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及预测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及预测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及预测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及预测

邱晓华: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邱晓华:高级统计师,新华都商学院教授、澳门城市大学教授,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紫金矿业执行董事、副董事长)

【邱晓华】谢谢思平理事长,谢谢唐院长,谢谢大家在周末牺牲休息时间到这边来陪我一起就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作一个交流。非常容幸来到创新发展研究院这个权威的机构里面给大家作报告。

我主要讲几个方面:第一,简单回顾一下上一程的中国经济,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下的中国经济。第二,从当下看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从这些变化中再来看看下一程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着重就几个问题:增长问题、通胀问题、汇率问题、房地产问题、股市问题,分别谈一下未来的一些发展态势。如果有时间,我再就“十三五”几个主要的问题再谈谈,我认为在“十三五”时期应该去关注哪几个方面的走向,或者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哪几个问题跟我们的关系会比较密切一些。如果还有时间,再对眼下的时局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前十年的中国经济

1978到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快

从1978年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到2010年算是上一程的中国经济。上一程的中国经济大家印象深刻的肯定是一个字:快。在上一程发展中,中国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快、很大的变化。

有几个方面的关键数据:

第一是增长速度。应当说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面,世界经济每走一步中国大概走两步半,我们就以这个快节奏去追赶世界前进的步伐。世界经济平均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而中国是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我们快速地由一个不显眼的经济体,先后超越了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七大工业国我们先后赶超了六大工业国。到2010年,我们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站上了一个所谓的“10万亿美元经济体的新台阶”。

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虽然有波动但是平均是10%左右,这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快节奏的变化。用世界银行的评价来说,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别的国家要用几代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的进步,走出了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道路。而今天大家还在探寻这个奇迹的奥秘在哪里。

第二是中国的贸易。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出口规模也就只有206亿美元,在全球也是不显眼的。但是现在进出口的规模超越了4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大国。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所以走到世界各地,都能够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因为我们的贸易在全球范围之内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

第三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在上一程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间,平均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成长,在绝大多数工业产品领域,中国的产品产量都已经位居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原来是德国、美国、日本,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当然这个制造还不是一个最高端的制造,但是从整个制造业的产出水平来衡量,中国已经是最大的。

我们现在无论是钢铁、发电、煤炭、电视机、洗衣机等等,几乎所有的大宗工业品产量,在世界都是排在前列的。

第四个数据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在上一程经济发展中,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亿多迅速减到6、7千万人,现在应当说减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最快的。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平均每年增长7%,每十年增长1倍,这三十多年,我们是增长了3倍以上。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余额在1978年只有210亿人民币,现在已经是40多万亿人民币。所以老百姓的财富从纵向比较,应该说也是增长得很快的。

以上就是上一程中国经济几个主要的方面,快节奏的变化。

上一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内外因素良性互动

大家就会问,快节奏是什么原因来推动的?大家做过很多的探讨,归结起来就是内外两个因素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外部,国际冷战结束,“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世界的大趋势,产业由西向东转移,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兴起,对于整个外部世界形成了一个难得的和平红利释放期,形成了一个难得的全球化红利的释放期。历史上也曾经有很多次这样好的发展外部环境,但是中国都失之交臂,人家在快速发展,我们在搞“文化大革命”,或者是搞自己内部的折腾。而这一次中国抓住了。

这一次之所以抓住,就是因为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国内的动乱纷争结束,党和政府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取代了过去扰乱我们思想或者是搞乱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的这样一个思想路线。因此,党和政府实施改革开放的新政,把长期压抑着国内的、企业的、民众的、地方的、方方面面积极性的魔咒给打破了,潜力就像泉水般地涌现出来。因此,人口、资源等各种要素的红利,各种被压抑的创造性,都在这个时期快速地释放出来,因为国内出现了难得的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大家知道上一程经济发展中,中国只在1989年出现过短暂的一阵“动乱”,大多数的时间从上到下还是集中精力在搞经济建设。所以,大家记得那经典的两句话“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那个时候应该说全党、全国都聚焦在“发展”上。难得有了这样一个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就形成了一个内外两个因素良性地互动。内部如果还在搞阶级斗争,外部再好的环境都抓不住。如果说外部很差,内部想怎么样弄也不行。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能靠封闭来发展,它一定是在开放中来发展。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肯定也是发展不好,而上一程发展中,应当说中国很幸运,内外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国际冷战结束,国内动乱结束,“两乱”结束之后,形成了中国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时期。所以各种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

今天中国经济为何面临困境?

今天,中国经济突然之间由快到慢,经济始终面临下行的压力,企业深感各种的困扰。大家就会问了,为什么一下子中国经济出现了少有的困境?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眼下的中国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不说是最艰苦的阶段,至少是一个很艰巨的阶段。艰巨表现在哪里?就是表现在经济不再那么景气,微观层面的困难比过去急剧增多。

大家问“为什么?”我想,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内外两个环境经历了上一程快速发展之后也发生了新的快速变化。这就好像一个人经历了快速的前进之后,他身上的各种内在的一些肌体上的一些问题开始有所反映了。形象地说,他身上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身体的症状

发生了变化,虽然不至于马上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但是这些问题已经使得这个肌体开始感觉到乏力,开始感觉到各种的难受。

首先,就是因为内部的环境已经开始改变。

第一,市场变了。中国已经不再短缺,中国已经从短缺的市场变成了相对过剩的市场。因此,眼下东西卖不出去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困扰我们企业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开拓市场成为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市场的东西卖不出去,我想两方面的因素可以帮助大家来认识这个问题:

从供给面来看,我们的发展阶段从低收入到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变了,但是我们的生产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生产的产品大多数还停留在低端,它满足不了发展阶段改变之后的市场需求,所以才有了大家看到的,中国人到日本去抢购马桶盖、电饭煲之类的东西,到欧美去抢购各种高端的东西,到韩国去抢购各种化妆品等等。很多人对消费的眼界高起来了,对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安全有更高要求,国内的生产满足不了这一部分人的市场需求,每年这一块上千亿美元需求到国外去了。这是我们的生产跟不上发展的变化,我们的产业还大多数停留在低端领域,因此造成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不适应吗。

这是生产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这是供给层面的问题,也是为什么突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得这么热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生产体系出现了问题,即使再刺激需求,这一块也不可能会恢复到昨日短缺时代的“萝卜快了不洗泥”,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出去、都可以卖一个好价格,这样的年代已经结束了。要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东西才能卖出去,而这一块的供给能力是严重不足的。也就是落后的供给是过剩的,已不适应市场的新变化了。

这是供给面的问题,这也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个障碍。如果生产体系不能随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生产的东西就可能卖不出去,经济发展就可能掉入这个陷阱里面去了。也就是,如果生产不能转型升级,经济就可能失速,失速雁6就会掉到这个陷阱里面去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第一个问题就是生产体系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不断地提升,如果不提升的话,到一定的地方就会停下来,你就走不动了,爬不上去了,这样就会滑到陷阱里面去了。

从需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市场问题当然有诸多的原因,第一是体制,体制的原因也是造成目前市场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体制的原因表现在哪里?首先是中国城乡的体制很不合理。表现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化严重滞后,以及随之而来的城乡差距的明显扩大。这两个体制性的问题,城市化跟不上工业化,农民跟不上现代市民的进步,那种体制方面造成的原因,出现了农民买不起工业品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走完了2/3的路程,中国的城市化才刚刚走过一半的路程,到去年达到55%的城市化水平。而这55%又是一个需要打折的,因为还有数亿人不能真正在城里平等地享有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公共权利。所以按户籍的人口统计城市化的水平不到40%,只有39%,这就是一个城市化跟不上的问题。就算是55%,跟75%比较也差20%。40%的水平跟75%相比差35%,差距更大。

如果说只是城市化跟不上工业化这个差距,问题可能也不是很大。因为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大,市民农民大家都一样,问题也不大。问题恰恰是中国城乡差距特别明显,表面上看城乡差距1:3,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消费和城里比较只相当于他们的1/3。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城里人还可以从两方面享受更多的隐性福利,从政府、从单位享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各种隐性福利,如果把这一块加进去,中国的城乡差距其实是1:5。这么一个悬

殊的差距,当然就进一步地放大了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矛盾,农民的收入没有达到跟工业化相适应的水平,以至买不起快速生产的工业品,形成了城乡市场的阻隔。

农民的收入为什么上不去?

