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_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_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_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_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须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2、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3、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4、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5、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6、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是()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1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0、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2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2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26、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27、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29、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0、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31、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3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3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3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35、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36、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平等关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活动是一种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是最基本的要素。

2、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和。

4、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和、。

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学生具有的特点。

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弯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之间的相互作用。

7、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

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9、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1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职业。

1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上的、上的影响。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4、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

2、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3、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此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教育领域中,学生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

附选择题答案:1B 2B 3C 4B 5C 6A 7C 8B 9B 10A 11A 12B 13D 14C 15B 16A 17D 18D 19C 20A 21A 22D 23C 24A 25D 26D 27C 28A 29B 30B 31A 32C 33A 34D 35C 36C

一、选择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教学科研 C.教育管理 D.教书育人

2.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93年 D.1995年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人员。

A.专门

B. 专业

C.公职

D.劳动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A.长期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是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

A.主体

B. 客体

C. 中心

D.主导

8.“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9.下列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特点正确表述的一项是()。

A.爱生尊师

B. 以身作则

C.言传身教

D.爱岗敬业

10.下列哪位是“外塑论”学生观的主要代表人物()。

A.柏拉图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二、判断题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3.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小学生没有独立的人格。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5.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背景下,只要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某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学历标准,就有了从事该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任职资格。

6.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7.小学教师的劳动是简单劳动。

三、简答题

1.简答学生的主要权利。

2.简答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材料分析题

1.某大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今天我太累了,好想睡觉哟!”乙教师问:“为什么?”甲教师答:“因为我今天上了6节课,而且是两门课哟,昨晚上备课搞得太晚了。”乙教师说:“哪个叫你这么认真嘛!现在评估都过了,又没有人来检查,马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嘛!”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2.2002年1月~1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吕国辉先后两次向学生收受贿赂,共计20100元。吕国辉对给了钱的学生的“回报”是,让他们的考试全部合格。

请运用所学理论对吕国辉的行为进行分析。

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教育理论,谈谈你对“范跑跑”(范美忠)的言行的看法。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四川光亚学校的范美忠老师弃学生不顾,第一个冲下楼,到达相对安全的学校操场。事后,范美忠在其发表的贴文《那一刻地动山摇》中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

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引发热议,网友据其言行送其绰号“范跑跑”。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的专业素质。

2.试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3.你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如何建立?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一、选择题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 最迅速

B. 中速

C. 最慢速

D. 静止

2、学生是学习的()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

7、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B.必然结果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

8、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B.教师的专业素养C.教师的品质D.师生关系

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1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

1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13、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14、“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1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6、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愿发展B.自动发展C.自主发展D.自由发展

1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

2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2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

2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 实践

D. 现实

2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教师在教育活动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D.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25、教师首次被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C.《教师资格条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5、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二、填空题

1、学生是权利的____________,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__________,教师是____________。

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_____。

7、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8、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____作用。

9、________________,是学生质的规定性。

10、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________、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11、社会学者常把职业划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

12、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

14、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教育的诸种要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16、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__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简述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3、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5、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6、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四、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谈话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判断)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人格特征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行。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道德两难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常规管理、平等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高中阶段。

32. 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苏格拉伦。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青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课程标准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启发性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B.演示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B.体谅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2.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二、选择题 1.(B )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A.培根 B. 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杜威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社会作用(ABCD ) A.政治地位 B.经济待遇 C.职业权利 D.从业标准。 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ABCD )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教师的在职培训 D.教师自我教育

