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8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习题

08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习题

08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习题
08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习题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答案复习进程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一、填空题: 1.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和移动副连接组成的。 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运动副全部是低副。 3.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能摆动的连架杆称为摇杆。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与连架杆相连的构件称为连杆。 6.某些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从动件的急回性质一般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表示。 7.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无急回特性。 8.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极位夹角θ=00,行程速比系数K= 1 。 9.对于原动件作匀速定轴转动,从动件相对机架作往复直线运动的连杆机构,是否有急回 特性,取决于机构的极位夹角是否为零。 10.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等于0?。 11.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该机构的压力角α=00。 12.曲柄滑块机构,当以滑块为原动件时,可能存在死点。 13.组成平面连杆机构至少需要 4 个构件。 二、判断题: 14.平面连杆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连杆。(√) 15.在曲柄滑块机构中,只要以滑块为原动件,机构必然存在死点。(√) 16.平面连杆机构中,极位夹角θ越大,K值越大,急回运动的性质也越显著。(√) 17.有死点的机构不能产生运动。(×) 18.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为最短杆。(√) 19.双曲柄机构中,曲柄一定是最短杆。(×) 20.平面连杆机构中,可利用飞轮的惯性,使机构通过死点位置。(√) 21.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则机构的极位夹角与导杆的最大摆角相等。 (√) 22.机构运转时,压力角是变化的。(√) 三、选择题:

23.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A 其他两杆之和。 A ≤ B ≥ C > 24.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之和,而 充分条件是取 A 为机架。 A 最短杆或最短杆相邻边 B 最长杆 C 最短杆的对边。 25.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当以 B 为机架时, 有两个曲柄。 A 最短杆相邻边 B 最短杆 C 最短杆对边。 26.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当以 A 为机架时, 有一个曲柄。 A 最短杆相邻边 B 最短杆 C 最短杆对边。 27.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当以 C 为机架时, 无曲柄。 A 最短杆相邻边 B 最短杆 C 最短杆对边。 28.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B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就一定是双摇杆 机构。 A < B > C = 29.对曲柄摇杆机构,若曲柄与连杆处于共线位置,当 C 为原动件时,此时机构处在死点位 置。 A 曲柄 B 连杆 C 摇杆 30.对曲柄摇杆机构,若曲柄与连杆处于共线位置,当 A 为原动件时,此时为机构的极限 位置。 A 曲柄 B 连杆 C 摇杆 31.对曲柄摇杆机构,当以曲柄为原动件且极位夹角θ B 时,机构就具有急回特性。 A <0 B >0 C =0 32.对曲柄摇杆机构,当以曲柄为原动件且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B 时,机构就具有急 回特性。 A <1 B >1 C =1 33.在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α= C 。 A 0 o B 45o C 90o 34.若以 B 为目的,死点位置是一个缺陷,应设法通过。 A 夹紧和增力B传动 35.若以 A 为目的,则机构的死点位置可以加以利用。 A 夹紧和增力;B传动。

7.实验七 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七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 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 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1

五、实验内容 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连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连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最后组装连接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或输入移动的原动件。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适当行程的气缸驱动,用软管连接好气缸,气控组件和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空载形成实验。 4.试用手动的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确定运动没有干涉后,安装电动机,用柔性联轴节将电机与机构相连,或安装气缸,用附件将气缸与机构相连。 5.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试机 6.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 ②有无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运动不在一个平面,因而出现摩擦力过大的现象 ③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是否为曲柄。 2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_______________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______________

2015年1月5日 目录 、概述................................. 1 .....................................................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二、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对连杆机构的理解掌握与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 、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拼装一个已有模型之外,自己通过对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机械产品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试验台设备进行拼装和仿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加深学生对连杆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4、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实验设备和工具 CQJP-D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其中构件包括机架、连杆、圆柱齿轮、齿条、凸轮及从动件、槽轮及拨盘和皮带轮等;运动副包括转动副、移动副、齿轮副、槽轮副等。 实验原理 平面机构是由各个杆组依次联结到机架和原动件上形成的。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所拼接的机构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将主要由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可加入一个其他类型构件如齿轮、凸轮、槽轮等)进行拼装,计算分析其自由度后,输入动力源进行 机构运行。实验内容与步骤