第一,农民收入渠道很单一,就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少量的进城打工的收入,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天灾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收入很快掉下来,不像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收入来源渠道。

第二,中国的农民跟别的大多数国家农民比较,没有多少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但中国土地所有权不属于农民,工业化、城市化增值最大的土地的收入,农民得不到大头。虽然大家在深圳,当时深圳的农民得到了,但那只是很少量的,拆除以后可能给他有一定的补偿,然后通过这个补偿能够发展起来。对于中国大多数农村来说,土地都是被低价拿走,大头都是被政府、被开发商、被企业给拿走了。每年数万亿的土地收益农民能够拿多少?去年土地收入虽然掉到3万多亿,但农民能够拿到的部分依然很少。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体制。农民在一个工业化、城市化中间本可以获得最大的土地收益,但他得不到。

同样,农民的住房虽然是他的财产,但缺那么一张纸,也就是缺少沟通房产证。中国的农民苦啊,有自己的住房没有房产证,没有这张证就不可能交易、不可能流通,不可能抵押,这就是中国的农民。这是体制造成的。虽然有大量的房产,但是他变现不了,所以有财产徒有虚名,没有变现为货币收入的这种可能性,除非在城里面的城中村可以出租,或者是大城市郊区可以搞一点出租,大多数中国农村的农民住房都是不可能变现的。

第三,农民缺乏信用消费保障。由于收入来源不稳定,缺乏财产性收入,这就造成了银行的信用消费不可能给予农民,可以说农民几乎很难享受银行消费信贷。大家知道银行提供信用消费至少有两条标准,第一你的收入是不是稳定,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保证,每个月有没有稳定的收入可以抵扣。第二,有没有财产可以做抵押。没这两条银行怎么会把信用消费的阳光普照给农民呢?这就进一步缩小了农民的购买力。城里人可以按揭买房,城里人可以按揭买大件的东西,广大农民除了在城里面一部分的已经进城的农民,大多数的农民都享受不到这种消费手段的支持,这就进一步地放大了购买力不足的矛盾,这就是体制造成的。

政策因素的改变也影响了市场的销售,政策的因素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城里面来说,这些年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使得城市里人的收入有很大一块要用于这三方面的支出,也就是所谓的住房消费、教育消费、医疗消费。而过去这三块是福利性的,城里人的收入不需要用于这三个领域,都是由政府和单位提供福利保障。改革以后,福利性改变为市场性,城里人需要承担这三大领域的相当部分开支了。而在这10余年的时间里面,又出现了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用“三高”现象,造成了城里人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负担明显增大。这三个领域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把不少城里人的收入给吸走了。

像住房开支,在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的年轻人,他每个月收入至少一半以上要用于住房,不是用来还银行的按揭,就是要用来支付房租,你租房就是房租,买房子就是按揭。城里孩子的各种学习、教育、培训的费用,也至少占城里人收入的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还有医疗费用,过去公款报销,现在也要承担一定是的比重。过去药价相对比较便宜,现在各种药都很贵。所以造成了城里面的相对贫困人口增加。本来我们从低收入迈入到中

等收入,对于城里面来说应该有一个消费质量提升、消费水平提升的所谓的“消费井喷”的时期,但是中国并没有完全地出现。

很多人会说,中国不是有很多人出国购物吗?是的,有不少人出国,可以出国消费。但是中国是一个13.7亿的人口大国,眼下的中国大致是这样的,1亿人左右进入了相对富裕的阶层,2亿人左右迈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的阶段,所以有3亿人是在中等收入以上的收入阶段,但是还有十亿多的人处在这个阶段之外。3亿人哪怕10%,3千万人了,1%是300万人,5%就是1500万了,只要有1千多万人能够出国,那世界各地到处都是中国人。但是相对这十几亿人来说还是少数,不能因为出国的人多了,就觉得中国大多数人可以去国外消费了,觉得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了。不是这样。不能因为这个忽视了城里人在过去十几年里面由于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用等等,影响了其他消费。政策性的因素改变了,原来都是单位、政府给你支付的,现在你要个人掏腰包了。这就像人们所说的,出现了所谓的新“三座大山”压在城里人的头上。

再看政策改革影响的第二方面。最近几年反腐败、八项规定,这些政策性的调整,它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没问题,对中国的社会进步一定是好的。但是不可忽视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对当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中国是一个公款消费还占有相当比重的一个国家,高档香烟、高档酒、高档奢侈品、高档的各种商品,真正消费的主体不都是公款吗?是的,大多数都是公款。而政策性因素,把这条路堵上了。因此这几年高档商品、高档餐饮、高档服务业的市场迅速降温,这些消费需求没有了。

中国公款消费,从政府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角度也是公款消费,它是法人单位,它不是自然人,法人单位的消费应该都是公款消费),在整个消费品的零售总额里面占1/10,你可以想象这个影响力有多大。这种消费降温了。

政策影响的第三方面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今年第一季度虽然稍微有一阵的活跃,但是相对以前来说近几年已经快速降温。这是由于房地产政策变化的影响,造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这种不稳定。大家知道房地产是产业相关系数、关联度、产业链条最高最长的一个领域,有60多个行业跟房地产息息相关,房地产好这些行业也好,房地产不好这些行业也不好。上游到建材,中游到各种加工,下游到各种装修、到各种家具、到各种电器,有60多个行业跟它相关。而中国的房地产从黄金期进入低迷期,景气时期房地产的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住房消费每年增长20%、30%,而去年基本上零增长,今年好不容易又回到6%的增长。去年的销售下降20%左右,今年又稍微升了一点。

房地产处于这样的一个剧烈的改变,固然有中国的人口结构改变的客观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我们政府自己政策的因素造成的。住房这个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一个特殊商品,特殊商品应当有特殊政策,但是我们没有。住房的特殊性在哪里?从两个方面能够看到。

一方面它既是消费品,同时它又是投资品。因此,对这个商品应当是既有消费政策,也有投资政策,要有两类政策来分别地对待。但是我们没有,我们要不就把它当做消费品,要不把它当成投资品。要紧缩的时候当成投资、投机品,要鼓励的时候就当成消费品了,始终没有摆脱出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即没有区别两类属性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

另外一方面,住房它既有商品性的属性,又有社会福利性的属性,不完全是一个靠商品性政策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还需要有一定社会福利的政策来相配套,但是我们没有。要不就是1998年之前全部福利大家都不要买,让政府提供,单位也负责提供。要不就是1998年之后大家都要市场上买,政府和单位都不管了。我们的政策就是没有把这两个属性兼顾好。因此,我

们的房地产市场就在这样一个政策下面,一会儿刺激,一会儿紧缩,一会儿再刺激,一会儿又再紧缩,反反复复地波动。这就造成了投资者的预期不稳定,造成了消费者的预期也不稳定。投资者投资的时候赶上紧缩,银行贷款借不到;消费者觉得这个政策,也许我今天买进去,明天你就紧缩了,价格一下子掉得很厉害,损失也很大。大家不能按照正常的投资消费的行为在市场上面得到体现,造成了这个市场的混乱,造成了这个产业发展的不稳定,这就是政策不足所带来的,至今还没有走出这个困境。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深圳涨了百分之六十几,上海北京涨了20%、30%,广州涨了百分之十几。政府又急了,说一线城市房价又开始涨了,因而估计消费政策又开始改变,出台限制买房或不能买的政策。就这样来回地折腾,这就是政策不足。

此外,不能不提到外部市场的变化,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变化,整个外部需求的减弱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口在中国也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领域,前面讲了中国是出口大国,肯定出口跟经济的关系很密切,我们的出口由过去16%的平均速度,到去年掉到了负增长,到今年还没有摆脱负增长,虽然今年3月份由于去年低基数有一个18.7%的反弹,但是今年1-3月还是下降4%多。出口商品的卖不动,主要就是国际市场需求变了。

