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新思考_从政府和企业的产品区别谈起_杨立华

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新思考_从政府和企业的产品区别谈起_杨立华

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新思考_从政府和企业的产品区别谈起_杨立华
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新思考_从政府和企业的产品区别谈起_杨立华

求索

2000/1

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新思考

)))从政府和企业的产品区别谈起

杨立华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北京100871)

提要:本文主张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政府的职能问题,它首先提出了可独立交易产品和公共交易产品的概念,认为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生产可独立交易产品,政府的主要职能则是生产公共交易产品,并对两种产品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要厘清政府的职能问题就必须从政府的产品入手分析,要判断一种产品究竟应该由政府来生产,还是由企业来生产,就必须先分析其产品究竟是具有公共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还是具有可独立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只有满足前者的才应该由政府来生产和提供。并且运用本文的观点再次讨论了经济学上著名的/灯塔0问题。

关键词:政府职能;可独立交易产品;公共交易产品;/灯塔0问题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X(2000)01-0034-05

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争论在近代以来最重要最持久也最激烈的争论就集中在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争论上。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该不该干预经济和如何干预经济0上。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坚持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并指出政府干预的系列缺陷,即/政府失效0(Govemment failure)。而以凯恩斯主义和新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则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指出市场调节的缺陷,即/市场失效0(M arket failur e),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1后来的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都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o,而笔者认为要澄清这些问题的实质,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和市场本身的层面上,还应深入到对各自的产品的分析的角度和层面上来。

而且,作者认为既然市场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主体单位是企业,因而要弄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弄清政府职能问题,首先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政府和企业的区别。而政府和企业都是作为一种组织,要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关键就是要从二者的产品的角度入手去分析。因为所谓组织就是一种产品组织,组织的重要功能就是生产产品。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点就在于它们之间的产品的差异。因而我们主张从产品的角度来区分企业和政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政府的职能问题。

一可独立交易产品和公共交易产品

作者简介:杨立华(1975-),男,甘肃民勤人,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硕士生,从事经济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研究.

所谓产品,笔者以为一切人类所创造的东西都是产品,它既可是有形的,也可是无形的,但必是经过了人的劳动而产生的。?应该说,现在的理论界对企业和政府的区别的关注还是非常不够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是不成其为问题的。其实不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关系到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而且从产品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和政府的区别,是进一步理解政府职能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们认为,要考察产品性质问题必须从产品的生产、交易、消费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但是又由于交易是将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也是产品体现其性质的最根本之处,从此不但可以看出产品内含的交易的特性,而且可以看出其生产和消费的相关之特性,因为交易特性大都决定了这二者的特点,或者说它们是相互影响的。鉴于这种特性,也为了理论上的方便,我们主张从/交易0的角度来分析/产品性质0。据此,产品在一种层次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按是否可交易来划分,划分为交易产品(例如工厂生产的商品等)和非交易产品(例如农民生产的供自己消费的产品)。进一步考察,可将交易产品划分为可独立交易产品(也可叫/私人交易产品0,但没有可独立交易产品那么确切)和非可独立交易产品(即公共交易产品)。所谓可独立交易产品指的是这种交易产品的交易的完成是可以直接由单个的供应方和购买方独立交易的,而这个交易的概念也包括供应方如愿意他能够单独为这个交易生产,而购买方购买后也能按其意愿进行单独或非单独的消费,即哪怕他是用于私人消费,还是提供给公共消费。例如我们在商店里购买电器、衣服等。而且也包括这样的例子:现假定)公司投资修建一座大桥,并且以一种方式对过桥者收费,完成过桥人享用桥与公司之间的交易。这桥我们也称之为可独立交易产品,或者说独立交易了桥的使用。这种交易产品的特点是交易独立可以进行,即单个消费者与供应方之间可以自由交易,如消费者愿意提供足够的交易费用,他也可为该物进行独立的排他消费。所谓公共交易物品是指这种物品的交易必须由特定范围内的消费者群体与供应方进行交易,否则该产品将无法单独生产,也无法单独地进行消费。例如国家安全必须由全体公民和政府机构之间进行公共的全体性交易,否则国家将无法为一个人提供国家安全,一个人也无法享用独立的国家安全。再如一个企业要享受整个企业和谐的制度环境,也只有全体企业人同企业间进行交易,否则企业也无法为一个人提供这种制度环境,个人也无法独立享用这种环境。当然,公共交易物品在不同的从属范围内,是有层次性的。例如中央、省、县是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层次,因而它们提供着在各自范围内的不同层次的公共交易产品。