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7-05T11:21:33.7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4期作者:陶海涛 [导读] 本文作者裁判能够连杆机构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浙江红旗机械有限公司浙江 313200 摘要:连杆机构的常用方法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包括位置分析、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三个方面,其基础是力学中的运动学,现在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连杆机构分析方法。机械产品通过创新设计,利用换代从根本解决产品更新问题。本文作者裁判能够连杆机构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连杆机构;创新设计;机械工程;应用 1 连杆机构及平面连杆机构 1.1 连杆机构概述 连杆机构又称低副机构,是机械的组成部分中的一类,指由若干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用低副联接组成的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型式是由四个构件组成的平面四杆机构。由于机构中的多数构件呈杆状,所以常称杆状构件为杆。低副是面接触,耐磨损;加上转动副和移动副的接触表面是圆柱面和平面,制造简便,易于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连杆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仪表中。根据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或空间运动,连杆机构可分为平面连杆机构和空间连杆机构。根据机构中构件数目的多少分为四杆机构、五杆机构、六杆机构等,一般将五杆及五杆以上的连杆机构称为多杆机构。当连杆机构的自由度为1时,称为单自由度连杆机构;当自由度大于1时,称为多自由度连杆机构。 根据形成连杆机构的运动链是开链还是闭链,亦可将相应的连杆机构分为开链连杆机构(机械手通常是运动副为转动副或移动副的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和闭链连杆机构。单闭环的平面连杆机构的构件数至少为4,因而最简单的平面闭链连杆机构是四杆机构,其他多杆闭链机构无非是在其基础上扩充杆组而成;单闭环的空间连杆机构的构件数至少为3,因而可由三个构件组成空间三杆机构。 1.2 平面连杆机构 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是由四个构件组成的,称为平面四杆机构。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是组成多杆机构的基础。 由若干个刚性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移动副))联接,且各构件上各点的运动平面均相互平行的机构,又称平面低副机构。低副具有压强小、磨损轻、易于加工和几何形状能保证本身封闭等优点,故平面连杆机构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和仪器中。与高副机构相比,它难以准确实现预期运动,设计计算复杂。 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常用的是四杆机构,它的构件数目最少,且能转换运动。多于四杆的平面连杆机构称多杆机构,它能实现一些复杂的运动,但杆多且稳定性差。 2 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常用方法 连杆机构的平面机构的机构,是将平面机构的位置分析问题归纳为求解三角形问题,并利用矢量方法来描述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及动力分析,以机构中的“阿苏尔杆组”为基本单元,根据基本单元编制运动分析子程序,对每一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分析,解决了机械杆组的机构分析问题。同时把平面机构看成由一些相互约束的基点构成的系统,建立起数学模型,通过及诶额的运动分析,建立约束非线性方程组,需要引用数值解法各有特点,。针对连杆机构创新设计虚拟仿真的需要,选择基本杆组,调用相应的杆组程序对整个机构进行分析,在分析机构运动时,通过逐次求解各基本杆组来完成。建立不同机械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随后编制成通用子程序,对速度及加速度等运动参数进行求解。快速求解出各点的运动参数。机构运动分析中构件之间应该满足装配条件,否则将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动,为此建立构件库,形成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库,由机构三维参数化实体模型库组成,如连杆的厚度。构件之间的拼接通过机构运动简图中构件之间的拼接关系直接生成,显示机械构件的编辑窗口进行参数的编辑。取两个构件上需要拼接的运动副来进行,把构件节点与提供的树映射 TreeMap 类,对所涉及的机构进行干涉检测。 3 连杆机构在机械工程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 ANSYS软件对于机械工程结构的设计 合理的设计应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使机械精确地保持形状和姿态。采用经验类比设计与简化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防止出现机械加工的产品成本高的问题,在当前客户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的情况下,采用功能强大的ANSYS软件进行设计分析已成为可能,对建立的实体模型自动进行有限元网格的划分,提供了有限元计算的优异分析功能,可获得良好的计算精度。建立设计模型。进行有限元机械划分。建立边界条件,计算节点载荷,组成整体刚阵,求解有限元方程。建立实体模型,并输入需要产品材料特性,减少数量级的偏差。确定坐标系,可以完成计算中所有的前处理过程。 3.2 基于功能分析的创新设计机构系统设计 分析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机械的连续旋转运动,往复摆动,往复移动和特殊功能运动,记录每分钟转位次数,运动系间歇转动数每分钟转角大小,满足机械运动规律的要求,适当设置调整环节。利用基本杆组法以机构中不可再分的运动链作为机构的基本单元,按单元编制通用的运动分析子程序,在分析进行机构运动后,将机构划分成基本杆组后对每一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分析,对整个根据工艺受力大小,制造加工难易进行比较,然后择优而取。曲柄摇杆机构的齿条齿轮机构及输出运动能够实现往复摆动,间歇往复摆动的组合机构可以实现间歇往复摆动,通过控制驱动液压缸,实现间歇往复摆动。利用连杆曲线的平面连杆机构,从动件凸轮机构,实现机械间歇往复移动。 3.3 在产品设计系统方面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研究,一些大型的CAD商品化软件中,生成高精度的曲面几何模型,并直接传送到机械设计和原型制造中,实现从符号描述到几何表示的映射,并对产品的相似实例进行评价与修改,进而获得产品概念设计的优化解。识别机构中的构件是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判定机构的运动确定性,构件中要对局部自由度、虚约束适当处理以便正确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机械主动件做有规律运动,位置确定的运动时,每一个位置机构所有构件都是可行的。程序在计算位置并绘制机构运动过程中,评估机构运动分析中构件之间装配条件,杆

