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抗战时期云南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论抗战时期云南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115206127.html,

论抗战时期云南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作者:王勇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2期

【摘要】抗战时期,云南新闻媒体众多,它们大都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己任,高奏抗日

救亡主旋律,并在新闻报道上呈现出鲜明的云南特色。

【关键词】抗战时期云南新闻事业

抗战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而陷入低谷,但云南由于曾为抗战的大后方,滇缅公路甚至一度是我国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因此云南的新闻传播事业反而繁荣兴旺起来,成为抗战时期我国的一个重要新闻传播、文化宣传中心。抗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在云南新闻传播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新闻媒体众多,新闻传播事业繁荣

云南是个边疆省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抗战爆发之前,云南的新闻传播事业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仅有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办的《云南民国日报》和云南省政府主办的《云南日报》两家报纸。但抗战爆发后,云南省成为大后方,内地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大量人员转移到云南,许多大报也迁来昆明出版,如天津的《益世报》,南京的《朝报》,上海的《中央日报》,柳州的《中正日报》,以及从泰国迁来的华侨报纸《暹华日报》(后改为《侨光报》)等。

同时,由于是大后方,大量内地企事业单位和大量人口涌入云南,云南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就突显出来了;加之,日本封锁我国沿海港口后,我国海上国际交通线被切断,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空线、中印公路四条陆、空运输线,分别成为我国抗战不同阶段维持对外交通、获得外援和开展外贸的重要国际通道,后来日寇占领东南亚以及云南滇西地区后,云南又成为抗战前线,云南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突出;此外,云南地处祖国边陲,辐射东南亚,是我国开展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因此国民党、共产党、云南地方实力派以及其他政治势力都非常重视在云南特别是昆明的新闻宣传工作,纷纷创办媒体,开展新闻宣传活动。

抗战时期,国民党除从上海迁来《中央日报》,出版昆明版,从柳州迁来《中正日报》外,国民党昭通县党部、保山县党部、景东县党部等先后创办《滇东日报》、《保山日报》、《景东周报》等机关报,使这些从未办过报的专县地区也出现了报刊;国民党驻昆第五军于1943年创办《扫荡报》,使云南省第一次出现了大型军队报纸;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还于1938年5月在昆明建立了当时亚洲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昆明广播电台,用于抗战时期的国内外宣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