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全册习题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全册习题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全册习题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全册习题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就是布朗运动

B.布朗运动是扩散现象的特例

C.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热运动

D.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剧烈

解析:选D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不同的固体间、液体间、气体间均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可以是分子的扩散,也可以是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扩散,是由两种接触物质的浓度差引起的。同种物质间无所谓扩散运动,但同种物质内分子也存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的运动。它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颗粒的无规则的碰撞不平衡引起的,并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扩散现象。但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2.关于温度的概念,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则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当某物体的内能增加时,则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物体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大解析:选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A正确,B错误。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内能的变化与分子动能、势能都有关系,C错误。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甲物体分子平均动能比乙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由于不明确甲、乙物体分子质量的大小,无法判定两者分子平均速率大小,D错误。

3.A、B两个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B.B分子始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C.分子力先对B做正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由于两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即r=10-9m,则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B分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

后增大。

4.如图1所示为一分子势能随距离变化的图线,从图中分析可得到()

图1

A.r1处为分子的平衡位置

B.r2处为分子的平衡位置

C.r→∞处,分子间的势能为最小值,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D.若r<r1,r越小,分子间势能越大,分子间仅有斥力存在

解析:选B当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A、C错误,B正确;若r<r1,r越小,分子间势能越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越大,D错误。

5.轨道车运行时,车与轨道摩擦使轨道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但轨道的内能不增加

B.温度升高,但轨道不会产生热辐射

C.摩擦生热与摩擦生电一样,都涉及能量转化

D.轨道对车的摩擦力方向与车的运动方向无关

解析:选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于轨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其内能也增大,A错误。轨道温度升高后与周围环境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其中包括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B错误。从能量转化的情况来看,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轨道对车的摩擦力方向在作为动力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同,作为阻力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6.在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 ℃等于278 K

B.升高5 ℃就是升高到278 K

C.降低5 ℃就是降低5 K

D.降低5 ℃就是降低到268 K

解析:选A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是T=(273+t)K,可见ΔT=Δt,所以升高5 ℃就是升高5 K,降低5 ℃就是降低5 K,B、D错误,A、C正确。

7.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mol-1),铝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铝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kg铝所含原子数为ρN A

B.1 m3铝所含原子数为ρN A/M

C.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M/N A (kg)

D .1个铝原子所占的体积为M /ρN A (m 3)

解析:选BCD 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 =M /N A ,C 对;铝的摩尔体积为V =M /ρ,所以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 0=V /N A =M /ρN A ,D 对;因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 /ρN A ,所以1 m 3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 =1/(M /ρN A )=ρN A /M ,B 对;又因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 =M /N A ,所以1 kg 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 ′=1/(M /N A )=N A /M ,A 错。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可能减小

C .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 .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解析:选BD 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大于r 0(r 0约为10-10 m)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将增大。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小于r 0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将减小,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由于物体的体积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其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的变化,与分子势能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规律相同,选项C 错误;水在0 ℃~4 ℃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时,表现出反常膨胀的特性,温度升高,体积反而减小,0 ℃的冰体积最大。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由于要放热,而且温度不变,所以水的分子势能减小,选项D 正确。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9.(10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2 000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 。用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2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 ,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 ,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 2。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 。

图2

解析: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V =12 000×1200

mL =2.5×10-6 mL 由题图可知油酸膜的面积是41 cm 2

由公式d =V S 得d =6.1×10-10 m 。

答案:2.5×10-6 41 6.1×10-10

10.(12分)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

3 mL ,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 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 m 。

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

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

(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d =V S =

4.8×10-3×10-

6×0.10%40×10-4 m =1.2×10-9 m 。 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2)1.2×10-

9 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4分)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6.4×10-

2 kg /mol ,密度为8.9×10

3 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 -

1,试估算铜原子的直径。(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对固体或液体来说,分子间隙的数量级远小于分子大小的数量级,所以在估算一个分子(或原子)大小的数量级时,可以忽略分子的间隙,近似地认为组成它们的分子(或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的。根据固体或液体这一理想化的微观构成模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 A,1 mol 的任何固体或液体,都含有N A 个分子(或原子),其摩尔体积V 摩可近似地看成等于N A 个分子(或原子)的体积V 0的总和,据此便可求出一个分子(或原子)的体积V 0=V 摩N A =M 摩ρN A

