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深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深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深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深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深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践行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李志红

【摘要】: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关系着中职教育的质量和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学校管理的实践出发,只有统筹结合、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构建完整、科学、和谐的职业学校文化体系。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新世纪技工学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路径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广大职业教育者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教育的本义是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培养人才,文化传承的基地,而”立德树人“则是最根本的任务。若要落实这个任务,就必须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实践路径,以上则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从广义上说,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教育之本,立德树人。这是所有学校的正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最高觉悟。

当代中国高校”立德树人“更具特殊意义和深刻内涵。一是指明高等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理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和塑造人;二是指出高等教育的途径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和激励人;三是要强调高等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欲树人,必先立德;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才以立业,德以立人。

二、坚持”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

当代中国高校”立德树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发展的需求也是要求。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历代领导人的共同心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反复强调高校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风华正茂、最富有创新活力的”四有”新人。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面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德做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不少的新见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他强调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都要负责任。”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的伦理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中国人民的道德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于鼓舞人民斗志,提高人民精神境界,改善社会道德风尚,更具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原则、目标、任务和根本途径。他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提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他反复强调道德重在建设,关键在以身作则。道德教育要分层次进行,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找准道德建设的切入口和突破口。邓小平的伦理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以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时代的主旋律,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基本的价值视野,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体现着与时俱进的伦理品格和道德气质。

江泽民提出了弘扬主旋律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将思想道德建设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密切的结合起来。江泽民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要围绕这个目标,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基本国情的教育和普及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要重视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理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他希望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他强调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将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和服务质量意识,养成既讲竞争进取,又讲团结合作的风气。江泽民的伦理观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

胡锦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时代与特色的统一,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提出和回答了一系列事关中国民族道德文明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出高度的伦理自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三、探索创新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目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还面临很多问题,从社会层面看,诸如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思想多样化因素的影响,网络负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等;从教育部门和学校自身层面看,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工作的主动行、创新性需加强,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需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立德树人”的实践路线。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育人为本就是要求高校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把学生看成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德育为先就是要求高校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注重德育对于整体教育具有先导和引领性作用,发挥德育对于各种知识学习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把握品德对于人的知识、才能业绩的主导和主控性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教育素质。德育为先,守住的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根,高校“立德树人”就要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落实好“四个一”: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德育;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职责;把育人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标准;把德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完善

顶层设计是加强宏观筹划和战略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立德树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面临外部环境考验,又有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只有抓好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把握趋势,从根本上找准症结,从整体上明确对策,才能架起“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桥梁。为止,应在全面分析、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明确“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任务、总体实施方案和操作性行动计划等,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德育和整个育人工作统一考虑、统一部署、统一落实。要整合学校所有的育人力量,整合课内、课外的育人力量,使所有的教师都履行育人职责,学校各部门都要发挥育人功能。

第三,必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立德树人”是思想教育的根本问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要突出诚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是永恒的精神财富,结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方案和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体味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始发展的动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是时代对当代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勇于突破旧观念、旧思维,敢于扬弃老经验、老方法,在创新的路上知难而进、不畏挫折、勇于冒尖、敢于人先。

第四,必须推进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建设标准为指导,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水平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实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目标。

第五,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要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当下,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实践、服务和考评环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特别注意师德修养,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学生的路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印在学生的心上。再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具无穷的魅力,再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具有无比的功能。实践证明,平庸的教师在说教,良好的教师在解惑,优秀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在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教师是教授引导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养成的主体。

第六,必须建立齐抓共管协作联动

“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写作,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营造共同育人的大环境。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育人中的功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和沟通,促进三者的融会贯通,切实解决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缺位和错位现象,努力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方面、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协作推进的正能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整合、融会贯通,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要把“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队伍、投入由软变硬。虚指标要量化,软意识要强化,软任务要硬化。要从具体问题抓起,从一件一件实事抓起,作出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验的规定形成有效机制。

论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日常教育的根本目标 达县景市小学黄仕华 一、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都是阐述立德树人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纵览十八大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人民”二字。“人民”出现了145次。那么,什么是人民最关注的事情?非教育莫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解读十八大精神的文章中,与“教育”有关的阐释最能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道是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东张西望、小偷小摸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毕业后对老师不屑一顾的学生,面对那些成人后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体现了我们理想中的教育? 立德树人,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会逐渐成为历史,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可以一生受用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二、原则措施 1、首先要立“师德”。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却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除了能够保证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拥有前瞻性和教育手法的灵活多样性,同时教师本身也形成对学

