球、金边黄杨球等球类植物、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99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鉴于怒江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高黎贡山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200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怒江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由于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1992)119号《关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1994—200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0)34号批示,将原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 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文)。 ●《关于下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 [200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01—2005,GE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 ●《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1996—201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怒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 (199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 (1996—2010)。

武夷山景区调查报告

武夷山景区满意度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5日 调查地点:武夷宫景区

目录 一武夷山概况 (3) 二武夷山景区具体调查过程 (4) (一)调查目的 (4)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4) (三)调查方式 (4) (四)调查时间 (5) (五)调查容 (5) 三调查结果分析 (5) 四调查过程展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调查总结与建议 (14) 五调查总结与建议 (14) 武夷山景区游客调查问卷 (17)

一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37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境拥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原中央区县,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县、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等。 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立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武夷山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九曲溪盘环区,九曲溪两岸分布着36奇峰、99岩。1990年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5.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8万至9万个,是“天然氧吧”。武夷山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动物种类5110种,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境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武夷山曾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

武夷山环境调查与保护

武夷山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育专业 109012008035 程露指导教师:陈志强 【摘要】本文以武夷山6个采样点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研究土壤有机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为研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时,采用相关系数计算分析法。将降水和有机碳进行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r=0.916113,表明有机碳和降水呈显著的关系;对温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建进行相关关系求算,相关系数r=-0.736834,表明有机碳和温度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但是是负相关;对粘粒和土壤有机碳进行相关系数计算,r=-0.523659,表明有机碳和粘粒的有负相关关系,但不突出;对 ph与土壤有机碳进行相关系数的求算,计算结果r=0.157588,表明有机碳和ph的有关系,但很不明显。 【关键词】有机碳;海拔;降水;温度;粘粒;ph ; 引言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热点,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备受人们惯关注。作为碳循环的重要环节,陆地含碳量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含有巨量的碳,其中73%以土壤有机质的形态储存于土壤中[1]。据估计,土壤碳储量约为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2.5~3.0倍,为大气碳库 (以CO:形态存在)的2~3倍,它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及根系分泌物等,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CO2的浓度[2]。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3]。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壤物理性状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持水和渗透能力,同时也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和动态变化,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生产量[4]。因此,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但是对于武夷山土壤有机碳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深入如研究的可谓甚少,研究有机碳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认识土壤有机碳在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武夷山是全球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6],是研究土壤有机碳分布特点及对气候变化适应与响应机制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将以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有机碳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武夷山脉位于闽赣边界,地理位置为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达约550km。平均海拔1000—1100m,北段地势较高,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号称“华南屋脊”。武夷山土壤类型随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6].由于水热状况的垂直交替,武夷山的植被呈垂直地带性分布,带谱较为完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山地苔藓矮林带和亚热带山地草甸带。 1.2分析方法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咨询继续考试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哪项可不作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A.功能区划 B.确定保护对象 C.基础设施建设 D.管理政策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列情形可以不区划缓冲区: A.与另一个保护区相连 B.主要保护对象单一 C.外围与另一个保护区核心区相连 D.外围是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局址建设内容不应包括: A.场院工程 B.业务用房 C.辅助用房 D.住宅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不应包括:

A.环境容量测算 B.旅游资源评价 C.旅游区划 D.经济效益分析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我国主要依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自然保护区分类的? A.管理目标 B.主要保护对象 C.主管部门 D.政府层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自然保护区边界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A.主要保护对象习性 B.自然分界 C.经济发展条件 D.社会发展水平 E.以上都不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自然保护区监测一般包括几下几方面: A.生物多样性监测

B.关键物种监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资源监测 E.社区监测 F.旅游监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为: A.缓解保护利用矛盾 B.社区发展 C.提高保护效率 D.增强保护区功能 E.兼顾开发活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A.自然性 B.协调性 C.综合性 D.长期性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一般划为: A.核心区