。如果把一个分子(或原子)想象成一个球体,则可进一步求出一个分子(或原子)的直径d =36V 0π

。 所以,每一个铜原子的体积为

V0=M摩

ρN A=

6.4×10-2

8.9×103×6.0×1023

m3≈1.2×10-29 m3

每一个铜原子的直径为

d=36V

π=

36×1.2×10-29

3.14m≈3×10

-10 m。

答案:3×10-10 m

12.(16分)在标准状况下,有体积为V的水和体积为V的水蒸气。已知水的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水的摩尔质量为M A,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V A。

(1)说明标准状况下水分子与水蒸气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关系。

(2)它们中各有多少水分子?

(3)它们中相邻两个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多大?

解析:(1)在标准状况下温度相同,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

(2)体积为V的水,质量为m=ρV,

分子个数为n1=

m

M A N A=

ρV

M A N A;

对体积为V的水蒸气,分子个数为n2=V

V A N A。

(3)设相邻的两个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d,将水分子视为球形,每个水分子的体积

为V

n1=M A ρN A,

分子间距等于分子直径d=36M

A

ρN Aπ;

设水蒸气中相邻的两个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为d′,将水分子占据的空间视为正方体,则

d′=3V

A

N A。

答案:(1)相同(2)ρV

M A N A V

V A N A

(3) 36M

A

ρN Aπ

3V

A

N A

第八章气体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6~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增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D.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解析:选B分子热运动变剧烈,表明气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知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怎么变化,故压强的变化趋势不明确,A错,B对。分子的平均距离变大,表明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但因不知此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怎么变化,故气体的压强不知怎么变化,C、D错。

2.如图1所示,内径均匀、两端开口的V形管,B支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A支管与B支管之间的夹角为θ,A支管中有一段长为h的水银柱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B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h

B.B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h cos θ

C.B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低h cos θ

D.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强大h cos θ高汞柱

解析:选B以A管中的水银为研究对象,则有pS+h cos θ·S=p0S,B管内压强p=p0-h cos θ,显然p

3.如图2所示,活塞质量为m,缸套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放在地上,汽缸内封住一定质量的空气,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则()

图2

A .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p 0+Mg /S

B .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p 0-mg /S

C .内外空气对缸套的作用力为(M +m )g

D .内外空气对活塞的作用力为mg

解析:选A

对缸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力的平衡:

pS =p 0S +Mg

所以p =p 0+Mg S

,A 对B 错; 内外空气对缸套和活塞的作用力为 pS -p 0S =Mg ,所以C 、D 均错。

4.容积V =20 L 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p =30 atm ,打开钢瓶阀门,让氧气分装到容积为V ′=5 L 的小瓶中去,小瓶子已抽成真空。分装完成后,每个小钢瓶的压强p ′=2 atm 。在分装过程中无漏气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能装的瓶数是( )

A .4 瓶

B .50 瓶

C .56 瓶

D .60 瓶

解析:选C 设最多可装的瓶数为n ,由等温分态公式得pV =p ′V +np ′V ′,解得n =(p -p ′)V p ′V ′=(30-2)×202×5

=56 瓶。故C 正确。 5.如图3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在水银槽里,管内封有长度分别为L 1和L 2的两段气体。当将管慢慢地向上提起时,管内气柱的长度( )

图3

A.L1变小,L2变大

B.L1变大,L2变小

C.L1、L2都变小

D.L1、L2都变大

解析:选D假设上段空气柱长度不变,则下段空气柱长度变大,则下段封闭气体体积变大,其压强减小,导致上段空气柱压强减小,由pV为恒量,得L1也变长。

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 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

