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书籍装桢艺术欣赏的基础上,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一般性知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绘画方法进行装桢设计。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书籍装桢设计的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法学法

1、采用学生目标自学法及归纳总结法进行多媒体教学。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组织学生看一段幻灯片(书籍封面)

提问:书籍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什么?(封面)

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封面设计的意义主要是为书籍内容本身服务的。一本书籍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

书籍设计的基础知识。

带问题自学课本第14页内容:

1.书籍装桢设计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2.书籍封面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自学时间)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先请个别同学指出书籍装桢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再由全体同学共同指出。

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三、书籍设计的审美特点

讨论:(展示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说出各类书籍的不同特点。

1.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2.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艺术的民族特点:

①美国——明快、强烈、广告味较重

②法国——活泼、华丽

③英国——简洁、庄重、醒目

④日本——精致、新颖、含蓄

四、书籍封面设计的方法步骤

1、构思: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画草图:将最后选定的设计方案用铅笔化出草图。

3、画色彩小稿:在草图基础上,绘制成色彩小稿,以观察总体效果,并进一步修改设计方案。

4、制作完稿:完稿就是最后完成的正式设计稿。要仔细画出。

五、课堂小结

1、通过对各类书籍的欣赏,同学们能初步了解书籍的发展趋势及其时代的特点。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设计鉴赏的眼睛分析设计作品,品味设计形象的基本含义,在分析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和动态演示上,能够很多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

分析比较三本不同书本的封面设计,指出它们之间的相近与差异之处。

图书馆文化

网络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建设,是图书馆深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整合资源资源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保障。本章的网络化建设包括体术管综合分布线系统的建设、无线局域网的建设、存储网的建设。 图书馆综合分布线系统,是当今图书馆现代化的基础,它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未来。本章就综合布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正确布线的方法,提出了较深入的建设性建议。 无线局域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和未来1~2年解决图书馆“最后一公里”,以及“低成本”扩展局域网络的又一种理想方案。它的出现不是对有线网的“取代”,它只是有线网络的补充和扩展,与有线网络是互补的关系。本章就无线局域网在图书馆的应用优势、组网方案,以及扩展时用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网络存储技术被称为继个人计算机(PC)、国际互联网(Internet)之后第三次IT浪潮的引导者。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种更先进、更新颖的网络存储技术——SAN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通过论述SAN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比较了SAN与NAS的技术特点、采用光纤通道的优势,以及具体应用实例等方面的介绍。 纵观历史发展,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世界各国的同行们积极谋生区域性、地区间、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并共同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 1945年7月,当时担任美国科学研究和开发办公室主任的美国著名科学技术管理学家布什(V.Bush)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题为“诚如我们所想象的”(As We May Think)的文章。生动地描述了新技术赋予科学家在信息收集、存储、发现和检索方面的前景。他勾勒的“Memex”信息机被认为是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起源。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在其名著《控制论》中提出,计算机将能够运用于图书馆,以解决科技情报资料数量的急剧增长给图书馆带来的压力。从而指出了现实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基础。 196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计算机改变图书馆面貌研究的J.C.R.Licklider出版了《未来的图书馆》(Libraries of Future)一书,明确提出要建立以非印刷型载体为馆藏的新型图书馆;新型图书馆要把图书馆与计算机“融合”起来,并设想了一种名为“共生器”的机器咦形成“新图书馆网络”;其意义在于指出了数字图书馆所必要的研究和开发,并大胆地预测了30年后数字图书馆的面貌。 1967年,又有人预测,“未来图书馆将由无数计算机代码组成”,这可以说是将计算机与图书馆联系起来的较早的认识;后来,一位与图书馆工作不沾边的人,美国一家经营电脑的企业——奥克拉尔公司——的首脑埃利森,提出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计划用数字编辑方式把全世界所有的书、报、刊、影视等现有全部内容存储在他设想的多媒体数据库中,以改变人类知识积累和存储的方式。 1975年,美国学者R.Taylor提出了“无墙图书馆”的概念。Taylor指出:图书馆将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转接中心,向人们” 1984年,美国克罗拉多州的一个图书馆馆长K.E.Dowlin出版了《电子图书馆:前景与进程》(The Electronic Libtatay:The Promise and the Process)一书,对电子图书馆的含义、特点、功能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为了迎接挑战,图书馆事业必须经历一个范式的转移和变革,电子图书馆就是一种新的范式。他说:“电子图书馆是承诺以下两条原则的一种机构:最大可能的存取信息;使用电子技术增加管理信息资源。” 第三章以人为本、所有知识为所有人服务、智慧服务:数字图书馆服 务转型的基本理念

