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单选10多选10名词解释4简答3案例材料1 P37 P43图

选择题

亚当密斯:看不见的手,“守夜人”,“量入为出”“廉价政府”凯恩斯:经济合理性,租税体系,财政学派。卡恩:乘数理论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

计划经济下,政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削弱甚至排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市场经济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体系,政府也仍然是一种资源配置体系。

政府失灵(干预失效):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提供信息不及时、失真④政府职能“越位”、“缺位”。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BOT(建设-经营-转让)

PPP模式的意义:①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②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③风险负担合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①平价成本定价法②二部定价法③负荷定价法

财政支出效益:①内源性效益②部门绩效③单位绩效分析方法:①成本—效益分析法②最低成本法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相对数指标:财政收入/支出占GDP的比重

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①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②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③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GDP增长额)

购买性支出/消耗性/消费性/经济性支出(政府付出资金有所得):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文化支出;科研支出;卫生保健支出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付出资金无所得):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一种民生性支出,和资本性投资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与资本性投资支出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科目:①公共服务(人民代表大会、政府部门等)②公共安全(公安、司法等)③外交(驻外机构、对外交流等);包括人员经费(工资、福利、退休费用等)和共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等);影响行政观看费规模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

中国国防费: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我国的国防目标和任务:①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支出都属于经常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及民办学校、社会捐赠、事业收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

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教育具有三个特点:①当今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②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③教育资本市场不发达和不完善。

科技投入:①完善科技投入机制②税收激励③政府采购

投资乘数: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安排投资规模时需考虑:①投资规模要适度②结构要合理③注重投资效益。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①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稀缺要素标准)②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③就业创造标准

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骨干,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辅助。商业、财产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险体系。

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有两种方式:①开征社会保险税②实行收(缴)保险费制度;我国目前是实行收(缴)保险费制。

税收支出的分类:①照顾性税收支出(客观原因经营亏损的照顾性措施)②刺激性税收支出(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特殊减免规定)

?一般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免税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和退税等

名词解释

1.财政:国家或公共团体为维持其生产发达目的,获得收入,支出经费的经济行为。

2.帕累托最优: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3.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指定;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

4.社会保险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5.现收现付式: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

基金。

6.完全基金式: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

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7.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

买,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政府主要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品。

8.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

府无偿支出

9.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

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简答题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基本特征)

2.我国财政职能包括哪些?并简述每种职能含义(或实现其职能的手段)★

1)资源配置职能。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

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2)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价格形成的要素

分配,即各种收入首先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充分就业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值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正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

制度保障。

3.简述市场失灵包括哪些?并举例说明★

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1)市场垄断通讯运营商,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由三大运营商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

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充分不对称优车劣价,假如市场上有优质车和劣质车,买者在不完全了解信息的

情况下,只愿意以劣质车的市场均价来决定购买价格,这是优质车和劣质车的公平竞争将受到影响。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造纸厂,企业的目标在于取得经济利益,将废水排放尽河流当中

可减少废水的治理成本,而对公共环境来说,废水直接排放无疑会对河流造成污染,这种外部效应市场无法调节。

4)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高新技术资源大多集中在较发达地区,乡村资源较少,发展

缓慢,科技含量低,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

5)经济波动过度竞争不可避免的导致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共小于求,物价上涨,导致通

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失业率上升。

4.什么是公共物品?怎样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公共物品、混合

物品和私人物品(每种物品一个即可);并说明每种物品的特点★

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政府主要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纯公共物品。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标准:①排他性和非排他性②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指消费者对私人物品付钱购买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纯公共物品:灯塔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混合物品:一座桥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设置岗亭)私人物品:牙刷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5.公共需要的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交税、付费;付出与所得并不对称)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6.混合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哪些?并每种方式举例说明★

1)政府授权经营。城市公共交通,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民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

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去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禁止中标的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2)政府参股。铁路、港口、机场等初始投资额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

建设。政府补助。对于提供教育、卫生服务、高新技术等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机构,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

3)政府购买服务。文秘、财务人事等属于事务性管理服务的,一般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

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7.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

