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辩论会

辩论会

吴晓燕:大家好。我方观点认为现代教育离不开严格。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说的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严格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虽然历史发展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方式,依然适合于我国现代的教育。严格教育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是管理的严格。古今中外,许多成名的学府无不以严格作为治校之根本。如今的牛津、哈佛、北大、清华等世界级名牌大学更是以严谨治学为宗旨。从古到今许许多多有骨气、有志气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成功无不凝聚着严师们的心血和汗水。事例可以说数不胜数。不论是谁当被问及少年读书时最难忘的老师是谁时,大部分都会这样回答:对我最严格的老师是最难忘的,因为老师对我的严格就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没有老师的严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严格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和必不可少的因素。“惯子如杀子”,这句话适用于家庭教育,也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小学生毕竟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差,社会阅历浅,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如果单纯靠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其效果是不明显的,必须以严格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手段。当今的学生不是缺少沟通,不是缺少激励,不是缺少赏识,而是少了严格的教育。严格教育并不等于教师高居于学生之上滥用职权,不等于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一个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善于传授知识外,还应善于严格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并以自身的言行去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表率。这样的教师才是有责任心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和爱护学生成长的体现。总而言之,前进的时代和发展的教育离不开严格教育。

主持人:下面有请反方一辩做立论陈词反方(赵昌梅)主持人、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方观点认为,教师教育学生时,宽松比严格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里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说,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特别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如果学生上课时提心吊胆,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和冲动。所以我们在教学上,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学习的革命》一书认为,:“真正的学习应创造一种轻松地氛围。”在教学中,我们的首要功夫应该在于如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搞一言堂,任何问题都是一锤定音,并且把学生的思路都往所谓的正确答案上引导,那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教师所有的课堂努力都是为了和答案相匹配。为了像一个为标准靠拢,很明显,教学氛围是凝重的,教学手段是生硬的。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失去学词的兴趣和动力。教书育人,做的是传授知识,灵魂引导工作,自古就是个宽松的职业,今天的科技越发达,信息越通畅,对教师的文化功底,知识更新,课堂艺术等方面也就越要求高。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作业修改,还学要有宽松的课外时间,比如语文老师除了上课,还应有看报,上网,查资料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看懂学生,指导学生。

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张宏)对方辩友说的很好,我们首要功夫应在如何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是,给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必须有纪律进行约束,否则,一些孩子自由了、宽松了,另一些孩子可能就会失去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如果允许一个孩子在教室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他的确是满足了,可其他孩子呢?因此,我们不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不行的。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指的严格,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反方(张玮娜)我想对方辩友混淆了宽松与放任,宽松不同与放任,更不同于放纵。他只得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也就是说,所谓的宽松式管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胡作非为,而是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个性得到释放,才能得到施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宽松式管理对学生当然是利大于弊。

正方(张岩)对方辩友提到相对宽松,说明宽松要有个度,像我们制定的《学校一日常规要求》、《班级公约》等,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哪些事不该做,哪些话不该说,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条文,将学生的言行规范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之下。所谓

反方(赵昌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应顺应自然发展,人的成长,也应顺应天性,自然而然。

正方(赵婷婷) 我们大家熟悉的方仲永不就是一个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成长的人吗?而他的结果又怎么样呢?他的一事无成,难道只怪仲永吗?他的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后天成长并没有严格教育,致使他的教育失败,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说宽松教育有利于人的成才,那么仲永怎么回事呢?他那么聪明为何没有成才?