恩施州城文化中心选址及概念规划恩施州文化中心设计任务书原件

恩施州文化中心选址论证 一、建设背景 文化中心作为城市的形象窗口和展示平台,在促进商品流通、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业带动系数为1:9,对城市经济拉动作用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恩施州文化中心作为恩施自治州建州30周年的重点工程,是打造恩施旅游港的重要项目之一,文化中心的建设将为恩施提供良好的文化展示平台、开放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和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靓丽名片。 经过对州文化中心选址的反复比选,目前基本确定该项目建设于恩施州经济开发区东区,并初步确定两个选址地点:一是位于金桂大道与金山大道交叉口东北侧;二是位于位于金山大道与金龙大道交叉口西北侧。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建设目标 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将州文化中心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带动新区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民族性、地域性特色原则; 2.公共性、开放性、便捷性原则; 3.可操性原则; 4.集约用地、节约投资原则。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规划州文化中心建设内容包括:规划展览馆、土家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及剧场等; 总建设规模为:总建设用地约10公顷(150亩),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 (一)选址要求 1.区位要求 作为中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之一,文化中心选址应位于城市中心部位,以利于更好的辐射城市各片区,便于市民使用。 2.交通要求 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大量的交通流量,尤其是瞬时交通流量将大

幅增长,因此,便捷高效的交通成为文化中心选址的必要条件。 3.配套设施要求 文化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既引导其他产业的发展,又对商业、医疗等其他产业提出了相应配套要求,同时各项完备的市政设施条件也是项目建设和正常运行的必须。 4.景观要求 为将州文化中心打造成为城市乃至区域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和形象展示窗口,项目的建设对其周边区域的景观环境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区域景观形象应与之相协调。 (二)方案简介 1. 方案一(临金桂大道) (1)区位及交通 该选址地点位于金桂大道与金山大道交叉口东北侧,基地西临金桂大道,南靠金山大道,北接规划横支路,南北长378米,东西宽266米,总用地面积10.0公顷。 该地点西距恩施机场0.6KM,东至沪渝高速公路出入口4.2KM,北距宜万铁路恩施火车站4.7KM,红线宽度50米的金桂大道现状已建成,红线宽度36米的金山大道即将启动建设,片区对外交通联系非常便捷。 (2)地形地貌 规划用地范围内地形较为平缓,最大相对高差11.8m(最小高程454.8m、最大高程466.6m),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形态。经初步测算,于该区域进行项目建设前提场地平整土方工程总量为106.5万方,其中总填方20.3万,总挖方86.2万方。 (3)用地现状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产品的创意设计(正文)