基于matlab的连杆机构设计

目录 1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 1.2 机构的工作原理 (1) 1.3 机构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1) 1.3.1建立机构的闭环矢量位置方程 (1) 1.3.2求解方法................................................................... ..2 2 基于MATLAB程序设计 (4) 2.1 程序流程图 (4) 2.2 M文件编写 (6) 2.3 程序运行结果输出 (7) 3 基于MATLAB图形界面设计 (11) 3.1界面设计 (11) 3.2代码设计 (12)

4 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1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曲柄摇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的由转动副组成的四杆机构,它可以用来实现转动和摆动之间运动形式的转换或传递动力。 对四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意义是:在机构尺寸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假定主动件(曲柄)做匀速转动,撇开力的作用,仅从运动几何关系上分析从动件(连杆、摇杆)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机构闭环矢量方程计算从动件的位移偏差。上述这些内容,无论是设计新的机械,还是为了了解现有机械的运动性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它还是研究机械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提供必要的依据。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当需要简捷直观地了解机构的某个或某几个位置的运动特性时,采用图解法比较方便,而且精度也能满足实际问题的要求。而当需要精确地知道或要了解机构在整个运动循环过程中的运动特性时,采用解析法并借助计算机,不仅可获得很高的计算精度及一系列位置的分析结果,并能绘制机构相应的运动线图,同时还可以把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问题联系起来,以便于机构的优化设计。 1.2 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其具有曲柄的条件为: a.各杆的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即: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b.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且其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当最短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构)。 在如下图1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中,构件AB为曲柄,则B点应能通过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的位置。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低副连接组成的。 2.由四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而成的机构成为四杆机构。 3.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运动副全部是转动副。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5.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只能摆动的连架杆称为摇杆。 6.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与连架杆相连的构件称为连杆。 7.某些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从动件的急回性质一般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表示。 8.对心曲柄滑快机构无急回特性。9.偏置曲柄滑快机构有急回特性。 10.对于原动件作匀速定轴转动,从动件相对机架作往复运动的连杆机构,是否有急回特性,取决于机构的极位夹角是否大于零。 11.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等于0。12.机构的压力角越小对传动越有利。 13.曲柄滑快机构,当取滑块为原动件时,可能有死点。 14.机构处在死点时,其压力角等于90o。 15.平面连杆机构,至少需要4个构件。 二、判断题: 1.平面连杆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连杆。(√) 2.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少需要三个构件。(×) 3.平面连杆机构可利用急回特性,缩短非生产时间,提高生产率。(√) 4.平面连杆机构中,极位夹角θ越大,K值越大,急回运动的性质也越显著。(√) 5.有死点的机构不能产生运动。(×) 6.机构的压力角越大,传力越费劲,传动效率越低。(√) 7.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为最短杆。(√) 8.双曲柄机构中,曲柄一定是最短杆。(×) 9.平面连杆机构中,可利用飞轮的惯性,使机构通过死点位置。(√) 10.平面连杆机构中,压力角的余角称为传动角。(√) 11.机构运转时,压力角是变化的。(√) 三、选择题: 1.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A 其他两杆之和。 A <=; B >=; C > 。 2.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之和,而充分条件是取 A 为机架。 A 最短杆或最短杆相邻边; B 最长杆; C 最短杆的对边。3.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当以 B 为机架时,有两