根据以上对产品性质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政府和企业的产品。我们知道,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它为组织成员提供诸如身份感、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等企业的公共交易产品。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作为市场上的生产单位,其主要的任务就是专门化生产可独立交易产品,因此说企业是生产可独立交易产品的组织,这就是企业的产品性质,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特征。相对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则是专门化生产在各自范围内的公共交易产品,这也是政府的产品性质。一般而言,政府提供的公共交易产品包括政府的政治职能产品、经济职能产品、社会职能产品等等。政治职能产品包括军事职能产品、保卫职能产品、镇压职能产品、服务职能产品、辅助职能产品等等。经济职能产品包括促进竞争、管制企业、维护法权和资源、调控宏观经济、直接经营经济事物、建立基础设施、在国际经济中驾驭经济的发展、调节地区间的平衡等等。社会职能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收入分配均等、提供社会保障等等。?所有这些就是政府提供的产品。

二政府产品和企业产品的区别

笔者以为,要从公共交易产品和可独立交易产品的角度来厘清政府的职能问题,就必须首先澄清政府和企业的区别;要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区别,首先就要澄清政府产品和企业产品的区别。只有后二者的区别明朗了,政府和企业的区别才能明朗,政府的职能问题也才能真正得到澄清和阐明。

首先就产品性质而言,企业是生产可独立交易产品的组织,而政府则是生产非独立可交易产品的组织;即专门化生产社会部分可独立交易产品的职能由企业承担,而专门化生产部分公共交易产品的职能由政府承担。在这里,可把政府定义为由物、人的本能力,以及知识三种要素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上组成的生产公共交易产品的契约性组织。至于什么是可独立交易产品,什么是公共交易产品,这就要依据各自的特点仔细划分了。不过就粗糙的指标来说,公共交易产品应同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作

用于普遍的公众要求;(2)需要有强大的公共机关的压力存在作为产品的生产、交易、消费等权利的保障;(3)产品具有生产、交易和消费等方面的极大的不可分性和外部性,也就是说产品的生产、交易、消费都具有一定的非排它性和非对抗性;(4)单个人无法单独享用某产品,也无法为单个人单独生产和提供某产品,即无独立交易的能力,也就是说产品的生产费用、消费费用、交易费用就个体而言是趋向于无穷大的;(5)产品的差异性很小,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要求产品生存的条件是产品的异质性;(6)产品的替代性很小等。当然,只要存在公共交易产品,就会有不劳而获者或不交易而得产品者的产生,这是由于在交易具有公共全体性的情况下,势必会存在/搭便车者0(Free riding)。?而且,由于公共交易的进行大多是按多数原则进行,有时即使你不愿意消费某种产品也得付费,这又会使一些人的私人利益在公共利益的名义下受到损害。再者,交易也是用征税等办法非直接地完成的,即一般而言,你享用某种公共交易产品并不是单独为其付费,而是所有产品一起按赋税付费,因而又会产生交易上的不对称性问题。?所有这些情况,显而易见,在经济学上都是易导致低效率的。这表明,一方面我们为了追求效率而选用公共交易产品,但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又可能带来低效率或无效率,这就是笔者所谓的/公共交易悖论0。

其二,产品潜质的区别。企业产品由于具有可独立交易性,交易双方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因而具有竞争的潜质;政府产品却由于交易的公共性、模糊性、非对称性等,使得它具有了一种一些人想付费也得付,不想付也得付,今天不消费你也得付费的权威潜质。?这一方面是政府本身的权威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产品的交易特性决定了的。而且,有时候产品的生产、交易、消费等必须依靠一定的权威来保证。

