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留学背景与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

留学背景与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

留学背景与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
留学背景与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

留学背景与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

吴衍发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要] 中国早期艺术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精神相互冲突与交融贯通的背景下诞生和形成的。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与留学背景是分不开的。富有留学背景的前辈学人如宗白华、马采、滕固和邓以蛰等人在构建中国艺术学学科、推动艺术学研究方法、艺术史观和写作体式的转型、加强中西艺术思维的融通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了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这种留学背景与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的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为构建中国现代艺术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 留学背景;艺术学;学科建构;研究方法;艺术史观;中西融通

[中图分类号] J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诞生于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大背景中。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对落后的近代中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近代中国艺术衰微颓败,缺乏生气,正如康有为所惊呼:“中国画学至国(清)朝而衰毙极矣。岂止衰毙,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二三名宿,摩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如草,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1]“五四”新文化运动,唤起了人们对几千年来传统文化艺术的根本怀疑,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打开了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视野,一批批年轻知识分子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中国早期艺术学是中国艺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这种转型与20世纪初出现的我国学人的留学运动是分不开的。我国早期艺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宗白华、马采、滕固和邓以蛰等人均有着留学背景。丰富的留学经验促使他们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来反观思考中国文化,他们为中国早期艺术学学科的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艺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然而,当前学界更多地关注他们个人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建构中的贡献,缺少对他们作宏观和整体的关照。本文以宗白华、马采、滕固、邓以蛰等一批有留学背景的前辈学人为中心,把他们放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大背景中作整体和宏观的研究,考察他们在留学背景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精神相互冲突与交融贯通的背景下所积淀而形成的中国早期艺术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形态,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为构建中国现代艺术学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一、留学背景与早期艺术学学科建构

我国艺术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我国学者关于艺术学的思考,明显受到了19世纪以来西方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即以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实证方法研究美学的新趋势的影响。而这股强劲的美学思潮也直接刺激并催生了20世纪初德语圈中一般艺术学的诞生。对于国际上这股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和一般艺术学独立运动,我国学者宗白华、马采等人纷纷响应,著述撰文加以介绍,倾向于将一般艺术学理解为独立的新学科。

(一)一门学科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过程直接制约着它在相关学科中的定位,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由于宗白华、马采等人特殊的学术经历,莫不对此有深刻之了解。他们从一开始就把艺术学作为一个新诞生的学科来看待,同时吸收菲特莱、格罗塞、德索、乌铁茨等人的观点,又加以发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920年宗白华留学于德国,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哲学系学习美学与历史哲学,直接受业于德国著名美学家、艺术学家德索等人。德索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美学界的领军人物,艺术学独立运动的主将,他于1906年创办的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性的美学权威杂志《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成为一般艺术学独立的标志,被俄国著名美学史家卡刚誉为“20世纪德国美学发展的一面镜子”。[2]而且柏林又是艺术学独立运动的策源地。1913年,德索又以“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为主题在柏林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美学大会。自那以后,相关话题便经常在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界活跃地展开。因而,宗白华能直接受到艺术学独立运动的浸染和熏陶。1925年宗白华学成回国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哲学系。1925-1928他撰写了《美学》、《艺术学》和《艺术学(演讲)》等体系完备的讲稿,并在我国高校中首次开设了美学和艺术学课程,这两门课程一直延续到1948年。宗白华积极阐发德索的“一般艺术学”思想。他说:“艺术学本为美学之一,不过其方法和内容,美学有时不能代表之,故近年乃有艺术学独立之运动,代表之者为德之Max Dessoir,著有专书,名Aesthetik und allgemeine kunstin seenschaft,颇为著名。”[3]61

几乎同时,留学日本的年轻学者马采也在关注着德国的“一般艺术学”之研究。1927年马采在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师从深田康算和植田寿藏专攻美学,193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马采回国后即在中山大学等广东高校任教,教授美学和艺术学等课程。由于日本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与欧美等西方社会的特殊关系,西方的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和艺术学独立运动早为日本学术界所关注。日本早期著名美学家、艺术理论家黑田鹏信、渡边护、甘粕石

介等人在其著述中就详细谈到了德语圈中的一般艺术学独立运动。因而日本学界关于一般艺术学思想对马采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马采的带有纲领性的艺术学散论之标题《从美学到一般艺术学》即说明了艺术学产生之背景。这篇散论开篇就提到:“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就是根据艺术特有的规律去研究一般艺术的一门科学。它是由距今100多年前由德国艺术学者菲特莱奠定了其作为一门特殊科学的基础,后来又由特京瓦和乌铁茨赋予其一个特殊科学的体系。”[4]1

我国现代艺术史的奠基者滕固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滕氏的心目中就明确了艺术科学在文化学科中的地位:它是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他在留日期间,就对德语国家的艺术科学的发展状况十分关注,并有了初步了解。在他早期的理论文章里,可清晰地看出其观念受到德语国家理论思潮的启示,从中不难发觉李凯尔特、德索、格罗塞、克罗齐、费德勒等人对他的交叉影响。他在《艺术学上所见的文化之起源》(1923)一文中区分了艺术学与美学,认为“艺术学并不是美学;美学固然关系艺术的一种学问,所以不能全然区别,究竟不能混说为同样的,这是我们要辨明白的。”[5]243他认为艺术学独立的理由在于其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因而,“艺术学的任务,自美学人类学的成分中撇出来一部分来,让艺术学去担负。按照考古学的年代,去研究邃古的艺术,恐怕就是邃古的文化罢。本来文化的曙光原是艺术;研究文化史的全部,须先研究一般艺术活动,因为文化的素质,艺术最多。”[5]244滕氏认为艺术学应该从美学、人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文化研究的基石。这种观点还是颇有见地的。一方面,艺术学既不同于美学、人类学,又与它们密切相关,并运用人类学的考古方法,为艺术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艺术学发展边缘学科提供了设想。这里已可见出“艺术考古学”的雏形了。

(二)一门学科的定位关乎其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体系构架,艺术学科也不例外。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和理论谱系。宗白华、马采等人对此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们通过追寻艺术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来给艺术学以定位,也就是说,他们从对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关系的探讨中逐渐过渡到艺术理论研究的。

显然,宗白华深受其老师德索的影响。在宗氏《艺术学》讲稿中,从其对“艺术学命名之由来”以及“艺术学与美学之区别”即可明了。他说,“美学之范围,不足以包括一切艺术,故艺术学之名遂脱离美学而独立”;“艺术学虽为美学之一部,至其内容非仅限于美感的;……盖艺术除美的实现之外,尚有其他各种美以外的价值;如一个艺术品所表现的文化,作家的个性,社会与时代的状况,宗教性,俱非美之所能概括也。故艺术学之研究对象不限于美感的价值,而尤注重一切艺术品所包含、所表现之各种价值。”[3]103-104

马采用“联系美学和其他特殊艺术学的一门科学”[4]2来给艺术学定位,准确而又精要。这说明艺术学与美学和特殊艺术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艺术学是介乎美学与特殊艺术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同时,马采主张以艺术现象和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应该独立。他敏锐地指出,“目下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这门新兴科学难免不受一些目光短浅、思想保守的人的非议和反对”,但只就方法论来说,这门学科独立的必要性却是毫无疑义的。”[4]1因为,让美学研究美的感受的自然物以至人类的行为,美学者自己也不得不提出限制研究对象范围的要求,而使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获得独立。他认同菲特莱的观点,“以美的原理为对象的美学,与追求艺术的法则性的艺术学,必须分离。……以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去找寻艺术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艺术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特殊科学”。[4]4他肯定菲特莱不朽的功绩,在于“他对于艺术学的独立,首先给予科学的依据,规定艺术学所应解决的一般的问题”。