4.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指教师的(A ) A. 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外在形象 二、判断题 1.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 3.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4.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应具有的客体地位。(×) 三、问答题 1.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表现形态如何? 参考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教育地位紧密相连,它不仅与人们对教育地位的认识有关,而且与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与期望有关,还与它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相关。 古代教育依附于政治、经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稳定;现代教育的独立性提高,逐渐占据社会中心,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 2.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其专业性表现何在? 参考答案要点: 职业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者群体。社会学者根据职业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理论、理解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艺术等。首先要对教育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满足社会发 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 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另一 方面又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 优势的发展。而且,要着眼未来,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对未来的适应能 力、继续学习的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等。 (三)需要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节学生 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进入学校后,社会性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加大。推动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 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 的阶段性完成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中发生的。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即盲目信任教师的特点。同时, 要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从法制上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1989联合国《儿 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的原则。 2、青少年的合法权利。(1)生存的权利。《宪法》: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未 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 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示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 止溺婴、弃婴。(2)受教育的权利。《宪法》《义务教育法》(3)受尊重的权利。《未 成年人保护法》:不得体罚等行为。(4)安全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 、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C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D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6.张丽莉老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她( B )。 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 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 7.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8.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B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9.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C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 师道尊严 B. 民主平等 C. 令出必行 D. 相互包容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教育学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 1.现代意义的教师与古代意义的教师的本质区别是、、、。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 3.教师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公民权利外,还包括职业本身特点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即、、。 4.教师职业是以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5.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 6.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分别是、、。 7.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又是。 9.学生的本质特点是以系统学习为主;是具有的人;具有明显的特征。 1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方面、和环境方面。 1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12.在师生关系的诸类型中,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13.教师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型、型、型。 二、不定项选择 1.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A 多功能性 B 专门性 C 高素质性 D 发展性 2.教师职业的地位包括。 A 政治地位 B 经济地位 C 法律地位 D 专业地位 3.学生的本质特点是。 A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 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C 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 D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4.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A 《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义务教育法》 D 《教师资格条例》 5.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是。 A 朋友角色 B 管理者角色 C 灌输者角色 D 示范者角色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A 崇高的职业道德 B 丰富的文化知识 C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 高尚的社会地位 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无差别原则 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 无歧视原则 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8.教学中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稳定性 B 不均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顺序性 9.男生在游戏中一般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女生喜欢扮演救死扶伤的大夫,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稳定性 B 不均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顺序性 10.在师生关系的诸类型中,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A 心理关系 B 教育关系 C 社会关系 D互动关系 三、名词解释 1. 教师2.教师专业发展3.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4.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5.教师的专业理想 6.教师的专业能力7.教师的专业知识8.教师的专业自我9.教师的职业角色10.教师的职业形象11.学生发展12.师生关系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考试范围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题 1.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部分:广博的基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教学知识 2.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种 __________ 过程。 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 3.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和_____。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 4.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关系, 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关系。授受平等相互促进 5.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 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主导民主平等 6.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客体(对象)主体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主体 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能力; ___能力;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9.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课堂为中心赫尔巴特 二、选择题 1.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定位于()。 A.学科知识 B.通识知识+教育学知识 C.通识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D.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想象能力D.思维能力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A.关键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5.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6.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 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7.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 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中“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受自然属性的制约。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由于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和独立意志。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这一点正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权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①学生的身份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②学生的法律地位中小学生身份的确定为其法律地位的定位提供了前提。教育领域中,学生在与教师、校长或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还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我国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如《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在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①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 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1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1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1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二、填空题 1.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 的人。 2.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____ 时期。 3.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 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人。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感情的、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这种学习是 规范化的, 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受教育的对象。 3.学生是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这一时期有以下特点: (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 (2)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 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特别需要获得成人的关怀与教育。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 教师要用法制观点对待学生, 尊重并 保护学生享受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比如生

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指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应变能力和创造精神,这是现代人才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而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正是未来世纪人才的最为宝贵的素质。不少教师,主观上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往往不自觉的扼杀了学生的原始创造精神,他们只喜欢学生循规蹈矩,谨慎老成,讨厌学生为探求事物的奥秘而寻根问底,批评学生提出有悖于书本和权威的见解,训斥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认为这是“思想混乱”、“荒唐”的表现。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抨击这种陈腐的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要多方启发儿童和青少年对新事物执着地探究,鼓励他们的冒险精神,使他们敢于超越常规。 2.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 【教学目标】 1.熟悉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素养; 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4. 初步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5. 掌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6. 明确师生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7. 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重点】 1.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素养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教师职业素养; 2.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 3.掌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3.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出现。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师还没有形成独立职业的时候,就存在着教的活动。我国古籍所