其三,产品交易方式的区别。一般而言,企业产品是付费消费的,政府产品表面上是免费的。实际上,正如前面指出的,政府产品是通过赋税交易的。相对于企业而言,政府的产品交易一方面是非独立的,即并不是单个产品在一个时点面对某一顾客单独交易,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一系列产品进行群体交易。另一方面,也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0的分时分渠道交易,而是间接式的、模糊的、非对称交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乱收费。再者,顾客对于企业产品的选择是/用脚投票0,但由于政府产品的垄断性,公民对其的选择只有通过/公民投票0改变政府人选来选择产品;或用投票、建议、呼声等来影响政府工作的决策,再达到选择产品的目的;第三种可能的方法是重建政府;第四种可能的方法则是通过移民的办法选择国家来选择政府产品等。

三/灯塔0问题的再分析

通过以上对政府和企业产品区别的分析,我们明白了要厘清政府职能问题,要区分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要决定某一种产品究竟由政府生产还是由企业生产就必须首先弄清产品的性质问题,然后再做分析。如果某种产品的性质满足我们以上的讨论所指出的可独立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就应该由企业来生产;如果某一产品的性质和特征满足我们以上的讨论所指出的公共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就应该由政府来生产。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即进一步讨论经济学上最著名的关于/灯塔0的例子。

正如张五常所言,/灯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里程碑。0à从英国经济学家米尔(J.S.M ill,1848)到瑟域克(H.Sidgwick,1883)再到庇古(A.C.Pigou,1938),都对灯塔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对灯塔的收费困难是确定/市场失败0,支持/政府干预0的极好例子。但是米尔强调政府应向用灯塔的船只强迫收费,而庇古等却不管其它,只提到/政府建造灯塔是必须的。0到1964年,萨缪尔森(P.A.Samuelson)则认为一方面灯塔的难以收费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就算容易收费,从经济原则上讲也是不该收费的。因为在他看来灯塔是他所谓的具有非排他性消费和非竞争性消费的/公共物品0(Public goods)。因为/灯塔中的灯亮了,很多船只都可以一起用灯塔指引而得益。当一条船用灯塔的时候,它一点也没有阻碍其他的船只去共用同一的灯塔。0á张五常据此认为, /在支持政府干预的各种理论中,-共用品.最湛深。0?而科斯在1974年发表了5经济学上的灯塔6 (T he L ig hthouse in Economics)一文,在文中他从历史的研究中发现英国在17世纪初时灯塔是由私人经营的,后来才转为公营的,而政府收购的理由是私营收费太高,从而从调查中证明,私营灯塔无从收费或无私可图的观点是错误的。张五常对此的批评是,/但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我们要问,假如政府不许以特权,私营收费能否办到?这问题高斯(即科

斯)))笔者注)似乎忽略了。0 l v并且说/用-发明专利权.(P atent Right)的形式来压制-搭顺风车.的行为,可奏奇效!0 l w

从以上的概述我们看出,除科斯外,其它经济学家都认为/灯塔0该政府经营,且最有利的理由就是收费困难和其是/公共品0。但是/公共产品0是兰度尔(E.R.Lindahl)首先提出的,1953年萨缪尔森又以精湛的文章加以发挥。他认为所谓公共产品(Public g ood)就是,/在消费中无竞争,具有非排他性特点(即在生产者提供这种货物时,不能阻止任何人来消费它)的货物。0 l x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不具有这样的特点的私人物品(Pr ivate good)。我们认为,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都只从消费者的消费这一方面来定义产品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也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好像使人们觉得既然所有消费上具有外部性、非排他性和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增加成本的产品都理所当然应是公共产品,而且这种产品就只能公共来一起消费,并且只能由/公共部门0免费提供一样。而实际上,就像我们以上举的桥的例子。若按萨缪尔森的理论,桥应该是公共物品,因为桥是不可分的,人们不可能各自锯一段桥去自我交易使用,对桥的交易使用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但我们认为桥也可以用以私人交易,关键是我们交易的是桥的使用而不是桥本身,因为我们建筑桥的目的是使用桥而不是为了锯木头。所以说我们的桥的交易权也是可以分割的,因而它也是可独立交易的,也就可以由私人公司来/生产0。况且单从消费者一方面的产品定义,也忽略了产品其它方面的性质,本身也许就是一个偏颇甚或错误了的角度。而按我们的理论,有些产品的消费是群体性的,生产是群体性的 l y,交易却不一定是群体性的;或者具有这三个方面的其它情况。但只有三个/群体性0的特征共同得到了满足,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公共交易物品。否则,若有一个环节不是这样,则可用其它方式解决,或者最起码在理论上是可用非政府方式解决的。

