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尔雅刑法学总论课后答案

尔雅刑法学总论课后答案

尔雅刑法学总论课后答案
尔雅刑法学总论课后答案

刑法的适用范围

1

()是保护原则的管辖根据。

A、危害本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B、危害在其它国家的本国公民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C、危害本国公民安全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D、危害在本国的外籍公民的犯罪,本国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A

2

国际法公认的才一个普遍管辖原则的犯罪是()。

A、恐怖组织最和反和平罪

B、海盗罪和恐怖组织罪

C、战争罪和恐怖组织罪

D、海盗罪和战争罪

正确答案:D

3

属地原则的管辖根据是:一个国家对()有管辖权。

A、本国领域内的犯罪

B、在任何国家的本国公民犯罪

C、本国领域内的外籍公民犯罪

D、特定领域内的犯罪

正确答案:A

4

属人原则的管辖根据是以公民的犯罪地点作为根据。()正确答案:×

空间效力原则

1

在我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的犯罪()。

A、适用我国刑法

B、不适用我国刑法

C、适用所在国刑法

D、适用国际法

正确答案:A

2

关于刑法个别化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罪行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B、强调客观的行为及其危害

C、把行为作为唯一的定罪处罚根据

D、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改善犯罪人

正确答案:D

3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当行为地和结果地不一致时的犯罪?()

A、采取行为地管辖原则

B、采取结果地管辖原则

C、同时采取行为地和结果地管辖原则

D、采取属人原则

正确答案:C

4

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经过外国审判后,无需再依法追究。()正确答案:×

5

对于域外的外国人犯罪,我国没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

刑法的时间效力

1

我国主要采用的刑法适用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正确答案:D

2

刑法的时间效力包含的内容有()。

A、刑法的生效时间

B、刑法的失效时间

C、刑法的溯及力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3

一个新制定的刑事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有效,称为()。

A、无溯及力

B、有溯及力

C、法律生效

D、法律失效

正确答案:B

4

当新旧法律均认定为犯罪时,且最高刑和最低刑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量刑情节来比较处罚轻重

B、可以根据附加刑来比较处罚轻重

C、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比较

D、根据旧法进行处罚

正确答案:D

5

以下关于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则上只能使用行为时的法律来定罪处罚,但若新法有利于被告时,适用新的法律

B、如果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新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

C、如果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依然适用旧的法律来定罪

D、旧法和新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轻,则适用新法

正确答案:C

6

禁止事后法的正确含义是禁止不利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被告人的事后法。()

正确答案:√

特殊情况下刑法的适用问题

1

我国刑法如何认定中间时法?()

A、依照旧法进行处罚

B、依照新法进行处罚

C、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存在立法漏洞

D、本法实行后,法律又多次变化的,适用最有利被告的法律

正确答案:C

2

跨越新旧法律时期连续犯罪,并且实施不同的犯罪,该如何定罪?()

A、从新法

B、从旧法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

正确答案:D

3

司法解释没有溯及力。()

正确答案:×

4

对于按照行为时的法律已经判决生效,当新法律发生变化后,可根据新的法律更改判决。()正确答案:×

犯罪的法定概念

1

区别罪与非罪的原则标准是()。

A、社会危害性

B、刑法中对犯罪的定义

C、社会影响程度

D、犯罪动机

正确答案:A

2

在司法实践中,某些案件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照()的规定不予犯罪处理。

A、行政处罚

B、民法

C、法律原则

D、但书

正确答案:D

3

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

A、窃取国家情报,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

C、醉酒驾驶致人死亡

D、装修噪音扰民

正确答案:D

4

犯罪对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不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答案:×

5

但书是对刑法的补充条文()。

正确答案:×

犯罪的基本特征

1

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民事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法惩罚性

正确答案:A

2

如何理解刑法学界关于犯罪特征的讨论?()

A、两特征说和三特征说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B、两特征说优于三特征说

C、三特征说实践性比两特征说强

D、这些争议只具有理论价值,并不具有实践意义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犯罪成立条件的选项是()。

A、符合构成要件

B、违法的

C、造成重大损失的

D、有责的

正确答案:C

4

某个行为是否属于犯罪,一定要有刑法的明确规定。()

正确答案:√

5

迷信犯属于犯罪。()

