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

期末论文

姓名:李开枝

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课程名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任课教师:白永芳

迪庆藏族服饰

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可以作为美学问题来研究,藏族服饰的美学特点更为明显,服饰产生于人类生活,它是一定时代、一定场所人们的社会活动现象。所以,服饰必然同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经济问题、产业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抛去民族、民俗、地理和历史条件,那么藏族服饰的艺术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差异性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迪庆州下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2个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个自治县。境内有藏、傈僳、纳西、汉、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千人以上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6种。在我看来,各地区藏族服饰的区别在女子服饰上才会看出其存在着差异性,男子服饰各个藏区要想找出差别还是件难事,就从女子服饰开始领略其差异性。

一、女子服饰

(一)德钦县

德钦县,是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759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6万人。德钦县有着美丽稀奇的自然风光,充满藏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古朴剽悍的民风民俗使人们对这里无比神往。从古至今,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的中外游客,把这里誉为“雪域圣地”、“歌舞之乡”,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也被称为"生活在诗中的民族"、"生活在神话中的民族"。那德钦县因为地理环境、气候差异、当地的民俗民风等原因,小区域的藏族也同样具有差异性。

1、德钦县城

德钦县城地形为河谷地形,按理来说应该气候温和,但由于受白马雪山的影响,夏季昼夜温差不大,属于凉爽的气候,而冬季则寒冷。就德钦县城的藏装来

说,女子的藏装大体上都遵从了传统的藏族服饰特点,但不同点在于她们的藏装就好比是有着侧扣的长款马褂,颜色大都以蓝色、绿色、褐色为主,藏袍大体都为一个颜色,衣领为圆领,在衣服扣边上有简单的花纹。还有一个不同点在于头饰,其头饰是由丝线编绕而成,丝线颜色与藏袍颜色相搭配,在佩戴头饰时将丝线与女子本身的头发绕在一起,然后在将银线固定在剩余的丝线上,将其饶头盘起,使银线如独角一般固定在头部右上部份,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子藏族服饰。

2、奔子栏镇

奔子栏镇位于云南省迪庆德钦县境东南部,坐落在白茫雪山脚下金沙江边,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奔子栏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域气候多样性的一个典型,虽然与年降雨量达4600毫米的独龙江直线距离不过110多千米,可这里的年降雨量却只有374毫米,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就奔子栏的藏装而言就与传统藏装大不相同,奔子栏女装由内衣、衬衣、褂子、裙子、头饰几个部分组成,年轻人的衣服选用的配色多是红配绿、红配黄,老年则采用略深的颜色。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她们的白色百褶裙,其裙尾还缝制有一条花纹,由于该地气候湿润温暖,因此藏装就不会有厚实的氆氇材质制成。其头饰也与传统的帽子与丝线不同,是由红布编绕而成。

(二)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9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县民族分布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中甸气候干燥寒冷,大都藏族选择保暖的皮草、氆氇作为其服饰的主要材料,藏靴、帽子等配饰都带有动物的皮毛,藏装厚重、鲜亮、华贵,式样和色彩搭配都极为奇特。

1、大中甸、小中甸

妇女身着长袖藏袍和大襟短坎肩,坎肩领口、襟边镶有五色花边,状如彩虹,裤子用黑、蓝色料子;尼西乡妇女又多穿白色衣裤,她们也有与奔子栏镇服饰相同的百褶裙,上衣的内衬和马褂也相同,区分二者的地方在于头饰,尼西乡的女子头饰就只有丝线与其头发便饶在一起盘与头部,再将丝线剩余部分垂放在右耳侧;德钦归女上身穿长袖彩绸衫,其颜色有深紫色、深红色、粉红色、白色等,外穿无袖大襟长袍,其料有“龙凤”图案或“寿”字图案的彩缎、丝绸和氆氇等,下身穿宽而长的百褶裙等等。

2、东旺、格咱、尼汝

藏族妇女穿连衣裙式女装居多,多以自织氆氇为料,上段色彩鲜艳,下段为百褶裙,裙长及膝,褶裙仅在身后,后摆呈半圆形,裙下镶有五彩虹边及彩边。她们的帽子也极为讲究,是在帽子戴好后再将头发绕于其外部,颜色多以蓝色和粉红色搭配,材质也有彩绸。

(三)维西县

维西傈僳族族自治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早自东汉、唐以来,这里就是中国大西南的组成部分,滇西北疆防要塞之地,是通往印、缅、康藏的要塞之一,又是古代滇西北“茶马互市”的汇集点。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主要居住在山高坡陡、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高寒山区及半山区,水热条件较好的澜沧江、金沙江沿岸及河谷地带主要有白族、纳西族、藏族以及汉族等民族分布。