第二,成本变了。中国过去是低成本条件下的快发展,低成本驱动可以说是上一程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如劳动成本在相当长时间里面是不变的。过去在深圳打工一个月是800—1000块,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变,那时候我在统计局经常观察这些数据,它基本上没有变,但是这些年劳动成本快速上升。同样过去企业的财务成本都受益于银行相对比较低利率的政策,现在企业财务成本大幅度地上升。过去不用考虑资源环境等这些问题,现在土地、电、水成本大幅度上升,环境治理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在现阶段,中国已经告别了低成本的发展阶段,成本上升已经走上了一个不归之路。

因此,上一程我们在低成本下面可以做到的,在目前就做不到了。因为成本的上升大幅度地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东西卖不到好的价格了,能卖出去卖不到好的收益了。这就是成本变了。企业为什么困扰,为什么它的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以前是低成本,现在是高成本,即使你卖得动,你也卖不到好的收益了,利润的水平明显下降。

第三是环境变了。空气、水、土壤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过去快节奏下面的那种带血的、黑色的GDP我们都可以要。而今天,你还走这条路吗?那不行了。这块你不能够再要了,高污染的产业就得调整、就得去掉了。所以环境的压力增大,使得过去可以不考虑环境问题而快速发展,这个领域也得慢下来。

第四是资源变了。过去土地、水、油气、矿产这些资源,中国“地大物博”好象不缺,现在经过快速的发展消耗得差不多了,粗放的模式走不下去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土地不能够随便占用了。七八百个城市有五六百个城市严重缺水,高消耗水的产业不能发展了。中国的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了,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进口,这都是资源的约束,也开始出现了。

第五是债务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我们的发展能力。地方政府债台高筑,20多万亿的债务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扩张的能力,银行这些年经历了第一轮的债转股之后又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新增上万亿的不良资产,在去产能上会可能还会暴露出来更多。企业负债率超过100%,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达到百分之一百三十几。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发展,而过去我们这方面压力不大,所以大家可以拼命地发展,现在你到了要艰难前行的阶段。

最后一个因素是中国人口的改变。中国的人口不再年轻,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上一程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快节奏地发展,而今天人口的红利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执行全面二胎政策,力图改善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已

经超过了2亿多,占全国人口比重16%左右了。按这个节奏,到2030年中国将有1/3的人是老龄人。所以过去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了发展瓶颈,这就是内部环境改变了。

从统计数据看,过去快发展,第一靠投资,每年增长20%、30%,而今天投资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的困难、市场销售的困难、成本的压力等等,增长速度已经降到10%左右了,投资增长放慢了一半,当然经济增长速度也要相应地放慢。第二,过去我们靠出口,出口每年增长两位数,现在是下降,当然经济也在放慢。第三,过去我们靠工业一马当先,现在工业的增长速度由过去的20%下降到现在的5%,当然你经济也要放缓了。统计数字上看到,这几个快频率的因素都放慢了,这是国内环境发生变化造成的。

从国际环境看,近些年国际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对中国相对有利的环境变得相对不友好,或者是相对不利。

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利的,过去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贸易也快速发展,今天慢下来了,当然中国与世界是不可脱钩了,也受它的影响。过去我们可以独善其身,现在不可以独善其身。前面我讲过,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贸易体,世界不行你也不行了,你已经跟世界进入了同轨同步运行的阶段。过去我们可以不管外面怎么变,我们内部可以靠自己的发展,但是现在不行了。

第二,世界的秩序乱了。过去世界的治理是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国际组织,再加西方七大工业国主导世界的投资、贸易、货币这些大的政策的协调与制定。2008年之后,危机首先爆发在发达国家,从美国到欧洲,发达经济体自身的影响力下降,因此世界治理从

G7变成了G20。G20从社会层面上讲好象扩大了、进步了,但是在G20里面至少两个缺陷是很明显地存在着:第一是发展阶段不同,在G20的体系里面,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不一样的,不像G7都在一个发展阶段,他们有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感受,而G20感受不一样,在讨论这些政策的时候分歧就大了。第二价值观差异也很大,在G20里面有伊斯兰的,有基督教的,有东方的,各种价值观汇在里面,而不像G7就是一个基督教文化。因此,在对一些事务的看法上面产生了分歧。所以,今天的世界秩序是你紧缩他宽松,你宽松他紧缩,你要自由贸易他要保护,形成了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秩序。这种混乱当然就造成了整个国际金融环境、投资环境、贸易环境的混乱,这对中国当然也是一个不利。

第三,全球化趋势在放缓,区域化趋势在增强。上一程经济发展我们是分享了全球化的红利,而眼下这个红利正在弱化。一个去全球化,追求区域化的一个新的趋势在抬头。突出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要建立两个区域性的自贸区的体系,一个就是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TPP),一个是环大西洋的投资贸易伙伴关系(TTIP),目前这两个区域性自贸区的建设,前提排除中国在外。因此,形成了一个短期有可能对我们投资贸易不利的一个外部环境。

美国人自己说了,上一程的全球化是一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帮助了一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说的。他说这条路再也不能走下去了,他认为新世纪初把中国放进了世贸组织,中国入世之后似乎是中国得到了好处他们没有得到好处,所以他们要再工业化,要再平衡。这是美国最权威的人士自己说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能再帮中国了,或者我们不能跟中国一起玩了,跟它一起玩我们吃亏。这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政治家和经济专家他们的一些看法。撇开各种意识形态的因素,其实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不难理解他们的这种看法。对美国来说,它作为世界最大的一个经济体,作为世界的老大,它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维护它老大的这种特殊地位始终是美国政治家心中的最高目标,也始终是美国人自己认为最值得荣耀的一件事情。因此,每当它的老大地位要受到挑战、要受到影响的时候,不管是谁,它都六亲不认的。

大家知道,当苏联那个时候形成一种很强的超越压力的时候,它就要想方设法去破坏掉前苏联。当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对手的时候,几乎把美国都要买下的时候,它就开始想怎么来修理日本。当统一欧元区成立,欧元诞生之后,对美国美元造成影响,它就开始怎么样来干预欧洲。兄弟之间它都如此,何况中国跟美国肯定还不是兄弟,至少眼下不是兄弟。因此,当今世界当它看到唯有中国,有可能对它的老大地位产生影响的时候,它就要把对付中国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面。

中国上一程发展比较幸运的是,国际上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让美国去关注了。而今,它先后从这些地方脱手离开了,不管是阿富汗也好、伊拉克也好、欧洲的一些事情,全脱手了。所以它现在提出“重返亚太”,要把所有的力量都围着中国,大多数力量都要去到中国周边。它不仅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有国家利益问题,就是不让中国过得那么舒服,不让中国的崛起那么轻松,要维护它的老大地位。恰恰这些年咱们又有一些新的变化,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总要维护自己老二的权益。因此,自然在一些方面就显出了我们跟美国之间的一些不和谐,或者是相摩擦的一些方面。这就进一步地增添了它内心的恐慌和惧怕,因此它意图要影响中国。所以,它分别在周边的地区开始捣乱,今天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一件一件地开始发生,过去吧好不容易形成了周边的和平环境,就出现了动摇。和平红利对于中国来说逐渐地受影响了,这就是外部环境变化的诸多方面。

此外,你也不能不看到,像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它也在构成对中国的竞争压力,他们也要加快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实现他们的现代化。因此他们采取的政策是跟中国学习,就是改革、开放,无形中就在世界范围之内,在资源、在市场、在人才、在技术,在诸多方面也给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竞争压力。

这就是外部世界的变化,一句话:从过去相对友好、相对有利,到相对的不友好,到相对的不利。可以说,今日的外部世界确实出现了很多不利于中国的一些改变,尽管我们可能还在说,我们至少官方还在说“朋友遍天下”,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朋友除了利益之外没有真正的朋友。就是一个朝鲜都搞不定,你想想还谈什么朋友?按道理说中国完全可以左右的,但实际上根本搞不定,老给你添乱,造成了我们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总结起来就是,内外环境过去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好环境,今天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新环境,这些环境的改变,不是经过一天两天就能够马上实现的,由此推断,中国经济的困难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改变的。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困难期还没有结束。这就是我从回顾的角度给大家简要地粗线条地从几个大的方面作的一个分析。

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现在,我把眼光回到今天,看一看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变化。