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

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8.政府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理由:

1)不能排除不付费这享用这种服务的利益,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

2)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提供前提

3)弥补商业保险的缺陷

产生四个预期的结果:健康、低成本、满意度和公平。

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

1)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纯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保证这些公共物品的产生、提供和

消费达到最优化

2)纠正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

3)补助穷人,为他们负担必要的保险,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政府为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概括为①公共卫生服务②基本医疗服务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强管理的财政措施:①完善制度②加强考核③强化监管④阳光操作9.论述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答: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指有关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多方面的综合性项目,既包括经常性支出,也包括投资性支出。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包括一般理由和特殊理由。

(1)一般理由:“三农”支出是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凡事具有“外部效应”的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入,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因为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范围是: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这均属于“市场失灵”的范围。从根本上说,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而大型河道、水库的治理与修建、各种灌溉工程等都具有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等特点。所以,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独立进行。

特殊原因:(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①农产品的销售收入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②农业投资的收益率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当前我国农业尚不满足这两个条件。(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这项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即财政起主导作用。

10.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险必须由政府实施

措施:

1)采用收入在分配措施来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2)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征收上来,限制收入差距的扩大

3)通过财政支出,向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转移收入,这样才能使低收入阶层有一个基本的

生活保障

商业保险的局限性:

1)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商业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问题

3)商业保险市场难以抗衡系统性风险

4)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11.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有以下几种特点: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2)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3)社会保险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全社会化的,是全社会统一实施的,没有城乡之别,没有地

区之别,也没有公务员与一般居民之别

5)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两种规模

基金式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责和投入:①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②由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③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2.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

府无偿支出。

特征:

1)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包括政府干预的私人结构的补贴行为。

2)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生产与销售企业,但不一定仅指出口补贴,包括对国内各产业部

门、行业、企业或地区、科研部门的财政补贴。

3)补贴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行政行为,也可以通过立法方式,既可以是

金钱货物的直接给付,也可以通过免税、优惠贷款等间接渠道,既可以是现金的支付,也可以是货物的转移。

4)补贴的结果是利益的得失,对补贴方而言,表现为授予受补贴方某种利益,对受补贴方

而言,则表现为从收入、成本或税额的增减中获得利益。

5)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有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6)补贴具有专项性。

分类:

1)禁止性补贴

2)可诉性补贴(“黄箱”补贴)

3)不可诉性补贴(“绿箱”补贴)

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材料分析

1.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市场当事人的关系更加复杂,市场关系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此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

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

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政府支出上升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在危机时期,公

共支出会替代个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但在危机时期过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社会民生的长效机制

1)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建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3)大力推动、广泛发挥社会各界与社会民生事业建设积极性

4)加强制度建设

5)严肃财经纪律

6)所谓优化支出结构,在保障和提高社会民生事业投入的同时,并不排斥有效的公共基础

设施的投入

2.影响财政支出的宏观因素P56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体现在:①政局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③政府

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很大程度

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3.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财政支出结构(构成):各类或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经济发展阶段论:联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

内生增长理论: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资资本累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资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出现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零。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B)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D)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

B.科学研究

C.义务教育

D.国防提供的服务

3、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被称作(D )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

D.乘数作用

4、财政补贴属于( D)

A.购买支出

B.一般利益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转移支出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

A、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公平

6、BOT投资方式指的是:( B)。

A.建设、转让、经营

B.建设、经营、转让

C.转让、建设、经营

D.经营、转让、建设

7、无竞争性而有排他性的商品是(ACD )A.有线电视 B.公共草场 C.文体节目表演

D.俱乐部物品

E.免费公厕

8、政府干预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BDE )A、政府决策失误 B、提供信息失真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政府职能“越位” E、寻租

9、由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的项目是(ABCDE)。

A、生育保险B、养老保险C、医疗保险D、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10、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收费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BC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高峰负荷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D.价格听证

E.市场定价法

11、怎样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和私人物品(每种物品一个即可);并说明每种物品的特点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标准:①排他性和非排他性②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指消费者对私人物品付钱购买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纯公共物品:灯塔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混合物品:一座桥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设置岗亭)私人物品:牙刷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12、我国财政职能包括哪些?并简述每种职能含义(或实现其职能的手段)

