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ppt学案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ppt学案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ppt学案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ppt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知道盐的定义。

2.说出常见盐的性质、用途。(重点、难点)

3.掌握粗盐的提纯要领。(重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溶液的酸碱性?(至少用两种方法)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72页,完成第2题。

2.现有下列物质:熟石灰、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可治疗胃酸过多的

是;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是;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的主要成分是;可消除公路积雪的盐

是。

自学课本第73页,完成第3~4题。

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4.Na2CO3俗称,它的水溶液显;NaHCO3俗称。Na2CO3广泛应用

于、、和的生产等;NaHCO3是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可用于。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常见的盐

【自学】通过阅读课本P72~P73掌握下列内容:

盐:电离时生成离子和离子的化合物。

如常见的盐:、、、、等。

一、氯化钠

1.氯化钠,俗名,是一种色颗粒状的固体,有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

性。。

2.氯化钠的用途:

⑴生活方面:生活中用于等,是重要的,被称为调味剂;

⑵医疗方面:用氯化钠配制(质量分数为);

⑶工业方面: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等;

⑷农业方面: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

⑸交通方面:在冬天,用于。

3.氯化钠的分布:、、、都蕴藏着氯化钠,通过

或、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碳酸钠的化学式为,俗称、。碳酸钠是色粉末状的物质,溶于水,水溶液显性(所以碳酸钠俗称)。

2、国化学家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曾作出杰出的贡献,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3、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和的生产等。

4、碳酸氢钠化学式为,俗称。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症的一种药剂。

5、碳酸钙化学式为,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医药剂。

知识点二:粗盐提纯

【实验探究】课本P87。粗盐提纯

【阅读】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等)和不溶性杂质(如等)。

1.探究名称:

2.探究目的: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精盐)

3.探究步骤:

⑴:①称取2.5g粗盐,②量取5ml水。注意:逐匙加入并搅拌,到粗盐不再溶解。

⑵:注意:①一贴、二低、三靠;②如果滤液浑浊应再过滤。

⑶:注意:①搅拌,目的是;②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⑷计算产率:

4.进行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出现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正确的是。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洒落;④蒸发时水分未蒸干;⑤盐粒溅出蒸发皿;⑥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

【评价与反思】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起作用;

②过滤时,用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防止。

④用玻璃棒,称量回收,用它做转移固体的。

【课堂练习】

1.今年春节前,我省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为确保道路畅通,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3.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4.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B.用硫酸铜精炼铜

C.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D.用食盐生产烧碱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2O3→FeCl2 B.H2CO2→CO2 C.CuCl2→Cu D.Mg→MgO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授课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掌握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

2.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重点、难点)

3.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重点)

4.通过本课时学习,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具体事例,初步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时培养分析归纳能力。(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检验C

2

3

O 的方法是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74页,完成第3~4题。

3.某些盐能够与酸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是。

4.某些盐能够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化学方程式

是。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指示剂作用

大多数盐的水溶液显性,、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色;使紫色石蕊变色。

2、盐(溶液)+ 金属→()+ ()(反应类型:反应)

前置后;②金属不能用钾、钙、钠;③盐必须可溶;④Fe生成亚铁盐。)

【练习】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①2Na+CuSO4=Cu+Na2SO4 ②Cu+2AgCl=CuCl2+2Ag

③Fe+Zn(NO3)2=Zn+Fe(NO3)2 ④2Fe+3CuSO4=3Cu+Fe2(SO4)3

2、请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1)铁和硫酸铜溶液(2)铁和硫酸锌溶液

(3)铜和硝酸银溶液(4)镁和氯化银

(5)铝和硫酸亚铁溶液(6)锌和硝酸汞溶液

3、盐+ 酸→()+ ()(反应类型: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CaCO3 + HCl = ;Na2CO3 + HCl

= ;

NaHCO3 + HCl = ;HCl + AgNO3

= ;

H2SO4 + BaCl2 = ;NaCl + H2SO4

= ;

4、盐(溶液)+ 碱(溶液)→()+ ()(反应类型: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CuSO4 + NaOH = ;FeCl3 + NaOH = ;Na2CO3 + Ca(OH)2 = ;CuSO4 + Ba (OH)2 = ;Na2CO3+ Ba(OH)2 = ;CuCl2 + Mg(OH)2

= ;

(NH4)2CO3 + NaOH = ;NH4Cl + Ca(OH)2

= 。

5、盐(溶液)+ 盐(溶液)→()+ ()(反应类型:反应)注意:①反应物都必须可溶;②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沉淀。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BaCl2 + Na2CO3 = ;CuSO4 + Ba (NO3)2 = ;(NH4)2CO3 + BaCl2 = ;CaCO3 + Na NO3

= 。

【课堂练习】

1.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石灰水

B.氯化钾溶液

C.盐酸

D.氯化钙溶液

2.只用一种试剂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

A.NaOH 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D.Na2CO3溶液

3.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为盐酸,丁为水,则乙一定为碱

B.若甲为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C.若将10 g 甲和15 g 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 g

D.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 。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有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

是 。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

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

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 23O 可以使

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

5.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 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