[4]4

滕固在《艺术与科学》(1924)等早期理论文章中,则清晰地反映了他对美学与艺术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定位。从研究范围和方法来看,艺术科学与美学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学科。美学研究一切审美对象,属于哲学的分支,是研究某一时代的局部的、片段的艺术问题,总是要阐明艺术的本质与价值;而艺术科学则“并和历史的事实哲学的考察,而为科学的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是经验的、个别的方法,是对艺术的历史发展作研究,“阐明时代精神与宗教思想变迁。”“美学与艺术学是哲学的科学。哲学是归属于文化科学的,那么研究美学艺术学应该用文化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责任是在按照论理去整理经验的事实。”“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美与艺术,则美学与艺术学当然成立的了。”[5]20这些观念,同样来自德语国家理论思潮的影响。

(三)一门学科只有确定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它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不会被其它学科所替代。

顾名思义,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既然这样,是否意味着对艺术的研究都可以称为艺术学研究呢?宗白华的回答是否定的。艺术学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艺术学“其出发点注重于艺术普遍的问题,最后目的则在得到包括一切艺术的科学,故此为普遍的,而非特别的(如音乐图画等专门一事者)。”[3]61显然,宗氏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明显受到德索的影响。德索的代表作《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译本为《美学与艺术理论》)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谈论“美学的潮流、审美对象、审美经验和基本审美形式”;后一部分是一般艺术学,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艺术的起源及艺术体系、音乐与模仿艺术、文字艺术、空间和图像艺术、艺术的功能”。[6]和德索一样,宗氏在撰写《艺术学》的同时还写了《美

学》,这就表明,同为西学东渐的产物,艺术学和美学两个学科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另外,宗氏在《艺术学》中讨论的问题,大体上也和德索相同。尽管如此,宗氏艺术学研究的特点也很明显,他更多地注重将西方艺术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相结合,在二者的比较中来把握艺术的特征。

继宗白华之后,马采对艺术学研究作出重要拓展。在与特殊艺术学相比较中,马采相当精确地指出:“一般艺术学就是研究那些关于艺术一般的本质、创造、鉴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4]9相对而言,特殊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个别的本质、创造、鉴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

[4]8在此基础上,马采还进一步指出,“特殊艺术学的知识,即各种艺术史和各种艺术学所提供的资料,虽然不断被参考被利用,但一般艺术学的研究绝不是对戏剧、音乐等特殊艺术现象的直接的探讨,也不是对宋代绘画或顾恺之等某一时代某一作家的具体作品的解剖分析,而是以艺术一般的抽象的概念作为对象作理论的考察。”[4]9

显然,远非对艺术的一切研究都称作为艺术学,只有对整个艺术现象的综合研究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学研究。也就是说,一般艺术学对艺术作整体的综合的研究,它研究艺术的普遍性问题,而特殊艺术学在一般艺术学理论指导下,对具体艺术现象进行研究,它研究某一艺术门类的特殊性问题。他们这些深刻的见解迄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条一般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学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相互完善的阶段。宗白华、马采等人十分重视艺术学理论与实践,从而在宏观上支撑起艺术学大厦。

宗白华是从文化、审美和艺术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来构建艺术理论体系的。作为形而上之包括真善美的价值问题在内的文化层面,主要探讨艺术在精神活动中的地位;审美层面主要研究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等审美问题;艺术本体层面主要关注艺术本质、艺术目的、艺术价值、艺术批评、艺术史以及艺术风格等问题。宗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中西艺术比较研究的方式来把握中国艺术的特征,从而构架其艺术学理论的形上学体系。

马采在“艺术学散论”中以宏阔的视野讨论了艺术学研究的对象、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的本质、艺术美的类型、艺术观照和艺术源流等,形成了几乎包容艺术学重大问题的理论框架。马采认为艺术是属于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并对历史上流行的的“艺术模仿说”、“艺术实用说”、“艺术表现说”进行检讨和辨析,从而肯定“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对某种感觉给予美的象征的存在方法”。[4]29马采还就艺术家的素质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分析卢梭、狄德罗、康德、福克尔特等人关于天才的观点后,马采认为,“天才通过

卓越的灵感,而为独创的创造,是艺术世界最完全展开的生产能力,艺术是只有作为它的创造物而始可能。”艺术天才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卓越的灵感和优秀的独创性”。[4]37他把艺术创作理解为“把这些艺术形象从内面或外面加以构成的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艺术体验、创作情绪、构思和实现四个阶段”。[4]46艺术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关照”这个系统的研究,还仅仅是理论分析。光有理论分析是不够的,马采还专门研究了艺术的源流——发生与发展。这样,艺术学研究的范围除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观照外,还包括艺术起源与艺术历史发展的研究,从而达到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相结合。

我国著名美学家和艺术史家邓以蛰先生,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用、中西艺术比较、审美心理等角度构筑自己的艺术理论。邓氏肯定艺术最初与实用不能分离,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他说,“艺术源于器用。造作物质以适应器用,而器用又适应于美感以成其形体,故艺术为人类美感之表现,同时美感亦因造作而显”。[7]56他还从心理角度出发,将艺术的主动力归于感情,这符合艺术发展的事实。“产生艺术的主动力毕竟是感情”,“倘无感情,终有不了戏剧。”[7]因为“感情与人生,原是一体。”[7]93邓氏还提倡民众艺术,他认为,中国当今的艺术只是艺术家的艺术,不是民众的艺术。为民众的艺术“是民众自己创造的,给自己受用的”,“能打动他的感情”,“从自由自主的工作中而来”。[7]101“能令人一醒耳目,非陈腐之作可比。”[7]388

另外,在艺术学研究方面,滕固的艺术学理论散见于其散篇当中。需指出的是,滕氏强调艺术批评的标准,他认为“艺术批评的标准是随艺术品而定的,决不能用普遍的法则了事。一作家有一作家的个性,一国文化有一国文化的特质,这是我们都知道的”。[5]22滕氏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观点还是颇有识见的。

(五)艺术学科的架构是支撑该学科的基石。

宗白华主要从包括真善美的价值问题在内的形而上之文化层面出发,探讨艺术在精神活动中的地位,进而到主要研究艺术美、自然美、人生美等审美问题的美学层面,再到主要关注艺术本质、艺术目的、艺术价值、艺术批评、艺术史以及艺术风格学、比较艺术学等问题的艺术本体层面,通过中西艺术比较研究来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建构艺术学理论的形上学体系架构。

马采根据冯特的科学分类法,把艺术分为艺术体系学、艺术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种。

[4]9他认为,这三大学科都处于一般艺术学的核心层次,有着独立的研究对象和适用范围,并根据对象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彼此之间不能越

俎代庖,但同时又要做到“各自取长补短互相补充”[4]9在马采看来,这几门学科之所以成立,是有赖于一系列辅助学科的支持。他还分别就各个学科罗列了相关的辅助学科。除了这3种分支学科外,马采认为艺术学中还应包括艺术哲学,艺术哲学研究艺术的本质。这其实十分明确地界定了上述艺术学分支学科的跨学科性质,表明马采对现代科学日益走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极为敏感,并力图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艺术学研究体系中来。马采明显受到德国著名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格罗塞等人的影响。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1894)中精辟地指出:“艺术科学的问题就是描述并解释被包含在艺术这个概念中的许多现象,这个问题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两种形式。”[8]7“艺术科学课题的第一个形式是心理学的,第二个形式却是社会学的。”[8]10马采对艺术学分支学科的划分启发我们,艺术学的分支学科是从艺术学研究对象中合乎逻辑地产生的。

二、留学背景与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尝试

20世纪初,中国艺术学研究方法受西方艺术思想影响正在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中国传统艺术学研究方法受民族艺术传统的影响主要是从社会政治、艺术家角度出发的“知人论世”(《孟子·尽心下》)和体悟式的“随类品藻”等。随着西学东渐,留学经验使得艺术学家们引进西方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艺术,推动中国艺术学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