巴迪乡和塔城镇是县内藏族分布较广的两个乡镇。塔城镇赋有“热巴之乡”“鱼米之乡”之称,水热条件较好,气候温和宜人。其藏族服饰也就是热巴舞服饰。女子服饰由内衣、衬衣、褂子、裙子、头饰几个部分组成,褂子与衬衣的颜色搭配多为红绿搭配,裙子材质选取较厚的黑色布料,裙子可依自身的腰围进行调节,裙子尾部镶有两条花纹,头饰等都与奔子栏镇相同,不同点就在于裙子的颜色和其厚度。

二、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则基本相间。一般右襟,齐腰高领镶金银边短衫,称“对通”。讲穷层次重叠,选料颜色醒日,外穿用布、毛呢、氆氇、绸缎等制作的“楚巴”。有银刀、护身符、钱包等各种精美的饰品。有乌拉靴、长统皮鞋,毛绒藏靴居多。

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钮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头戴毡制的礼帽或皮帽,帽子的式样较多,有喇叭形的,有露出前舌或双舌的。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一般州上的大型活动中就能看到不同地方的藏装,当地人也能从中辨别出服装来自哪个区域。

不过,不论是何地的藏装,配上玛瑙、珊瑚、玉石、项链,耳坠银制镶玉大耳环等佩饰,都让人为之惊叹,一种低调中的奢华之美在眼前绽放。

三、配饰

在藏族,男女老少都喜爱装饰自己。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地域,首饰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已经成为藏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节日中还是去朝拜,人们都会“浑身披挂”各种装饰品。头上戴的巴珠、簪子、发卡;发辫的银币;耳朵上的大环;项间佩戴的项链、托架、嘎乌;腰上系的图纹腰带,悬挂的火镰盒子、藏刀、腰扣、鼻烟壶;手上戴的各类戒指手镯等。在西藏,牛骨、纯银、藏银、三色铜、玛瑙、松石、蜜蜡、珊瑚、贝壳等地都是藏饰的主要制作原料,取自于大自然。西藏天珠更是因为取于喜马拉雅山4000米海拔以上的玛瑙矿石而更加的神秘、神圣。天珠因为其极高的收藏价值,磁场的磁疗作用,以及不同的释义、功用,成为人们收藏、馈赠的珍品。如三眼天珠表示财源,龟纹寿珠表示长命百岁,万字天珠表示佛光普照。藏族人民十分重视艺术性与文化性,并十分善于将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以及理想中的吉祥物衍变为图纹在首饰中出现。更为突出的是宗教文化给予图纹的强烈影响,以及藏民族对首饰挂件所赋予的宗教观念。如宗教文化中“六字真言”、“十项自在”、“双鹿法轮”、“大鹏鸟”、“吉祥八宝”、“万字符号”和众多的宗教文字、符号被用于藏饰中。藏传佛教推崇的数字“九”已成为珠宝图纹的最吉祥数字。藏族对绿松石的喜好

和广泛应用,不仅因其艳丽,据说还是神的赐予。西藏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游牧生活,更需要将全家,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挂的不仅是服装饰件,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显示的不仅是美,而且象征着豪华与富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了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藏族服饰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是中国民族服饰中最讲究、最美观的服饰之一。藏民族是勤劳智慧、善良勇敢的民族,很早以前他们就对服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较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服饰在结构式样,花纹饰品等方面也逐步改进,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藏民族生活劳作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这势必要求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人们必须穿戴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所以,日渐完善的藏族服饰文化内涵日趋丰富层次多样。