“>”“=”或“<”)。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

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化学肥料 (第1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2.说出N 、P 、K 对农作物的影响。(重点)

3.知道什么是复合肥。(重点)

4.了解化肥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钾溶液和稀硫酸; (2)氧化钡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3)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2.根据生活经验,农业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作用是 。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80页,完成第3~4题。

3.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等,其中 、 、 的需要量较大,因此 、 、 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4.在化肥中同时含有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如、等。自学课本第81页,完成第5题。

5.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有哪些危害?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化肥简介

【自学】课本P80~P81“化肥简介”,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问题和表格并展示。

1.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等,其中、、需要量大而土壤中又缺乏,因此、和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 作用:

氮肥: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叶色;常见的氮肥

有。

磷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能力,穗多粒满;常见的磷肥

有。

钾肥:促进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能力;常见的钾肥

有。

复合肥: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常见的复合肥有。

3.⑴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⑵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⑶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阅读】课本P81,思考:

1.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化肥与农家肥相比有什么特点?

3.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危害?

【归纳】

1.化肥的危害:⑴土壤和退化;⑵水污染;⑶污染,等。

2.化学肥料的特点:

⑴含的养分比农家肥料更。⑵溶于水,见效,但肥效短,易流失。

⑶不含有机质,对培养土壤的肥力不利,容易导致土壤。

3.农药的危害:⑴污染;⑵危害,等。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简单的计算,并做到格式规范。 学习导航: 一、课前自主学习、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计算:18克水通电分解,能够得到氧气和氢气各多少? 二、导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能够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有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能够增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实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学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实行相关的计算 例1:加热6克KMnO4,可得氧气几克? 1、设未知量; 2、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找出相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写出答案。 练一练: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练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三、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四、反馈练习: 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2、3克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等质量的物体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 A、KClO3 B、KClO3和MnO2混合物 C、HgO D、KClO3和KMnO4混合物 4、现有H2和O2共10克,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克水,则反应前O2质量可能是( ) A、0.8g B、3.6 g C、6.4 g D、9.2 g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 (1)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制8克O2,最少需要KMnO4质量为________g。 (3)该反应完全后,剩余混合物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6、原煤中含FeS2,与O2高温下生成SO2和氧化铁,SO2污染空气。 (1)FeS2和O2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燃烧含FeS2 5.7%的原煤1000Kg,能产生SO2_________Kg。 7、(课后思考) 有一种含CaCO3和CaO的混合物,其中Ca%=50%,取此样品16克,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Ca(OH)2质量为 A、3.7g B、7.4g C、14.8g D、22.2g 5.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6. 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学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六大营养素 【阅读】课本86页的相关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1、营养素包括、、、、、等六大类。 知识点2、蛋白质 【阅读】课本86-88页与蛋白质有关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2、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造机体、修复组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等。 3、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输送者,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很强,若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时容易发生中毒。 4、蛋白质遇到、、等会发生变质. 5、某洗衣粉不仅能去除汗渍,而且有较强的除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渍,这是因为在洗衣粉中加了() A 碳酸钠 B 烧碱 C 蛋白酶 D 淀粉酶 知识点3、糖类 【阅读】课本89-90页与糖类有关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6、糖类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所需的营养素之一。糖是提供人体的主要物质。能提供糖类的食物有、、等。 7、蔗糖的化学式为,葡萄糖的化学式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和,同时放出。 知识点四、油脂 【阅读】课本90-91页与油脂有关的内容,我发现: 8、油脂包含和,它放出的热量比同质量的糖类要(填高或低),是重要的能源备用物质。 9、含油脂的食物有、、、。 知识点五、维生素 【阅读】课本91页与维生素有关的内容,我知道: 10 、维生素的作用是,和。 11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 12 、缺乏维生素将使人体患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反思与小结】:学完本节课我知道了三、自我测评 13.鸡蛋、鱼和牛奶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1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无机盐 14.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源的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无机盐 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A.麦芽糖 B.淀粉 C.蔗糖D.蛋白质 16.从对人体有害的角度考虑,你认为炒锅用下列哪种材料最好()A.铝 B.铁 C.铜 D.铝合金 17.“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A.用干冰保存容易变质的食物 B.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 D.用工业食盐腌制泡菜 18.脂肪成分的获得主要来自() A.豆类、肉类、奶类制品 B.猪、牛、羊的油、花生油、豆油 C.粮食作物、豆类、植物的根茎 D.蔬菜、水果及植物种子 19.下列物质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亚硝酸钠(NaNO2) C.甲醛水溶液 D.葡萄糖 20.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致癌物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烟焦油对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损害最大 C.尼古丁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D.香烟的烟气能使小白鼠中毒死亡 21.维生素C(C6H8O6)是维生素类中的一种,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主要存在于(填写食物名称)中,它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若缺乏维C,会引起病。 (1)取3粒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请您想一想,如何食用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22.已知某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回答: (1)从生成物分析,该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2)今将9.6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10.8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计算该9.6 g有机物中都含有哪几种元素?各多少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 通过典题精练,,观看视频,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2.通过找错、书写等活动,夯实化学方程式质与量两大方面意义的理解,能准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学会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及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课堂探究】 【板块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活动一:典题精练,加深理解 【例1】下列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后质量相等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不等于100ml C.2g硫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二氧化硫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 【交流讨论】通过上个题目,你能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二: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 (1)画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并说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2)你能不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以致用1:合作探究 在右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 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2:①由2R + 5O 2 点燃4CO 2 + 2H 2 O ,判断R的化学式为:。 ②由R + O 2 → CO 2 + H 2 R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课后延伸:由R+ O 2→ CO 2 + H 2 O , R中含有_________元素, 1.6g 4.4g 3.6g (1)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2)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H-1 C-12 O-16 【板块小结】通过板块一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将它们丰富在你的知识树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1-7单元.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期末1-7单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3、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情境导入 1、将浓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了解生活中的酸和碱,阅读课本P48资料。 1、酸碱指示剂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1)根据上面的探究总结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石蕊: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酚酞: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2)讨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 【思考交流】 如果实验室里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硫酸溶液,你怎样去区别它们? 2、酸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阅读课本P56【实验10—8】及内容解释。