实验五 平面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五平面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设计平面机构,并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拼接,完成机构特有的运动特性。二、实验仪器 8个创新组合实验台 三、实验要求 (1)每组设计两种不同的机构,其中一种机构从选题部分设计题目中进行选择,另一种机构自行命题,可以来源于参考书、网络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机构,要求至少有两种基本连杆机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一种创新设计方法对方案进行分析。 (2)每种机构都能实现其特定的运动特性。例如,牛头刨床要实现急回运动。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机构的运动特性。 (3)在报告上绘制初始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 (4)实验报告请自行打印,将设计方案在课前准备好,填写到报告上。 (5)每班分成7-8组,每组3-4人。 (6)实验时自备三角板、圆规和草稿纸等文具。 四、选题部分设计题目:(每组任选一个) 蒸汽机机构、精压机机构、牛头刨床机构、插床机构、筛料机构、行程放大机构。 机构具体要求: (一)蒸汽机机构: 要求:1.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 2.运动传递由电机→曲柄→……→滑块。 (二)精压机机构 要求:构件平稳下压,物料受载均衡 (三)牛头刨床主切削运动机构 要求:具有急回特性,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导杆→……→滑块 (四)插床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 2.插刀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3. 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输出件插刀 (五)筛料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 2.加速度变化较大。 (六)行程放大机构: 要求:实现行程放大 五、报告要求 选题报告要求: (一)选题机构名称; (二)选题机构运动要求及特点; (三)利用功能分析法及设计目录对设计方案进行简单分析; (四)设计的机构简图; (五)实验中机构运动状况分析; (六)改进后的机构简图。 自命题报告要求: (一)命题机构名称; (二)命题机构运动要求及特点; (三)对设计方案进行简单分析; (四)所设计的结构简图; (五)实验中机构运动状况分析; (六)改进后的结构简图。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指导教师:苏天一 2015 年 1 月5日

目录 一、概述 1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1 四、原始数据及技术参数 2 五、设计原理及设备 2 六、机构自由度计算 5 七、机构动力分析与计算 7 八、机构运动分析与计算 9 十、参考文献 12

一、概述: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对连杆机构的理解掌握与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拼装一个已有模型之外,自己通过对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机械产品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试验台设备进行拼装和仿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加深学生对连杆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4、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实验设备和工具 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其中构件包括机架、连杆、圆柱齿轮、齿条、凸轮及从动件、槽轮及拨盘和皮带轮等;运动副包括转动副、移动副、齿轮副、槽轮副等。 实验原理 平面机构是由各个杆组依次联结到机架和原动件上形成的。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所拼接的机构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将主要由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可加入一个其他类型构件如齿轮、凸轮、槽轮等)进行拼装,计算分析其自由度后,输入动力源进行

连杆机构设计__轨迹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连杆机构设计:轨迹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1 图谱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编纂汇集的连杆曲线图册来设计平面连杆机构。现举一例说明如下:例如生产上需要设计带停歇运动的机构(这种机构常用于打包机等一些机器中),首先查阅连杆曲线图册,找到连杆曲线上有一段接近圆弧的铰链四杆机构如图所示,图中连杆曲线的每一段短线的大小相当于曲柄AB转过50时连杆上点M所描绘的距离。整个连杆曲线由72段短线所组成。将曲柄的长度作为基准并取为1,其他构件的长度对曲柄的长度成比例,因此按图册上表示的杆长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机构时,并不改变连杆曲线的特性。由图上可找出连杆曲线上的点P至点Q部分接近于圆弧,其曲率半径f=。这段圆弧由十八段短线组成,因此当点M运动经过这段圆弧时,曲柄转过900,而其曲率中心G保持不动。再将另一构件MF的一端与连杆上的点M铰接,另一端F与滑块在点G处铰接,该构件的长度即等于曲率半径的大小(G处的输出件可以是滑块也可以是摇杆,视实际需要而定)。这样在图示机构中,当点M自点P运动至点Q时,滑块F静止不动;点M至点Q运动至点R时,滑块F向下运动;点M至点R运动至点P时,滑块F作返回运动。滑块F的行程H=,调整滑块导路倾角b的大小,就能改变滑块行程H的大小和往返行程的时间比。但需注意机构的最小传动角不得小于许用值。 由上述可知,使用图谱法可从连杆曲线图册中查到与所要求实现的轨迹非常接近的连杆曲线,从而确定了该机构的参数,使设计过程大大简化。 2 解析法