正确答案:×

犯罪构成

1

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A、英美法系中定罪的构成要件和诉讼规则紧密相连

B、英美法系没有抽象的构成要件概念

C、大陆法系所抽象出来的构成条件理论与实际定罪过程相符

D、消极要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都被纳入犯罪成立的要件之中正确答案:C

2

关于大陆法刑法理论中的有责性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

B、刑事责任指的是行为人所具备的应该用刑法来加以惩罚的心理

C、责任分为责任形式和责任能力

D、责任形式涉及到有无阻却责任的事由

正确答案:D

3

犯罪构成是刑事法里规定的,为犯罪成立所必要的()。

A、各种主观要件

B、各种客观要件

C、各种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D、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正确答案:C

4

在大陆法国家,判断犯罪成立的第一步是()。

A、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

B、违法性的判断

C、有责性的判断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5

大陆法系与欧美法系定罪方式不同,大陆法实行同种数罪并罚,而欧美法为同种数罪不并罚。()

正确答案:×

6

在大陆法系中,只要符合了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就具备了违法性。()

正确答案:×

刑法总则的构成要件与实施

1

刑法分则规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不包括()。

A、因果关系

B、行为的时空条件

C、行为的手段方法

D、行为目的

正确答案:D

2

关于犯罪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A、客体可作为考量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标准

B、客体可作为犯罪分类的标准

C、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未完成的犯罪。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D

4

修正的犯罪构成在总则中主要有共同犯罪和()两类。

A、有组织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未完成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C

5

任何犯罪必须具备犯罪的四要件: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

A、犯罪条件

B、犯罪主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正确答案:B

6

贪污受贿罪属于简单客体犯罪。()

正确答案:×

7

我国的刑法理论中,保护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的条件。()

正确答案:√

犯罪主体

1

我国最早规定单位犯罪的法律是1987年()。

A、《海关法》

B、《刑法》

C、《环境保护法》

D、《反垄断法》

正确答案:A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A、自然人

B、单位

C、法人

D、自然人与单位

正确答案:D

3

自然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是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正确答案:√

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1

关于责任能力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限定责任能力人是指部分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B、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加了对限制责任能力人的规定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D、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需同时满足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

正确答案:C

2

刑事责任能力包含年龄因素、精神因素以及()三个反面。

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经济因素

D、情感因素

正确答案:B

3

在实务中,关于精神病鉴定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医院都可以做精神病鉴定

B、如果鉴定结果不一致,根据司法鉴定机构的权威性来决定结果

C、精神病鉴定只能做两次

D、当三次鉴定结果不一致时,审判机关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做折中处理

正确答案:D

4

经鉴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了危害结果,可不负刑事责任,也无需进行治疗。()

正确答案:×

5

刑事责任能力只需满足精神病学(或称医学标准)即可。()

正确答案:×

醉酒犯罪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

1

关于身体残疾的犯罪,错误的选项是()。

A、聋哑人包括只聋不哑和只哑不聋两种情况

B、盲人必须是双目失明的人

C、我国刑法中没有对聋哑人和盲人有先天性和后天形成的区分

D、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对于聋哑人和盲人犯罪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正确答案:A

2

关于醉酒犯罪,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只有危险驾驶罪把醉酒作为定罪要件

B、醉酒对辨认和控制能力都有影响,导致犯罪

C、吸食毒品以后造成的在精神幻觉状态之下实施的犯罪,在大陆法理论中视为原因上的自由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D、英美法和我国法律中,非自愿醉酒导致辨认和控制能力丧失,可作为无责任人来对待正确答案:D

3

我国刑法中规定,聋哑人和盲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4

病理性醉酒犯罪属于醉酒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特殊主体

1

关于特殊主体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主体

B、是一般主体的对称

C、渎职罪的特定身份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职务侵占罪的特定身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D

2

()不属于职务犯罪。

A、贪污罪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挪用公款

D、受贿罪

正确答案:B

3

下列属于身份犯的犯罪的是()。

A、强奸罪

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C、逃税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正确答案:C

4

身份可以决定某些犯罪的罪与非罪。()

正确答案:√

5

身份只能作为刑法的从重处罚的情节。()

正确答案:×

单位犯罪主体

1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法人单位犯罪不属于单位犯罪

B、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犯罪都属于单位犯罪

C、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视为单位犯罪

D、界定单位犯罪最重要的是把单位犯罪行为和个人犯罪行为区分开

正确答案:A

2

如何认定合法成立的公司,但是既有违法犯罪活动又有合法经营活动?()

A、以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的按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

