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1.硫化氢

1.1物化性质

S

(1)分子式:H

2

(2)分子量:34.06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4)相对密度:1.13(空气=1)

(5)熔点:-85.5℃

(6)沸点:-60.4℃

(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

(8)爆炸极限4.0~46.0%

1.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

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

胸闷、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会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

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

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1.3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

洗眼设备。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

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

(3)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睛。

(4)防护服:穿防静电服。

(5)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6)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

好的卫生习惯。

1.4急救方式: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吸氧、就医。

1.5泄漏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

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切断气源,喷水稀释、溶解,抽

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或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水

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是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装止回装置以防溶

液回流。

2.一氧化碳

2.1理化特性

(1)分子式:CO

(2)分子量:28.0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的气体

(4)相对密度:0.967(空气=1)

(5)熔点:-199.1℃

(6)沸点:-191.4℃

(7)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

(8)爆炸极限:12.5~74.2%

2.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

(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

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

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2.3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

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

式自救器。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4)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

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4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

医。

(2)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

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5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

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

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

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

检验后再用。

3.氨气

3.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H

3

(2)分子量:17.03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

(4)相对密度:0.6(空气=1)

(5)熔点:-77.7℃

(6)沸点:-33.5℃

(7)溶解性:极易溶于水

(8)爆炸极限:15~28%

3.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

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

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氨还是一种碱性物质,

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

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浓度过

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

搏和呼吸停止

(3)中毒表现

①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

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

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②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

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

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③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

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④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

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⑤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

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⑥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

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

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

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4)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①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

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

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

②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

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③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

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

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

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

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3.3急救方式

(1)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3)皮肤接触: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

冲洗。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

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

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

(5)当发现有氨水吸入中毒者,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

的衣、裤,尽快去医院,以免发生意外。

3.4泄露处置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

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

嗽不止、憋气等。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

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

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

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

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

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

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

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

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

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

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

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

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

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

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4.氮气

4.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

2

(2)相对分子量:28.01

(3)相对密度:0.97(空气=1)

(4)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5)熔点:—209.8℃

(6)沸点:—195.6℃

(7)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4.2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

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

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

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

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

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4.3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值word精品

主讲人:李谦 有毒有害气体 认识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实际上是一个统称,是由有毒气体及可燃气体两部分构成。 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 有毒气体针对人体作用的分类 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两大类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氯气:CL2 光气:COCL2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 及NO2 甲醛:CH2O 氨气:NH3 臭氧:O3 等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气体腐蚀人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作用部位有关。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气CL2、氨气NH3、二氧化硫S02等对眼睛和上呼吸道 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 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光气C0CL2 、二氧化氮N02 等,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人体的慢性损伤,俗称职业病

氯气CL2 氯气(CL2)气态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化学式:CL2 , 35.5 X 2 = 71,密度大于空气 当氯气泄露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 氯气中毒机理 氯气,剧毒 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氯气中毒,起病及病情变化较为迅速。 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音。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症者尚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频速和窘迫、心动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个别出现哮喘发作,肺部有哮喘音。 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致迅速窒息死亡。 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隔气肿等。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氯气的致死量 1000 PPM 的氯气,可造成人的死亡! 尸体解剖可见胃部及肺部严重糜烂!氯气的国家标准国家明令规定:低限警报值= 0.5 PPM 高限警报值= 1 PPM TWA 值= 0.5 PPM STEL 值= 1 PPM 光气COCL2 光气COCL2 光气,也叫氧氯化碳、碳酰氯、氯代甲酰氯。具有青苹果气味,剧毒!长期接触微量光气,会导致人体发胖气态的光气通常无色或略带黄色,工业品通常为已液化的淡黄色液体,以液态存放。 化学式:C0CL2 , 12 + 16 + 35.5 X 2 = 99, 密度大于空气 当光气泄漏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光气的中毒机理 光气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光气为酰卤类化合物,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与肺组织蛋白中的氨基、羟基等重要功能基团发生酰化反应,引起肺酶系统的广泛抑制,从而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及其功能,使肺气-血屏障受损,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肺泡表面严重受损,肺泡萎陷光气急性中毒症状 吸入中毒时,先出现短暂的呼吸变慢,继之呼吸浅而快。在出现早期肺水肿后,由于肺泡呼吸表面积减少,肺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防护措施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防护措施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 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包括稳定期)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SO2浓度达%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氮氧化物(NOX ) 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 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3)光气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煤矿井下所有采掘活动区域。 第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有害气体的总称。 第三条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查标准执行《矿井瓦斯检查标准》(Q/JM J 1.0014-2013)、《矿井瓦斯检查地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5-2013)和《矿井瓦斯检查地点检查范围划分及检测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6-2013)。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检查标准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规程》规定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百分比计算。 《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第五条采掘活动区域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检查方式有比长式检测管测定法和便携式检测仪测定法。可用便携式检测

