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

「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教育壁垒。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劳动力转移的难易度、转移后的职业及收入、转移的区间等,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劳动力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有较高要求,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以及劳务输出等活动产生了高等教育需求。「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高等教育/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空间移动,这种转移对文化传播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西欧和美国的经验来看,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生产部门,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从开放的1978年到2000年,已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但还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第6页)。我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占63.91%,而1999年世界平均比例为54%,高收入国家为24%,中等收入国家为34%[2](第143页)。另外,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1999年达50%,远低于第一次现代化的30%的标准,而高收入国家为5%.中等收入国家为32%[2](第141页)。所以,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从现状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包括向非农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向乡镇企业转移,向小城镇及城市转移等几种转移去向。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表现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一、西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有:一是“刘易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所拥有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的关键在于资本家的利润投资,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二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特别重视经济转变过程中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的平衡发展,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先决条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产品总量的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农业的技术进步率和工业部门资本存量的增长;三是“托达罗理论”,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取决于预期收入差异,如果流入城市的预期收入高于农业的就业收入,即使城市存在失业,人口也会不断流向城市。以上第一种理论可理解为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拉力,第二种理论可理解为农业对劳动人口的推力,第三种理论实质上讨论的是劳动者的一种心理动机。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质上是个体行为,尽管历史上存在强迫性迁移活动,但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个体及其心理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卡托纳的经济心理学模型[3](第37页),在劳动力转移这一个体行为中,客观环境如工业化的“拉力”和农业的“推力”,并不直接对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而是客观环境对劳动力的心理过程,如愿望、态度、预期等产生影响,进而产生转移行为。根据现有对经济心理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把经济可变因素与个体(心理)可变因素互相结合起来强调行为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反馈关系的研究[3](第38页),认为个人是以不同的方式知觉的,对环境的知觉包括对劳动力转移后的生活气氛、物价情况、收入情况、个人的社会地位等。这种知觉到的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转移行为,客观环境和知觉到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和个人之间的交流,特别

是大众交流工具。个人因素对环境知觉也产生作用,这种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目标追求、价值、愿望、预期、认知方式,收集信息的能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兴趣等。劳动力转移行为还会带来主观享受,这种享受包括转移后的满足(或不满),对转移后职业的参与,以及从事新职业获得的一种认知协调。所以,个人素质是影响劳动力个体转移心理的重要因素。一是决定了对环境认知的水平、准确度和全面性,个人对环境的认识是建立在全面把握客观事物和全面聚集信息的能力基础之上的。二是影响了个人对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具有较高的教育文化素质才能较为客观地估价自己,并有可能得到较高的预期收入和社会地位。三是影响了个人对转移后的主观享受,个人素质的高低影响了这种主观享受,教育文化素质高的人由于容易得到更多的就业或高收入的机会而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而教育文化素质低的人则由于较少的就业机会或较低的收入而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四是影响了个人的实际转移质量,个人的文化、技能水平决定了其转移后的职业及收入、社会地位。不了解劳动力个人的心理要求,不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期教育和培训工作,让他们没有充分的心理、能力等素质准备,而实行主观性或强迫性转移,则不会出现有效的劳动力转移。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增大。乡镇企业近几年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接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趋于减少,如1995年到1999年5年间,乡镇企业接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负增长5.1%[4](第21页)。另外,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比重增幅不大,1999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省会城市的占18.8%,转向地级市的占18.4%,转移到县城的占16.7%,转移到建制镇的比重为14.9%[5](第22页)。可见,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不强。 2.农村劳动力转入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较低。有抽样调查表明,1999年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按可比口径比1998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转移速度有所上升,但1999年从非农产业返回到农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0.5%,增减相抵,1999年净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5.9%,比上年上升了仅0.4个百分点[5](第22页)。 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范围、地域和领域受到限制,劳动力转移到省外的比重较低。1999年农村劳动力在本省内转移就业的占79%,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转向外省的占20.9%,下降了11个百分点[5](第22页)。而且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服务业、工业、建筑业和其它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1999年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54.2%,转移到第三产业的为41.7%,到异地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占4.1%,转移到工业、建筑业和商饮服务业的比重高达79.4%[4](第21页)。