B、按单位犯罪定罪处罚

C、按自然人犯罪来定罪处罚

D、既包含单位犯罪,又包括自然人犯罪

正确答案:A

3

设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按()处罚。

A、按自然人犯罪来定罪

B、既包含单位犯罪,又包括自然人犯罪

C、按单位犯罪定罪

D、按特殊主体犯罪定罪

正确答案:C

4

法律规定的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一人公司。

正确答案:×

5

军队经商属于国家机关参与实施的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

单位犯罪的构成特征

1

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体现在()。

A、由自然人代表单位来实施的行为

B、自然人代表单位实施的个人行为

C、自然人利用职权实施的个人行为

D、以单位名义,代表单位的职务行为

正确答案:D

2

不属于单位意志的反映的情况是()。

A、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的犯罪行为

B、由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

C、经单位负责人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

D、由于单位负责人违反单位章程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D

3

下列犯罪中,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是()。

A、走私罪

B、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C、盗窃罪

D、金融诈骗罪

正确答案:C

4

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按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原则上采取双罚制

B、对单位的处罚为取消其经营、行政、执法等资格

C、注册为法定代表人,但是对单位犯罪活动毫不知情的自然人,不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D、在实务中,具体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人,其定罪根据具体情况来认定

正确答案:B

5

单位犯罪必须以刑法分则有明文规定为前提。()

正确答案:√

6

单位犯罪必须是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犯罪活动。()

正确答案:×

单位犯罪的其他方面

1

关于单位犯罪的诉讼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审判时,被告单位由法定代表人出庭作为诉讼代表人

B、单位在撤销之前的犯罪行为不需要再追究责任

C、单位撤并或者更改名称之后依然要追求其法律责任

D、单位撤并或者更改名称之后由撤并或更改名称之前的单位来委托诉讼代表人

正确答案:C

2

单位自首的认定不包含()。

A、由单位集体决定自首,能够反映单位意志

B、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主管人员自首

C、单位自首认定以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只要到案,如实供诉罪行,认定为自首

D、参与单位犯罪的任何人员自首,都可以认定为单位自首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纯正单位犯罪的犯罪行为是()。

A、逃汇罪

B、单位受贿罪

C、受贿罪

D、单位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C

4

我国刑法原则上对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不区分主犯和从犯,但在具体案件中,对所起作用较小的人,可按从犯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

5

我国单位犯罪的单罚制指只处罚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犯罪的单位。()

正确答案:√

犯罪客观要件

1

关于抢劫罪所包含的客观要件,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行为是采取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

B、目的行为是劫取财物

C、对象为财物

D、抢劫对象包含不动产

正确答案:D

2

()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D、行为的时空条件

正确答案:A

3

关于犯罪的客观要件说法错误的是()。

A、指刑法所规定的,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各种客观事实情况

B、所有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都取决于分则规定

C、修正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取决于总则规定

D、犯罪的客观要件必须具有法定性

正确答案:B

4

只有主观的犯罪意图,而没有客观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

5

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与要素要求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1

下列关于实行行为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定罪要件以实行行为为中心

B、教唆犯具有实行行为

C、在共同犯罪中,实行行为叫做正犯

D、犯罪预备虽然是没有着手的实行行为,但依然要受到处罚

正确答案:B

2

下列关于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通常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

B、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C、不作为是指不履行作为的法律义务的行为

D、不作为通常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D

3

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理解错误的是()。

A、持有型犯罪的对象都是特定的

B、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当不构成其它犯罪时才认定为持有型犯罪

C、持有型犯罪全部属于不作为的危害行为

D、持有行为可以分为事实的持有和推定的持有

正确答案:C

4

“着手”可以区别预备犯罪和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不作为的分类与构成要件

1

80年代我国法学界在选择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来源时,没有包含下列哪一项?()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业务要求产生的义务

C、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D、法律行为

正确答案:D

2

下列选项不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罪的是()。

A、母亲不给刚出生的婴儿喂奶,导致婴儿死亡

B、不解救被拐卖儿童

C、遗弃罪

D、纵容黑社会组织犯罪

正确答案:A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务要求产生的义务?()

A、警察应该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

B、医生有义务救死扶伤

C、商人应该诚信经营

D、教师应该禁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正确答案:C

4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必须同时具有作为的法律和道德义务。

正确答案:×

先行行为、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

1

田华下班回家,遇到持刀抢劫,田华逃跑但进入了死胡同,而劫匪持刀紧随其后。田华慌忙中拿起墙角的木棒向劫匪挥去,劫匪应声倒下。田华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A

2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C、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D、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正确答案:C

3

孙某驾驶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公里的时速前进,此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汽车,孙某急忙向右打舵,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撞伤一人的后果。孙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D

4

行为人在无过错或意外事件中导致了危险,但没有进行救助,行为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正确答案:×

5

先行行为所产生的法律义务包含了道德的要求。()