我们认为/灯塔0并不属于/公共交易产品0,这是因为按照以上我们指出的公共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来看,灯塔并不属于公共交易产品。一方面就其交易而言,科斯已经证明了其是可以私人交易的或独立交易的。萨缪尔森对其的批评认为灯塔的收费面临一个基本的困难,就是发出的光线如何定价。这是陷入生产边际定价的理论怪圈爬不出来的缘故,认为好像这种消费多一人并非增加其成本的产品就无法定价。实际上,他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总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进行消费边际效用的定价呢?就是说增加了一个人的消费,我的灯塔的总消费效用增加了多少,你就应该付我多少钱,而这可能恰是对/灯塔0这种性质的一类产品进行定价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某些桥、路等的收费就属于这一类。至于张五常批评的所谓/特许权0问题,却是忘记了,/特许权0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政府提供的用以调节社会总体效应的/公共交易产品0,政府本身在此中并非需要具体涉足灯塔的交易、生产。或者说只要政府能提供一种有效的公共环境,能使这种类型的私人交易得以进行就行,那也不一定就非得/特许权0。我们只要求政府提供社会协调这样的/公共交易物品0,以排除在这类交易中的外部性,并不要求政府生产和提供灯塔。另一方面,灯塔的消费是可以私人消费的,并不像国家安全、公平、法律制度等那样,无法只保障一个人享用。再者其也可以由非政府部门生产,不是非有政府这样的机构才能提供,只要你有钱也可以建造,但像公平正义等却在一般意义下是不行的。因而灯塔也可以私人经营,关键是政府要为这样一类产品的私人经营提供合理有效的/公共交易产品0。再者,灯塔这一产品也不具有权威的潜质,而是具有可以由私人来生产赢利的竞争潜质。所以灯塔这一产品并不具有公共交易产品要求的全部的性质和特征,因而其并不是公共交易产品。虽然,其具有一些公共交易产品的部分性质和特征,诸如其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产品的差异性也较小,产品的替代性也较小。当然,它也就不一定非要政府来生产和提供。可见,关于灯塔问题,庇古是坐在屋子里谈论/灯塔经济学0,萨缪尔森却只见树木未见森林,科斯是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张五常却在错误的认识上做了一个错误的批判。

总之,当我们谈到有些物品是纯粹的公共交易产品时,它必须同时满足以上我们提出的性质和特征。而有些物品则只具有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性质和特性,那么严格意义上讲,它们是属于可独立交易物品的。但是有时或许也由于成本比较的选择、历史习惯、技术、消费生产、路径相关以及其它原因等,其也可能由政府提供而成为/准公共交易产品0,这是经济运行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说明这种产品的本质就是公共交易物品,否则就会阻碍我们的认识,阻碍我们对最佳方案和模式的追求,也就不能最大限

度地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例如,科斯的/灯塔0之所以被公共化,其原因乃是由于社会/公正0(指其收费太高)这样的公共交易物品的生产而将它的私人可独立交易性牺牲了,而不能说它本来就是公共交易物品,也不能断定这种公共化的方法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如果是纯粹基于两种生产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包括历史阶段、特定目的等)考虑的成本选择而使具有可独立交易性质的产品成为/公共交易产品0的话,我们可将其称之为/比较公共交易产品0。这样的情况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可能大有不同,但现象的存在却是普遍的。而像有些产品如不满足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就胡乱/公共化0,那只能说是/假性公共交易产品0,或者叫/被公共化扭曲了的私人可独立交易产品0。相对应的,本来应是属于公共交易产品的就不能随便地交由私人部门去生产。可惜的是,在现实中这种界限划分却往往因为并不能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本质加以理解,而长期处于似明非明、似隐似现的/公婆纷争0的混沌状态之中,一直都没有讨论清楚过。而且也由于政府的权威和人们的低能化认识以及学术的偏见常常使其陷入到/主义0之争的怪圈里去了,上演的也只能是潮涨潮落的/滑稽剧0了。