立德树人

新时代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

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

立德树人,抓校园文化建设,促学校特色发展

立德树人,抓校园文化建设,促学校特色发展 木老元中心学校教育调研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集中表现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向导、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创建整洁、文明、平安、和谐、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这一目标,我校根据《施甸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 为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落实县教育局的方案要求。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塑造学生美好品德,开启学生智慧人生、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经典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人生指导教育、网络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不断充实德育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体现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加强规范引导,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动员全体师生,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校师着力进行对教学楼美化和净化工作。在教室贴挂名言警名,规范和要求,既美化了教室,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在净化教学楼方面,我们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班级,楼道每天定时小清扫,每周集体大清洁,使广大师生始终能在优美而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除在视觉角度让师生感受到美,我们又完善了校园广播音乐系统,上下课的铃声都是优美的音乐,让师生听觉上也得到美的享受。 楼外的操场等硬件建设,美化,绿化亦有明确的思路,将在后续的工作中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之欧阳家百创编

以爱之名,将心比心 欧阳家百(2021.03.07)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渔沙小学的教育工作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想当初,一入校便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措手不及。现在想想,当时我并没有认认真真的思考,该怎么样教育一群还未上色的天真如白纸的孩子,怎么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刚开始完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处于被动的解决问题状态。慢慢的,一学期结束之后,也从各种不同的状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得利于一些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知识的扩展。我开始思考,班主任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学生在我面前就是一张张干净的白纸。常常自己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渗入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班主任不仅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更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因此,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是自己要先立德,德树起来了,才能为树人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记得那是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我们班一个年纪最小的男孩偷偷地拿走了我放在讲台下面准备奖励学生的一些文具。我再三地追问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我当着全班地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要求他再不允许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言辞激烈,态度严肃,并对他提出了严厉地警告。事后,这个犯错的孩子每次在校外看

到我从未主动和我打招呼,就像陌路人一样,我很痛心,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失误,甚至是失败。 第二学期,同样是这个孩子,同样的行为又出现了,他偷偷拿的是他奶奶的钱,我清楚地记得总共拿了28块。当时我正在读一本书叫做《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很少有人记得”。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回想起之前过激的行为,完全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小孩,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受到过这样的严厉批评,我曾经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原谅。我意识到或许是自己一开始就错了。我如此严厉批评他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我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难道我不是一开始就把小偷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吗?难道我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没有发生偏差吗?这样大吼大叫,情绪化的处理解方式直接导致了他的再犯。即便我当时的心情如同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即便我的行为是出于对他的爱,那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呢?但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爱并不是是孩子想要的。将心比心,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这次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冷静地思考了一下,想想如果自己是他,怎么样地处理才能被他接受而又有所效果呢?我模拟了很多种情景,最终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寝室。我温和地对他说:“想爸爸妈妈了吗?”他顿时眼睛里闪烁出了泪花,我接着问:为什么要拿奶奶的钱呢?他低着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近年来,笃山中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考试评价之中。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融入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孝敬、合作等优秀品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编发面向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总结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学校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施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工程。学校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评选“学雷锋爱国之星”、“学雷锋敬业之星”、“学雷锋诚信之星”、“学雷锋友善之星”,向广大师生宣讲身边好人事迹,营造了崇礼厚德的校园氛围。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雷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学校开展“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爱绿护绿、“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清洁环境卫生、环保宣传普及、建设绿色家园活动,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我与留守儿童庆六一”、“我陪老人过中秋”、重阳敬老爱老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中“以行育德”。开展“我为妈妈(爸爸)过节日”、“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等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或在节假日期间,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贵州兴义敬南镇李波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

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讲课教案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 案例’”

以爱之名,将心比心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渔沙小学的教育工作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想当初,一入校便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措手不及。现在想想,当时我并没有认认真真的思考,该怎么样教育一群还未上色的天真如白纸的孩子,怎么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刚开始完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处于被动的解决问题状态。慢慢的,一学期结束之后,也从各种不同的状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得利于一些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知识的扩展。我开始思考,班主任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学生在我面前就是一张张干净的白纸。常常自己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渗入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班主任不仅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更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因此,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是自己要先立德,德树起来了,才能为树人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记得那是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我们班一个年纪最小的男孩偷偷地拿走了我放在讲台下面准备奖励学生的一些文具。我再三地追问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我当着全班地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要求他再不允许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言辞激烈,态度严肃,并对他提出了严厉地警告。事后,这个犯错的孩子每次在校外看到我从未主动和我打招呼,就像陌路人一样,我很痛心,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失误,甚至是失败。