正确答案:√

不作为行为的分析与见解

1

下列关于其它法系对不作为行为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大陆法系中,危险共同体有救助义务,如果一方遇到危险,另一方不救助,则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B、英美法中,自愿承担援助所产生的法律义务中,不援助即是犯罪。

C、英美法中,应邀到土地所有人的领土内的人,对土地所有人的财产和人生安全有保护义务。

D、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均已将见死不救犯罪化。

正确答案:A

2

犯罪的受害人处于危险状态,犯罪人对其有救助义务,若不作为导致其死亡,我国法律对此如何认定?()

A、算重罪谋杀罪

B、将数罪并罚

C、不单独定罪,视作结果加重犯

D、其不作为行为是否要独立定罪,将取决于刑法分则规定

正确答案:D

3

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通常是指合同义务,并且在实践中只涉及民事违约责任,不会产生刑事犯罪。

正确答案:×

危害结果

1

下列哪一项属于行为犯?()

A、脱逃罪

B、盗窃罪

C、诈骗

D、遗弃罪

正确答案:A

2

下列哪些犯罪不是将犯罪结果作为既遂的判断标准?()

A、故意杀人

B、盗窃

C、诈骗

D、丢失枪支不报

正确答案:D

3

刑法分则中,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结果加重犯是根据()来进行划分。

A、犯罪动机的不同

B、危害程度的不同

C、犯罪结果的意义不同

D、犯罪主体的不同

正确答案:C

4

大陆法理论中,抽象危险犯是指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危害行为,而是需要证明其危险后果的存在的一类犯罪。()

正确答案:×

5

危害结果是选择要件。()

正确答案:×

因果关系

1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B、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D、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正确答案:D

2

关于介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介入因素只能是第三者的行为,不能是被告人的自身行为。

B、介入因素中如果有他人的犯罪行为,因果关系一定会中断。

C、如果是异常的介入因素导致犯罪结果,前行为则与后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D、异常的介入因素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正确答案:C

3

在英美法系中,如果有介入因素,直接根据前行为和后结果的事实因果关系进行判定。()正确答案:×

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行为对象

1

犯罪性质是由()决定。

A、行为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体

D、犯罪结果

正确答案:B

2

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对于该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B、该案的介入因素是被害人的自杀行为。

C、乙自杀的行为阻断了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由于乙的自杀行为是由甲的投毒行为导致,所以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客体要件中的选择性要件的是()。

A、行为的时空条件

B、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C、危害行为

D、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C

4

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具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

犯罪的主观要件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1

犯罪的主观要件不包括()。

A、犯罪的故意

B、犯罪的过失

C、犯罪的目的

D、犯罪的结果

正确答案:D

2

犯罪的故意和()称为犯罪的必要要件。

A、犯罪的过失

B、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动机

D、犯罪的结果

正确答案:A

3

犯罪动机可用于决定罪与非罪。()

正确答案:×

4

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都有犯罪目的的要求。()

正确答案:×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分类

1

关于犯罪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过失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

B、过失犯罪是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定罪要件。

C、量刑与过失行为的种类无关。

D、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是同一个概念。

正确答案:B

2

医生为某种药贴上“芒硝”的标签后拿给病人,后来发生中毒,两人死亡,经检验死于砒霜中毒。该案医生的行为属于()。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C

3

下列不属于间接故意犯罪的是()。

A、同一宿舍的甲在饮水机里投毒杀害了乙,但甲没有阻止丙喝饮水机里的水,最终丙也中毒身亡。

B、甲乙二人打赌,看谁敢点燃库房边的草席。甲将草席点燃后,与乙扬长而去,造成火灾。

C、甲在公共场所私设电网,又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造成多人触电身亡。

D、警察甲与警察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

正确答案:D

4

甲某为防小偷在果园私设电网并特意安装上“漏电保护器”,但是仍然造成一名3岁儿童被电击死的后果。该案甲某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

5

认定间接故意必须有实际的危害结果发生。()

正确答案:√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1

下列关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说法正确的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

B、在实践中,若行为人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则被认定为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因为过于自信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意图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由于过于自信未能避免。

正确答案:D

2

已经认识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没有任何避免危险结果发生的措施,又无任何自信根据而不计后果的行为属于()。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3

过于自信包括两个方面:过高估计了个人能力以及()。

A、对行为对象过于自信

B、过低估计了危害结果

C、对客观条件过于自信

D、过高估计自己对法律的认识程度

正确答案:C

4

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可以从二者认识危害结果的程度进行区分。()

正确答案:×

5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二者的行为人都必须是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