古今中外,文化对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化不仅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而且是评价尺度和探索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设计创新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基于区域文化要素的本土设计知识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多种文化交融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毋庸置疑,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设计,许多的产品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本土文化的基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往往能带来产品设计的创新。不同文化符号同时呈现,产生的不只 是碰撞与比较,而是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艺术、工艺以及设计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古代的艺术和手工艺作品的创造及优雅审美让世人为之倾倒。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中国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发展本土设计文化?设计师对不同文 化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并利用多元化的文化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 1、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民族性和理论上不同 东西方的民族性有很大差异,东方民族一般比较谦虚、含蓄、好面子,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而西方民族一般比较热情、务实、追求自我和个性化。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儒家思想的“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设计,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师遵循的设计法则。例如,东西方文化对龙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的文化中,龙是巨大的蜥蜴,是邪恶的象征。龙的强大成了令人惶恐的事情,龙越强悍,人类越无法驾驭,龙就愈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被异化、妖魔化成一种邪恶的东西。而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最期盼的事就是一年来风调雨顺。而龙是一个图腾,龙被人们赋予了多种神格,既是雨神,雷神。云神,又是风神。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因此,中国人视龙为神,历代的皇帝都自称为天子,皇帝的身体是龙体。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常常被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对龙的态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中西方各说各的龙,显然如果一方放弃或让步,放弃文化中原有的龙的形象,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将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角,舍弃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损失。其实有关龙的不同解读仅仅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对待不同的文化,设计师应该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 1.2 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儒教、道教和佛教。而根据伯特兰.罗素的说法,西方文化是基于古希腊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这三个源

文化馆设计要点 文化馆应该怎么设计

文化馆设计要点文化馆应该怎么设计 在一个城市进行旅游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注意有哪些自然景观可以玩。然而,人文景观也是很能代表一个城市的。例如城市当中的文化馆,就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了。文化馆的设计非常重要,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作为一个展览馆,也要有相应的功能分区, 遵守规范等等。今天装修界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文化馆的设计要点。文化馆设计要

点1文化馆设计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的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同时,内部的分区要明确,游览区和非游览区也要分开。文化馆设计要点2文化馆设计按使用需要,应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建筑。文化馆设计要点3文化馆设计的基地中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文化馆设计要点4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文化馆设计要点5文化馆一般应由群众活动部分、学**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便于分区使用统一管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儿童活动室的设计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装饰活泼,色调明快。窗洞口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以上就是装修界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文化馆设计要点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文化馆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文

文化中心方案

前言 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同时其设计潜力是巨大的,它对于中山市中心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感谢中山市领导及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对我们的信任,使我们能有机会参与这个具有历史性的标志性建设项目的投标。 同时,我们借此机会感谢剧场设计专家李道增先生,舞台设计专业李畅先生、声学设计专家吴硕贤先生,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国家大剧场院设计组装以及北京总装备部设计院,甘肃工业大学舞台设计所,正是由于他们的意见与努力,使我们的设计的舞台功能及配置,厅堂的建声设计趋于完美,我们相信“过程”依靠合作,否认偏见,在项目的最终成功中,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结构、机电、设备、室内及园林设计师,感谢他的通力合作及宝贵意见,同时,也要感谢加拿大黄雄建筑事务所,在我们的方案中也柔和了他的一些概念。 以下所展示的是过去一个多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记录了我们对于中山个文化中心的理解与研究。 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方案设计目录(一)背景资料 1、地理位置 2、设计依据 (二)建筑设计 1、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的要求 2)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 3)总体布局 2、建筑设计 1)平面功能布局 2)建筑造型设计 3)交通流线组织 4)建筑消防设计 (三)园林设计 (四)声学及视线设计 (五)建筑设计图纸 (六)舞台设备设计 (七)结构及设备设计说明 (八)技术经济指标及造价指算