对于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以A点为原点、机架AD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Ax'y'。若连杆上一点M在该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x'、y',则有 或: 由式和消去f,得: 由式和消去y,得: 再由式和消去b,则得在坐标系Ax'y'中表示的M点曲线方程: 式中: 式是关于x'、y'的一个六次代数方程。 在用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点M再现给定轨迹时,给定轨迹通常在另一坐标系Oxy中表示。如图所示,若设A在Oxy中的位置坐标为xA、yA,x轴正向至x'轴正向沿逆时针方向的夹角为f0,M点在Oxy中的坐标为x、y,则有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和设计与分析报告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与分析 §2-1 概述 平面连杆机构(全低副机构):若干刚性构件由平面低副联结而成的机构。 优点: (1)低副,面接触,压强小,磨损少。 (2)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 (3)运动多样性,应用广泛。 曲柄滑块机构:转动-移动 曲柄摇杆机构:转动-摆动 双曲柄机构:转动-转动 双摇杆机构:摆动-摆动 (4)杆状构件可延伸到较远的地方工作(机械手) (5)能起增力作用(压力机) 缺点: (1)主动件匀速,从动件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大,惯性力大,运动副动反力增加,机械振动,宜于低速。 (2)在某些条件下,设计困难。 §2-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一、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运动学结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 1.铰链四杆机构 所有运动副全为回转副的四杆机构。Array AD-机架 BC-连杆 AB、CD-连架杆 连架杆:整周回转-曲柄 往复摆动-摇杆

2.三种基本型式 (1)曲柄摇杆机构 定义:两连架杆一为曲柄,另一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 特点:?、β0~360°, δ、ψ<360° 应用:鳄式破碎机缝纫机踏板机构揉面机(2)双曲柄机构 定义:两连架杆均作整周转动的铰链四杆机构。 由来:将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固定为机架而得。 应用特例:双平行四边形机构(P35),天平 反平行四边形机构(P45) 绘图机构 (3)双摇杆机构 定义:两连架杆均作往复摆动的铰链四杆机构。 由来:将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固定为机架而得。 应用:翻台机构,夹具,手动冲床 飞机起落架,鹤式起重机 二.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整转副和曲柄存在的条件 上述机构中,有些机构有曲柄,有些没有曲柄。机构有无曲柄,不是唯一地由取哪个构件为机架决定,机构有曲柄的首要条件是:机构中各构件长度间应满足一定的尺寸关系,该条件是首要条件。 然后,再看以哪个构件作为机架。 下面讨论机构中各构件长度间应满足的尺寸关系。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第七章 机构创新设计

第七章机构创新设计 第一节同轨迹连杆机构 第二节 新型内燃 机的开发 第三节 联轴器的 创新设计 第四节 抓斗的原 理方案创 新设计 第五节 过载保护 装置的机 械结构设 计 实例 第一节同轨迹连杆机构 同轨迹四连杆机构是指自由度 f相同、输入构件的运动规律相同、输出构件上的一点轨迹相同的一组连杆机构,但这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不同,所以其受力状态、动态性能有巨大差异。因而,同轨迹连杆机构的形成方法是机构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形成同轨迹连杆机构的罗伯特-契贝谢夫定理是由美国数学家萨姆尔·罗伯特于1875年和俄国学者契贝谢夫于1878年分别发现的,因此称为“罗伯特-契贝谢夫定理”。该定理的内容是:由一个四杆铰链机