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应使用便携仪检查。 可用比长式检测管法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NO2、H2S、SO2、NH3和H2等。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H2S和H2等。 井下气体的采样执行《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 1.0176-2015)。自然发火矿井监测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火区密闭内等地点)的气体检查执行《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Q/JM J 1.0179-2015)。 第三章检查范围、方式和周期要求 第六条自然发火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标准执行《晋煤集团“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防灭火”章节的有关要求。其他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主要回风巷、盘区回风巷及综掘、综采工作面的回风风流、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前、揭不明巷道或空巷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密闭采空区、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采用井下气体取样和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气体采样符合《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1.0176-2015》要求;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等其余地点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直接测定。 (三)检查周期:抽采管路每周至少检查1次。要求检查的其他地点每班至少应检测一次。 第七条进行采空区穿层钻孔或探放水钻孔施工时,施工钻孔地点下风侧0.5m-1m处应每班检查CO和H2S气体,且在钻孔下风侧0.5m-1m处悬挂CO、H2S便携仪实时检测。 第八条NO2、SO2、H2S和NH3等气体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综采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掘进工作面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编号:AQ-JS-0221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 防 Harm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poisonous and harmful gases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 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 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 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 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 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 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 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 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

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15-80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加强通风,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 ⑴机电队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确保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主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启动备用通风机。 凡因机电事故而突然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必须及时启动《兴通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将无风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进风巷中,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恢复通风必须按规程及措施规定进行,严禁无风作业、无风放炮。 ⑵通风队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防设施等要建立巡查制度,通防队每旬至少全面检查测定一次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及采掘工作面等地点风量,保证矿井通风

系统合理,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满足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 ⑶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及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 ⑷煤矿井下实施爆破时,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2.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3.加强采空区管理。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4.加强瓦斯排放和巷道贯通管理。杜绝盲巷,停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化工厂的生产车间发生事故而使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运输有毒有害物的车辆发生泄漏或翻车,都能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造成空气严重污染。因为属于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进入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数量突然加大而造成空气严重污染。这样的污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危及公共安全。应对这类事故是我们要学会自我应急防护。 有毒气体主要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两种,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原料或产品。发生中毒事故往往是由于生产中跑、冒、滴、漏或事故而致气体外逸,使人体呼吸道黏膜、眼及皮肤受到直接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肺水肿及全身中毒。常见的有毒气体有氯、氨、氯化氢、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包括稳定期)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

有毒有害气体 标准值..

主讲人:李谦 ?有毒有害气体 认识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实际上是一个统称,是由有毒气体及可燃气体两部分构成。 ?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 有毒气体针对人体作用的分类 ?有毒气体又根据他们对人体不同的作用机理分为两大类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氯气:CL2 ?光气:COCL2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及NO2 ?甲醛:CH2O ?氨气:NH3 ?臭氧:O3 等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气体腐蚀人体。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作用部位有关。 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一般来说,水溶性大的化学物,如氯气CL2、氨气NH3、二氧化硫SO2等对眼睛和上呼吸道迅速产生刺激作用,很快出现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 ?水溶性较小的化学物,如光气COCL2、二氧化氮NO2等,对下呼吸道及肺泡的作用较明显。刺激性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刺激性气体造成的病变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本身的性质外,最重要的是与接触化学物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短期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急性中毒 ?而长期接触低浓度则可造成人体的慢性损伤,俗称职业病