艺术学这一术语的运用是伴随着对艺术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反思而开始的。从分析具体艺术出发,走向艺术哲学的高度,是19世纪以来实证主义思维方法的要求。德索在其《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既不满意哲学美学“自上而下的”方法,又不满足心理学美学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他主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所谓“自外向内的美学”,即以“相同的份量去艺术地感觉和科学地思考”。[9]德索的方法论思想对马采产生了直接影响。他援引格罗塞《艺术学研究》中的相关论述:“艺术学为了最后认识艺术的特质,必须采取和旧的艺术哲学完全不同的方法。”“艺术的真正科学的认识,只是从对艺术的实际感情产生出来。”[4]17他认为艺术学研究既要反对“蒐集满堆庞杂的资料”,又要反对“设计其冒险的空中楼阁”。

[4]7也就是说,他强调艺术不能是演绎的空中楼阁,而应以艺术的事实为基础,从而归纳出艺术的规律性。除此之外,他还特别重视艺术学的跨学科研究,采取分类研究的体系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等,从而揭示艺术的规律性。

滕固留学德国期间,正是被称为“现代艺术史之父”的瑞士著名美术史家沃尔夫林发生广泛影响的年代。受沃氏影响,他把当时西方学术界已成为显学的风格学方法引进了中国画史研究,并且在风格学方法与文献学方法中交互使用。从《唐宋绘画史》看,沃尔夫林对滕

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上着眼于风格,从研究美术家为主转向研究作品为主,从作品引出结论,这是沃尔夫林所主张的;另一方面是风格分析运用上一是按风格分期,二是用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方法进行画风演变的细微讨论。然而,滕固并没有停留于沃氏风格学的传承,而是在剖析中国宋画的实际中有所发展。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按薛永年教授所言,在方法论层面上不外乎两种:一是外向观的研究,即就艺术作品内容、意义的变化及其导致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考察,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研究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一是内向观的研究,即就艺术作品本身形式风格的递变进行考察。[10]可以看出,滕固的研究方法虽以内向观的风格为主,却不仅仅着眼于风格形态与视觉方式,也涉及了左右风格形态的生活方式。这表明他已是从画外寻找不同风格成因的解释了,说明他是以内向观为主并与外向观有所结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发展了沃尔夫林的方法。同时,滕固受德国实证主义科学和考古学的影响,把人类文化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考古学的方法引入艺术学研究。从滕固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和散记,如《记洛阳的白马寺》(1936)、《征途访古述记》(1936),或描述风格、或抄录铭刻、或引证文献、或探索源流,既保存了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又不时抒发见解,从中可见其治学的严肃与持论的矜慎,还不难看出其治学方法的中西贯通:一方面尽可能使用西方考古学的方法,特别是注重分析比较风格形态的类型学方法;另一方面亦运用传统的著录方法和参证文献方法。在《艺术上所见的文化之起源》一文中,他认为,探究原始艺术、原始文化的起源应该使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即“用考古学的、人种学的、社会学的、工艺学的研究已完成其业。”“现代艺术学上的特色,是一种人类学的研究;——将各时代及文化阶级上的各民族之艺术比较研究。”[5]244-245例如,把儿童的素描与原始民族的素描相比较研究,作为生物发生之原则的例证。滕固的史学研究竖起了中国艺术史学研究方法转型的里程碑。

邓以蛰认为,艺术学研究要引入新的方法,推到陈见,开拓创新,滕固引入风格学的方法来研究唐宋绘画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因而,邓氏吸收了滕固以“形式-风格”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方法,详细考察了中国书画发展的历史,把中国绘画的发展分为4个时期,即商周为形体一致时期,秦汉为形体分化时期,汉至唐初为净形时期,唐宋元明形意交化时期。邓氏认为,艺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不是朝代和门类的划分,“艺术自身之发展,形成各时期之特殊方式”。[7]201受王国维之研究艺术史必须取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遗物相互验证的“二重证据法”影响,邓氏强调,详征博引,语出有源。文献的征引应该考虑它的可信性,并且将文献与现存的遗存结合起来。[7]386-387将这种方法引入到艺术学研究领域,直到今天仍有其指导意义。同时,邓氏认为研究中国的艺术学必须建立在中国艺术史的基础上,以史

出论,也就是“画史即画学”。[7]360在《中国艺术的发展》(1951)一文中,邓氏从实践论的角度检讨中国艺术的发展,提出以史出论、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既是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出发,又契合了西方新史学的观念。邓氏在《诗与历史》(1926)一文中,结合诗与史的关系谈到如何研究艺术,他说:“艺术家研究艺术,是把前人的作品,意琢神磨,化为精髓,炼成种子,深深地注入他的手技心灵里面,再蜕成新艺术,使历史上的艺术在这新艺术里面生存者,换言之,历史须在人生的精神里面生存者,不是生存在与人漠不相关的书籍或人生以外的东西上面。”[7]56从艺术史寻觅艺术的理论,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做出新的阐释,从而实现中国感悟式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型是邓氏重要的艺术学研究方法。

宗白华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借鉴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将中国传统的体悟式的、整体的艺术思维方式与西方科学的分析和逻辑的思辨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相对于像“美的本质”之类的“本体论”问题,他更多地关注“美感经验”这样的“认识论”问题,着眼于具体的中国传统艺术问题进行美学与心理学的阐释,通过中西艺术比较研究来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建构艺术学理论的形上学体系。这一特点无疑反映了他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美学、心理学与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而尤以德索的影响最为深刻。

岑家梧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艺术和艺术史。在《论艺术社会学》(1943)文中,岑氏认为,“艺术学正式成为一种科学体系,实自艺术社会学始”[11]142岑氏在对史前艺术、图腾艺术、中国古代艺术、民族艺术和民俗艺术的研究中就采用了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法。运用科学方法,可以使艺术和艺术史研究加强其科学性。因而岑氏特别强调考古学对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艺术考古学之进展》(1941)文中指出,“往昔之言中国艺术史者,徒据文献记载,难免隔靴搔足之憾,是中国艺术史之研究,必赖艺术考古学之助始可有为也明矣。”[11]85这种对研究方法科学性的注重,具体表现在其对唐代人物画、花鸟画以及唐代妇女服饰的研究中,他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文献史料,除了搜寻挖掘画论、史书、笔记、诗歌等文献资料外,还较多地引用学术界的考古发掘成果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这种以民族学、人类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种史料互相对比参证的科学方法,表明岑氏的艺术学研究不被传统的研究方法所局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探讨。这种思想上的创新为中国艺术学研究方法的转型奠定了一个较高的基础。

三、留学背景与中国艺术史观和写作体式的转型

中国传统的艺术史观通常是外儒内道,即以儒家道统为主旨,以道家、佛学思想为艺术本体论的艺术史观。例如,我国古代第一部艺术学著作《乐记》论述音乐在社会生活的地位

和作用时特别强调其伦理功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记·乐论》)并把音乐同政治联系在一起,“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乐本》)我国古代第一部传统画史著作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论述绘画外部的功能论时特别强调其伦理道德功能。例如《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点明绘画与政治论理的关系:“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而在论及绘画等艺术的创作规律、评品标准等内部的本体论时,则从道家和佛学思想中寻根求源。如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将“气韵生动”视为中国艺术的第一要义,成为中国艺术批评的最高准则。张彦远对谢赫的“六法”进行阐释与发挥,而谢赫“六法”本身就是基于魏晋以来的“气韵”、“风骨”等这些渗透了道家宇宙自然生命之气息的概念。同时,张彦远提出了更具道家色彩的创作与品评标准。他提出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并将“自然”视为上品之上。(“论画体工用拓写”)并且在治史和编撰体例上更是画史画理画评画工于一体。所有这些,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明清时期,受鉴藏之风气的驱动,著述形式已趋于传记与著录,所用资料多囿于记载与见闻,治学思想也远离了早期“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传统,重记载而轻论述,多是史料的堆积,而无史学之意义。