①资源配置职能。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②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即各种收入首先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充分就业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值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正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

④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13、简述市场失灵包括哪些?并举例说明

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①市场垄断通讯运营商,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由三大运营商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

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②信息充分不对称优车劣价,假如市场上有优质车和劣质车,买者在不完全了解信息的情况下,只愿意以劣质车的市场均价来决定购买价格,这是优质车和劣质车的公平竞争将受到影响。

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造纸厂,企业的目标在于取得经济利益,将废水排放尽河流当中可减少废水的治理成本,而对公共环境来说,废水直接排放无疑会对河流造成污染,这种外部效应市场无法调节。

④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高新技术资源大多集中在较发达地区,乡村资源较少,发展缓慢,科技含量低,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

⑤经济波动过度竞争不可避免的导致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共小于求,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失业率上升。

14、混合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哪些?并每种方式举例说明

①政府授权经营。城市公共交通,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民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去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禁止中标的企业制定垄断价格。②政府参股。铁路、港口、机场等初始投资额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③政府补助。对于提供教育、卫生服务、高新技术等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机构,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④政府购买服务。文秘、财务人事等属于事务性管理服务的,一般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15、论述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答: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指有关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多方面的综合性项目,既包括经常性支出,也包括投资性支出。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包括一般理由和特殊理由。

(1)一般理由:“三农”支出是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凡事具有“外部效应”的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入,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因为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范围是: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这均属于“市场失灵”的范围。从根本上说,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而大型河道、水库的治理与修建、各种灌溉工程等都具有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等特点。所以,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独立进行。

特殊原因:(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①农产品的销售收入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②农业投资的收益率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当前我国农业尚不满足这两个条件。(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这项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即财政起主导作用。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精心整理

1简述财政投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2)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速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了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3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社保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回收和债务收入 4简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现行税收制度 5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课税对象和税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7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心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8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在分配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9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 (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1、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支出与政府的关系30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担负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在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根据公共产品的内涵: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公共产品的支出,环境保护属于对公共资源的保护,是公共产品。 政府有环境保护的职责,有对公共产品的保护职能,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对政府公共产品的支出。在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构建环保支出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确保环保科目支出额的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环境保护。如2012年环保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243143.8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261.13万元,项目支出214882.7万元。据公共预算收支总表数据显示,环保部2012年部门公共预算支出逾37亿元。但是,就目前情况下,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最终要依靠环境科技的创新和进步,这就需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重要的依据是06年召开的科技大会,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纲要特别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并将环境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并规划了方向。以上都说明了,政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出。同时,也是政府通过对财政职能的履行,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类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积极履行对环境保护支出公共产品的财政倾斜。 因此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支出就是政府履行其财政职能的行为,是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对环境公共产品的保护,积极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履行环保职能,体现我国政府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谋利益主旨,是负责任政府的体现。 2、谈谈你对课税原则的理解20分 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课税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又称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定主义、合法性原则等等,它是税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它是指一切税收的课征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纳税人有权拒绝。税收法定是税法的最高法定原则,它是民主和法治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它强调征税权的行使,必须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征税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规定的税法构成要素为依据,任何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均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从而使当代通行的税收法定主义具有了宪法原则的位阶。。 2、课税公平原则。指纳税人的地位在法律上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实质是按纳税人的收入多少来征税。包括两个方面:(1)税收立法公平原则。它是公平原则的起点,它确定了税收分配的法定模式,没有税法之公平,就没有税收之公平;。(2)税收执法公平原则,也称为平等对待原则,即税务机关在运用税法时必须公正合理,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应给予相同的对待。 3、课税效率原则。指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税收收入,并利用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税收的效率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大方面。税收行政效率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率之间的比率而衡量,即表现为征税收益与税收成本