至此我们就用我们提出的角度、方法和标准,用一个经济学的著名的例子对此作了说明。从而说明了这一角度的科学性、可行性。但是我们在这里也仅仅是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而已,希望能为我们对政府职能问题的理解多少提供一些帮助。就是说,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生产公共交易产品,我们如何确定政府的职能就必须考虑到政府提供的产品的性质和特征,我们确定某种产品是否由政府来提供就必须分析该产品的产品性质和特征,看其是具有公共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还是具有可独立交易产品的性质和特征,只有具有公共交易产品性质和特征的产品才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

注:

1这些观点读者可参考相关的一些讲述西方的经济学

理论的书籍。

o关于这些学派的理论和观点读者可参考一些相关的介绍性书籍。

?显然我们这里的产品概念要比一般的产品的广义定义还要宽泛。

?可参看陆丁著:5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6,上海人民出版社、智慧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魏杰、杜朝晖:5政府应该干什么:西方政府经济职能考察6,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曹沛霖:5政府与市场6,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对搭便车问题的经典索引,可见奥尔森、曼克(1965):/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0(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也有中译本。[美]曼瑟尔#奥尔森:5集体行动的逻辑6,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这里的非对称性包括时间的、空间的、产品种类的等等。

?这一点,其实丹尼斯#缪勒也曾隐约地看到,他说: /政府官僚部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产品的非市场性秩序。0(丹尼斯(1976),参见5公共选择6,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P15).

à张五常:5卖桔者言6,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P39。

á? l v l w同上,分别见P40,P41,P47,P49。

l x可参见[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5经济学6,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l y许多事情是个人无法完成的,这就必须求助于组织,例如把一根大树抬到车上,或者把一件很重的货物抬上卡车,这即德姆塞茨所言的/技术上不可分实体0(technologically nonseparable entity)(参见Williamson,O.E,1985/T he Ecohomic Insti tuti ons of Capitalism0,Free Press,New York,P.88)。其实相似的情形马克思在5资本论6中早就谈到。这一点丹尼斯#缪勒也曾模糊地指出,他说:/纯粹的公共物品的特点是其生产上的不可分性或供给连带性,它一旦提供给社会某些成员,就使得排斥他人对它的消费成为不可能或缺乏效率。0(程恩富:5西方产权理论评析6,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5月版,PP.22-23).

(责任编辑:章克团)

公共基础复习资料:政府职能

公共基础复习资料: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中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 ①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 ②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 ③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 ④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③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 ①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在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要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创造条件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软环境以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各地均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治,力图优化发展环境,但收效不够稳定、持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有: (一)政企不分,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留恋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程序不健全,“暗箱操作”等问题。这样,不仅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的已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二)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难以全面禁止。 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更有甚者,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由于没有从财税管理体制上来治本,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执法不严,侍权干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难以彻底根治。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直接插手经济事务过多过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不够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不够有效,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一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一 一、简答题 1、(1)行政案例的定义: 基于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以不同媒介是存在,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项具体的、真实的公共行政事件客观而准确的记叙。 (2)行政案例的特征: ①目的性; ②真实性; ③客观性; ④完整性; ⑤开放性; ⑥可读性。 2、行政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 (1)加深对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2)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人员; (3)有利于推动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 (4)有助于发现和了解当前行政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参与行政发展与改革过程。 3、区别: (1)目标不同(前者是开张研究,达成科学研究的目标;后者是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理论理解力的深化,简言之,前者重在科研价值的实现;后者重在学习与教学价值的达成。) (2)本质不同(前者是发现真理,后者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 (3)适用的策略与思路不同(前者强调价值中立;后者要求因材施教。) 4、行政案例的一般采编步骤 (1)案例说明书的拟定; (2)材料搜集与研究; (3)初稿的拟定; (4)反馈与修改; (5)定稿与出版。