第二学期,同样是这个孩子,同样的行为又出现了,他偷偷拿的是他奶奶的钱,我清楚地记得总共拿了28块。当时我正在读一本书叫做《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很少有人记得”。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回想起之前过激的行为,完全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小孩,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受到过这样的严厉批评,我曾经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原谅。我意识到或许是自己一开始就错了。我如此严厉批评他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我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难道我不是一开始就把小偷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吗?难道我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没有发生偏差吗?这样大吼大叫,情绪化的处理解方式直接导致了他的再犯。即便我当时的心情如同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即便我的行为是出于对他的爱,那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呢?但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爱并不是是孩子想要的。将心比心,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这次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冷静地思考了一下,想想如果自己是他,怎么样地处理才能被他接受而又有所效果呢?我模拟了很多种情景,最终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寝室。我温和地对他说:“想爸爸妈妈了吗?”他顿时眼睛里闪烁出了泪花,我接着问:为什么要拿奶奶的钱呢?他低着头说:“想买零食。”我笑着说:我也喜欢吃零食,可是你想吃就应该告诉奶奶,而不能偷偷地拿,知道吗?”他突然抬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然而,目前教育中的“育分”似乎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甚至有社会道德大滑坡的情况。来看几个个案:案例一: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案例二: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案例三: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案例四: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案例五:男生,四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师学习钢琴,八岁学习书法,获奖无数,十岁加入国家冰球队,

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第二位是马加爵。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杀4名同学,2004年6月枪毙。第三位是韩寒。上海人,中国作家,职业赛车手。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亚洲周刊风云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第五位是李天一。李双江、梦鸽之子,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毕业,后就读人大附中,再到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学院留学。成就不小: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奖,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因斗殴拘留教养1年,2013年2月因强奸罪判刑10年。

【校园文化】践行校训 立德树人“孝礼精恒”之“礼”主题班会示范课

蒙自山师华清中学的治学要旨在于“孝”、“礼”、“精”、“恒”,四个字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山师华清围绕四字校训,开展了系列重在为人之道的德育活动,让每一名中学生不 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加强品德修养,注意身体力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此即“行之以德”。 1 不学礼无以立 "礼"主题班会示范课 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礼者,礼节、礼法、规矩也。“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 不宁”,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蒙自山师华清中学于10月26日在中艺楼音乐教室开展了“孝礼精恒”之“礼”主题班会示范课,德育处鲁旭主任主持本次活动。 德育处鲁主任主持 上课 此次主题班会示范课的班级为高一(2)班,班主任李文凯老师主讲。李老师为本节示范 课精心准备了“文明礼仪”PPT,以多种形式详细解读了“礼”字的意义以及“知礼”、“学礼”的重 要性,并联系生活实际讲述文明礼仪与校园安全和学习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加深大家 对文明礼仪的深刻认识。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掌声不断,暖意融融,每个同学都积极踊跃 地参与进来,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充分表现了桌面礼、坐姿礼、上下课问候礼、座椅 摆放礼等华清校园礼,达到了通过本次班会课,增强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目的。 专心学习积极回答 借典故引出“环境育人” 方志雄校长认真观摩 班主任们认真学习 2 齐分享共进步 课后分享 高一(1)段段长李蕴梅老师做了分享发言。她提出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 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学习礼仪可以增强个人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 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校园里坐姿礼是对老师付出的尊重;路队 礼是对同学对生命的尊重;餐厅礼是对食堂工作人员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李老师 字字恳切,丝丝入扣,同学们聚精会神,获益匪浅。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43726

用“心”与“爱”撑起孩子们的未来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怀揣着对这一理念的憧憬,我踏进了师范院校的大门。 二十年过去了,我对我的选择有了真实的感受: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 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 众瞩目的地位,教师是平凡的,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她是一架人梯,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他肩头走过去,她只在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但她从不介意,依旧授业释疑,语化春风,依旧言传身教,频吐 丹心;不怕烛熄丝尽,只期花红果硕。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届届的孩子们陪我走 过了我人生不平凡的日子,给我别样的幸福体验。他们让我再一次坚定我的信念: 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 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用“心”与“爱”撑起孩子们的未来。 “关心,是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作为初中班主任,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我认真分析孩子们的心理。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青春期不都是孩子的错!我要用心去做“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调和剂。班会课《聆听花开的声音》让孩子 们温馨的感受到成长的幸福;《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伟大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即使逆风也要展翅飞翔》让孩子们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提醒幸福》和孩子们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微笑走过花季》让孩子们知道爱情是美丽的,但爱情之花需要开对时节,只有在恰当的季节开放,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致那些不愿读书的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光阴,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德江县八一爱民学校李淑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番思考,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以此文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立德树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于立德树人,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如是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没有先进价值体系的引导、凝聚、支撑,没有主流信仰信念,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之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 党中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 二、学校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设校园文化 ①每所学校都要在显目位置展示自己的校训,把“立德树人”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二[20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43610056.html,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李继武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学校是传播知识、创造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并结合青少年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规律,就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校园文化;立德树人;道德教育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和常新课题。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学校是传播知识、创造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立德树人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要坚持将立德树人渗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文化育人功能,使立德树人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主旋律。笔者试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并结合青少年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规律,就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研究探索,以期为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借鉴。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宝贵的精神资源,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不仅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文化资源,值得挖掘、弘扬和利用。学校可以举办如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书法展览、校园民俗展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树立文化自信与自觉,坚持文化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重要功能 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品牌文化活动、年级特色文化活动和学校社团主题文化活动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立德树人的渠道。例如,举办以“品古韵经典,致诗意青春”为主题的诗词文化节,营造学经典和品经典的高雅文化氛围;以“青春绽放,梦想汇聚”为主题的“梦想团支部”创建大赛,激发各班团支部、全校青年团员踊跃参与,躬身实践;以“我为立德树人代言”的演讲赛、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展示祖国优 秀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中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