(一)背景资料 1、地理位置 本方案位于中国广东中山市,基地北靠博爱路,西面及西南面毗邻孙文纪念院和孙文广场,拟建建筑位于主要城市道路——兴中路的东端,并将与周围的中山市体育运动中心、中山市广播电台及中山市主要行政办公区共同构成该市的主要城市景观。 2、设计依据 1、中山市文化艺术建设领导小组二OOO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文 <中山文化艺术中心设计邀标书> 2、中山市规划局2001年4月24日文<中山市规划咨询意见> 3、中山文化艺术中山设计任务书。 4、中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及国家标准。 5、中山市规划局2001年12月组织文化中心城市设计研讨会专家意见。 6、参考比较大量的世界各地著名的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 (二)建筑设计 设计方案是基于我们对中山市这一历史悠久文化名城的认识,以及对文化中心为一特定功能的理解基础上产生的,考虑到文化中心位于中山纪念公园和兴中道底景的重要城市位置,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关系及相应的城市空间,将优秀的建筑艺术与高超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具有鲜明个性与独特风格的文化建筑。1、城市设计 1)城市轴线 由于拟建的文化艺术中心基地位于中山市主要城市景观道路——兴中路南端,毗领重要的纪念建筑——孙文纪念公园,靠近中山市一些主要的行政、办公、区体育建筑,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进行方案构思之前对城市和环境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在总体规划中,我们尊重原有的城市轴线——南北向的兴中路与东西向的博爱路,将文化中心的主轴线垂直于兴中道,以便与兴中道两侧现有公共建筑取得呼应,同时,在3~5年以后形成孙文纪念广场时,建筑也能成为广场的对景。 通过新旧轴线的组合,使得本方案与原有城市环境密切关联互相衬托,成为整个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2)城市空间尺度 中山给人的第一印象亲切、舒适、自然的城市空间,尺度宜人,广场及轴线的形成均是通过小尺度的建筑及环境景观,从分析兴中道的景观构成可看出街道空间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空间,文化中心在城市中的位置也必须遵从原有的城市关系。 因此,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我们认为须强调以下几条思路: a、从分析兴中道、孙文纪念广场、博爱路景观及孙文纪念公园围建筑入手,确定文化中心的设计思路及形态。 b、强调空间安排上与兴中路景观的统一性,特别是临兴中道及博爱路街面建筑在水平方向的连续性和建筑对空间的整合作用,以及对孙文纪念广场在建筑尺度及

书籍设计的艺术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d14354866.html, 书籍设计的艺术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周全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书籍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形象活动的过程。对于设计者而言,书籍装帧的优 劣,在于对书籍的双重属性即文化和商品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对书籍本身内容基调、艺术风格、品味价值的生动再现,而不在于设计的风格是否时髦,电脑效果玩得是否纯熟,。它要求设计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艺术素质、创意构图能力、运用色彩的水平以及印刷工艺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了解多媒体以及书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书籍设计;艺术风格;多媒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65-01 书籍设计,是指对书这样一个立体的存在赋予它全方位整体形态(包括字体、版式、扉页、目次、插图、衬页、封面、封底、书脊、纸张、印刷工艺,以及书本身以外的附件,如书函、书盒等)的贯穿与渗透,它是一项由作者、出版者、编辑、设计者、纸张公司、印刷厂家共同来完成的系统工程。 书籍的艺术风格某种程度上其实指的就是书的气质和艺术格调,作为精神产品的书,它是一切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书卷气”成了它的一种特质,相比其它纯商品的东西,它要具备一种文化的品味,不同题材的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因而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也是书籍设计风格变化的历程,在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它相应的审美形态和风格特征,拥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书籍设计艺术风格与出版行业和书籍市场的相互关系十分紧密,它对促进出版事业发展和书籍市场繁荣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出版业和书籍市场又影响着书籍设计风格发展的方向。 作为精神产品的书,是一切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书卷气”成了它的一种特质。何谓“气”?“气”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相比其它纯商品的东西,书籍更要具备一种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这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书籍设计还处于复制与模仿、时尚与前沿、多元与多中心的无序性设计的盲区之中。后现代设计以拼接、复制、解中心等手法模糊创作的主体意义,以追求猎奇、刺激、模糊的审美心态,压缩了审美与审丑之间的距离。对书籍设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这种创伤使我国的书籍设计困惑在无序性设计的盲区之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在我国迅速普及,给书籍设计带来了惊人的变化。它的神奇、便利、快捷和高品质输出,大大振奋了业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