由于中国传统画学史籍集画史画理画评画工于一体,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且与社会政教伦理同形同构,非有强有力的外力冲击,是不可改变的。西学东渐,使中国传统的艺术史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有留学背景的艺术史学家受到西方新史学的影响,其艺术史观则贯注了循环进化论和文化史的宏阔视野,从而一改传统的艺术史观,将中国艺术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中,以进化论和文化史观来探讨中国艺术史。

梁启超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篇章。梁启超顺时应势,以西方“进化论”为理论武器,高举“史学革命”大旗,充当了“旧史界的陈涉”与“新史学的开山”。他在1902年的《新史学》中指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12]意识是说,史家的天职在于叙述人群进化并求其公理公例,历史研究不是简单的记载“人类过去活动之僵迹”,而是要化僵迹为活态。这种倡导以历史进化论取代历史循环论的新史学观体现在美术史学界的是,民国时期一大批美术史学者在美术史论研究中带有深刻的“新史学”烙印。例如,一批留学日本的学者,如姜丹书、郑午昌、陈师曾、潘天寿等人,则以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艺术史,明显带有新史学的特点。

宗白华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着重关注艺术精神主导下的艺术风格的变迁以及美感类型的演进。宗氏比较看重西方之风格学,他借用德国人歌德(Goethe)话说,一切艺术最

高的价值表现即是风格。在宗氏看来,风格就是一作家固定之表现方式。“每一个作家对世界另有一种看法,同时有表现他的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不移之表现方式,即为该作家之风格。”[3]114他认为风格与艺术作品的关系有两方面特点:一是价值。有风格就有价值,否则则无价值。二是风格与做作相对。风格是自然流露的形式,做作是非自然的,故而缺乏风格。风格从个性而成,同时亦待后天之养成。风格除要求为自然的流露外,还同时须有美的价值。若无美的形式,则仍不能称为艺术之风格。一部欧洲艺术史,在他看来就是欧洲艺术进化的风格演进的历史。“希腊的风格注重形式的调和及态度的整肃,文艺复兴则继承希腊的风格,完全表现美感的,Baroque时动作的表现极强,失去形式的调和,Goethe为完全精神的表现,灵的超世的风格。”[3]120

滕固以西方新史学的进化论思想和文化史观来研究中国艺术史。滕氏不但以批驳“南北宗论”的《唐宋绘画史》为始刷新了治学的观点与方法,而且他的《中国美术小史》以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提出解释中国美术渊源流派与沿革盛衰的假说,在有限的史实梳理中,突破了明清书画史家热衷于记载生平和作品流传的局限,以建筑、雕刻和绘画为范围,是一部有见解而非仅史料的中国美术通史,对自上古至清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与因果联系做出了前人所无的阐释,终将成为新史学的重要代表。他虽然以进化论分析美术史,但不拘于生物进化模式,而是注意到文化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文化进展的路程,正像流水一样,激湍回流,有迟有速,”因为“人类思想才力,不绝地增加,不绝地进展,……一旦圆熟了后,又有新的素养之要求;没有新的素养,便陷于沉滞的状态了。”[5]87-88按照这一规律,滕氏把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分为四个时代:汉以前为生长时代,魏晋南北朝为混交时代,隋唐五代宋为昌盛时代,元明清为沉滞时代。但他明确指出,“沉滞时代决不是退化时代。”[5]88尽管这种分期断代只是一家之言,但不言明清美术衰退而称其为沉滞,可谓别具只眼。滕氏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本以欧美新史学代替旧史学、构建日本新史学的转型过程中,滕氏受西方新史学观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滕氏的这种史学观和研究方法,间接受之于德国而直接取之于日本,“正是德国学派在日本的主要特征”。[13]滕氏吸收时代新机的意识和认真学习西方研究方法并能结合中国实际而斟酌损益的精神,对于中国现代史学观的转型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采受格罗塞、泰纳、温克尔曼、沃尔夫林等西方艺术史学家以及孔德、豪森斯坦和弗里契等西方艺术社会学家的影响,他的艺术史观则是将艺术史置于文化史中,或将艺术史所处理的材料和事实放置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马采认为,艺术文化史的共同点,正像泰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所说,“为了理想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必须明确理解时代一般之社

会的和知识的状态”;[4]80与艺术文化史相对立,艺术社会史是唯物史观的艺术史,其共同点是,“把艺术的历史和它的国家的政治、产业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来研究的”。[4]82 邓以蛰的艺术史观也明显受到西方新史学观的影响。邓氏提倡以史出论、论从史出的“画史即画学”的新史学观。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邓氏认为,“战国以前,由静的图案到动的写实,即由‘静’到‘动’;战国以后,则由生动的动物到气韵生动的自自然,即由‘生动’到‘气韵生动’。”[7]357艺术是不断发展的、演变的,从技法和风格来看,后人总比前人纯熟而进步,丰富而生动。然而,邓氏指出,“技法进步不等于艺术价值的提高,后人比古人丰富而不是降低,反过来说也不等于古人不丰富就比后人低。”[7]365因而,在邓氏看来,艺术价值的高低不关于技法的进步,降低不降低不在乎古今前后。这种史学观是颇有见地的,对于建构现代艺术史观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方新史学思想的输入,与这种新的史学观相一致,中国传统艺术史写作体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传统艺术史往往集史、论、评、传记于一体,贯穿于传统的诗书画史中。20世纪以来,由于西学的引进,富有留学经验的中国艺术史学者顺应时代潮流,吸收学术新机,在写作体式上突破了传统体式的局限。滕固深受新史学代表人物梁启超的影响,其美术史写作建基于“搜集资料”和“推论沿革立为假说”之上,从而改变了传统艺术史只是资料的堆砌,而缺少内在的逻辑演变的“因果关系”的写作模式。而且,如前所述,他在艺术史的研究中还引入了沃尔夫林的风格学。因而,滕固开启了中国艺术史写作体式的新局面。马采强调科学的艺术史只能是事实的穿凿、核定和记述,不是说明。艺术史的写作不能只是艺术家的传记。邓以蛰在强调中国书画的史料考证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但他始终强调史与论要密切地结合起来,认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优点即在于“论与史向不分”,因而邓氏的艺术史写作模式无不是探寻艺术史内在的逻辑演变规律,并辅之以史料证明。

四、留学背景与中西艺术思维融通

自“五四”以来,我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研究,基本上是循着两条不同的途径进行的,一条是着重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证,另一条则着重于用西方近现代哲学和美学来观察中国艺术,企图对它作出一种美学上的理论的解释和说明。毫无疑问,后者是主流,也是推动中国艺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早期艺术学学科的诞生与形成,中国艺术学研究方法和艺术史观的现代转型,正是中西文化交融格局中形成的新的文化力量与富有留学背景的我国学者创造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西艺术思维的融通是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宗白华,邓以蛰等人在运用心理学和文化学研究中国艺术时,都能援西入中、臻达化境,而这种学术成就的取得则又是对中西学术皆有深厚修养、能够自由贯通的结果。在艺术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宗白华、邓以蛰等人一方面借鉴与学习西方艺术学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立足现实,植根于转型中的中国艺术。在中西哲学、美学和艺术交流贯通的基础上,把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范畴、命题引入艺术学中,并通过中西比较研究来把握艺术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宗白华看来,“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尽管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重要。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结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底自省工作。”[14]137显然,宗氏从中国艺术现实出发,用中国传统理论、概念和范畴来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予以阐释。他在《艺术学》讲稿中也强调:“每一作品所表现,皆作者心中所见的境界,兹名为作者的意境”,[3]105“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表现其生命,而给予欣赏家以生命的印象”,[3]106“凡一切生命的表现,皆有节奏和条理,《易》注谓太极至动而有条理,太极即泛指宇宙而言,谓一切现象,皆至动而有条理也,艺术之形式即此条理,艺术内容即至动之生命。至动之生命表现自然之条理,如一伟大艺术品。”[3]109这些都表明了宗氏用中国传统的理论、概念和范畴来涵盖、融合中西艺术的努力。这种努力、这种对西方艺术的中国化阐释在转型中的中国尤其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艺术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这种努力和研究也代表了我国学者在学习、引进西方艺术学思想时的主流方向,实践证明也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方向。