5、学生的角色是: (1)积极的课前准备 (2)积极的表达者 (3)认真的总结者 6、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即阶级统治的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维护和实行阶级统治,保卫国家。具体包括阶级专制职能,军事包围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具体包括:产权(私有或公有)界定和保护;基本建设投资(直接生产或提公共产品);进行收入再分配;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管理国家资产、规范稳定市场秩序以确保自由竞争)等。(3)文化职能。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建设事业,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具体包括:意识形态职能,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清除有害文化产品等。政府的文化职能,一般是通过文化管理机构的组织等管理活动来实时的。 (4)社会职能。执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各种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创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保护生态环境。 7、意义: (1)有利于廉政、勤政、高效。可以克服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分,人浮于事等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有利于克服任人唯亲、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等导致腐败的现象。 (2)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行政管理费用中有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的编制,行政管理费用在国家财政开支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制定合理的编制员额,对国家节省财政开支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整个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编制本身就是法规。它是国家行政组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各级机关设置法律依据。加强编制管理事实上就是强化行政组织的法制化。 8、阻力: (1)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①执行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提出实施决策更具体的方案。 ②由于决策规范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增加了执行中的随机性,给随心所欲留下了可趁之机,从而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使执行活动走弯路。 (2)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行政指令与大多数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相抵触时,就有可能出现行政方面的阻力。 (3)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人力和物力资源。

公共产品供给案例(1)

案例名称:治安也能承包给私人部门 ——析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案例来源:根据公共经济学课堂讨论结果整理而成 案例内容: 浙东某县明伦村村民章伟忠,通过公开竞标,以万元的价格获得该村2003念=年度安全防范工作的承包权,根据《安全防范承包责任制协议书》,2003年明伦村治安刑事案件允许发案基数12起,每增加一起,扣1000元;每减少一起,奖200元。年度测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低于标准的,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100元;高于标准的,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奖100元。 案例评析: 公共经济学认为,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本来,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是符合新公共管理运动方向的。公共产品的公共供给,未必公共生产,有时候可以私人生产。在公共安全领域,同样可以实现公共供给私人生产。比如,社会治安由政府提供,警察所需的枪械却由私人公司生产。把治安权承包给个人,并不是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性质的公共安全这种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只不过是公安机关提供,却由村民去“生产”。 问题在于,把治安权承包给个人,似乎难以科学和合理的界定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每年事先核定刑事案件案发指标基数12起,每增加一起案件,扣1000元;每减少一件,奖200元。理论和实践依据究竟是什么其实,一个村发生的刑事案件数,是与整个县甚至市的治安

状况紧密相连的。全县或市的治安状况良好,村的治安就不会差;若全县或市的治安状况差,就算承包者再努力,其治安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说的再远一点,治安状况还与人口流动程度、收入分配结果、社会道德风尚等因素有关。刑事案件数量的多少未必与承包者的工作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治安承包案件中,发包方将和承包方所追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发包方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即治安状况良好,少有甚至没有案件发生。可承包方追求的则是经济效益,即在刑事案件总数不超过12起这个基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的人力和物力。 另外,治安管理作为一项执法活动,其执法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而浙东县把治安管理任务以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并不具备执法管理职能的个人,期间必然存在不可能逾越的法律障碍。即该承包合同属于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公安机关把治安管理权委托给村民,这种委托行为是否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案例讨论: 有些城市,居民区由保安公司提供小区治安。明伦村村民承包治安与保安公司提供小区治安有什么区别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2)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3)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4)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4)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5) (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增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度 (5) (三)旧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 (6) (四)传统观念、文化的束缚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原因 (7)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7)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7)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8)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10)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10)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1)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11) (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来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正在加快。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交给了企业、市场和社会,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生产经营的范围大大缩小,行政审批的人、财、物分配以及投资和定价项目明显减少,财政性投资逐步转向公共经济领域,政府职能的重点正在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转移。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并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职能也在转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措施;行政管理;能型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公管案例分析