反方(张玮娜)伤仲永的故事大家当然都知道,但仅仅这一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对方辩友的观点。相反,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的故事肯定大家也不陌生。他们都是在学校这样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但却在课外,这样宽松的环境下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最终取得了成功。我想对方辩友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了。

正方(胡倩倩)请对方辩友不要以个例代整体!我国古代就以严厉办学而闻名。如今的牛津、哈佛、北大、清华等世界级名牌大学更是以严谨治学为宗旨。这些名牌学校有严格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同样设立有奖励机制,也同样在教学中倡导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但严格教育仍占教育的主导地位。正因为这些名牌大学有完备而严格的教学和管理制度,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了众多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为世界的人才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其“名牌”之名经久不衰,令一代代的学子倾慕不已。

反方(屈敏)说到哈佛等一流大学,应该谈到他们的入学制度,他们从不用死板的书面考试来决定考生的入取资格,他们的面试是五花八门,如剑桥三一学院的面试问题就是照镜子时为什么是左右颠倒而不是上下呢?这充分体现了名牌大学的入学标准的宽松。

正方(胡倩倩)在教育体制上,他们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自身特色的严格严格的教学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校的学生只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去完成学业,否则就不能毕业。一旦有学生违反了校规,则毫不留情地按规章处理。

反方(屈敏)提到学习的严格,我想举一个例子,有一本很畅销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它讲的就是小豆豆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无法适应严格的管理制度,被劝退学。豆豆的妈妈把孩子转到了巴学园,在那里豆豆的天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最终成为日本著名的主持人,并被联合国官员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她就是黑柳彻子。

正方(张宏)对发辩友举了一个日本的小例子,我们不妨也来举一个日本的实例:宽松式教育最早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推行的内容是缩减课时,增加课外时间。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日本中小学生正面临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宽松教育是最直接的原因。自此在日本实施近30年的宽松教育遭了到全民的反对。对此,对方辩友如何解释呢?一个小豆豆的成功怎能和一个民族的发展相提并论呢?

反方(王静雯)日本的教育不能代表全世界的教育。对学生实行宽松式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教育部一再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什么是“以学生为本”?难道处处限制学生,扼杀他们的个性发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吗?难道将学生封闭起来,按照一个模式教育他们,就能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吗?

正方(张岩)可是近年来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保护,使得孩子有了一种不健康的认知心理,越来越难管了。一些学校一味迁就孩子,把严格要求孩子看成与新课改理念相矛盾,孩子犯了错误老师根本就不敢管,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走上了教育的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放纵。所以,如果不严格的要求孩子,赏识激励教育就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走向反面。反方(王静雯)请对方辩友注意,你们的观点是片面的

主持人(打断):时间到。双反辩友唇枪舌剑,难解难分,下面进入总结陈词阶段(赵婷婷)

正方总结陈词:主持人、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现代教育离不开严格!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教育只有严,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更好地体现教育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在学校教育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必要性是无需置疑的。这是因为它不仅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希望。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家长愿意选择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学校和班主任,98.3%的学生的愿望与家长一致。在学习上,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代表就可以摒弃严格的管理,也必须有纪律进行约束,否则一些孩子自由、宽松了,另一些孩子可能就会失去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德育方面,也正是由于某些教师和家长的一味纵容,使得一些孩子走上歧途,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理性思维、判断能力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才能不断全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不严格要求他们,他们随时都有步入歧途的危险,因此严格要求,对成长中的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古已有之,我们当老师的,可以对学生的这些行为熟视无睹吗?目前,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社会道德标准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碰撞的时期。不能盲目崇拜的西方的生活方式、教学模式,那些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中国国情,创新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巨大的意义,与素质教育一样,创新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但是它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离不开严谨的治学精神,离不开思维训练,因而,离不开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孩子应当科学,系统、连续,学校、家长都应该统一标准。不能学校严,家庭松;老师严、家长松;父母严、祖辈松。在具体操作上应以正面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为主,批评教育,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适度运用惩戒手段也利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严”是教育的法宝,教育者只有把握了“严”的尺度,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建设人才。最后我再重申我发观点:现代教育离不开严格!