?氯气CL2 氯气(CL2) ?气态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化学式:CL2,35.5 ×2 = 71,密度大于空气 ?当氯气泄露时,由于比空气比重大,所以氯气会贴向地面扩散 氯气中毒机理 ?氯气,剧毒 ?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影响 ?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氯气中毒,起病及病情变化较为迅速。 ?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罗音。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症者尚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频速和窘迫、心动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个别出现哮喘发作,肺部有哮喘音。 ?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致迅速窒息死亡。?并发症: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气胸、纵隔气肿等。 氯气急性中毒症状 ?眼损害: 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害: 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 氯气的致死量 ?1000 PPM的氯气, 可造成人的死亡! 尸体解剖可见胃部 及肺部严重糜烂! 氯气的国家标准 ?国家明令规定: 低限警报值= 0.5 PPM 高限警报值= 1 PPM TW A值= 0.5 PPM STEL值= 1 PPM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常识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案例及现场抢救 常识 一、案例 1、20xx年12月9日23点30分,榆次华润雪花啤酒(山西)有限公司因厌氧废水处理装置调配罐破裂,造成外泄,废水中大量的有毒有害及窒息性气体,致使现场一名调试人员中毒,其它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入现场施救,最终导致三人死亡,一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2、20xx年5月1日,我市XX县段纯镇XX硫磺厂,一人在封闭硫磺出口时,因硫化氢中毒,其它四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相继进入现场施救,最终造成5人死亡。 3、20xx年10月,我市XX厂调试冲天炉尾气除尘系统。在施工单位在未完工、该厂生产车间未与施工单位协调的情况下,对冲天炉点火,使冲天炉尾气从除尘器底部外泄(尾气中含有大量CO有毒气体),一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行堵漏时中毒,另一人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设施情况下,进入现场抢救,结果造成二人死亡。 上述案例沉痛教训: 1、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与其相应的防护设施。 2、有毒有害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三级教育培训,熟悉本岗位有毒有害物质理化特性,树立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3、一旦发生事故,施救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才能进入现场。 4、监护: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监护。

二、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现场急救应知应会常识 我市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较多,在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存在大量煤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炔、二硫化碳、苯、硫化氢、氯气、甲醇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十分重要,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力普及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已成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有毒有害气体的急救的基本原则 ①凡进入被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区域内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口罩等防护器具,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②清除毒气,将患者立即转移,离开毒气污染区域。 ③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吸入充分氧气。 ④如果患者停止呼吸,要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 ⑤经抢救处理,病情平稳人员尽快送医院治疗。 2、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抢救常识 ①迅速隔离中毒环境,并注意保暖。 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 ③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呕吐时,一定让其头部歪向一侧,防止患者窒息或合并吸入性肺炎。 ④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穴位。⑤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为其施行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到场,同时呼叫“120”急救电话。 ⑥现场抢救后,在病人病情平稳后,力争尽早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抢救,即使轻度中毒患者,也应尽早做高压氧舱治疗。 3、硫化氢气体中毒现场抢救常识 ①立即将病人转移出毒气场所,尽快转移到新鲜空气地方。 ②吸氧。有条件的人员尽早采用加压吸氧或高压氧舱治疗,同时还可以交替使用呼吸兴奋剂。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范围 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防护管理。 二、管理职责 生产车间负责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的日常管理考核;生产工序及相关岗位严格按照有毒、有害气体预防措施组织实施;生技部负责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的技术指导;安环部负责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管理的监督检查。 三、防护范围 1.有毒有害气体是指有毒并对身体有害的气体。通常分为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两类。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在生产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飘散的二氧化硫和砷化氢以及煤气站和闪焙存在的一氧化碳气体。 2.公司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主要存在以下作业过程或环境。 1) 浸出原料浆化罐投料反应作业; 2) 中酸浸及一二净做罐操作; 3) 闪焙和煤气站工序涉及煤气操作作业区; 4) 质检中心原料检验及工艺试验环节; 5) 其他反应类临时作业(一净辅料、水处理剂添加等)。 3.浸出原料浆化岗位,煤气站操作岗位,闪焙巡检岗位为公司有毒有害气体防护重点岗位;浸出原料浆化罐区以及闪焙煅烧区域是防护重要部位。 四、防护措施 1.警示标识。生产区域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岗位必须现场悬挂职业健康危害告知卡,说明可能存在的危害,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正确的防护方法;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牌,警示提醒。 2.岗位培训。生产车间各工序及质检部对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岗位员工上岗前应进