中西艺术,既有其相似性又有其特殊性。关于中西艺术的差异,宗白华和邓以蛰等人从不同角度予以阐释,精辟独到。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这种差异性。他写道:“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14]186-187事实上,这段话已经触及到东西方艺术空间意识差别的原因,那就是东西方文化占据空间的方式和对空间的态度不同,而这又是由它们各自迥异的民族精神和哲学基础决定的。所以,如何建构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学?宗氏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中国艺术学必须植根于转型中的中国艺术,把中国传统艺术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这样,中国艺术学才有出路。邓以蛰在《国画鲁言》一文中,具体阐释了中西艺术的差别。他认为,中国山水画画家,注重胸襟与笔法。要做一个画师,须得读万卷书,周游名山大川,以资其笔,这是修养上不同的地方。就表现

方面来说,中国山水画画家,在未着笔前,已将客观的物景充分的摄取为主观的意景,一到动笔,便一气呵成。西洋风景画师则不然,在临画之先,胸中一无所有,除了颜色、距离、积量这种要素外,就失创作的凭借,画师毕竟没有什么内在的东西可以表现的。[7]110-111邓氏在《画理探微》中还就东西方艺术的差异有所总结,他说:“西画绘也,绘以颜色为主;国画画也,画以‘笔画’为主。……画家所写者何?盖写胸中所寓之意象耳。”[7]224-225正因为如此,西方艺术常常由于形势过于发达,形式上之构成倾于客观方面,因而缺少精神之表现;而东方艺术,于形式上之构成,倾于主观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上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需求。因而,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邓氏强调,国画向西画学习,向它吸取养料,这是必要的,但若拿西画代替国画,那才是斩断传统。[7]376其实,西方艺术之所短,乃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辅,东西方艺术交融贯通,从而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型。

滕固借鉴西方的艺术观念,以西方艺术批评的视野来审视和反思中国艺术理论。在1926年发表的《气韵生动略辨》中,滕固借鉴了立普斯的移情说阐发了中国古代的画论思想,以中国的心物合一与“移情说”相比照,以“气韵生动”和西方的节奏观念相参证,在时间上要早于朱光潜,在当时具有探索性和先锋性。他立足于风格的视角,指出中国的佛教画在外来影响下逐渐自成中国风格。在强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素的同时,滕固对外来思想也极为重视。在《中国美术小史》中,滕固指出:“近十数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涨一日;艺术上也开始容纳外来思想、外来情调,揆诸历史的原理,应该有一转机了。然而民族精神不加抉发,外来思想实也无补。因为民族精神是国民艺术的血肉,外来思想是国民艺术的滋补品;徒恃滋补品而不加自己锻炼,欲求自发,是不可能的事!”[5]93滕固特别看重异域间的文化交流,视中外文化交流为艺术风格转折变化的“关节”,但他更深入强调外来风格经中土艺术所融合而产生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他主张以本土为主,认为外来思想只能“滋补”,不能取代民族艺术,这种中外艺术关系观如此深刻、精辟,值得我们珍视。

在中西艺术思维交融格局中,我国学者能立足本土文化,同时吸收西方科学精神,在借鉴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但他们对中国艺术的研究,着眼点不尽相同。例如,宗白华主要从美的欣赏的角度对中国书画作一种感性直觉的把握,从审美体会中展现中国书画的美的特征,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揭示中国艺术同中国古代哲学的密切关系。滕固希望从美学上找到中国绘画发展的内在规律,受沃尔夫林美术史理论的影响,特别着眼于风格的演变。邓以蛰把画史与画学、书史与书学紧密结合起来,对中国书画理论作一种哲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立新.我国艺术学85年历程[J].艺术学研究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49.

[2]徐子方.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宗白华.宗白华讲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5]沈宁.滕固艺术文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兰金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2.

[7]邓以蛰.邓以蛰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8]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9]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10]薛永年.滕固与近代美术史学[J].北京:美术研究,2002(1).

[11]岑家梧.中国艺术论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9.

[12]梁启超.饮冰室史著四种江[M].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

[13]陈振濂.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208.

[14]宗白华.意境(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seas Study Backgrounds and Early Chinese

Artistics Researches

Wu Yan-fa

(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Abstract: Early Chinese Artistics was born and formed in the conflict and fus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spirit science. The researches on early Chinese artistics are inseparable of overseas study backgrounds. The senior scholars with rich overseas study experience, such as Deng Yizhe, Zong Baihua, Ma Cai, Teng Gu and other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s to forming the discipline of Chinese artistic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artistics research methodology, art history viewpoints and writing styl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thinking, and thus, they have greatly enhanced Chinese arts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ll these

discussion above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and provided important methodology instruction for constructing Chinese modern artistics.

Key words: overseas study backgrounds; artist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art history viewpoints; fusion of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

中国传媒大学XXXX版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艺术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 艺术学 (专业代码:0504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2、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艺术传播学 2、艺术美学 三、培养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分为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三大环节。 博士生在其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具体制订其本人的《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原则上必须在第一个学年内完成《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生进入具体科学研究工作前,须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必须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 博士生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四、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暂行规定》,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对博士生学习的指导和检查,每两周至少一次;在以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为主的阶段,应拟订周密的指导计划,及时研究和解决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记录单》,此记录单可从该网址下载 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 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 1、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和补修硕士生课程等共7类,具体见课程设置附表。 2、选课要求 ①第一外国语必修语种应与博士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 ②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必修。博士生应必修所学研究方向指定的专业课。 ③同等学力的博士生必须补修2门以上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或指定研究方向课程)。 3、课程学习要求

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难度分析、报考比例、录取人数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历年真题参考书解析 复习资料导师信息 内部资料模拟练习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招生目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育明考博备考解析: 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年有13个研究方向13位导师招生,2016年有12个研究方向12位导师招生,其中1-5方向为戏剧戏曲学,6-10方向为电影学,11-12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在9-13人之间。每位导师的的研究方向不同,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课二的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2、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10:1-15:1左右(竞争较激烈),最终录取的学生专业课分数都较高,所以复习中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普通招考报考条件及准备材料要求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二)报名程序及提交材料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一、艺术学专业(1301L1) 本专业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创作和理论兼能的中西艺术研究人才。本专业包含的研究方向有: 1、外国美术史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从史前到21世纪外国美术的发展、流变,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画家、艺术流派及创作理论、创作方法。 导师徐庆平教授,1946年出生于北京。巴黎大学美术学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美术史研究,中国书画研究、中外美术比较研究。主要教授课程:西方美术史,书法和篆刻。主要著作和译著有:《光荣属于希腊》(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卢浮宫美术馆》(外文出版社,1999年版)、《世界十大博物馆系列》(总审校,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奔腾尺幅间》(编著,百花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艺术史》(译著,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名人传记?莫奈》(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版)、《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东方美术史》(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人性和神性——西方美术历程》(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曾应邀赴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欧美亚洲各国收藏家和收藏机构收藏。 2、中国美术史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自魏晋至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流变,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画家、艺术流派及创作理论、创作方法。 导师陈传席教授,1950年9月1日生,1980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史论专业,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年9月至1985年任职安徽省文化厅期间,曾组织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组织全国36家博物馆精品联展,在国际美术界产生巨大影响。1986—1987年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1987年9月回国,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993年3月任教授,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古典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从事艺术史和文学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术历史和理论研究、艺术美学研究、艺术批评、中国画技法实践等,近年来更着力于佛教艺术研究。主要教授课程:中国美术史专题、美学主文献研读等课程。主要研究成果:《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中国绘画美学史》、《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和大家》、《陈传席文集》(九卷)、《悔晚斋臆语》等3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画年鉴》。 导师付阳华副教授,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2年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授课: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书画鉴藏、20世纪中国绘画等。研究领域为中国绘画史中的风格流派、画家、作品、题材演变以及地域美术研究,绘画鉴藏和画论研究。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香港《新亚论丛》等,有著作《赵孟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明遗民画家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元四家》(合著,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并编著有《中国绘画经典(明清部分)》(人民美术出版社),参和撰写《东方美术史》等教材。任《北京美术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明清两编主编,获北京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艺术类一等奖,教育部第6届高等院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导师马躏非副教授,198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01年于天津美术学院获得艺术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得艺术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2013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授课:外国美术史、名作分析等课程。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美苑》、《中国书画》、《台湾辅仁大学学报》等,出版著作《董其昌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参和撰写《人性和神性——西方美术历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3、中国书法理论和实践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流变,书法史上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及其艺术创作、艺术理论,书法艺术创作的理论、方法等。 导师郑晓华教授,1963年出生于浙江缙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美术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艺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九届全国青联委员。主要研究领域:艺术史论、书法理论、书法创作。主要教授课程:原著选读、经典碑帖研究、创作研究、书法和篆刻。主要研究成果:《大师——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书谱》(中华书局,2012年版)。《艺路鸿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艺术概论》(台湾五南图书公司,2010年版)。《颜筋柳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书法史话》(合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书法艺术欣赏》(台湾五南图书公司,2001年版)。《翰逸神飞--书法艺术的历史和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 4、中外美术比较研究 本方向主要关注“在全球化”语境中,破除“西方中心论”,进行中国美术同外国美术(包括东西方)的比较研究。包括中外美术的发展、交流研究,方法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画家、艺术流派及创作方法、艺术思潮等的研究。 导师王文娟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外美术比较研究方向)。2013年—2014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1、