(屈敏)反方的总结陈词:主持人,对方辩友,我想以一个故事作为我方总结:有一个男孩,就读于一家医学院,但是,他对医学并不感兴趣,而是对计算机十分着迷。在当时那个并不开放的时代,这所学校的校长却懂得对学生实行宽松式管理,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因此,他从各方面支持这个男孩,让他从当时零售商手中买来降价处理的IBM个人电脑,在宿舍里改装升级后卖给同学,这种电脑十分走俏,各大公司纷纷购买。二十三岁时,他就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1800万美元的资金。十年后,他创下了类似比尔盖茨般的神话,拥有资产达43亿美元。他就是美国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戴尔的成功构筑了电脑界的神话,而究其根本,还是得益于开放式管理,试想如果不是当时那位校长的款松式管理,戴尔可能至今仍是一个普通的医生,电脑界却损失了一位巨匠与天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只有实行宽松式管理,让学生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去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每个学生的身体内都藏有一个蓄足了火焰的黑匣子。只有宽松式管理才能找到打开这个黑匣子的钥匙,使其释放出生命的最大光芒,让这光芒照亮每个学生的人生之路,使中国的大学生凭借卓越的能力,一流的素质,昂首阔步,走在时代最前沿!因此,无可争议,宽松式管理对于学生利大于弊。主持人:双方真是唇枪舌剑,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我想起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一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作者美国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正是有了这种协调的父爱与母爱作基础,最终走上了作家之路。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能协调好严格与宽松的关系,用你们的爱心,培养更多的人才。

3.你认为宽松式管理实施的对象有要求吗?对那些自觉性差,自制力缺乏的群体如何实行宽松式管理?

人才是需要培养而产生的,科学理论的学习是一种培养,人文素质的修养也是一种培养,社会角色也是培养出来的。宽松式管理在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塑造大学生独立人格等方面,显得过于“无为”。

科学研究的精神是严谨的,任何马马虎虎的都是要不得的,而宽松式管理却恰恰很容易让我们大学生孳生不严谨的学习和研究习惯,就显得那么“无效”。

我们的大学生大多是要走向社会,在各个社会岗位上建设国家,只有那些经过合格的大学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胜任我们大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对于这种社会期待,宽松式管理就显得太“无力”了。

小结:

一.

宽松式管理是一种少控制,多自由的管理方式,它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自觉的按照自己当时的意愿行事,以达到组织的目标,请注意概念中的“自觉”二字,大学生作为一个尚在成长阶段的特殊群体,在思想,性格,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不稳定性,往往不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这时如果缺乏规范的指引管理,就很可能导致放任自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逃课”,“逃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些正是由于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实施“宽松式管理”所奏出的美好校园生活的不谐之音啊。当然,宽松式管理对于某些心理成熟,聪明的天才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利不能遮十弊,我们在进行各种管理时,都应顾到社会效益,集体效益,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缺乏自制力的群体难道我们就可以弃之不顾吗?况且这部分人的数量在当代大学生中数量客观啊。一味的强调宽松,舒适和自由的校园环境不去正视现实中管理主体及客体身上的不成熟因素,又怎能实现培养大学生的最终目标!这样理想化的“宽松式管理”无疑对大学生来说弊大于利。

读完天鹅湖中天鹅的故事,看到天鹅湖中那群天鹅最后的下场我很伤心,本来冬天到了,它们是要回南方过冬

的,但是它们却仍在湖上觅食,在岛上栖息。到湖面冻结的时候,它们等待岛上的渔翁夫妇让他们进屋取暖,

给它们食物。当渔翁夫妇离开小岛的时候,它们被冻死了。这样的结局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出现这样结局的

根源在于渔翁夫妇对它们关爱过度,破坏了它们的自然生存规律。

仔细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发觉有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就是故事中的那“渔翁夫妇”,而自己的学生就是故事中的那“天鹅”,我们从心底是不希望自己的“天鹅”走那样的下场的。因此我们在爱学生时候是要注

意讲究分寸,爱是有个“度”的,超出了那个“度”,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溺爱”,这种爱对学生的一种伤