最新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当代意义-精品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当代意义 本文以藏族服饰元素为主体。从藏族服饰佩戴搭配的特点与审美的运用可以去了解研究藏族服饰配件所蕴藏的民族信仰和传统遗留痕迹及其现实意义,挖掘藏族服饰深层的文化内涵,将该民族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情趣展现出来,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将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藏族服饰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服饰色彩 和其他民族一样,藏族服饰色彩是藏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藏族在服饰色彩上有着自己的喜好,服饰的色彩多是由藏蓝、纯白两色构成。在广袤的牧场上、辽阔的平原上,穿着藏蓝或白色服饰的藏族人,把高原揉进了和谐、绚丽的构图之中。藏蓝、纯白两色的选择,对于高寒的西藏来说,不仅是最佳的色彩搭配,同时也反映了藏民族的审美意蕴和宗教情感。藏族服饰对于色彩的运用也非常大胆,普遍使用纯度极高。 (二)服饰纹样 藏族的图纹也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很有特点。因为受到宗教文化和其的影响,藏族的图纹都带有宗教或者传统文化的特色。藏族服饰上的纹样不仅仅是审美对象,更包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象征意义,用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藏族图纹一部分来自原始的图腾,如“十”字纹和“乐”字纹、水波纹等,带有神秘的原始气息。一部分则是工字纹、回字纹等这种图纹,这类图案就带有中原特色,大气又带有气势。还有一部分取自藏族的宗教文化和外来文化,如双鹿金轮纹、青莲花、菩提叶等,这类图纹神秘、威严。 (三)服饰中的数字 藏民族也通过数字等比较简单的象征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求。藏族人崇尚奇数,把奇数看作吉祥数[4],在奇数中特别崇尚 “3”“9”“13”等,如藏族人辨别瑟珠:“瑟”上小圈称为眼,单眼较双眼价值高,五眼、七眼、九眼的瑟珠被视为珍品。饰物中若能达至“9”数,则会让佩者分外满足,,被看成灵验的护身物。这是因为“9”是一种神圣的数字。108在佛教中是重要的吉祥数字。由于数字的特殊属性可以互渗,108作为9和12的公倍数而具有特殊的力量。因而在青海牧区,妇女有辫发108根的习惯。康南稻城姑娘下着五彩百褶裙,其折皱多至108道,为当地农区特有的盛装。 (四)佩饰 藏族佩饰纹样是藏族人民在长年累月的劳动中,在用自己的智慧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明显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藏族佩饰以其生动、简洁、抽象的图案化造型语言统一于变化统一的美的法则之中,这些形式语言和表现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严密的藏族佩饰装饰体系。它的起源一部分出于炫耀勇敢和力量,以引起异性的好感与注意的心理;一部分来自于取悦鬼神,求得神灵对他们的生命、生存保佑和庇护的宗教理念;还有一部分则体现了标志种族、民族归属和等级制度的社会观念。 二、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 (一)神性和人性的高度融合 藏族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从形态而言,藏族服饰文化包含着两个层面,即抽象的宗教观念层面和具体的世俗观念层面。这两个层面既相互矛盾对

关于藏族服饰介绍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高原的群山之中.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江河纵横.体肥毛长的牦牛,不仅耐寒,还能驮很重的东西远行,是高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藏族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他们一般上身穿绸、布做的长袖短褂,外面穿宽肥的长袍,脚穿牛皮长靴.为了便于活动,常常将右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族男女都留发辫,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女子将头发梳成双辫或许多条小辫,披在肩上,并在发梢在佩带漂亮的饰物.妇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美丽的围裙.藏族人爱喝酥油茶和奶茶,喜欢吃用青稞粉制成的糌粑和牛羊肉。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生活方式对眼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丰富多采的藏族服装、眼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眼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据史书记载,九世赞普布带贡甲时,已能够纺牛毛线用来织帐篷、纺羊毛线织氆氇做衣裳。 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眼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眼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眼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 藏族服装、眼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由于居住的地理气候和从事的职业不同,构成了多种眼饰类型。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这是藏族服饰的基本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西藏传统的达官贵人眼饰,质地高档,做工精致,花样繁多,特别讲究衣着与身份、地位相称。