中国传媒大学 336《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 考试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艺术基础》是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考试内容为艺术的基本原理。本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当代艺术的热点现象和动态。 二、考试的内容 1.概述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时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形式出现。 2.考试范围 ●艺术的构成 艺术活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artist)-艺术品(work)-观赏者(audience)-宇宙(universe)(艾布拉姆斯:四要素) 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言(语言)-象(形象)-意(意蕴) ●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 艺术的本质: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 艺术的功能: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审美认识 ●艺术的分类 实用艺术,审美艺术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综合艺术)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艺术家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艺术家的修养与能力 ●艺术思维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1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艺术的至境形态 艺术意象 艺术意境 艺术典型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内容:主题,题材、情节 艺术的形式:语言,结构、技巧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艺术风格、流派、思潮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艺术的接受 艺术接受性质与社会环节 艺术欣赏的性质、过程及效果 艺术批评的观念及效用 ●艺术的起源 摹仿说 表现说 游戏说 巫术说 劳动说 ●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2

2017中传电影学电影创作理论方向介绍

2017中传电影学电影创作理论方向介绍 电影学(1303Z2) 1.电影创作理论方向 电影创作理论(剧作、导演方向)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方向,它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电影艺术编导人才。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影的创作规律、创作手法、中外电影创作流派等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电影的创作规律。中国传媒大学的电影创作理论(剧作、导演)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媒体融合和技艺合流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的导师均有丰富的一线创作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影史、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电影电视剧创作研究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影电视剧编剧、导演等艺术创作方面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影视剧创作方法。 本专业培养注重培养具备高水准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能胜任电影电视剧艺术创作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是整个电影学研究的基础,包含电影艺术史和电影理论两个方面。 本方向电影史的研究包括了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生产与发行、创作与理论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着重研究电影诞生以来一百多年间电影艺术语言和电影艺术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电影发展的深层原因和结果;论证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观众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和电影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艺术发展历史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总结经验,认识规律。电影理论的研究范围则包括电影美学、电影艺术理论、电影文化、电影批评等基础性学科。本方向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经济、历史与文化语境,对电影创作的丰富实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电影艺术现象和本质进行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电影艺术史论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在早期中国电影、中国当代电影、欧美电影、电影美学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旨在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电影艺术和理论素养,能胜任电影理论研究、电影评论及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本方向也注重培养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在多种传媒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影视制片方向 影视制片方向是研究影视剧生产和营销的专业方向。 本方向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影视剧的剧本策划、投融资、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销售等的理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几个方向该如何选择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几个方向该如何选择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广播电视艺术学七个方向的初试考题基本一致。分数线也基本一致。在报考选择时,考生需针对自身的兴趣、工作发展目标、想跟的导师等等综合决定。 学制:01、07方向2年,02、03、04、05、06方向3年。从考试录取概率的角度来说,7个方向都差不多。 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导师有吴辉、徐舫州、张静滨、胡智锋、周文、王黑特、张国涛。复试要求理论性较强,同时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生。kathy提示:此方向属于实力很强的电视系,一般来说,学制2年,就业去电视台做编导的居多,CCTV很多。 2.电视策划方向[2006年首次招生]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策划理论的同时,参与一定的实践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本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艺术造诣、拥有节目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级电视策划人才。导师有关玲、苗棣、许行明、郑月。复试喜欢综合能力强,有电视策划思维的考生。kathy提示:此方向自开始招生以来,就年年火爆,因为电视台现在很缺少具有策划能力的编导。 3.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直系为本科的文艺编导。是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王牌方向。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目、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电视文艺理论体系。导师有蔡卫、何晓兵、陆健、游洁、张育华。复试喜欢具有文艺特长、有文艺节目从业经验的考生。 4.电视剧创作与理论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电视剧理论素养与业界实践能力,能胜任电视剧领域的创作制作、调查研究、政策管理、宣传及教学等相关工作。导师有戴清、李胜利、刘婷、刘晔原、卢蓉、秦俊香、吴素玲、王利丽、彭文祥、吴秋雅。由于导师较多,报名和录取人数也较多。复试喜欢通晓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考生。kathy提示:这个方向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热门,导师也多,适合那些避开热门的同学选择。 5.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的学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理论研究、画面创作及美学鉴赏等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要不断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时能够在电视节目创作中或视频媒体节目创作或平面媒体创作中独立的完成摄影、照明、后期制作、以及设计、策划、编导、编辑、剪辑、电脑特技等工作。导师有李兴国、毕根辉、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与影视学 戏曲美学 考研参考书 考研真题 笔记资料经验 考研辅导

1/12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 1【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导师信息【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复试情况、复试方案、流程及复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结合2014年招生计划,确定了进入复试考生的基本分数(详见下表)。国家下达我院的硕士生招生计划人数:学术型硕士84人,专业型硕士35人。参加我院复试的人数为155人,复试比例1︰1.30。 【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的程序、方式、时间 1、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 2、专业复试以面试方式进行,考生在已出的10道专业题中抽取2道题目进行回答,同时回答复试导师的提问,时间约为20分钟。 3、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方式进行,笔试时间为30分钟;面试分专业进行,时间为5分钟左右。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文艺理论、阅读与写作。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每门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导师考试科目_05戏曲美学贾志刚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 ④823戏曲史论

2/12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 2【育明教育提示】复试成绩的评定标准及录取要求 1、外国语听力和口语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听力40分,口语60分。该项考核按1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 2、专业面试满分100分,评分标准为2个专业题,每题30分,共60分;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为40分。该项考核按9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 3、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复试总成绩=外国语听力和口语得分×10%﹢专业面试得分×90% 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5、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类) 报考专业总分外国语 思想政治理论 专业一、专业二单科成绩文艺学(050101)35055 83艺术学理论(130100)32534 51音乐与舞蹈学(130200)32534 5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32534 51美术学(130400)32534 51美术设计(1304Z1)325 3451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博士)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博士)真题(2003-2010) 2010年 电影艺术史论: 1结合可以看得到的费穆电影,谈其影片艺术特色。 2电影符号学 3第六代导演创作特色。 4谈美国歌舞片创作 文艺美学:(印象模糊) 1意境、意格方面的古典美学问题?? 2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先进文化啥的??? 2009年 电影艺术史论: 1电影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系(25分) 2简析1958——1960年大量摄制“记录性艺术片”的原因与后果(20’) 3简述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25’) 4分析吴宇森武侠片之艺术特色及其在香港电影中所占的地位(30’)2013年考研辅导报考指南考研大纲解读招生政策解答考研分数线考研数学 文艺美学: 1文艺作品的市场需求与审美价值坚守。(40) 2为什么说意境、气韵等传统美学范式在当代文艺审美意识中仍占有重要地位?(30) 3《傻乐,文化的堕落》中说,今年的《不差钱》中把“艺术细胞”说 成“艺术细菌”博得喝彩,可见大家的傻乐程度到了何种地步,傻乐——傻并快乐着,另一题为《傻乐未必可耻》一文则说,娱乐就是娱乐,未必可耻。如果非要上升到思想高度和文化的深度来批判,那样文化和娱乐才是真正的痛苦。