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破坏和扭曲他们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包办代替,而是要努力多给学

生创造自己动手尝试、自己动脑思考的机会。

再来仔细反思我国的家庭教育,当今社会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孩子看成星星、月亮,对孩子过度溺爱,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但他们想过没有:能一辈子陪

在孩子身边吗?假如他们的孩子走进社会,能适应吗?事实上,过度的溺爱孩子只能助长他们生活的惰性,增

强他们的心理依赖性,进而使他们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记得有首诗上这样写的:“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爆炸;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

醒醒吧,过度爱学生的老师们,过度爱孩子的家长们,记住:有一种爱叫做伤害!

爱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出现,校园里“爱”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要爱生;和学生平等相处;班级管理要体现民主、宽容、公平”等词句不断地出现在教师的言谈、文章之中。是啊,小学生年龄尚小,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多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但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去看看今天的父母,有多少因为不恰当的爱给子女造成了成长的障碍。

真爱学生就应该严格管理学生。

课堂常规的制定,就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我们不去管理,放任自流,那就会因为我们的爱而害了学生。

一、严格管理学生,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凡事以理服人,不要去压制学生。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务必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有思想情绪,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一定要抽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有“小孩子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思想感情,否则,日积月累,等到学生的问题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矣。

二、严格管理学生,必须赏罚分明。教师在惩罚违反班规校纪的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及时奖赏表现优秀的学生,使全班学生容易找准自己的方向。

三、严格管理学生,必须恪守公正。公正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不论学生家庭状况如何,学习如何,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既使受了惩罚也毫无怨言。

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爱之心去严格管理学生,我们的学生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要对学生严格?

我们不是不要亲和力,只是对学生的亲和要有度。如果总是对学生和颜悦色、诙谐幽默,学生就会感觉不到老师管理的力度,也体会不到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他们对你无所拘束,总想在课堂上拿你寻开心。因此,老师也要拿出自己的威严,对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学生讲民主,但是没有法度的民主会给学生不严肃的暗示。过去曾经管理民主无度的老师,最后将班级带的稀里哗啦。为了有一个正常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在宽严有度上下功夫,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起来,使学生知道尊长礼幼、礼义廉耻。让学生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懈怠的。

“严师出高徒”。教育只有严,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更好地体现教育对社会的重大意义。

教育中的“严”有如下含义: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的肯定性;对学生违纪行为纠正的坚决性;对学生不良习惯纠正的持续性;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严格性;对班级日常事务、师生关系处理的严肃性;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持久性;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原则性。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学生,严要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严要讲究艺术性。

儿童在成长的历程中,每一阶段都难免走弯路,与成材相悖的事时有发生,教师有责任不断纠正其错误,使之少走弯路。严是爱,松是害,不严只松会变坏.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就会有许多儿童走上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邪路。

目前,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社会道德标准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碰撞的时期。一些盲目崇拜的人,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教学模式等盲目效仿,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中国国情的东西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国内,使得中国青年一代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很难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在西方世界观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被扭曲,盲目追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享乐主义、不劳而获等思想盛行。有识之士感叹:“教育的最大失误是忽视了德育。”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要使之明辨是非,走好人生之路,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之人。对于学生中的不良行为、违法行为,教育者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纵容。对青少年学生要严格要求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只有“严”,那些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容的人或事才会失去滋生的土壤,才能使教育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事实上,“严”不仅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希望。一项民意测验表明:100%的学生家长希望选择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学校和班主任,98.3%的学生愿望与家长一致,1.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这表明“严”对学生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严”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不断鞭策学生走向更高的目标。

创新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巨大的意义,与素质教育一样,创新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但是它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离不开严谨的治学精神,离不开思维训练,因而,离不开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严”是教育的法宝,教育者只有把握了“严”的尺度,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怎样严?一是要严而有义,即让学生明确道理,以强化要求;