武夷山介绍

福建武夷山介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它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 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源于三保山,溪水碧清,折复绕山,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于悬崖峭壁上的神秘悬棺都列在九曲溪边。景区内还有遇林亭宋代瓷窑遗址、武夷宫等游览景点,极具人文价值。武夷山也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冲佑万年宫、虹桥和架壑船棺等,还有世界罕见的动植物,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这里并建有武夷山自然博物馆。 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古人称:“东周孔丘,南宋朱熹,北有泰岳,南有武夷”。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四十多年,设帐授徒,著书立说,使这里成为我国东南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道家也把这里称为“第十六洞天”。历代文人雅士在此写下的赞美诗文不下二千多篇,题镌摩崖石刻有四百多处,这些丰富的人文史迹,也为名山增添风采。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南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相传唐尧时代的长寿老翁彭祖菇芝饮瀑,隐于此山,生有二子,长曰「武」,次曰「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干洪水,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后来连闽赣边界的大山脉也统称为武夷山脉。也传,此地为古代闽越族,其首领名武夷君,此山为古越人的栖息之地而得名。 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1982年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199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航空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第二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山列入「世遗」的区域总面积达999.75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是继泰山、黄山、峨嵋山-乐山大佛之后,我国第四个列入世界双重遗产的单位,成为全世界22个双重遗产地之一。 武夷山地质为红色岩层陆相盆地堆积而成,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海拔在400米左右,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17.7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9℃,1月平均气温8℃。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境内拥有驰

武夷山土壤氧化铁及成因研究

武夷山土壤氧化铁及成因研究 土壤氧化铁的形成很容易土壤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的影响,所以土壤氧化铁是对于研究土壤的成土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此,以武夷山土壤为例,通过测定土壤全铁、游离铁等含量,分析武夷山土壤氧化铁的数量特征、聚积和迁移、发生学意义及其差异原因。 标签:土壤氧化铁;武夷山 doi:10.19311/https://www.sodocs.net/doc/de1686358.html,ki.16723198.2016.17.115 1引言 土壤氧化铁是在漫长的成土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土壤物质,对土集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性质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土壤形成的历史。所以,土壤氧化铁的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在研究探讨土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武夷山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类型,已有研究者对武夷山的土壤分类和分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氧化铁数量特征、聚积和迁移、发生学意义及其差异原因。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武夷山脉位于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福建和江西两省间的邵武-河源深大断裂处,如图1所示。武夷山山地地势起伏大,成土母质多为坡积物或残积-坡积物,山体上部以火山岩为主,山体下部以粗粒花岗岩为主。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的高山在冬季的识货阻隔、消弱了北方南下冷空气的入侵,夏季由可以将东南海洋季风抬升、截留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使得武夷山保护区形成降水多、气温低和垂直分异规律分布的特点。在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以及自然植被呈垂直分布差异显著,详见图2,以黄岗山土壤、植被垂直带谱为例。 2.2样本采集 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本文样本选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地区不同发育地形、母质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典型自然土壤剖面共4个,根据发生学层次采集土壤样品。各剖面代号、成土条件如表1所示。 2.3研究方法

武夷山二日游最佳路线

武夷山二日游最佳路线篇(一):武夷山两日游线路方案 其实很多头一回自己去武夷山玩的人都会有一种困惑,这么大个区域,怎么安排玩法?怎么计划时间?怎么取舍看点?怎么解决食宿?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告诉你一些在武夷山自助游的经验之谈。下面这张地图画得比较清晰了。 红点的位置差不多都是查验门票的位置(每个景点只能进一次)。 画着公交车方框的位置,就景区观光车的站点。 进出景区的大门有多处,而多数游客会选择南大门或北大门,这样交通方便。 先说到达武夷山市怎么安顿自己吧,毕竟这里不是一天能够玩遍的 上面地图上右边的旅游度假区,是一大片繁华的城市景像,其实都是为众多游客准备的,酒店、餐厅林立。 上面地图上左下角的星村镇,也是一片可以安排食宿的地方,这里相对规模和档次就差一截,但好处是离漂流的码头近。 下图就是景区南大门了,也是景区主要的大门,停车位有上千个,非常适合自驾游来的人。计时收费,停一白天几十块钱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最经济的办法是找个酒店住下后车就别动了,无论从度假区还是星村,都有公交车到这里,每人一两块钱而已;打车也不过十块钱。 这就是南大门的售票处了,明码标价,自由选购,对于老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会在不同时段有相当大的优惠,具体到了窗口左边的咨询台可以详细了解。票价版下就有免费的地图和游览指导的单页可以拿。 通常的门票分为1~3日的,但优惠阶段老年人甚至可以买到99元七日的优惠票(含车票)。竹筏项目没有一分钱的优惠,但老少皆宜,建议一定不要错过。 这里推荐大家在武夷山安排两日游,即会玩得相当充分,而且时间紧凑 第一天南门进,上午天游峰+玉女峰,下午一线天+虎啸岩 第二天星村进,上午漂流+武夷宫,下午水帘洞+大红袍 景区游览车分两种,一种是这样的小火车,还有一种是中巴面包车,票都是通用的。只要进了景区,散客的车票与团队没什么区别,所以大家都排队候车,即便由导游带着的团队也没有插队的特权,坐满走人。所以你满可以理直气壮地按顺序上车。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 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 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 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⑧、名称:黄瑞木,科属:山茶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片绿色,株高3~4米。 二、武夷山群落类型: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最高海拔2158 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6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主要有一个点:黄岗山山麓海拔1890米处的黄山松群落。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黄岗山,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2、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计财司”)会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司”)负责总体规划的审核、批复和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技术深度必须达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的要求。规划期一般为10年。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总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现状及评价、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9个部分,具体见所附编写要求。 第二章规划上报 第六条总体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完成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和审查。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域的有关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同时,要广泛征求所在地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交通、旅游等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 第七条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国家林业局。上报的材料包括: (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