卷二○○《北狄》七“驳马”(5493)少铁器,用陶瓦釜及桦皮根为盘?。“桦皮根”文理不通,《册府》卷九六一“皮”作“木”,当据正。卷二○○《北狄》七“总论”(5495-5496)天册万岁二年,补阙薛谦光上疏曰……昔郭钦献策于武皇,江统纳谏于惠主…… “惠主”不词,《册府》卷五三二“主”作“王”。按,惠王指晋惠帝,《通典》涉形近误。《全唐文》卷二八一薛登《请止四夷入侍疏》作“晋主”,疑是因文意不通而臆改。又,天册万岁二年,《册府》作天授三年,此存疑。卷二○○《北狄》七“总论”(5502)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羌炙、貊炙”,《太平寰宇记》卷二○○作“羌煮貊炙”。《晋书》卷二七《五行志》:“泰始之后,中国相尚用

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即此说所本,《通典》前“炙”当作“煮”。

[1]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本文据1996年第三次印刷本,括号内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2]《册府》卷九七七:“(贞观二年)十二月,??、兖[充]州蛮并遣使朝贡。??渠姓谢氏,旧臣中国,代为本土牧守,隋末天下乱,遂绝不通。至是,知中夏平定,其首谢龙羽遣使修职贡,胜兵数万,于是列其地为?州,拜龙羽为刺史。”当承同一史源误。[3]“璧流离”、《通典》作“玉璧、琉璃”,此存疑。又,《太平御览》卷七八五引《汉书》称:“黄支国,去合浦、日南三万,国俗与朱崖略同。武帝时来贡,且多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大珠围及二寸,至圆者置之平地,终日不得止。”与今本《汉书》差异较大,与《通典》更为接近。《御览》所引作“武帝时来贡”,是。[4]《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作“盘盘”。[5]《御览》所引《隋书》之“扶南”(卷七八六)、“丹丹”、“罗刹”、“投和”及“边斗四国”(卷七八八),俱不见于今本《隋书》,疑为王劭《隋书》之内容。[6]见王明《抱朴子校释》“内篇”卷一一“仙药”,中华书局,1985年。[7]以上两条参见吴玉贵《〈通典〉“?焚传”识误》,《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72页。[8]《册府》卷九七○亦作“达摩因陀诃斯”,可知《太平御览》“逵”应为“达”之误。[9]《魏书》卷一○一《吐谷浑传》据《北史》补,亦从误。[10]《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五:“如钦陵云

‘四?诸部蕃界接,俱汉密近兰、鄯,此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讹夺尤甚。[11]《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岑仲勉《突厥集史》,第133页?《册府》本条于武德四年,且认为“并割”之倒文“割并”应为“割弃”,又疑明本《册府》之讹文“榆平”应为“榆林”,并误。[13]《册府》卷九七七同,“失毕”误作“异失”。[14]参见吴玉贵《西突厥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15]残宋本《册府》无“一”字。[16]《册府》卷九七八亦称:“武德五年,西突厥叶护可汗遣使请婚。”误将颉利可汗事?于统叶护名下。[17]《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第78页,中华书局,1958年。[18]其它有关记载及研究,请参见吴玉

贵《唐代西域“火烧城”辨误》,《文史》第21辑,中华书局,1988年。[19]《册府》称:“是月,?大酋俟斤、多滥曷末率所部与回纥俱来朝见,拜右骁卫大将军、燕[然]都督。”上承贞观五年十月。按,据诸书记载,《册府》当是将贞观二十年事误窜入五年,“?”字应为衍文。[20]参见《册府》卷一七○。

[21]《册府》卷九六一略同。[22]《太平寰宇记》卷一九九作“冬为室,覆以木皮”。[23]据《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贾耽进《四夷述》在贞元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旧唐书》应夺“十一月”),杜佑进《通典》在十二月庚戌(《旧唐书》误夺“十二月),前后相距四十日,二书或据同一史源,此存疑。