严而有序,即逐一要求,循序渐进;

严而有导,即疏通思想障碍,注重诱导、利导;

严而有恒,即持之以恒,以求巩固发展。

严而有章:对学生严格也要有个尺度,不能随心所欲。应根据学校的校规、校纪来要求学生,做到“严”得有章可循。

严而有信:规章制度一出台,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言而无信。

严而有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便会走向反面。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严而有恒: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持之以恒,不能时松时紧,虎头蛇尾。

严中有爱:既要做严父,也要当慈母。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给学生以无私的、坦诚的爱,使师生心理相融,以便取得“尊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它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和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表现好的学生未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不是对立的,而是高度统一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只有真诚地关怀和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力量和能力,才能提出中肯的、合理的严格要求;也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地履行要求,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在的学生心理不成熟,情感易波动,自控力差。只有对他们严格要求,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思想压力,再把压力变成动力,才能逐步克服意志薄弱和自制力差的弱点,提高自觉性,使教师的爱沿着正确的轨道落到实处。但是,严格要求绝不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严苛,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对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的肯定。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及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纠纷日益频繁,学校和教师的烦恼与日俱增。随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实施,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益的维护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无疑是教师的进步,是教育的进步。

然而,在进步的背后,却出现了一种让人不安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不惹麻烦,无限制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即使学生错了,也不提出严肃的批评,甚至回避矛盾,视而不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这些老师果然清静了,一年半载,甚至两年三年都没有触怒学生,自然没有麻烦,领导可能还认为这些老师教育有方,育人得当。而一些责任心强的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益的同时,决不放弃教师的责任,该管的照管,该批评的照样批评,与学生或家长时有龃龉,费了心,出了力,得不到理解,还难免遭到同事的嘲讽,领导则认为工作不细致,方法不妥当,即使表扬也是为批评作铺垫轻描淡写,而批评倒是有理有据,深刻而实在。这些老师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学生不欢迎,家长不理解,领导不欣赏,自己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脑。

但是,平心而论,教育事业究竟需要那种教师?显然,那种事业心强,教学技艺精湛,教育方法得当的教师无疑是最理想的教师。但客观地讲,目前这样的教师并不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主体,尤其在广大的农村,这部分教师占的比例还较小。大部分还靠的是认真负责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如果那分认真负责的精神淡漠了,还用什么去保证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呢?

学生在学校的基本任务就是养成学习和知识学习。养成学习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识学习就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知识基础。无论养成学习还是知识学习,对多数孩子来说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引导,甚至强制。当孩子还没有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的时候,要完全自觉学习,并不现实,往往需要成人督促。这对于那些天性比较疏懒或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往往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他们往往希望老师宽容,希望老师要求不要太严.当得不到老师的宽容时,就容易产生抵触甚至怨恨,与老师产生对立。此时,教师是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呢,还是迁就甚至纵容学生?就教育的基本功能而言,教师肯定应该坚持原则,学生应该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不然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何以实现,振兴民族的伟业谁来完成?

培养学生成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师的天职。置学生的成才于不顾,还要学校干什么,还要教师干什么?既然培养学生成才是我们的天职,那么,我们就得盯住这个目标,选择最佳途径,采取最好方法去实现目标。如果一时找不到最科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还得根据自身实际,寻求实现目标的办法,在没有好办法的情况下,土办法,笨办法也还得用。虽然可能达不到使学生最优发展的理想,总比牺牲学生的韶华,荒疏其学业,导致他们最终碌碌无为要好得多。由于方法欠当,考虑欠周,这就有可能不受学生欢迎,甚至可能遭到学生的抵制,引发师生对立。

如果教师只想到保全自己,怕惹麻烦,怕担责任,遇到阻力就退缩,置学生的成长于不顾,那才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尊重,才是对学生最大的漠视,当然根本就谈不上热爱学生。

严格式管理就是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严谨、慎重、认真、理性的管理方式,它能使组织的各个成员严格按照规定,实现组织目标。