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完整名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4处截至2018年6月 北京市(2家)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家)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家)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家)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29家)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家)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

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24家)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甑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49家)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砬子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洞山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朗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市(2家)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家)

武夷山景区调查报告

武夷山景区满意度调查报告 调查 时间: 2012年11 月25日 调查 地点:武 夷宫景区 目录 一武夷山概况 (5) 二武夷山景区具体调查过程 (7)

(一)调查目的 (7)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8) (三)调查方式 (8) (四)调查时间 (8) (五)调查内容 (8) 三调查结果分析 (8) 四调查总结与建议 (22) 此次调查报告我们组员主要是针对游客对武夷山景区满意度的调查,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纳在景区的可进入性、讲解服务的专业性、景区景点的设施设备问题等,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一些旅游爱好对景区的再开发提出了建议,以及目前景区对游客的满意程度,对于景区未来开发与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2) 我们小组认为影响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22) 1.武夷山景区景点的满意度。即包括了景区景点选择游览的方式的满意程度,景区景点的建设与设施设备满意程度,景点项目的满意程度和景区的安全保卫满意程度等。 (22) 2.武夷山导游人员景点讲解服务。主要指导游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包括了导游

人员的正确委派,由旅行社委派的具有合格的有专业技术的导游人员,不仅要了解武夷山的旅游景点还可以更好的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22) 3.武夷山景区的可进入性。指旅游景区的交通设施状况。武夷山的交通状况还不是很完善。武夷山的交通现状: (22) (1)武夷山虽是公路、铁路、机场及其具备,但是这只是旅游当中最初的规模,可进入性比较差,遇到旅游高峰期就会出现交通堵塞、进入难、出去更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武夷山的交通设施仍是有限,线路开发还未俱全,售票处较少,服务员的素质要求还不到位。交通也不是很规范。 (22) 4.武夷山的旅游安全。旅游安全指旅游景区是否认真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保卫制度;有无安全保卫设施;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23) 5.武夷山景区环境卫生的满意度。景区环境卫生满意度指武夷山旅游景区食品、公共厕所、游泳场所、垃圾箱等各类设施的清洁状况对游客的影响。 (23) 6.武夷山景区的游客容量。游客容量是指一个景区的游客容量是有限的,这主要建立在自然和环境的相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 (23) 7.武夷山景区的管理服务。景区的管理服务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是否健全;顾客投诉机制情况;是否为特定人群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 (23)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小组提出了以下的七点建议: (24)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武夷山风景介绍

武夷山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核心景区位于三姑度假区旁,距市中心约十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可乘坐飞机、火车、汽车抵达三姑景区附近.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 自然遗产:①"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②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具有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③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④世界昆虫种类最丰富地区。 大王峰 因山形像当官人的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它雄踞九曲溪口,是进入九曲溪的第一峰,海拔530米,四周崖峭壁,山顶古树参天。 玉女峰 位于九曲溪第二曲溪南,因其酷似婷婷玉立少女而得名。“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玉女峰山顶上草木苍翠欲滴,如发如髻。玉女形象成为武夷山的象征。 天游峰 耸立于九曲溪之中心地段,攀登826级石阶后,即可抵达峰巅的一览台。站在山顶放眼眺望,武夷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故名“天游”。峰顶建有天游观,古朴典雅,游客夜宿观内,可夜看星河,晨观日出,为武夷山第一胜景。 九曲泛舟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盘绕山中九公里,共九曲十八弯,故名之“九曲溪”。到武夷山一定要做竹筏哦,当你乘上古朴的竹筏泛舟于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话般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水帘洞 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如悬挂的两幅珠帘。 桃源洞 武夷山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四面环山,桃林片片,石桥下溪涧流水,走入其中,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一线天、虎啸岩、云窝等景点也是值得一去的哦~