图书阅览室文化布置

图书阅览室文化布置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图书阅览室文化环境布置方案图书室是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我们步入图书阅览室的时候,就会感到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那样的深邃神奇、那样的富有魅力。 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基于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特点,我校将图书阅览的布置作如下设计: 一、布置要求: 按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力求学校图书馆布置做到“六有”,即: 张贴有氛围、显特色的标语、图案、温馨提示、制度等; 摆放有学生可随意阅读的图书等并分类标示; 开辟有一块高质量的阅读园地; 办有一块向学生推介好书、新书的海报; 设计有一本学生读书留言; 每天有对外开放(借阅、自由阅读)记录本。 使整个图书馆充满浓郁温馨的书香氛围。 二、布置设想

室外布置: (一)一楼楼梯口迎面卡通画提示语:欢迎您来到西李小学图书阅览室。 (二)图书室走廊左侧墙上依次张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设计图、下方是图书阅览室简介(见附件1),图书阅览成果展专 栏。 (三)图书室走廊右侧墙挂标语牌2块(内容为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走廊尽头对面挂大写的一个“静”字。 室内布置 1、南墙布置: 悬挂卡通读书名言提示2幅。 悬挂文明借阅提示1则: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 2、北墙布置: 图书阅览室制度图书阅览室工作人员职责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 3、东墙布置: 名人读书方法两则 4、西墙布置:

文化馆设计任务书

文化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初步掌握文化馆建筑设计的要点及其背景知识,并通过设计熟悉规范条例; 2.培养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环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用地: 本设计用地位于某住宅区内,西侧为展览馆预留用地,东侧为文化馆用地。 三、设计总体指标: 1.总建筑面积:1500㎡(允许10﹪的调整幅度) ; 2.建筑层数:二层及以下。 四、建筑主要功能及面积参考指标: 1.大厅100㎡(含管理用房和总服务台) 2.歌舞厅:150㎡ 3.活动室(台球、乒乓球、棋牌、健身房):150㎡ 4.陈列室:150㎡ 5.阅览室(期刊室、图书室、报刊室):100㎡ 6.书库:30㎡ 7.排练室:100㎡ 8.书画室:30×2=60㎡ 9.餐厅:100㎡ 10.小卖部:30㎡ 11.大会议室:150㎡ 12.小会议室:40×2=80㎡ 13.楼梯间、卫生间、交通等面积自定 14.室外停车位:20-30个 五、图纸要求: 1.图纸规格:A1图幅,图框尺寸:594×841㎜,每边各留出10㎜,图标应在图框背面的右下角; 2.总平面图:1﹕500(含场地布置和绿化布置;应标注建筑总尺寸及与场地周边红线的距离); 3.各层平面图:1﹕200—1﹕150(至少标注两道尺寸); 4.立面图:1﹕200—1﹕150(至少两个立面,标注各层标高及总高度尺寸); 5.剖面图:1﹕200—1﹕150(至少两个剖面,应剖到主要功能房间或楼梯间); 6.透视图或模型照片(7寸):应能准确表达设计意图,表现形式不限; 7.设计说明:包括简明扼要的设计和构思说明、场地景观视线、地貌分析图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 六、设计进度安排: 1周:教师讲解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要求; 熟悉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构思方案;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