增长的问题。

中国经济从增长的角度,从今年看未来,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有底,但是没有高度。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很可能就像人们说的,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不会是一个“V”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一个“U”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W”形的发展态势,它就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它是一个有底部的增长态势,由底要往上走,在未来若干年都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底”在哪里?就是“十三五”提出来的“6.5%”左右,这是我们党提出来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的最基本的速度,也就是说今年也好、明后年也好,中国经济都将在6.5%这个底线上面来增长。不会明显跌破6.5%,也不会明显高于6.5%,从趋势上看,从时点上看,会

围绕着6.5%小幅度地波动。6.5%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最基本的目标,换句话说,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一种庄严的承诺,因此,政府网想方设法都要让这个“底”守住。

而中国又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国家,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它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从中央到村一级,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这在世界范围之内除了朝鲜都是少有的。因此,一声令下,能够快速地在全国形成一个巨大的行政推力,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如果只有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可能还不行。

第二,中国是一个政府还掌握着相当要素资源的国家,从土地、银行到矿产,甚至到人——比如说我们中国所有的聪明人、能人,大多数掌握在政府的手上,哪怕是民营企业家都挂上了各种的社会职务,他也纳入到政府的体系里面。所以,它能够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要素资源,来实现短期的发展。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所以它不会轻易地让GDP增速跌破6.5%这个底部。

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些政策面上来看,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中国经济在政策面上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货币政策方面,虽然利率杠杆的使用是越来越接近天花板,但是在其他货币工具方面的使用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降准这是一个还有很大空间的工具,现在18%左右,你降到10%左右的正常水平还有8%,降到15%的安全线,稍微这里要宽松一点,也还有3%,每降1%就可以增加超过1万亿的商业银行的高能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有货币政策灵活运用的一定的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尽管前面讲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但从整个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负债率高的测算50%左右,政府自己说40%左右。不管是40%还是50%,甚至如果再加一块,也在世界正常范围之内,在大的经济体里面,中国政府的负债率也还是低的,美国接近100%,欧洲接近100%,日本超过200%,中国现在在60%以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还可以加杠杆。

看今年,第一、赤字水平由去年的2.3%提高到3%,规模达到2.6万亿,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第二、结构性的减税5千亿;第三,建立各种各样的政府基金,提出PPP的一些建设项目配套等等。PPP这一块纳入这个篮子里面的,就是公私合营的建设项目规模已经超过8万亿,各种政府性的基金也超过1万亿。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来守这个6.5%的。

从基本面上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第一是工业化,第二是城市化,第三是信息化,第四是农业现代化。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一样也还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完成工业化、完成城市化、完成信息化、完成农业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方面,它能够创造出很多的需求,能够创造出很大的供给,这几个领域里面目前这个趋势还没有完结,只是现在提出来要有更多的新型的分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还有一个增长的惯性。

大家知道城市化每增加一个农民变为市民,县一级大概是5万左右的公共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包括科教文卫;中等城市15万左右,大中城市20到更高一点不同。因此,从城市化水平,从目前户籍人口占40%左右要在未来5年提高到45—50%之间,有3亿人要变为市民,即已进城的1亿人要由农民变为市民,要解决户口落地的问题,城中村的还有棚户区的1亿人要变为市民,中部地区的工作了了城市群建设涉及到1亿农民要变为市民,3亿人在未来5年变为市民。大家可以想像他们的市民化一定意味着要有一个巨大的投入,粗略估计都是40万亿以上的投入力度,才能解决3亿人市民化的问题。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它有一个增长惯性,守住底部应当说是有能力、有条件,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它确实没有高度,或者很难达到昨日的高度,几乎已经不可能回到昨日的高度,某个季度、某个时段可能会,但是趋势上已经不大可能。我记得四年前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那时候我就说了中国已经告别两位数,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位数的增长阶段。当时从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基数等几个方面讲,现在来看确实是如此。

因此,制约中国经济的这些因素不解决,它就很难恢复到之前的高度,而且即使解决了也很难,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很难解决。过去可以容忍的“带血的GDP”、“黑色的GDP”、“无效的GDP”,或者是“低效的GDP”,今后都不可能再实现,或者不可能再追求。过去如果10%左右的增长,如果你要简单地去估算一下,我想至少有2%—3%可能是跟这三类是有关系的。“带血的GDP”就是不顾生命安全的那种,大量地靠死亡或者伤亡去追求GDP的。“黑色的GDP”就是污染环境的GDP,“低效的GDP”就是生产出来堆在仓库里面,今天挖明天建,老是干这种无效的GDP,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要把这些抛弃,所以至少这2%—3%是永远回不来了。这2%—3%去掉以后,我们希望“创新”的因素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接替它,我们才能够重新回到相对高一点的,7%以上高一点的位置,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变化,那是比较难的。这就是中国的增长。

GDP增长今年一季度是6.7%,这是一个官方公布的数据,投资增长了10.7%,零售增长了10.3%,外贸还是下降的,但是它是靠信贷的大力度地扩张。大家知道整个社会融资的规模超过6万亿,银行的信贷投入超过4万亿,都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换句话说是靠钱堆出来的。但是这个钱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还走在路上,还没有完全地成为现实的推动力,但是有一部分已经进入了。

不管怎么说,一季度6.7%总体上还是一个下行,低于去年6.9%,也低于上一季的6.8%,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减缓的速度是放慢了,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季度会怎么样?我想中国经济的增长,这几个因素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它很难扭转下行。

第一是投资,投资如果不能稳定增长,经济也很难稳下来。眼下看投资是10.7%已经处于稳定了,比去年同期还略高了一点,高了0.3—0.4%。

第二是工业,工业从3月份的角度来看已经比1、2月份要回升了,但是从1—3月份来看这个5.8%应该说跟去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跟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回落。但是从趋势看,看到它有一点抬头的迹象。

第三是出口,一季度下降4.2%,3月份似乎有一点季节性和技术性两个因素影响回升,全年能不能扭转下降的局面也关乎到今年的增长。

按目前的趋势推断,二季度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回稳,二季度有可能经济不再下行,可能在6.8%左右的区间,至少不会低于一季度6.7%。这就出现了阶段性的趋稳。下半年,如果目前的稳增长的政策效应能够进一步放大,那么下半年有可能在二季度的基础上面还会略有回升。全年就是6.7—7%之间,平均速度可能全年就是6.8%,有可能是这样一个增长态势。

有一个因素需要特别指出,非经济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可能在今年开始会变得更有利一些,而不是不利一些。非经济因素一方面是指反腐败的这种非经济因素。前一时期更多是以治理乱作为作为反腐败的主线,未来除了继续不放松对乱作为的治理之外,将会把更多的精力

或者是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治理不作为。因为前一段在治理乱作为中间,派生出了一些不作为的倾向。

去年我到各个地方去走,跟一些老朋友见面,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朋友见面,普遍得到的印象就是发展是第二位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以前那种扩张的冲劲、那种发展的热情明显地有所改变,就是心态改变了。他们开玩笑说“我们官员就怕开大会中间被人家叫出去,叫出去可能回不来了”。天天提心吊胆。

我也在政府呆过,也遇到过这种挫折,其实在政府部门呆过的人,在目前这个社会下要抓你一点问题,可以说90%以上的人都会被抓了,不可能没有问题。吃一顿饭可以抓你,你接受了5千块钱的礼品他可以抓你,以前我估计官员收个5千块钱的礼品可能不会是少数的,它可以追溯历史,现在肯定不能收了,但是历史上肯定收过,这个卡那个卡肯定都有。

有朋友说,过去有些人给他送过礼物,他虽然以前没有收过钱,但是到他家里去找一找,几瓶茅台酒是有的,这些茅台酒一算肯定够5千块钱了,这是实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担心安全的问题,所以叫做“快干不如慢干,大干不如小干,小干不如不干”,安全是第一位。新一程的经济里面谁要多干,矛盾集中在他那里,他是不是想提拔,大家就写他的告状信,所以一写信他就被抓起来了。所以以不得罪人为基本原则,因为一得罪人人家告你,你一进去就出不来了。所以现在开始,反腐败转到要治理不作为,要允许在干事业中出现的一些差错,这里有一个外部的来自上面的这种压力,可能会变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第二,今年是换届开始的一年,地方政府开始换届,从乡政府到县、到市,陆陆续续进入到省一级,都已经进入到换届,新的一轮政治周期开启了。政治周期的开启一定意味着在一线干的同志,肯定要以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的一张成绩单去迎来政治国理政上的一定的保障度,这肯定是一个政治周期所带来的一个效应。