正确答案:√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案例

1

区分间接故意与过失需要看()。

A、有没有致人死亡的主观意愿

B、有没有危害公共安全

C、有没有致死事故

D、有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

正确答案:D

2

醉驾的标准是酒精含量达到()以上。

A、20mg

B、40mg

C、80mg

D、200mg

正确答案:C

3

高速路上的井盖被偷后由于存在车祸的严重隐患,该小偷应被判处危害公共安全罪。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

瓜农在西瓜中注入农药防治被偷,一定要在旁边设立警示标志,这样才会避免间接故意杀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刑法学总论教学大纲2018

《刑法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制定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文法系 制定人(执笔人):肖秀娟 审核人: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8年1月16日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文法系

《刑法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课程名称刑法总论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主干课程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48周学时数3 开课院系文法系任课教师肖秀娟编写人肖秀娟编写时间2018/1/16课程负责 人 大纲主审人 使用教材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教学参考资料1.[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2.[日]西原春夫著,顾肖荣等译:《刑法的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 3.邱兴隆:《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 4.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7.[德]李斯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6年 8.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5年 9.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 1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13年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刑法总论中的基本理论及重点罪名的认定标准与处罚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刑法总则及相关理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适应将来

刑法学总论

刑法学总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但书规定】:《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行政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者是罪与非罪的区别:37条是犯罪,但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13条不认为是犯罪。 2.【预备、未遂、中止的相关概念和处罚方式】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条第2款)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24条第2款) 3.【共同犯罪人及其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作用地位为主兼用分工形式(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标准,适当照顾到共同犯罪人行为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26条第1款)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刑法》第27条第1款)

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姓名:胡永阳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犯罪论的结构涉及到的三要素不包括()。1.0分 ?A、 罪 ? ?B、 责 ? ?C、 刑 ? ?D、 行 ? 我的答案:D 2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 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 ?C、 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 ?D、 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 我的答案:C 3 防卫过当的构成条件是()。 1.0分 ?A、 必须是正当防卫行为 ?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 ?C、 造成重大损害

? ?D、 以上都是 ? 我的答案:D 4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1.0分 ?A、 犯罪预备 ? ?B、 犯罪未遂 ? ?C、 犯罪中止 ? ?D、 犯罪既遂 ? 我的答案:D 5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 ?B、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 ?D、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 我的答案:D 6 财产性犯罪中,()是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1.0分 ?A、 犯罪是否得逞 ? ?B、 是否着手 ?

?C、 结果是否发生 ? ?D、 结果是否造成危害 ? 我的答案:C 7 特殊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一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1.0分 ?A、 一年 ? ?B、 二年 ? ?C、 三年 ? ?D、 四年 ? 我的答案:C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2019年电大刑法学考试必备重要知识点

刑法学(1) 填空题 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 理解释)。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使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 解决。 4.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的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 5.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不负完全刑事责任;(年 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7.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9.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 轻处罚)。 10.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1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12.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危害社会行为)。 13.(同类客体)是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 1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处罚。 16.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者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1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 19.王某因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6年,判处罚金 5万元。决定执行刑罚时,应当采取(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20.犯罪行为又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1.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所犯罪行)和(承担 刑事责任)相适应。 2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熟人原则)、 (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的合理因素。 2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4.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为标准,共同犯罪分为(事前有通谋)和(事 前无通谋)。 25.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26.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 原则。 27.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和假释。 28.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29.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 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30.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 人员”。这种情况属于(立法解释)。 31.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 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32.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数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一罪的情况,在刑法 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 33.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34.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5.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性质)决定罚金数额。 36.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 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内判处刑罚。 37.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为(15年)。 38.在我国,有权对刑法规范的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39.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0.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强奸、抢劫、放 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间歇期)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2.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 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因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理论上成为意外事件。 4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损失), 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44.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4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46.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吸收原则) 和(并科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4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48.管制的最低期限是(3个月)。 4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没有故意犯罪)。 缓刑不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构成累犯)的犯罪分子。 名词解释: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反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2.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3.刑法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4.刑法解释: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5.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 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7.司法解释: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8.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10.刑法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11.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12.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 1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 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内还是外,都适用。 14.普遍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 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还是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5.刑法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尚未确定的行为是 否适用的问题。 16.从旧原则:按照行为时的旧法处理,新法没有溯及力。 17.从新原则:按照新法处理,新法有溯及力。 18.从新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 19.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 按新法处理。 20.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程度,而为该待业 21.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是行为构成犯 22.一般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 23.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 部分或某一方面。 24.直接客体: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因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 25.犯罪对象:指犯罪待业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 26.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27.危害行为: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28.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刑法禁 29.不作为: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 30.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指由被告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 损害,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狭义指用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 31.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32.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 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3.刑事责任年龄: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 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34.犯罪特殊主体: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 35.单位犯罪: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个范围。 36.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37.犯罪的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 38.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39.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40.犯罪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 避免的心理态度。 41.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 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42.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43.意外事件:行为然在客观是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44.犯罪目的: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 45.犯罪动机: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46.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47.防卫过当: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 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48.特别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 不负刑事责任。 49.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2、刑法的分类?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伦理刑法与行政刑法、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具体概念) 3、刑法的创制根据? (1)上位法根据:宪法 (2)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4、刑法立法的目的、任务及功能? (1)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惩罚是手段,保护各种法益是目的 (3)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局面。 (4)行为规制功能、法益保护功能、自由保障功能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基本原则:(1)指贯穿整个刑法、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学刑理整点识知法.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 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 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 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 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 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3(.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 【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1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不株连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立场 2、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3、“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遍管辖原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 B、贩卖毒品 C、绑架 D、投毒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的犯罪中。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6、行为人误用空枪去杀人,导致未遂的,属于()。 A、客体的错误 B、对象的错误 C、工具的错误 D、因果关系的错误 7、(),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 8、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 A、结果说 B、行为实施终了说 C、构成要件说 D、目的实现说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追诉时效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A、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B、尾随被害人的行为C、守候被害人的行为D、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3、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A、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B、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C、帮助犯D、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 4、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 A、事前防卫B、假想的防卫C、防卫挑拨D、事后防卫5、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B、以犯罪事实为根据C、以刑事法律为准绳D、罪责自负原则 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 D、胁迫犯