卷二○○《北狄》七“驳马”(5493)少铁器,用陶瓦釜及桦皮根为盘?。“桦皮根”文理不通,《册府》卷九六一“皮”作“木”,当据正。卷二○○《北狄》七“总论”(5495-5496)天册万岁二年,补阙薛谦光上疏曰……昔郭钦献策于武皇,江统纳谏于惠主…… “惠主”不词,《册府》卷五三二“主”作“王”。按,惠王指晋惠帝,《通典》涉形近误。《全唐文》卷二八一薛登《请止四夷入侍疏》作“晋主”,疑是因文意不通而臆改。又,天册万岁二年,《册府》作天授三年,此存疑。卷二○○《北

狄》七“总论”(5502)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羌炙、貊炙”,《太平寰宇记》卷二○○作“羌煮貊炙”。《晋书》卷二七《五行志》:“泰始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即此说所本,《通典》前“炙”当作“煮”。

[1]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本文据1996年第三次印刷本,括号内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2]《册府》卷九七七:“(贞观二年)十二月,??、兖[充]州蛮并遣使朝贡。??渠姓谢氏,旧臣中国,代为本土牧守,隋末天下乱,遂绝不通。至是,知中夏平定,其首谢龙羽遣使修职贡,胜兵数万,于是列其地为?州,拜龙羽为刺史。”当承同一史源误。[3]“璧流离”、《通典》作“玉璧、琉璃”,此存疑。又,《太平御览》卷七八五引《汉书》称:“黄支国,去合浦、日南三万,国俗与朱崖略同。武帝时来贡,且多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大珠围及二寸,至圆者置之平地,终日不得止。”与今本《汉书》差异较大,与《通典》更为接近。《御览》所引作“武帝时来贡”,是。[4]《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作“盘盘”。[5]《御览》所引《隋书》之“扶南”(卷七八六)、“丹丹”、“罗刹”、“投和”及“边斗四国”(卷七八八),俱不见于今本《隋书》,疑为王劭《隋书》之内容。[6]见王明《抱朴子校释》“内篇”卷一一“仙药”,中华书局,1985年。[7]以上两条参见吴玉贵《〈通典〉“?焚传”识误》,《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72页。[8]《册府》卷九七○亦作“达摩因陀诃斯”,可知《太平御览》“逵”应为“达”之误。[9]《魏书》卷一○一《吐谷浑传》据《北史》补,亦从误。[10]《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五:“如钦陵云

‘四?诸部蕃界接,俱汉密近兰、鄯,此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讹夺尤甚。[11]《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岑仲勉《突厥集史》,第133页?《册府》本条于武德四年,且认为“并割”之倒文“割并”应为“割弃”,又疑明本《册府》之讹文“榆平”应为“榆林”,并误。[13]《册府》卷九七七同,“失毕”误作“异失”。[14]参见吴玉贵《西突厥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15]残宋本《册府》无“一”字。[16]《册府》卷九七八亦称:“武德五年,西突厥叶护可汗遣使请婚。”误将颉利可汗事?于统叶护名下。[17]《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第78页,中华书局,1958年。[18]其它有关记载及研究,请参见吴玉

贵《唐代西域“火烧城”辨误》,《文史》第21辑,中华书局,1988年。[19]《册府》称:“是月,?大酋俟斤、多滥曷末率所部与回纥俱来朝见,拜右骁卫大将军、燕[然]都督。”上承贞观五年十月。按,据诸书记载,《册府》当是将贞观二十年事误窜入五年,“?”字应为衍文。[20]参见《册府》卷一七○。

[21]《册府》卷九六一略同。[22]《太平寰宇记》卷一九九作“冬为室,覆以木皮”。[23]据《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贾耽进《四夷述》在贞元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旧唐书》应夺“十一月”),杜佑进《通典》在十二月庚戌(《旧唐书》误夺“十二月),前后相距四十日,二书或据同一史源,此存疑。