文化传播学书目

文化传播学书目 (2009-11-25 21:57:52) 1. 传播与文化概论/ 庄晓东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2页 论题主题: 传播-关系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是在《文化传播: 历史、理论与现实》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科学阐述传播与文化之关系、原理、规律和发展的理论教材。 全书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传媒形态的嬗变、传播基因的路径、传播之于社会文化建构的功能、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并对文化传播的要素、过程、模式、机制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对社会批判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和新传媒技术理论作出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同时围绕我国传播与文化领域的核心问题,如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经济与政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挑战等,进行了全面的思考,有效地建构起一个深刻理解传播与文化的理论通道。 本书既可用作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用作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以及其他新闻传播爱好者的理论读物。 2. 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 张泽洪著,成都-巴蜀书社2008 540页 【内容简介】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教文化呈现出多种形态。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以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是另一并存的宗教形态。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以它优美的神话传说、丰富的祭祀经典、原始的神灵信仰、古朴的祭祀仪式,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这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相互融摄提供了条件。本书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具体探讨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融摄互补的文化意义。本书充分吸取比较宗教学的理论方法,运用西方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象征理论,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的祭祀仪式进行实证研究。本书在道教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南诏大理时期的道教,梅山教的源流,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坛场科仪,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法师及其威仪,西南少数民族祭祀的科仪格式,西南少数民族法师的禹步、掐诀、存想、符咒、科仪文书,瑶族度戒仪式道教化的宏观、微观考察,西南各民族宗教的传度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的超度仪式,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活动的道教色彩等诸多…… 3.文化传播新论,副题名: 以历史与现实为镜鉴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二、现代广告招贴 招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种传播商业和文化等信息的视觉媒体。由于其可复制性和传播性,因此和广告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招贴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向招贴画提出对多幅画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精编版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理论研究·设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王莉莉(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 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强调 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本文通过对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的分析,着重探讨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内涵的重要性,探讨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要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纪念品,不但要对纪念品设计本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要着重了解纪念品本身所代表承载的历史文化特色等的本土气息。从而力求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规律、方法。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地域特色 “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文化是生活的精华,生 活蕴含着创意。设计体现生活,离不开创意和文化。”——靳埭 强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术对 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文化 创意商品中的纪念品设计强调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 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 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再加上产品、服务、策略,以现代科技及企 业化经营模式,促使文化创意作品得以经济化与产业化,力求寻 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 创新,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文化创意商品侧 重于个性化人性化精神层面心理需求,并于科技的日新月异等背 景下产生的,设计思想更加注重人文情感化设计,是今后产品设 计的发展趋势所在。 中国文化渊源流畅,内涵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书法、文 房四宝、神话传说、京剧戏曲、茶道等,以文化传承载体产品设 计的种类丰富,文具、饰品、家具、灯具、茶具、纪念品等生活 用品。 文化创意商品中的纪念品设计,与人们常说的礼品有些差 别,纪念品是能长时间保存的东西,可以承载纪念意义的物品; 礼品是指人们之间互相馈赠的物品,礼品的范畴更广一些,有实 用型、装饰型、收藏型等。可以说有纪念意义及收藏价值的礼品 可以称为纪念品。纪念品同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 如:纪念某一个人、纪念某件事、纪念某一次会议的召开或者纪 念个人一段

大型文化馆建筑设计——以湖北宜城文化馆设计为例

分类号学号M201372916 学校代码10487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大型文化馆建筑设计 ——以湖北宜城文化馆设计为例 学位申请人:叶笛 学科专业:建筑学 指导教师:李保峰教授 答辩日期:2015.5.26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chitecture A Research of the Large Culture Center ---A Case Study of Culture Center in Yicheng,Hubei Candidate : Ye Di Major : Architecture Supervisor : Professor Li Baofe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China March, 201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县级市、区一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区也称群众艺术馆,或者叫文化活动中心。本文结合宜城市文化馆这一建筑设计的案例,调研了湖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两处已投入使用多年的大型文化馆,探讨了如何在当下将文化馆建筑设计与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化馆大型建筑设计宜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ultural center is a county-level or district level government nonprofit cultural institutions, some area is also called the public art center, or cultural activity center. In this paper, sets the case of the Yicheng culture center design as a example, research representative two large cultural center in Hubei province which have been put into use for many years,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cultural center building and the new demand fo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masses in the new period ,. At last,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need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cultural center desig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unction composition, activity zoning,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Keywords: Culture center Large Architecture Design Yicheng