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解析:选AD过程ab,理想气体等容变化,温度升高,理想气体的内能增大,气体一定吸热,A正确;过程bc,而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气体一定吸热,B错误;过程ca,理想气体的压强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C错误;根据上述三过程可知:在a、b、c三个状态中,状态a的温度最低,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D正确。

7.如图5所示,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中,现用水平外力F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地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V、T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图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图5

解析:选AD 由题意知,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体积增大,根据pV T =C 可知压强减小。对A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双曲线即等温线,且由①到②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A 正确。对B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直线,温度会发生变化,故B 错误。对C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但体积减小,故C 错误。对D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故D 正确。

8.如图6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为A 、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 、B 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ΔV A 、ΔV B ,压强变化量为Δp A 、Δp B ,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ΔF A 、ΔF B ,则( )

图6

A .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 .ΔV A <ΔV B

C .Δp A >Δp B

D .ΔF A =ΔF B

解析:选AC 假设水银柱不动,两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Δp ΔT =p 0T 0

,其中p 0、T 0表示初始的压强和温度,初始压强p A >p B ,则Δp A >Δp B ,这说明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小段距离,A 、C 正确。由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所以ΔV A =ΔV B ,B 错误。ΔF A =Δp A S A >ΔF B =Δp B S B ,D 错误。

二、计算题(共3小题,共52分)

9. (15分)如图7所示,A 是容积很大的玻璃容器,B 是内径很小的U 形玻璃管,B 的左端与A 相通,右端开口,B 中有一段水银柱将一定质量的空气封闭在A 中,当把A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B 的左管比右管中水银高30 cm ;当B 的左管比右管的水银面低30 cm 时,A 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设大气压强p 0=760 mmHg)

图7

解析:由于A 的体积很大而B 管很细,所以A 中的气体体积可认为是不变的,由查理定律即可求解。

以A 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温度T 1=273 K ,p 1=p 0-p h =460 mmHg ;末状态

压强p 2=p 0+p h =1 060 mmHg ,由查理定律有p 1T 1=p 2T 2,T 2=p 2p 1·T 1=1 060460

×273 K =629 K 。 答案:629 K

10. (15分)如图8所示,圆柱形容器抽成真空,顶板上拴一弹簧,弹簧下挂一活塞,活塞与器壁间摩擦不计,当活塞触及底部时,活塞的重力恰好跟弹簧的弹力平衡,给活塞下方充入温度为T 1的某种气体,气柱的高度为h 1,若将气体温度升高到T 2时,气柱的高度h 2为多少?(整个过程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

图8

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圆柱形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 ,初状态:(充气后)p 1=kh 1S ,

V 1=h 1S ,温度为T 1,末状态:(升温后)p 2=kh 2S ,V 2=h 2S ,温度为T 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得kh 1S ·h 1S T 1=kh 2S ·h 2

S T 2

即h 2= T 2T 1·h 1。 答案: T 2T 1·h 1

11. (22分)如图9,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 1=25.0 cm 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 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 3=40.0 cm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5.0 cmHg 。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 1′=20.0 cm 。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16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十月份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7单选,8-12多选,共48分。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B.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D.电流是矢量 2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A 点运动到B 点,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 B. A 点的电势一定比B 点的电势高 C. 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 D. 电场力一定对粒子做正功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个电阻都是2Ω,电流表内阻不计,在B 、C 两点间加6V 电压时,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 ) A .1A B . 0.5A C .1.5A D .2A . 4如图所示,C 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R 1、R 2的滑片处于各 自的中点位置时,悬在电容器C 两极板间的带电尘埃P 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要使尘埃P 向下加速运动,下列方法中唯一可行的是 A .把R 1的滑片向左移动 B .把R 2的滑片向左移动 C .把R 2的滑片向右移动 D .把闭合的开关S 断开 5.某种金属导体的U —I 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上A 点和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 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关于导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姆定律对于该种导体是不适用的 B .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C .在A 点,导体的电阻等于tan β D .在A 点,导体的电阻等于t an α C P S R 1 R 2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物理3月月考试卷A卷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物理3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物质波来说,速度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长 B . 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被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锌板带负电 C . 红光光子比紫光光子的能量大 D .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均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2. (2分)先后用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相邻的两条亮纹间距不同,其中间距较大的那种单色光,比另一种单色光() A . 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 B . 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 . 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对其折射率较大 D .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大 3. (2分)单摆在振动过程中,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 A . 能量正在逐渐消灭 B . 动能正在转化为势能 C . 机械能守恒 D . 总能量守恒,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 (2分)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某质点P位置相遇,则关于质点P有() A . 振动始终加强