行岗前安全培训教育,掌握各种急救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急救知识。对重点岗位操作工应定期开展岗中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 3.现场通风。生产操作及质检中心化验区域不得设置为封闭区间,各工序主要操作场所靠河堤窗户应打开保持通风;浸出工序反应操作集中区域及质检中心应安装风机等辅助设施加强通风置换;进行正常做罐生产和相关化验时,浸出净化工序及化验室配置的酸雾处理设施必须按照要求启动操作。 4.劳保穿戴。公司按照各岗位工艺操作特点和工作环境安全防护要求配置不同的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车间应建立发放台账按期配发,各岗位尤其是重点岗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过程要求规范穿戴,切实做好防护。 5.空气监测。有毒有害气体重要防护部位和重点岗位实施监测预防,排除风险。 1) 煤气站操作室安装设置一氧化碳固定报警器一台,对煤气站操作室和煤气管线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闪焙操作间安装设置一氧化碳固定报警器一台,对室内煤气管线进行实时监测。 2) 煤气站和闪焙工序结合固定报警器监测,另行配置手持式报警器各一台,定期由操作工对工作环境或危险作业场所空气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排除隐患。 3) 浸出工序配置手持砷化氢报警器一台,由浸出带班长在每罐投料作业前对原料区域作业环境空气进行检测,在确定安全后方可通知岗位进行操作。 4) 配置的安全检测器具由所在工序负责保管维护,工序班长为保管责任人;应妥善保管正常使用,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需照价赔偿。 5) 监测应做好原始记录,认真填写检测数值;闪焙和煤气站固定监测每班数据记录不少于1次;手持检测不少于1次;浸出原料区每罐投料前必须检测,二楼操作区域检测每班不少于1次。 6) 闪焙及煤气站安装的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均设置为上限报警,一旦出现报警应立即撤离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车间,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泄露原因,进行消除,待隐患排除,现场煤气限值恢复安全浓度后方可恢复正常操作。 7) 生产车间建立固定式和便携式报警器具台账。定期检查工序保管使用情况。 6.应急救援。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有毒有害气体飘散,造成身体不适,应迅速脱离现场,到通风处采取相应措施,情况严重的应报告相关部门,及时送医治疗。 有毒有害气体飘散时应首先确保人员健康,同时加强现场通风,采取措施消除气源产生,划出警戒范围,严禁人员进入;情况严重的及时启动响应应急救援预案。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包括稳定期)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氮氧化物(NOX ) 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 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3)光气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光气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光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规则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规则 第一条发现有人中毒或受其它伤害,应立即打电话通知卫生所。 第二条救护人员佩戴好自身的防护器材,以两人为一组相互照顾,进入毒区抢救中毒者。如进入酸区,必须穿戴好防酸衣靴和手套。 第三条迅速将受害者抬到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处,解开领口、腰带,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清楚呼吸道异物,注意保暖,毒物的性质和中毒的程度予以急救。 第四条受害者在塔、罐、容器内部中毒,如一时难以救出,应先给其带上防护面具,以防进一步中毒,再设法和等待专业人员到场急救。 第五条在发生多热中毒和伤害时,救护人员须听从当班负责人统一指挥,在处理机器、设备事故时,必须听从从车间意见,不得瞎指挥和擅自操作,以防事故扩大。 第六条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自己使用防护器材情况,若感到身体不适和呼吸困难,空气瓶压力降到40公斤/平房厘米,应立即撤出毒区,有病者不准参加抢救。 第七条在救护骨折、烫伤患者时,应细心加以保护,用担架转移患者以免伤势加重,从空气中转移患者时,用救生带捆好,严防碰撞,摔伤。

第八条麻醉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时,若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强制输氧,不得中断,直至患者呼吸恢复正常,或经医生确认死亡方可停止。 第九条对氨气、氯气、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中毒时,除电击式外的停止呼吸外,一般情况禁止施行人工呼吸,只能给予输氧,并尽快送医院处理。 第十条对于呼吸转弱和面色青紫的缺氧患者,应迅速给予自主输氧,一氧化碳中毒者,最好给予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并应予以较长时间的自主输氧。 第十一条当眼镜、皮肤为液体酸、碱、氨水等引起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但被浓硫酸灼伤时,且不可用水直接冲洗,应迅速将酸液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以免发热过大,引起更大的痛苦。 第十二条当苛性碱溅入眼内时,要用3%的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净水冲洗,当酸类物质溅入眼内时,要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净水冲洗。 第十三条当眼镜被电弧光灼伤时,用纱布沾上硼酸水覆盖眼上再送到医院处理。 第十四条凡被液氨低沸点液态气体引起化学冻伤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

