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当前高职公共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浅析当前高职公共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27212883.html,

浅析当前高职公共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作者:陈立娟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通行的高职公共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当

前改革的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以后高职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公共课程;框架模式;职业核心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高职公共课程是指在高等职业院校(专科层次)开设的课程,包括两种:一种是所有专业(本专业课程相同或接近的除外)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体育、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等;一种是所有专业(本专业课程相同或接近的除外)均可选修的“公共选修课程”,如公共关系、创新思维、第二课堂等等。

一、对现行多数高职公共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认识

通过抽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课题组对目前大多数学院实施的高职课程体系组成进行了了解。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以下四至五个课程模块组成:基本素质模块(思想政治三门、英语、语文、写作、计算机、心理、体育、军事训练等)、专业基础模块、项目导向工学结合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分专业素质和人文社科两部分,人文社科模块有公共关系、企业管理、演讲与口才、商务谈判、社会礼仪等)、学业总结与职业规划模块(有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等)。在其中,属于公共课程必修的有基本素质模块、学业总结与职业规划模块(有的并入职业素质模块中),选修的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中人文社科部分课程。

对照国内外优秀的课程体系,课题组发现目前高职公共课程体系的组成及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1.公共课程被压缩或侵占,不重视其开课,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多数高职院校的计划中公共课程中占到总课时的30%左右,但在实际操作中,占到不到25%。由于师资缺乏或是由于实行专业课改等诸多原因,一方面压缩公共课课时,另一方面没有原则地削减公共课教学内容,以致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下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共课程在高职院校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主要的课时让位于专业技能课程,实际上这主要是一种“唯技能、唯能力”课程观的体现。

2.公共课程的选修课程不成体系,课程量少,处于尴尬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