藏族服饰审美分析1.7部分 昌都服饰

1.7昌都服饰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昌都以金沙江为界限,与四川藏区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接壤。西南西北分别与那曲,林芝相邻。北与青海玉树藏区交接。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昌都成为连接藏、青、滇、川的枢纽。气候以寒冷的为基本特征,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差异性特点,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山脉河流南北纵向排列有利于暖湿气流的南北输送,峡谷高差悬殊,生活在这里的人被称之为康巴人,高山林密的险境使得这里的人强壮魁梧而健美。湍急的河流幽深的湖泊,赋予康巴人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表现在康巴的服饰艺术之上。康巴为农牧结合区,服饰也以农牧为分化点。农区以氆氇,哔叽,布为衣料。牧区以耐寒的动物毛皮为衣料。如今社会发展,农牧区没有太大区别,一般都喜好穿锦缎绣花袍,都有镶边的习惯,有黑色毛呢,彩条氆氇,袖口处有时也会镶嵌赖毛,狐,虎,等动物毛皮。 这里的藏靴分两种,松巴鞋和嘠洛鞋。是康巴人平时喜欢穿的。松巴鞋以牛皮做底子,鞋面是氆氇或黑色布料,鞋帮有红蓝绿等个色彩绣。鞋腰后面开有10-15厘米的口子,腰高至腿肚,一般用牛毛捻的绳纳鞋底,夏季穿用。嘎洛鞋也是用牛皮做底子,鞋帮用三层氆氇黏制而成,鞋尖如船上翘,跟和尖都用黑皮包缝,斜面用黑牛皮和丝线镶边,鞋筒也是氆氇质地拼接而成,形成竖立的条纹状,后腿度也是又开口,加染色羊皮加固,甚是受欢迎。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总结,康巴男女装束以昌都最为典型,女子其主要标志是梅朵头饰,以银、青铜铸造并镀金,中间镶嵌红珊瑚。在康巴妇女服饰中有些物品被不断放大,如胸前的卡乌,显得比别的地方浑厚,康巴女子的背饰是一大特色,用珊瑚,琥珀(蜜蜡)层层叠叠堆砌,很像某种神话传说中的海神。女子在头顶也有单独的一个蜜蜡,中心镶有红色珊瑚做装饰,也是女子成年的代表。相对于女子康巴的男子服饰就显得很简单了,主要标志就是红艳艳的英雄结,狐皮帽。藏袍色彩追求大气,以红色做底,彩色氆氇镶边。肥大粗犷。衬衣多为纯洁的白色。康巴汉子强悍彪壮,喜欢显示自己男人的雄威,刀枪是他们常有的配饰。

10--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汇总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 摘要: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奇葩。它尽显康巴汉子的粗犷、豪放、英姿飒爽的特点及康巴姑娘婀娜多姿、温婉端庄的特性。历史悠久而又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了它的创造者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康巴藏族服饰民族特点丰富多彩 在藏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可把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安多方言区,即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川西北阿坝州等地,也包括甘孜州的丹巴和色达的部分地方;而激昂康巴方言的人,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康巴地区,而居住在康巴地区的人就是康巴人。“康”这个字在藏语中是以古地名而形成,大约形成于唐代吐蕃时期,是有边境之地的含义;而“巴”则是人的意思,所以居住在边地的康区人称“康巴”。而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出的美与智的结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饰不再只是以一种物质文明的体现而存在,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是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途径,解读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因为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康巴服饰与卫藏、安多地区的服饰均有一定的差异,独具地域特色,俗称康装。 康装因康巴人直爽而豪迈的性格,形成了飒爽而豪美、英武而粗犷的特色。它古朴中蕴含着豪放,庄重中却又显得极具华贵;它以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而又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藏区人民的喜爱,正如一首古老的民歌所传唱那样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 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 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 我岁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 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 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儿绕满腰; 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 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满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 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岁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 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盘发额前飘; 我岁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 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 1、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紧张的现代生活导致了人们长期的心理压抑制与情感失衡,这必然唤起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自由与人情味的本能渴望。 服装作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最具个人化的创造活动。正如时装设计大师迪奥所说:“在这个机械化的社会里,服装将是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之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服装民族化的选择也就是对个性化的选择,是迎合了人们情感与心理需求的选择。 1.1崇尚自然:受早期自然崇拜的影响,藏族人民具有归依自然、顺天而行的生活准则。他们用取自自然的原料制作服饰,从大自然的启示中寻找服饰的色彩和图案……这种热爱自然、与自然一体的生态观念和藏族服饰所散发的拙朴、自由、平和的自然情调正迎合了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审美取向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1.2关注生命:藏族人民将自己与自然融汇于生命的共同体中,与宇宙众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哲学观正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藏族服饰鲜纯亮丽的色彩则是生命的力量与热度.邦典与饰边上对比、递增排比、粗细疏密等形式语汇的运用,恰是生命有节奏的强劲律动。

2、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 无论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多么复杂,但具体到每套服饰,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现将藏族服饰作叙述如下。 2.1藏衣:藏衣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把腰部提 起,腰间系上腰带(带子颜色以红、蓝为 多),既是腰带,又可当作装饰。男女的 藏袍都是大襟服装,男式以黑、白氆氇 为料,领子、袖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 绸子,女式藏袍大多以氆氇、毛料、呢 子作料,腰间都有红、雪青、绿色等绸缎或平布的腰带。藏式衬衫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男女衬衫也有区别。在颜色上,女的用印花绸布作衬衫,男的用白色绸作料为多。男式衬衫多高领,女式衬衫多翻领。藏族衬衫的特点是袖子要比其他民族服装的袖子长四十公分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藏族女式服装比男式服装花色多,女性一般要围一块帮典(围裙),其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培训资料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

《少数民族服饰鉴赏》 结课论文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 专业:产品设计 班级:产品L151 姓名: 傅增森 学号: 15L1251019 成绩:

藏族服饰赏析介绍 产品设计产品L151 傅增森 15L1251019 1藏族介绍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也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3]。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2藏族服饰外貌与介绍

藏族服饰藏族服饰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1.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2.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科技创新的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回归原有的自然生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慢慢的流逝。目前,国人的服饰也受到了西方潮流的引导,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特色服饰以及服饰设计中缺乏新颖的设计。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留存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象征,藏族文化是目前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且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很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价值非常高。 1藏族吉祥图案 藏族的传统吉祥图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技能被广泛的人群适用又能够形成自身的特有魅力。顾名思义,吉祥图案就是代表着幸福好运的意思,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载体向人们传递美好的寓意,也是一种区域的艺术表现,透露着民族文化情感。 1.1藏族吉祥图案的来源 藏族吉祥图案流传已久,经历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藏族吉祥图案传承了特有的美感,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藏族祖先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吉祥图案被寓意了美好的期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诉求。 1.2藏族吉祥图案的特点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注重的是崇高的追求与现实的关注,在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生活着,磨练出藏族人民勇于面对现实坚韧不拔的精神;西藏又被称之为“圣地”以干净通透而著称,因此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仍旧保持着初心与感性的想象力和理性的自恃双重并存的民族精神。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结合宗教与人文,在本含有亲和力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1.3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主要分为民间寓意和宗教寓意。从民间寓意的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前者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而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佛教达到的繁盛时期,也是寓意着通过对这里的探索与思辨,使得众多信徒皈依到佛门中来。 2藏族吉祥图案的文化审美内涵

藏族服饰特点

藏族服饰特点: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 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 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 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 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 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 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 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白族服装特点: 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 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以 年轻姑娘的服装为例,上衣多为白色或浅色襟衣 或衬衣,紧袖管上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 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长裤。腰系 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 飘带紧束腰身,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 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 一束雪白的缨穂,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 脚穿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失庄重, 线条美丽,婀娜多姿,飘然若舞,十分讨人喜欢。 壮族服装特点: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 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 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 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 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 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 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在边 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 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 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 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 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

关于藏族服饰研究分析 姓名:丁世金 学号:201601010410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1604 院系:电气信息学院

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 摘要:独特的高寒地理环境孕育了藏民族具有鲜明个性的服饰文化。具体到 藏族不同的地域,由于其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各不相同,所以各地藏族服饰又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本文从历史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卓尼藏族服饰为个案,探讨了卓尼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藏族服饰;地域特征;审美情趣 藏族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鲜明而直观地显示了其服饰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特征。藏族居住区域广阔,由于人文、地理各不相同,所以反映在服饰上,又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从卓尼地区来探讨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 一、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 卓尼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洮河流域很早就是人类栖息发祥地之一,沉积了灿烂浓郁的文化遗产。在境内174公里长的洮河南北两岸,密布着诸多马家窑、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以及寺洼文化遗址。在这些古文化遗址中,有规模相当可观的古人类居住群和墓葬群。从大量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可看出,骨器、编织和纺织技术已比较发达,环饰、珠饰和贝饰类遗物,制作部分已相当精美。在装饰上,反映于卓尼、临潭出土的陶器上,马家窑文化以彩陶之富丽图案著称;齐家文化则是朴素典雅的几何形体美和细密有序的蓖纹、划纹和绳纹,以整齐无华的装饰而闻名;辛甸文化为黑彩宽带纹和回纹线饰;寺洼文化则呈锯齿状附加堆纹,部分亦有乳丁纹饰。以上四者在颜色上均以红、黄、灰、褐、紫色为主。另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洮河流域的中上游,发现了两种疑为藏族先民在这一地区所创造的吐蕃地方文化的新的文化类型。这两种古文化遗存中的陶器,一种是拍印竹帘纹、竹节纹、不规则梯形纹等各种独特的拍印纹样,色呈紫或灰;另一种是刻划波浪纹或不规则波折纹,纹饰简单、单调,色浅灰,似受了中原地区文化之影响。 卓尼不仅是古代“汉藏走廊”的通道之一,还是古代羌、戎、吐谷浑、吐蕃等民族活动、聚居的中心地带。历代建置,卓尼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卓尼境内的藏族,主要渊源于上古时期的羌、戎诸部,他们是形成当地藏族的主要成份之一。另有相当一部分藏族,其先民分别是迁徙、定居于卓尼的吐蕃后裔移民部落和公元 8世纪吐蕃戍边军土留居后形成的部落。