B . 振动始终减弱 C . 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 D . 位移始终最大 5. (2分)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它的振幅是4cm,频率是2.5Hz,该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经过2.5s后,位移的大小和经过的路程为() A . 4cm、10cm B . 4cm、100cm C . 0、24cm D . 0、100cm 6. (2分) (2019高二下·延边月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狭缝看太阳光呈现的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 B .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 . 波长越长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D . 电磁波与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 7. (2分) (2017高二下·绵阳期中) 在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上,常常安装着一个“尾灯”.其实它不是灯.它是用一种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其截面如图所示.夜间,从自行车后方来的汽车灯光照在“尾灯”上时,“尾灯”就变得十分明亮,以便引起汽车司机的注意.从原理上讲它的功能是利用了() A . 光的折射 B . 光的全反射 C . 光的折射和反射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3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选修3-3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C.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BC [解析]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不能忽略,选项A错误;气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并且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但该过程吸、放热情况不知,内能不一定减少,故选项D错误. 2.(2011·深圳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 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答案] C [解析]温度高低反映了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选项A错误;布朗运动是微小颗粒在液体分子撞击下做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B错误;物体内能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选项C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前提下,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选项D错误.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水可以浸润玻璃,但是不能浸润石蜡,这个现象表明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视频 选修 3-5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 (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 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9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物理试卷(10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一根横截面积为S 的铜导线,通过电流为I .已知铜的密度为ρ,铜的摩尔质量为M ,电子电荷量为e ,阿佛加德罗常数为A N ,设每个铜原子只提供一个自由电子,则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 A . A MI N Se ρ B .A MIN Se ρ C .A IN M Se ρ D .A IN Se M ρ 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发生短路或断路,A 灯变暗,B 灯变亮,则故障可能是( ) A .R 1短路 B .R 2断路 C .R 3断路 D .R 4短路 3. 有一静电场,其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x 轴。其电势?随坐标x 的改变而变化,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设场强沿x 轴正方向时取正值,则图乙中正确表示该静电场的场强E 随x 变化的图线是( )

4.两等大的圆锥体组成如图所示图形,在两圆锥的顶点A与B分别固定电荷量为+q、-q的两个异种点电荷,O点为圆锥底面圆的圆心,C、D两点在圆锥母线上,关于O点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锥底面上同一圆周上的所有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B.圆锥底面上所有点电势大小相等 C.C点与D点场强大小相等而方向不同 D.将一正电荷由C点移动到D点电势能增加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下极板与静电计外壳相连且接地,电容器的上极板与静电计小球相接,下极板上部放置一定厚度的金属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P点处静止一个带电颗粒.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板内场强变大 B.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C.带电颗粒将向下运动 D.P点处电势升高 6.如图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的阻值都相同.则通过电流最大的电阻是() A.R1 B.R2 C.R3和R4 D.R5 7.如图所示,电阻R和内阻为r的电动机M串联接到电路中,接通开关后,电动机正常工作,设电阻R和电动机M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经过时间t,电流通过电阻R做功W1,产生热量Q1,电流流过电动机做功W2,产生热量Q2,则有() A.= B.< C.Q1=t,Q2=t D.W1=t,W2=t