构发生的一条连杆曲线,还可以由另外两个四杆铰链机构发生出来。或表述为同一连杆曲线,可以用三个不同的机构来实现。 1.连杆点k位于连杆两铰链连线上的同迹连杆机构 图形缩放原理如下图7-1a所示为一平行四边形机构,由平行四边形obkd与机架在o点铰接而成。a点为bk杆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ao 得交点c。当a点沿任意给定轨迹运动时,c点将给出与a点相似但缩小了的轨迹。⑴ao除以co与ab除以kb的值是相等的为常数m(射线定理)。⑵当此四边形作为一刚体绕o转动一角度时,a点转到a',按射线定理有aa'与cc'的比值与ao与co的比例等于常数m。a点的一切运动都是这两部分运动的合成。因此c点的运动是以缩小的比例模拟a 点的运动,反之亦然。

图7-1 连杆点k在连杆线上的同还连杆机构

第一个同迹连杆机构设计如图7-1b所示,在原始机构上作平行四边形导引机构bodk。曲柄c0cdo为所示的第一个同迹连杆机构,k为连杆cd延长线上的点。所示曲柄拉摇杆机构的尺寸,如图中下面的公式。 第二个同迹连杆机构设计如图7-1c所示,在原始机构上作平行四边形导引机构a0ake。双摇杆机构a0efco为所求的第二个同迹连杆机构。第三个同迹连杆机构设计如图7-1d所示,co是两具同迹连杆机构中共同的新机架的固定铰链点,机架的三个固定铰链点a0与o,a0与co,o与co。 2.任意连杆点 k的同迹连杆机构 在图7-2a中,四杆机构a0a1b1b0为a1b1上有附加连杆点k的原始机构。由罗伯特-契贝谢夫定理决定的另两个四杆机构为a0a2c2c0

连杆机构设计轨迹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连杆机构设计--轨迹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作者: ————————————————————————————————日期:

连杆机构设计:轨迹生成机构的运动设计 1图谱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编纂汇集的连杆曲线图册来设计平面连杆机构。现举一例说明如下:例如生产上需要设计带停歇运动的机构(这种机构常用于打包机等一些机器中),首先查阅连杆曲线图册,找到连杆曲线上有一段接近圆弧的铰链四杆机构如图所示,图中连杆曲线的每一段短线的大小相当于曲柄AB转过50时连杆上点M所描绘的距离。整个连杆曲线由72段短线所组成。将曲柄的长度作为基准并取为1,其他构件的长度对曲柄的长度成比例,因此按图册上表示的杆长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机构时,并不改变连杆曲线的特性。由图上可找出连杆曲线上的点P至点Q部分接近于圆弧,其曲率半径f=1.26。这段圆弧由十八段短线组成,因此当点M运动经过这段圆弧时,曲柄转过900,而其曲率中心G保持不动。再将另一构件MF的一端与连杆上的点M铰接,另一端F与滑块在点G处铰接,该构件的长度即等于曲率半径的大小(G处的输出件可以是滑块也可以是摇杆,视实际需要而定)。这样在图示机构中,当点M自点P运动至点Q时,滑块F静止不动;点M至点Q运动至点R时,滑块F向下运动;点M至点R运动至点P时,滑块F作返回运动。滑块F的行程H=1.48,调整滑块导路倾角b的大小,就能改变滑块行程H的大小和往返行程的时间比。但需注意机构的最小传动角不得小于许用值。 ?由上述可知,使用图谱法可从连杆曲线图册中查到与所要求实现的轨迹非常接近的连杆曲线,从而确定了该机构的参数,使设计过程大大简化。 2 解析法

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七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征; 2.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平面机构设计组合创新实验台; 2.活动扳手,固定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安装锤、小油壶,直尺。 三、实验台结构 1.组合机架 组合机架是该实验台的主体,由底座和活动安装条部件两部分组成。 a.底座部分:主要起支承支架,安装电机板和电机用,与支架焊接组装为一整体。电机可在底座上作左、右、前、后调整移动。 b.活动安装条部分:在底座支架上,垂直装有二根方管立柱,其底部与底座部份焊接成一整体,可将其支架承受的力传递到实验台上,减少架体的受力变形。在支架体上采用滑条将5根活动安装条水平方向用螺栓与架体相联,实现左右灵活移动,在安装条上又安装若干个滑动块,且滑动块可随活动条上、下移动,调整任意间距。