第一节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和节日生活中有关衣裤,鞋帽,装饰,佩戴,穿戴等方面的习俗惯制,服饰民俗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饰民俗,可以表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时尚,也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伦理观念,同时还能体现出群体的智慧和创造。服饰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条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等。 一服饰概说 衣冠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因此,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满足人们美的需求。服饰,是人类不断认识物质世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主要成果之一,故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四要素中,衣放在首位。 服饰是有关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具有多重基本功能,主要是护体、御寒、遮羞、装饰和标志等。服饰有五个方面的要素,即质、行、饰、色、画。质是服装原料的性质;形是服装的式样;色是服装的颜色;饰是佩带的饰物;画是服侍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上的图画,即文面文身。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服饰民俗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服饰民俗的地域风情极为多样。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的服饰民俗流变也十分丰富。中国素有“服饰之邦”的美誉,俗话说“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服”,足见我国服饰的多样性。服饰是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我国服饰形制丰富,一般可分为头饰、衣裳、足衣与手饰四大类别。 二服饰的习俗惯制 (一)实用的习俗惯制 实用的习俗惯制是服饰自身的基本特征所形成的习惯,这是消费生活中产生于服饰的实用价值。 (二)观赏的习俗惯制 观赏的习俗惯制主要表现在各种节日或大型的服饰展示会等方面,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礼仪的习俗惯制 服饰的礼仪习俗惯制,在人生仪礼民俗中表现特别明显,如中国汉族传统婚礼中的礼服,丧葬仪礼民俗中的“五服制”: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即如是。 (四)信仰的习俗惯制 信仰的习俗惯制,在服饰的色彩上有突出的表现,比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复夏制尚黑、汉复周制尚赤;唐服尚黄、旗帜尚赤;宋沿袭;元尚黄、明改制取法周、汉,用唐、宋旗色为服色尚赤;清又复黄。 三民族服饰巡礼 中国服饰民俗极其丰富,不仅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还有地域性特别是民族性的内涵。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生活于广阔的地域,她们有处在山区与边区,与外界联系相对闭塞。在大自然的慷慨与恩惠中,她们就地取材,创造出风姿绰约,姹紫嫣红的民族服饰。 (一)藏族服饰 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几个省。其中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及其文化,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 西藏服饰特点 藏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服饰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装既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热的方便,使臂膀伸缩自如,并适应露宿的生活,当成

西藏服饰详细介绍

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所处地域较广,大多都在积雪终年不融的雪山脚下,居住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这个民族拥有同一文字同一信仰,但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装束。俗言道“佛需金鎏,人需饰修”,大凡有生命的动物,都无不有爱美和展美之心。藏族地区的服饰是颇具独特民族色彩的,而就康巴服饰言,更是以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对美的追求而衍变发展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寒暑不易的袍康巴传统藏族服装予人以雍容华贵之美,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贵族服装从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藏族的长袖袍款式大方,实用,日遮体夜御寒,有男女之分,也有冬夏之别,还有农区牧区之差。袍,康巴语称为“葛热”,均以三幅两襟开摆式,平肩宽袖大衣襟,右襟窄,宽大的左襟盖右襟,右腋下有扣,

民族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文化 一、藏族服饰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装、眼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 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眼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藏族帽子种类繁多,主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藏族男女通行的长筒靴,藏靴可分为"松巴"和"嘎洛"两大类。 藏族发饰繁多,尤以妇女为最。中青年妇女喜用红绿丝线与头发混编。藏族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耳饰,均为互环和耳坠。胸饰包括项链、护身盒"卡乌"。腰饰主件是一条丝绸或牛皮腰带,上面悬挂各种主人喜欢的饰品,男子有腰刀、打火镰、鼻烟壶等,妇女有银器、铜牌等。 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 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 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服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 藏族服装、服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由于居住的地理气候和从事的职业不同,构成了多种服饰类型。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这是藏族服饰的基本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西藏传统的达官贵人服饰,质地高档,做工精致,花样繁多,特别讲究衣着与身份、地位相称。

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农区气候温和湿润,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都主要以 黑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眼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男式袍子用绿色或蓝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一种间隔有十字图案的花氆氇)。女式藏袍大都是黑色的,一般冬季穿有袖于的,夏装无袖,但也有四季穿无袖的,冬春季外加一十氆氇短褂。氆氇生产几乎遍及全藏农区、半牧半农区,以泽当最为著名。氆氇结实耐用,保暖性能好。它的生产工序分3道:一是羊毛洗净凉干后用钢丝刷于刷松软,并絮成条状,然后再捻成细线;二是织氆氇,先把经线拉好,卷起架在织机上,然后再用纬线在经线上织,经纬线相交非常精密,织成面幅有26厘米宽的条状;三是染色。 城镇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生活丰富,经齐条件较好,人