卷二○○《北狄》七“驳马”(5493)少铁器,用陶瓦釜及桦皮根为盘?。“桦皮根”文理不通,《册府》卷九六一“皮”作“木”,当据正。卷二○○《北狄》七“总论”(5495-5496)天册万岁二年,补阙薛谦光上疏曰……昔郭钦献策于武皇,江统纳谏于惠主…… “惠主”不

词,《册府》卷五三二“主”作“王”。按,惠王指晋惠帝,《通典》涉形近误。《全唐文》卷二八一薛登《请止四夷入侍疏》作“晋主”,疑是因文意不通而臆改。又,天册万岁二年,《册府》作天授三年,此存疑。卷二○○《北狄》七“总论”(5502)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羌炙、貊炙”,《太平寰宇记》卷二○○作“羌煮貊炙”。《晋书》卷二七《五行志》:“泰始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即此说所本,《通典》前“炙”当作“煮”。

[1]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本文据1996年第三次印刷本,括号内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2]《册府》卷九七七:“(贞观二年)十二月,??、兖[充]州蛮并遣使朝贡。??渠姓谢氏,旧臣中国,代为本土牧守,隋末天下乱,遂绝不通。至是,知中夏平定,其首谢龙羽遣使修职贡,胜兵数万,于是列其地为?州,拜龙羽为刺史。”当承同一史源误。[3]“璧流离”、《通典》作“玉璧、琉璃”,此存疑。又,《太平御览》卷七八五引《汉书》称:“黄支国,去合浦、日南三万,国俗与朱崖略同。武帝时来贡,且多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大珠围及二寸,至圆者置之平地,终日不得止。”与今本《汉书》差异较大,与《通典》更为接近。《御览》所引作“武帝时来贡”,是。[4]《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作“盘盘”。[5]《御览》所引《隋书》之“扶南”(卷七八六)、“丹丹”、“罗刹”、“投和”及“边斗四国”(卷七八八),俱不见于今本《隋书》,疑为王劭《隋书》之内容。[6]见王明《抱朴子校释》“内篇”卷一一“仙药”,中华书局,1985年。[7]以上两条参见吴玉贵《〈通典〉“?焚传”识误》,《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72页。[8]《册府》卷九七○亦作“达摩因陀诃斯”,可知《太平御览》“逵”应为“达”之误。[9]《魏书》卷一○一《吐谷浑传》据《北史》补,亦从误。[10]《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五:“如钦陵云

‘四?诸部蕃界接,俱汉密近兰、鄯,此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讹夺尤甚。[11]《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岑仲勉《突厥集史》,第133页?《册府》本条于武德四年,且认为“并割”之倒文“割并”应为“割弃”,又疑明本《册府》之讹文“榆平”应为“榆林”,并误。[13]《册府》卷九七七同,“失毕”误作“异失”。[14]参见吴玉贵《西突厥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15]残宋本《册府》无“一”字。[16]《册府》卷九七八亦称:“武德五年,西突厥叶护可汗遣使请婚。”误将颉利可汗事?于统叶护名下。[17]《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第78页,中华书局,1958年。[18]其它有关记载及研究,请参见吴玉

贵《唐代西域“火烧城”辨误》,《文史》第21辑,中华书局,1988年。[19]《册府》称:“是月,?大酋俟斤、多滥曷末率所部与回纥俱来朝见,拜右骁卫大将军、燕[然]都督。”上承贞观五年十月。按,据诸书记载,《册府》当是将贞观二十年事误窜入五年,“?”字应为衍文。[20]参见《册府》卷一七○。

[21]《册府》卷九六一略同。[22]《太平寰宇记》卷一九九作“冬为室,覆以木皮”。[23]据《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贾耽进《四夷述》在贞元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旧唐书》应夺“十一月”),杜佑进《通典》在十二月庚戌(《旧唐书》误夺“十二月),前后相距四十日,二书或据同一史源,此存疑。