换句话说,这个地区无论是市还是省的领导人,特别是主要的领导人,都有一种“不能让这个地方出现太多的问题,不能让这个地方的经济太糟糕,要不然就入不了委,要不然就进不了局”,他就有这种政治的冲动,推动着他要把短期的经济尽可能地完成得好一点。

第三,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开好局又是大家一个普遍的心态,一些事情可能在开局之年不能太糟糕,也会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所以我们看中国经济的2016,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可能还要从非经济面上进一步地来分析问题,这样我们能够看到2016年的中国经济虽然是困难的一年,但是在困难中还是能够实现不跌破底部的发展。所以6.5—7%作为今年的目标守住,估计概率是比较大的,这就是增长的部分。

通胀问题

通胀,通胀的问题从整个中国经济各方面的环境来看,始终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钞票肯定会转换为通胀的压力,这些年的广义货币数量确实是明显增加,从2008年之前的可能就是40、50万亿,现在是已经超过100万亿,那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美国的经济总量是16万亿美元,M2的货币是10万亿美元左右,而我们经济总量刚过10万亿,但是我们广义货币的数量超过20万亿。虽然不完全可比,因为毕竟两个国家的货币化程度、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不能仅用这个认为中国印的钞票比美国还多,但是至少说明中国目前的货币超发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这个结论是不会改变的。它始终就会对物价形成一定的压力,最

终一定会通过通胀来消化掉这些超发的货币,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哪个国家都改变不了的。你超发的货币最终就是这个钱不值钱,不值钱不就是通货膨胀吗?

第二,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坏账、各种各样的债务,最终的解决也要通过通胀来冲销,这是始终存在的一个因素。

第三,我们很多价格不合理,肯定也还要调整一些价格,涨价的一些因素也还存在。

第四,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气候问题、外部世界的问题等等,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通胀问题。

所以对“通胀不掉以轻心”这句话我认为时刻还是要记在心理,对于政府主要的领导人来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对于老百姓来说都要记住。也就是说我们始终面临着钱可能贬的风险,所以对于通胀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眼下中国来说:

第一,市场供求关系还是供大于求。目前通胀压力更多的还是由于气候的问题和某些商品的问题造成的,猪肉价格、蔬菜价格大幅度地上涨,造成了短期通胀由1%到2%的变化,现在一季度是2.1%的通胀水平,比去年的1.4%提高了0.7%。应当说,短期是由于这些因素都释放出来。长期的一些因素并没有释放出来,但是始终还是有压力,但是从未来几年来看,中国更大的问题还不是通货膨胀。换句话说,通胀还构不成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因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现在还是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面,不大容易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中国目前从总体上看,上游产品还没有改变下降的局面,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9个月还处于下降,一季度下降为4%多一点,3月份当月下降为4.3%,未来要由降转为增还要一定的时间,来自上游涨价的压力眼下也还不大。

第三,外部世界虽然变化了,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有些波动,但总体上看,相对于过去来自国际的涨价压力,应当说还不是很大,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不是很大,美元属于相对的强势,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是受到强势美元的压制。

第四,中国目前的通胀从性质上看属于成本推进型,而不是需求拉动型,两者对通胀释放的机理不一样的。成本推进型是渐进释放,需求拉动型是急剧释放,性质上看也不会短期快速地释放出来。

结论就是,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中国依然还处于温和通胀型,也就是2—3%之间变化的概率相对大一些,明显高于3%的概率小,明显高于5%的概率更小,这是从温和到中度还需要一定时间,中度到高度那就更需要时间。对于通胀问题,短期还不需要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作为长期来看,你还是要防范,要去划界,要逐步地来解决这些超发的货币、这些债务,这些去产能,去掉这些方面的一些问题所带来的通胀因素,这些问题可能还是需要去解决。

房地产问题

房地产的问题大家很关心,房价到底会怎么样变化,房地产的形势到底会怎么样的变化。从总体上看两句话:第一,房地产增长时期还没有结束,但是黄金期可能已经结束了。第二,房价上涨趋势也还没有结束,但是大幅度上涨的这种暴涨的趋势,或者是暴利的时期已经结束了。

基本的理由是,从房地产的形势来看,只要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这三个趋势没有结束,中国的房地产就依然还处于一个增长时期,只是增长率在回落,而不是进入到一个增长率由正转为负的长期趋势。从房价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基本的消费需求依然还比较强烈,改善性的消费需求还更强烈,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受到了抑制,因此,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它还会推动房价的上涨。但是暴涨暴利的时期确实已经结束了,一方面房地产的成本已经大幅度上升,因此它的利润空间也被成本挤掉了一块,另外一方面各项政策的完善也相应地压制了一块价格的上涨和暴利的获得,特别是未来随着房产税的出台,一定会极大地抑制投资、投机型的住房需求。因此,也会对这一块涨价的压力有一个明显的减弱。

未来房地产的变化,更多会随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居住环境,而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一线城市房地产总体上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状态,因此,它的增长如果有相应的政策,肯定还是会增长比较快的。问题是由于土地等诸多制约条件,因此他们的增长也受到一定的抑制。这些地方由于供不应求,所以涨价压力始终是存在。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目前是供大于求,全国7亿多待销售面积大多数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他们是需求远远跟不上供给,而未来来看,需求也不会明显增加,因为对三四线城市而言,经济发展的恢复程度,经济发展未来的增长点远不如一线城市,远不如条件更好、产业更集中的城市。所以未来更多的会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形成更好的一种发展局面,但是三四线城市可能会继续面临困难,不会发生很快的变化。这是房地产形势的总体的变化。

房地产什么时候会结束增长,房价什么时候会真正转入下降?就是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这三个趋势结束之后就会发生变化。这三个趋势什么时候结束,我估计5—10年之后就会发生改变。5—10年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大致完成,中国的城市化也接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国人口也由增长转为下降,那个时候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所以中国人口的总量可能到14.5亿或者是14.7亿的时候,开始转为逐步的下降了,而不是再往上涨15亿、16亿……。

到那个阶段,那就意味着卖房的人大于买房的人,市场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而眼下这个趋势是可以预见到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城里人来说,未来的家庭住房会由目前的一套变为两套、三套,它会多出来,一个年轻的家庭将来会接收自己父母的两套住房,女方、男方各接收一套,这是未来房地产会多出来的发展趋势。

至于最近一段炒出来的温州20年的期限这些东西,那完全是因为对政策理解的不正确、不全面。70年不变、70年到期自动延期,至少是政策上明确的。中国虽然土地不是私有的,但是在这70年之内确实是不会变。70年之后会不会变化?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住房至少没有多少住房它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70年,所以这是一个肯定就没有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在没有到70年之前就要重新建设、重新改变。第二,70年以后中国的政策也一定会改变,也不会像今天这个政策。所以未来政策也一定会有变化,变化是什么变化?未来住宅土地一定会逐步地私有化,这是肯定的一个局面,至少现在不会,基本国情决定的。但是到未来住宅的土地一定是会变成私有化,因为农民本身宅基地已经鼓励它可以流通、可以抵押,这已经属于私有化的一个趋势。未来城里面的宅基地当然也要完全解决给个人,而不是城里人买的只有地面上的所有权,没有地下的所有权,这都不对的。因为目前大家都已经交过钱了。

从这个角度去说大家也不用去担心70年以后,像现在温州说的按房价的1/3补交土地出让金,这是不对的,这也不大可能发生。只是现在温州可能也只是一个炒作,土地主管部门,目前经济困难下面可能想向消费者去要一点钱,但是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所以大家看到新华社发表文章质问这个问题,很多的媒体在发表声音,这两天还在争论这个事情。不管怎么说,

这个政策70年到期以后的政策,目前是自动延期,没有补交费用的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政府做一些改变那完全他们自己的作为,不是国家层面的问题。

所以对于买房的人来说,对于想投资房的人来说,都要自己作一个总体的判断,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我记得在15年前,我在统计局当发言人的时候,那时候底下那么多人,当时有人问我“你觉得买房好还是买车好?”那时候我说“买房要早,买车要迟”后来果然被我言中了,早买房的人肯定有好处,早买车的人肯定要吃亏。基本的逻辑是,买房是中国供给世界需求,买车是世界供给中国需求。这样一个逻辑决定将来车是越来越便宜,房子是越来越贵,肯定是这样一个逻辑,果然是这样的发展趋势。好多人说“哎哟,那时候你帮我节省了很多钱,我挣了很多钱。”