藏族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

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 藏族服饰文化和藏族的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关系密切。除服饰本身的制作外,它还和原料的选择、加工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民俗事项有关联,所以考察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服饰本身。 一、服饰文化与纺织的联系 尽管现代化的纺织厂为人们不断提供着各种花色品种的棉、丝、麻、毛、涤纶等纺织面料,但在西藏民间,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牧区,妇女们仍然喜欢用土织机纺织氆氇。这种纺织习惯仍在民间代代传承,而且有些以其工艺的独特和花样的新颖,打入国际市场,受到许多人的欢迎。这种传统的习惯,是藏族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应忽视。民间纺织的目的,主要用来制作自用的衣物,交换是次要的。为了能达到丰衣足食,纺织习惯渐渐形成。比如在西藏的农区,纺织是家庭副业。原料是羊毛,纺织工具是氆氇机。 二、服饰文化与性别、年龄的联系 造成藏族服饰文化男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性别外,年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服饰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藏族男女服饰在样式和质料的选择上明显不同,男式服装讲究实用,质料以结实为上乘,款式变化较少;而妇女的服

饰不仅式样多,而且增加许多装饰,质料以轻柔为主。其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服饰也不相同。幼儿期,穿开裆裤是普遍风俗。而且在这阶段,男孩和女孩的服装几无差异,甚至可以混穿。稍大一点,女孩子开始留长发,服饰样式和色彩上都有不同。等到成年时,服饰也相应地加以标志,表示可以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结婚后,服饰又不同。中年、老年服饰款式都有区别。 三、服饰文化与季节的联系 藏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和自然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卫藏、康区、安多、藏北地区的服饰,在样式、选料、缝制工艺上都表现出不同。在同一气温带,一年四季气候也不相同。藏族人民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创造了不同的服装款式,藏装、藏袍、氆氇衫就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而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按季节的不同,将所穿衣服分为春、夏、秋、冬四类,如藏族仅冬季所穿的皮衣,随着气候变化,就分为三种。藏历九月至正月,所穿皮袍毛密结实,经久耐用;藏历正月至三月,所穿皮袍毛容易脱落,但比较暖和;藏历四周至六月,所穿皮袍毛短结实,用来做夏衣。藏族服饰文化的季节表现,还具有突出的节日色彩。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节日,每逢佳节来临,男女老幼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庆祝活动或走

如何正确看待藏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藏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问题 摘要:华夏5000年的历史孕育了各式各样的民族风情,而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向世人展现她的瑰丽。藏族服装具有悠久的传承,早在公元前11世纪,藏族服装就已具备了现代的基本特征,伴随着西藏地区的不断发展,藏族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与国际潮流接壤,相互交融。如何让藏民族的传统文俗元素更好的融入现代服饰,为中国服饰界的审美带来一次全新的冲击,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藏族文化;现代服饰;交融;矛盾;发展 一、研究意义 任何国家的当代艺术都不可能从别国廉价移植、盲目摹仿得来,只能从本民族艺术精神的土壤中培养,现代服饰的时尚发展同样离不开民族服饰文化的启发和借鉴,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服装样式、色彩搭配、图案纹样、装饰风格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含义,这些独具个性的民族特征,成为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实践中倍受重视。想要熟练地运用民族元素,就必须加上自身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时尚和市场的精准把握,其意义在于借鉴民族服饰中的精华,使之时装化、流行化;在于对中国的民

族化服装设计潮流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文化演绎为商品。 二、调查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出版发表的书籍、期刊、论文等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初步了解藏族服饰的相关知识。 (二)发放调查问卷 在学校对在西藏定居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假期进入西藏和相关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其中调查对象藏族同胞308人,汉族同胞136人,其他少数民族同胞8人,问卷内容有效合理,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分析。 (三)深入交流访谈 与本校大学生、西藏当地群众、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与访谈,获取从不同立场角度看待藏族元素与现代服饰结合的情况。其中大学生5人,群众3人,服装设计者2人,政府工作人员1人。 三、调查结果 (一)藏族服饰图案的来源 研究民族服饰不但要从造型、色彩、工艺入手,还要了解其文化内涵,正是这些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共同构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图案纹样大都源自图腾崇拜,藏族服饰中的图案也同样源于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传