对当前高等教育需求的分析_傅永胜

收稿日期: 2006-01-20 作者简介: 傅永胜(1982-),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 究;成云(1965-),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2006年5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M ay .,2006 第19卷 第5期 J ournal of InnerM ongo li a Nor m alUn i versity (Edu cati onal Science) Vo.l 19 No .5 对当前高等教育需求的分析 o 傅永胜,成云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内容摘要: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有效地增加了高等教育 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需求过旺的压力。但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属于稀缺资源,如何利用这相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供给来满足我国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需求;扩招;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6)05-0004-03 马克思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 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0所以一切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市场需求的产生与种类对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绝对的导向作用。市场不会提供人们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教育产业中,高等教育需求对高等教育供给提出要求,并要求得到合理程度的满足。教育供给是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必要条件,也是为满足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而存在的。教育需求要求有相应的教育供给来得以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当前我国对高等教育需求居高不下的现状更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却不是很多,这一点值得大家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且稳定的物质保障。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有效地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需求过旺的压力。但是,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永远是无限的,而社会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资源则是相对有限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表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属于稀缺 资源。如何利用相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供给,来满足我国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各级管理者迫切关注的问题,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试从理论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做一简单分析。 一、高等教育需求 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对教育的需求我们把 它称为教育需求,即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社会为保证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延续与发展将会产生对教育的需求,因为教育是传承与发展社会文化的有效且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需求是社会所必需的。而个人出于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自己的全面发展也会产生对教育的需求。所以,教育需求的最大化满足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也有利于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0,更有利于我们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实现和谐社会。 教育按照不同的层次被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部分,因此,把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定义为高等教育需求。 二、对影响高等教育需求因素的分析从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定义出发,我们按照对高 # 4#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

交通高教研究 2002年第4期 文章编号:1004-6585(2002)04-0035-03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 宋旭红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250023) 作者简介:宋旭红(1966-),女,山东莱阳人,副编审,硕士。 摘 要:从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的基本界定入手,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一方面,是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将给受教育者带来较高收益,同时可以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追求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关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理性批判精神,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寻求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平衡,有助于改变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过程中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促进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个人价值;个人收益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从1862年美国 赠地运动 开始,高等教育就开始走向了 大学要忠实地为社会需要服务 的漫漫征程。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转向社会中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之责已被大学走出象牙塔之后义不容辞地扛在了肩膀上。然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使受教育者个人受益从中世纪大学成立的那一刻起直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无论高等教育是处在少数人的特权的象牙塔之内还是处于是大多数人拥有的权利的象牙塔之外,一直都是大学从未放弃过的价值追求,同时又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哈佛大学前校长洛韦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经说过: 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永恒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一方面指的是在高等教育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是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具有促进了个人发展的多方面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文明素养的价值,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价值;另一方面指的是,高等教育私人收 益率,从教育经济学的高等教育收益率存在的特点来看,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其高等教育都存在着较高的收益率,同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基本上都高于其社会收益率。经验事实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劳动者进入收入较高劳动力市场的入场券[1]。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要求高等教育既要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做人,又要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做事;既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又不急功近利,提倡和弘扬受教育者的自主理性和批判精神,培育和丰富其精神家园,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里的参与能力,个体的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现程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个体在事业上的升迁和在社会上的发展机会,影响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个体精神追求和价值倾向的影响就更加直接,教育程度是个体获得社会尊重和提高人生境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社会生活领域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智力和知识,这给生活在现实中的个体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迫切需要以提高自我的知识、能力来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驾驭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根据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下属机构 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 (CERI)对29个成员国的教育界发展状况的统计调查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了巨大的私人回报。这种回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收入的增加;就业机会的增加;进修时间的增多;为子女带来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2]。 由此可见,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与高等教育本身能够满足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两者彼 35

高等教育学试卷9

高等教育学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 1,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杜威 B、夸美钮斯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规模达2979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 A、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快速发展阶段 D、精英教育阶段3,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白鹿洞书院 D、西学学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实现的动力支持是()。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5,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 )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A.神哲理法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6,()是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其教育经济思想 A.西奥多 B.夸美纽斯 C. 舒尔茨 D. 亚当.斯密 7,( )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A. 社会需要 B.教育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 个体需要 8,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 A. 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9,(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 多媒体建设 10,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门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制