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 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 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 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 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政是以()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2、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的产生而产生的。 3、人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需要是()和()。 4、以国家职能为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出一般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六大类。 5、按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支出分为()和()。 6、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和()。 7、()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8、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和()两个方面。 9、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的单位和个人。 10、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 11、()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2、税负转稼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和()。 13、增值税条例规定,出口商品实行()。 14、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和()两种征收方法。 15、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的()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17、国债发行需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18、通过发行国债(),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 19、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和()。 20、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 21、()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 22、()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23、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的制度。 24、完善()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25、市场经济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的适当运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发挥职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力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社会公共需要总是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满足。() 5、转移性支出在稳定经济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而购买性支出则在收入分配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6、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财观,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7、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总能一致地反映政府规模的变化情况。() 8、政府投资性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 9、政府投资应追求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 10、社会保障具有受益的普遍性,其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较高的生活需要。() 11、国家凭借政权征税,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限制。()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 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3)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调节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 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 ?表情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二、情绪与情感体验 (一)情绪的强度 (二)情绪的紧张度 (三)情绪的快感度 (四)情绪的复杂度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弥散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机能将得到极大的激发。 ?频繁的应激容易破坏身体的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视窗——应激的影响 ?霍姆斯和瑞(Holmes&Rahe,1967)编制了一个应激评定量表。这个量表指出大量应激由43种不同的经历 造成。 ?霍姆斯和瑞把一年中个人所受应激事件的总和150或更高的值定为生活转折点。如果这年的生活事件变化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最新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选择: 1.财政产生的直接条件: 财政产生的根本条件(经济条件):、 2.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财政学鼻祖——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 3.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或哲学基础是 4.推动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是。 5.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6.价格机制的力量源泉是 7.公共物品在根本特征是,在此基础上,具有和的特征 8.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对公共物品的分类::不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由国家直接规定的公共物品。如:;:同时具有公共物品的所有特性,任何社会都要免费提供的物品。如: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社会公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的四个构成要素:⑴⑵⑶⑷ 其中与公共物品有关的组合方式是:, 10.广义公平有三个含义:、和。是公平的狭义概念。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⑴--。⑵--洛伦茨曲线中描述的收入分配状况的集中反映。警戒线:。 其中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是 1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主要有两个:,,该职能的作用效果(目的)主要体现在。 12.是我国财政改革和完善的终极目标。 13.是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的主体(基础)。 14.行政单位为履行正常职能所需的正常经费必须由国家财政。 15.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有三种:⑴,事业产品属比如义务教育,基础性科学研究等。⑵,事业产品属,比如高等教育等。⑶,事业产品属,比如一般性图书、报刊等。 16.个人收入财政地位的未来走向主要受如下五个因素影响:⑴⑵⑶⑷⑸ 17.财政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三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 18. 实行政府采购,变博弈为博弈。 19.政府采购的原则:、、、。 20.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相比较,存在的的特殊性:第一、 第二、;第三。 21. :适用于军事、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等。其效益。

(整理)AA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

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2、情感方面。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3、理智方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 案) https://www.sodocs.net/doc/0d47301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B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D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A、扣除法 B、免税法:C、抵免法 D、税收饶让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A、财政性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6年3月1日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 ABCD ) A、税收 B、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各种制度性收费2、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BC )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D、债务利息3、以下属于财政支出的原则的是( ABC )A、量入为出的原则B、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C、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D、量出为入的原则4、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的是(ABCD)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5、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B、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C、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D、分配政策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有(BCD)A、低税率6% B、基本税率为17%C、低税率为13% D、出口适用零税率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有(ABD)A、在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B、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企业C、有来源于外国所得的外国在华其他经济组织D、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在华其他经济组织8、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有(ABC)A、扣除法 B、免税法:C、抵免法 D、税收饶让9、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有(ABC)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10、分税制的内容包括(ABCD) 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分管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购买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对)2、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错)3、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对)4、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关系到国民收入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的重要因素,它制约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错) 5、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主要看税款是否能转稼。(对)6、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并支配使用的税种(错)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对)8、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对)9、长期国债的付息方式一般是分次支付,而短期国债付息方式则是到期一次支付。(对)10、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错)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应正确认识哪些问题答: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2、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的职能范围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2、什么转移性支出其有何特点答: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3、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