旅游景区规划-以武夷山景区为例word参考模板

旅游景区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 目录 一、准备 二、确定开发目标 三、可行性分析 四、制定方案 五、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六、实施 七、监控反馈 八、调整策略 一、准备 武夷山三国时别名为正平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力,其丰富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更是值得我们对其加以保护和开发。同时政府大力支持武夷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给予充裕的工程运行费用,景区开发商与政府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也给与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善该旅游景区的规划。武夷山自身的不断提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出色的景区规划精英们也赋予了其进一步发展与良好的机遇。 二、确定开发目标 增加旅游收入,保护文化遗产,增加就业机会,协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保护自然资源,改善景区旅游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调整全市的产业结构,力求把旅游业形成为纽带产业,形成"旅游兴则百业兴"的经济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以建设国际精品的旅游胜地为核心,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发展区域旅游为

重点,在巩固提高旅游目的地功能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集散地功能,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充分体现特色

;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体系健全、运转协调的支柱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酒店提升战略、国际中小型会议战略、区域龙头战略、旅游带动战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实现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全面保护,逐步开发;景区建筑宜疏不宜密,宜少不宜多;服务点要分散,不要集中,不能城市化(后被杨廷宝教授充实发展为“武夷建筑原则”,即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宜藏不宜露,宜淡不宜浓)。 三、可行性分析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北部,江西省的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23处,中国第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是全国唯一一处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著名旅游圣地。 武夷山目前拥有航空、铁路、陆路三大交通系统,其中武夷山机场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已开辟了二十几条旅游航线,横南铁路贯通全境。 武夷山拥有独特、宝贵发自然遗产价值,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武夷山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稀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是世界著名的额模式标本场地。总之,武夷山从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突出价值。 四、制定方案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以“全面保护,充分利用,逐步开发”为指导思想。其规划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严格保护山林、古树、文物;大型服务设施应建在游览区外,以保持景区的安静与风貌;风景建筑设计要特别注重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规划方案将风景区划分为三个大游览区、一个旅游服务区和一个生产管理区。三大游览区包括11个景区、138个景点: 九曲溪游览区 包括武夷宫景区、九曲溪景区、云窝景区、天游景区、桃源洞景区及三仰峰景区的101个景点,于武夷宫及星村各设一个一级服务点;在天游、云窝、三仰峰等设二级服务点5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摘要]:武夷山是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区,又是我省著名旅游景点。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因此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的土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武夷山最高峰黄岗山海拔为2158m,为大陆东南部最高峰。武夷山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黄红壤、黄壤、草甸土。鉴于其重要性,并与国家日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正确地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的土壤资源对武夷山的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对主要土壤类型的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文章对武夷山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特点等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土壤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土壤资源;利用;保护;武夷山 引言 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省、福建省两省边境。山脉大致与海岸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m左右。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南北范围27°32′36″N~27°55′15″N;东经117°24′12″E~118°02′50″E,处于中亚热带,年均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mm~2200mm。武夷山地区是福建省降雨量最大、相对湿度最大的地区。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武夷山西部是同纬度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1]。目前对于武夷山的研究主要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土壤方面主要是其利用其土壤垂直分布的典型性来进行研究。朱鹤健通过对武夷山研究认为,武夷山的垂直分布在中亚热带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对于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武夷山土壤资源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武夷山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土壤肥力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进行分析,对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建议。 1武夷山土壤资源形成 1.1成土条件 武夷山由邵武-河源大断裂控制,形成武夷断块隆升区,西部以下降为主,故西坡陡急,东部以上升为主,故东坡舒缓,走向为东北-西南,属于后加里东运动隆起带。武夷山地层发育较完整,从震旦纪到第四纪均有分布,是福建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岩浆活动频繁,母岩为火山岩和粗粒花岗岩为主 [2]。武夷山山峰总体坡度较大,故成土母质为坡积物或残积物。 武夷山土壤是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由于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植被的垂直变化也较为显著。武夷山基带应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低海拔地区受人为干扰作用大,主要是次生马尾松、杉木、毛竹等。海拔11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m~1200m为过渡带,1200m~1800m以上为针叶林,1800m~1900m为山地苔藓矮林,大于1800m的山顶和缓坡为山地草甸。 1.2武夷山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在武夷山,气候和生物垂直地带性显著。海拔700m以下为红壤带,700m~1050m为黄红壤带,1050~1900m为黄壤带,大于1900m为山地草甸土带。 1.2.1红壤带 红壤是中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在本区分布最广,红壤是在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