最新立德树人内涵是什么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最注重道德教育的民族之一。“教”表达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育”强调的是品行和德性的养成。《左传》

2017年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

我的小米粒 ——每个孩子都需要呵护班主任工作繁琐,但责任重大。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细细的品味着。接到了新的一年级,我为班级取了个可爱且寓意深远的名字——米粒班。每一个孩子都是来之不易的米粒,希望每一粒米粒都能茁壮成长。 “孩子们,记住你们是最棒的班级,在走廊上一定要挺胸抬头。”“孩子们,你们最近读书怎么能读得那么好呢!老师好想多听几遍呢!”“孩子们,你们怎么能把清洁打扫得这么干净,老师们都在夸奖你们呢!”“孩子们,轻轻地走路是不是很简单,你们做得很好!”“孩子们,你们的书包和抽屉越来越整洁了,是不是在家认真练习过呢?”我每天都会满脸笑容的跟孩子说着这些话,还别说,这些话就像有魔力一般,小米粒们一边享受着这样的话语一边在悄悄地进步着。走路轻轻、吃饭静静、清洁净净、抽屉整洁…… 这样一个进步的班级正在慢慢形成,不过在这个集体中也有那么一颗小米粒始终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赖思浩。这个孩子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孩子在性格上都缺乏理解和原谅。浩浩很敏感,稍微有同学不如他意,就会拳脚相向。平时他喜欢和同学开玩笑,说是开玩笑,却总是把同学弄哭。一开始他并不接受任何老师的批评教育,还跟老师大小声,让我领教到了什么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我很能理解,跟着父亲长大,母爱的缺失是直接原因。我希望能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爱,那

份虽然不能弥补但却能安抚的爱。 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跟我说赖思浩又闯祸了,他用脚踢同学,把同学给踢哭了。听闻此事,我没有第一时间把赖思浩叫来,而是把告状的“目击者”叫到了办公室,听到七嘴八舌的讲解,我基本了解情况,原来是浩浩和其他几个男孩在玩游戏,别人“攻击”他时,他敏捷的躲避开去,轮到他“攻击”别人时,就踢到了同学腿上,劲儿还使得挺大。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能够理解被踢的孩子是多么痛,但是我也能理解浩浩并非有意,他也只是在专心的玩。我想把浩浩叫到办公室来问问情况,可就是这个过程就废了我九牛二虎之力。一开始我只是让孩子去叫他来,可是连去了三个孩子都没能把他叫来,孩子们说:“我们拉不动,拉他的时候还打我们。现在坐在地上一动不动的。”什么,居然有如此顽劣的孩子,不过我这个班主任也是“见过世面”的,看来我只能亲自出马了。来到班里,他还真是坐在地上,一脸的生气与委屈。我蹲下身子,说:“我让他们来叫你,你怎么不来呢?”没有回应。我一边伸手拉着他,一边提高声音说:“走吧,到老师办公室说说是怎么回事吧。”还是没有回应,好像屁股在地上生了根。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犟呢?看来这样叫他是没用了,只能换换策略了。我摸着他的头说:“跟老师到办公室去,我不批评你,我知道你肯定有委屈,老师只听你一个人说。”还真别说,他一听我这样说眼神立马有了回应,不过任然没有起身的意思,这时我轻轻拉着他的手,示意他跟我走,这才把盘坐在地上的“小赖子”给请到了办公室。到了办公室,我关上了门,阻止了其他孩子的脚步。“说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