图书阅览室文化布置

图书阅览室文化布置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图书阅览室文化环境布置方案 图书室是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我们步入图书阅览室的时候,就会感到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那样的深邃神奇、那样的富有魅力。 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基于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特点,我校将图书阅览的布置作如下设计: 一、布置要求: 按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力求学校图书馆布置做到“六有”,即: 张贴有氛围、显特色的标语、图案、温馨提示、制度等; 摆放有学生可随意阅读的图书等并分类标示; 开辟有一块高质量的阅读园地; 办有一块向学生推介好书、新书的海报; 设计有一本学生读书留言; 每天有对外开放(借阅、自由阅读)记录本。 使整个图书馆充满浓郁温馨的书香氛围。 二、布置设想

室外布置: (一)一楼楼梯口迎面卡通画提示语:欢迎您来到西李小学图书阅览室。 (二)图书室走廊左侧墙上依次张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设计图、下方是图书阅览室简介(见附件1),图书阅览成果展专栏。 (三)图书室走廊右侧墙挂标语牌2块(内容为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走廊尽头对面挂大写的一个“静”字。 室内布置 1、南墙布置: 悬挂卡通读书名言提示2幅。 悬挂文明借阅提示1则: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 2、北墙布置: 图书阅览室制度图书阅览室工作人员职责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 3、东墙布置: 名人读书方法两则 4、西墙布置: 附件1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任务书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 计任务书

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任务指导书 建筑设计(Ⅱ)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二年级下学期) 华南农业大学 建筑学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经过设计,理解与掌握具有综合功能要求的休闲、娱乐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2、经过设计,理解综合解决人、建筑、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 3、经过设计,培养解决建筑功能、技术、建筑艺术等相互关系和组织空间的能力; 4、经过设计,初步理解室外环境的设计原则和建立室外环境设计观念; 5、经过设计,基本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和职业建筑师设计工作的操作技能; 6、经过设计,了解和自觉运用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条例。 二、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设计题目:大学生活动中心 为了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提供大学生自我实践和社会参与的机会,并为启林北区学生分会及其文化社团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拟建大学生活动中心一座。 (二)、基地: 该工程拟建于华南农业大学启林北区,该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已获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批准。拟建活动中心地段用地平整,环

境优美。西南为广州市市政重点改造的岑村河河涌,东面、北面毗临学生宿舍区,东北面为风雨操场、游泳馆。附地形图。(三)、设计内容: 总建筑面积:2700㎡(可浮动10%) 1、学生会办公用房 1)、各部办公室:20㎡×6 = 120㎡ 2)、小会议室:30~40㎡ 3)、校广播站:60㎡(含播音、录音室、编辑、机房) 2、主要活动用房 1)、多功能厅:300㎡(小型集会、报告兼舞厅) 2)、展览:100㎡(也可结合门厅、休息厅布置) 3)、茶座:90㎡ 4)、美术工作室:80㎡ 5)、书法活动室:60㎡ 6)、摄影工作室:80㎡(包括暗室) 7)、学生会期刊编辑部及文学创作室:60㎡ 8)、音乐工作室:60㎡ 9)、舞蹈工作室:80㎡ 10)、排练厅(兼健身房):90㎡ 11)、大会议室:80㎡ 3、辅助用房 1)、值班管理室:20~30㎡