汇率问题

现在我们最需要防范的风险当然就是汇率风险,汇率风险肯是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这里面提出来了自己的钱和别人的钱都要出去的这样一个判断(见下图),意味着我们的外汇储备将会逐步减少,意味着人们对外汇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多,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

自己的钱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钱要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政府鼓励外汇要用于对外的投资。第二方面是个人的钱,企业和个人在海外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会逐步上升,右边的这个图看到,海外资产占居民可投资资产的比重,中国相比欧洲、中东和非洲、日本、拉丁美洲、北美的比重都要低,换句话说将来富裕起来的人他的资产配制会有一个国际配置的需求。更何况有一些政策的不完善,还有一部分钱会更多地转移出去,这些都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己的钱出去,这是一个趋势。

另一方面别人的钱也要出去,那就是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一些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一些调整,以前到中国来投资的一些外商的钱,正在逐步地转移、逐步地撤退,到那些投资环境更有利、投资回报更高的地方,特别是过去在中国制造的很多转移到了周边的领域,转移到了非洲、转移到了拉丁美洲,这个趋势也在发生。甚至回流发达国家的趋势也在发生,美国再工业化,欧洲强调工业化,等等这些问题已经造成一部分资金回流。再加上对人民币汇率一些预期的改变,一些热钱的流动也有一个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确实面临着对外汇的需求有一个越来越强的趋势,那就意味着外汇的价格会越来越贵。

这就是一个结论,需求强之后,一定意味着它的价格会更贵,本币会更便宜。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中国从发展层面到了一个资本输出的阶段,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国际化之前,一定意味着外汇的需求会更大地增加。只有到了人民币完全国际化了,这就会去有一个改变了,这是从一个大的宏观环境来看。

从外部的角度来看,美元处于一个加息的周期,自然就对我们人民币形成一定的贬值压力。他的钱更值钱,我们的钱就有可能贬值。再加上一些国家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也会诱发或者是改变人民币汇率方面的一些变化。所以对外部有一个诱导或者是推升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内部由于中国经济整体上还处于下行阶段,各种调整的任务还比较重,因此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应当说还处于相对的不景气的状况。经济不景气一定意味着货币的弱势,只有经济的景气,这个国家的货币才会更强势。人们从北京外部世界看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时候,一定是跟你经济的基本面挂钩起来的,当看到你目前还处在转型升级的痛苦阶段,你的基本面困难比较多,当然他们看空人民币的这种预期就会强化。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还处于下降的局面,因此来自出口企业和相应的主管部门对弱势人民币的这种期待也比较高,期望人民币能贬一点不要升值,来帮助企业出口。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中国确实还面临着阶段性的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但是从一个发展过程来看,从一个长期趋势来看,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也不大可能出现长期的、趋势性的贬值。

一方面中国经济目前从增长的角度来看,还处于相对高的水平,中国跟国际比较还有一个增长差,你6%多跟世界3%左右,跟美国1%、跟欧洲、日本百分之零点几的增长相比,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差,因此从增长差看问题,人民币不可能表现得比那些更差的国家更弱势。

第二,中国的外汇储备加上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都还比较充裕,即使从4万亿美元已经降到3.2万亿,但是至少中国的外汇储备还高达3万亿以上,还是世界最大的储备国。商业银行也还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头寸,中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够扮演协助政府发挥调控作用的角色。从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正常外汇储备来说,估计也还有将近1万亿美元左右的余地,可以用来应对短期做空人民币的一些行为,不大可能出现短期就把人民币整垮。从去年的“8.11”以后到今年年初,这两轮央行的“汇率保卫战”来看,还是有手段、有力量,能够有作用。从外汇储备的角度来说,政府还是有能力。更何况政府还可以根据目前中国人民币还不完全是个自由市场的这种汇率,它是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因此它可以在政策上、法律上对资本的流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对外汇资产的应用进行必要的调节。也就是说它还可以采取一些限制的措施。

第三,外部虽然美元处于加息的周期,但是这一轮美元还是一个弱加息的周期,另外美元强势的市场预期已经透支了,或者基本上已经接近天花板,所以美元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升值空间,更何况欧元还继续弱势,日元也没有太大的强势可能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受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影响,在未来也不是那么强烈。

第四,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还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利率水平,利率的正利差还存在,所以也不至于出现大量的资本套利跑出去。

这些方面来看,不存在着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短期可能就是围绕着6.6元到6.8元之间这样一个区间双向的波动,有时强一点,有时弱一点,目前是在6.5元左右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综合来看,政府的政策目标或者是央行的政策目标,很有可能是把它定在不轻易突破7元,作为一个政策的底线来考量。因此那种认为人民币可能跌到8以上,那种可能性很小,几乎不存在。

至于长期人民币的汇率怎么看,我想涉及到咱们自己对这个国家经济的前景怎么看,如果对国家经济的前景有信心,你就不要轻易动摇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反之如果你认为国家的前景不看好,你就可以不对人民币汇率有太强的信心和太强的期待。从眼下中国各方面的情况看,前者的概率明显大于后者,即中国经济好转的前景大于坏的前景,所以大家也用不着对人民币失去信心。作为个人、作为企业,在现阶段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货币资产,做出一些对冲风险的阶段性的安排那还是非常必要的。

两类,如果你对美国对美元有更强需求的这类企业,当然你是要适当地增加一些美元资产的配置,你对欧洲有更大的投资生产贸易的业务,你需要适当增加欧元资产的配置,这是根据你的国际业务的发展需要做调整。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你有更多的外汇需求,当然也适当地增加一部分,包括美元、欧元。如果你没有太大的需求,就在中国你就无所谓,你孩子要出国留学,自己要去旅游,你适当地做一些阶段性的安排是有必要的。对于黄金等这些硬通货贵金属,适当地增加一些也是必要的。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长期过程来说,还是要以人民币资产配置为主,这才是最靠得住的。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你没那么多的资产,因此也用不着太担心汇率的变化,因为你去做汇率的这种配置于,哪怕你买了2万美元也挣不了多少钱,你同样不买也损失不了多少钱。只有对那些巨富的人来说,他买了1千万,可能就省出了好几百万,那是有必要的。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你增加一些增加不了几百块钱,所以也用不着去经受这种精神痛苦。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讲的汇率问题。

股市问题

深圳是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一个地方,我想讲的是两点:

第一,短期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振荡的阶段,振荡行情可能构成了短期的资本市场一个主要的行情,换句话说,前期的那种单边市场的阶段已经结束了,那种疯牛的行情已经没有了,“猪已死去”,那种会飞的猪已经没有了,已经死去了。这主要是因为整个资本市场的一些因素如杠杆牛等这些短期的投机性的因素,或者是短期的这种单边的因素越来越弱化了。

一方面中国经济跟资本市场的关系不可能长期地脱钩,也就是说基本面不可能长期与资本市场脱钩,对于股票市场要回归基本面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短期他肯定受到目前这种经济下行等等这方面的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方面,前期救市之后的一些后遗症始终是短期资本市场需要消化的一个元素,1万多亿救市的资金总有一天是要从资本市场退出,或者有一个调整,这个概率是存在的,只是眼前不是那么迫切,眼下政策还不允许。

再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先天的不足带来的那种企业业绩不好的一些问题,他也是影响到资本市场短期的因素,不可能那些亏损企业的股票能够卖到好的价格,那是不可能长期有这样的趋势,除非疯了。像去年6月份以前那是疯了。

还有就是上市公司冻结或者放缓之后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总有一天也要解决。现在有六七百家在排队,对短期的资本市场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此外,一些改革,注册制、国际板、战略新兴板也好,这些改革虽然暂时没有时间表,但是始终也是对短期资本市场有一个心理影响的因素。

所以综合这些方面,再加上货币政策宽松的天花板已经越来越接近,降息的空间越来越小。2016年最多有一次,而且概率在降低,人民币利率很可能就要结束这一轮的降息周期,因此对资本市场肯定也会产生短期的稍微流动性减弱的影响。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面还是值得期待的,“牛”还没死去,主要是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中国资本市场影响力、中国资本市场作用,在现阶段和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逻辑越来越强。因此,政府对于资本市场的态度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友好,这个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也是从2014年年底开始资本市场逐步结束长达7年的低迷期之后的最基本的一个逻辑。