石家庄市高二下学期物理3月月考试卷(I)卷

石家庄市高二下学期物理3月月考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如图甲所示,a、b为两个并排放置的共轴线圈,a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在t1到t2时间内,a、b相吸 B . 在t2到t3时间内,a、b相斥 C . t1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为零 D . t2时刻两线圈间吸引力最大 2. (2分)质量为m的橡皮球从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1与地面相碰,再经过时间t2 ,离开地面,地面对橡皮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在碰撞过程中,对橡皮球而言() A . 重力的冲量为mg(t1+t2) B . 合外力的冲量为(F﹣mg)t2 C . 合外力的冲量为(F+mg)t2 D . 合外力的冲量为(mg﹣F)t2 3. (2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月考) 在变电站里,经常要用交流电表去监测电网上的强电流,所用的器材叫电流互感器.如下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满载砂子的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0。在行驶途中有质量为m 的砂子从车上漏掉,则砂子漏掉后小车的速度应为() A . v0 B . C . D . 5. (2分)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输入的交变电压如图甲所示,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2,如图乙所示,定值电阻R0=10Ω,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变压器输出电压的频率为100Hz B . 电压表的示数为56.5V C . 当滑动的变阻器阻值减小时,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D . 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为零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16W 6. (2分)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副线圈接有一负载电阻和一个闪光灯,闪光灯两端的电压不小于55V时,闪光灯就会发光。已知a、b间接有的交流电压,负载电阻R=55Ω,则() A . 1min内,闪光灯发光时间为30s B . 电压表的示数为 C . 电流表的示数为1A D . 闪光灯闪光的频率为50Hz 7. (2分)如图所示,一竖直绝缘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连接一带正电小球P,小球所处的空间存在着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小球平衡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现给小球一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小球最高能运动到M点。在小球从开始运动到运动至最高点时,则() A . 小球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B . 小球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原子结构的发现 课时计划:1课时 开课时间:2002年3月27日第五节课 开课班级:高二(11)班 执教人:薛莲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2、知道电子的发现过程; 3、知道汤姆逊模型; 4、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 5、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由现象的分析而归纳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电子的发现; 2、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3、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 教具:高压感应圈、阴极射线管、条形磁铁、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简要叙述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来展示情景。 [设问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设问2]:原子的英文是什么?(atom) [设问3]:你们是否知道它的原义?(出自希腊文atomos,意思是不可分割的东西。) 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明确指出,物质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在中国,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67-前221年)就出现了类似观点。墨子提出了“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不可分、不可变,直到19世纪后期,这种看法才被动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原子是否可分,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被揭开的。 [板书]原子结构的发现 [讲解]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真空技术的进步,对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1854年制成了第一支气体放电管,1858年发现,当管内气体的压强降低到1.3pa以下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 上就出现了黄绿色的辉光。显然,这种个辉光是由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人们把这种射线叫做阴 极射线。 [演示]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射出绿色的射线,且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提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说明了什么?(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 [讲解]1897年,汤姆逊测定了用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不变,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结论]阴极射线粒子是各种宏观物质的共有成分。 [讲解]1898年,汤姆逊又和他的学生们继续研究,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和氢离子基本相同。 [结论]将阴极射线粒子命名为:电子(electron) [板书]1、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电量e=1.60219×10-19C 电子的质量m e=9.10953×10-31kg [设问]既然电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共有成分,且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原子是不可分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板书]电子是原子的组成成分,电子带负电。 [介绍]由于电子的发现,汤姆逊被后人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汤姆逊模型的学习 [提问]原子是否带电?(呈中性) 而电子带负电,这说明了什么?(原子中除了电子外,还应有带正电的电荷,且电量相等) [设问]原子中带正电部分和带负电的电子应是怎样分布的呢?(学生讨论) [讲解]20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种原子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汤姆逊提出的“葡萄干”模型。 [板书]2、汤姆逊“葡萄干”模型 [投影1]汤姆逊原子模型 [讲解]他假定: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电子则象葡萄干镶嵌在蛋糕里那样镶嵌球中。该模型可解释当时发现的一些现象,然而理论的正确性一定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为了证实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板书]3、α粒子散射实验 [投影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 [讲解]实验装置、原理和过程 放射性元素钋(Po)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到金箔上,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闪光点,可用显微镜观察,为了避免空气的影响,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容器中。 [板书]α粒子带正电mα=7300m e [模拟实验]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投影3]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13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7为单项选择题,8-12为多项选择题,漏选得2分) 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式中不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 ) A .电势P E q ?= B .电阻I U R = C .电势差q W U AB AB = D .电场强度d U E = 2.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 B .电源就是产生电荷的装置 C .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在搬运单位电荷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D .电源的电动势由电源自身决定,与外电路的组成无关 3.如图所示,被绝缘杆支撑的导体A 带正电,当带负电的导体B 靠近A 时,A 带的( ) A .正电荷增加 B .负电荷增加 C .电荷数不变 D .正、负电荷均增加 4.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皆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之比为5∶1,它们在相距一定距离时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为F 1,如果让它们充分接触后再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上,此时相互作用力变为F 2,则F 1∶F 2为( ) A . 5∶4 B .5∶2 C .5∶6 D .5∶9 5.某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如图所示。一个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 点沿图中虚线所示的路径运动通过N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负电 B .粒子在M 点的加速度大 C .粒子在N 点的速度小 D .电场力对粒子做正功 6.如图所示为一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在将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A 放入空腔中,当静电平衡时,图中a 、b 、c 三点的场强E 和电势φ的关系是( ) A .E a >E c >E b 、φa >φb >φc B .E a =E b >E c 、φa =φb >φc N M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物理3月线上月考试卷C卷