刑法学1知识点总结

刑法学1知识点总结(大红本) 第一章刑法概说(非重点)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罚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第二节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客体(非重点)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犯罪故意

第三节犯罪过失 第四节与罪过相关的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六节认识错误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第二节正当防卫 第三节紧急避险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非重点)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刑罚的目的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非重点)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第二节主刑 第三节附加刑

最新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资料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1【单选题】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具有把自己视为()看待的能力。 A、整体 B、主体 C、客体 D、个体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感到焦虑时,这就是()。 ?A、自我概念 ?B、自我认知 ?C、自我意向 ?D、自我情感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自我意识有()种成分。 ?A、三 ?B、四 ?C、五 ?D、六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自我意识也可以叫自我。() 我的答案:√ 5【判断题】1790年,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 我的答案:×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二)1【单选题】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部分被称为()。 A、公我 B、私我 C、盲点 D、无意识的自我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根据贝克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的关键词?() ?A、无辜 ?B、没有价值 ?C、有罪过 ?D、被剥夺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罗杰斯认为自我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 ?A、虚拟自我 ?B、完美自我 ?C、理想自我 ?D、生理自我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在对社会化的研究中,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条件的。() 我的答案:× 5【判断题】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包括生理(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精神)的自我。() 我的答案:√ 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1【单选题】重要他人是指,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的人。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从属关系 D、利益关系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在()阶段,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一种社会客体。 ?A、萌芽 ?B、准备 ?C、游戏 ?D、竞赛 我的答案:C