案例1 我国城市自来水、煤气等公共物品的频频涨价引来了公众的不满。公众埋怨道:公共物品怎能一有亏损就涨价? 2000年广州自来水涨价、南京煤气涨价,都因公众的不满而暂时流产。对此,政府也是一肚子苦水。公益物品成本与价格背离,公益企业的亏损,政府财力的有限,市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价格低下,其最大理由是“公共物品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个假定,认为其价格上升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传统方法只关注供给方,即如何寻找资源,如何提高开采技术以增加供给,而对公共产品价格及其对需求影响完全不予考虑。 问: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一、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消费者想“搭便车”,正确的需求就难以知道; 二、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公共部门具有“单边垄断”,给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 产生极大的困难。 具体表现在: 1.信息不充分(偏好的显示问题)。公共产品偏好的显示与传递机制问题; 2偏好加总困难。如何将民众对公共产品的观点集中起来进行权衡,以形成最终的决定并在最大程度上反映选民的意愿; 3.政治家和消费者都有“近视”的弱点; 4.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共部门具有单边垄断的性质,给公共产品的生产 效率产生极大的困难。 案例2 一天,纽约市出现了一场灾难性降雪,负责扫雪的市公共卫生部门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其余时间则消耗在工间休息、取暖、喝咖啡、添加燃料、午餐和洗涤上。这件事引起了纽约市立大学管理系主任E·S萨瓦斯的兴趣。经过研究,他发现私营承包商收集每吨垃圾的花费约为17美元,而市公共卫生部门却要花费49美元。1987年,萨瓦斯对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的公私垃圾收集业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受合同约束的私营企业同公营企业一样负责,工作效率却要高得多。 问:分析评价私人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或服务的利弊。 答:利:1.淡化矛盾冲突,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2.提升城市品位,让多元化的服务方式造福民众。 3.节约行政资源,更好地发挥私人作用和激发民间活力。 4.履行政府职能,充分听取民意,提升民主参与度。 5.转变执政理念,推进公私合作,提高公共应对能力。 弊:1.公共责任的严重缺失,增加了公共服务的不可控性。 私人可能在计较投入产出率和回报率时,忽略社会责任及公共利益 2.社会资源闲置、亏损严重。 在利益驱使下,个别盈利很低的服务可能无人问津,造成严重倾斜和资源的闲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七大报告要求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

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公共服务的极端重要性 1.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2.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会产品的分配时指出,“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

长。”《共产党宣言》也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摘要】:政府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强调政府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属性,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以开始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退出来,转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关键词】:公共产品; 供求; 政府 政府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强调政府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属性,理论研究中对公共产品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以开始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退出来,转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加强对公共产品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政府对经济与社会的管理,还是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明确具体情况,以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合理组织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同时引导民众对公共产品适当的消费,获取尽可能大的行政效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政府应如何以社会为导向,来具体明确的实现自己在公共产品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政府的职能一直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在不少领域政府既是球员又充当裁判员,这就使得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少低效率的现象,比如某些公共产品的低质量,劳动生产力低下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失效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凸现。所以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明确具体情况,从不同的的问题中来总结规律,高效率的来解决市场失效中的公共产品问题。 现阶段的我国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的问题也就显现的日益明显,问题也日益纷繁复杂,但在研究了近十个实例后我觉得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类,即供给不足、供给浪费、消费不足和消费浪费。这其中的两种供给中的问题是因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这一本质决定的,是公共产品私人提供不效率的一般体现;而两种消费则都是由于政府介入不力而造成的,消费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价格定制不当和政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而消费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矫枉过正”,这种过正会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或社会总剩余的减少,因此这也同样是不效率的。 比如在一幢旧式楼房里,屡次发生失窃事件。每次发生失窃后,住户们都希望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但房管部门说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不能由单位出,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当由住户自己出钱。于是,该居民楼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防盗门的安装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供给不足的案例,因为单元防盗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如果采用私人提供就

谈谈我国当前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依据和前提

谈谈我国当前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依据和前提 1956年在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改造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本应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由于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别结论理解的偏差,导致了我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我国行政管理的新局面。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发展关键期,近三十载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革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暴露出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新生的,是社会发展中共有的问题,但更有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我国特有的体制性问题,虽历经二十年变革而尚未能真正得以解决。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将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发展的决定性体制因素和关键,必须寻求根本性变革和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