【交流讨论】 1.灯泡亮、灯泡不亮说明什么问题? 2.同是化合物,为什么有的导电(盐酸),有的不导电(酒精溶液) 3.物质溶于水能导电的本质是什么?与金属导电有何不同? 【结论】 小贴士:一些花瓣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学情分析 1.某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 A.变红 B.变紫 C.变蓝 D.不变 2.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3.按照右图装置,瓶内盛放下列何种物质时灯泡发光 () A.烧碱固体 B.蔗糖水 C.食盐固体 D.硫酸钠溶液 拓展提升 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复习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的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2、物理性质是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 3、请试着描述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三.纯净物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和水()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硫酸钠()、高锰酸钾()、氯气()、氮气()等。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从组成上区分,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如铁、铝、碳、硫等;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或可从名称上看出来,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另外,单质一般不能分解,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 量的(约为 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 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而物理变 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 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剩余的)。

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1、巩固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等概念。 2、复习识记常见化学元素符号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3、通过练习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1、巩固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等概念。 2、复习识记常见化学元素符号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背默常见元素符号 一、复习暑假学习内容。 1、相关知识答疑 2、相关物质的化学式:水_____;二氧化碳______;双氧水_________;盐酸____;氮气_____;氢氧化钠________;氢氧化钙_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 氯化钠________;氧气________;一氧化碳_______;甲烷_________。 二、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三、互助完成相关练习 反馈检测1.木柴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这是因为 A.发出明亮的光 B.颜色改变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不同于木柴的气体产生2.6000年前半坡氏族家庭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搭建房屋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烧制陶器 3.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 燃料(甲烷、甲醇等) ①燃烧 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 ②太阳能 燃料(甲烷、甲醇等)上面构想中的①②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 .①②均为物理变化 B.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 C.①化学变化②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 4.2008年初,我国湖南贵州江西等省遭遇特大冰雪灾害,电网受损,交通中断。下列抗击冰雪灾害的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电力工人架设高压线路 B.军队破冰铲雪疏通高速公路 C.交警指挥疏导滞留车辆 D.武警用火焰喷射器破除电力设施覆冰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8.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 9.在燃烧匙内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融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此时白糖发生了。 作业复习暑假作业,准备开学测试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 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 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导学案

课题2 氧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课前预习】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 【讨论交流】①请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小贴士: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交流讨论】 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 2.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知识点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注意事项】 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交流】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碳 + 氧气二氧化碳(2)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3)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 项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特点 举例 相互联系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_______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2.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氧化反应:⑴_______ ,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学导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班级:九()班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通过P38实验,分析、讨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和起催化作用。 3、根据反应文字表达式能指出该反应是否属于分解反应。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7-38找一找,看谁做得最好:(5分钟)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请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变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变化)【观看视频】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分钟) 将有关现象填在课本P37的表格中(1分钟) 【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5分钟) 将有关现象、原因的分析填在课本P38的表格中(5分钟) 【思考与交流】(10分钟) 1、课本P37【分析与交流】 2、课本P38【讨论】 3、催化剂 ⑴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 ⑵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是指二变是指 催化作用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分解反应 特点:,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5、自然界中氧气的获得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工业制取氧气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 工业制取氧气方法二:膜分离技术(属于变化) 三、自我测评(10分钟) 1、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增加氧气的质量 B、节省双氧水的质量 C、提高氧气的质量 D、使双氧水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人教九年级化学《课题1 空气》导学案及练习

课题1 空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 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 打开止水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 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2、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 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使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③点燃时应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④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⑶固体的加热 试管口要,防止,引起试管炸裂; ⑷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以免炸裂试管;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②将导管一端插入中。③用紧握容器外壁。判断:若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水,振荡。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2)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 不,形成一层水膜。 二、单元检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精品学案+教案合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 【 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 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条件:①;②;③ .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 125 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 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 124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 ③ .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 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办法,把正在烧杯124 里燃烧着蜡烛熄灭. 灭火原理和方法:①;②; ③ .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