刑法总论重点知识梳理

刑法总论重点知识梳理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 行为无价值论:旧规范违反说、新规范违反说、行为的法益侵害导向性说 旧规范违反说:行为是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 新规范违反说:规范是行为规范、刑法对人所发出的规范呼吁 周:行为无价值论需要尽可能告别道德主义的影响,并同时考虑新规范违反说和行为的法益侵害导向性说,而且将行为的法益侵害导向性说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这是有别于传统观点的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不过,这一意义上的行为无价值论,其实与结果无价值论相比,除了方法论上的差异以外,其他方面的差异已经很小。承认新规范违反说: 一方面,是认可刑法规范是行为规范(其本质是命令规范)。因为刑法规范是专门为人所设计的,人的行为是规范意欲调控的唯一对象。如果不用规范来调控人的行为,法益保护就会经常落空。 另一方面,是肯定违法性判断对于社会一般人将来确立行为基准有帮助,使其在未来可能处于行为人的地位时,不会实施类似行为。 承认行为的法益侵害导向性说: 是充分肯定法益侵害对于违法性判断的关键作用。 如果重视行为的法益指向性,传统上用社会相当性理论否认违法性的主张,也可以用全新的、接近于纯粹的法益侵害说的行为无价值论进行解释。基于行为的法益侵害导向性的违法论认为:行为只有在制造并实现了不被规范允许的法益风险时,才是处罚的对象。 新行为无价值论在很多问题上都基本得出与结果无价值论相同的结论。有所不同的是:行为无价值论为了更好地保护法益,凸显行为规范的特殊价值以及对公众的指引功能,重视对行为本身不妥当性、法益指向性的评价,因而在具体思考方法、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上会与结果无价值论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在少数犯罪认定上的差异。 ·不作为犯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义务而不履行,导致结果发生的行为。从表现形式上看,不作为缺乏可以观察的身体动作;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上看,不作为违反了特定的命令规范。 一、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与罪刑法定原则 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构成要件规定只能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例如,遗弃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都是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 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分则原本以作为形式设定的犯罪,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情形。例如故意杀人罪、爆炸罪都是以作为犯为原型设置的罪名,但是行为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时,构成不作为犯。 (P85)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并不是类推适用刑法,自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从表面上看,不作为没有身体动作,行为人什么都没有做,不作为既没有因果性,也没有目的性,缺乏行为要素。但是,这一观点并不正确。不作为具有明显的实行行为性,因而值得动用刑罚进行处罚:(1)从刑法分则关于作为犯的规定来看,其表面上是禁止规范,但为全面保护法益,在该禁止规范中实质地内含了命令规范,所以作为犯的规范具有“复合性格”,或者说禁止规范的反面就是命令规范。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 知识点整理 政 法 大 学 苏 惠 渔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概述: 研究对象:刑法学是以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刑法学:研究有关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切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实体的刑法规范、犯罪的原因与刑事对策、形式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等; 狭义刑法学:研究实体性法规范的学科。 我国刑法学研究对象: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刑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论述; 2、我国刑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3、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各种犯罪形态以及定罪原则与方法; 4、刑事责任尤其是刑罚的本质、功能、种类、适用原则与方法; 5、各种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与刑事责任; 6、有关刑法的立法与司法解释、执行刑法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刑法的适用规律; 刑法学与临近学科: 刑事诉讼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劳动改造学中国刑法史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 研究刑法学的意义: 1、对刑事立法具有指导作用; 2、对刑事司法具有指导作用; 3、对繁荣法学具有促进作用; 刑法学的体系: 刑法学体系的概念与建立依据: 概念:研究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理论学说体系(刑法学体系与刑法体系基本相同); 建立依据: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2、以中国实际为依据; 3、以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为主线; 4、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原则;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根本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研究刑法;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刑法; 具体方法: 1、注释研究法:对刑法条文进行逐句分析、解释使刑法的意义得以明确的方法。也成分析 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对刑法条文进行历史的分析与未来的展望,弄清刑法的来龙去脉,了解刑 法的动向的方法;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详细版)

刑法总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刑法概述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定罪量刑) 广义刑法: 1、刑法典:我国刑法,1979年颁布,1997年修订,199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9个刑法修正案(截止2015 年); 2、单行刑法:专门规定某种犯罪; 3、附属刑法:非刑事法律文件中 狭义刑法:指刑法452条法条 刑法根据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 刑法的任务: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首要任务) 2、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国有、劳动集体所有、个人)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的体系:总体上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编 章 节

条:“但书”——1)前段的补充;2)前段的例外;3)前段的限制 款:标志为另起一行 项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立法指导思想、规则的规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1、排斥习惯法;2、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禁止有罪类推; 4、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任何人犯罪,都应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定罪处罚,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定罪上一律平等 2、量刑上一律平等 3、刑罚执行上一律平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法第五条)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效力(适用)范围:是指刑法适用于什么地方、什么人和什么时间、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范围,也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 刑法空间效力确立的几种原则: 1、属地原则:以本国领域为标准

年尔雅军事理论期末答案

1 支持《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的是()。 (分) 分 A、 梅尧臣 B、 叶适 C、 宋濂 D、 钱穆 我的答案:C 2 精确制导武器的直接命中率在()以上。(分)分 A、 10% B、 30% C、

50% D、 70% 我的答案:C 3 下列不属于热成像特点的是()。(分) 分 A、 全天候观察 B、 揭露伪装 C、 热成像制导 D、 耗能大 我的答案:D 4 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的战略选择的是()。(分)分 A、 中立主义 B、 孤立主义 C、 门罗主义 D、

霸权主义 我的答案:D 5 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和指挥了什么起义()。(分)分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百色起义 我的答案:A 6 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是()。(分) 分 A、 神舟四号 B、 神舟五号 C、 神舟六号 D、 神舟七号 我的答案:B 7