傅瑾:

一是为什么要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就变坏“。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负责,对孩子的家长负责,是一种爱的表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好各项教学任务,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重要因素。可以说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班主任和学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嘻嘻笑笑,丧失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不会拿我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就无法形成。

我还看过一些资料,听说过一些事例。古代的教育家大多都主张严格教育学生。荀子认为,只有认真纠正学生的错误,才称得上是合格的老师;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孔子在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进行文化教育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当听到学生不正确的说话时,他会马上给予纠正。他努力要求学生成为一个诚恳的人,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

我觉得教师的爱不应该是一味的表扬、夸奖、宽容。我不赞成一些人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法。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很欣赏文中的父母二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以“精彩极了”来鼓励自己的孩子,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写了很多文章,母亲说“精彩极了”,而父亲总是说“糟糕透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的综合使作者健康地成长起来。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通往直前。但是也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虽有矛盾,但母亲的表扬很受孩子的喜欢,而父亲严厉的警告虽是对孩子善意的严格要求往往不受孩子的欢迎。其实,生活中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慈母般的爱,他总是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使孩子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不断前进。但仅仅有这样的爱是不够的,另一种爱就像作者的严父,他总是会用警告的方式告诉我们还有不足,还应提高。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孩子。而严格要求就是对人尊重的重要体现。教师在用真爱鼓励、温暖学生心灵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要妈学生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做慈母,也要做到严父,时刻用“糟糕透了”的批评,防止学生在“精彩极了”的赞美声中滋生骄傲、自满、虚荣等不良心理。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家庭的双重影响,厌学、浮躁、抵触、任性等不良情绪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怎样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强硬,武断和偏执,意味着班主任整天板着面孔,装严肃,发脾气,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差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之极。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被动压抑状态,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等。因此,班主任要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习惯。

一要严而有信。“信”是“信用”,是“守信”,就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就是“言必行,行必果”。班主任面对学生一定要讲信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学习上的,纪律上的,劳动上的,生活中的等等,一旦他们提出要求,就不能因为偏爱或工作繁忙而放松要求,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严格执行,该奖就奖,该罚就罚,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毛病。他今天拿走同学的一块橡皮,如果没人管,明天他也许就会偷走别人的书包。如果发现学生中出现不文明的行为,不守纪、不刻苦学习的现象,哪怕是一点小事都要严格查处,毫不手软。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决不要出现只布置不检查可轻检查的情况,要及时检查,严格奖惩,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要一视同仁。坚持一个标准,一定不能放宽要求。同时对班规班纪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否则,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只有严格而有信,哮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班主任的权威。

二要严而有度。要当好一名“严师”,要把握好心中的尺子,严格要求不等于什么都“一刀切”,而要“严之有度”,也就是不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最好判定各个层次学生的严格要求的标准。好学生要有高的要求,中等次之,落后最低。给第一个学生一个度,但又必须完成。比如:在要求学生一天练会十个单词的同时,可以要求帮助他找出不会的原因。如果是学习方法上方法上的困难,教师应启发引导他掌握解决的办法,着力了解他的知识缺陷,教给他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监督他一定完成的要求,这样就不至于一刀切,造成落后厌学的情绪。

上百遍。这样的做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要求而是将“严“演变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即使教师的动机是善良的,但你的严格要求已超过了一定的分寸,就会对学生产生副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有可能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扼杀。

三是严而有情。记得有人这样说过:“看起来,权威有个威,但基础是个情”。严格要求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例如:初三上学期,我班有个学生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上课思维特别活跃,但她行为特散漫,上评选三好学生时,我没偏袒她。我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与她谈了心,希望她改正缺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取得了直升一中的进步,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尤其对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信心,知道“我能行”。所以说,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霖。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严格要求”这四个字的理解。也许,我的理解很肤浅,不全面,今后,我会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为建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