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言文阅读试卷

文言文阅读试卷

文言文阅读试卷
文言文阅读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语 文 试 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学校: 宿迁分校 命题教师: 张冯晨 审题教师: 张文静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 ) ② 操( ) ③ 度( ) ④ 宁(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 ③是( ) ④求(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 至之市,而忘操之。 C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

⑵做动词用的:( )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7.“我”能得到许多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

8、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四、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 属引凄异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晴初霜旦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2.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 .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 .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 .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

3.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4.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说明为数众多,用“”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六、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梵天寺木塔》选自,作者,代科学家、政治家。2.解释带点的词。

患其塔动()未布瓦()贻以金钗()

盖钉板上下弥束()人皆伏其精练()

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如其言()此易耳()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七、阅读《狼》,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一狼洞其中()

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乃奔倚其下()

②以以刀劈狼首()投以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

③之复投之()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目似瞑……()又数刀毙之()

4.《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5、“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1分)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 l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 )其一犬坐于前

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3分) 8、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3分)

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4分)

八、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默而识之( )⑵不耻下问( )⑶不亦说乎( ) ⑷不亦君子( )⑸学而不厌( )⑹人不知而不愠( ) ⑺学而不思则罔( ) ⑻思而不学则殆( )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4.《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默而识之( )( ) ②学而不厌( )( )

③必有我师焉( ) 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 )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九、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回答问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 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和“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域名不以封疆之界 C .徐喷以烟 D .不以千里称也

2、解释加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 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D.孰可以为国尉(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D.谦虚谨慎 二、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唐文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最新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 (一)(12)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②胡床:室具。 1.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真无马邪B.公问其故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贼易之易: ②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将: ③今公生之生: ④众惊,将走走: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译文: (2)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学习这些文质兼备的文言文,不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深邃,丰富典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能更好地继承人文传统,继承哲学和道德理念的传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母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更好地提升自身修养。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诵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朗读非常重要,它不但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经过反复朗读,自己也就能领悟文章的旨意了。以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读畅文章时,就急于转入串解这个环节,而这时,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文章的基本轮廓,对所读的材料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作品的语意还缺乏直接的感知,学生还没有通过充分诵读而产生求知的兴奋,这时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诵读”不可忽略。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实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现代文是用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有些却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说明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这几个字连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死记到能“背诵”的水准,纵使悟性极大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样的读法,对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没有多大协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所以,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度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旧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这种现象还是存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水准?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更好。 二、注意积累,增强词语和句式练习 如叶老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的达成,别无他法,只能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面对读物展开阅读过程,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通过这样的“历练”,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能够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水准的时候,自己动脑、动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 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2017年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 、 二、课内文言文理解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4、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5、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6、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 (三)《学弈》

初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计划

初中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属于初中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的基础课程。学员为初一、二预科班的学生。基本情况为,初一预科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而初二预科班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是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尽管这两部分学员学习情况不同,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就是打好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提高学习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此外,加强现代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所选文言文作品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丰富语文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树立对待中国历史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够批判吸收古代文化遗产。 3、德育目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会哲学的思考,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4,此外,附加现代文阅读,提高现代文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所选文言文作品以其所在年代为线索,从上古时期到明清,根据其文学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文言文作为教学材料。 教材共九章,前八章为各个年代的文言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状况,还有利于我们充分开发古代文化,挖掘其政治、道德、伦理、教育、文学等人文资源,借其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尽承传其精髓之责任。 其中,选取了一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旨在通过这些知识性与趣味性兼融的寓言小故事,对课堂作适当的补充、延伸与拓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理念 第一,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尊重和满足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坚持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第二,文言阅读能力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通过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差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个人魅力。最终,让学生乐于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三,专业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把寓言故事的幽默讽刺融合于有关文化、政治类的文言文中,寓教于乐。同时,学习有关古人礼仪和做人方面的作品,如论语,提高学生的自我涵养,树立起自主意识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品德。实现“不求人人成大才,但求人人都成人”的教育目的。此外,除了掌握课本要求的知识以外,增加课外优秀作品和重要的人物知识,与课堂学习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五、课时安排: 16课时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满分100分) (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午”皆为人名。 1.(5分)翻译上文中以隶体字打印的句子。 2.(6分)给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标点。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二)王右军诈睡(13分)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 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⑥阳:同“佯”,假装。⑦从:同“纵”。 1.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3分) A.智 B.谋 C.才 D.诈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8分) 恒须臾觉既 诈于是全于时 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2分)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 ..()②日.与对酌() 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 【答案】遂/相近/结庐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翻译: 【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 选文原则 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 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 二、常见题型 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省市)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 山水风光,寄情于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的时候。更(gēng):重新。轻:轻视。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孟子语录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 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 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 的故事流传 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 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 译文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裂毁,天不能覆盖,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文言文阅读教学

文言文阅读教学示例 一、阅读教学的两个价值 1.语言艺术价值:结构艺术表达艺术语言运用 2.人文精神价值:作家思想课文内涵情理美 ——坚持语文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真实有效 注意:1.把课备好:熟悉作家、熟悉课文、熟悉学生; 2.坚持自我:不要摇摆、不要盲从、不要虚假。 三、各种文体教学

(一)文言文阅读教学 1.四教 一教字词句二教诵读 三教章法笔法四教思想文化 2.教法 例如: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①焉?”刿曰:“肉食者鄙②,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③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④,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⑤也,必以信⑥。”对曰:“小信未孚(fú)⑦,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⑧,虽⑨不能察,必以情⑩。”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民意)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战术)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战略) 【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 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徧:同“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 (14)孚(fú):为人所信服。 (15)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案件。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8)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驰:驱车(追赶)。 (20)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

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1)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2),感泣辞母,去之南都(3),入学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4)以水沃面。往往饘粥(5)不继,日昃(6)食。遂大通“六经”(7)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适:女子出嫁。(2)世家:家世。(3)南都:今河南商丘。(4)辄:总是,就。(5)饘粥:稠粥。(6)昃;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8)慨然: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 A、去之.南都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之.虚所卖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19、范仲淹有志天下 1 B 2 (1)幼年死去父亲(2)离开 3于是他精通“六经”的旨意,慨然豪迈,立志以天下为己任。 4记叙了范仲淹的身世及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大志。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特,只不过。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鸡鸣,学公鸡叫。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士.以故归.之( )(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4.此士之所以 ..不至也( )( ) 二、翻译 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公子,名田文,他和___、___、___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作者王安石,____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中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

小学文言文阅读短文 八篇

文言文成语故事 一、【例文】 1.执竿入城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1执:握,持 2 亦:也 3 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4俄:不久5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6 至:来到7非:不是8但:只是9 矣:了10以:用11中截:从中间截断12而:连词,表承接,然后13遂:于是14 之:指竹竿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道理]做事要善于思考,不要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2.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 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 18.而--但是。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