下列关于电子隐身技术采用的方法,说法有误的是()。(分) 分 A、 减少无线电设备 B、 采用高技术手段改进电子设备 C、 增强电缆辐射 D、 改变天线结构 我的答案:C 8 越南战争中,美国出动14架F-4战机各带一枚“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炸毁了清化大桥, 这属于哪种电子对抗形式()(分) 分 A、 反辐射对抗 B、 隐身与反隐身 C、 光电对抗 D、 卫星对抗 我的答案:C 9 下列在新军事变革过程里提出的作战理论中,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相类似的理论是()。(分)

分 A、 非对称作战理论 B、 非接触作战理论 C、 震慑战理论 D、 特种作战理论 我的答案:C 10 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特点是()。(分) 分 A、 远程、隐蔽性好 B、 远程、精确 C、 简单、精确 D、 抗干扰性高、精确 我的答案:B 11 目前形成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其中不包括()。(分)分 A、 战略轰炸机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四章犯罪概述 第五章犯罪构成 第六章犯罪客体 第七章犯罪客观要件 第八章犯罪主体 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 第十章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十一章犯罪形态 第十二章共同犯罪 第十三章定罪 第十四章刑事责任 第十五章刑罚概述 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十七章量刑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章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是研究(D)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C)。 A.组成 B.结构 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 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D)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BC)。 A.学理解释 B.文理解释 C.论理解释 D.立法解释 2.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3.刑法的性质包含(AB)两层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 C.严厉性 D.残酷性 4.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C)。 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鲜明的阶级性 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5.我国刑法的任务中有(ABCD)。 A.保卫国家安全 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C.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6.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CD )。 A.公安部 B.司法部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7.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刑法学总论案例解析

刑法学总论案例解析 第一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案例1尤某非法进行节育手术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尤某在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后,个人开业行医。多次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和摘取宫内节育环手术。有23名妇女在他这里作完手术后怀孕,并生了第二胎或第三胎。司法机关以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将尤某提起公诉。 [法律问题] 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 [讨论问题] 尤某是否构成犯罪? 二、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案例2 成克杰受贿案 [基本案情] 成克杰,男,壮族,1933年出生,捕前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会国人大代表。1993年底,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与李平准备各自离婚后结婚,记议趁成克杰在位,利用其职权,为婚后生活共同准备钱财。此后,两人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聚敛钱财。从1994年初至1997年4月,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我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未、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2000年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法院根据被告人成克杰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宣判后,成克杰不服,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0年8月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公开判:裁员驳回成克杰上诉,维持原判,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0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成克杰死刑,2000年9月14日,成克杰被执行

死刑。 [法律问题] 什么是平等原则? [讨论问题] 成克杰判处死刑是否体现平等原则?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案例3 宋某贪污挪用公款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宋某(系农行营业所会计)2001年5月,以做生意为名,使用现两份已经作废的共计240万元的贷款契约,骗取了营业所主任的签字,而后将这240万元存入营业所,公30次将款取走,非法据为己有,另外还查出宋某曾于1999年2月6日挪用公款60万元给他做生意,此款虽于当年6月人参归还,但其利息1.49万元被宋某据为己有。2001年12月20日一审法院宣判以贪污罪判处宋某无期徒刑,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两罪合并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宋某没有提出上诉。宋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国家公款240余万元以及挪用公款60万元的犯罪事实,且在侦查、起诉环节拒绝不认罪,截至一审判决前,仍不供述赃款去向,造成近163万元国家财产至今下落不明的行为。该案于2001年10月27日经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宋某无期徒刑且量刑不当。2002年9月3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律问题] 什么是罪责刑相适原则? [讨论问题] 检察院对宋某提起抗诉是否正确? 第二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案例4 查理故意伤害案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四章犯罪概述 第五章犯罪构成 第六章犯罪客体 第七章犯罪客观要件 第八章犯罪主体 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 第十章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十一章犯罪形态 第十二章共同犯罪 第十三章定罪 第十四章刑事责任 第十五章刑罚概述 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第十七章量刑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研究( D )的科学。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 C )。 A(组成 B(结构 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 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 D )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 1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BC )。 (学理解释 B(文理解释 A C(论理解释 D(立法解释 2(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ABC )。 A(《刑法》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3(刑法的性质包含( AB )两层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 C(严厉性 D(残酷性 4(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C )。 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鲜明的阶级性 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5(我国刑法的任务中有( ABCD )。 A(保卫国家安全 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C(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6(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 CD )。 A(公安部 B(司法部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7(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ABC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2 C(学理解释 D(限制解释 8(在我国,广义的刑法包括( AB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规定 D(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 E(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数额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题 1(刑法 刑法,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部分规范体系组成,二者相辅相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