主要是五个方面:

第一,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过去的主要由信贷驱动转到资本市场驱动,由间接融资为主到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样一个发展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共识。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减轻企业的财务成本,缓解企业杠杆比较高的一些问题。政府要用资本市场来解决企业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也需要逐步地修复,而修复资产负债表最有效的内容就是资产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需要的载体就是资本市场,美国2008年之后之所以摆脱困难,靠的就是资本市场提供的帮助,修复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了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当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不需要修复的,所以它变得更坏,因为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由全球买单,所以它用不着去担心,是由美元的国际地位决定的。现在中国资产负债表从政府到企业、到银行也出问题了,所以也需要修复,就要用资本市场来修复,通过资产证券化去解决。

第三,转型升级必然意味着存量资产需要重组,增量资产需要重配。重组重配无非是两条路,第一是政府主导,第二是市场主导。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政府主导是不可能完成转型升级的,而只有市场主导才能够完成转型升级,而市场主导就需要靠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的配置更合理、更优化,因此,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对大量的传统产业,资产的重组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各种新兴产业包括新三板这些新兴产业,进一步的资本市场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市场不可或缺。

第四,民众的财富配置也有一个更优化的过程,要逐步地由以实体经济、房地产配置财富,到逐步地提高金融资产的比重。而金融资产的比重过去更多是银行储蓄,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未来要更多地配置到资本市场。通过财富的专业管理,通过财富的市场运作,来保值增值,而资本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通道。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要开放,意味着由一国市场变成多国市场,变成全球市场,因此来自全球的流动性将极大地补充一国的流动性。全球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一定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会更加地活跃。

这就是“牛没有死去”最基本的一个逻辑。只是资本市场毕竟是市场,因此是市场它就必定有风险,而中国又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改变政策市的这样一个特点,因此,就又多了一个政策性的风险。所以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对政策风险的防范,也还是投资者时刻不能忘记的定律,不要因为“牛还活着”就麻木了,还是要在防范风险下面去观察、去投资资本市场。

未来的三条线是要注意的:

第一,要更多关注并购重组这条线,去发现重组的机会,去防范重组的风险。

第二,新兴产业发展这条线,去发现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环境保护治理等等方面,以及文化、健康这方面的产业,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第三,要丰富自己的对冲风险的工具,要从单边的市场,单一的市场、单一的品种如何转为多元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联动,国际国内联动,现货期货联动,以及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汇率市场、房地产市场各种市场兼顾,这样去增加投资的对冲风险的能力,获得绝对的收益。

我想这三点是需要提醒的。

“十三五”时期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后,讲讲“十三五”。

几句话:

第一,要注意“三化”,把握住三化的变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这是适应和引导经济新常态需要把握的三个方面,这是未来换挡调速的问题。有底没有高度。因此要从适应两位数增长到适应个位数增长的大环境下面考虑问题,去发现发展机会,去发现投资机会。第二,未来在结构优化下面去适应发展,因此对优化有利的事情要多做,对优化不利的事情不要去做,不要陷入到风险之中。第三,动力的转化。未来要更多地考虑通过创新来驱动发展,而不是靠投入去驱动发展,因此在体制、机制、技术、商业模式、产品各方面都要考虑创新。

第二,关注新四化。新型工业化,要考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要考虑跟信息化的结合,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兼顾,要考虑劳动者福祉的保护。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土地的城镇化转到人的城镇化,由过去忽视差异化的城镇化,转到注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差异化的城镇化。新型信息化,要在技术方面有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使用方面逐步由商业领域拓展到社会管理方面。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握规模化、产业化和绿色化三个方面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第三,领会五个政策支柱。未来整个“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宏观政策的稳,微观政策的活,产业政策的准和改革政策的实,以及社会政策的托底,通过这五个政策去制订我们的微观策略,去适应宏观政策环境。

第四,抓住五个重点的任务,就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完成五大任务或是打好五大战略是“十三五”最重要的任务,既有机会又有风险,因此我们要在这五个领域里面发力,像广东等地已经提出了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战役,事实上就是这五个方面。

第四,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国家的方向,也是企业应当遵循的方向,它将贯穿于“十三五”的全过程和发展的各方面。

第五,要注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两点,第一是结构优化,第二是改革的深化。结构优化方面,去思考供给侧的改革,要实现产业、区域、需求三大结构的优化,要逐步为这三大结构的优化去实现资源要素配置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

总之,“十三五”时期就是要重点围绕五个理念、五大政策、五大战役这些关键问题,结合各地实际,去推进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去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时间关系,有关如何认识眼下时局的变化,我就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谈。

谢谢大家!祝大家好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零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0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可观字体大小:大中小2020-02-06 09:44 来源:中国报告网 居民收入增加、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加剧、二胎政策等一系列社会与健康发展新形势促使医疗需求出现较大的增加与变化。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药店行业近几年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先行业变化而变化在当前节点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11月23日,国家商务部联合药监局、卫健委、医保局起草《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5-2018年我国药店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2018.6.1卫 健 委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 范》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医 院制剂应当使用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名称 2018.9.1国 家 中 药 管 理 局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 (试行)》、《互联网诊疗 管理办法(试行)》、《远 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 行)》 患者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 病、慢性病后,医师应当掌握患者 病历资料,可以针对相同诊断的疾 病在线开具处方,医疗机构、药品 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 机构配送 数据来源:国务院 由于受到医改的控费政策带来的影响,导致我国药品终端销售增速逐渐放缓,同比增速从2016年的8.23%下降至2018年的5.84%,预计2019年增速约为4%。从药品种类看,非处方药预计2019年增长率为4.4%,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中仅农村基层和城市基层两大终端市场保持上升趋势;而处方药预计增长率为2.7%,与2018年相比,各大终端各增速均出现下滑。但是,随着老龄化、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药品销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依旧会保持增长趋势。 2015-2019年医药终端市场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 我国药品市场最大的销售终端在医院,其销售规模约是零售药店终端的三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医院占比67.4%,零售药店终端零售额为3919亿元,占比22.9%。从零售药店终端(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来看,零售药店终端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24.7%下降至2018年的22.9%,这主要是随着公立基层医疗的销售占比逐渐增加。 2011-2018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药品零售额占比变化情况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8

提要 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消退,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空 间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更长期问题 在过去十年里,不时出现各种广泛的经济危机和负面冲击,首先是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随后是2010至201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2014至2016年的全球商品价格调整。随着这些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持续阻力消退,世界经济有所上扬,为调整政策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步的长期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估计已达3.0%,与2016年2.4%的增长相比显著加快,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全球增长率。在各类国家中,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指标继续改善,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国家2017年经济增长强于上年。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预计稳定在3.0%。 经济活动趋强之势在各国和各区域分布不均 L世界总产值增长最近加快,主要是因为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更稳健,而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随着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和俄罗斯联邦摆脱衰退,这些经济体出现了周期性改善,也约占2016年到2017年全球增长率上涨的三分之一。但近期各国和各区域的经济收益分布仍然不均,世界许多地区尚未恢复健康的增长速度。许多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凸显出过度依赖少数自然资源的国家容易出现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而且,世界经济的长期潜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投资疲软和生产率增长低速时期延长而受到损害。