郑州市高二下学期物理3月线上月考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二下·菏泽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布朗运动就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不明显 B .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C .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D .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 2. (2分)以下关于电能输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 B . 减小输电导线上功率损失的唯一方法是要采用高压输电 C . 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可以减小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 D . 实际输送电能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输送功率大小、距离远近、技术和经济条件等 3. (2分) (2017高二下·马山期中) 对于变压器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变压器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B . 变压器可以改变各种电源的电压 C . 变压器可以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D . 理想变压器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一定小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 4. (2分) (2018高二上·集宁期末) 如图a所示,虚线上方空间有垂直线框平面的匀强磁场,直角扇形导线框绕垂直于线框平面的轴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设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以逆时针为正,那么在图b中能正确描述线框从图a中所示位置开始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A . B . C . D . 5. (2分) (2019高二下·南靖期中)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线圈放在磁场中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B .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C .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D . 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6. (2分) (2020高二上·沈阳期末) 如图所示是一多匝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所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题3有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题3 1.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2.人从高处跳到较硬的水平地面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先触地且着地时要弯曲双腿,这是为了() A.减小地面对人的冲量B.减小人的动量的变化 C.增加人对地面的冲击时间D.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 3.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4.下列关于“原子质量单位u”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1u就是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B.1u就是一个中子的质量 C.1u是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D.1u就是931.5MeV的能量 5.下列关于裂变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裂变反应必须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 B.要能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超过临界体积 C.太阳能释放大量能量,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裂变反应 D.裂变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故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6.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个重离子 X经过若干次α衰变后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277 112 Y,由此可以判定该超重元素发生α衰变的次数是() 为253 100 A.3 B.4 C.6 D.8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二电学校本选修教学中,作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作者采用了交换师生角色,同时配合当场评价选修成绩的课堂方法。具体实施归纳为三步骤:首先,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其次,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上台讲解,教师与其他学生台下听课并提问;然后,当场评价选修成绩,形成鼓励。该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高二电学交换师生角色学生自主选择提问加分奖励成绩当即公布 一、校本课程中实施交换师生角色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物理校本课程的定位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一个发扬物理兴趣爱好的平台。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是必须的。校本选修如若与必修课程一样以讲授为主,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疲惫,影响选修课程的效果。而采用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以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体验到当教师的新鲜和辛苦,这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锻炼。在本人实施的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和激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开学第一节课,本人要求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家用电器,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授课内容。经过整理后,有《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电熨斗》《电热毯》《电磁炉》《电热棒》《电吹风》《吸尘器》《空调》《洗衣机》等十几个课题。 按照校历表,本人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同时根据教学的难度,类似《电热棒》《电吹风》等难度比较低的家电,安排两个内容一节,而《吸尘器》《电饭煲》等难度较大的家电,安排一个内容一节。经协调后,基本上把整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排好。当然在评价上,对难度较高的学生会给予较高的分数鼓励。 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寻找相应的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准备课堂。本人要求学生的上课内容中,至少应该含有以下的内容:①电器的简介;②电器的工作原理。这是评价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锻炼学生的方面,看他们是否懂得将电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③注意事项。学生需要简单分析,由哪些原理导致需要注意这些事项。④教学课件。学生需要准备课件,用ppt,flash等教学软件均可。 2.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方案。 下面以薛可诚同学的一节《吸尘器》为例来说明。