2.组件清单 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其中 1)直线电机:10㎜/s,配直线电机控制器,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调节两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齿条或滑块往复运动距离,但调节距离不得大于400㎜;注意:机构拼接未运动前,应先检查行程开关与装在主动滑块座上的行程开关碰块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换向运动能正确实施,防止机件损坏; 2)旋转电机:10r/min,沿机架上的长形孔可改变电机的安装位置。 序 号 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 1 齿轮 M=2, α=20° Z=28、34、 42、51 各3 共12 D=56㎜; 68㎜; 84㎜; 102㎜ 2 凸轮基圆R=18 升回行程 20㎜ 3 凸轮推回程均为正 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3 齿条 M=2 α=20° 4 单根齿条全长为 400㎜ 4 齿条护板8 用于防止齿轮在齿条上滑出 5 槽轮4槽 1 间隙机构的从动件, 6 拨盘双销 1 间隙机构的主动件 7 主动轴L=15㎜ 20㎜ 35㎜ 50㎜ 65㎜ 4 4 4 4 2

平面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实验16 平面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 16.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认识; 2.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 3. 培养创新意识和机构创新设计能力; 4. 了解专利检索方法。 16.2 实验设备和工具 创新组合模型一套(或Fischer 创意模型若干)。 16.3 实验要求和内容 玻璃窗启闭机构创新设计。 设计要求: 1) 窗扇外形长宽尺寸为m m 400m m 800 (根据模型中构件模块尺寸情况,可按比例缩小或放大),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其启闭; 2) 窗扇可自窗槛开启 90; 3) 操纵窗扇启闭的平面连杆机构有一个引动件(即原动件),并能支持窗扇的重量; 4) 连杆机构必须具有良好的传动性能(即较大的传动角); 5) 窗扇在关闭位置时,连杆机构的所有部分必须隐蔽在窗扇与窗槛之间,且不能延伸至窗槛外侧,延伸至室内的部分亦应尽可能小。 设计内容: 1) 确定机构运动方案,绘制机构简图; 2) 机构运动设计,确定各构件运动尺寸; 3) 利用模型提供的构件和运动副模块搭接出实物机构,并进行运动效果的评价。 要求检索相关专利,以供参考。 16.4 参考方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16.1 铰链四杆机构运动方案 图16.2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方案 四杆机构运动方案:如图16.1和16.2所示。前者采用铰链四杆机构,引导构件为连杆3(即窗框),当窗框由全开位置回到关闭位置时需对其施加转矩,且整个窗框的重量仅由连杆3承受;后者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引导构件为连杆3(即窗框),滑块可沿窗槛移动,因而可支持窗框的重量,但关闭窗框仍需作用一转矩。 六杆机构运动方案:如图16.3至16.5(均已有实际应用)。 (a) 装置示意图 (b) 机构示意图 图16.3 司蒂芬Ⅲ型六杆机构运动方案 (a) 装置示意图 (b) 机构示意图 图16.4 司蒂芬Ⅲ型六杆机构(贝莱机构)运动方案(1969年美国专利)