比较两种文艺观,你意如何?(30’) 影视艺术理论: 1选取一个侧面,谈谈电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30’) 2以具体的节目或栏目为例,评价电视中的娱乐因素。(30’) 3结合影视作品,谈影视艺术中的民族性特征。(40’) 2008年 电影艺术史论 1举例说明从小说改编为电影的主要特点(25’) 2简析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25’) 3试论1949——1966年中国惊险电影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25’) 4试对近年来中国社会现实题材影片创作作出分析与评价。(25’) 文艺美学: 1对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25’) 2为什么说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乃是推动人性回归和提升,使人真正成为人的必由之路?更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目标?(25’) 3如何在文化多元化语境中,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大众审美情趣的提升?(25’) 4自选一部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大片作出美学分析(25’) 电影艺术理论 1简述爱因汉姆电影理论的主要观点,谈谈你对电影中的形式主义的认识(25’) 2简述“真实电影”和“新纪录电影”的主要区别(25’) 3简述长焦镜头的表现功能(25’) 4目前中国电影创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5’)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与标准答案点评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 一、填空 1、名画《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 2、画风被誉为“吴带当风”的唐代画家是吴道子。 3、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胡代表作为《二泉映月》。 4、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5、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为《桃花扇》。 6、《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作品。 7、我国影片《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谢晋。 8、影片《野草莓》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 9、1958年播出的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是的《一口菜饼子》。 10、《悲剧心理学》是我国美学家朱光潜早期著作。 二、简释 1、赋、比、兴 【概述】 《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周礼·春官》。后有《毛诗序》承袭了这种说法,将三种内容体例(风、雅、颂)和三种表现方法(赋、比、兴)混为一谈,提出了“诗有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将三体与三法比较准确地区别开来,这一看法沿用下来。【分释】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一般多风出于《颂》和《大雅》;但像《七月》《氓》等优秀民歌作品,也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转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大多在诗的开端。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邶风·燕燕》是一首送别诗,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时的差池不齐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再如《孔雀东南飞》里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引出下文焦刘的爱情悲剧。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与影视学 电影理论 考研参考书 考研真题 笔记资料经验 考研辅导

1/13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 1【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导师信息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主要导师考试科目 _18电影理论 贾磊磊 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19港台电影研究赵卫防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0文学原著改编李清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1影像叙事研究孙承健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2中国电影史丁亚平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3中国电影史高小健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6电影艺术史论 _24当代电视剧研究许靖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_25电视剧编剧张宏森教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_26电视批评贾磊磊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2/1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 2【育明教育提示】2014年复试情况、复试方案、流程及复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结合2014年招生计划,确定了进入复试考生的基本分数(详见下表)。国家下达我院的硕士生招生计划人数:学术型硕士84人,专业型硕士35人。参加我院复试的人数为155人,复试比例1︰1.30。 【育明教育提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的程序、方式、时间 1、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 2、专业复试以面试方式进行,考生在已出的10道专业题中抽取2道题目进行回答,同时回答复试导师的提问,时间约为20分钟。 3、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方式进行,笔试时间为30分钟;面试分专业进行,时间为5分钟左右。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文艺理论、阅读与写作。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每门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_27国外电视理论研究潘源副研究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7电视艺术史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综合笔记