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111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56分(本题共14小题,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9-14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验电荷有关? ( C ) A.电场强度E B.电势U C.电势能ε D. 电势差U 2.一个带电的金属球,当它带的电荷量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稳定)与增加前比较,其内部的场强将 ( B ) A.一定增强 B.不变 C.一定减弱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 点,并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E 中,小球静止时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若剪断丝线, 则小球的加速度为( D ) A.0 B.g ,方向竖直向下 C.g tan θ,水平向右 D.g /cos θ,沿绳向下 4.如图1所示,先接通S 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 。当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电容C 、两极板间电势差U 、两极板间场强E 的变化情况是( ) A .Q 变小,C 不变,U 不变,E 变小 B .Q 变小,C 变小,U 不变,E 不变 C .Q 不变,C 变小,U 变大,E 不变 D .Q 不变,C 变小,U 变小,E 变小 5.在点电荷 Q 形成的电场中有一点A ,当一个-q 的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 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 ,则检验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 点的电势分别为( ) A.,A A W W U q ε=-= B.,A A W W U q ε==- C.,A A W W U q ε== D.,A A W U W q ε=-=- 6.如图2所示,六面体真空盒置于水平面上,它的ABCD 面与EFGH 面为金属板,其他面为绝缘材料。ABCD 面带正电,EFGH 面带负电。从小孔P 沿水平方向以相同速度射入三个质量相同的带正电液滴A 、B 、C ,最后分别落在1、2、3三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物理下学期3月份月考模拟试卷

A B C 湛江市第二中学 ~ 第二学期高二3月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质量为m 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 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 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 (A)向下,m(v 1-v 2) (B)向下,m(v 1+v 2) (C)向上,m(v 1-v 2) (D)向上,m(v 1+v 2) 2.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在t1时间内物体的速度由零增大到v,F 对物体做功W 1,给物体冲量I 1.若在t 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由v 增大到2v,F 对物体做功W2,给物体冲量I 2,则( ). (A)W 1=W 2,I 1=I 2 (B)W 1=W 2,I 1>I 2 (C)W 1W 2,I 1=I 2 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两个小球A 和B,其质量m A <m B ,B 球上固定一轻质弹簧.若将A 球以速率v 去碰撞静止的B 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两球速率都最小 (B)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球速率最大 (C)当A 球速率为零时,B 球速率最大 (D)当B 球速率最大时,弹性势能不为零 4.下列关于动量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两物体动能相等,动量大小一定相等 (D)两物体动能相等,动量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A 、B 两质量相等的物体,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 上,A 和B 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动摩擦因数之比为3∶2,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A 、B 相对C 滑动的过程中 ①A 、B 系统动量守恒 ②A 、B 、C 系统动量守恒 ③小车向左运动 ④小车向右运动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① D .①④ 6.静止在湖面上的小船上分别向相反方向水平抛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甲球先抛出,向左;乙球后抛出,向右,两球抛出后相对于岸的速率相等,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球抛出后,船向右以运动,且乙球受到的冲量大些。 B 、两球抛出后,船向右以运动,且甲球受到的冲量大些。 C 、两球抛出后,船的速度为零,且甲球受到的冲量大些。 D 、两球抛出后,船的速度为零,且两球受到的冲量大小相等。 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3 kg 的薄板和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都以v =4 m/s 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4 m/s 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 A .做加速运动 B .做减速运动 C .做匀速运动 D .以上运动都可能 8.在距地面高为h ,同时以相等初速V 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 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P ,有( ) A .平抛过程最大 B .竖直上抛过程最大 C .竖直下抛过程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9.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sodocs.net/doc/fa9931748.html,l 4可由CH 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CO 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乙烷和己烷 B 、CH 3COOH 、 C 3H 6O 2 C 、 和 D 、HCHO 、CH 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 1淀粉和纤维素 ○2硝基乙烷 C 2H 5NO 2和甘氨酸NH 2CH 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 4二甲苯和苯乙烯 ○52—戊烯和环戊烷 A .○1○2 B .○2○3○4 C .○1○3○5 D .○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9.某化合物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 2和7.2 g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OH CH 2OH