投资条件有所改善,但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和债务上升, 可能阻碍投资广泛回暖 由于金融波动较小,银行业脆弱性降低,一些商品部门复苏而且全球宏观经济前景更稳固,投资条件普遍改善。融资成本仍然普遍很低,许多新兴市场的息差收窄,反映风险溢价下降。这一情况帮助了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增加,包括跨界借贷的增加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信贷增长更旺。 条件的改善帮助一些较大经济体的生产性投资适度复苏。201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大约占全球经济活动加速的60%。这一改善与非常低的起点相关,之前两年投资增长异常疲软,而且全球投资总额长期不振。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升高,主要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影响相当不确定,以及债务增加和长期金融脆弱性积累,支持更强劲的生产率增长和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投资活动的更广泛反弹可能会受阻。 如果保护主义倾向增强,世界贸易的回升可能会遭受挫折2017年全球贸易出现回升。2017年前8个月,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达到危机后时期的最快速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东亚的进口需求增强,因为该区域的内需上扬,得到宽松政策措施的支撑。由于企业回应不断改善的投资条件,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货物进口回升。 最近主要贸易关系的调整,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决定退出欧洲联盟及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进行谈判并重新评估其他现有贸易协定的条款,引起对贸易壁垒和争端可能升级的担忧。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这些情况的程度会增大。考虑到贸易、投资和生产率增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限制越来越多的贸易环境可能会妨碍中期增长前景。在这方面,各项政策应侧重于维护和振兴多边贸易合作,强调服务贸易可能带来的惠益。 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人均收入增长乏力,对若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造成挫折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平衡,继续令人担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由于2016年四大发展中区域平均收入下滑,许多国家最近甚至遭遇挫折。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前几年各国政府都用巨额的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现在通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我国金融机构多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 2、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乃至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6、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零售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零售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痛点总结: 一:利润下降,成本上升 二:坪效低,与新零售业态年平均坪效相差甚远 三:员工培训欠缺,引导意识不足 四:线上及新零售业态不断分羹 五:无贴心服务,无门店特点导致 六:转化率低,缺乏数字化经营意识和工具 七:复购率低,缺乏营销手段 八:进店可触,出店触不到,之后断了联系 九:网上商城搞不起来,打开率低,推广费用高 十:商品研发低效,商品更新迭代慢,无法适应消费变化 痛点一:利润下降成本上升,“薄利”依然存在,“多销”难以为继 以传统商超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商超的经营模式趋于固定,其所售卖的商品毛利率都不高,一般都不会超过20%。 传统商超的利润来源主要倚仗其所占据的黄金地段优势,使卖场得以轻松获取大量客流,薄利多销才是传统商超一直以来的生存之道。 线上零售业态发展成型甚至对外扩张时,线下流量被线上堵截,“薄利”依然存在,“多销”却难以为继,再加上昂贵的店铺租金、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被线上商超截流严重,导致传统商超的利润被摊薄,陷入营收增长瓶颈。 痛点二:坪效低,与新零售业态年平均坪效相差甚远 盈利效率偏低是传统线下零售业态面临的第二大难题。 坪效(1坪=3.3平方米)指终端卖场单位面积(1平米)上产生的销售额,是评估卖场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统计,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包括奥特莱斯,它们的平均坪效仅有0.5~1万元/m2/年,而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的平均坪效接近6万元/m2/年,对比之下,线下零售业态和新零售业态的年平均坪效相差甚远。 痛点三:人效低,员工培训欠缺,引导意识不足等 除了平效,零售行业的人效高低也是考核门店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显示,已经开始向新零售靠拢的三江购物和永辉超市的人效分别是76万元/人/年和70万元/人/年,而传统零售百强的中百集团和红旗连锁的人效仅有48万元/人/年和38万元/人/年。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 能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转,复苏苗头已现。但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过去,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递进和高级化;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如此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 (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 前几年,宽松的外部环境导致国内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减速时,我国经济就无法避免外需下降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虽然使得我国的外需减弱,但也给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从以吃、穿、用为主向以住、行为主升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有可为。只要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压力同样也可以转变为推动科学发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新零售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新零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电商与线下实体店交锋多年,虽有所胜负,但却未能阻止彼此走下坡路的趋势。权衡之下,打破自我封闭与各自为营的状态,线上线下相融合,取长补短,衍生了零售业的新模式——新零售。新零售,未来的零售必将改变的是零售的本质。马云也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提到“将来会没有电商这个概念,将来会是新零售”。 1、零售市场规模现状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指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2012-201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居民网络消费也逐年增长。2016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和%。随着“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为电子商务带来了新机遇,经济与社会结构变革也给电子商务拓展出了新空间。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达到43万亿,网络零售额规模更将超过10万亿,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达到%。 2、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农村消费升级逐渐加速。农村地区网民逐年增长,2015年规模达亿,占全国网民总人数的%。网民人数的增加为农村网购市场打开了更大的成长空间。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以达到8945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且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各季度环比增速均高于城市水平。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模板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号:1503140214 班级:机电1521 任课教师:张彬 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提要: 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 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受益于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较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2.8%,较2015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1季度-2016年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二、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中国政府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6年10月份,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引领和支撑。前三季度,全国农业经济基本稳定,“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受恶劣天气影响,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2015年减产91.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 三、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2016-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与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与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报告网

2016-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与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https://www.sodocs.net/doc/f410529692.html, ?【关键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数据统计行业分析 ?【出版日期】2016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https://www.sodocs.net/doc/f410529692.html,/baihuo/245829245829.html ?我国零售行业企业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至2012 年末,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 万元的限额以上的零售行业企 业数量为65,921 个,从业人数575 万人。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 会数据统计,2011 年度、2012 年度和2014年度,我国连锁百 强销售规模分别为16,507.40 亿元、18,664.74 亿元和20,384.84 亿元,但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 为8.98%、8.87%和8.70%,其中前十名连锁企业的总销售额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3.82%、3.75%和3.52%,均呈逐 年下降趋势。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激烈的竞争降低了 行业的毛利率,缺少经营特色的小型零售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 挤压,销售利润逐步向大规模的零售企业倾斜,未来行业将会出 现较多的并购和整合。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与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 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 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 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日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及其重要,了解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就如同兵家在打仗中了解了敌方,可以主动快速地适应世界、发展自己。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必要前提。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全球股市也出现分化。全球货币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使股市出现分化加大现象。 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由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虽然部分地区存在动荡和不安定因素,但趋向缓和仍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为更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迅猛发展。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忽略的。公司跨国化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各国各大公司再也不能满足只在自己国家发展,纷纷向国外扩张。成为世界经济体中新兴的主力军。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其一,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乃至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其二,我国产业结构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出。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 其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2016零售行业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 测【图】 2016年06月15日 13:29字号:T|T 一、中国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整体消费延续放缓趋势,社零及限额以上社零增速创新低。受经济放缓、廉政政策等影响,2012年以来消费增速整体呈现持续下行趋势,2016年以来社零增速保持在10%-10.5%的窄幅区间震荡,2016年4月同比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同比增长9.3%,为历史最低增速水平。同时,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增速为6.6%,增速环比下降2.1%,为历史最低水平,主要受石油制品、汽车等销售大幅放缓影响,剔除石油、建筑、汽车后名义增速为9.19%,增速同比提升1.72个百分点。 2012-2016年中国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2012-2016年中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零售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实体商贸零售整体有环比回暖势头。全国百家及50家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增速从2016年初至今中枢出现上移,2016年4月全国百家及50家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增速分别达到1.9%和2.9%,环比分别提升4.5和5.2个百分点,创出2015年下半年以来相对较高水平,预计主要受CPI高企推动及地产回暖等影响,食品、家电等品类消费拉动。 2012-2016年全国百家及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

2015-2016年中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增速 受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分流及跨境等新消费冲击影响,实体企业业绩承压。2016Q1百货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7%,增速环比提升7.89个百分点,百货作为非必须消费品渠道,收入受经济放缓影响连续两季度下滑,自2010年来延续放缓趋势,主要由于高基数效应、网购分流及终端百货企业过度供给且同质化严重等影响。2016Q1超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5%,增速环比下降0.6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69个百分点。超市作为必须消费品渠道,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小,并受益于城镇化率提升带来增量刚需,所以尽管受到电商分流等因素影响,收入增速仍较为刚性。

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2018年经济走势展望

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2018年经济走势展望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动力,金融市场信心稳定。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二季度,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产出同比增长3.6%,是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追踪的45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的增速快于一年前;同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普遍提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6%,高于2016年0.4个百分点,增速创3年来新高。其中,发达经济体预期增长2.2%,较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欧元区、日本和加拿大表现突出,预期增速较4月份预测有所加快;美国经济受累于税改法案进展的不确定,预期增速较4月份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但仍将达2.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总体加快,但走势分化,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稳健,能源资源出口国经济持续低迷,预计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4.6%,增速高于2016年0.3个百分点。 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动力,金融市场信心稳定。OECD最新的先行指标显示,未来半年至9个月,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英国和俄罗斯预期经济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