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915070877.html, 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作者:翟万柱 来源:《数字化用户》2014年第01期 【摘要】对比机构运动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对连杆机构中不同杆组进行建模。在此基础 上提出创新设计系统,包括连杆方案创新设计、可行性判断和机构实体的自动映射等功能。在研究机构运动学分析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对连杆机构组进行运动学数学模型的建模。本文刨析了机构创新设计的原理,阐述了连杆机构创新设计在机械工程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机构运动仿真机械工程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的常用方法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包括位置分析、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三个方面,其基础是力学中的运动学,现在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连杆机构分析方法。机械产品通过创新设计,利用换代从根本解决产品更新问题。机械创新设计就是利用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械产品。机械机构是用来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实质就是构造并修改三维模型,创造出结构形式新颖的机构。它需要工程科学、产品加工方法和商业运作知识等各方面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最为重要的决策。在每个主要的功能都可以根据空间或结构上的关系,从机械框架中得到产品的成本、重量或总体尺寸样本,然后这个框架对一些特征或部件有十分明确的描述,但并不要求详细。设计的过程将已知基本单元进行新的组合,对现有物品的分解与重新组合构造,但是机构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新机构,就需要组合的连杆机构方案设计,综合运用多种创造性原理,将设计元素进行智能拼接与组合,实现预期功能价值的过程。 一、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常用方法 连杆机构的平面机构的机构,是将平面机构的位置分析问题归纳为求解三角形问题,并利用矢量方法来描述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及动力分析,以机构中的“阿苏尔杆组”为基本单元,根据基本单元编制运动分析子程序,对每一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分析,解决了机械杆组的机构分析问题。同时把平面机构看成由一些相互约束的基点构成的系统,建立起数学模型,通过及诶额的运动分析,建立约束非线性方程组,需要引用数值解法各有特点,。针对连杆机构创新设计虚拟仿真的需要,选择基本杆组,调用相应的杆组程序对整个机构进行分析,在分析机构运 动时,通过逐次求解各基本杆组来完成。建立不同机械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随后编制成通 用子程序,对速度及加速度等运动参数进行求解。快速求解出各点的运动参数。机构运动分 析中构件之间应该满足装配条件,否则将不能进行正常的运动,为此建立构件库,形成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库,由机构三维参数化实体模型库组成,如连杆的厚度。构件之间的拼接通过机构运动简图中构件之间的拼接关系直接生成,显示机械构件的编辑窗口进行参数的编辑。取两 个构件上需要拼接的运动副来进行,把构件节点与提供的树映射 TreeMap 类,对所涉及的机构进行干涉检测。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案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案 1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曲柄摇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的由转动副组成的四杆机构,它可以用来实现转动和摆动之间运动形式的转换或传递动力。 对四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意义是:在机构尺寸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假定主动件(曲柄)做匀速转动,撇开力的作用,仅从运动几何关系上分析从动件(连杆、摇杆)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机构闭环矢量方程计算从动件的位移偏差。上述这些容,无论是设计新的机械,还是为了了解现有机械的运动性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它还是研究机械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提供必要的依据。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当需要简捷直观地了解机构的某个或某几个位置的运动特性时,采用图解法比较方便,而且精度也能满足实际问题的要求。而当需要精确地知道或要了解机构在整个运动循环过程中的运动特性时,采用解析法并借助计算机,不仅可获得很高的计算精度及一系列位置的分析结果,并能绘制机构相应的运动线图,同时还可以把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问题联系起来,以便于机构的优化设计。 1.2 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其具有曲柄的条件为: a.各杆的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即: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b.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且其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当最短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构)。 在如下图1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中,构件AB为曲柄,则B点应能通过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的位置。

1.3 机构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1.3.1建立机构的闭环矢量位置方程 在用矢量法建立机构的位置方程时,需将构件用矢量来表示,并作出机构的封闭矢量多边形。如图1所示,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设各构件的长度分别为L1 、L2 、L3 、L4 ,其方位角为、、、。以各杆矢量组成一个封闭矢量多边形,即ABCDA。其个矢量之和必等于零。即: 式1 式1为图1所示四杆机构的封闭矢量位置方程式。对于一个特定的四杆机构,其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2的运动规律,即为已知,而 =0,故由此矢量方程可求得未知方位角、。 角位移方程的分量形式为: 式2 闭环矢量方程分量形式对时间求一阶导数(角速度方程)为: 式3 其矩阵形式为: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综合()大学毕设论文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综合 教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 1.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按学院要求,完成1篇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 (3)在相关软件平台(如VB或Matlab)下,用解析法实现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4)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1)了解平面机构设计综合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 (2)在阅读相关平面机构设计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能用解析法分析和设计平面机构; (3)熟悉和掌握相关软件平台(如VB和Matlab); (4)运用相关软件平台,实现平面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5)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格式规划,语句通顺,论据充分,符合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3.进度安排 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调研,查阅资料 2 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 3 实现平面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4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 5 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完成论文 6 论文答辩 4.其他情况说明 (1)题目开始实施后,每周星期三下午3:30在K1四楼行政办公室集中,检查进度,协调相关事项,进行组内讨论,解答问题。 (2)要求有统一的毕业设计笔记本,记录资料查阅、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每周集中时间进行检查。 (3)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5.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桓,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韩建友编,高等机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宏磊,平面连杆机构综合研究与软件开发,硕士论文,万方数据库,2005 [4] 熊滨生,现代连杆机构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于红英,王知行,李建生,刚体导引机构一种综合方法的研究;机械设计, 2001 [6] [苏]ИИ阿尔托包列夫斯基,等. 孙可宗,陈兆雄,张世民,译. 平面机构 综合[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