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西方歌剧的魅力

浅谈西方歌剧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85707990.html,

浅谈西方歌剧的魅力

作者:张鹏

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8期

【摘要】通过西方歌剧史这门课程使笔者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西方歌剧史的发展,也让其对歌剧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西方歌剧;歌剧艺术;舞台布置;幕间剧;魅力

作者认为西方歌剧是非常有魅力的艺术之一,它的艺术模式几乎是所有的西方艺术门类的一个总和,音乐方面庞大的乐队编制,完整的声部体。美术方面发展到如今更有强大的舞美效果,以及舞蹈艺术等等,光从这些来欣赏已经让人感动,而我们当今社会上的人也是更多从它华丽的舞台布置和灯光效果来观赏歌剧,而恰恰丢掉了这门艺术的历史性和歌剧内在的美,我本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前一段时间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普希尼的歌剧《托斯卡》,因为我参加了这部歌剧的演出,或许是我看多了这部歌剧的舞台的布置,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看见舞美时真的让人吃惊,也真的是大制作,超震撼的舞台,昂贵的服装,绚丽的灯光,让人看了有说不出的震撼,可是更多的舞台效果是震撼了观众,但忽略了更多的则是艺术本身的内在震撼力。许多观众也是一样的感受——看完歌剧只是记住了好看的舞台服装,谁又真会去用心体会托斯卡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去献出生命呢,谁又会从内心来深刻地体会伟大作曲家普希尼的经典旋律呢,

或许再美的事物从外表来看总有厌烦的时候。我认为每个事物的魅力点有很多,但是一个事物要是有它的历史底蕴并得以传承那必定是一个经典的艺术,所以我还是想从歌剧的历史来阐述歌剧强大的魅力。

歌剧于1600年诞生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它起源于幕间剧,之后分别在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得以发展,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

歌剧乐派。该乐派在剧中不用合唱及芭蕾场面,而高度发展了被后世称为“美声”的独唱技术。当这种“唯唱工为重”的作风走向极端时,歌剧原有的戏剧性表现力和思想内涵几乎丧失殆尽。于是到18世纪20年代,遂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的兴起。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是帕戈莱西的《女佣作主妇》,该剧原是一部正歌剧的幕间剧,1752年在巴黎上演时,曾遭到保守派的诋毁,因而掀起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论战”。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就是在这场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吕利是法国歌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

相关主题