蒙古族服装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装服饰特点 2009-12-01 鄂尔多斯蒙古族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主要由服装、头饰、挂饰三部分组成,特点是色泽鲜艳、款式考究、不显臃肿。地域特征非常明显,最主要的是保留了蒙元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是蒙古服装中高尚典雅、热情豪放的民族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科尔沁蒙古族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突出特点是头饰、坎肩、绣花。科尔沁蒙古族妇女头饰由两条缀珊瑚额箍、银质簪钗(一横,二竖、二托钗)和垂链组成。 科尔沁蒙古袍满袍的绣花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历史上科尔沁妇女大都善于绣花,而且清宫里也有过很多科尔沁绣花女,绣出很多美丽的服饰。 乌珠穆沁蒙古族乌珠穆沁蒙古族是蒙古民族的一个古老部落,这个部落一直以服饰华丽而闻名。乌珠穆沁蒙古族的服饰多采用绣有纹饰的红、绿、蓝等多种颜色的布料制成,领口和袖口宽大并装饰有他们喜爱的吉祥图案。 在乌珠穆沁地区,蒙古族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乌珠穆沁人的蒙古袍比别的地区的要显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腰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 巴尔虎蒙古族巴尔虎蒙古人的服饰从整个款式风格上看,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的服饰特点和部落服饰的传统风格。巴尔虎蒙古人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靠下腰系腰带,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以靠上腰系腰带,以贴身为美。陈巴尔虎人穿有开衩长袍,新巴尔虎人则穿无开衩长袍。(内蒙古日报)(E09) 蒙古族服饰特点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蒙古袍的特点: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 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 蒙古族服饰特点四季都穿长袍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 蒙古族的服饰,因性别和年龄而异。中年男子冬天穿大襟皮大衣,布面以黑、蓝为多。无布面的.一般在衣袖和衣边用黑布或蓝布加缝约三指宽的布边,有的用...??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 ● 格桑益西 康巴汉子服饰服装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从人类告别动物以来,就伴随着人类不断进化的步履,经历了悠久而灿烂的发展历程,服装服饰从它的产生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要素,即实用、美观。对于人类早期的服装服饰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美观处于从属地位,服饰的产生,服饰民俗的形成和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编织工艺的应用发展,服装服饰的式样、花纹、质地、色彩和附属饰品亦随着各地区、各时代地域环境、地理气候、劳动生产、宗教信仰、文化形态、审美观念诸多因素的 影响和实际应用而不断演变进化发展,成为 装点生活美,体现人类审美追求和展示精神 物质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 藏族,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 里雪域高原上,这里雪峰林立,气候寒冷。 以号称地球第三极地闻名遐迩。藏族人民 世世代代就在这世界屋脊上过着“逐水草而 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 上也形成了具有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独有 的地方风格特色。由于所处地域和生活习 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有各 自特点,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 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 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大统一中局部多变, 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 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飒爽。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康 巴服装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 明朗的色彩、 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 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仅康巴地区 的妇女服饰、 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 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92

藏族服饰

期末论文 姓名:李开枝 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课程名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任课教师:白永芳

迪庆藏族服饰 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可以作为美学问题来研究,藏族服饰的美学特点更为明显,服饰产生于人类生活,它是一定时代、一定场所人们的社会活动现象。所以,服饰必然同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经济问题、产业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抛去民族、民俗、地理和历史条件,那么藏族服饰的艺术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差异性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迪庆州下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2个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个自治县。境内有藏、傈僳、纳西、汉、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千人以上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6种。在我看来,各地区藏族服饰的区别在女子服饰上才会看出其存在着差异性,男子服饰各个藏区要想找出差别还是件难事,就从女子服饰开始领略其差异性。 一、女子服饰 (一)德钦县 德钦县,是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759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6万人。德钦县有着美丽稀奇的自然风光,充满藏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古朴剽悍的民风民俗使人们对这里无比神往。从古至今,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的中外游客,把这里誉为“雪域圣地”、“歌舞之乡”,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也被称为"生活在诗中的民族"、"生活在神话中的民族"。那德钦县因为地理环境、气候差异、当地的民俗民风等原因,小区域的藏族也同样具有差异性。 1、德钦县城 德钦县城地形为河谷地形,按理来说应该气候温和,但由于受白马雪山的影响,夏季昼夜温差不大,属于凉爽的气候,而冬季则寒冷。就德钦县城的藏装来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1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 肥腰大袖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其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记载和考古发现,藏族服饰的这种基本特征大约远在战国以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浓厚的高原民族特点。 男女皆爱饰物 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配色大胆精巧 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和靴上作装饰,给人以“慈善”、“爱抚”、“与人为善”的联想。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

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藏族服饰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