高二上期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1 《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 课程类型:选修3-1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42课时设计:李志杨旭夏燕燕 授课对象:高二(6)——(12)班 注: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

“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模块总目标 通过本模块学习: 1.学生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2.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 第一章:静电场 内容标准: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课时2】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3】2 库仑定律 【课时4】3 电场强度第一课时【课时5】3 电场强度第二课时 【课时6】4 电势能和电势第一课时【课时7】4电势能和电势第二课时【课时8】5 电势差【课时9】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时10】7静电现象的应用【课时11】8电容器的电容 【课时1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时13】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课时 【课时14】习题讲评【课时15】章习题讲评及评价 第二章恒定电流 内容标准: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I(本题共15小题,1-12为单选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关于单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弹簧劲度系数的单位是kg/m2s2 B.动摩擦因数的单位是N/kg C.静电力常量的单位是NC2/m2 D.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Wb/m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牛顿 B.避雷针是利用了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小,附近场强很弱,才把空气中的电荷导入大地C.伽利略首先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如: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D.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会产生磁场,并且总结出安培定则 3.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在上海陋习排行榜”中,它与“乱扔垃圾”齐名,排名第二。数据表明:一个拇指大的小石块,在25楼甩下时可能会让路人当场送命。忽略空气阻力影响,试估算一下25楼甩下的石块掉落到地面上,撞击地面的速度大约为() A.12m/s B.22m/s C.30m/s D.40m/s 4.高杆船技是浙江嘉兴文化古镇(乌镇)至今仍保留并演出的传统民间杂 技艺术,表演者爬上固定在船上的竹竿,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动作祈愿 蚕茧丰收。如图所示,此时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 B.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 C.表演者对竹竿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D.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大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 5.竞走是从日常行走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规则规定支撑腿必须伸 直,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 保没有出现“腾空”的现象。如图所示为某次10公里竞走比赛的画 面,行走过程中脚与地面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哈尔滨市高二物理3月月考试卷D卷

哈尔滨市高二物理3月月考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一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为u=Umsinωt ,加在匝数比为1:n的理想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上,变压器的副线圈通过总电阻为R的输电线向用户供电,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 ,则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为() A . B . C . D . 2. (2分)(2016·南京模拟) 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B,C,D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观察B、C、D摆的振动发现() A . C摆的频率最小 B . D摆的周期最大 C . B摆的摆角最大

D . B,C,D的摆角相同 3. (2分)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t1到t2的时间内() A . 振子速度、加速度方向都不变 B . 振子速度、加速度方向都改变 C . 振子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改变 D . 振子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不变 4. (2分)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观象的两个电路图,L1和L2为电感线圈,实验时,断开开关S1瞬间,灯A1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暗;闭合开关S2 ,灯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A3立即变亮,最终A2与A3的亮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1中,A1与L1的电阻值相同 B . 图1中,闭合S1 ,电路稳定后,A1中电流大于L1中电流 C . 图2中,变阻器R与L2的电阻值相同 D . 图2中,闭合S2瞬间,L2中电流与变阻器R中电流相等 5. (2分) (2017高二下·咸阳期中) 通过某电流表的电流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变化,则该电流表的读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