中传考研综合考试{艺术学}综合 综合考试{艺术学} 填空(作品、作者) 1分x10 艺术学概论 艺术理论 拉德.费德勒艺术学之父,主张艺术学从美学中分开"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德"鲍姆加通-美学之父,《美学》: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科学)。 黑格尔《美学》"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完整的美学体系。" 李泽厚《美学四讲》:研究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 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法丹纳《艺术哲学》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艺术发展" 英克莱夫.贝尔" <艺术>有意味的形式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客观说: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德古典美学"黑格尔:美是理念(内容)的感性显现(形式)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文以载道(自然、圣贤之道、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主观说: 德尼采"唯意志论,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 宋严羽“妙悟说”;明袁宏道“性灵说” 克罗齐直觉说" 伯格森/科林伍德" 摹仿说: 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游戏说 席勒(德)-斯宾塞理论(英)席勒《美育书简》" 巫术说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英弗雷泽《金枝》" 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岩画" 表现说 古代文论《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 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亚里士多德艺术三功能:教育、净化、快感" 先秦《乐记》乐者乐也" 美育概念的首次提出"席勒《美育书简》德智体美 我国提倡美育的清末王国维/北大校长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美育核心是艺术教育/苏"斯托洛维奇 美奈斯比特《大趋势》:需要借艺术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 英泰勒《原始文化》知信艺道法习综合体" 美"克鲁伯+克拉克洪《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二十世纪的文化定义 苏卡岗:艺术仿佛一面镜子" 唐王昌龄《诗格》物/情/意境"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艺术设计专业学位考研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艺术设计专业学位考研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2019年继续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35108-艺术设计。 2019年我校艺术学院拟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研究生4人。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硕士授权点设立的目的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本领域对专业人才技能要求的细分化、领域化趋势,培养行业亟需的专业人员。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是用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而非简单的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在此前提下,本授权点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专业适应性和专业侧重上的差异化。 艺术设计专业包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含动画与新媒体)方向。以上专业方向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引,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强调设计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进各专业融合与协作,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作用日益彰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及媒体创意等领域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业界对本授权点所培养专业人才需求呈迅速增长趋势。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去,学院为艺术硕士提供不同等级的学业奖学金。研究生新生的学业奖学金获得资格及具体等级在入学前录取阶段确定。在校生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获得资格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评定一次。评定时综合考虑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等因素。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查询有关信息公告。此外,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信息,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即可关注。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进行网上报名、下载打印《准考证》、查询初试成绩,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复试通知等材料。 我校将严格执行《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https://www.sodocs.net/doc/418699730.html,公开)。 三、考试形式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试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试题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十七年电影是指____年之间的电影 2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理论是________ 3爱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用了_____法研究电影 4《出租车司机》的导演是_____,他的《无间行者》来源于香港的《____》5《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导演是________ 6青年导演宁浩的《____》是首个票房过亿的青年导演 7钟惦棐发表的一篇文章《_____》,因而被打成右派 8《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是____,片中女主角____曾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奖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乔治。萨杜尔 2物质现实复原理论 3《教父》 4样板戏电影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近年来好莱坞采用了诸多中国元素,请分析其运用和策略 2谈谈当代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就 四、论述:(60分) 01史论:中国本土戏剧尤其是京剧对电影影响很大,试结合某一时期具体影片为例,结合申述中国电影民族化问题 02创作:在创作中,导演和摄影师运用了什么造型手法构建视觉语言 03表演:谈谈表演中的即兴创作 04制片:本年度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3件热点大事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十七年电影是指_1949-1966___年之间的电影 2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理论是___电影眼镜论_____ 3爱恩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用了___心理学__法研究电影 4《出租车司机》的导演是__马丁斯科塞斯___,他的《无间行者》来源于香港的《_盗亦有道___》 5《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导演是___罗伯特维恩____ 6青年导演宁浩的《__疯狂的石头__》是首个票房过亿的青年导演 7钟惦棐发表的一篇文章《__电影的锣鼓___》,因而被打成右派 8《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的导演是__水华__,片中女主角__于蓝__曾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奖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乔治。萨杜尔:电影史学家,编写有《世界电影史》,对于世界电影历史记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评价中国30年代电影是意大利新鲜事主义电影的鼻祖, 高度评价了中国30年代左翼电影中关注底层人民生活自然光拍摄的一部分电影。2物质现实复原理论: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提到的观点,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是照相技术的外延,都能生动捕捉记录表现生活中的真实,许多艺术都是从上层思想到下层基础,而电影切好相反是从下层到上层思想的一种艺术,电影是先抓取生活中的某个瞬间,由这一瞬间引发艺术家个人思考以及艺术观点,继而拍摄出影片,克拉考尔杜绝编造剧本,提倡记录表现生活中的真实,他提出了“发现生活中故事的插曲”这一观点,使电影故事来源于生活流,又结束于生活流。3《教父》:好莱坞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代表作品,总共有三部,其中马龙白兰度扮演的冷血杀手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系列片多次荣获奥斯卡大奖。 4样板戏电影:文革期间拍摄的影片类型,当时江青作为文艺整风旗手,听取康生意见,在文革期间拍摄八大样板戏,追求三突出原则,敌小我大、敌暗我明、敌远我近、敌俯我仰艺术创作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发挥,电影完全沦落为宣言政治的工具,样板戏电影创作原则在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宣布结束适用。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近年来好莱坞采用了诸多中国元素,请分析其运用和策略。 可以从昆汀杀死比尔里面的中国功夫,以及功夫熊猫里面的中国功夫山水谈谈,以及近来的变形金刚4从中国遴选演员也可谈谈 2谈谈当代青年导演的创作和成就 娄烨、路学长、管虎、陆川、宁浩、张元、贾樟柯、王超、徐静蕾、王竞、章明、徐铮啊,这些人都可谈谈。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美术学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美术学专业介绍 1.影视美术方向 美术学作为艺术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涵盖了视觉造型创作与美术史论研究的广泛领域,是艺术学领域的支柱学科之一。影视美术是结合美术与电影电视的一个研究方向,它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美术学专业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方向。 影视美术方向主要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去研究电影、电视的视觉之美,主要包括场景、灯光的造型设计理论与实践、人物形象、电视画面等方面的造型设计理论与实践等。本研究方向在我校已有多年历史,已经逐步形成了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重、注重并强调对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研究及培养特色。本方向在利用和研究三维动画、虚拟场景、多媒体等新兴的、多元化的设计方法的同时,致力于发展传统的影视美术观念,拓宽影视美术研究的范围。 本方向依托于影视艺术学院强大的学术背景,培养研究生具有系统的影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理论研究能力和在影视美术领域具有较强的设计创作能力。研究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实践,将成为影视美术领域在影视场景设计和研究、人物造型设计和研究等领域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 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方向 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是美术学专业适应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的方向之一。它在传统美术创作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定位并展开相应的研究,探索当代美术创作的语言形式和方法,研究新媒体艺术等新艺术形式的创作规律和要求,是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方向立足于研究当代美术和新媒体艺术在当前的发展,在注重传统造型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充分了解当代艺术的语境,关注文化、关注传统、关注生活;强调探索未知的领域,强调调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形式,强调与边缘知识的融合,强调对文化和语言的反省。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光学媒介、电子媒介以及数字媒体为基本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的创作规律研究。本方向依托于传媒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学科优势,将传统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结合起来探讨当代美术发展中的新形式、新领域,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本方向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着重于艺术创作实践;创作研究中形成了厚基础、重技术、新观念的特色,在新材料、新方法与传统造型艺术相结合等方面来展开系统研究。 本专业本方向研究生应具备现代视觉艺术的观念,掌握最新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能够独立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和新媒体艺术创作、设计。本方向培养在当代美术创作和利用新媒介、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的高级创作性人才和相关研究人才,主要面向艺术市场、美术教育和公共美术设计等领域培养人才。 3.美术史论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美术的历史和理论,是美术学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致力于建筑、雕塑、绘画等领域的历史研究和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研究,同时在当代美术批评、美术传播与市场等领域展开研究。 本方向主要培养中国美术历史、美术理论、现当代美术等研究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本方向在研究中注重研究生基本研究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研究生在美术文献、艺术调查等方面的功底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结合社会实践来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本方向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在艺术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下来展开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以美术交流与传播、美术鉴藏、美术文

全国艺术类院校排名汇总

全国艺术类院校排名汇总 中国大学艺术学排名 艺术学共有20个本科专业。按教育部的学科分类,艺术学是文学门下的一个学科类。考虑到艺术学类的特点,本表将其单独排名。 中国大学艺术学总排名 1 北京电影学院 2 中央音乐学院 3 上海音乐学院 4 福建师范大学 5 上海戏剧学院 6 武汉音乐学院 7 北京广播学院 8 北京师范大学 9 中国音乐学院 10 清华大学 11 湖北美术学院 12 厦门大学 13 南京艺术学院 14 西南师范大学 15 中央美术学院 16 上海大学 17 中国美术学院18 中央戏剧学院 19 西北师范大学 20 华东师范大学 21 南京师范大学 22 浙江大学 23 北京大学 24 天津音乐学院 25 上海师范大学 26 首都师范大学 27 中央民族大学 28 广州美术学院 29 华南师范大学 30 山东师范大学 31 云南艺术学院 32 安徽师范大学 33 陕西师范大学 34 东北师范大学

35 山西大学 36 华中师范大学 37 鲁迅美术学院 38 江西师范大学 39 河北大学 40 西安音乐学院 41 南昌大学 42 深圳大学 43 湖南师范大学 44 星海音乐学院 45 西北大学 46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47 四川美术学院 48 山东大学 49 苏州大学 50 武汉大学 51 四川师范学院 52 宁夏大学 53 杭州师范学院 54 山东艺术学院 55 西安美术学院 56 内蒙古师范大学57 湖北大学 58 四川大学 59 哈尔滨师范大学 60 荆州师范学院 61 南开大学 62 河南师范大学 63 山西师范大学 64 齐齐哈尔大学 65 西北民族学院 66 海南大学 67 河南大学 68 河北师范大学 69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70 阜阳师范学院 71 贵州民族学院 72 新疆艺术学院 73 湛江师范学院 74 黑龙江大学 75 北京舞蹈学院 76 广西艺术学院 77 聊城师范学院 78 青海师范大学

2017中传电影学影视制片方向介绍

2017中传电影学影视制片方向介绍 电影学(1303Z2) 1.影视制片方向 影视制片方向是研究影视剧生产和营销的专业方向。 本方向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影视剧的剧本策划、投融资、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销售等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内容有:制片人的素质、剧本的策划与创作、影视剧的投资与融资、影视剧的成本与预算、影视剧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影视剧的市场营销等。影视制片管理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体现在影视艺术与经济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懂得艺术又要懂得经营管理及影视剧的市场运作;同时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性实践的能力。中国传媒大学的影视制片方向将借鉴国外MBA及影视艺术硕士培养的经验,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同时强调学生参与相关实践,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 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及实际运作的高层次影视节目制片人才。 2.电影创作理论方向 电影创作理论(剧作、导演方向)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方向,它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电影艺术编导人才。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影的创作规律、创作手法、中外电影创作流派等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电影的创作规律。中国传媒大学的电影创作理论(剧作、导演)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媒体融合和技艺合流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的导师均有丰富的一线创作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影史、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电影电视剧创作研究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影电视剧编剧、导演等艺术创作方面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影视剧创作方法。 本专业培养注重培养具备高水准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能胜任电影电视剧艺术创作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 电影艺术史论方向是整个电影学研究的基础,包含电影艺术史和电影理论两个方面。 本方向电影史的研究包括了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生产与发行、创作与理论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着重研究电影诞生以来一百多年间电影艺术语言和电影艺术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