(整理)学广告及平面设计必看书籍

学广告及平面设计必看书籍 1.《当代广告学》,[美]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1999 2.《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中国友谊出版社 3.《现代公共关系学》,黄禧祯,广东高教出版社 4.《策划学全书》,胡屹,中国社会出版社 5.《定位》,[美]里斯?特劳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公共关系的战略与战术》,[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等,解放出版社 7.《世界上最迷人的公关大师》,夏年喜,工商出版社 8.《杰克?韦尔奇自传》,[美]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中信出版社 9.《海尔,中国造》,颜建军、胡泳,三环出版社 10.《世界上最卓越的广告大师》,鲍文杰,工商出版社 11.《广告创意训练教程》,郭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12.《策划与广告技巧及误区》,吴灿,四川人民出版社 13.《新编现代广告策划实务》,文浩,蓝天出版社 14.《广告创意100》,卢泰宏等,广州出版社 15.《广告经典100》,雪琴,广州出版社 16.《成功广告80例》,[台]颜伯勤,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7.《广告人手记》,叶茂中,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1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全球传播》,卡迈利保尔,清华大学出版社 20.《广告目标与效果测定》, [美]所罗门杜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1.《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 《松下经营哲学》,[日]松下幸之助,延边大学出版社 23. 《社会心理语言学》,王德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4. 《工商管理精选教材——广告学教程》,李宝元人民邮电出版社 25. 《新编中外广告通史》,刘家林暨南大学出版社 26. 《感性、悟性与理性广告语》,白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27. 《经典创意广告书架——4A杰出人性创意96例》,张惠辛,华夏出版社 28. 《如何做大广告》,梁庭嘉,汕头大学出版社 29. 《广告理论与策划》,赵路李东进韩德昌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30. 《Photoshop CS广告设计大师》,李九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1. 《广告英语一本通》,王燕希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2. 《如何进入广告业》,[美]安德雷?内德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3. 《广告片头制作精粹》,北京色维空间数码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 34. 《一张广告单提升3倍营业额》,[日]泽田求中村聪树, 科学出版社 35. 《广告理论与实务》,刘俭云朱杰芦毅刚, 民族出版社 36. 《海尔背后:海尔广告全面代理纪实》,冯帼英/朱海松,广东经济出版社

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策划案 目录 一、当前高校纪念品开发普遍存在的误区 1、高校纪念品开发的目标市场为校方送礼。 目前,高校纪念品被认为是校方领导出席各种会议、互访赠送的礼品,它的目标市场仅为校方送礼。因此,在纪念品的开发评选上,以专家领导组成的评选团队无法全面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真实需求,易造成最终设计产品高处不胜寒的局面。 客观上,高校纪念品的目标受众人群应该包含每一位高校人,它包括:老师,校友,学生,及一切的相关工作人员。高校纪念品不仅为校方送礼佳品,更应成为贴近普通师生日常生活,深受师生喜爱,传播宣传校园文化,弘扬办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它的目标市场应该从高端送礼,扩大到普通教师之间,学

生之间,师生之间,校友之间......校园日常情感交流的馈赠佳品。 2、高校知名度与纪念品市场开发成正比例关系。 诚然,一些知名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百年的校园历史和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其校园纪念品成为大家热衷购买的产品。众人认为一般高校因美誉度、知名度的不够,无法建立良好的纪念品市场,因此,高校知名度与纪念品市场的好坏成正比关系。 这是对纪念品的理解缺乏深度而产生的误解。纪念品不仅用来纪念一份荣耀,更为重要的是纪念一份记忆,一份存在,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就这个层面上讲,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身独特的价值,如:历史文化、办学理念、鲜活生动的当下校园生活,等等。因此,高校纪念品依靠的不仅是品牌的光环效应,其内涵的建设才是纪念的真正价值所在,即:设计研发者需要打破高校知名度和纪念品市场成绝对正比的认识误区,要让纪念品成为代表每位高校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自发购买欲望,真正获得人们喜爱的、能够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产品。 3、高校纪念品开发追求不变、永恒的审美价值。 一说到纪念品,众多人都希望通过设计获得永恒的、经典的、甚至可以代代相传的承载高校精神的纪念品。因此,高校的纪念品市场呈现出两种极端:要么是通过知名设计团队设计出高附加值的高端礼品,当然这样的设计,其市场出路当然是代表校方送礼,与普通人无关;要么是,因为设计费用的昂贵,索性不做设计,直接找到工厂,进行校徽贴标,其结果,只能是市场产生“拼爹”效应,与普通师生无关。 研究证明,视觉审美的规律显示了一定的连续性,同时也显示了很强的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