载的伏羲氏教民以猎、神农氏教民耕种的传说,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是原始部落的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了教师的职责。原始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观察模仿,原始教育中的庠序、青年之家等,都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社会,当教育从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后,虽然有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但由于承担教师职责者多是"以吏为师"、"僧侣为师",教师是一种社会官吏或僧侣兼做的工作,故由此确定,在学校产生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并不是专职的,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教师更没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门训练。从奴隶社会后期,由于文化下移而兴起的私学或书院的教书先生与讲学的学者,虽以教书为谋生手段,也只是因其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并不具有从教的专业技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的总体教育程度很低,能接受教育的人数由于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而极为有限,私学虽有,但数量比较少。因此,当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十分有限,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也较少。 2.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初级阶段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1)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1651一1719)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1810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1833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2)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3.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对教师的质量要求提高,在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开始逐渐减少,曾经在训练教师的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任务开始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渐渐被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等多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其劳动对象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不仅有思想、有感情,还缺乏知识经验和易受其他影响的人,各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爱好。对他们的培养要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受自然属性的制约。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由于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和独立意志。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这一点正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权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①学生的身份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②学生的法律地位中小学生身份的确定为其法律地位的定位提供了前提。教育领域中,学生在与教师、校长或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还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我国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如《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在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①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题目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答:B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 C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答: B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思维导图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特点: 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独立性(自主性) 创造性(最高表现) 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二、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 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学生的地位: 《儿童权利公约》: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对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保护 中小学生身份定位:国家公民 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四、学生的权利、义务 权利: 受教育权:基本人权(最主要的权利) 主要内容:①接受、享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图书资料) ②获取物质保障(奖学金、贷学金) ③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学业、 学位证书) ④维护自身权益(提出申诉、依法诉 讼) 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 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内涵丰富) 身心健康权:身心健康、作业量

人身自由权:拘禁、搜查、逮捕、关禁闭 人格尊严权:谩骂、变相体罚、侮辱 隐私权:宣扬隐私、私拆信件、成绩排名公示 名誉权和荣誉权: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 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教师: 一、概念: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职业性质:专业人员《教师法》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非职业化阶段:官吏或僧侣 职业化阶段:伴随私学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中国第一代教师群)专门化阶段:1861年法国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 最早的师范教育 专业化阶段: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

教育学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10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2.1986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4.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朋友角色 5.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6.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7.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8.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9.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0.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2.学生是学习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和,其中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和。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和。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 10.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是。 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 12.“师道尊严”是以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了以 为中心师生关系模式。 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教学科研C.教育管理D.教书育人 2、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长期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人员。 A.专门 B.专业 C.公职 D.劳动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A.长期性B.创造性C.复杂性D.示范性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是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 A.主体 B.客体 C.中心 D.主导 8、“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9、下列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特点正确表述的一项是()。 A.爱生尊师 B.以身作则 C.言传身教 D.爱岗敬业 10、“外塑论”学生观的主要代表是()。 A.柏拉图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 二、判断题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3、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小学生没有独立的人格。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5、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背景下,只要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某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学历标准,就有了从事该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任职资格。

6、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7、小学教师的劳动是简单劳动。 三、简答题 1、简答学生的主要权利。 2、简答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材料分析题 1、某大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今天我太累了,好想睡觉哟!”乙教师问:“为什么?”甲教师答:“因为我今天上了6节课,而且是两门课哟,昨晚上备课搞得太晚了。”乙教师说:“哪个叫你这么认真嘛!现在评估都过了,又没有人来检查,马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嘛!”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2、2002年1月~1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吕国辉先后两次向学生收受贿赂,共计20100元。吕国辉对给了钱的学生的“回报”是,让他们的考试全部合格。 请运用所学理论对吕国辉的行为进行分析。 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教育理论,谈谈你对“范跑跑”(范美忠)的言行的看法。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四川光亚学校的范美忠老师弃学生不顾,第一个冲下楼,到达相对安全的学校操场。事后,范美忠在其发表的贴文《那一刻地动山摇》中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引发热议,网友据其言行送其绰号“范跑跑”。 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教育理论,谈谈你对谭千秋行为的看法。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4个学生,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这就是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的专业素质。 2、试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3、你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如何建立?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