一、有毒气体 二、 1、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 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 三、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 四、《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 五、 2、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纯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经被风流 冲淡了,所以一般为灰白色,它有强烈的刺激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肺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引起肺水肿、肺心病等。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时,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死亡。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气体中毒往往有拖后性,常在升井4—6小时后发作,必须引起重视。 六、《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氮不得超过%。 七、 3、二氧化硫:它主要由含有硫磺的煤炭氧化和煤炭自燃产生,以及在含硫煤层中进行爆破时产生。这种气体 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会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的短时间内能造成人的死亡。 八、《规程》规定:井下的二氧化硫不得超过%。 九、 4、硫化氢:硫化氢气体经常存在于煤层中,在落煤过程中自然放出,井下有些物质腐烂和含有硫的矿物遇到 水时也可以分解出硫化氢。这种气体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空气中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死亡。 十、《规程》规定:硫化氢不得超过%;另外,个别煤矿井下有氨气,《规程》规定井下氨气不得超过%。 十一、二、有害气体 十二、 1、氮气:煤层中本来就有,另外井下坑木腐烂也产生一部分,氮气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种,空气中约占79% 。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不支持燃烧,煤矿常用它防灭火,这种气体无毒,但当氮气浓度升高时,氧气浓度相对减少,可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十三、注意:这种气体《规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浓度规定,但井下大量存在,煤矿井下必须加强重视,加强防范。十四、 2、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呼吸、煤中本来就有、煤氧化、坑木腐烂、放炮、火灾、井下大小便等。 其特点是无色,略有酸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烧,易溶合在水中,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 。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时,呼吸加快;二氧化碳达到5-8%,呼吸加快1倍以上,10%以上能使人昏死,昏死后脸、嘴唇紫红色,大腿、腋下有紫斑。 十五、《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一翼总回风巷不得超过%。

建筑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 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 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 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 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 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 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 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 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 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化粪池有毒有害气体及危害(精制甲类)

化粪池有毒有害气体及危害 化粪池作业危险主要来自于池内的有毒有害的气体浓度过高或是极度缺氧,可以使进入空间的人发生中毒,甚至猝死。化粪池内沉积的污泥易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被比重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氧气含量低,施工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当密闭空间存在的甲烷或沼气等易燃气体,或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如遇焊接、切割等作业产生的火花时,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 那么化粪池内存在哪些有毒有害物质呢? 化粪池内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氰化物(氰化氢)、砷化物(砷化氢)、氨气等等,不同有毒物质危害也不尽相同。这里特别提醒大家,进入化粪池作业一定要佩戴防毒面具、穿防化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进入前使用气体检测仪测量气体浓度。 1、硫化氢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硫化氢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带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在空气中浓度达4.3%—45.5%时能发生爆炸。该气体既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又是一种强烈神经性毒物类窒息性气体。 低浓度时即可在接触后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浓度时即可在接触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 高浓度时即可在接触后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昏迷或死亡。此外,硫化氢还具有细胞毒作用,产生类似氰化物中毒症状,在送医院救治后也可能因该原因致病情加重和死亡。

2、甲烷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甲烷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在空气中能发生爆炸。该气体是一种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在空气浓度达25%-30%时,短暂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继续吸入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大量吸入时即可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谵妄、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昏迷或死亡。化粪池和建筑机井导致的急性中毒除上述两种气体因日常积聚和搅动时从化粪池中飘逸出作用外,还因由于上述气体导致缺氧而致。 3、二氧化碳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次要原因。二氧化碳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无可燃爆炸性。该气体是一种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在自然空气中含量为0.03%,低浓度时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呼吸中枢作用。 急性中毒时常伴缺氧,因此日常所谓二氧化碳中毒非单纯性,实际是缺氧共同造成。高浓度短暂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吸入后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大量吸入时即可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抽搐并迅速昏迷等,导致死亡。 4、氰化物(氰化氢)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次要原因。氰化物中的氰化钠(山奈)、氰化钾等属剧毒物质;亚铁氰化钾(黄血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铁氰化钾(赤血盐)等低毒,但在遇酸情况释放出剧毒的氰氢酸;氰化物除误入口眼或破损皮肤外,一般不造成中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