1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A.发现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12,关于高校行为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B行为文化处在校园文化的最表层 C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D行为文化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13,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检查 B教学总结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14,()是德育工作的载体和媒介。 A. 德育内容 B.德育手段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15,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是()。 A. “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的体制 B. “三级管理,以省级为主” C. “两级管理,以国家为主”的体制 D. “三级管理,以国家为主”。 16,大学生的兴趣具有()的特征。 A.广泛性和选择性 B.时代性和发展性 C.理性和感性 D.成熟性与矛盾性 17,高校要实现自身的基本职能,主要依靠的是()。 A. 教师 B.大学生 C.社会 D.大学生家长 18,提出大学的功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包括生产性职能、消费性职能和公民职能的当代高等教育思想家是()。 A. 科尔 B.范海斯 C. 斯宾塞 D. 赫尔巴特 19,针对学分制的主要缺陷,人们又提出了()的概念。 A. 学年制 B.绩点学分制 C. 综合学分制 D. 加权学分制 20,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AB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 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 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 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 C.社会本位 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 B.适时性 C.专业性 D.实践性 E.满足性 9.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包括()。 A.育人 B.导向 C.辐射 D.凝聚 E.激励 10.高校自主权包括()。 A.自主调整招生比例 B.自主调整专业设置C.自主制订教学计划 D.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的交流 E.自主决定收费额度 三、判断题 1.战国中后期诞生的《大学》与《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 2.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正式开始。 3.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格拉底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2 一、单选题(每题1.5分,本大题共计30分) 1、最早的研究所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第1章)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2、在中国,高等教育从萌牙走向雏型的标志是:()(第1章) A.殷商时期的“ 辟雍”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C.汉代的“太学”D.唐宋时期的“书院教育” 3、首先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而发展了大学科研职能的是:()(第1章) A.法国巴黎大学B.英国剑桥大学 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德国柏林大学 4、提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的办学思想的是:( ) (第2章) A. 美国斯坦福大学 B.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美国康乃尔大学D.美国哈佛大学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 A.50年代B.6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6、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第3章)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7、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设副学士(协士)级的国家是:( ) (第4章) A.美国B.英国 C. 法国D.德国 8、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第9章)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9、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 ) 。(第10章) A.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B.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 C.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 10、下列不属于高校制度文化的是( ) 。(第13章) A.学校的领导体制 B.校园绿化 C.人事管理制度D.教学管理制度 11、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第2章) A.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D.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12、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第7章)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13、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阶段。(第12章) A.大众化发展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14、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第7章) A.教学B.发展素质C.科研训练D.生产劳动 15、高等学校教师只有()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第5章) A.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B.人际关系好

论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摘要:在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以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多元化人才为目标,对当前的高等教育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以政策导向作为分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质量、分类评估体系;以市场为依托,更新专业设置;结合区域差异,建立差异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建立相对均衡的高校招生机制。从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得以优化,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结构;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12-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与其同样发展的还有我国的高等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在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之后发现,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社会需求,只有社会需求大量的人才时,高校才会不断地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综合性人才,投入到社会大生产当中。 一、社会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概念 (一)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就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就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指出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就目前的社会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渐显露,传统的劳动型人才已经不再是社会需求的主要目标,而更青睐于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 (二)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联系与组合方式,以及其中内部元素和外部环境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高等教育类型结构 根据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将高等教育划分为多种类型。其标准的设定是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其发展的状况是由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 2.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的划分是非常常见的。就是指按照学生的教育水平以及比例关系,将学生分为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三个层次。该层次划分的合理与否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当层次结构合理时,会对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合理化起到推动作用,否则,将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高等教育学科结构 社会的职业分工不同,会对不同的专业产生不同的需求,根据这一社会需求特点,将高效的学科进行分类。其分类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建立科学的学科结构体系是当前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4.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该结构主要是根据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划分的。其划分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因素。该结构的发展只能是相对的均衡,绝对不能在不考虑当地状况的前提下,扩大或者缩减高校的教育资源,否则,将会为当地的整体教育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要想高速地发展起来,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而先进技术则是掌握在大量的高新人才手中,而这些人才又是高校大力培养出来的。可见高校的教育工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社会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结构的组成

高等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于1898年设立的( B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西学学堂 D.通艺学堂 2.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A )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 A.范·海斯 B.纽曼 C.克拉克·克尔 D.洪堡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4. 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教育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 A ) A.保罗·郎格郎 B.耶克斯利 C.休伯曼 D.里士满 5.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C )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6.( C )是高校校园文化最鲜明的特色,这是由高校的任务和使命决定的 A.超前性 B.高雅性 C.创新性 D.多样性 7.为解决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的三种弊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主张的是( A )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福禄贝尔 D.克伯屈 8. 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 D ) A.管理功能 B.价值判断 C.选拔功能 D.促进功能 9. 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这属于(A )的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 B.人格本位

高等教育学试卷 (1)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2.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3.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 A.质的研究;B.院校研究;C.行动研究;D.叙事研究 4.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 D )。 A.柏林大学;B.哥廷根大学;C.哈勒大学;D.威斯康星大学 5.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D )。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D)。 A.经济因素;B.文化因素;C.市场因素;D.政治因素 8.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9.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A)。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应用者角色 10.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 A.技术人才; B.学者; C.高级专门人才; D.研究型人才 1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C.道德水准; D.组织管理能力 12.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普及教育 13.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14.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是( C )。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研究生教育 15.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A)。

2018年4月自考教育法学真题(选择题部分及解析)

2018年4月自考教育法学真题(选择题部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法最早起源于 A.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国家 B.19世纪下半叶 C.二次大战前 D.二次大战后 2、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 《高等教育法》 B. 《义务教育法》 C. 《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3、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是 A.国家举办的中等及以下学校 B. 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 C.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D. 中外合作举办的学校 4、我国教育法的最高法源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5、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教育的 A.纵向关系 B.横向关系 C.平等关系 D. 非从属关系 6、按照《教师法》的规定,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份是 A.公务员 B.国家干部 C.专业人员 D. 普通劳动者 7、下列应当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 A.受到行政处分 B.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C.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D.被行政拘留 8、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童工是指从事雇佣性劳动,但年龄 A.未满12周岁的人 B.未满14周岁的人 C.未满16周岁的人 D.未满18周岁的人 9、13周岁的王某有多次倫窃行为,家长、学校已无法有效管教,可以 A.送工读学校 B.拘留 C.由政府收容教养 D.判处刑罚 10、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内部工作全面负责的应当是 A.园长 B.党支部 C.园务委员会 D. 教职工大会 11、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实行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9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30) 1,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杜威 B、夸美钮斯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规模达2979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 A、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快速发展阶段 D、精英教育阶段 3,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白鹿洞书院 D、西学学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实现的动力支持是()。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5,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 )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 A.神哲理法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6,()是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其教育经济思想 A.西奥多 B.夸美纽斯 C. 舒尔茨 D. 亚当.斯密 7,( )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A. 社会需要 B.教育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 个体需要 8,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 A. 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9,(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 多媒体建设 10,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门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制 1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高等教育学整理试题

选择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 p3 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出现的时间是……三千年前 p15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p16 4.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的标志是……太学的建立 p16 5.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8 6.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的四大学科是……文法医神 p19 7.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洪堡 p24 8.在西方,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柏林大学 p25 9.在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赠地建立学院,以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法案是……《莫利尔法案》 p28 10.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 11.“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论点的是……威斯康辛大学 p29 1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的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服务社会 p29 13.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p29 1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p32 15.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 p33 16.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p33 17.大力倡导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是……蔡元培 p3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 p4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p4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1993年 p41 2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p44 22.阶级关系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利益追求 p45 23.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治 p48 24.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3 25.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4 26.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舒尔茨 p72 2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提出者是……舒尔茨 p72 28.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 p75 29.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p87 3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归宿 p89 31.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社会本位 p90 32.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实质教育论 p93 33.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p93 34.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科类结构 p94 35.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的时期是……19世纪后半期 p96 36.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p102 37.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职业性 p103 3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p114 3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C.职业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B.培养能力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A.大众化发展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培养专门人才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教学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